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论文优秀6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学生论文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关于学生的论文 篇1

摘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从近年的课程改革来看,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体育教育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本文主要通过探讨高中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行为习惯及思想道德的养成策略,以期对今后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中体育;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策略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课程改革非常关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培养,社会、学校、家庭也逐渐开始对素质教育予以高度的关注。然而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仍存在不小的阻碍,不利于学生优良品德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从传统教育模式中发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新途径已成为了当下教育工作者们重点关注的问题。体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1高中体育课程中德育教育的体现

1.1德育与体育的关系。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在19世纪提出了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问题,该理论为当前教育学家对有关教育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范本。

作为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的教育性已经被社会所接受。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授体育运动的方法和技能、锻炼学生的体能,还会对学生的情感倾向和道德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三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应正确利用体育教学的德育特征,将体育教学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积极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到的不仅是基本动作技能及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观念,以及遵守规则、尊师重教、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的精神品质。

1.2体育锻炼中的德育。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无论进行何种类型的体育活动,都需要其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一项运动的开展,都会对学生起到不同的道德教育作用。例如,在跳跃类的体育活动中,可以对学生勇于攀登的信念进行培养;而长跑运动的进行需要学生拥有不怕吃苦的精神与坚强的毅力;短跑运动主要训练学生的爆发力,培养他们敢于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品质。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引导学生深入考虑如何准确掌握某项运动的动作要领及其动作原理。通过不断的加强练习逐步掌握运动技巧,增强身体体质,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性格,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1.3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中的德育。从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平常文化课课程规范的对比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体育课堂教学拥有更强的规范性特征。不论是从教学内容的实施、学生队伍的组织,还是运动技巧的完成与各类体育教学、比赛的实施中都包含了一系列的章程规范。学生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之下,在有组织、有纪律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出有组织纪律、集体荣誉感及尊师重教的观念。体育教师在课改的新形势下,应牢牢把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这种规范性特征,在执行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应严格纪律,对学生进行思想作风、组织纪律及文明礼貌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1.4体育教师自我品格展现中的德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品质、教学风格、工作态度、言行举止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体育教师在进行标准动作示范时,应做到语言指导到位、规范动作标准优美。此外,教师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待教学工作要认真负责,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体育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规范的体育技能、文明的言行举止,都能够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这也是一种展现德育的途径。

1.5体育集体活动中的德育。无论是从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还是教学内容来看,学校体育活动的设置都具有集体性特征。在体育集体活动中容易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就是一个大集体,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因此,在篮球、足球、广播体操、健美操等体育集体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学生能够认清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动承担自己的集体责任。

2高中体育课程中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策略

2.1积极组织集体项目类型的体育活动。无论哪一项体育活动都会对学生心理或者生理上带来一定的负荷,而学生可以通过克服这些心理或生理上的负荷达到锻炼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的目的。而且在当前的高中体育课程中,绝大多数的体育活动都带有评比或者竞赛的意味,在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抗的过程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团与集体之间不仅会产生技能方面的竞争,在感情与思想方面也会加强彼此的沟通。

通过沟通会对学生养成团结奋进、体谅对方、友谊养成等方面产生积极效果。因此,学校应积极举行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如广播操比赛、健美操比赛等,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和竞争的机会。2.2积极运用典型案例。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着课堂的气氛变化与学生的行为举止。要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之情,可以通过列举一些典型案例来进行。例如,笔者经常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列举大型体育比赛活动中,中国的选手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意志力与技巧上的优势战胜对手,为国家争得荣誉的事迹。通过这些运动员的事迹让学生认识到要想熟练的掌握一项基本技能,必须有吃苦耐劳、奋发图强的精神意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2.3深入挖掘教材,因材施教。

高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比较广泛,而且其思维具有发散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灵活程度也很大,体育教学的这种特性其实更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培养。教师可以再充分运用教学实践或者课堂教育等不同的教育环境,将行为习惯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去,根据不同体育活动的特点与不同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表现等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方案的培养。例如,就学校的体育教材来说,一定要符合体育教学的目标要求,选取的教材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征,这样就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就举办不同的体育活动来说,要根据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年龄阶段来进行开展,来满足不同身心发展程度的学生的需求。

