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土保持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土保持方案1

编制与实施保持水土的方案,可以在建设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将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项目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必须在结合水利工程的具体情况和水土流失的特点上全面、准确地编制与设计保持水土的方案,以此来科学地预测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综合性措施对水土保持进行合理地布置。

1.水利工程中常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的一些问题

1.1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与设计过于形式化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开发商在工程的建设和施工过程中将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下来。但是,现阶段的绝大多数开发商并不重视方案的编制工作,过于形式化,仅仅只是将编制和审批水土保持的方案当作是简单的例行公事,思想上尚未形成方案实施的具体概念。

1.2 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2.1 在范本的帮助下抄袭之风盛行

目前,方案编制单位中的科学技术人员,相关的专业配备严重准备不足,而在所谓的范本的帮助下,不少人员借机不去进行深入地调查与研究,导致不能仔细地勘测工程现场的具体情况,在编制方案的过程中,人员互相借鉴和抄袭的现象十分严重。

1.2.2 方案编制人员不能十分清楚地将主体工程的概念表达出来

由于对方案进行编制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充分地认识到与水利工程相关的建设性质、当地的地形地貌、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工艺、土石方挖填平衡的实际特点等,致使在编制方案的过程中,该有的项目十分简略,不应该进行阐述的地方叙述了很多。

1.2.3 防治指标没有任何特色而言

将国际上最新采用的无量纲指标除去以外,在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与设计中,并没有将各地区、各行业和各企业的具体情况有效地结合起来作为参照,导致所制定的防治指标与标准不仅不够全面不够详细,并且没有任何特色而言。

1.2.4 不能够准确地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

在预测水土流失的时段,往往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水土流失的界定也并没有严格按照水利工程的建设情况和当地的气候特点进行;在对弃土弃渣流失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由于直接将众多数据省略掉,导致结果存在很大的误差;由于没有对材料的质量、标段的划分、运输的距离以及施工的时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导致对弃土渣量的估算上存在很大的偏差。

1.3 实施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先建设后施工”的不良倾向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只有在顺利完成主体工程的建设之后,才能针对水土流失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只有在完成主体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之后才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与设计,给予问题考虑出发点的不同,导致主体所能够提供的各种资料在满足方案的编制和设计中面临着很大的难度,防治措施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在变更主体工程的设计方案时,不能在第一时间内将变更的具体情况告知给相关的编制单位,导致不能进行同步变更,方案中与保持有关的措施也很难继续执行。

2.提高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的重要措施

2.1 促进保持水土法制观念的进一步增强

地方政府应该发挥好带头领导的作用,通过对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大力宣传,从思想上能够切实有效地促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单位与个人的认识,促进保持水土法制观念的进一步增强,把人为水土流失的防治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去对待。另外,根据最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地方水土保持法律发挥的有效完善。

2.2 促进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平的进一步有效提高

对相关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此将他们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严格地进行权限的编制,杜绝出现越权编制的行为。通过野外勘测和实地调查,能够更加充分地掌握不同类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扰动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布置相关的防治措施。

(3)深入地研究预测水土流失的各种方法,尽可能地能够针对水利工程类型的不同提出相应的预测方法,进而能够在此基础上为科学合理地布局各种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4)对主体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方面进行客观、公正且科学的评价与分析,针对那些与实际要求不相符合的项目选址和选线提出否定性的意见和建议。

2.3 对保持水土措施的实时进度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安排

在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制度进行严格执行的过程中,结合各阶段防治水土流失的具体目标,将当地气候的特点和主体工程的具体进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充分地考虑,以此对保持水土的具体措施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施工。另外,出于对北方地区冬季气温的考虑,与土方石工程措施有关的措施坚决不能在冬季施工,在采用植物措施时也应该对土壤的解冻时期进行充分考虑。

结语

编制与实施保持水土的方案,可以在建设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将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为生产项目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本文从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与设计过于形式化、在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实施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现阶段水利工程中常见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经过深入地思考与分析,从促进保持水土法制观念的进一步增强、促进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水平的进一步有效提高以及对保持水土措施的实时进度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安排等方面,提出了如何促进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设计的重要措施。

水土保持方案2

摘要:水土保持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的破坏,特别是水土流失,是显而易见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文章简要介绍了水土保持的基本内容,分析了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治理方案;研讨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水利工程的不断增多,其建设地点的范围也不断加大,因此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域也不断扩大。开展水土保持是山区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意义。

一、水土保持的定义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方,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具体说来,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还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从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损坏率。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二、水土保持的提出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形成堰塞湖,对下游造成更大的危害。

三、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

1、规划阶段的水土保持

从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入手首先,要对可能会引起的水土流失做出初步的防治方案设计,科学地估算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水利工程中不管是点型工程还是线型工程,其中引起水土流失的源头都是不可忽视的。其次,在水利工程项目进入初步设计时期,要细分和完善项目区的水土保持设施种类及规模,详细分析水利工程规模中的项目人为扰动原地表,并制定出细致的规划设计,同时针对项目区占用的耕地以及挖填方区,也要制定出妥善的水土保持设施设计。虽然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只是水利工程中的一个小部分,但是其成效却是不容忽视的,正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初步规划设计中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主体工程设计提出的方案比选、总体布置、施工组织设计等进行水土保持评价,进行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根据综合评价结论,提出水土保持要求与建议;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分析计算工程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貌植被的面积、弃土弃渣(石)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预测水土流失面积及危害以及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量;拟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按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对拟定的防治措施进行典型设计,并推算各类工程的工程量;初步确定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明确与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相关联的主要问题;提出水土保持监测的初步方案和管理要求。

2、植被种植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破坏地表植被,因此首先要防治风沙侵蚀。在前期工作中,就要种植林带,按照农田规划进行林带建设,沿着条田的长短边布置主、副林带,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布置一定的经济林。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多种植一些根系发达,并与工程当地环境相适应的树木,如意杨、雪松、迎春等,对于水利工程中的稳固水土、坡面防护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除了种植树木外,还可以种植一些再生性强,并耐旱、耐涝的草种,比如可以在弃土区顶面及坡面等地种植三叶草或是狗牙根草等,以增加土壤表层的植被覆盖,降低发生水土流失的概率。

3、通过宣传来增加意识

社会的宣传,和各种舆论的力量对于加强农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我们要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的方式.面向社会,面向群众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水土保持,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它对于我国农村的建设.对于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要性,从而提升人们的水保意识。要实现水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政府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形成整体的发展目标。

