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精选19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

第3篇:小学音乐课堂的质量与学生音乐素养培养

一、积极开展器乐教学

素质教育的理论强调全面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质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根据以上教育目标积极开展器乐教学能够体现出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和践行,其原因在于器乐在音乐教育当中具有明显的技巧性、情感性以及艺术性的特征,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形成对学生的引导,使得学生对器乐产生浓厚兴趣,进而在音乐学习活动当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学习上的满足以及综合能力的发展,保障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为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

器乐能够成为学生表现音乐的重要工具,增强音乐表现力,将器乐的教学与音乐教学融合起来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和创造力,这对于学生的音乐学习以及教师的音乐教学都有着积极影响。小学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那么就需要根据不同的特征,恰当地安排器乐教学。例如,在低年級学生的器乐教学中,根据学生模仿力强、活泼好动但是不容易长久的保持集中的注意力的特点,可以引入打击乐器的教学,并且鼓励学生自制打击乐器,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中高年级的器乐教学中可以引入口琴、竖琴等具有一定难度的器乐,拓展学生的音乐能力,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打下基础,同时也能够构建活跃的音乐课堂,提高课堂质量。

二、恰当安排律动教学

音乐和律动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指的是在音乐教学活动当中开展多样化的游戏、歌舞表演活动等。在小学音乐课堂当中,恰当的安排律动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而且能够满足学生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的培养需求。在小学音乐课堂的现实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这样的综合性艺术教育手段来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使得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当中动静结合,充分感受韵律美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音乐兴趣,达到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目标,提高课堂质量。在实际的律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采用有趣的节奏训练方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示接受长短,例如,走步可以代表四分音符,跑步代表八分音符等。在这样的音乐律动训练模式下,学生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能够逐步掌握不同重作的控制技巧,在增强了学生节奏掌握水平的同时,也能够推动学生大脑的开发。

除此以外,小学音乐教师还可以在律动教学当中鼓励学生从歌曲内容出发进行律动的编排,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创造条件。例如,在学习歌曲《哆来咪》时,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感悟音符的美妙,那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动作韵律来表现出每一个音符,并鼓励学生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各自的作品,并进行全班展示交流,以便加深学生对于音乐形象的理解,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为课堂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保障。

三、合理应用多媒体手段

在社会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在教学环节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成效, 多媒体能够实现图文声像的整合,从而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展示和挖掘教材,有效扩充了教育的信息量,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发展,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以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当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小学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和音乐素养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对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而且需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有效了解和调解,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作用,保障学生音乐思维的形成和拓展,保障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进而优化课堂教学的质量。音乐欣赏课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大的比重,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也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以及音乐素养。在音乐欣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强对多媒体手段的应用,生动直观的为学生呈现音乐欣赏的相关课程,帮助学生系统化和直观性的了解音乐形象,从而深刻地理解音乐内涵,从中增长见识和享受艺术,潜移默化当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自然而然地促进小学音乐课堂质量的提升。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艺术教育的重要程度不断凸显,而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教育主渠道也需要进行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育责任意识,根据小学生音乐课堂质量提高以及学生有素养培养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器乐教学、律动教学,加强对多媒体手段的应用,真正实现教学双赢。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2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在多年的研究和教育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音乐教育它是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但是传统音乐欣赏教育却又过分强调音乐本身教育的意义,却忽视了它审美意义的实现与重要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音乐欣赏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成为音乐的教育中不能缺少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把音乐欣赏教育重视起来,充分运用感受和鉴赏技巧,不偏重技巧训练,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拥有音乐欣赏的能力。那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育效率呢?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其实我们都知道,音乐欣赏教育是通过音乐训练而逐渐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让学生能够通过拥有听觉经历而积累经验,同时能够对音乐产生感受、想象、理解进而创造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音乐欣赏教育来完成,首先音乐欣赏教育可以满足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需求,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更加热爱,能够一步一步地接近音乐的世界;其次音乐欣赏教育能够增长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最后,音乐欣赏教育不但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独立欣赏、思考的能力,从而促进小学生健康性格的形成。

二、运用多样性的音乐欣赏教育方法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音乐感受、鉴赏和审美的能力比较弱,如果老师不能将学生带人特定的音乐情景中,并且生动地讲解音乐作品,不能够让学生产生心理共鸣的话,那么学生很可能失去对于音乐的热爱,也有可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音乐发展。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教师的正确引导在音乐欣赏教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提高音乐欣赏教育效率的重要方法。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尽量运用各种各样的高新技术如动画、影视等教育方法,让孩子们通过视觉效果感受乐曲的情感,而不是要机械简要的教学法。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拥有律动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感受音乐内在的情感和特点,更好地了解乐曲风格;教师还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运用音乐游戏来活跃学生气氛,使同学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这些方法最终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怀。

三、运用启发式教育来提高音乐欣赏教育效率

音乐欣赏教育的过程就是音乐教师不断地启发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情感和内涵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老师应该不断地启迪同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拥有感受、审美、想象、理解进而创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但是启发式教育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首先,教师必须拥有非常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于启发式教育的对象小学生来说,教师还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整体情况,包括音乐水平、文化素质、性格特点、学习情况以及心理健康情况,等等。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学生各方面的'信息,那么启发式教育效果也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想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就应该和学生深入接触,与学生交朋友,体会他们的感受,并且不断地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世界。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想法和态度也会影响音乐欣赏教育的效果。端正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每一个接受音乐欣赏教育的小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在课堂上主动地与老师交流,积极地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感受音乐的魅力,课后主动复习,慢慢培养音乐的耳朵。

四、提高通过音乐欣赏与自身情感交流的能力

音乐可以说是通过感受声音不断地激发内心情绪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声音的过程,它既包括学生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没有什么社会体验和经历,而且知识缺乏,他们可能没办法体会到音乐的本质内涵。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注意到小学生心理变化、内心情绪反应,同时不断引导小学生准确地表达音乐的情绪,能够更好地对音乐产生感受、想象、理解进而创造的能力。而学生则应该跟随着教师的引导,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由于小学生处于学习音乐的初级阶段,教师适当而生动的语言描述、具体而明确的情感启发和引导十分重要。综上所述,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家长更应该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全面发展,音乐欣赏教育更是突出了它的重要性,音乐欣赏既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也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其它科目例如数学、语文,我们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音乐的机会,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并且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不断地启发和引导,让小学生的生活充满音乐,也让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智慧,能够让小学生茁壮成长。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3

