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音乐教学论文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简要介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一部分是练习节奏与旋律。节奏的练习主要是指练习的规则与姿态以及反应能力的练习,用声势进行节奏的训练,对节奏基石的提取和练习以及对于节奏进行引导、自编和补充练习等内容。而旋律方面则主要是指演奏歌曲或是乐曲、音乐乐器等其他乐器的演奏规则和方法,为歌曲伴奏,即兴演奏以及自编乐曲、欣赏教学、识谱教学等内容。另外一部分就是基本形体动作的训练,这主要是指动作训练、反应训练、舞蹈表演、动作的伴奏以及即兴动作和动作游戏等内容。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舞蹈创编的影响
(一)对于舞蹈教学中节奏方面的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幼儿舞蹈教学中的节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的节奏清晰明确。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强,幼儿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抢拍或是拖拍的情况,这就直接降低了舞蹈动作的整齐度。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要求舞蹈教学中,选择节奏鲜明清晰的音乐,从而在强重音的刺激下,唤醒幼儿的记忆功能。幼儿对于音乐的节奏与旋律记清了,他们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就轻松很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舞蹈教学选择旋律易记的音乐,这样也可以缓解幼儿紧张与焦虑的情绪。
(二)影响舞蹈教学中听力能力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还影响着舞蹈教学中幼儿听力能力的培养。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将原本性音乐与动作和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听觉神经,让幼儿学会倾听、辨别甚至是想象各种生活中的不同的声音,从而能够帮助幼儿在舞蹈的学习中有效提升他们的听力能力,使他们更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三)肢体训练之于舞蹈创编的意义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肢体的训练。比起传统的音乐教学重理论知识的特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则主要是注重幼儿的实际训练。因此,肢体训练便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奥尔夫教学法中的肢体训练,有助于舞蹈创编。舞蹈创编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就是充分调动幼儿舞蹈时的各种肢体语言与动作,从而保证他们快速地将教师所教的内容吸收并牢记在心。因此,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对于舞蹈创编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
(一)契合舞蹈主题
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首先表现在教学法要契合舞蹈的主题。在幼儿舞蹈创编中,要与具体的舞蹈主题相契合,这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质所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汇集了演唱、演奏、舞蹈、朗诵以及表演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契合音乐的主题是基础。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表现。
(二)节奏训练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节奏的把握,这对于幼儿舞蹈创编是非常关键的。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一种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音乐,它主张幼儿去倾听以及辨别,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因此,对于节奏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对音乐的节奏把握清晰了,才能在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更准确地辨别区分。而舞蹈创编过程中,注重了节奏的训练,有助于舞蹈创编的顺利完成,并且还能确保舞蹈的旋律与节奏不出错。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节奏的重视,就为舞蹈的创编提供了不少的帮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要是坚持人本主义,教学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正确把握音乐舞蹈的节奏,从而更有效地学习。这就有效解决了舞蹈创编中对于节奏训练的要求,因而获得广泛应用。
(三)增强想象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幼儿学会倾听,学会想象,能想象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如身边人的声音、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等。通过幼儿对不同声音的倾听,可以增强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会对所听到的音乐给予一定的肢体反应。这个过程便是幼儿在听到的声音之后,然后经过大脑的想象,从而给予了肢体上相应的动作的配合。而想象力对于舞蹈创编是相当关键的,只有增强想象力,才能更好地运用在舞蹈创编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恰好实现了想象力的加强,因而在舞蹈创编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
(四)感情升华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除了通过契合舞蹈主题、节奏训练以及增强想象力等三方面的内容来体现,还需感情的升华。无论是何种音乐,没有感情作基石,那么它就不是好音乐。对于舞蹈也是一样,若是舞蹈不能打动人心,不放感情在其中的舞蹈是没有任何生命力的。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注重幼儿感情的激发,让幼儿用心去跳舞。通过引导幼儿倾听、辨别以及想象,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反应能力。在想象的过程中,幼儿的感情也随着音乐一同起伏,最终达到感情升华的效果与目的。在舞蹈创编的过程中,只有将感情注入其中,才能编出更有生命力与活力的舞蹈。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所发挥的作用才会越来越大。
四、结论