4、施工临时占地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临时占地防治区在施工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恢复,所以,应对表土进行分层剥离,集中堆放并进行苫盖和挡护。施工准备期场地平整后,应先在场地周围布置排水沟,拦截附近地面来水及收集施工布置区内降雨,将其排入附近河道中,以便于后期恢复。工程施工开始,对施工生活区内的空闲地进行绿化,绿化措施主要为植草和种植花卉。草种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水利工程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土壤性质、水文条件、生物种类等各种因素,对施工临建区的临时排水,主要包括施工道路、施工生产堆料区及剥离表土堆存区的临时排水3部分。在临时道路两侧应设临时排水沟,在成品堆料场、成品料平台和施工骨料堆放场应设置临时排水。

5、强化监督,促进发展

为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监督执法体系,规范、完善地方法规体系,严格执行“三权、一方案、三同时”制度,大力加强水保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加强预防监督,确保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实施执法工作人员“约法三章”等措施,避免因执法人员素质问题影响执法效果,确保行政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加大对农村“四荒”治理开发的监督管理,控制农业开发中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对集中连片、动土量大的治理开发项目,要严格执行开发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滑坡、泥石流易发区和其他生态极度脆弱区、生态敏感区的防范,严格控制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遏制人为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相当严重,生态系统也因大量的开发和破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于水土的保护非常重要,对于我国水资源的保护,能够有效的遏制我国土地面积的减少。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腾飞和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水土资源。由于开发利用的不合理,会使得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由此恶性循环,水利工程项目的功效也长期无法得到发挥。因而,要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对水土流失进行依法防治。做到水土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

水土保持方案3

一、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1.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量由扰动地貌和破坏植被引发土壤侵蚀加剧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和由弃渣不合理堆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组成,42团盖孜河防洪工程地点为疏勒县巴合齐乡辖区河段,工程区内水土流失侵蚀类型以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为主,前者危害主要受自身环境因素影响,项目区以西北风为主,春季风速较大,灌区表层土壤干燥,常有沙尘天气,且天然植被无法得到充足的地下水补给,生长缓慢,因此风蚀加剧,加之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也会增加水土流失量;后者因河道防洪工程多为土堤,抗冲能力差,因此也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根据对主体工程报告的评估,对其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前瞻预测,由于工程建设临时施工道路等原因,项目区原地貌植被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使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再有,对于施工料场和生活区,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以防止出现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根据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主体工程报告,结合项目区自然条件、主体工程布局及工程建设用地范围,划分水土保持分区,主要分为河道护岸工程区、料场区、临时生产生活区和施工道路区共4个防治类型区。42团盖孜河防洪工程本身是一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其水土保持方案应在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内,即将主体工程布置设计包括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也视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对工程开发建设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做出防治安排,各分区措施布局如下:①河道护岸工程区。该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针对主体工程设计的河道护岸工程,采用单排井柱加格宾石笼防冲顺坝护岸形式,对紊乱的河进行调整道,稳定主槽流路并减少河岸坍塌,进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②料场区。从专业料场购买河道护岸工程所需的卵石,本方案设计并不包括砂石料场进。③临时生产生活区。该区分布于河道工程区外,包括施工单位临时仓库、房屋、施工场地和材料堆放地,占地0.26hm2,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应予以拆除,产生的弃渣应就近回填到河道两岸的凹地,并对土地进行平整。④临时施工道路区。该去主要分布在河道堤防上和堤防外围,在施工期间应对经常路面进行洒水,确保路面不起尘土,严禁过往车辆随意碾压周边土地,在工程建设完成后,应按照路面要求对路面进行找平处理,原有植被主要依靠自然力量恢复。

3.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各水土流失防治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的特点,依据水土保持措施的三原则(治理与防护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水土流失防治类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构建系统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该体系应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在各永久建筑物周边、块石料场和道路沿线建立边坡防护工程,在弃渣场建立拦渣工程,充分利用工程措施的速效性和控制性,使新出现的水土流失得以有效拦蓄和集中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对料场、渣场的工程弃土进行表土回填和覆土,完成土地整治工程后,采取植物措施,主要是植树造林来对该区域进行绿化,临时施工区、厂区、公路沿线以及库区周围的绿化,也是先进行土地整治工程,然后采取植物措施,以保护新生地表,改善生态环境,并能够使绿化工程的观赏性和后效性得以展现,实现水土流失由被动控制向主动开发治理的转变。盖孜河防洪工程建设过程中及投产运行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均由42团负责,并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进行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有:施工过程中工程占地范围内的水土保持监测,防止水土流失工作等。

4.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因施工期间会对原有植被及施工场地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扰动原地面致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进而出现水土流失,初步估计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为5.36万元,即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5.36万元。该防洪工程的实施,不仅可以减轻汛期洪水对项目区造成的各种危害,还能够间接提高灌区内的引水保证率,有效改善灌区灌溉条件,并对灌区内的部分盐渍化土地进行改良,有利于提高该区域人们的生活水平。

二、小结

综上所述,防洪工程建设涉及范围较广,开挖动土面较多,对当地的水土保持会带来一定影响,但只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切实做好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工,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构建系统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通过水土流失防治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布局,对各防治分区进行综合整治,人为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形成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5]。42团盖孜河防洪工程属于较为系统的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工程,增设护岸后水流会集中归槽下泄,对下游地区水库蓄水及耕地灌溉均有利,以往42团盖孜河洪水灾害对农田、林带、交通要道、房屋等造成了很大危害,使得当地群众的的财产遭受损失,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胁,该防洪工程的实施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

水土保持方案4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一种手段,通过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重新分配,达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目的。工程建成以后,可获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如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水库养殖、旅游等。

但在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产生大量弃土石渣,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危害区域环境和威胁下游安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防治水土流失,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工程安全服务。下面以该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1基本情况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吉林长春境内,该流域属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充沛,水资源较丰富,特别是上游山区,山高河陡,水能资源很也丰富。

全江段山岭连绵,森林茂密,植被良好,河谷狭窄,江道弯曲,河底为石质,有岩坎、暗礁和深潭。工程区现有水土流失是以地表径流冲刷引起的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形式为面蚀,其次为沟蚀。水土流失强度为1286t/km2·a,属轻度流失区。

工程概况

该水利枢纽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供水和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相应防洪库容×108m3,调节库容×108m3,灌溉农田面积,电站总装机容量;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量;通航过坝设施按100t级斜面升船机考虑。另外,为减少淹没损失,对库区4个片区采取工程防护措施。该水库为大(二)型水库,属Ⅱ等工程。主要枢纽建筑物有:主坝、副坝、泄水建筑物、电站厂房、灌溉进水闸等。工程总工期42个月。工程静态总投资万元,总投资万元。

2水土流失预测

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工程扰动原地貌、破坏或占用土地及植被,使该范围内土壤侵蚀加剧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二是由于工程建设产生的大量弃渣不合理堆放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该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面积达,工程施工期总弃渣量为×104m3(松方)。经采用类比法和数学模型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进行分析计算,该工程施工区将由原有的轻度水土流失区变为强度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强度将由原来的1286t/km2·a增加到7000t/km2·a,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达×104t~×104t。