摘要:音乐作为听觉的艺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对音乐的情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与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变了我陈旧的音乐教学方法,更新了我原陈旧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真切、音乐兴趣更浓厚,审美与创造能力得到培养。下面就是我在音乐新课标下教改方面的一些尝试。

一、激情导入,调动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过去上每堂课,总是习惯性地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按部就班导入,让学生感到千篇 一律,索然无味。不能调起学生的兴趣。现在根据每课内容的特点。设计出新颖的课堂导入。例如:在教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利用课件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通过故事当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感人故事情节,诱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音乐,体验歌曲情感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相较于以前的教学活动,我在保留了整体欣赏、感知音乐的基础上增加了二次欣赏、品味歌曲,对比欣赏、体验歌曲两个听的环节,让学生在聆听音乐之美的过程中同时去体验情感之美,充分发挥音乐听这一重点。

三、唱演歌曲,培养创新意识

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自由的演唱歌曲,为歌曲配舞蹈,故事等一些环节,调动情绪,发挥小学生活泼爱动的性格特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唱小学一年级第二册《我们来开音乐会》这首歌时,其中唱“你唱呀池塘的小青蛙呀,我唱呀叮咚的小溪水,他唱呀田野的小禾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能唱唱春天的什么。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创作,并在创作出歌词的基础上改一改旋律,让他们自己去表现创新后歌曲的效果,听着自己的歌曲,学生们激动了,创新的意识也就高涨起来了。

四、表演歌曲,给学生美的教育

体验了歌曲情感,创新了歌曲内容,可以说是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已经有一了个总体细致的认识,接下的表演歌曲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认识通过配舞蹈,拓展情节等形式表现出来,与同学一起去分享歌曲的内容美,情感美。

总之,新的教学理论指导我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用符合学生情趣的方法进行教学。学习课标,钻研教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趣,提高音乐鉴赏和音乐审美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4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兴趣教学而过度地重视技术教学,很容易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兴趣。

(1)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传统音乐教学讲究的是技术与知识点的教学,课堂形式固定,教学内容也比较古板,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可以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既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力,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了学生在日后学习中的发展。

(2)采用表演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感觉到新奇,尤其是让学生上台表演,他们既兴奋又紧张,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创造和兴趣是互为因果的两种因素,让学生自己利用音乐创造、表演,学生就会对音乐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样,学生对音乐有极大兴趣,就会创造出内容丰富的表演形式。学生在体会到表演的喜悦之后就会更加喜爱音乐,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限,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简化表演形式。例如:在听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音乐情感;经常进行小组舞蹈比赛,教师给出特定的音乐和舞蹈,让学生学习,然后评比出优秀的小组。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控制好课堂秩序,以免影响课程的进度。

2.保证师生关系良好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关键

使学生亲近教师,才能使学生相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需要音乐教师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树立良好形象,完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教师信服,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教师要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与此同时,教师也更加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让学生体会到努力就会有进步。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协调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束语

音乐的魅力是无限的。为了给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很有必要。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使小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充满快乐。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5

摘要: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来理解音乐,为音乐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艺术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提高其音乐素养和丰富人格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塑造其完美人格,使学生能够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

关键词:

小学音乐;培养;学习兴趣

前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多元化的作用和重要意义。而兴趣则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紧密相连,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条件。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回归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将音乐情感体验作为载体,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审美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完善人格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1.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和教学环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教学环境和氛围是紧密相连的。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使学生沉醉在音乐美的熏陶中,教室的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和活动,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艺术美。例如:教师可以在课间或者课余时间,为小学生播放优秀的音乐作品;定期举办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在教室的布置上体现温馨、优雅和艺术气息,可以运用乐器、歌片、图片等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创设音乐情境,启发想象力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理解音乐形象,从而更加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以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欣赏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相协调,巧妙地运用各种暗示,如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形象的肢体表演等,启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感受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和震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来,从而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

创设音乐情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插上音乐翅膀的重要手段。当音乐结束后,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管是歌曲欣赏还是演奏歌唱,我都会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所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苏少版新课本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个小兄弟》一课的教学中,先放伴奏音乐,教师与学生一起跟随音乐律动身体,之后让学生表达听过歌曲及身体律动后对歌曲情绪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七个音符,一边听赏,一边表演,使学生得到直观、感性的认识,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得到很大提高。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鼓励和帮助学生创造其他“乐器”给歌曲进行伴奏,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一个瓷碗,用筷子敲出清脆的声音,有的串起一串酒瓶盖,摇出一片轻松的唰唰声;也的是把小石子装进易拉罐,摇动时沙沙作响,清脆入耳。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进行合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体验到创造的成功与愉悦,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启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强调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就要创造多姿多彩、趣味无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不能墨守陈规,重点、难点要合理搭配,灵活多变,还要设计别具一格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我在教《我的家乡在日喀则》这首歌曲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美丽的草原风光,带领学生走进歌曲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特色,激发学习兴趣。在歌曲学习之后,根据这首歌的歌谱,以《我的家乡》为歌名开展填词游戏,然后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填的最受欢迎的。用此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家乡是同学们最熟悉的地方,每个人都能通过歌词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很快地完成歌词的创作,对最佳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全体同学进行集体演唱。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和游戏法的教学手段,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这个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身体动起来,思维更要动起来,在主动参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4.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后采用各种方式积极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虽然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得音乐的主要渠道,但音乐课堂并不是音乐教学的唯一途径。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开展音乐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音乐融入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之中,充分利用网络等其他音乐资源,将音乐课堂延伸到每个角落,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外活动时间邀请知名音乐艺术家开展讲座、成立学校合唱团、艺术社团、创办学校音乐网站,定期举办文艺汇演、进行校园好声音选拔赛等一系列音乐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人格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场所进行慰问演出,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敢于展示自我,大胆实践,塑造全新形象,为他人带去欢乐。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享受音乐的快乐,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公益,帮助他人的高尚品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教学育人的最终目的。

结论

音乐是所有教育中最富感染力的一门有声艺术。音乐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认知规律和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音乐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体验情感。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真正做到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感悟艺术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娇。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实施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____0(12):58-60

[2]王艳芝。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大众文艺,____(02):45-46

[3]周启琴。小学音乐新课堂教学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____3(10):23-25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6

随着我国音乐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中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学科,钢琴伴奏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它满足了现代教育的需求,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重视。课堂教学中采用钢琴即兴伴奏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本文将重点讲述“钢琴伴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歌唱中的应用