通过本文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应用,我们了解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舞蹈创编中的节奏、听力能力以及肢体动作等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具体应用则是表现在音乐主题的契合、节奏的训练、想象力的增强以及感情的升华等多方面。相信通过本文的分析,有助于帮助我们对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一、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
(一)对传统演奏技法的继承和创新
当前我国的古筝弹奏技法虽然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但传统弹奏技法依然居于重要地位。在古筝演奏中,运用较多的仍然是点、揉、吟、颤等传统的演奏技巧,这些传统技巧凝聚了古筝弹奏技巧的精髓,在古筝弹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传统技法又具有较大的地域性特征,这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多元化音乐艺术需求。因此,古筝演奏技巧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以改革创新,当前古筝演奏在规范基本演奏手型和姿势的基础上,又着重发展了左手演奏技法,使得古筝弹奏更加灵活多变。
(二)借鉴吸收其他乐器的演奏技法
古筝演奏技法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遵循乐器自身特点和音乐发展规律的,在此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音乐元素加以融合,促使古筝演奏更有包容性和丰富性。古筝演奏对其他乐器的吸收一方面表现在对民族乐器技巧的借鉴上。例如吸收利用琵琶的扫弦法以及木鱼的敲击技巧等。另一方面是融合运用西方乐器演奏技巧,例如利用除了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参与演奏,同时,充分发挥左手在演奏中的功用。
(三)演奏技法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当前的古筝弹奏技法除了继承和创新传统的演奏技巧,还吸收融入其他乐器演奏技巧,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点、揉、颤、吟等技巧的基础上,还形成了轮指、摇指、点指和转换音列等技巧,使古筝演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古筝演奏技巧在继承民族性特征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当前音乐艺术国际化的时代特点。
二、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筝教育作为古筝艺术的基础与动力,既为古筝演奏提供动力源泉,又跟随着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因此,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必将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和体现,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古筝弹奏技法的创新要求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古筝的乐器特征和发展概况。掌握定弦、左右手手势、音位、基本手指指法等基础理论和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实践训练。在训练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在弹奏时左右手指法的姿势和步骤是否正确。并且事先为学生讲解各指法较常见的弹奏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改正措施。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指法和手势,从而确保弹奏的音色和速度效果。其次,在古筝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不断训练和调整,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让学生通过对音节快慢、强弱、粗细的把握,充分展现不同曲调的情感和意境。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古筝训练时,应当针对“复习曲目”和“新学曲目”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训练计划。针对“新学曲目”要引导学生放慢速度,即便是节奏较快的曲目,也要从慢练开始。此外,针对那些难度较大、技巧手法比较复杂的曲目或片段,要分章节、分阶段逐层练习,在各章节熟练之后再融合练习,逐个击破训练的重难点。在学习新曲目的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安排学生有计划的复习已学过的曲目,做到温故知新。并且指引学生根据已熟悉的曲目总结弹奏技巧和规律,并根据新曲目类型加以实践检验。此外,古筝教学与其他音乐教学一样,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古筝教学中,除了要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要求学生加强弹奏训练,通过举办各种晚会、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让学生通过演奏实践,不断总结和思考,形成听觉与感觉的沟通交流,逐渐完善自己的音乐认知标准。
[摘要]音乐可以丰富学生的头脑,扩大想象的空间。音乐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天性舒展的状况下,给想象力以无限驰骋的自由空间,使创造力得以迸发、显现。因此,必须开拓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一个广阔的天地里翱翔。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种手段努力融合音乐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
[关键词]音乐教学;综合手段;小学
小学音乐课教学面对的是6~11岁的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活泼好动,持久性和耐力较差。音乐课的人文性、综合性为课堂教学的手段提供了丰富的发展空间。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教学,就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组织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组织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使学生集中精力,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把组织教学工作有效地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兴趣,迅速有效地突破难点,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
陶行知老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陶老的这一教育思想对今天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音乐这门艺术源于生活,而现实生活中也充满着音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组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音乐素材,让学术觉得音乐就在他们的身边,并不是虚无缥缈的。