当然,体育教师在做到前两点的同时更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有多种体育活动可以开展,如在顶杠子之类的活动中,要让学生严格按照比赛的规定办事,充分体会到竞争的公平性特征。

3高中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3.1纠正日常不良习惯。以纠正学生的身姿为例,不良身姿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教师应及时强调坐姿及其他身体姿势不规范或者有意模仿不正确的姿势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发育及其成长,并且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不正确的姿势,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身体姿势的矫正方式。体育教师也可以将美学教育理论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将体育中的精神美、力量美、身体美与美学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摔跤时可以将其与男性的身体美、健康美、力量美的展示结合起来。与此同时,严格规范队列与队形的练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的蹲姿、跑姿与走姿的动作要领,在严格的强化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体态,纠正不良姿势。

3.2重视对学生文明意识的培养。在体育课堂上首先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上体育课时穿好运动鞋与运动服,保护好体育运动器材,不随便在操场上吐痰或者乱丢杂物。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集合训练的重要性,像上课前、上课过程中、课堂快要结束时的集体集合,要求学生的快、准、整齐,严格集合纪律。在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3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性教学。部分学生会因为自身的胆小、瘦弱或者肥胖等问题引起心理障碍,对集体体育活动提不起兴趣或者完全丧失信心。体育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通过组织活动让他们参与到适合他们的活动中去,及时表扬他们在活动中的优秀表现,以此来构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身体比较肥胖的学生具有力量优势,可以在摔跤课堂上让其对其他学生进行动作示范,使其能够肯定自我价值,树立对体育课的信心,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也使其他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不定期举行“一个记住、三个竞争”类型的比赛活动,“一个记住”就是要求学生记住某些运动的动作要领乃至整个运动的完整进行过程,用规范性动作校正自己的运动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三个竞争”就是引导学生在运动项目的基本要领的掌握程度上、在动作的标准性和规范性上、在比赛成绩上进行良性竞争。学生积极进取的心态与良好的竞争意识就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

3.4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自己,掌握一些自护技能,对运动项目的具体运行步骤进行深入了解。要树立安全意识,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对场地中的运动器材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其次,引导学生关爱他人,教会学生一些处理运动受伤的紧急处理办法。最后,要引导学生爱护体育器材,将一些体育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教给学生,并要求学生使用完毕之后进行整理,养成爱护好体育器材的习惯。

4结语

体育教育对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正确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在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中体育 www.xiaozongshi.com 教学经验,对如何发挥体育教育在对学生德育与行为习惯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活动贡献一臂之力。

作者:张玲 单位:武汉市新洲区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赵飞。关于高中体育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德及行为习惯的若干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xx(5)。

[2]刘小鹏。探析中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J]。体育世界:学术版,20xx(4)。

[3]陈伟。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xx(3)。

学生论文 篇2

文章以数学建模课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从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入手,将数学建模培养创新能力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探索课程教学模式对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措施。

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必定要落实在课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数学建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数学基础课程,课程的许多案例来源于实际生活,其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数学建模课程从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上有别于传统的数学课程,它是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利用课程体系完成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课程教学内容系统性差,建模方法涉及多个数学分支,课程结束后还存在着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解决的现象。通过深入研究课程教学体系,将传授知识和实践指导有机结合,实施以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为核心,以竞赛和创新实验为平台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一、数学建模课程对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一)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课程案例主要来源于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它不仅仅是单一的数学问题,具有数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特点。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数学基础知识,同时要进一步学习如微分方程、概率统计、优化理论等数学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建模课程对于大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方法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量化手段。数学建模和传统数学课程相比,是一种创新性活动。面对实际问题,根据数据和现象分析,用数学语言描述建模问题,再进行科学计算处理,最后反馈到现实中解释,这一过程没有固定的标准模式,可以采用不同方法和思路解决同样的问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科学素质