儿童歌曲是由儿童演唱的,以生活为题材,反映其思想感情的歌曲。儿童歌曲体现了儿童的年龄、心理以及审美情趣。即兴伴奏是一门综合艺术,音乐教师可以用它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即兴伴奏的方式很多,主要是通过调式、和声、织体的变化来选择相适应的速度、力度、节奏来衬托歌曲,描绘歌曲意境,渲染音乐气氛。首先,演唱教学中,钢琴伴奏使学生准确把握音调,其再训练学生听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够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快速学会歌曲。其次,钢琴伴奏的旋律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节奏,通过色彩和弦的运用来渲染歌曲的意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自己的情感。最后,钢琴伴奏的应用十分广泛,学生的发声训练、节奏的把握、教师对范唱、歌曲的学习等都需要钢琴伴奏的支持。另外,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辅导的过程中要灵活变化,因材施教,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辅导方案,提高学习效率。钢琴伴奏的歌曲要适合儿童歌唱,这种伴奏一般要带旋律或者基本带旋律,伴奏的旋律要比歌声高八度,并且能够给伴奏音形留下活动空间。旋律可以是单音,也可以使用双音或弦音进行衬托,和弦用于协和和弦。因此可以看出钢琴的即兴伴奏是非常考验教师综合素质的,教师必须具有精湛的演奏技巧、广泛的音乐知识以及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才能使钢琴的即兴伴奏的功效发挥到最大,渲染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化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二、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欣赏中的应用

首先,进行曲方面的应用。这类歌曲的特征情绪激昂、节奏明显、结构整齐,是列队进行时经常使用的音乐体裁。每一小节的节拍都非常有规律,一般以2拍子或4拍子旋律平稳进行,并且使用附点音符来增强歌曲旋律的紧张度和推动力。进行曲一般有两种伴奏形式,弦式织体和低音和弦式织体。一般用来描绘豪情、朝气蓬勃、前进的英雄气概,所以进行曲类型的歌曲能够使人激情澎湃,如《义勇军进行曲》,让我们感受其中坚强,不向恶势力屈服,保卫国家的思想感情。其次,轻快类型的歌曲。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体裁。这类歌曲具有旋律、节拍以及力度都比较自由的特点,词曲结合紧密,感情细腻富有诗情画意。抒情类型的歌曲旋律起伏比较大,经常使用装饰音、调音以及旋律音大跳等。例如,《愉快的梦》,大多数学生无法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时教师要使用钢琴伴奏,边弹边给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这种类型的伴奏歌曲很多,并且伴奏织体也有很多,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小学生只能接受常用的音型,下面将一一介绍。

1.半分解和弦织体。将和弦的某些部分进行分解,如单音与双音的结合、双音与双音的结合等。

2.分解和弦织体。是指和弦音可以通过音区、节奏等方面按照排列进行变化,具体来说,就是将和弦音分解,最后成为一个一个单音的演奏。

3.琶式式织体。这类弹音同交替实现左右手,使用和弦进行转化,节奏比较平稳,演奏效果犹如竖琴。小学音乐欣赏和学习中,琶音经常在高潮的地方使用。

三、即兴伴奏在小学音乐合唱中的应用

随着合唱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能够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合唱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服从、配合以及沟通等品质将会促进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实践中我们发现,合唱的伴奏方法有以下几种:柱式和弦伴奏音型、节奏和声伴奏音型、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合唱中,钢琴的伴奏不是处于从属的地位,而是通过背景进入前景,根据情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变,同时富有一定的戏剧性。钢琴伴奏的这种独立的表现提高了其在合唱中的地位,使合唱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师生在以后的合唱中,要不断探索,大胆创新,通过各种方式来丰富我们的合唱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钢琴伴奏的作用,使我们的合唱更上一层楼。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钢琴即兴伴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其审美能力,使其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7

一、视唱练耳要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课堂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音乐课也不能例外。在音乐课堂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很重要,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个课堂可能就是有效的,也可能是高效的。那么在音乐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一是承认和鼓励是把金钥匙。在视唱练耳课堂上,哪个学生在音准上表现突出了,在节奏上表现突出了,在强弱上表现突出了,要及时给予肯定。这种肯定对学生来说一定是种莫大的激励,也是其自主学习的动力。这里所说的肯定,可以是口头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口头上的鼓励,当然就是指老师的口头表扬,啧啧赞美之声。而物质上的鼓励,可以是一朵小红花,也可以是支中性笔等。这些东西,虽然不值多少钱,但出自老师之手,学生就会感动。二是视唱练耳的曲子最好首先选择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曲子无非有这种几种,比方说当地的民歌、动画片的片头或片尾曲子等。这些曲子学生熟悉旋律,更容易接受。这些曲子练习熟悉了,再改换其它陌生的曲子,对学生视唱练耳会很有利。三是进行视唱练耳比赛。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通过竞赛活动,使学生强化内驱力,自觉不自觉地对视唱练耳产生兴趣。

二、视唱练耳要以教师为主导

在进行视唱练耳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一是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以生动的生活轶事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的气氛。二是架设循序渐进的阶梯。视唱练耳教学的内容,要由教师不断加工,找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的认知过程循序渐进,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积极探索的动力。三是教师是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启发者。这种启发应当坚持引导性的原则。应当引导学生多动脑,通过思维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还要坚持关键性原则。老师的启发要启发在关键处,启发在要害上。老师的启发还要坚持实效性原则。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要做到启有发,问有答。经常采用的启发方法有创设情境法、激发情趣法、设置疑问法等。这种方法有时可以连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指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四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视唱练耳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方法很重要,教给他们方法了,学生的学习才会主动。这是授渔之举,是从根本关注学生的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8