3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该水利枢纽工程占地面积共,其中包括大坝、厂房等枢纽建筑物占地(),弃渣场()、土料场()、石料场()、永久公路()、施工临时占地()。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主体工程的布局、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工程建设用地范围等,将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划分为6个防治类型区,即弃渣场、土料场、石料场、枢纽工程基础开挖区、永久公路、施工临时占地。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各水土流失防治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遵循治理与防护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在弃渣场建立拦渣工程,对各永久建筑物周边、块石料场及公路沿线等开挖边坡采取边坡防护工程;利用工程措施的控制性和速效性,使新增水土流失得以集中拦蓄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对料场、渣场利用工程弃土进行表土回填和覆土,经土地整治工程后采取植树造林种草等植物措施进行绿化;对临时施工区、厂区、公路沿线及库区周围等进行绿化,通过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工程,保护新生地表和改善生态环境,弃分发挥绿化工程的观赏性和后效性,实现水土流失由被动控制到开发治理的转变。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弃渣场地水土保持措施

枢纽工程永久弃渣量为×104m3(松方),在右岸上下游和左岸下游共设布置有3个弃渣场。

(1)右岸上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右岸上游~的一级阶地,地面高程54~60m(黄海高程),场地开阔,由于此弃渣场位于水库淹没区,其弃渣主要为石渣(堆渣量为×104m3),因此在水库蓄水前将弃渣推平即可,水库蓄水后其被淹没,对水库防洪不产生影响,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

(2)右岸下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右岸下游处的一级阶地,地面高程57m(黄海高程)左右,堆渣量为×104m3,因为该弃渣场位于河道边,为防止弃渣造成水土流失危害,需在弃渣场临河一侧修筑拦渣工程,对弃渣进行拦挡。根据渣场的地形、地貌、地质、建材来源及施工条件,经过对拦渣堤和挡渣墙进行方案比选分析认为,采用衡重式浆砌石挡渣墙拦渣。挡渣墙为4级建筑物,全长426m,墙高,底宽,顶宽,基础底部修筑一底板,厚。墙体沿纵向每隔10~15m设一道伸缩沉降缝,缝宽2cm,缝内用沥青麻布或沥青木丝填塞,墙体纵向每隔2~3m设置

(3)左岸下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左岸下游处的河漫滩地(砂料场旁),地面高程53m(黄海高程)左右,场地开阔,堆渣量为×104m3。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中采用了两种方案进行比选,一种是在弃渣场临河一侧修筑浆砌石挡渣墙进行拦渣,但由于其地形、地质等因素,使工程造价较高,施工较为复杂,而且视觉上容易有突兀感,影响景观,因此经分析比较后,选用第二种方案,即堆渣时将弃渣先临时堆放于砂料场旁的滩地上,四周修筑临时挡土墙进行拦挡,临时挡土墙墙高1m,由装土草袋堆砌而成,取砂结束后将临时挡土墙拆除,并将15×104m3弃渣填于砂料场凹坑中(工程取砂量为15×104m3),其余×104m3弃渣依就地势堆垫于砂料场表面,平均堆高约,坡度约1∶200。经分析,此处弃渣不影响河道行洪,弃渣经压实后表面平整覆土并营造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的栽植行方向要顺着规整流路所要求的导线方向,林带与水流方向构成30°~45°角度,呈雁翅形造林。造林树种为垂柳、黄栀子,混交方式采用行间混交,每隔2行黄栀子种植1行垂柳,垂柳株行距为4m×6m,黄栀子株行距×2m,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垂柳穴大40cm×40cm×40cm,黄栀子穴大20cm×20cm×20cm。

土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土料场包括枢纽工程围堰用土料场和副坝用土料场以及防护工程用土料场,其中围堰用土料场有2个,副坝用土料场有1个,均位于库区,水库蓄水后将被淹没;防护工程用土料场有10个,均分布于相应堤防附近。土料开采时剥离的表层弃土,先集中堆放在各土料场取料形成的工作台面,土堆堆置高度不超过3m,堆置边坡坡比控制在1∶以内,在土堆边坡坡脚修筑装土草袋成临时挡土墙进行挡土,土料开采结束后进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

对防护工程用土料场还应根据土料场的地形及料场来水情况,在料场采挖面内设置土质排水沟,并与料场周边排水系统相衔接,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沟边坡系数m取值,糙率n取值,底坡i取值1/600。土料场经土地整治后复耕还农。

石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石料场包括枢纽工程用石料场和防护工程用石料场,其中枢纽工程用石料场有2个,分别位于坝址左岸上游~处和坝址右岸上游处;防护工程用石料场也有2个,均分布于堤防附近。石料开采时剥离的无用层弃土,集中堆放在各石料场取料形成的工作台面,四周用装土草袋建临时挡土墙进行拦挡,石料开采结束后进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2m,营造水土保持林草,造林树草种采用湿地松、木荷、胡枝子、百喜草和狗牙根草等混合草种,混交方式为乔灌草行间混交,湿地松与木荷星状混交,穴状整地,规格为湿地松和木荷穴大40cm×40cm×40cm,胡枝子穴大20cm×20cm×20cm,混合草种采用播间距为30cm的条播方式。

枢纽工程基础开挖面防护措施

枢纽工程基础开挖面在工程完工后大部分被大坝、消力池、护坦等永久建筑物覆盖,在主坝与山体的连接处有部分开挖面在工程完建后仍会裸露,需作好开挖面防护。枢纽工程土方开挖后的边坡裸露面积约150m2,坡比小于1∶,根据其立地条件,这部分边坡裸露面撒播百喜草、狗牙根、马尼拉草、结缕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等混合草籽进行种草护坡,混合草种采用撒播,用耙或耱等方法覆土镇压,覆土厚度~1cm,播种量为15kg/hm2;枢纽工程石方开挖后的岩石边坡面积约400m2,这部分边坡裸露面因表面为基岩,无法直接恢复植被,可采取种植爬山虎或常青藤等攀岩植物进行绿化,爬山虎或常青藤为单行种植,每穴1株,株距1m,穴状整地规格为20cm×20cm×20cm。

永久公路绿化措施

永久公路包括上坝公路、进厂公路、至副坝公路及时对外公路。在公路的内侧,开挖后的裸露面因表面多为基岩无法直接恢复植被,因此采取种植爬山虎或常有藤等攀岩植物进行绿化;在公路的外侧,裸露面多为回填的土石方,可在碾压平整后,在路边种植行道树,采用树种为杉树,单行种植,株距3m,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40cm×40cm;对于填方边坡,采用撒播生长快的百喜草、狗牙根等草籽进行绿化。