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发现问题,还要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软件提出方案用于解释实际问题。由于数学建模知识的宽泛性,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建模过程,各成员的知识结构侧重点有所不同,彼此沟通、讨论有助于大学生相互交流与协作能力的培养,最终的成果以浅谈高校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探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浅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构建农村特色校园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浅谈地方合并高校校园文化体系构建研究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客观必然性浅析网络信息服务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浅谈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之构建大学生心理的校园文化特性和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体现,从行政科学到公共行政——学科史视角下的西方浅谈从科学发展模式看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道路从环境保护的视角看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协调文化发展内外关系关乎科学发展大势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浅谈探究性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党的三代领导思想与科学发展观浅议把握考试方向科学有序训练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浅谈小学科学教学生活化撰写过程提高了学生科学研究的系统性。

二、基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全方位推进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一)分解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数学建模的`发展趋势,在保持课程理论体系完整性和知识方法系统性的基础上,教学内容分解为课堂讲授与课后实践两部分。课堂教师讲授数学建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精讲经典数学模型及建模应用案例,启发学生数学建模思维,激发学生数学建模兴趣;课后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课堂内容扩展、模型运算及模型改进等,教师答疑解惑。课堂教学注重数学建模知识的学习,课后教学重在知识的运用。随着实际问题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及计算能力满足不了实际需求。课程教学中还增加了图论、模糊数学等方法,计算机软件等初级知识。

(二)融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课堂教学融入引导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数学建模涉及的知识很多是学生学过的,对学生熟悉的方法,教师以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增强应用意识为主,借助应用案例重点讲授问题解决过程中数学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过程;对于学生不熟悉的方法,则要先系统讲授方法,再分析講解方法在案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寻找方法。此外,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组织1~2次专题研讨,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须做精心准备,选择合适教学内容、设计建模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纠正错误观点。

2、课后实践实施讨论式和合作式教学方法。在课后实践教学中,提倡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建模问题。学生以主动者的角色积极参与讨论、独立完成建模工作,并进行小组建模报告,教师给予点评和纠正。对那些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讨论完善。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学生完善这一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团队合作的热情。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的问题,用数学建模去解决问题。

3、课程综合实践推进研究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习专业知识、做毕业设计及参与教师科研等工作中,学习深入研究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多层次建模综合实践能提高分析问题、选择方法、实施建模、问题求解、编程实践、计算模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三)融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1、利用网站教育平台实施线上课堂教学。线上教学要选取难易适中,不宜太专业化,便于自学,并具有与课堂教学承上启下功能,服务和巩固课程的需要的内容,利用互联网云教育平台,学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及通过提供的相关资料来学习。教师还可通过网站发布问题、解答疑难、组织讨论,学生通过网站学习知识、提交解答、参与讨论。学生能更有效地利用零散时间,培养自我约束、管理时间的意识和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与黑板书写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手段。根据课堂教学要求,规划设计制作课件与黑板书写的具体内容,同时连接好线上的学习成效推进课堂教学。课件主要介绍问题背景、分析假设、建模方法、算法程序和模型结果,而模型推导和分析求解的具体过程,则通过板书展示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也促进学生消化理解难点和技巧。

3、指导学生小组学习的课后教学手段。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建模学习与实践活动,提倡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学习与讨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数学建模过程不是解应用题,虽然没有唯一途径,但也有规律可循,在小组学习中发挥团队力量、提高建模能力。

(四)构建多层次建模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案例选择、教学设计、知识衔接是数学建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

1、课堂教学建模问题。课堂教学通过应用案例讲解有关建模方法,所选问题包括两类:一是基本类型,围绕大学数学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简单建模问题,如物理、日常生活等传统领域中的建模问题,学生既能学习建模方法又能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二是综合类型,涵盖几个数学知识点的综合建模问题,如SAS的传播。问题要有一定思考的空间,且在教师的分析和引导下学生能够展开讨论。