一、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学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对音乐审美的愉快体验,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的人,才能获得这种体验。在教学中,学生们会和音乐融为一体,在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的时候,他们才会掌握音乐知识,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转变原来固有的、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是被强迫接受,属于被动者,而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中,一定要把学生当成是课堂的中心,教师一定要记得,教师的身份只是课堂的牵引者,而并非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把时间和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快乐的主动学习的人,而不是不管愿意不愿意就一味地强迫学生去被动接受,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做学习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主动性,并且在最后获得成功,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非常的必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利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共同活动就是学习,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生存技能和知识,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就是分成学习小组,将团体性和成绩作为最基本的评价依据。所以,在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都能很快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因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会慢慢地发生一些转化,教师会逐� 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抛弃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直接转变成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互动来完成教学与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尊重、爱护、严格统一,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同时还不能对学生的教育有所松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各种各样的音乐实践活动,积极地参加评价活动,要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意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必须要接纳不同种类的意见,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在犯错误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错误的所在,并且加以改正,这种和谐、轻松的氛围有利于音乐情感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还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那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但是这不是放任学生自己发展,仍旧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智慧,将善意的批评,还有严厉的管理结合在一起,但是这其中一定要坚持以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为主。可以改变原有的上课之前坐好、听着音乐、打着拍子的上课模式,让学生自由地选择新的小伙伴,然后分成一个小组来进行音乐活动,让学生自主地研究,给他们自主探究有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在《长城放鸽》这一歌曲旋律学习中,在进行“056”节奏训练时,要达到让学生将切分节奏创造性表演出来的目的,那就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可以自由地打节拍,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主讨论,再每小组请一个学生上前来将刚才打的节奏表演出来,表演完毕后,教师不进行评价,将这个评价工作交给学生,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经过这样的课堂之后,学生们在给小组内同学纠正的过程中,和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掌握了这首歌的节奏。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在小学现阶段音乐课唱歌教学中,基本内容就是演唱歌曲,这是最直接、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和乐于参与的一种形式,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快速有效地完成歌曲的教授,这个问题几乎困扰着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力。有极大多数的学生都喜欢唱着一些自己编出来的歌曲,他们会将一首歌的歌词插在另一首歌曲中,也会用自己喜欢的谱调创作出他们所喜欢歌词,然后变成一首新歌。孩子们的这种创作天赋和喜好不应该被扼杀。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就是将这些喜爱音乐、喜爱自创歌曲的孩子组合到一起,然后进行分组练习,把喜爱音乐的这些孩子们依次地分到其他的小组中,让这些喜爱音乐的孩子带动其他的困难学生一起学习音乐、一起创造音乐。例如在歌曲《布谷》教学拓展中,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为歌曲创编歌词,然后各小组展示自己创编的新歌曲。又如在歌曲《小蜻蜓》的教学延伸中,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歌词,然后展示。这样,对音乐感兴趣的孩子就会在小组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帮助小组中其他孩子一起来编写歌词,让他们融入到创作的氛围中。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们展示表演才能。学生天生就喜欢表演,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他们听到,并且学会一首新的歌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空间中进行自主的分组合作学习,在几个小组之间、小组内的成员之间进行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相互探讨和研究,然后让学生们用身体、手势、表情等等方式进行表演。如在歌曲《谁唱歌》中,给时间让孩子们分组创编动作表演歌曲,集小组的集体力量让学生们自由发挥,把这首歌用舞蹈的形式表演出来,然后分组进行展示、评奖,在这个环节评委要让学生自己组成,老师在这个环节中起引导、鼓励、表扬作用。又如在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表演中,让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各自担当相对应的角色,如,洋娃娃、小熊等。通过这种即兴的表演可以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歌曲,更独立地记住歌词,并且学生们会对音乐有一种特殊的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们借助学过的知识,还有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只有这样,让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最充分拓展,这样便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勇于在别人面前展示他们的才艺。

四、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相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说,是一种补充纠正并伴随有突破。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孩子们接受,并运用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中。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力,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克服弱点,取长补短,完善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让所有的学生都在音乐教育的熏陶下成长。新课改(((“‘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内容很新颖、有创意、启发人。比如,‘从个体出发的课堂’,将学生知识接受、吸收、消化的过程科学地设定为‘个体———对子———小组———班级———教师’层级递进的过程,非常符合教育规律,其中‘对子’这一环节的设置,缩小了‘先学后教’与‘合作小组’学习之间的跨度,可以有效缓解学生质疑得不到教师一一解答的难题。再如‘,从个体出发的课程’推行学生开个人美术展等的探索,真正落实了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的新课改理念,特别好,值得借鉴!”聆听孟国泰专场报告后,陵水思源学校张喆老师如是说。20xx年7月14日上午,孟国泰先生专场报告会“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在海口市丽华大酒店三楼会议大厅举行。会议由海南省教育学会房慧琴秘书长主持,来自海口市秀英区兄弟学校的负责人,以及海南各思源学校的骨干教师近200人出席了报告会。孟国泰,全国新教育工程发展中心主任,全国三标课堂研究中心主任,山东淮纺外国语学校名誉校长,海南教育期刊社副社长,集30年教育教学经验与新课改教育理念于一体,形成以WW育人体系的构建、五大理论支持、五大育人内涵、五大品牌要素、五大实施路径、五大建设目标为理论基础的“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体系,并将之运用于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9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师已经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心理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其与传统的心理学有极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开始探究积极心理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求为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的有效运用,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一、运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但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质量,更要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其本质就是调动学生积极的心理、态度以及情绪,研究学生潜在的、积极的品质,进而引导学生保持健康与积极,最终健康地成长与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善于发现其中积极的`因素和资源,并利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学生潜在的积极心理,使学生获得健康的成长与发展。以《劳动最光荣》的欣赏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完成基本的教学,要让学生会听、会唱,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这首音乐的内在元素,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含义。此时,教师要调动学生潜在的心理,使学生产生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并主动参与到劳动中。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拥有大量积极的资源,如《可爱的家》。教师需要以此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使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激发学生的潜力

积极心理学以激发人类的潜能作为重要目标。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更好地成长与发展。例如,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大声歌唱,能够组织其他学生进行歌唱。这就体现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就应该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合积极心理学能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同时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完善其运用,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0

1实现互动教学设计的对策

1.1做好教学准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才是音乐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将音乐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完善的教学准备是实现互动音乐课堂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教具、教材准备的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上课质量,而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互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设置互动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准备课堂的时候多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小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乐器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新鲜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和学生科学互动,比如说对唱、伴奏和使用科学软件为学生歌唱进行系统打分,这都是互动环节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1.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放松享受的状态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加对音乐课堂的喜爱,更可以高效率的完成课堂任务。最重要的是,课堂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众所周知,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发散思维,进行超常的记忆,要在音乐课上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到放松,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具有注意力不持久,贪玩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因此,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学生都喜欢轻松、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身心舒畅,思维才会得到解放,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师生互动教学才能发挥课堂的生命力。教师要让尊重学生,以耐心、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另外,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地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课堂环境,这样,不仅学生学的开心,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参与音乐课。

1.3进行有效地课堂讨论,精心设计提问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去“一个老师一张嘴,一个黑板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师要勇敢创新,敢于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合作小组,经常以小组或全班的方式展开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参与教学环节,以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与他人讨论、争辩、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精心设计提问也是实现互动课堂的最佳途径之一,就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要重视提问的效果,同时更要注重提问的有效策略,真正做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实现“互动式”的音乐课堂,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积极思考教师的提问,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想象的场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会全方位的欣赏一首音乐。