施工临时占地区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临时用地主要分布于沿河道两岸。对终止使用的施工场地,进行土地平整,营造水土保持林,造林树种为垂柳、黄栀子,采用行间混交方式,每隔2行黄栀子种植1行垂柳,垂柳株行距4m×6m,黄栀子株行距×2m,穴状整地规格为垂柳穴大40cm×40cm×40cm,黄栀子穴大20cm×20cm×20cm。

4结论

该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为万元,各项费用包括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万元、工程措施万元、植物措施万元、临时工程万元、独立费用万元、预备费万元。水保方案实施后,工程建设损坏的植被面积除淹没和建筑物占地外,大部分可以有效恢复,工程开挖、填筑及弃渣等形成的裸露面将基本上由植被覆盖,预计植被覆盖率在工程完工后可达到90%;挡渣墙等工程措施可防止弃渣崩塌、滑坡等危害发生,防止泥沙进入河道产生淤积,减轻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工程区土壤侵蚀模数由7000t/km2·a减少至500t/km2·a,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5%,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

总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虽然涉及范围广,开挖动土面多,对当地的水土保持会带来一定影响,但只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切实做好水土保持设计工作,通过水土流失防治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地采取拦渣、护坡、土地整治及绿化等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就能有效控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并治理工程区原有水土流失,使泄入下游河道泥沙显着减少,保障工程安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形成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水土保持方案5

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一种手段,通过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重新分配,达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目的。工程建成以后,可获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如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水库养殖、旅游等。

但在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必然会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产生大量弃土石渣,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将危害区域环境和威胁下游安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防治水土流失,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工程安全服务。下面以该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1 基本情况

1 . 1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

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吉林长春境内,该流域属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 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比较充沛,水资源较丰富,特别是上游山区,山高河陡,水能资源很也丰富。

全江段山岭连绵, 森林茂密, 植被良好,河谷狭窄,江道弯曲,河底为石质,有岩坎、暗礁和深潭。工程区现有水土流失是以地表径流冲刷引起的水力侵蚀为主,主要形式为面蚀,其次为沟蚀。水土流失强度为1286 t/km2·a,属轻度流失区。

1 . 2 工程概况

该水利枢纽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供水和航运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水库正常蓄水位为65.00 m,防洪限制水位61.00 m,防洪高水位67.94 m,相应防洪库容3.10×108 m3,调节库容1.14×108m3,灌溉农田面积33 533.3 hm2,电站总装机容量49.5 MW;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量1.0 m3/s;通航过坝设施按100 t级斜面升船机考虑。另外,为减少淹没损失,对库区4个片区采取工程防护措施。该水库为大(二)型水库,属Ⅱ等工程。主要枢纽建筑物有:主坝、副坝、泄水建筑物、电站厂房、灌溉进水闸等。工程总工期42 个月。工程静态总投资98835.78万元,总投资101 605.36万元。

2 水土流失预测

工程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工程扰动原地貌、破坏或占用土地及植被,使该范围内土壤侵蚀加剧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二是由于工程建设产生的大量弃渣不合理堆放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该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及植被面积达2 310.14 hm2,工程施工期总弃渣量为55.06×104 m3(松方)。经采用类比法和数学模型法相结合的预测方法进行分析计算,该工程施工区将由原有的轻度水土流失区变为强度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强度将由原来的1 286 t/km2·a增加到7000 t/km2·a,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达8.91×104 t~9.41×104 t。

3 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3 . 1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该水利枢纽工程占地面积共81.1 hm2,其中包括大坝、厂房等枢纽建筑物占地(17.5 hm2),弃渣场(29.4 hm2)、土料场(8.7 hm2)、石料场(2.4 hm2)、永久公路(4.8hm2)、施工临时占地(18.3 hm2)。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主体工程的布局、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以及工程建设用地范围等,将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划分为6个防治类型区,即弃渣场、土料场、石料场、枢纽工程基础开挖区、永久公路、施工临时占地。

3 . 2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根据各水土流失防治类型区的水土流失特点,遵循治理与防护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布局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以工程措施为先导,在弃渣场建立拦渣工程,对各永久建筑物周边、块石料场及公路沿线等开挖边坡采取边坡防护工程;利用工程措施的控制性和速效性,使新增水土流失得以集中拦蓄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对料场、渣场利用工程弃土进行表土回填和覆土,经土地整治工程后采取植树造林种草等植物措施进行绿化;对临时施工区、厂区、公路沿线及库区周围等进行绿化,通过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工程,保护新生地表和改善生态环境,弃分发挥绿化工程的观赏性和后效性,实现水土流失由被动控制到开发治理的转变。

3 . 3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3.3.1 弃渣场地水土保持措施

枢纽工程永久弃渣量为55.06×104 m3(松方),在右岸上下游和左岸下游共设布置有3个弃渣场。

(1)右岸上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右岸上游1.5~2.0 km的一级阶地,地面高程54~60 m(黄海高程),场地开阔,由于此弃渣场位于水库淹没区,其弃渣主要为石渣(堆渣量为22.96×104 m3),因此在水库蓄水前将弃渣推平即可,水库蓄水后其被淹没,对水库防洪不产生影响,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

(2)右岸下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右岸下游1.5km处的一级阶地,地面高程57 m(黄海高程)左右,堆渣量为5.0×104 m3,因为该弃渣场位于河道边,为防止弃渣造成水土流失危害,需在弃渣场临河一侧修筑拦渣工程,对弃渣进行拦挡。根据渣场的地形、地貌、地质、建材来源及施工条件,经过对拦渣堤和挡渣墙进行方案比选分析认为,采用衡重式浆砌石挡渣墙拦渣。挡渣墙为4级建筑物,全长426 m,墙高5.5 m,底宽3.3 m,顶宽0.5 m,基础底部修筑一底板,厚0.5 m。墙体沿纵向每隔10~15 m设一道伸缩沉降缝,缝宽2 cm,缝内用沥青麻布或沥青木丝填塞,墙体纵向每隔2~3 m设置<75 mm的PVC排水管,墙内管口设置反滤。挡渣墙经稳定应力分析,符合规范规定的稳定要求。此外,弃渣场地所在地区集雨面积0.145 km2,24 h设计最大清水流量0.296 m3/s,为避免渣场上游汇水对渣场的冲刷影响,需在弃渣堆积平台的内侧修筑浆砌石排水沟,排水沟长468 m,断面型式为梯形,边坡系数m=1,粗糙系数n=0.014,底坡i=1/500,排水沟深h=0.6 m,下底宽b=0.5 m,上底宽B=1.7 m,在排水沟出水口设置浆砌块石水簸箕,坡比为1∶2,采用M7.5水泥砂浆块石砌筑,块石厚度在20 cm以上,露明面用1∶3水泥砂浆勾缝,底部卧浆,单层铺砌,土基应夯实,必要时按基底宽铺设人工基础。弃渣表面平整覆土后营造水土保持林,造林树草种为湿地松、木荷、胡枝子、混合草种(百喜草、结缕草、狗牙根草等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混交方式为乔灌草行间混交、湿地松与木荷星状混交,即隔行每隔4株湿地松种植1株木荷,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湿地松和木荷穴大40 cm×40 cm×40 cm,胡枝子穴大20 cm×20 cm×20 cm,混合草种采用条播,播间距为30 cm。