以《洗手绢》一课为例,教学过程中,老师问学生:“你能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手绢都有什么用途呢?”学生回答:“擦汗、擦脸、擦手、擦桌子……”老师接着问:“除了擦汗、擦脸、擦手,还有什么用途呢?”学生回答:“洗澡、折叠小动物、跳舞……”这时只见老师从衣服兜里掏出一块漂亮的手绢,把它系在一位女学生的头上,问学生:“大家看,这时的手绢又有什么用途呢?”学生们齐声回答:“还有装饰美化的用途。”学生们各抒己见,对手绢的用途发表看法。老师的巧设问题、层层深入为的是最后归纳出一块小手绢的用途是不仅具有实用的价值,又有装饰的作用。老师又问:“你喜欢用手绢跳舞吗?你喜欢用小手绢折叠一种小动物吗?你喜欢这首关于小手绢的歌曲吗?”一连串的小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生活情境再现体验音乐,通过音乐感受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整个的音乐教学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喜欢音乐中的生活和生活中的音乐,因此我们的教学要以生活为基础,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采用直观教学,学生喜闻乐见
“直观性原则是以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作为依据的。直观性教学是以鲜明、生动的具体形象,给予儿童视觉、听觉的直接感知而进行认识活动的。这种直观性有利于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记忆。”大家知道,音乐是有声语言,它通过声音来描写自然与社会现象,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因此,小学的音乐教学应用形象直观法,让学生喜闻乐见。
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和图解,它们不只是装饰用的,有的是歌曲和器乐曲内容的写生画,有的则是对知识的形象化解释,它们不仅增加了形象感和趣味感,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内容和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加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不单单指教材、图片、静物等,一切视觉、听觉、触觉能够感觉得到的画面、声音、环境、师生的精神面貌等都属直观教学内容范畴。因此,课堂教学环境的建设与音乐氛围的营造不容忽视。一位教师是这样布置她的教学环境的:钢琴上摆放一个漂亮的花瓶,花瓶里插上几束她亲手采摘的小花;教室的一侧设立了展示台,这里摆放着学生的绘画作品、手工制品、演出照片等;学生的座位成扇形排列,围在老师周围;教室的墙上悬挂着中外艺术大师的照片,最吸引人的要数《贝多芬的家》这幅图了:夜晚,宁静的小院,微风习习、绿草如茵,弯曲的石铺小路延伸到敞开的房门口,当你驻足停留时,那首《月光奏鸣曲》又从你的耳边响起。这样温馨、恬静的教学环境连笔者都不愿离去,难怪学生们下课也不愿意离开他们的讲课教师。
三、注重实践教学,练就肢体语言表达
陶行知老先生非常重视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那么,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实践教学,练就肢体语言表达。例如,在教《理发师》一课时,老师问学生:“同学们,平时生活中,我们都理过发,请说说你是怎样理发的?”学生各自说出了自己的理发经过。老师又说:“请你们依据生活中的经验,对《理发师》这首歌曲的歌词创作和歌曲表演提几点建议。”学生们七嘴八舌,对歌词提出了许多异议,根据学生的理解,他们到理发店,没见过年纪太大的理发师,所以不应该称为老爷爷;在表演这首歌时,应该加入文明礼貌用语。如“你辛苦了!”“谢谢!”同学们的建议都是来源于生活,同时提出音乐与生活不相符的现象。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调整了教学。本节课全班学生参与,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学习兴趣高,而且通过学习还受到了良好的文明礼貌教育。通过真实情境的表演,由欢迎顾客进门,到整个理发过程,最后送顾客出门,学生的表演惟妙惟肖。经过生活情境再现体验音乐,通过音乐感受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整个的音乐教学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实践中能力得到了提升。
在音乐课堂实践中,学生在课堂中演唱、演奏、绘画、舞蹈等活动必不可少,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许多学生习惯了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唱歌、表演不再羞涩,动手操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会使用许多打击乐器、能通过音色辨别几种乐器等。俗话说得好:心灵手巧;换言之,手巧必定心灵。音乐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之一,注重实践性教学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之一。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眼界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以往的粉笔大都被多媒体替代。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手段的运用,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把抽象的事务变得直观具体,这大大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大了知识的含量,加深了学生的审美体验。由于现在广大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赢得了广大教师的青睐。我们看到,在各级教学研讨课、优质课中,大有“无多媒体不成课”之势。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了迅速推广。可以说,今天的教育教学环境,为音乐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先决条件。
但是对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恰到好处,不能全部依靠多媒体代替传统教学。我们要永远记住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录音机、幻灯片、挂图等传统手段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的教学工具,在适当的时候会比多媒体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教学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中不仅有信息的交流、知识的传递,还要有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互动。另外,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有些东西是作为“物”的多媒体手段所不可能具有的。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不可能全按事先的预设进行,教师要根据课堂出现的新情况随机应变,教师的范唱、动人的舞蹈、高超的演奏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受和体验,这是任何多媒体技术都不能替代的。