2结语

互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互动设计对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中,把提高小学生的互动意识作为课堂的重点,使小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1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大部分小学都加大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力度,尽管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能够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其提出的新要求,探究未来切实提高小学音乐欣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观念陈旧

我国大部分小学音乐老师的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对于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和作用认识不够,他们仍然感觉文化课程比音乐欣赏课程更加重要,因而在音乐欣赏课授课时越来越程序化。同时,即使有些老师感受到了音乐欣赏课的重要作用,但却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度,在教学设计当中对于音乐欣赏这部分内容安排比较少,对于安排了的这一小部分也没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融入情感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欣赏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落后

根据小学音乐的教学大纲,设置音乐欣赏课主要就是为了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不断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小学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学方法太落后,大多数教师授课时只是单纯的给学生放磁带听听歌,教学方式乏味枯燥,学生学习和欣赏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低,进一步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另外,有些老师在音乐欣赏课的授课过程中采取灌输式教学的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更达不到预期效果。

3、教学研究欠缺

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小学教师以及相关部分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创新研究过于欠缺,尽管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教学方式上也逐渐改进提高,但总体而言,对于音乐欣赏这门课程的研究和分析还是不够深入、不够广泛,有一大部分教师甚至单纯的把讲授音乐欣赏课程理解为传输相关音乐知识,对于培养学生欣赏、审美能力,传输情感等却并不重视。

二、对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新要求

小学音乐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单从音乐课本身而言,能够起到开发学生智能的`作用,有些医学专家和科学家也提出过音乐会刺激人右脑的发育,进而使学生智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音乐可以调控人的情绪和心态,学生学习了音乐欣赏课之后可以陶冶情操,使心灵和精神得到净化升华,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音乐作为一种美学的教育,在进行音乐欣赏时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感受世界。新课改要求音乐欣赏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深入的认识音乐、感受音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去感受世界的美好。

三、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

1、教师全面了解乐曲内涵,把握教学重点

要想使小学音乐欣赏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提高,任课教师自身首先要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有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对授课选用乐曲的背景、内涵、要素以及结构等都非常清楚,通过反复的聆听,把重要内容都记录下来。在以往传统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上,教师往往让学生把每首歌曲从头到尾听完,然后再做一些简单的分析,这样的学习和欣赏效率必然不会很高,有效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先引导学生在完整的聆听乐曲的基础上再截取出优美的片段让学生欣赏,充分的把握音乐欣赏的关键之处。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可以在理解这部乐曲优美的片段之后再次回归到整部乐曲当中进行整体的欣赏,这样可以指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的感受乐曲的优美之处,进而提升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

2、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要把审美当做核心部分,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最后达到培育人的目标。所以,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应该把情操爱好当做动力源泉,这既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能够真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途径,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性格天真活泼,更加喜欢形象生动和活泼欢快的东西,所以这种类型的事物更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程当中,一般是给学生播放音乐,然后对所播放的音乐的情绪、速度、情调等方面加以分析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太过单调乏味,小学生很容易因感到枯燥而失去兴趣,课程也自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并找到恰当的切入点,通过动画、情景、故事或者乐器等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和学习兴趣,比如《跳圆舞曲的小猫》这部作品,它的曲风非常生动活泼,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教师再对其趣味性进行讲解后,一定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3、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在以往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通常都是根据教材编写的步骤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方式非常固定、机械,学生在这样枯燥乏味的氛围当中学习,自然也提不起兴趣,缺乏活力,进而音乐欣赏课程也难以达到既定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想这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更高,自己首先要准备充分,在备课时要在全面了解教学所用乐曲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设计周密而清晰的教学环节,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录音等形式使学生更生动、更直观的学习和欣赏音乐,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学习《勇敢的鄂伦春》这首歌时,因为大部分学生对与鄂伦春不是很熟悉,对他们的民族习惯也了解不多,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鄂伦春人民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的视频,让学生对这首歌的理解更深刻,欣赏效果自然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陈孝余,中小学音乐欣赏有效聆听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xx

[2]暴红梅,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J],吉林教育,20xx.02:58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2

一、情境化的体验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改革,很多学科都在大力倡导情境结合的教学方法,这是由于教学方式要与学生的学习精神需求紧密联合在一起,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把情境教学完全融入音乐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情感的体验过程。比如,在课堂上学习歌曲《喜洋洋》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戴上灰太狼的面具、穿上喜洋洋的服装,用声音、动作和表情将喜洋洋和灰太狼之间的故事真实地表达出来,学生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把握歌曲曲调,最后能够顺利地把歌曲唱出来。

二、参与性的体验教学

音乐审美过程是人们用心去感知曲调情境的过程,才能更有效地感知音乐,有效地理解和熟悉音乐的基本知识,进而实现对音乐的感悟和再创造。比如,在学生学习歌曲《卖报歌》时,有些学生随手拿起书本充当《卖报歌》的报纸,一边欢快地跑,一边唱起歌曲,声音和动作相互协调,学生可以在快乐中抒唱歌曲。教师应该大力支持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自由自在发挥和表演的舞台,这样学生的个性思维会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强烈的兴趣。

三、创造性的体验教学

在课堂上最精华的部分,不是指教师绘声绘色讲得最精彩的时段,而是指学生的学习达到最高点,课堂上的“华彩乐段”是学生兴趣最激烈、潜能最大激发的时段,每一位教师要切实抓住这一时段,将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鼓舞学生自由地发挥,进行创造编排和体验,此时,教师只是作为一名教学指导者或与学生一起体验感受的参与者。

四、沉浸性的'体验教学

在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语言的魅力做引导,在思维上诱导学生自主参与音乐作品的情感思维体验,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学生渐渐形成在欣赏音乐时的思维习惯,可以达到终身受用的效果。如,欣赏《鸭子拌嘴》歌曲时,学生边听教师富有诗情的情节描述,在教师启发下,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沉浸在音乐美妙的海洋里。小学生年纪虽小,但想象力极为丰富。用音乐去诱引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把握音乐愉悦性的本质特征,能够给人以美感和享受。学生能感受到音乐的愉悦感,是促进音乐体验式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因此,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重点是要结合学生的情感状态,在整个授课过程中贯穿情感的艺术,让学生获得真实音乐技能和最美的审美体验,促使学生自由地发挥创造,把音乐课堂引向生声情并茂、形象具体的境界。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变革 13