(3)左岸下游弃渣场:位于坝址左岸下游1.5 km处的河漫滩地(砂料场旁),地面高程53 m(黄海高程)左右,场地开阔,堆渣量为27.7×104 m3。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设计中采用了两种方案进行比选,一种是在弃渣场临河一侧修筑浆砌石挡渣墙进行拦渣,但由于其地形、地质等因素,使工程造价较高,施工较为复杂,而且视觉上容易有突兀感,影响景观,因此经分析比较后,选用第二种方案,即堆渣时将弃渣先临时堆放于砂料场旁的滩地上,四周修筑临时挡土墙进行拦挡,临时挡土墙墙高1 m,由装土草袋堆砌而成,取砂结束后将临时挡土墙拆除,并将15×104 m3弃渣填于砂料场凹坑中(工程取砂量为15×104 m3),其余12.1×104 m3弃渣依就地势堆垫于砂料场表面,平均堆高约0.63 m,坡度约1∶200。经分析,此处弃渣不影响河道行洪,弃渣经压实后表面平整覆土并营造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的栽植行方向要顺着规整流路所要求的导线方向,林带与水流方向构成30°~45°角度,呈雁翅形造林。造林树种为垂柳、黄栀子,混交方式采用行间混交,每隔2行黄栀子种植1行垂柳,垂柳株行距为4 m×6 m,黄栀子株行距1.5 m×2 m,整地方式为穴状整地,垂柳穴大40 cm×40 cm×40 cm,黄栀子穴大20 cm×20 cm×20 cm。

3.3.2 土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土料场包括枢纽工程围堰用土料场和副坝用土料场以及防护工程用土料场,其中围堰用土料场有2个,副坝用土料场有1个,均位于库区,水库蓄水后将被淹没;防护工程用土料场有10个,均分布于相应堤防附近。土料开采时剥离的表层弃土,先集中堆放在各土料场取料形成的工作台面,土堆堆置高度不超过3 m,堆置边坡坡比控制在1∶2.0以内,在土堆边坡坡脚修筑装土草袋成临时挡土墙进行挡土,土料开采结束后进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0.3~0.5 m。

对防护工程用土料场还应根据土料场的地形及料场来水情况,在料场采挖面内设置土质排水沟,并与料场周边排水系统相衔接,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沟边坡系数m取值1.25,糙率n取值0.0275,底坡i取值1/600。土料场经土地整治后复耕还农。

3.3.3 石料场水土保持措施

石料场包括枢纽工程用石料场和防护工程用石料场,其中枢纽工程用石料场有2个,分别位于坝址左岸上游0.3~0.6 km处和坝址右岸上游0.8 km处;防护工程用石料场也有2个,均分布于堤防附近。石料开采时剥离的无用层弃土,集中堆放在各石料场取料形成的工作台面,四周用装土草袋建临时挡土墙进行拦挡,石料开采结束后进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2 m,营造水土保持林草,造林树草种采用湿地松、木荷、胡枝子、百喜草和狗牙根草等混合草种,混交方式为乔灌草行间混交,湿地松与木荷星状混交,穴状整地,规格为湿地松和木荷穴大40 cm×40 cm×40 cm,胡枝子穴大20 cm×20 cm×20 cm,混合草种采用播间距为30 cm的条播方式。

3.3.4 枢纽工程基础开挖面防护措施

枢纽工程基础开挖面在工程完工后大部分被大坝、消力池、护坦等永久建筑物覆盖,在主坝与山体的连接处有部分开挖面在工程完建后仍会裸露,需作好开挖面防护。枢纽工程土方开挖后的边坡裸露面积约150 m2,坡比小于1∶1.5,根据其立地条件,这部分边坡裸露面撒播百喜草、狗牙根、马尼拉草、结缕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等混合草籽进行种草护坡,混合草种采用撒播,用耙或耱等方法覆土镇压,覆土厚度0.5~1 cm,播种量为15kg/hm2;枢纽工程石方开挖后的岩石边坡面积约400 m2,这部分边坡裸露面因表面为基岩,无法直接恢复植被,可采取种植爬山虎或常青藤等攀岩植物进行绿化,爬山虎或常青藤为单行种植,每穴1株,株距1 m,穴状整地规格为20 cm×20 cm×20 cm。

3.3.5 永久公路绿化措施

永久公路包括上坝公路0.2 km、进厂公路0.18 km、至副坝公路4.5 km及时对外公路4.7 km。在公路的内侧,开挖后的裸露面因表面多为基岩无法直接恢复植被,因此采取种植爬山虎或常有藤等攀岩植物进行绿化;在公路的外侧,裸露面多为回填的土石方,可在碾压平整后,在路边种植行道树,采用树种为杉树,单行种植,株距3 m,穴状整地规格为40 cm×40 cm×40 cm;对于填方边坡,采用撒播生长快的百喜草、狗牙根等草籽进行绿化。

3.3.6 施工临时占地区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临时用地主要分布于沿河道两岸。对终止使用的施工场地,进行土地平整,营造水土保持林,造林树种为垂柳、黄栀子,采用行间混交方式,每隔2行黄栀子种植1行垂柳,垂柳株行距4 m×6 m,黄栀子株行距1.5 m×2 m,穴状整地规格为垂柳穴大40 cm×40 cm×40 cm,黄栀子穴大20cm×20 cm×20 cm。

4 结论

该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总投资为1039.94万元,各项费用包括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346.12万元、工程措施449.91万元、植物措施83.85万元、临时工程93.13万元、独立费用46.72万元、预备费20.21万元。水保方案实施后,工程建设损坏的植被面积除淹没和建筑物占地外,大部分可以有效恢复,工程开挖、填筑及弃渣等形成的裸露面将基本上由植被覆盖,预计植被覆盖率在工程完工后可达到90%;挡渣墙等工程措施可防止弃渣崩塌、滑坡等危害发生,防止泥沙进入河道产生淤积,减轻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工程区土壤侵蚀模数由7 000 t/km2·a减少至500 t/km2·a,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95%,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着。

总之,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虽然涉及范围广,开挖动土面多,对当地的水土保持会带来一定影响,但只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切实做好水土保持设计工作,通过水土流失防治点、线、面相结合的总体布局,因地制宜地采取拦渣、护坡、土地整治及绿化等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就能有效控制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并治理工程区原有水土流失,使泄入下游河道泥沙显着减少,保障工程安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形成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水土保持方案6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地方和农民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与其它措施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坚持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的方法,用好“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建设内容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工程建设应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建立面源污染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等管理制度,加强相关监测评价等。