众所周知,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时代,学校的电化教学设备状况可想而知,不也培养出了令世人瞩目的音乐家了吗?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不能离开教师而单独存在,更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五、突出听觉教学,课堂动静结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听觉教学,因为音乐本身是一门听觉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觉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只有在听的基础上才能对音乐进行审美体验。因此,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把听觉教学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音乐听觉是指对音乐的感知、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无论是演唱、演奏、视唱,都必须依赖于对音乐的准确听觉判断,必须要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缺乏音乐美感,仅仅依靠单纯说教,忽视音乐的整体形象,对音乐知识只是机械地讲解、操练,就会影响音乐的教育功能。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许多教师把音乐课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掌握多少乐理知识,唱会多少歌谱。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加强听觉训练不仅是他们学习音乐活动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
教学中除了突出听觉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视觉的培养。因为音乐也是听觉与视觉的综合表现形式,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而视觉感受是舞蹈欣赏的前提,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管是唱歌、舞蹈,都是围绕“听”和“动”这个中心进行的,因此,教学中要动静结合。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边听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静”,是聆听音乐的保障,“动”,则是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常言说,静则思,动则表。欣赏乐曲一定要静静地听,细细地想酝酿情绪、体验作品,待创作的情绪达到了一定程度,学生会自然地动起来,且在动中乐,在乐中动,使欣赏达到高潮。
六、巧用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音乐学习比一般的知识学习更强调个性化的特征,它不追求结果的一致,更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如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评价应从学习的真实性和情境性两方面入手,通过对话、观察等随机性、过程性评价,获得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使教学成为一种新型的、充满乐趣和生机的、给学生以自信和鼓舞、多种可能性敞开的教学过程。例如,从教师的教学评语中,体现发展性评价学生:“你的提问与众不同,很有创意!”“你真行!”“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你可真聪明!”“你是一个很有音乐天赋的孩子!”等等。让学生感觉我很有潜力。从伙伴的评语中,体现从不同层面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互助、关爱、合作精神。例如,“你愿意和同伴一起合作表演节目吗?”此外还有家长眼中的宝宝等评价形式。总之,一切评价,都是为了学生全面、综合地发展服务的。
音乐的综合表现形式,决定了音乐课教师在教学中只单纯地运用一种教学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应在整个教学方法上、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和课堂整体布局上,都要进行精雕细刻,注意各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有限的时间内,运用富有变化的多种手法,巧妙衔接、顺势推进,因材施教,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声乐艺术是音响艺术、抽象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发声方法来指导实践,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遵循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教学原则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声乐教学;思想;歌唱
声乐是一门以人声为载体的音响艺术,我觉的首先它很抽象,它不同于器乐表演艺术是依赖人演奏的水平和不同的乐器来进行的,在教学上是有较系统的理论的,遇到技巧也是能“看的见”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般有教师的正确指导,在加上学生能够刻苦的练习,一般会取的较好的效果,而声乐就较为抽象,声乐的乐器就是歌唱者本身,它需要全身的共鸣腔体及气息,通过耳的功能去听,去感觉分辨,借以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训练,从而找到一种不单单是靠嗓音支撑的声音,而是一种圆润、明亮优美的歌声。通过学习、教学,我认为学习声乐,不走弯路,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维理念,它需要正确的思维方法去引导学生正确发声,学生一定要努力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逐渐地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念,在发声前首先要有饱满的热情,使大脑机构首先进入歌唱状态中,想在做之前即发声必须从思维开始,同时刻苦努力学习,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良好训练,才能走上正确的声乐道路。在声乐教学中,有的学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在上课时有老师的纠正和指导,唱对了,但下课后自己唱时就感觉不对,唱的不好,后来我明白了,这种现象的出现都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思想认识和对发音的正确规律性的掌握不够造成的,所以声音时还时坏,自己把握不住,无法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后来在上课时我注意让学生听,唱对时是什么感觉。记住这种感觉,下去自己练习时找到这种感觉。