那么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我们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充分实现“以学生为本”,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变得十分重要,然而如何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一张试卷,它带给我们的数据是什么?可以是简简单单的一个90分。若我们在对待这些试卷时,具备足够的耐心与想象,那么还可以得出很多具有逻辑和规律的数据。而且不仅在考试中,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改变,在互联网环境下使得关注每个学生的细节成为可能——比如说某个学生在何时将书翻开,在听到老师讲授什么内容时产生共鸣,还有在课堂上开小差的平均次数一般是多少,等等。这些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够解释怎样的师生互动方式受到欢迎?……而最为特别的是,这些数据一般都是在学生完全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收集到的,因为只需要很简单的一些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对于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没有造成任何干扰,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提供给我们一个近距离接触发现学生的机会。互联网的环境下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育,让教育的对象从群体转变为个体。[3]

与此同时,互联网环境下更有利于对于学生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教育中通常都会布置完全一样的作业,比如完成哪几题,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传统教育的方式就是将相同年龄的学生聚在一起,讲授相同的知识,基本上就是给予同样的教育,从而可以大大节省教育的成本。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更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将成为可能。[4]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4

【摘要】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较少的课时之内,让学生的音乐素养获得更明显的进步,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用心探究的重要课题。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小学音乐教师要立足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专业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有效性;因材施教

作为音乐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有效性的不断提升,也是提高音乐教学学科地位的重要途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音乐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也是为了给学生减负,给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教师要重视备课工作,将备课环节做扎实,做牢固

通过在小学音乐备课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设计有机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音乐素养的熏陶。音乐这门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在备课环节中要注意把对音乐教材的研究心得跟课堂教学具体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等相关教学原则,结合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的知识经验以及不同的个性,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课程的设计做到科学化条理化。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在教材的提示下进行教学改革。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参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将以前教学中好的经验,融入到新的课程当中,也要避免以往出现的问题。

二、小学音乐教学要充分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分层的因材施教

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不同的,为了真正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让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教师要注重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小学生由于家庭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有不少学生家庭比较重视学生的音乐培养,经常给学生一定的辅导,有的从小就已经在家买了钢琴,并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有的对音乐从小就有天赋,在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另外,还有很多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没有什么基础,他们接受能力比较弱,基本的乐理知识也非常缺乏,在音乐的课堂上,他们的信心也相对不足,所以在这样学生水平层次不齐的情况下,教师既要照顾到全体,又要照顾到个人。例如,学习舒伯特的《摇篮曲》,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让学生听音乐的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早就练习过这首音乐,就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这首音乐的主题,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也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尽快追赶上来。

三、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指导,所以目标一定要明确,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目标明确,可行性强。在以往的教学中,音乐教师经常会感到,教学目标,如果处理的不够清晰,在教学环节中,就容易因完不成目标而感到慌乱,也容易出现目标早已达成,而课堂时间还有很多冗余的情况。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是以知识�

四、在应用课堂上,要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果提前能够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用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到更加快乐,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自然也会提高。语言的趣味化生动化,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在平时多下功夫。要帮助学生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去理解音乐的基础乐理知识。要从学生的用语习惯角度,多用一些学生经常使用的习惯用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信心。也要通过语言的幽默化特点,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受到更多人文智慧的熏陶。在音乐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自主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去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主动与他们交流。对学生的情况了解越多,就越能够为学生设计更加有效的课堂。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其有效性,就要重视备课环节,也要重视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环节,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具体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5

摘要:音乐属于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从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音乐教学从社会的发展意义上来说,对于主体教育的模式发展等,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趋势,以及学生在利益趋势上的潜能应用,通过在学生成长中的学习深造作用等,加强对学生在积极性方面的有效培养。而在小学音乐教育的执行过程中,如何应用现代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就需要从现代的创新性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执行,从根本的教育基础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上的培养。下面,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创新教育发展进行简要的探讨分析。

关键词:艺术;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一、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价值

现在属于一个典型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进行创新的教育执行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热点词汇的执行应用,就需要从创新的教育理论上,加强对人才能力的有效培养,并通过思维模式的创新,促进对创新理念的应用推进。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育上,为更好地满足在现代教育的创新能力推进,需要结合学生的自身创造能力来进行意识方面的全面培养,并通过现实的教育可能性,加强对传统应试教育的相互对比,并以此来促进对教学教育目的上的改革。在教学中,由于青少年儿童自身的自制能力极差,从而导致了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出现学习上的兴趣价值观取向问题,从而导致学习上的惰性出现。因此在进行此类教育的过程中,教学的目的,就应当以挑起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为目的,并依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音乐方面的引导,从而引导学生可以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从而激发其对学习的创新思维。

二、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的影响因素

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音乐的审美。因此在进行此类的教学中,就应当以为学生塑造一个更优良的音乐欣赏环境作为最终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在不如教师的一刻起,就能够培养出一个更具有兴趣因素的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小学生艺术意识及良好情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小学教学中,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学习的基础,并结合相应的学习基础进行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就可以从学生学习环境来进行课堂形式上的调节。而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习环境的改变作用,就成为了影响整体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在进行教学环境的创新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音乐的美感形式,进行整体的教学模式调整,并依照相应的音乐教学需求,进行音乐形式上的画像悬挂,给学生塑造一个更具优雅的学习环境。

三、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育的实施对策

从近年来我国所大面积开展的音乐课程教学情况来说,进行创新教育,对于音乐教学的进程,以及创建教育的效果来说,都有着极大的促进效果,一方面激发了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作用,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心理视野。对于音乐性人才的培养作用,也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在此类人才上的培养,并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创新型教育人才的全面塑造。对于学生在基础音乐理论上的培养,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进行这一类的教育推进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想意识方面的执行调节。在进行现代化的教育中,为更好地满足音乐教育的基础设施需求,并结合教学的中心应用理论,可通过现代的音乐教学认知来促进对教学活动和应用地位多个层面的权威认知,并以此来促进对地位和抵触心理情绪上的全面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个人修养成长,就需要结合艺术课程的基本需求,实现对教学模式方面的改良改进。在音乐的教学中,不管在那个阶段,都是对艺术创造性上的一种完美展示,通过声乐从而引导人内心灵魂的释放。而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任务,也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培养,只有更好地确保学生在创造性思维上的夯实,才能够在当今这个依靠现代化教育的时代中,能够发光发热。而从现实的意义来说,创新思维时一个民族科技成长的灵魂,同时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动力所在。而艺术的在扩展人思维创新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只有在创新的能力上,加强对创新精神层面的优势改革,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的全面开发。而小学音乐教育的社会发展价值,也在于此。是辅助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项培养基础模式,应当在现代化教育建设中,进行推广应用。