2、课后实践建模问题。课后学生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建模问题。问题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难易适当,层次可分,以便学生选择和讨论。同时,问题还要有明确的实际背景,能将数据处理、数值计算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学会发现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中的建模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组织多元化过程考核,注重学习阶段效果

1、课堂内外考试与网上在线考试相结合的过程考核。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将考试可以分解两种形式:课堂内结合应用案例组织课堂讨论,通过学生参与情况实施考核;课堂外针对基础知识可实施在线测试,对综合知识点设计一定量的大作业,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实施考核,也允许学生自主选题完成大作业。

2、课程教学结束的综合考核。课程综合考核重点在于测试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之一。一是集中考试法,试题包括有标准答案的基础知识、课堂讲授的建模案例、完全开放的实际问题;考试采取“半开卷”形式,即可以携带一本教材,但不能与他人讨论。二是建模竞赛实践的考核法。数学建模选修课期间刚好组织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和校内数学建模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竞赛,依据竞赛论文实施考核。

在考核成绩评定上,采用综合计分方式,弱化期末考核权重,加大过程考核分量,注重过程学习,提高考核客观性。

(六)教学团队建设

数学建模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数学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方法与实际问题并存,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并举,课堂学习与课后实践并行。教学团队成员从知识结构上要尽量涵盖多学科,还要与专业联合,融数学知识到实践中去。在教学方面,以课程为核心,以数学建模竞赛指导为引领,研究数学建模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外教学实践的方式方法,探索通过数学建模课程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施过程。

关于学生的论文 篇3

茶叶要用沸腾的热水慢慢浸泡才能体现出它的纯香,而烧水与浸泡的时间就是等待,这番等待却只有品茶人才能体会,等待是另一种坚持。

昙花的等待只是为了那短短的一现,蝉的等待歌颂了整个夏天,我们的等待欢笑了青春;留守儿童等待父母回家是一种希望,一种从未断过的希望,等待教会我们不应该放弃,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比如说钓鱼,人人都想掉大鱼可却不是谁都钓得到大鱼,钓鱼之所以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娱乐方式,就是因为钓鱼的过程,静静的等待着鱼儿的上钩,这需要多大的耐心与坚持不是吗?

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拿我们现在来说,高二快要结束了即将迈入高三的步伐,如果我们只是在等待毕业却在这过程中什么也不做的话,这样有意义吗?坚持不懈的基础是要有目标,等待的必要条件是坚持不懈的朝着目标前进。在等待的过程中或许会达不到我们预想的结果,但这并不代表希望的破灭,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所以我们不能轻言放弃,我们一定要有“不到长城心不死”的毅力,才能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感慨,失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接受不了失望,风雨中的蜘蛛是我们最好的导师,尽管网不断的被风雨打破,蜘蛛总是坚持不懈的织网,当雨停下露出最美的阳光时,蜘蛛也成功的把网织好了,《真心英雄》里有一句歌词是这样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靠不停的坚持,不停地等待才获得成功的,但我确信他们曾经也会有想要放弃的念头,可是他们坚持的走过来了。

这么多的事例都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关你是穷人,富人,国家领导还是一个乞丐,我们都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我自己心中的目标等待着,挫折只不过是在考验我们的意志,失望是一道坎,只要跨过去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世上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只是看你有没有胆量。

等待是另一种坚持,如泡茶的过程一般。

关于学生的论文 篇4

窗外的阳光明媚得让人冲动,让人幻想翩翩,生活,神秘地问我他需要什么。我的回答并不睿智,但充满感性。是的,我认为生活需要爱。

生活需要友情。试问友情是什么?是钟子期与伯牙的高山流水,断琴祭友?是马克思、恩格斯几十年的风雨同舟?还是……也许它只是朋友见面一声久违的“老友”,是患难中的一只友好的手;或是同病相怜时一个会心的微笑吧。但,无论友情有多伟大,或是多普通,它一定是重要的!生活需要它!