1要运用正确的发声方法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莱泰巴尔迪曾经说过:“歌唱的秘密就是找到一位好教师”,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一个优秀的老师会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观念和正确的技术方法,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条件,发挥他们声音的特色,去开拓他们各具特色的歌唱艺术道路。要做到和做好这些并不容易,我认为要每天进行训练才能取的好的效果如:
1.1每天进行一定的时间的闭口和张口哼唱练习,增强声音的高音位感觉。音域保持不高不低,太高会引起各种肌肉用力,失去练习意义。气息应保持垂直、集中、通畅,声音的感觉在鼻腔以上。
1.2深呼吸练习。在深吸一口气后,舌头自然平放舐在下牙,用吹灰动作把气缓缓呼出,注意发声时口腔内各部位不要用力。这样既练了呼吸,放松舌肌,并使二者动作协调。进行练习时,在相当一个时期内,要半音量唱,要严格控制音量,不然喉头又会呈僵硬状态。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坚持去做,确实很有效。
1.3注意歌唱者的读字问题,当我们掌握了发声和运用发声器官的技巧之后,在读字方面的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歌唱的位置来大声地、带有表情地朗读歌词。只有正确的处理好读字吐词才能达到真正的“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2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声乐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比其他学科的师生关系更为密切,是一种一对一的上课形式,师生间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思想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我国声乐教育大师沈湘教授在处理声乐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时,就很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他说,教与学的关系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唱,而不代替学生唱,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唱好,千万不能让学生为你的“学说”和经验服务,这样十有八九要失败的。所以说,在日常的教学中,由于学生音乐基础、文化修养、理解能力、性格以及听觉等都不相同,作为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对学生条件做到心中有数,掌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嗓音条件、理解能力、程度高低等方面依据个体的不同做出不同的要求和施以不同教学经验,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样教学才会有效果。
3形体表现技能是唤起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
世界上许多著名的歌剧表演艺术家都十分看重形体举止的作用。卡鲁索认为:“一些人似乎具有敏锐的智力、灵活的头脑、也有优秀的嗓音,但是缺少大艺术家必不可少的舞台上的吸引力和一定广度的音乐知识。往往这一缺点在他们的举止中如此清楚地表现出来,有时我在他连一个音还没有来得及唱出之前就对他说,他的努力是徒劳的”。所以形体动作不单是表达感情、体现意境、塑造形象的有力手段,它同时也是唤起内心情感的有力手段。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很多课堂上唱的很好的学生,一到考试或走上舞台表演时,紧张呆板,演唱效果大打折扣。而动作表现力丰富、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在舞台上就可以发挥自如。所以平时在课堂上,老师要加强学生这方面的训练,课堂练声要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来帮助身体歌唱,并强调歌唱的表演性。协调准确的形体动作,能够唤起相应的内心情感,情感的投入可以免除精神的紧张,心、声、身的良好协调状态,才能获得整体的艺术效应。
总之,声乐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艺术,是最能直接抒发人的感情的一种表演形式。同时声乐教学又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涉及到声学、声乐、声乐表演、声乐教学、声乐研究等多方面的内容。从建立整体的学术构架到形成教学的规范,都是长期积累的过程,这样需要我们从事声乐教学的同行们不断提高自身演唱及教学水平,将所学的新老知识综合运用到教学中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把学生看成金子,积极探索、锐意进取总结出更有效果、更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原则和新的教育思路,来更好地完善声乐艺术。
[1]孔令华.《声乐入门》[M].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2]薜良.《歌唱的艺术》[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3]薜良.《歌唱的方法》[M].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4]张效中、李宗堂.《声乐研究与实践》[M].中国文联出版社.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全面育人的素质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又起着德育、智育、体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 现状
音乐是广大青少年最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是开发青少年身心潜能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具有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提高素质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扩大学生的视野,促进智力发展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训练学生的协调性,培养团队精神,增强意志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培养创造力的作用;音乐教育具有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作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
由于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等原因,当前,我国的音乐艺术教育比较薄弱,国民的音乐素质普遍较低。文中所说的“艺术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而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
(二) 造成音乐艺术教育现状的原因
