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劳动课的探索与思考教育论文(优秀15篇)

《对小学劳动课的探索与思考教育论文(优秀15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乞丐王子歌曲】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1

一本《大学英语教学教程》一统天下的时代结束了,

复旦、清华、外研三家出版社分别以《21世纪大学英语》、《新英语教程》、《新编大学英语》获得了人们的关注,颇有几分“三足鼎立”的架势。

其中外研社更以“斥千万巨资承担2800位教师的研修费用”作为推广新教材的切入点。

步入英语教学春天的又何止是高等学府,月中旬 31

个省市、地区的代表云集美丽的珠海召开“首届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市牛津英语优质课评比等等,学生的英语竞赛也搞得如火如荼。

英语教学的三个阶段是1.基础知识获得阶段2.基本技能获得阶段3.形成交际能力。获得阶段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交际性原则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初步的交际能力。交际法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已被普遍提倡和使用。交际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使之积极地参与各种交际活动,从中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的英语教学法。交际能力指能与他人自由交流的能力,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内容:1To

understand what others wish to communicate in the broadest

sense.即从最广的意义上能理解他人欲表达的思想。2.To be able to convey to others what they

themselves wish to share.即能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

许多教师摒弃了以灌输语法知识为轴心的传统教学体系而采用侧重实际交际能力、能使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英语的体系。老师们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与培养。课堂学习气氛轻松、愉快。教学中也注重情境的创设,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技能训练中语言话题的涉及面广,教学活动接近生活情景。在课堂管理中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打破旧格局,过渡自然,用英语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分清教师与学生的主次,在交际活动中注重新词的运用,把新的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阅读课中要富于text,超越text。当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表扬学生时,有的老师发的奖品过于“丰厚”,造成时间的浪费与注意力的分散。在使用现代的多媒体课件时要多媒体为教学目的服务。注重实物性,调动学生注意年龄特点。有些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够,处理突发事件缺乏艺术,更对

[1] [2] [3] [4] [5] [6]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探索论文 2

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探索论文

一、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给学生建立学习兴趣以及正确的学习习惯。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一般比较基础,但是很多内容需要通过实例展示才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进行理解。同时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性都会较弱,长时间的理论教学无法使他们一直保持注意力。因此,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制作一些相关的课件,通过声、形并茂的方式来带动学生的思维感官。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带动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教师对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并不能够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而是给予教学以辅助作用。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当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并将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通过结合网络教学资源来制作相应的课程。始终站在教学的主导地位,才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开展教学。当信息技术轰轰烈烈地来到教育身边后,给涉及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带来福音。教师上课不再只是对着教科书传授知识,小学生也不要费尽心力去理解完全抽象的数学难题和要点。教师上课可以采取许多形式,如,用动画的形式教授立体图形单元内容;用游戏的形式教授概率单元内容;也可以用PPT形式教授未解方程单元内容知识。这样的话,既增加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又能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广泛运用数学。

三、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来改变教学的方式

在信息技术还没有进军教育事业的时候,任何学校的教育形式都是一样的,即教师利用粉笔、黑板和教科书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多余的互动,没有能够辅助的工具,没有令人打起精神的交流,只有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小学生沉寂于死板的教学氛围。引入信息技术之后,小学生的眼界开阔了不少,学习效率提高了不少,理解能力也上升了不少,这都是因为数学教学形式的改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多地依赖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尤其是小学教学内容,很多对于概念性的课程的讲解,需要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抽象化的分析,很容易造成理解的偏差和错误。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中后,数学教学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的课件展示,将课程内容生动、形象地进行展示,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区分和理解,同时也对教学的学习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的展示。直观形象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空间关系,还能够促进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四、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在实际数学教学的应用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只局限于教育方式和知识内容之间的互相叠加,也不能是将信息技术单纯地应用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是与数据教学课程成为相辅相成的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引入,很多教师都感受到了它的应用所带来的教学便利,尽管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给我们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当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在认可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的同时也不能否认传统的教学传承的优势,黑板的使用能够给教学带来更多即时性的思维发展空间,它和信息化的课件相比更具有灵活性。

总之,新课标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方式的融入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升。信息技术成功加盟小学数学教育,这在很多方面给家长、教师及学生带来了便利,但应该明智地看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的整合问题,为人类的整个教育事业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谢军平。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江西教育,(30):67.

[2]辛艾桐。关于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13(4):29-31.

对政治课运用反证法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3

对政治课运用反证法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教法创新,既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创新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而对于特别容易遭受“偏见”和“冷遇”的政治课来说,以教法的创新增进课堂魅力,提高教学效果就尤为必要。近年来,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除了运用传统的教法,还尽量灵活地运用各种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创新教法。通过“反例正用”“反话正说”“反面假设”让学生从反面归纳,推导出正确结论的“反证法”,就是其中一种。

一、“反例正用”,激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克服其思维惰性

“老面孔”的政治课,遭受学生的“冷面孔”是很难避免的。这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抵制的、被动的接受状态而毫无积极性,很容易“游离”于课堂之外,整个课堂缺乏互动,气氛沉闷,效率低下。更严重的是,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政治课失去兴趣,学生的听课状态反过来又影响教师的授课情绪,以致形成恶性循环。精心选用学生普遍感兴趣又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共同讨论、自主探究,课堂面貌会焕然一新,教学效果也会截然不同。

如上“市场交易原则”时,我首先问学生:“说起火腿,大学知道最有名的是――”学生脱口而出:“双汇火腿!”“然而就是这名扬天下的‘双汇火腿’,今年却经历了一个特别凄凉的春天,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的思维马上兴奋了起来,有人还迅速说出了主要原因――“瘦肉精”**。然后我运用多媒体出示“瘦肉精”事件及其后果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经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交流分析,学生明确了主要是生产者不诚实、不道德的违法行为,败坏了“双汇火腿”的信誉和形象,除非了火腿市场活动的正常进行。由此,学生不仅对“市场经济的法制性”“企业的信誉、形象”等旧知识有了进一步认识,而且由生产者违背诚实信用原则导致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生产者自身利益难实现、行业遭受“株连”、经济遭遇沉重打击等反面结果,十分自然地推导出坚持诚实信用等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与老师“强加”给学生的知识相比,学生更相信经过自己探究论证得到的东西,并且印象深刻。

二、“反话正说”,故意“误导”,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培养辩证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信息来源广,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强,但有时看问题容易片面化,思维缺乏严密性,表达时经常会出偏差。如理解“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含义时,学生常常理解或表达为“意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如果仅对其进行正面纠正,往往是接受容易巩固难,过不了多久又会老毛病再犯。

后来,当学生再次出现这种情况时,我就干脆将错就错,说:“是啊,意识总是能指导我们成功地开展活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所以人们每一种思想意识的出现,都必然推动社会向前迈进一步……”我发现学生逐渐对我的话有了疑问。在我的鼓励下,学生还积极地举了一系列的反面实例来质疑。这时我则说:“刚才不是你们说意识总能促进事物发展的吗?”学生恍然大悟,在会意的笑声中,懂得并牢牢记住了意识反作用的两重性。此后他们在回答或说明问题时,为了不给我抓“尾巴”,表达也越来越准确严密了。 三、反面假设,逆向思维,有助于学生克服思维的单一性,培养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

在政治课教学中,有些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严重不足,思维的方式比较单一,这种思维缺陷导致政治课的学习效果难以理想。因此,我经常有意识地鼓励、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甚至对立面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如讲关于“纸币的发行”问题时,我问学生:“既然纸币的优点很多,用处很大,那么国家是不是应该多印发一些纸币,让人民快速地富有起来?”这下一些学生乐了,“好啊,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更有钱了!”不过也有一部分学生同时陷入了深思,他们觉得似乎不对,可又不知道道理何在。这时,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假如国家像企业生产商品一样,不断地印发纸币会怎么样”,再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国家如果这么做,表面上的确可以使人们有更多的钱,而实际上必然带来市场供求不平衡、商品价格飞涨的混乱局面,人们的生活质量不但得不到改善,反面会因经济活动受到破坏而下降。由此明确了先前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即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随意地滥发纸币。“那么,为了使纸币更‘值钱’是否发得得越少越好呢?”学生再次讨论后明白这也是不行的。这样,学生不但得到了正确的结论,而且有效地锻炼了思维。

要使“反证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真正取得满意的效果,我觉得以下几点是应值得注意的。

第一,反例的选用要有的放矢,注重实效。教学的一切过程、形式和手段都应该是服从、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的。不然,再丰富的材料,再吸引人的话题,也是华而不实、没有多大意义的。特别是不恰当的、不必要的反面材料的滥用,会产生负效应大于正效应的消极后果,这就得不偿失了。教师必须要在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最贴切的素材。这样,才有可能水到渠成,自然推导出必然的正确结论,令学生深信不疑,达到知、情、信、行的有机统一。