四、结语

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中,就应当更好地提升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并通过创新的思维能力,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在身心健康成长。总的来说,音乐的创新教育,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在新课改过程中,音乐教育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上,提供了意识基础。在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为更好地满足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上进行创新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改革途径。本文针对现代小学的音乐创新教育,从基础的学习任务和创新模式进行全面的探索分析,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以及教育的有效作用,以为同行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参考文献。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6

【摘要】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审美情操、提高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十分必要。从创新音乐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五点建议和认识。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研究;思考

音乐作为素质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获得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青睐,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笔者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更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新时期音乐教学的方法,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心理享受。

一、让学生表达内心对音乐的感受

学生只有理解音乐课堂的教学目的,感受到音乐课堂所传递的魅力。用积极的心态和学习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学习之中,才能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观意愿,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之中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鼓励学生对音乐发表意见,讲自己身边学习音乐的事故,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之中都能找到闪光点。要鼓励他们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和理解,使他们学习音乐但不局限于思维的束缚,学习技巧但不局限于音乐的技法,能够在音乐中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用音乐提升意志品格,领略音乐作品的情感世界,在创新之中提升情感、丰富知识、活跃思维。

二、让学生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语言,是作者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每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都蕴含着音乐家的情感在其中,这种情感体现在音乐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刻印了作品创作的时代特色。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音乐歌曲的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等等,深入挖掘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作者的创作环境,把握音乐的感知力和感染力,诠释音乐的内在含义。要教会学生进入作品环境,读懂读透歌词中的语言,把握正确的音乐旋律,掌握音乐中独特的情感,把对歌曲的理解融入其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三、为学生创设多媒体音乐环境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时候,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把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相融合,能够创造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营造良好的音乐情境,使学生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充分调动,活跃教学的气氛。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往往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有些难读的音乐符号理解比较难,机械式的记忆方式缺乏情感的沟通,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不透彻,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歌曲的教唱方式,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影的环境中学习,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学唱,让生活、唱歌、情感融为一体,触碰到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唱的效率。同时,小学音乐课中抽象的乐理理解起来比较难,如果对音乐的概念理解不够,更深入学习音乐的节奏、高低音等更困难。多媒体能够让复杂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转化为更直观的具体事物,在学习中同步播放歌曲的节奏片段,能够让学生很容易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就自然提高了。

四、为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小学生在小学校园学习阶段年龄跨度较大,教师可以选择分层次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教学,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任务。如小学阶段1~2年级属于低年龄阶段,教学应主要以感知音乐节拍为主,以知晓节奏为学习入口,把握简单快乐的音乐节奏,使内心深处与音乐旋律相融合,在简单的歌曲旋律中激发兴趣。3~4中年级阶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寻找学生喜爱的乐器,增强感知乐器的`能力,在教学中把握发音、掌握旋律、吐字清晰等,在音乐实践之中提升音乐的学唱能力。另外,5~6高年级阶段教学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价值,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把握作品传递的思想感情,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五、为学生布置音乐课作业

作业是巩固提高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小学音乐课作为基础课程,也应为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课后练习,课前主动查阅资料,变被动学 值得注意的是,音乐课堂的作业形式并不固定,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布置,如果是音乐欣赏课,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查阅作者的生平简历以及音乐背景有关的文化知识。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例如,在课堂上学过歌曲后,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在家人面前演出,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激发。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应突出学生享受音乐的乐趣,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学懂音乐的发声技巧,让全班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通过音乐激发情感,形成健康的性格,为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佳.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戏剧之家,2015,(11):204

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措施 17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则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就是互联网环境和小学音乐教育所产生的具体措施。

(一)翻转课堂触摸教育的未来

众所周知,在课堂上老师进行授课,然后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学习相关的教学视频,课堂可以用来写作业或者进行讨论,当学生们做课堂作业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由此一来,课堂就 在该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发生情境出现了翻转,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转,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翻转。[5]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学习时,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自定学习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方式或速度等,任意地倒退、暂停、快进和重复。当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学生的困惑,进而可以及时给予学生一对一的指导。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在翻转课堂中,互联网对于促进信息化教学变革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二)微课程,回应翻转课堂

何谓“微课程”?它是指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根据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可以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通过利用微课程资源,学生在家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要及时地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到学校后可以方便地获得教师的指导。近些年来,微课程迅速发展,其发展方向同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对微课程实践的不断积累,可以促进形成微课程群,对微课程群的应用进而会产生新的应用数据,同时不断融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针对的教学。

(三)实行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人机一对一”是当下互联网教学的显著特征,只要课程的趣味性或重要性十足,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当今社会,身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紧随社会变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服务。[6]所以,本人想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的理念,更好的呈现教学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在课堂上,及时的`帮同学们答

疑解惑并指导他们完成规定的任务,顺应互联网环境下的要求。例如在鉴赏《茉莉花》这一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只是教师放放《茉莉花》的片段,再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最后由学生谈谈感受。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形成真正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所以本人根据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了以下实践。

SHAPE * MERGEFORMAT课后反思 课中交流 课前自学 课程资源 茉莉花微视频 教案和幻灯片 流程布置 学生交流 师生总结 资源优化

根据原有的教学环节,对现有的视频资源进行再加工,编辑微视频,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来增加学生对《茉莉花》的感受和理解。学生课前统一到机房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分别进行学习,课中再互相体验、交流,根据上课的情况看来,当学生进行“人机一对一”的学习时,注意力和思维力都灵活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8

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各阶段开齐开足对学生素质品质提升的课程,音乐是其中之一。在以往重视学生文化成绩的教育中,我们的音乐课多是可有可无的副科,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很重视。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既基本素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因此,我们小学音乐老师,应该顺应形势,积极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音乐基本知识、能力,并在音乐美的感受中获得艺术的感染,情感的陶冶,获得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增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能力的问题。