(一)工程建设

1、小流域治理工程。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水窖、水塘和坡面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河)生物缓冲带。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发挥梯地、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和降解面源污染的作用。

2、生态修复工程。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加强林草植被保护,防止人为破坏。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3、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编制河道整治规划,采取清淤、护岸、筑堰和绿化等措施,对小流域内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封河育草,维系河流良好生态系统。禁止河道采沙,加强河道管理及其维护。防止污水和垃圾进入河道,确保河道清洁和优美环境。

4、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搞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制定村庄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实现生活垃圾集中管理、生态污水初步处理后排放。人畜禽粪便应因地制宜推广沼气池等实用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居民比较集中和有条件的地区,生活污水应处理达标后排放。

5、生态农业建设工程。推广绿色、无公害技术,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料,采用生物方法以及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病虫害,控制和减少农业污染。

6、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在河道周边设置植物缓冲带,种植或抚育具有吸收有机污染物能力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河道和水库水位变化的水陆交错带建设人工湿地,种植适水树种和草本植物,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7、水土流失和水环境监测。建立水土流失和水质指标动态变化监测点,对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量、入河(库)泥沙量,以及总磷(TP)、总氮(TN)、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耗氧量(COD)等指标进行监测。

(二)管护制度建设

在试点小流域内,制定封山禁牧、封育保护政策和乡规民约,建立水源管理和保护制度,保护林草植被,促进生态自我修复。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生态移民和并村;制定化肥、农药使用推荐种类目录,明确其合理用量及使用方法;严格对生活垃圾、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排放的控制管理。加强流域内集体和私人企业、饮食服务等行业排污的管理;监督开发建设项目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控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积极组织开展文明新农村建设活动等。

三、实施期限

工程实施期3年,20xx-20xx年。

四、工程投资

试点工程建设投入以地方为主,中央给予适当补助。中央补助投资从现有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及相关水利项目投资

中安排。中央投资主要用于水利水保工程、封育管护、宣传、监测等。没有国家重点工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筹解决。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同时创新投入机制,依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等多渠道解决投入问题,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五、组织实施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由水利部统一组织实施,负责审批入选工程、实施方案和组织竣工验收工作。流域机构负责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工作。各省(区、市)水利部门依据批复的实施方案,制定和下达年度计划,组织开展年度检查,并于每年2月底向水利部上报上年度总结报告。县级水利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组织编制试点工程建设实施工作,建立工程管理制度、落实项目责任、明确任务,开展试点工程建设及相关监测工作等。

试点工程实施完成后,各县进行自验,全面总结。自验结束后向所在省(区、市)上报自查验收报告。各省(区、市)组织初验,向水利部上报初验报告。水利部组织流域机构和有关专家进行竣工验收,完成竣工验收报告

水土保持方案7

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尤其是环城露天矿山大量固体废弃物被排弃在排土场,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周围大气和水体被污染,并严重破坏矿山周围的自然景观,威胁周围居民的生活与身体健康。与此同时,矿山企业,特别是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矿山废弃地的综合治理,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着,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治理维护费用的投入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姑山铁矿的钟山排土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及示范,通过示范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彻底解决了排土场生态环境破坏对居民生活、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和危害,同时通过农、林、副产品收入,提高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改变了综合治理“投入大、产出小”的局面,减轻了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经济负担,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类似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简介 姑山铁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安徽省马鞍山市,矿山采用露天开采,开采规模为150万t/a。钟山排土场主要排弃姑山铁矿露天开采剥离的岩土,已于20xx 年停止排土,排土场南北长约 550m,东西宽约350m,共形成5个排土平台,标高分别为20m(1平台)、30m(2 平台)、40m(3 平台)、50m(4 平台)及 60m(5 平台)。排土场总占地面积约,其中4平台是面积最大的平台,面积约5hm2。钟山排土场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1 053mm,最大年降雨量 1 ,最大 1d 降雨量。梅雨期最长达43d,梅雨量最多达,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5%。降水季节性强,5~9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所在地区年平均风速,最大 风 速 ,年 主 导 风 向 及 频 率 分 别 是 ENE 和%,年次导风向及频率分别是E和%。

治理问题的提出 钟山排土场位于马鞍山市规划城区,其东侧紧靠宁芜高速公路(G4211),毗邻青山河,北部、西部和南部3面紧邻居民区,西侧有当涂至查湾县级公路沿排土场而过。目前排土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排土场平台土壤贫瘠,土体石砾含量高、压实严重,渗透系数低,遇到大雨,容易形成较大汇水,造成严重水土流失;(2)排土场弃土质地松散,遇到大风天气极易形成扬尘,遇暴雨极易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3)排土场紧邻马芜高速公路及青山河,严重破坏了青山河两岸的自然景观,造成了高速公路的视觉污染。

2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综合治理目标 通过治理,彻底解决钟山排土场生态破坏、扬尘及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同时通过农、林、副产品的收入提供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适宜性评价 钟山排土场已于20xx年停止生产,笔者首先根据钟山排土场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性质等实际情况,并参考马钢姑山铁矿土地利用规划和钟山排土场附近居民的意愿,对钟山排土场土地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初步确定了排土场土地的拟利用方向,评价结果见表1。【1】

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根据排土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目标,参考马鞍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

及姑山铁矿相关规划等,并征求排土场附近居民的意见,将钟山排土场划分为4个功能区进行综合治理,如图1所示。【2】

生态农业区(4平台) 该功能区主要位于排土场4平台,该平台位于排土场的中间位置,为排土场面积最大的平台,面积达5hm2。该功能区的综合治理目标为控制汇水,并通过农副产品收入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1)设计在钟山排土场4平台修建排灌系统及集水池,收集平台汇水,一方面可以为综合治理提供水源,另一方面可以将4平台集水池建设为渔塘,在外围饲养鹅、鸭等家禽;(2)设计将排土场4平台其余土地建设为农田,种植花生等经济作物。

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区(1~3平台迎风坡及5平台) 该功能区包括钟山排土场1~3平台迎风坡及5平台,该功能区的主要综合治理目标为控制汇水、防风固土、并适当考虑环境绿化。在平台内侧修建排水渠系,排除汇水;在平台营造生态用材林及防风林,一方面可以防治风害,为4平台生态农业区的建设提供保护,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林木蓄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在高速公路旁栽植雪松、棕榈、紫叶李等观赏树种,营造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消除视觉污染。