第二,反论题的设置要能够触动学生思维的敏感点,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深度及精神状态,极大地制约着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程度和质量。设置的反论题只有建立在学生一不定期的知识基础之上,触及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才能有效地触动学生的思维神经,使其活跃起来并积极参与进去,逐步发现结论并达成共鸣、共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事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知识、信息及能力基础有比较面的了解。

第三,教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使课堂不致于“脱轨”。一堂高质量的课既需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也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灵活引导和对课堂总“方向盘”的有力掌控。为此,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指明思考、讨论的基本方向和特定要求,防止漫无边际发。其次,要有意识地给不同层面、类型的学生一定的表达机会,这样既提高了参与率,又可以使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互相补充,有利于最终发现最佳、最完善的结论。再次,当学生出现思维堵塞而表达不出,或表达不出、表达不全时,都要给予适当的疏通和引导,如角度向更明确的问题转换,提示与答题有关的旧知识或相关背景,将较大问题分解细化为若干小问题,必要时甚至直接提示部分答案等。此外,对个别调皮学征的故意“唱反调”也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以运用反问、转问、引入小辩论等办法进行巧妙的处理,既使“别有用心”的学生心服口服,又使其他学生参与到位,一举而多得。当然,这需要教师有浓厚的教学功底和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

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的论文 4

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的论文

小学管理在教育教学的全部管理中,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教育改革中,如何与时俱进、全方位地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也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那么,如何搞好学校的管理?怎样进行管理?对于广大学校管理者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或理解存在于简单的话题。本文拟就这一内容提出几点思考与认识,与大家商讨。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

从现代教学管理来看,教师不仅是教授者,又是一个管理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管理学生、教学设备等管理工作,直接参与教学的管理;另一方面,每一位教师在讲课、检查学生作业、测验等教学活动中,也要真正意识到自己不只是教授者,而且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这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和教学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二、创造美好的教学环境。美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针对我国的实际,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集中精力,为教学人员创建一个舒适的环境;其次,教学设备是增强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改善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其教学的辅助作用;第三,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影响,学校领导、教师应注意教室的布置、课堂纪律的保持、班级优良风气的形成等方面的管理,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和环境。

三、搞好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检查出来的;是教出来的,而不是考出来的。这个过程是一个分为若干环节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环节都对质量的产生和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质量的管理必须抓质量形成的全过程,也就是抓教学质量形成的每一环节。

四、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机制。

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因此,教学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与评价又是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成功的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情感需要和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法。在管理中,我们要积极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环境。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放手让教师发挥创新才能,让教师愉快地工作、学习和生活,从而增强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对领导的信任感,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更高的管理境界。

试析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角色定位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5

试析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角色定位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如何实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等问题,并就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职能如何转型定位、如何认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担当的角色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就业指导 转型定位 探索和思考

经历了连续几年的的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目标也由精英型教育步人大众型教育。这必然会导致我国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同时也迎来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达413万人,比扩招后第一年(2003年)的212.2万人,净增了200.8万人,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已占了全国高校的“半壁江山”。“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身上寄托着家庭的幸福和希望。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无法顺利就业,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得不到满足,那么我们就没有尽到我们的责任。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问题。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教育部已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列入“一把手工程”,即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第一责任人,以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并把高校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和经费划拨等与就业率紧密挂钩。因此,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等学校的兴衰、存亡和发展。因此,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就业指导部门的功能,努力打造一支知识广、能力强和素质高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便成了高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拟就新时期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该担当的角色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1商屋建饭的'管理者

高职院校就业管理是就业指导的最基本的层次。在计划经济时代,就业管理的职能是由“毕业生分配办公室”来履行的,当时学生的就业基本上由政府和高校决定,按计划分配和派遣。现在的就业指导部门,除了继续做好原“毕业生分配办公室”转移过来的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和学生就业的派遣手续外,最主要的工作是负责贯彻实施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关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具体落实“一把手工程”,制定就业指导工作规划,负责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组织安排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型活动和就业指导的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工作,保证所有的毕业生顺利就业。作为管理者,就业指导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极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以及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精神,否则就无法履行就业管理者的职能和职责。

2全心全意的服务者

现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已经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为主”转型为“服务为主”。就业指导部门的主要任务:一是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千方百计为广大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疏通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的求职机会,最大限度地使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二是要全心全意地为用人单位服务,满足他们对人才的需求,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作为服务者,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视学生为子弟,视用人单位为“上帝”,以快捷、全面的信息服务人,以热情、真诚的服务感动人,创立诚信服务品牌,为学生建立长效的就业机制,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用人单位提供急需的实用人才。在目前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千方百计地为毕业生开辟就业绿色通道,尤其要树立“帮一个特困毕业生就等于拯救了一个特困家庭”意识,帮助特困毕业生顺利就业。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者必须是全心全意的服务者。

3职业生涯规划师、职业指导师和就业心理咨询师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在毕业生就业前举办几次求职讲座,而应该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分段实施,也就是要做到阶段性和连续性有机结合。阶段性是指毕业前的集中教育;连续性则是指针对学生不同年级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指导。还要把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心理咨询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一年级就业指导阶段:①就业形势指导。新生人学后,要把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作为人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一年级新生认清就业形势。②帮助新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告诉学生就业是自己的事,就业过程中最具核心竞争力是自己的知识、技能与素质,帮助他们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③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有关调查问卷分析,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帮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鼓励学生注重“一专多证”,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辅修第二专业,拓展就业能力,立足一专多能。

二年级就业指导阶段:①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了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素质,了解培养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途径与方法。②帮助学生了解人才成长的过程和规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意识;明白在知识储备的同时,还要特别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正视现实、敢于竞争、不怕挫折,以良好的心态迎接市场挑战。 三年级就业指导阶段:①就业信息指导。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咨询服务与就业信息指导。指导毕业生搜索浏览各级各类就业信息网和校园网,务必使他们能筛选出真实可靠的就业信息与资料;辅导他们正确制作出简历、推荐表或求职信。②应聘技巧指导。帮助毕业生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求职过程各个环节的技巧指导与训练,让他们正确掌握求职面试的技巧与方法。③就业法律知识指导。让毕业生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劳动与就业方面的法律知识,能够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④就业政策指导。帮助毕业生掌握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掌握学校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面的规定,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公正合理地签定就业协议。⑤帮助毕业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他们在就业过程和今后的工作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勇于竞争。要找准坐标,理性就业。

从某种意义而言,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是更高层次的就业服务。作为就业指导部门和就业指导工作者,必须努力学习就业指导理论,向科学化、职业化发展,要“一专多能”,既是职业生涯规划师和职业指导师,又是心理咨询师。

4就业信息的处理者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普及,就业指导部门对就业信息的搜索、整理、制作和发布要基本实现无纸化和网络化。高职院校理所当然要建好毕业生就业网站,并且要与各省、市、自治区大中专就业信息网站和中国企业网站等链接。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网上求职、网上应聘、远程面试等服务。这既减轻毕业生的求职费用负担,同时,也节省了招聘单位的工作时间和用工成本。因此,就业指导部门和就业指导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俱进,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要能熟练地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办公系统和现代化信息平台,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能,有效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就业指导部门和就业指导工作者必须要成为现代信息的处理者。

5就业指导的研究者

就业研究是就业指导部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并最终朝“研究型”方向发展。就业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研究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社会上如何更快更好的成长成材之路,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德育教育工作乃至招生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反馈和意见建议。可以说,就业研究在就业工作中处于最高层次,它把高职院校就业与人才培养直接联系起来,把管理、服务、指导、研究等工作系统化。所有的就业指导人员,必须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人手,逐步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努力成为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者,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专门化水平。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是一门集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信息学等专业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就业指导人员大多是由行政人员轮岗或刚刚毕业的进人高校任教的本科生或硕士生组成。这些人就业指导经验不足,往往只能被动地为毕业生签协议、办手续、发布就业信息或联系就业指导讲座等,这种现象急待解决。我 要从政策、资金以及待遇上适当地向就业指导部门、就业指导人员倾斜,要从管理出效益的高度来认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努力实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就业指导服务的工作效能。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任重道远,必须明确自己担当的角色,不断学习研究,不断提高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把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做好,不断开创毕业生就业工作新局面,才能为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对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6

对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探索和思考一种新的内部管理模式。探索建立离职院校:级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通过降低管理重心,合理分权、充分授权,调整各管理层级的管理幅度。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激发二级学院办学和管理的主动性和活力,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效益的一种有效尝试。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职能