生活需要亲情。敢问亲情是什么?是母爱的温柔,还是父爱的严厉?是女儿的乖巧还是儿子的顽皮?是妈妈柔声的训斥,还是爸爸不留情面的一个巴掌?或者……也许它只是那首耳熟能详的《常回家看看》;是一句关切的叮嘱;或是大雨中一把小伞撑起的一方晴空吧。但,无论亲情是浓是淡,它一定每时每刻都伴随在你身边。把你的生活染得徇丽多彩。生活同样需要它!

生活需要爱情。请问爱情是什么?是杨过小龙女十年的不离不弃?是梁山伯祝英台化蝶的悲凉和千古传唱的《梁祝》?是琼谣笔下的公主王子般的故事?还是……也许它只是是患难中的一句深情的安慰;是种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感情;是一个柔情的微笑;或是一次真诚的对视吧。但,无论流行歌曲把爱情唱得有多滥,或是多少人污辱了它的圣洁,生活依然需要它!

友情、亲情、爱情,三股爱的风在生活的海洋上吹起浪花,荡起涟漪。没有爱,生活将变得了无生趣。让我们去珍惜身边的爱吧!

关于学生的论文 篇5

在成长的历程中,有一位伙伴一直伴随着我。在我失败时,它给了我信心;在我气馁时,它给了我勇气;在我伤心时,它给了我安慰……它就是一句座右铭——“失败乃成功之母”!

当我考试因失误而萎靡不振时,面对那鲜红的“x”,面对父母失望的眼神时,我伤心的哭了,在埋怨着自己平时不经常温习功课,以至于考试时临时抱佛脚,我突然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猛然间,我头脑中闪过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我猛然醒悟:哪个人没有失败?摔倒了,爬起来吧!于是,我又重新奋发了起来,将泪水化成汗水,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认真温习功课。经过我不懈的努力,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名列前茅。从那时起,我就一直把这句话当成我的座右铭。

当我努力去干一件事而屡遭失败时,我气极败坏,将自己关进了小房间里,不住地哭泣,我恨自己,恨自己不争气,恨自己不成才,甚至恨父母怎么生个这么笨的我。突然,盏明灯在我心头点亮——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茅塞顿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爬不过的高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于是我擦干眼泪,又继续干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成功了!

失败,就像泥潭一样,你一迈进去,就会越陷越深,直到你无法自拔。我们必须吸取教训。从现在起,努力拼搏、奋斗,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希望,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灿烂天空。

学生论文 篇6

结合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制约高职数学建模教学发展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动数学建模教学、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素质培养的措施。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所谓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为第一生产力要素的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基本要求和内在动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能够将创造能力转化为创造性成果的高素质人才。而数学建模活动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1]为此,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举办数学建模竞赛,我国也于1994年开始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和教育部高教司联合举办一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极大地推动了高校数学教学的改革。随着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进入二十个年头,参赛学校越来越多。到20xx年,有来自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美国、伊朗的1251所院校、19490个队(其中本科组16008队、专科组3482队)、580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在组织和培训学生参赛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数学建模教学的目标与短期利益要求不一致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继续努力,推动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一、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现状

20xx年,湖北省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在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召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研讨会,各高职院校派教师参加了会议。会后,经过学院领导的批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选派了两个代表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以后每年都自己组织选拔学生参加这项竞赛。开始的几年,数学建模教学实际上只停留在赛前培训上。由于硬件原因,培训过程仍然是上理论课多,学生实际动手的少,加之每年参赛队数的限制,使得数学建模教学变成只是为竞赛培训而进行,学生受益面很有限,在学生中的影响也很小。参加竞赛开始的几年,由于领导重视,指导教师的努力,同时我院在20xx年投资建立了应用数学实验室,为数学建模提供了一定的硬件基础,使得数学建模教学能够实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再加上学生的勤奋,因此,在20xx年前取得了四个全国二等奖和三个湖北省一等奖、一个湖北省二等奖的好成绩;但是随着我院工作重心的转移,数学课程教学时数的大幅压缩,招收学生的数学素质的逐步下降,加之数学建模竞赛实际上赛的是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和素质,仅靠短期的培训往往收效不大,所以近几年竞赛成绩都不太理想,和同类院校相差较大,也直接影响到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根据专业计划的调整进行数学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数学建模教学,在相关专业开设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选修课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建模教学。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学生的受益面,鼓励学生成立数学建模协会,我院每年举办一次应用数学知识校内竞赛,使得数学建模教学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二、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的增加,数学建模竞赛在高职学生中的影响渐渐下降,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积极性也逐渐下降。同时,数学建模教学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首先是竞赛成绩与数学建模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如前所述,数学建模竞赛赛的是学生应用数学的综合素质,而且举办数学建模竞赛的初衷是推动数学教学改革,只有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课程的整个教学中,才能实现数学建模教学的目标。随着参加数学建模学生的增加,各高职院校在数学建模实践设备的投资严重不足,设备老化没有更新,不能满足竞赛队员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数学建模教学的发展。