生态经济林区(1~3平台背风坡) 该功能区包括钟山排土场1~3平台背风坡,该功能区的综合治理目标为控制汇水,防治水土流失,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平台内侧修建排水渠系,排除汇水;在平台营造经济林,种植油桃等,通过经济林产品收入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1~3平台背风坡紧邻居民区,设计同时在林间开辟道路,修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提高社会效益。

水土保持林区(排土场边坡) 钟山排土场边坡坡度较大,且流沙和石渣混排,质地松散,是水土流失和粉尘污染的主要源头,该功能区治理方向为建设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采用乔灌草综合配置。

3 示范区建设及运行

生态农业区建设及运行 根据设计,将钟山排土场4平台建设为生态农业区,分为经济作物种植区,鱼塘及家禽饲养区2部分。截至20xx年底,姑山铁矿在4平台开挖鱼塘(集水池)2口,在外围建立围网饲养鸭、鹅等家禽,鱼塘和家禽饲养区面积约,其中水面面积。

利用姑山铁矿剥离的第四系粘土作为客土[2-3],覆盖厚度80cm,建造了约4hm2农田,钟山排土场排弃的混合岩土及客土已经过检测,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值。集水池(鱼塘)现处于蓄水阶段,并已在鱼塘外围饲养了少量的鹅和鸭等家禽,主要供应姑山铁矿食堂;在建造的农田上种植了芝麻、花生等经济作物,20xx年芝麻产量约70kg/667m2,花生产量约300kg/667m2,基本达到附近农田的平均产量,经济效益显着。

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区建设及运行 根据设计,在钟山排土场1~3平台迎风坡及5平台建设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区。选用杨树作为生态用材林、防风林的主要树种[4],采用穴状整地回填客土的方式进行土地整治,杨树栽植株行距2m×2m,林下撒播草籽。在宁芜高速公路(G4211)旁栽植雪松、棕榈、紫叶李等绿化树种。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完成了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区的建设,营造了一条长约1 000m的生态用材林、防风林带,既起到防风及水土流失,为生态农业区提供了天然屏障的作用,又通过林木蓄积增加了经济效益,更改善了宁芜高速公路(G4211)的自然景观,消除了视觉污染。

生态经济林区建设 根据设计,姑山铁矿在钟山排土场背风坡的各个平台建设生态经济林区,选择油桃、葡萄及梨作为生态经济林的主要树种,建设形成了油桃园、梨园、葡萄园等。油桃及梨树栽植株行距为×3m,葡萄株行距为×2m,同时在生态经济林地面种植了紫花苜蓿,以改良土壤。由于生态经济林区紧邻居民区,为了给居民提供休闲场所,同时为发展观光农业奠定基础,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在生态经济林区修建人行道路。截至20xx年底,生态经济林区共修建休闲观光道路 1 400m,栽植油桃约 200 株,梨树约 700 株,葡萄约300株,20xx年共出产油桃约2 950kg,葡萄约1 900kg,梨15 000kg,所产水果全部供应马鞍山及附近市场,经济效益显着。

水土保持林区 根据设计,20xx年起姑山铁矿对钟山排土场斜坡逐步进行了治理,水土保持林区采用乔灌草综合配置,选择构树、杨树作为水土保持林的主要乔木树种,紫穗槐作为灌木树种,综合考虑覆盖地表速度、根系深度和冷暖季交替的问题,草种选择百喜草、黑麦草、紫花苜蓿、狗牙根混合草籽[4]。截至20xx年底,已完成了水土保持林区的建设,构树、杨树的成活率达95%以上,长势良好,3年生的杨树胸径已达近20cm,钟山排土场斜坡部分的扬尘污染及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

4 结论

通过研究,构建了包括生态农业区、生态用材林及防风林区,生态经济林区及水土保持林区等功能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钟山排土场模式,通过治理,不仅控制了水土流失,同时还通过农、林、副产品的收入提供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钟山排土场模式可以为长江流域乃至国内资源型城市类似矿山排土场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借鉴的经验。

水土保持方案8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就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咨询服务,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咨询的内容、形式和要求: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要求,受甲方委托,乙方负责完成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

2、乙方按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在甲方提供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基础上,通过了解项目和项目区概况、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防治分区划分、水土流失预测等,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实施保障措施等。

3、咨询最终成果以《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形式交付甲方,并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

4、甲乙双方在签订本合同,且甲方向乙方提供所需资料之日起,乙方应在__日之内编制完成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表),并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5、通过审查后,乙方应在__日之内提供给甲方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报批稿壹式份。

二、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本合同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在武汉履行。

本合同的履行方式:乙方按照甲方要求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

自合同签订之日起,乙方按合同要求开展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按时向甲方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

三、甲方的协作事项:在本合同生效后五个工作日(时间)内,甲方应向乙方提供下列资料和工作条件:

1、完成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所需资料,现场踏勘和监测所需工作条件。

2、资料包括:工程立项资料、选址意见书及红线附图、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及批复、图纸等。

经审查后,乙方应在甲方出具的材料清单上盖章确认。

3、现场踏勘:甲方须在合同生效后五个工作日内,为乙方踏勘现场和监测提供条件,了解项目有关现场情况。

四、技术情况和资料的保密:本项目的资料及成果归甲方所有,乙方对资料及成果负有保密责任,未经甲方许可,不得将其用于其它场合,在乙方向甲方正式提供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表)报批稿时应将资料归还甲方。

五、审查方式: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表)按照本合同第一项所列要求编制完成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通过采用专家评审方式进行审查,由评审专家组出具项目评审意见作为审查证明。

六、报酬及其支付方式:

(一)本合同的设计费为_____元(人民币)。

(二)支付方式(采用以下第__种方式):

①一次总付:元,时间:报批稿提交后日内。

②分期支付:元,时间:合同签订后日内;③其它方式:

(三)在甲方付款的同时,乙方应开具相应金额的正规发票。

七、违约金或者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违反本合同约定,违约方应当按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百一十四条及其相应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具体如下:

(一)乙方违约责任:

①非甲方原因,乙方未能按合同约定提交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甲方有权力要求乙方按每逾期一天赔偿设计费的0.5‰,逾期xx天以上,甲方有权单方解除本合同,乙方应退还甲方已支付的所有款项,并向甲方支付设计总费用xxx%的违约金;

②若乙方造成涉及甲方商业秘密的项目资料外泄,则乙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甲方违约责任:若甲方逾期付款,则每逾期一天按设计费的0.5%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八、争议的解决办法: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

双方协商不成的,选择采取以下第__种方式解决

(1)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其他约定:

1.本合同一式六份,双方各执三份,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正式生效,双方履行完本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后,合同终止;

2.本合同附件包括:附件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附件二项目组人员表附件与本合同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

委托方(甲方)名称(或姓名)(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_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签章):____________

联系人(签章)住所(通讯地址):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帐号:____________

受托方(乙方)名称(或姓名)(签章):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章):____________