一、引言

我国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使高职院校的规模和数量都迅速扩� 然而,如何使高职院校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学校发展规模的要求、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在6000-8000人。有的甚至超过万人,管理这样规模的学校,常规的一级管理无论是在管理力度和监控力度上都很难适应。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的增加,结构的转化和专业的细分,使一级管理模式陷入一种鞭长莫及、应接不暇的状态。因此,变革高职院校的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体制、转变学校的管理职能,降低管理重心、适度地下放权力、加大院(系)的责任,使院(系)的责、权、利有效地统一起来。充分调动(院)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院(系)的管理职能和教学科研功能,才能真正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效能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院校实行二级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在校、院二级机构建制的基础上,赋予院(系)一定的职责,并根据职责的需要将人权、物权、财权下放,将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院(系)为主体的管理模式。院(系)在学校总体目标和原则的指导下,拥有与其职责相匹配的权力和利益,使其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1、高职院校蓬勃发展,提高管理效能的需要。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和教职工人数的不断增加,专业的细分致使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量与日俱增,校级管理层面也陷入繁杂的日常事务当中,缺乏足够的精力关注学校总体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通过降低管理和决策的重心,合理分权、充分授权,调整各层级的管理幅度。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实现学校系统性的计划、调控、指导和监督,激发各学院的办学自主性和管理活力,切实提高办学和管理的效益。在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学校负责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规划以及方针政策的制定,对学院实行宏观管理和监督。学院拥有相对独立的人事、财务等方面的权力,在学校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可以结合本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政策实施方案。通过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实现教学资源的配置主体由学校向院(系)转变,拉近教学资源与教学科研部门的距离,充分调动学院配置资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学校的管理层也可以从具体微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转变为对教学资源的宏观调控、对学校公共性事务的整合与管理,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效能。

2、增强学院管理自主性和民主性的需要。在一级管理体制下,学院属于管理的客体,对学校的行政指令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执行,缺乏办学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民主性。而且,学院处于管理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行政指令运行周期长,反馈滞后,学院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不灵敏。致使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管理效率低下。建立二级管理体制,使管理重心下移,让学院成为责任的重心,一方面可以使学院的管理行为及时反应外界市场经济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院组建自己的管理教学团队,积极参与学院的管理和教学活动,使教职工个人的发展与学院的发展实现有机结合,营造一个积极、和谐、民主的管理氛围。

3、具有高职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门类都比较齐全,专业的不断细分使不同专业的学生个体差异凸显出来,如果仍然采用“一刀切”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会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建立二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根据不同的专业群、不同学生群体的发展规律制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院的积极性,更能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突出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增强高职院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一个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表现为在发展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焦点在于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下培养的高技能人才素质。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的形成仅仅停留在校级管理层面是不够的,只有建立二级管理体制,将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自主权向学院转移,使学院及时地将专业建设、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与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相结合,才能使学校在专业优势和办学特色上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二级管理体制的探索

1、学校职能的转换。在=级管理体制下,学校的职能由原来单一的管理者转变为调控者、指导者、监督者和协调者。学校应该简政放权,适当调整职能机构的`设置,精简机构,防止出现对学院的多头指挥,使二级管理名不副实。另一方面,为实施二级管理,学校应该重新建立教学、科研、人事、财务等制度体� 在学校层面的权限应该包括:一是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规划及各项大政方针的制定;二是学校财政统收项目的分配方案及学院创收的留成比例方案的确定;三是学院编制数和各级各类岗位职数的设立和调整;四是学校全年预算总方案的制定与结算方案的监督执行;五是学院经费的划拨、使用等财务分配方案的制定、监督和调控;六是校内津贴和重大奖项等分配方案的制定、调控和监督;七是对学院内部分配方案的指导、调控、监督和协调;八是对学院专业设置、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计划的审核、监督和调控;九是对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十是对学校重要教学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十一是对学校各项整体性工作的监督、检查和审核;十二是对学院一级领导的任免。

学校只有真正将管理重心下移到学院,赋予学院更多的人事、财务、教学、学科建设、科研、学生管理等权限,让学院有充分的工作自由度,学院的发展才能有更大的活力和空间。学校的职能部门也要尽快转变思维方式、更新观念,不仅要为学校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建议,当好参谋,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学校的指导、监督和协调,确保学院的管理行为与学校的总体目标一致。

2、学院职能的转换。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许多职能部门的管理权

限下放到学院后,学院由原来的被管理者演变为管理的主体,尽管学院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对学院的管理能力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和考验。要使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学院必须设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配备、培养具有管理能力的专兼职管理人才队伍。在职能转变以后,学院应该负责的工作包括:一是在学校核定的编制总数和岗位职数的范围内提出学院教师的聘任、续聘、解聘和考核的方案。二是在学院划拨经费的项目范围内制定学院教职工的内部分配方案和奖惩方案。三是根据学校划拨的经费指标,制定学院当年的经费预算方案,接受学校对经费使用的监督、检查和结算审核。四是根据国家和学校的相关规定对本院教职工进行自主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制定相应的奖惩方案和培训计划。自主审批本学院职工的病、事、婚、产、丧假等。五是调整本学院的学科专业结构,制定学院的学科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培养计划、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招生计划等。六是提出本学院教师的人才招聘计划和兼职教师的聘用考核方案等。

四、构建二级管理体制需要注意的问题

1、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一个逐步推行的过程。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学校由集权管理向分权管理转变的过程。“分权容易集权难”,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要在综合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形成,科学分析学校现有的师生规模,专业设置,机构设置,管理人员数量、结构和素质等因素,借鉴其他学校的成熟模式逐步推进。如果没有建立系统性的二级管理制度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没有明确学院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就急于将权力下放到学院,必然会使学校的管理体制面临巨大的冲击,甚至影响学校正常有序的运行。

2、明确各管理层级的责、权、利,科学设计二级管理实施方案。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是学校对学院的管理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的过程。要使学院的管理行为与学校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就必须明确学院与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的产生:第一,学校职能部门和学院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在职能上出现交叉和重叠,许多权限并未真正下移,造成学院的职责和权、利分离。职责交叉往往会造成职能部门和学院在责任面前互相推诿、相互等待,在利益面前又相互争抢的局面,从而背离了二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初衷,使管理的运行效率更低。第二,学校没有按照学院的职责配置充分的教育资源,或者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配置到优势的学院。这将会造成学院的利益不够、发展空间不足。基层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然调动不起来的结果。资源配置的厚此薄彼则会造成学院之间发展的恶性循环,弱势学院的发展受到限制甚至出现萎缩。整个学校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3、健全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机制与评价机制是紧密结合、相互衔接的一个环节,它是在目标管理过程中一系列调节和干预活动的手段,促使管理活动向规定的目标发展。考核评价的目的是通过了解和检查学院的工作绩效,在学院的管理过程中给予指导、激励和反馈,从而提升学院的管理能力,为学院的奖惩和培训发展提供依据。考核的实质是寻求“差异”,通过考核将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差异、学院与考核目标之间的差异显现出来,促进学院之间的竞争、提高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l的设计应该是客观的、标准的,考核指标应与学院的目标任务相结合,根据目标任务的轻重赋予评价指标不同的权重系数。学院也应结合本学院的特点制定详细的个人量化评价体系,调整好个人目标和学院目标、学院目标和学校整体目标之间的关系。考核应采用全方位、多测度的考核方法,避免考核片面性,考核结果应及时反馈到学院和教职工,针对考核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和培训需求计划。

4、完善监督约束机制。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应该从决策出发,经过指挥和执行,通过监督和反馈再重新决策的过程,没有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必然会使下放的权力失控。监督机制的内容应当规范学院的管理行为,引导学院的管理目标与学校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务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对学院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方面的监督检查,并及时反馈和指导,使之形成制度。二是建立经费使用的财务监控体系。健全财务部门对经费使用的预结算制度,加强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对经费使用的监督,保证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一系列规范的制度体系形成各管理层级之间的约束机制,既要保证学校对学院的办学方向、办学质量起到宏观调控、监督的职能。又要避免学校干预、调节过度。

五、结语

面对高职院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的办学和管理效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已迫在眉睫,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机制运行低效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瓶颈。实施二级管理成为改善内部管理体制和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二级管理体制本身也将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高职教育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完善和丰富,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组织结构形态和管理模式。如何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符合构建适应现代化高职教育的二级管理体制和模式,还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地探索、实践和思考。