一、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有学的兴趣

现在幼儿教育已经普及,小学生在幼儿园就接触了比较多的知识,其中音乐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而幼儿园的音乐多是适合幼儿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儿歌。因此,我们在小学特别是低年级音乐教学中,以学生熟悉或者会唱的儿歌导入,那么,学生都会生出愉悦学习的情感。这样的学生能够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而学生也能在生活情境中愉快的学习和接受。如在《时钟滴答》这一内容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回忆幼儿歌曲《时钟在走路》,可能有些学生不会唱,但是这样的儿歌对我们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们在视唱活动中很快就有了愉悦的学习情感。然后,我们用多媒体展示钟表店的景象,并播放音乐,提醒学生们注意倾听和发现。在音乐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能让学生有学习的热情;我们播放一段钟表店里的工人制作钟表,琳琅满目的钟表店里各式各样的钟表给工匠们带来的自豪和愉快。这样,学生们就能在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中生出愉悦的情感,能够在倾听中感受音乐的律动,获得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当然,创设生活情境教学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激起他们的观察与感受的体验进行教学。如在《春天的小河》的教学中,我们先由冬天和春天的生活话题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冬天和春天的景象,然后展示生活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小河冰块融化的水流潺潺的情境。然后,让学生想想河水流动的动态美和可能发出的声响,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情感,引领学生欣赏和学唱《春天的小河》。如此,学生就有兴趣产于课堂,积极投入课堂的学习;也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又好又快的掌握学习内容。

二、重视互动合作学习,在交流展示中愉快学习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音乐课堂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学习。音乐学习也应该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多维互动,让学生乐于交流和展示自己,从而让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如在低年级教学中,我们在新内容教学之前,就让学生们自己唱唱自己会的歌曲,先让气氛活跃起来。或者播放一些比较流行的动画片主题曲,让学生们有交流的话题,感受到课堂学习的自由,轻松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他们在熟悉的乐曲视听中,也愿意在老师的带领下倾听,歌唱。互动与问题探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范唱,让学生说说老师唱的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在表达中就表现了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如在《好一个土娃子》教学中,我先范唱,让学生安静地倾听。之后,我让学生说说这首歌的情绪变化的情况。如果较多的学生没有听准、无法交流;我们可以将音乐再放一边,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谈论,然后用色块图谱让学生感受前半部分平和的欢快活泼和后半部分的跃动、高涨。之后,我用表情、和肢体语言展示歌曲的情绪的递进,让学生们视听结合地感受歌曲中情感的变化。在教学中,为了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我通过色块的乐谱引导学生填词并随着音乐试唱。当然,我们学生的合作需要我们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生出歌唱的。激情。同时,多与他们交流互动,多让他们自己探索着找到音调、节奏和强度也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我们创新音乐课堂还是激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多开展一些比赛性质的学习活动,多给唱得好、也对音乐有一定理解的学生展示的机会。如在《铃儿响叮当》的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倾听这支充满高兴与滑稽的乐曲,让学生们谈谈其中的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等发现,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感受曲中孩子们欢声笑语、清脆马铃声,体会孩子们热情奔放的性格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情感。而音乐学习与舞蹈动作是相连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让学生手舞足蹈的学习音乐,给他们极大的自由空间,在尊重、关爱、信任中,让学生们在宽松、和谐、灵动、活泼多样的课堂气氛中愉悦学习。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强调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视角设置课堂,多联系他们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有兴趣参与课堂;重视营造自由、和谐和宽松的学习氛围,丰富他们的音乐知识,提升他们的音乐吸收和表现的能力。如此,我们的音乐课堂学生的学习氛围就会浓厚起来,他们也能获得音乐知识、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19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 音乐教育 德育

论文摘要:德育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较为重要的功能,然而这一点却经常被中小学音乐教师甚至学校所忽视。本文从音乐课程设置、音乐实践活动和学校音乐氛围营造三个方面,来论述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及其实现的途径。

在中小学教育中,音乐学科除了具有与其他学科所共有的认知及教育功能外,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等许多方面,还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课程要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切实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潜心研究教育理论,大胆进行教育实践,深入挖掘音乐课程资源,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我对此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安排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渗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它们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那些历史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那些表现中华民族的自强自尊、乐观向上的信念的优秀音乐作品,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及促进学生自立自强、奋发有为的精神是非常有利的。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如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的抗日战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展现了抗日必胜的光明前景。这部融交响性、写实性于一体的气势磅礴的大合唱,既有中华民族的英勇气魄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群众性的特点。中学课本所选的第七乐章《保卫黄河》是一段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歌曲,其快速大跳的动机与逐级扩张的音型,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游击队员们为保卫黄河、保卫中国而战斗的英雄形象。这样的优秀作品,无论是演唱还是欣赏,都给人无穷的力量,收获激情的体验。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人的心灵接受美和艺术的效率远远胜过接受一个不喜欢的单调的说教。音乐课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听优秀民族音乐作品,着眼于情感体验,并指导学生学唱、背唱其中优秀的主题及段落。学生的感性材料积累多了,逐渐有了自己的鉴别能力,自然会被优秀的民族音乐所吸引,继而自觉领会、挖掘其中的内涵,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成为学生确立人生观、世界观的有力支撑。

二、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音乐教学中,要通过多种集体活动如合唱、合奏、音乐游戏等,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体会到只有共同努力、团结协作,才能把活动开展好。这样,将思想教育融于音乐训练之中,不仅使学生受到了集体主义教育,而且提高了音乐能力。例如在合唱教学中,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多听优秀的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让学生分小组练习不同声部的旋律,熟练后再集体协作合唱,理解合唱的要领,要求每位学生在声音状态、力度变化、口型和呼吸、起声、收韵等方面都尽量一致,各声部声音要均匀,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活动。在学校的拉歌比赛中,学生忘情地歌唱,在齐唱班歌的时候自信而骄傲,大大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协作意识得到了提高。 除此之外,还必须要求每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而这种动力又来源于学生对美妙音乐的憧憬和向往,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引导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艺术作品而团结协作,从而使每位学生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

三、充分利用音乐资源,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充满艺术文化氛围的教育环境,可以使人身心愉悦,成为广大师生共有的精神财富和沟通情感的桥梁。恰当利用音乐资源,有利于创建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例如,早晨,清新、纯净的乐曲(如《校园的早晨》、《朝景》等)陪伴师生走进校园,可以使新的一天充满活力;午休时,抒情、徐缓的音乐(如《美丽的梦神》、《摇篮曲》等)可以为学生的梦境增添浪漫的气息,提高睡眠质量;写字课上,典雅、古朴的乐曲(如《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等)隐隐响起,会使学生有一个恬淡的心境。“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身心愉悦,定能由美生爱,激发热爱学校、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和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感。

当然,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还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几点,它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音乐教师要通过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尊重学生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能为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人文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发挥音乐课的德育功能,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阎立钦主编。创新教育——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抉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