1、在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许多不利于音乐艺术教育发展的因素。国民音乐艺术素质的提高得不到普遍重视,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艺术精品不多。在不少场所中,高雅的音乐艺术形式被庸俗的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圣洁的艺术殿堂被浓厚的“铜臭”所污染;大众艺术被赤 裸裸的商品艺术所侵占。由此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环境,严重冲击着学校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部分人审美素质低下、美丑不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在学校教育体制方面,教育改革的滞后影响了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由于不少教育工作者对艺术教育在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中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尚未确立。有的地方因缺少音乐师资等原因,不开或随意停开音乐课;有的地方音乐师资素质不高,误人子弟;有的地方为追求升学率,使音乐教育有名无实。一些开设音乐课的学校也因缺乏必要的考试、考核制度,对教育质量关注较少。安排专门师资、课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教育的学校不多,学生的音乐素质不高也就在所难免。
3、在家庭教育方面,对音乐艺术教育存在着两种错误倾向。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的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会需要,“逼”孩子学习艺术,努力向专业人才发展,导致孩子心灵留下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家长让孩子埋头学习“数、理、化”,将孩子的音乐学习和对音乐艺术的追求视为“不务正业”,这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音乐艺术教育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音乐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音乐艺术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
(二)音乐艺术教育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突破口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方向。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将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转为按照教育规律,以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并不断进行革新的教育,使教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健体、审美、劳动、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快发展
(一)深化教育改革
要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提高国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艺术素质,就要深化教育改革。要把加强音乐艺术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学校音乐艺术教育法规及配套的规章制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确立音乐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将音乐艺术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教育发展规划之中,使音乐艺术教育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2、改革音乐艺术教育评价制度和方法。在评价上,将学生合格率与学校升学率分开,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及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针对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制定出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指标,纳入整个教育考核体系之中。
3、转变音乐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要改变中小学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如在校内外定期举行演唱比赛、开展校园歌曲创作征集活动等。
(二)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1、加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当前,音乐教育的薄弱环节是师资力量不足,音乐教师队伍合格率低,且流失现象严重。要解决该问题,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等师范院校的教育结构,加大音乐教育的比重,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小学和社会输送高素质的音乐教育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在岗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学历、学位水平,从而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利用利益机制和政策导向,使现有音乐师资力量能够“留得住、用得上”,稳定音乐教师队伍。音乐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岗位晋级、福利待遇等方面与其他教师平等对待。
2、改进音乐艺术教育教材。如中小学音乐教材除继续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外,要适度增加作品欣赏、键盘练习以及单旋律创作等方面的内容。教育科研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材、教法的研究,加大教学实验的力度,推广应用科研新成果,使音乐教育不断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
加快发展音乐艺术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和文化,唤起更多人关心音乐艺术教育。
1、引入高雅的音乐艺术。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经常组织、邀请文艺团体与音乐工作者深入学校,为学生表演优秀的作品或开设各类艺术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和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2、共同维护良好的文化环境。教育、文化、宣传出版等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加强对面向青少年的各类影视节目和文化出版物的管理,严禁那些污染人们心灵的“精神垃圾”流向学校和社会。严厉打击文化的各类犯罪,净化环境。
我相信,只要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只要各级各类学校重视和加强音乐艺术教育,只要全社会都关心和支持音乐艺术教育,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