小学数学与环保教育的探索论文 7

小学数学与环保教育的探索论文

环境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个全球性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日益加深,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环境教育对培养人的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对少年儿童进行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形成基本的环境素质,使每一个学生知道“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家——地球,我们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她。”这个问题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环境保护教育,使学生既掌握数学方面的知识技能,又学习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并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是值得每个数学教师研究的又一新课题。

一、小学数学与环保密切相关

1、当今环境保护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增强环保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数学教师则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在完成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任务的同时,对学生渗透必要可行的环保教育,这对于帮助学生从小掌握环境知识,培养正确的环境态度,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发展环保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小学数学是一门以描述数量关系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数学源于生活且根植于生活”。在日益重视环保教育的现代社会,教师不仅要讲授数学教科书上已有的环保题材,而且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努力挖掘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把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环保知识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环保知识、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二、小学数学教师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有的小学数学教师错误地认为,我们数学教师只负责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专业老师的任务,与我们数学教师关系不大。这种认识十分有害。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作为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更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才能一方面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环保,另一方面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榜样,更好地教育学生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去积极进行环保实践。所以,数学教师平时要多留心环保的事情,多学习一些环保的知识,多积累一些环保的实践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于数学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环保教育。

三、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环保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找出数学知识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研究。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是《美丽的校园》,我们可让学生看着这一幅画,说一说上面都有什么。当学生说到校园里有8个垃圾桶时,就问:“为什么学校要放8个垃圾桶呢?”通过讨论,他们知道了主要是为了便于垃圾的分类。然后再给学生讲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的好处,并且让学生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把装易拉罐的垃圾桶放在操场边上,把废纸桶放在教学楼前等等。这样不但净化了校园的环境,而且有利于能源的再利用。又如:在教学第三单元时,有一幅“野生动物园”的图,可让学生说一说我国有哪些野生动物,并且说一说图中哪些动物的数量同样多。这时我们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我国许多野生动物将要灭绝,我们要怎样保护它们呢?”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我们在逛动物园时不要乱投食物,不要随手把垃圾丢给动物等等,爱护动物就像爱护我们自己。这样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因素,找出数学问题中隐含的环境问题,将数学和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生活的实践活动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与其它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教师就应该依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对学生渗透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由于活动趣味性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极高,特别适于小学阶段。因此教师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有亲身体验,更有教育效果。如在小学高年级,当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学习了统计图表这一知识后,可让学生在课外可以进行实验与调查,考察、搜集有关环保方面的材料,制成统计图表,并在课内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热情。如组织学生调查垃圾袋丢弃而造成白色污染的情况:我们学校六年级有180位同学,有71.1%的同学早上经常买早点,乱扔早点包装袋的有13人(约占10%),扔进垃圾箱的仅占80%,但还有10%的同学虽然知道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校园乱飞,造成了校园白色污染。还组织学生做实验得出: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地流掉12千克水,这样一年就要白白流掉4000多千克的水。在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让学生自己悟出“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的重要性。这些现象和强有力的数据,让学生惊奇地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造成污染和浪费资源的现象,从而激发他们环境保护的热情,并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去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长此以往,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了环境意识,培养了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而且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能够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对小学劳动课的探索与思考 8

对小学劳动课的探索与思考

对小学劳动课的探索与思考

黑龙江省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学院 刘云来

在促进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转变的过程中,我省注重发挥自己的特色,以传统的劳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突破口,在多年实施农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取得了良好效果。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我省城乡小学绝大部分开设了劳动课,教师、教研员基本配齐,骨干教师队伍也基本形成。下面仅就我们的工作谈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上好劳动课的保证

从我省这十多年小学劳动课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小学劳动课,既然做为一门正式课程,理应抓实抓好,但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哪里的领导认识了、重视了,哪里劳动课的局面就好些,不然就差些。比如:哈尔滨市有个专门的班子设在市教委,专抓劳动课,并实行“一票否决制”,这就改变了劳动课被“挤、占、串”的现象,使开课率连续6年保持三个100%;大庆市也有个专门的班子设在市教委,专抓劳动课,结果是校校建立了劳动基地,保证了劳动课的场所;牡丹江市立新小学之所以连续38年狠抓劳动课不放,该校小农园盛开38年不败,是因为历届校长对劳动课都有正确的认识;绥化市农村欢喜岭小学,多年来一直重视在劳动课中突出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配备3名专职劳动课教师,其中一名是省先进教师,使该校在“农科教”三结合的创建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召开了全省劳动课现场会,其经验在全省推广。我省小学劳动课开展的之所以很有生机和活力,是因为省教委有专人亲自抓。在国家颁布的《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省教委制定了《关于开展劳动技术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若干意见》,要求全省中小学把上好劳动课作为全面贯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方针的重要方面,这个文件制约全省各小学必须按课程计划,开满、开好小学劳动课。文件特别强调农村小学要建设好劳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基地,以为当地经济服务,培养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民。还强调城市小学凡有条件的也都要开创劳动基地,结合自己的特点,摸索出一套成型的小学劳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经验。

二、培训师资,是上好小学劳动课的关键

教师的素质及业务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省小学劳动课教师的配备、提高经过了一个艰苦的历程,目前已初见成效。我们第一步是争取配齐;第二步是力争配优。层层培训与省里培训相结合,在各地市逐渐形成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经选拨评出省级优秀教师,并授以“最佳教师”称号。这就起到典型引路稳定“师心”的作用。

哈尔滨在这方面总结了“三落实一提高”的经验。一落实人员编制,二落实评优晋职的政策,三落实培训规划,突出劳动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牡丹江市立新小学,重视劳动课师资的配备,全校有5名专职教师,有4名技术专业人员负责小农园、小农场的全年管理。全校班主任教师都上劳动课,教自编教材,全校教师都参加劳动课的师资培训工作,这样大大提高了劳动课的教学质量。

省里每年举办一次省骨干教师和各级教研员的培训会,重点解决教材和大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并负责总结交流劳动课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方面的经验,同时举办课堂教学观摩和赛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深受广大第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欢迎,一致认为这样的培训实实在在,学了就能用,及时又解渴。灵活多样的培训,我省层层

[1] [2]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9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些探索与思考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浅析 一本《大学英语教学教程》一统天下的时代结束了,  复旦、清华、外研三家出版社分别以《21世纪大学英语》、《新英语教程》、《新编大学英语》获得了人们的关注,颇有几分“三足鼎立”的架势。  其中外研社更以“斥千万巨资承担2800位教师的研修费用”作为推广新教材的切入点。 步入英语教学春天的又何止是高等学府,11月中旬 31  个省市、地区的代表云集美丽的珠海召开“首届全国小学英语优质课竞赛”。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市牛津英语优质课评比等等,学生的英语竞赛也搞得如火如荼。  英语教学的三个阶段是1.基础知识获得阶段2.基本技能获得阶段3.形成交际能力。获得阶段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交际性原则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初步的交际能力。交际法从七十年代末开始传入我国,到九十年代已被普遍提倡和使用。交际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使之积极地参与各种交际活动,从中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的英语教学法。交际能力指能与他人自由交流的能力,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内容:1To  understand what others wish to communicate in the broadest  sense.即从最广的意义上能理解他人欲表达的思想。2.To be able to convey to others what they  themselves wish to share.即能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想。   许多教师摒弃了以灌输语法知识为轴心的传统教学体系而采用侧重实际交际能力、能使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英语的体系。老师们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与培养。课堂学习气氛轻松、愉快。教学中也注重情境的创设,教学目标明确,符合学生的特点,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在技能训练中语言话题的涉及面广,教学活动接近生活情景。在课堂管理中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打破旧格局,过渡自然,用英语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分清教师与学生的主次,在交际活动中注重新词的运用,把新的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阅读课中要富于text,超越text。当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在表扬学生时,有的老师发的奖品过于“丰厚”,造成时间的浪费与注意力的分散。在使用现代的多媒体课件时要多媒体为教学目的服务。注重实物性,调动学生注意年龄特点。有些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不够,处理突发事件缺乏艺术,更对英语教师提出三点要求:1、加强语言进修2、理论联系实践3、教育艺术技术一并提高。  上海市的英语教学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教材采用一多本、多纲多本,教材放开,主教材和辅教材并用。小学毕业词汇量应为1200左右。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的综合能力,力争早日“master  the language“.