其次,对数学建模缺乏应有的宣传,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热情,因而降低了应有的受益面。相对其它活动,数学建模的相关信息在各高职院校的新闻报道中很少听到、见到,也没有场地用来开展数学建模协会的活动,即使是教师进行数学建模的讲座场地,也要经过多方审批。多年来,高职院校经常将获奖学生的奖励包括奖金直接发给学生,没有举行颁奖仪式,重视程度也大大不及学生的专业竞赛和文体活动,这说明这方面的工作确实有较大的问题。

第三,学校的政策层面也对教师进行数学建模教学鼓励不够,甚至有些政策直接减少了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上的投入。追求科研项目、科研论文,使得教师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数学建模教学中,有的纯粹是应付差事、对付数学建模竞赛,根本达不到通过数学建模教学提高学生应用素质的效果。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建模教育的健康发展。把目标仅仅放在获奖上,而忽略了数学建模教学和学习的规律,不在开发思路与培养能力上下工夫,只在注重历年建模题型、所用工具的训练上做文章,到真正遇到实际问题或者没见过的类型时,就会一筹莫展。制约数学建模教学的根本问题还在于高等数学基础课程开设不够,甚至很多专业根本就没有开设,即使开设高等数学的专业也只开设了一个学期的微积分,只靠一个学期的高等数学课和一个多月数学建模培训,想要提高学生的应用数学素质实非易事。

三、推动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素质的措施

为了数学建模教学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素质,一方面需要好的政策和领导的重视,更重要的是数学教师自己的努力。因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数学建模教学,培养高职学生的应用数学素质。

首先,根据制约数学建模教学的根本问题,鼓励和要求从事数学建模教学的教师利用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造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少足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相应的数学建模教育,导致他们难以体验到数学应用性的特点,因而数学学习兴趣不高。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往往需要经过数学建模的过程。数学建模能力不足,学生难以体验数学的运用,从而感觉不到数学的应用性,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与生活实际和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鼓励和要求从事数学课程教学的教师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建模、求解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其次,可以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周活动,拿出一到二周时间进行数学建模的教学,主要讲述数学建模的一般原理和建模方法,布置与生活实际和专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去解决,并写出论文报告,作为学生的高等数学学业成绩的一部分。

第三,继续开设数学实验课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可以这样学,数学也可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结合计算机的操作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第四,加强数学建模的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广播、报纸、宣传橱窗、电子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数学建模的相关报道,向数学建模教学开展好的学校学习,通过数学建模协会举办数学建模活动,并在举办形式上有所改进,不断提高活动的档次,把每年一届的应用数学知识竞赛提高到学校层面上,争取有领导挂帅,使活动的影响力显著增加。

第五,继续加强数学建模教学环节,给学生灌输正确的学习观念与目标,把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获奖作为参加数学建模学习的副产品,而通过学习和参与的过程,把培养应用数学的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真正的目标,真正实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宗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重在参与、公平竞争”。

数学建模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论学习上,只有让学生真正参加到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苦与乐,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教师的任务在于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加到数学建模的学习和活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好数学,学到有用的数学,数学教学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