二、我校的一些尝试与做法: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等曾在他们的著作中这样写到:创造潜能的发挥是人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的,这一目标的实现称为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或创造潜能的发挥本身就是奖赏,它是一种“高峰体验”,是一种极度快乐状态。但它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L第二册Revision Lesson 9 Can you tell us the way?,在Warming  up中,老师选用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London Bridge ,先朗诵,再根据旋律演唱,唱到 Take the key and lock her  up ,my fair lady.孩子们笑弯了腰。问大家Who has ever been to London?  回答没有。于是老师请四个查过London、Paris 、Shanghai 、San  Francisco城市风貌的同学介绍,配着流畅的音乐,孩子们娓娓道来,稍作翻译,许多“听众”用羡慕的眼光注视着“小导游”们,随即老师把下堂课要准备的资料放在信封中当奖品发给最佳“听众”,为下堂课打下伏笔。接着老师说If  I go abroad, I am new there. Some times I will lost my way. Who can help  me?一组学生举手,他们和老师一起漫步校园共同学习“turn left, go straight down...,walk down, turn  right”等表示方位的词组,教室里的同学在课代表的安排下听Mr Mouse 和Miss Mouse 从结识到成家的故事,故事的每个环节都有重复的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而回答是不同的,结束“漫步”,他们已能讲故事了,老师请他们交流自己的收获,互做老师,再听听读读课文内容,他们觉得课文十分浅显易懂,很快就能背诵与表演了。发下白纸,请他们一起设计心中的城市“My  City”,并请他们与同学互相介绍各自的城市,互做导游。最后我们的课在“ Down by the station”中结束,而学生还意犹未尽。 (二)、主题网络式的教学  主题网络式的教学是指把教学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循序渐进的步骤,通过构建与某一主题相关的体系,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并努力地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通过揭示“文化”与“语言习得”之间秘密不可分的联系,寻求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新途径。 如上“vegetable”。在引出新课题时老师请同学听由自己灌录的Short Story: Farmer Pig  ,并通过实物投影仪给孩子们看与之配套的我给孩子们提了一些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展开讨论,并着重谈谈他们对Farmer Pig  的感受,孩子们用他们积累的词诸如:busy、fat、happy、hardworking 来赞美 Mr Pig. Mr Pig  在”欣喜“之余托我给孩子们捎上许多蔬菜,由此开始我们的单词教学。在教学中孩子们通过touch、smell、fell等活动借助已有的音标知识自主地学会了许多蔬菜名称。当然在教学中教师的精心设计是比不可少的如教蔬菜老师先和孩子们一起复习cucumber由此引出它的颜色green  ,接着很自然的加上“ s”构成greens。孩子们轻而一举地学会了青菜一词。  Potato与tomato中“O”的发音一致,老师故意把这两样蔬菜放在一起,让孩子们去找规律。在巩固阶段我采用的复习方法是猜猜谜语、写写Shopping  List唱唱“The farmer in the dell”。课的尾声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编讲了一个动听的故事 :Pull out the  turnip。让孩子们在兴奋中期待下一堂英语课。  (三)学习英语与了解西方的文化紧密结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圣诞节在它逐渐淡漠了它最初的宗教含义,向我们  走来时。当孩子们期待着Santa Claus给他们送来礼物,并向往着圣诞大餐  时。我们是否应该帮助他们对其中的文化内涵作一些了解,我们的“Cradle  English Corner”希望借助一系列活动,引导孩子们通过歌曲、故事、贺卡、 饮食、Talk Show,通过课堂、电视、电影、网络去听、去用英语唱和说,去 感 知。同时也用美好的话语相互激励,相互学习,携手走入学习英语的新天  地。 如:圣诞活动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与步骤

晨间广播(7:20-7:40) 英语圣诞歌曲播放圣诞问候语学习圣诞故事播讲 第二节课间 圣诞知识有奖征答 第三节课间 最佳网站评选 (南校)最佳贺卡评选 (北校) 中午 用餐时,西餐用餐礼仪圣诞歌曲欣赏“贺卡传情”(先用英语说出卡上的英语贺词,再送贺卡) 晚托班 电视直播Follow me (三、四年级)Talk Show (五年级)圣诞电影片段欣赏 环境布置圣诞贺卡、圣诞网站、演播室布置、电子屏。

三、听故事,讲故事 有梦想,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三年中我们曾让孩子听过与讲许 多故事,下面有 一份英语角初赛名单 1、平阳 《The golden touch》《点金术》 2、周昊骏《Fireman Bill and the Dragon》《消防队员比尔和巨龙》 3、吴佩雯 《Giant’s garden》《巨人的花园》 4、季智晶 《Pass in Boots》《穿鞋子的猫》 5、陈 稀 《Which one is stupid?》《那一个是傻的?》 6、孙君韬 《Pinocchio》《木偶奇遇记》 7、时 然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乞丐王子》 8、祖 荪 《Amy and the red box》《爱米和红柜子》 9、胡嘉卿 《Dream--Buyer》《买梦》 10、黎韵玲 《There is a story about a goose》 11、余 韵 《Take it away!》《带他走!》 12、刘轶圣 《桃太郎》 13、姚 舜 《Lady and the tramp》 14、吴晓鹭 《 爱丽丝梦游仙境》 15、李诗聪 《小红袄》 16、黄天怿 《小飞侠》 17、张 盈 《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 18、马越颖 《Mary Poppins》 19、竺 韵 《The lose cat》 20、王谵宁 《The great mouse detective》 21、李乃佳 《A Difficult Question》 22、阮D炀D 《猫儿历险记》 23、王逸凡 《小飞侠》 24、林 昃 《A Humorous Story》 25、丁 宁 《The Tale Of Robin Hood》 26、童 菁 《游戏伙伴》 D在听与讲中,学生的语感、词汇量,理解力,表现力有了极大的进步。

四、小结语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它自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不能被机械地教,机械地学。现代英语教学理论已经充分证明,语言虽然可以学得,但更主要地是习得的。语言习得理论给外语教学的启示是:语言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某一语言的词汇结构体系和语义结构体系反映了该语言认知世界的方法,同时也反映了该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集中体现着文化传统有价值取向等文化信息,对于已掌握了某一语言的基本词汇和基本语法结构的外语学习者来说,其外语词汇和语义结构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和语义知识的影响;另外,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和话语结构,母语中已有的这方面的知识必然会以种种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新的交际方式和话语结构的习得;而且,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距离对这种知识迁移有很大的关系。   英语素质则是指一个人对英语的相对稳定,内化的能力,具体地说,是指一个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语言驾驭能力。在外语教学中,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语音、语法、词汇和听、读、说、写训练是培养外语交际能力的前提。培养外语交际能力,就是要解决目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听不懂”,“说不出”问题,解决“要我学”,“我不学”的问题。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其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形成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保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注意在提问时适当的信息差,遵?quot;real  life”的真实情景,使英语学  在大力提倡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英语老师任重而道远。 ----------------------------------------------------------------------

--------------------------------------------------------------------

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广东汕头丹霞小学 谢懿英

0754-8365908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各类考试的影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笔头应试能力而忽视培养其口头交际能力。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注意了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但多数是要学生被动地回答问题,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往往处于回答老师提问的被动境地,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思考能力与分析能力的培养。缺乏主动提问题的能力是目前许多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功,只在每事问。”  提问,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刚刚学英语的小学生来讲,尤其显得重要。小学生在课堂上提问,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关于新授课中的疑、难点进行提问,另一方面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问答练习。善不善于就授课内容进行思考与提问,不仅可以说明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否巩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才能,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是当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互相问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能力,巩固已学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实现小学英语科主要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生“怎么问”、“怎么思考分析问题”上下功夫,培养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呢?以下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常有一些学生在读书学习过程中不能发现问题、提不出疑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工作中应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每课的重、难点,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疑点,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例如,在教小学英语人教版第四册第五课“MY FAMILY”前的备课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视的地方 “We three are all  good students in  schools.”中的“schools”,做好提问题的准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这个句子时,往往只是简单地知道它的意思,并没有注意到复数的用法。我便提醒学生“schools”的用法是否有错,一些学生注意到“schools”中的复数形式,由此提问为什么要用复数而不用单数。于是我便根据语法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了对复数形式用法的理解。 在

[1] [2] 下一页

备课过程中,我们可以尽量做到以下几点:1.课前设疑,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导入新课;2.课中设疑,以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3.课后设疑,以温故知新,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提问的胆量。  学生不敢问的最大原因就是胆子太小,不敢向老师与同学发问,生怕问的不确切,被老师批评,被同学笑话。因此,必须设法在教学中经常锻炼学生的胆量。学生胆子大不大,敢不敢向老师与同学提问,这同课堂教学气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课堂气氛过于严肃、紧张,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那么,学生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小,一般不会轻易提问。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的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提问,并养成爱提问、敢提问的习惯。 例如,在教人教版小学英语第四册第二课“IN A FAST-FOOD  RESTAURANT”时,该课讲的是一个小朋友与她妈妈在麦当劳购买食物时的对白片段。由于其内容本身就是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这就为学生开口说英语起着很好的铺垫作用。为了提高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帮助学生整理、复习已学过的有关买东西的日常用语  如“Hello!/ Can I help you? / Here you are. /What are these? / Can I have …?  / Thank you.…  ”,然后把全班的学生分成相邻两个一组,互相进行问答。由于学生对该话题感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把话题说开了。通过一问一答,引发了学生们更广泛的联想,自觉地去运用所学过的句子与词汇进行问答,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我在学生练习后挑选几个小组到讲台前表演,对表演出色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在这种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害怕、害羞心理就得到克服,其思维显得更加活跃,其口语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教会学生提问题的方法。  如何问问题和怎样恰当地提问题,是学生学会提问题的关键所在。有些学生就是因为问得不得法,碰了几次钉子后,就不敢再问了。因此,我在教学中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 提醒学生要注意提问题的内容。 有些学生一想到某个问题,没有经过反复思考就提问,问后自己都觉得没有意思,或者说不清楚问题,让别人无法回答、不想回答。例如,在教人教版第四册第十三课“FOURTEEN  BIRDS  ”,课文内容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树上有十四只鸟,一个猎人射下其中的一只,问还剩下多少只。因为课文的内容学生很熟悉,我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的内容提问题,有些学生提到猎人该穿着什么衣服,有些离题,我马上给予纠正,引导学生回到主题,提一些跟课文有关的问题。通过对课文内容提问题和答问题,使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  2. 教导学生把握提问题的角度。 我经常教导学生提问题要提得小、问得细,不要提一些大而不当、笼笼统统的问题,这样别人才容易回答,答起来也才有针对性。例如,在教小学人教版英语第四册第五课的第三部分“Don’t  read in bed.”时,有些学生将这个句子中的“in bed”与以前学的 “on the  bed”相比较,笼统地提问了介词的用法。我引导学生应针对性地从 “in” 和“on”这两个介词 入手,学习“in” 跟  “on”的用法,从而缩小了问题的范围。并通过对这两个介词的讲解,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它们的用法,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3. 要求学生注意提问题的时机。 我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题时要先举手,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才能提问题,不能随意提问题,因为这既影响课堂纪律,又不礼貌,而且提的问题又有可能得不到满意的答复。 由于重视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口语水平得到提高,课堂气氛也比以前活跃,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因此,我认为在小学英语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渐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上一页  [1] [2]

心理教育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影响的思考和探索论文 10

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对高职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是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高职生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必需的个人素质。高职院校在开展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帮助学生成就幸福人生。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心理健康教育是途径,学生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后者决定前者的发展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巩固了学生发展的基础,拓宽了学生发展的途径,强化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和地位。因此,两者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两者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应,更似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互依靠、不可或缺。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1、可以改善学生人际关系。一个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本身应该具有健全的。心理特征,如善于倾听、富有同情心,此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助人技巧。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并非完美的人,但他能给来访者提供一种安全的、带有帮助性质的关系。所提供的这种新型人际关系对来访者可产生榜样作用,对来访者的日常人际交往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改善来访者的人际关系。

2、可以促使学生行为变化。通过科学的教育手段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行为,是心理教育的目的之一。一般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了解来访者不良行为或疾病产生的原因;其次,与来访者共同确定来访者异常行为的主要症状表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治疗的目标;最后,可以采用专门的心理治疗技术或必要的药物、器械进行治疗,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改善当事人不良行为。

3、可以提高学生问题处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的必须基于来访者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有三个基本目标:

一是提高来访者处理问题和发展机会的能力;

二是帮助来访者学更为有效的处理其生活中的问题;

三的是协助来访者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高职生往往由于认知偏差或强烈的内心冲突而无法做出决定,因此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来纠正当事人认识偏差,提高当事人问题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

三、提升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

1、通过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升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现阶段,高职院校应尽快开设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并根据局实际情况开设心理选修课程。通过课程教学导入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目标结合,明确教学的目标,实施教学规范化管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通过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升高职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要让学生能在遇到障碍的时候,第一时间学会寻求帮助。二是积极开展心理素质训练。如设立了心理热线和广播专栏,开设心理测量平台为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通过心理情境剧表演等活动普及心理知识。三是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利用心理网站、qq群、博客、微博、微信等现代技术媒体开展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为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3、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提升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打造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遴选有心理学专业或有相关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来承担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开展师资培训,提高师资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稳定、优良的师资队伍,通过优良的师资队伍来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小学劳动课的探索与思考教育论文 11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刘云来

在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我省注重发挥自己的特色,以传统的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在多年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奋斗,我省城乡小学绝大部分开设了劳动课,教师、教研员基本配齐,骨干教师队伍也基本形成。下面仅就我们的工作谈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上好劳动课的保证

从我省这十多年小学劳动课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小学劳动课,既然做为一门正式课程,理应抓实抓好,但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哪里的领导认识了、重视了,哪里劳动课的局面就好些,不然就差些。比如:哈尔滨市有个专门的班子设在市教委,专抓劳动课,并实行“一票否决制”,这就改变了劳动课被“挤、占、串”的现象,使开课率连续6年保持三个100%;大庆市也有个专门的班子设在市教委,专抓劳动课,结果是校校建立了劳动基地,保证了劳动课的场所;牡丹江市立新小学之所以连续38年狠抓劳动课不放,该校小农园盛开38年不败,是因为历届校长对劳动课都有正确的'认识;绥化市农村欢喜岭小学,多年来一直重视在劳动课中突出素质教育,配备3名专职劳动课教师,其中一名是省先进教师,使该校在“农科教”三结合的创建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召开了全省劳动课现场会,其经验在全省推广。我省小学劳动课开展的之所以很有生机和活力,是因为省教委有专人亲自抓。在国家颁布的《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省教委制定了《关于开展劳动技术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全省中小学把上好劳动课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这个文件制约全省各小学必须按课程计划,开满、开好小学劳动课。文件特别强调农村小学要建设好劳动教育基地,以为当地经济服务,培养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民。还强调城市小学凡有条件的也都要开创劳动基地,结合自己的特点,摸索出一套成型的小学劳动教育经验。

二、培训师资,是上好小学劳动课的关键

教师的素质及业务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我省小学劳动课教师的配备、提高经过了一个艰苦的历程,目前已初见成效。我们第一步是争取配齐;第二步是力争配优。层层培训与省里培训相结合,在各地市逐渐形成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经选拨评出省级优秀教师,并授以“最佳教师”称号。这就起到典型引路稳定“师心”的作用。

哈尔滨在这方面总结了“三落实一提高”的经验。一落实人员编制,二落实评优晋职的政策,三落实培训规划,突出劳动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牡丹江市立新小学,重视劳动课师资的配备,全校有5名专职教师,有4名技术专业人员负责小农园、小农场的全年管理。全校班主任教师都上劳动课,教自编教材,全校教师都参加劳动课的师资培训工作,这样大大提高了劳动课的教学质量。

省里每年举办一次省骨干教师和各级教研员的培训会,重点解决教材和大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并负责总结交流劳动课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同时举办课堂教学观摩和赛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深受广大第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欢迎,一致认为这样的培训实实在在,学了就能用,及时又解渴。灵活多样的培训,我省层层都在坚持举办。通过“滚雪球”似的培训,既达到了全员提高,又培养和锻炼了各级骨干教师队伍;既活跃了学术研究气氛,又增强了学科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既提高了广大教师和教研员的业务素质,又提高了劳动课的教学质量。

三、创建基地,是上好劳动课的必要条件

劳动课的特点,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创建劳动基地,使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全面落实劳动课的教学任务。诸多因素说明,劳动基地需要创建,需要多种形式,城乡有别,各具特色。哈尔滨市小学劳动基地有三种类型:一是建设综合劳动教室;二是在校办企业中创办学工中心;三是依靠区场联营,共建学农中心。牡丹江市火炬小学地处市中心,但校舍很大,既有专用的劳动教室,又有小农园、小林园,还有校办印刷厂,他们创造性地解决了学工学农基地。该校的经验我们在全省推广。目前,我省城市小学已有近1/2的学校建立了劳动基地,并以学校劳动基地、社会公益劳动基地、家庭劳动基地等形式,全面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目的。农村小学以“农科教”三结合,建设了以“三田一园”为标志的劳动基地。在劳动基地里,学生们参加种、管、收的全过程,学会实验和管理,成为传播新技术的二传手和脱贫致富的骨干。有的学校还结合本地的实际,自编实用技术和乡土教材,使学生加深了对家乡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经济科技发展前景的认识,增强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坚定了安心务农的信心。

四、对上好劳动课的几点思考

1、关于教材建设教材历来是贯彻教育方针和教学大纲的主要凭籍。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标志教学改革的方向,又左右着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和作用于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材建设。本着“一纲多本”的精神,我省很早就自编了一套城乡合用的教材,今年又将城乡分开编了。为结合省情和形势,还准备继续修订教材。我省有的学校还自编了乡土教材。大家都编教材是件好事,但是,要确保教材的质量,现在需要研究:①小学劳动课教材,要不要有个基本模式,即表述形式

如何解决小学劳动课与思想品德课、自然课、农业常识课、活动课、美术课、手工制作课、泥塑课等内容上的重复。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加重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2、关于课堂教学由于教材的因素,使得劳动课课堂教学无章法,随意性很大。有 应该研究一个比较明确的劳动课课堂教学结构框架,给各地劳动课教学建造一个基本模式,使教师和教研员对教学有个基本的遵循,知道什么样的课,像一节劳动课,而不是其他课。

3、关于评估劳动课大纲规定四方面内容,有课内和课外,如何评估有难度,应该进行研究。

4、关于管理由于劳动课是既老又新的一门课程,存在着重视、忽视等诸多因素,造成大家都来管教学的局面,这样就容易出现齐抓共管和齐抓不管的不正常现象。这个问题应该协调好,不然会发展不平衡。

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12

对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个人所得税自产生之日起,就因其具有聚集财政收入和调节收入分配的两大基本职能,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主体税种的地位也逐步显现与加强。然而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的普遍和严重,却也干扰着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制约着一个国家税收制度的发展,使得对个人所得税流失的防范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作为一个个人所得税历史不长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同样面临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严重的问题。因此,在现阶段,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问题进行研究,进而针对如何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如何治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流失问题并发挥个人所得税的强大功能提出了思路和对策。并制定相关政策,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

论文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对策

一、个人所得税的职能

个人所得税具有两大功能:一是筹集财政收入的功能。1994年个人所得税收入为72.67亿元,己达4837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比重从1994年的1.3%,上升到20的5.8%。个人所得税己成为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收入增长最为迅速的一个税种,现已成为国家的第四大财政收入来源,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二是对收入分配状况进行调节的功能。通过税收杠杆对社会经济运行进行引导和调整,既要拉开差距,又要防止贫富过分悬殊。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的现状分析

我国个人所得税是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于1980年9月开征的,至今己有31个年头了。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得到不断改进,其组织税收收入和收入分配调节的职能都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在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越来越被社会所认同。但我们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个人所得税制度本身还有许多漏洞,导致税收大量流失,归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税模式不科学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取了分类税制模式,这样的分类差别待遇的征收制度不能较好地体现税负公平的原则,收入再分配能力有限。因为它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纳税人的税负能力,会造成收入来源多而综合收入高的群体却可以通过分解收入、化整为零等手段达到缴纳较少的税甚至可以不缴税的目的,导致税款的严重流失,在总体上是难以体现税收负担公平原则的。

(二)税率设计有待优化。

不同来源的个人所得设计高低不同的税率及档次,这种规定本身就缺乏令人信服的客观依据。其负面效应至少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抑制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我国对工薪所得和个体经营所得分别实行45%和35%的最高边际税率。显然形成对职工工薪所得的歧视性待遇和对收入较高的个体经营者和承包、承租者的优惠待遇。其二,增加了税务征管难度。繁多的收入分类项目及税率档次,客观上为纳税人避税提供机会,不仅会强化纳税人的避税动机,还加大了税务人员的工作量,不利于降低征税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三)费用扣除标准不合理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有定额扣除和定率扣除两种形式,例如,劳务报酬和稿酬等以每次收入4000元为界,每次收入低于4000元的扣除费用800元,每次收入高于4000元的扣除20%的费用。这种规定显得过于简单,表面上达到了横向公平,实际上没有考虑到纳税人的具体情况和经济总体情况,同样收入的纳税人,由于年龄、婚姻状况、赡养负担等差别,都可能会导致其即使有相同的收入,也可能具有不同的纳税能力,缺乏能够准确反映费用支出的客观标准,这就造成了实质税负不公平的现象

(四)个人实际收入难确定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收入分配渠道不规范,导致现实生活中个人收入多元化,隐秘化。如企业把个人的一部分收入采用提供消费服务的形式支付就成为一种比较有效的规避个人所得税的方法和途径;又如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除了城乡个体工商户外,都不到工商行政部门领取营业执照,也不需要领购发票,从而使税务机关失去了税务登记这个基础,谁应申报纳税、是否己申报纳税等都无法确认。个人收入隐性化既是个人所得税征管前提上的难点问题,也是税收收入在个人所得税上严重流失的漏洞。

(五)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健全

从我国目前实施情况看,除工资、薪金所得外,其他各项应税所得基本上还没有执行代扣代缴制度,这就意味着代扣代缴制度,作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中的一项非常有效的配套措施并没有得到认真地贯彻执行,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高收入者自行申报更多的只能是依靠道德底线,而缺乏像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个税申报制度及其配套的监控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严重的局面。

三、治理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的对策

(一)改革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课税模式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十分复杂,在没有相应的'现代化征管手段和公民自觉纳税意识较为淡薄的情况下,实行综合税制难度很大。因此,参照国际上的一般做法,结合我国的情况,目前个人所得税宜采取综合分类制,并以� 具体操作采取分项按次(月)预扣预缴,年终综合申报的办法。逐步推进,保持一定时期的相对稳定性,随着条件的逐步成熟,逐渐增加综合征税项目,最终实行完全的综合税制。

(二)优化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结构

我国个人所得税11个项目中,在税率方面应适当照顾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等勤劳所得,应提高利息、股息、财产租赁所得的税率,以增大对勤劳致富的激励,体现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原则。另外,依据税收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设计我国税率,既要调节高收入阶层收入,又要对中、低收入阶层不过多征税,形成合理的税率结构,即将个人所得税税率档次降为3—5档,以体现市场经济的公平、简化与效率原则。这样也有利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与国际税制改革同步。

(三)制定合理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

我国现行税法对费用扣除的规定过于简单,没有考虑纳税人的具体情况,难以体现量能纳税的原则。合理确定基本扣除必须以个人的平均收入和支出水�

(四)掌握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实际收入

目前,税务机关要想掌握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实际应税收入,应做到:第一,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采用纳税人永久单一税号;第二,个人报酬完全工资化、货币化,调整和规范职工工资收入结构,将各种渠道发放的、各种形态(实物、有价证券及其他福利)的收入,统一纳入工资管理范围;第三,通过个人的唯一银行账户发放工资;第四,加强现金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个人身份为惟一识别标志的个人基础信息及收入征管信息系统等等。

(五)建立健全与我国个人所得税相关的配套措施

目前的国情之下,扣缴义务人应该发挥更好的作用,不仅要出色完成代扣代缴义务,还应该帮助纳税人知晓其收入情况。同时国税局应该对一些经常给非本单位人员支付大额收入的单位(如出版社给作者付稿酬、有奖机构给获奖者发奖金、培训机构给外聘教师支付课酬)进行试点,要求他们在次年年初给获得收入的纳税人寄送收入凭证,逐步建立健全与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措施。从长远来看,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要和金融电子化的发展结合起来,比如实行居民身份证号码与纳税号码固定终身化制度,做到“全国统一、一人一号”;全面实行金融资产实名制等。更为重要的是,税务机关应当以计算机网�

参考文献

1 周利芬,经济研究导刊,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探讨,20

2 王德祥,刘中虎,实践经济研究,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其启示,2

3 梁智,赵敏,中国商界,浅议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2010,12

4 史卫甫,庞德征,路庆宣,关于推进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 若干思考,经济研究思考,(67)

5 王素荣,个人所得税改革,怎么改? 人民政协报,2010,9

6 唐婧妮,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历程与评价,湖南社会科学,2008,4

7 杜君,现代商业,改善民生视角下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的思考,2010,4

小学音乐教学与创新教育探索论文 13

小学音乐教学与创新教育探索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将创新教育引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是学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有利于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形成,更能够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有利于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教学活动;音乐氛围

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更是重视学生潜能开发与个人需求的教育。在最大程度上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主动性,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创新教育,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知识的开发过程中来,会让学生逐渐意识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成为音乐知识的追求者。

一、营造良好音乐氛围,促进创新教育

对于音乐学科来讲,审美是学科的特色,审美教育是学科教学的特殊部分。要促进创新教育模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落实,教师要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艺术性与审美性,利用有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美化,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美化教师环境,让小学生从进入音乐教师的那一刻起就找到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美感。用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小学生全情投入,有利于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动手与动脑,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爱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首先,从教师的桌椅摆放来讲,传统的桌椅摆放为横排竖列式,这样的桌椅摆放方法过于规矩,会给小学生带去学习压力。鉴于音乐学习内容具有艺术性,教师可以利用艺术性的手段摆放桌椅。将桌椅摆成圆形、半圆形或者小组方块型,有利于教室美感的提升,也能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更加轻松。其次,做好教室的墙面装饰。教师可以在墙上挂一些山水画与音乐家的生活图像,让小学生在进入教室之时,有一种走入音乐殿堂的感觉。通过音乐教学环境的创新,促进教学氛围改变,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举措。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创新教育

到底谁才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中心,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谁高谁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大难题。部分教师认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在课堂教学中有绝对的决定权。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要体现教师的中心地位,保障教师的权威。但要落实创新教育,就要认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主体观点。肯定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犯了错误,小学生发现却不敢说,小学生有个性化学习需求,不敢向教师表达。这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越发死板,不利于教学进步。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感受与学习需求,在课堂中为学生服务。选择小学生喜爱的方式实施教学,重视课堂中的师生交流,才能促进教学创新。比如,引导小学生学习“狮子舞绣球”这首歌时,教师不能为了教学方便让小学生反复跟自己学唱。教师鼓励小学生离开座位,根据歌词的内容与歌曲的旋律做出狮子舞绣球的`动作,给小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小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逐渐爱上音乐学习。用不同的方式实施音乐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十分重要。

三、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促进创新教育

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落实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具备创新教学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给学生讲一点知识,自己必须要掌握十点,甚至百点知识。教师要重视个人音乐专业能力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升,从多年不变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要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落实创新教育,需要教师从教学方法上积极创新。从学校来讲,学校要重视教师创新教学能力的培养,定期举办创新教学大赛,给教师动力去思考新的教学想法,并积极去实施。从教师个人来讲,教师要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积极去学习新知识。比如,引导学生学习“藏猫猫”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将游戏与音乐学习结合起来。小学生对于游戏的向往是不能抑制的,将游戏活动作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吸引点,有利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是教育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将创新教育模式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能够让音乐学习满足小学生的精神需求,促进小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音乐课堂活动。重视民族进步与国家发展的灵魂,将创新元素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是构建高效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05):221.

[2]王庆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02):346.

[3]张丽云.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J].新课程,2015,(09):113.

农村小学教育的缺失与思考论文 14

农村小学教育的缺失与思考论文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教育问题直接影响了国家的整体素质水平。小学是教育的基础性阶段,农村小学教育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均衡性发展。客观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从全局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农村小学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措施。

我国想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必须重视农村教育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不断改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信息闭塞、发展缓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因此多关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非常必要。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的教育资源匮乏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面临迫切的改革需求,农村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1)专门针对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政策力度不足,对农村小学的资金投入有限。(2)教育活动的开展,既需要硬件支持,也需要软件设备,但是当前农村地区的软件建设严重不足,微机室的设备落后,没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的体育器材和教学设备匮乏,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3)由于经费的限制,再加上信息渠道不顺畅,教师很少开展教研活动,教学方法难以创新。

2.教师的教育水平滞后

师资力量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水平的高低。我国农村地区的条件艰苦,教师工资待遇低,导致师资力量相当薄弱,现有的`教育队伍中,教师的人数明显不足,且教师的平均年龄偏高,教育观念陈旧,知识面狭窄,而受到农村教育的经费限制,无法输送农村教师参加业务培训,优质的教育资源难以流通到农村地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3.家长不够重视学校教育

(1)现在农村地区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娇惯和溺爱子女的现象屡见不鲜,缺少对子女的正确引导和教育。(2)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较多,家长忙于工作,不重视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甚至很多家长害怕学校家访,认为“很麻烦”,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对小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3)社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教育沟通较少,教育负担大多集中于学校教育,力量单薄,效果不佳。

二、改革农村小学教育的思考

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重视,从多方面着手,以先进的教育改变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推动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扶持力度

实现农村地区小学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只有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教育中,才能逐渐改善农村地区的落后条件,为教育活动提供基础保障。(1)政府应意识到发展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尽量多一些扶持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其次,整合农村小学教育的资源,以优质资源及良好的办学水平,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和学生的加入。(2)改善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如修建操场、建设图书室、引进多媒体设备等,为开展素质教育创设条件。随着教育资源投入力度的加大,教学质量也将稳步提升。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过去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中,过于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增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除了在课堂传授知识以外,还要在课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如召开主题班会、开展辩论赛等,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也能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动手实践,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强化农村地区的师资队伍优化建设

从当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滞后、综合素质偏低。基于此,可考虑从两个方面解决问题:(1)为教师创设开展教研活动和继续教育的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能力水平。例如,参加教研活动,转变教学观念,尝试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旁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以自身进步带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水平,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教育部门制定更多激励政策和福利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加入农村教育队伍中,为农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带动所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自觉应用有效的素质教育方法。

4.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开展教育活动。首先,开办家长学校,由学校统一组织并开展培训,引导家长意识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从家庭层面辅助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其次,设置教师家访制度。教师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家访,随时将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告知家长,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有困难,加强沟通,消除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负面情绪;最后,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力度。留守儿童是农村地区的弱势群体,教师应多关心这些孩子,避免他们出现心理障碍,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心智,让留守儿童快乐成长。

总之,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农村地区素质教育发展,任重道远。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以农村地区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从政府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家校合作等多个角度着手,才能真正帮助农村教育工作走出困境,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持久发展。

对体育教育教程近况与措施探索论文 15

对体育教育教程近况与措施探索论文

竞技体操教学内容的掌握需要学生有一定运动基础,同时需要较多的学时来进行教学和练习,但从目前山东省体育教育专业招生情况来看,考生的专业技能成下降趋势,绝大部分考生不是从小开始从事运动训练,而是在高中阶段因考学的需要开始从体育运动,运动基础薄弱;其次,由于体操课程学时的减少不可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难度较大的竞技体操技术;其三,目前中小学体操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体操、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攀爬、滚翻和平衡)、轻器械体操等教学内容,那些较难的和危险的竞技体操内容不再作为体操课教学内容;另外,社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主要活动内容以身体素质健身器材练 因此,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应修改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使之符合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实际,符合中小学和社会体育指导对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要求。

课程教学学时及学分

调研得知,目前山东省各高校开设普修体操课一般为2至3个学期,多数为2个学期,有一个高校为3学期;总学时数从64学时到176学时不等,学分从4分至7学分(见表2)。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操总学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四个学期288―342学时,缩减到80年代中期的180―200学时;90年代以后,随着体操教学内容的增加,如健美操、团体操、、艺术体操和体育舞蹈等,体操教学时数又缩减到目前的两个学期90个学时左右。在如此少的教学时数内要掌握难度较大,并且需要较好身体素质的竞技体操教学内容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改革的对策

1明确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改革发展方向和任务

随着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改革和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特别是健身路径在学校和社区的设立,使人们对体操运动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健身体操、娱乐体操等这些难度低,易学,易普及,易开展,实效性强,深受广大青少年和大众喜爱的,以健身和强体为目的的体操练习内� 因此,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应与时俱进,确立新的体操课程新的教学观。

根据教育部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体操课程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从事学校体育教育和指导社会体育活动的专门人才,即确立以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掌握体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能力作为主要任务。

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体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性等基本身体素质,提高练习者的健康水平,愉悦身心作为具体任务之一;同时培养学生的体操教学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具体任务之一,特别是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应通过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口令运用能力,提高学生讲解示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教学能力应做为重要教学任务来完成。

2根据培养目标和任务改革普修体操课程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课程的改革和大众健身的需要,以及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教学时数的减少。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内容上应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调整课时比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中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和社会对体操人才的需求,将基本体操、轻器械体操、攀登、爬越、跳绳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增加这些教学内容的课时,改革将竞技体操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中应通过体操课教学利用简单的。体操器械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既发展了学生身体素质,又使学生学习掌握攀登、爬越、跳绳等练习内容的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对提高学生掌握从事中小学体育课教学技能有积极意义。

结论

1、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操普修课程应确立新的体操课程教学观,培养适应现代中小学体育教学和大众健身指导需求的专门人才,并以此来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和具体教学任务,构建新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操教学体系。

2、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操普修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应摒弃以竞技体操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增加适应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体操和轻器械体操,以及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现体操的健身性、娱乐性和实用性功能。

3、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体操普修课程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讲解、示范、保护帮助、组织、创编徒手操和轻器械体操等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更好的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和指导大众健身活动的任务。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