委托代理人(签章):____________

联系人住所(通讯地址):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帐号:____________

水土保持方案9

一、工程概况

第二合同段,北起莱西市周格庄,南行簸箕掌、跨G204后,在龙湾庄设莱西东互通立交、经大马格庄上跨规划青荣城际铁路及蓝烟铁路,终点莱阳停车区,起讫里程K75+470-K83+925,全长8.455公里。

主要工程量有:路基填方198.1万方,路基挖方24.26万方;沥青路面181180m2,底基层处理207620 m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94670 m2。主线大桥1座,中桥1座,分离式立交桥3座,天桥1座;通道桥9座,莱西东互通桥梁3座,涵洞52道,互通区1处,莱阳停车区1处。

主要河流:七星河和线路经过的零星水塘等。

主要既有道路:G204国道、G309国道及周围村落的水泥混凝土道路等。

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

施工期间不出现周围居民投诉情况:

1、不出现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情况;

2、资源、能源消耗量:符合定额要求;

3、噪声、建筑垃圾等污染物排放量: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4、火工品意外爆炸不发生。

三、环保和水保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6、《龙口至青岛高速公路莱西(沈海高速)至城阳段工程建设管理手册(实行)》及招标文件等资料。

四、环保和水保实施方案适用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中铁四局龙青高速土建二标段项目经理部施工范围。

五、环保和水保组织机构与职责环保和水保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组长:李拥军副组长:唐声兵、朱志军、黄飞、陈浩

组员:刘道清、安波、童行青、陈良伟、王志胜、王世葆、陈帅、闫宝玉、于强

环保和水保领导小组职责:

1、落实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相关强制性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

2、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体系;

3、制定项目经理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及奖惩办法;

4、安排相关部门对一线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培训工作;

5、组织相关部门对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状况进行检查和评比,并按照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奖惩办法进行奖惩;

6、及时向环境监理工程师反映施工过程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与建议。

7、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合同文件,及时处理各种环境保护纠纷;

8、配合环境监测单位、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工作并落实监测报告意见;

六、环保、水保的保护措施

本项目全面落实“安全、环保、合理、和谐”的建设理念,全线环保和

水保工作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设立“原始就是最美的,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力求施工中最小程度的破坏、施工中最大限度地恢复”的思想,彻底丢弃“先破坏后恢复”的错误观念,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公路项目于自然环境和谐。

施工临时用地规划、布置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总体规划布局要合理,对大型的搅拌站、预制梁厂、小型加工厂、项目驻地等大临用地都要报建设指挥部审批,批复同意后才准开工。

严格按照征地红线进行工程施工用地的征拆,避免对施工界限外的植被和土地资源的破坏。

项目部的综合办公室加大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组织作业人员进行环保和水保的教育培训,在施工区域内悬挂各类标语和横幅,营造保护氛围,使施工人员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具体保护措施如下:

(一)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场所,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措施。

2、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临时道路其面层采取风化石渣等铺筑,防止施工车辆在施工现场行驶中产生扬尘污染环境。

3、施工现场土方作业采取洒水扬尘措施。

4、凡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车辆,在出施工现场或上公路时,先对施工的进出车辆进行清洗,然后放行的车辆保洁的措施。

5、施工现场的材料和大模板等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水泥其他易飞杨的细颗粒建筑材料采取室内(或封闭)存放或严密遮盖,卸运时采取有效

措施,减少扬尘。

6、水泥等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物料应尽量安排在库内存放,在城镇施工时,屯土场、散装物料露天堆放场应压实和加以覆盖。

7、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8、施工现场应购置符合环保要求的机动车辆,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燃油,并加强车辆维修保养,提高车辆整车性能,使动力燃料充分燃烧,减少尾气、废气排放量。

9、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10、在施工现场居民稠密区,应设专人及设施,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11、熔融沥青等有害物质时应使用封闭和带烟气体处理装置的设备;研制、引进先进的爆破技术,严禁采购、使用劣质炸药,以减少炮烟中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

12、在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对大气产生扬尘污染的土方回填、转运作业。

13、弃碴必须运至弃土场,严禁随意抛撒,并随时洒水,降低扬尘。施工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堆放在特定的地点。并按规定及时处理。

14、施工现场所使用的锅炉、茶炉、大灶,必须符合环保要求,烟尘排放黑度符合施工所在地有关环保标准。

2)、水土污染防治措施

1、做好当地水系保护工作,在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将泥浆流沙入河、沟渠、农田、水塘,完工后及时疏通沟渠、河道。

2、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设置沉淀池,使清洗机械和运输车的废水经沉淀、降解、分离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既有排水系沟渠或河流,亦可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3、施工后处理的废水控制污水流向,防止蔓延,并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沉淀池,经沉淀、降解、分离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施工污水严禁流出工地,污染环境;严禁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

4、雨季填筑路堤随挖、随运、随压,每层表面筑成1~4%的横坡,以利排水。

5、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进行防渗处理。存储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源。

6、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设制专门的库房,地面进行防渗漏处理;存储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源;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

7、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用餐人数超过100人时,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掏油清理,防止污染。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含有污染的物质或可见悬浮物的水排入河渠或水道,并保护原有的防护设施。

8、所有机械废油回收利用或妥善处理,严禁随意泼倒。

9、厕所的化粪池做好防渗处理。

10、食堂、盥洗间、淋浴间的下水管线设置过滤网,严禁对道路、水库、鱼塘及河流、水渠等造成污染。

11、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水尤其是钻孔桩泥浆排放,必须控制污水及泥浆流向,防止蔓延,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沉淀池,沉淀池的大小必须满足澄清要求,经沉淀后泥碴须经干化后运至弃土场,施工结束后用土将泥浆坑及沉淀池填平,恢复地表植被。

3)、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1、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音作业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不超

过夜间(当日22时至次日6时)。昼夜连续作业的施工场地,采取降噪措施,噪音不超标、不扰民,同时做好周围群众工作。

2、村庄、居民区附近注意避开午休、夜间施工,减少扰民

3、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降低噪音的声级;选择性能良好、噪音小的施工机械,降低噪音污染。

4、施工现场的噪音设备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并设围墙及其他声源屏障。

5、机械运输车辆在村民乡村应慢速行使,禁止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减少噪音。

6、因生产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的,施工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7、施工时根据敏感点的位置和保护要求选择施工方法,确定爆破用药量和爆破方式,并监测爆破作业的振动强度。

8、爆破作业时应采取专项的安全技术措施,在工法上尽量采用小剂量爆破作业或膨胀法施工,在居民区附近的地下爆破作业应尽量安排在日间进行,并采用弱爆破,以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二)水土保持措施

1、严格按设计和环境、水保的要求组织施工,避免弃碴进入河道。

2、按环境保护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原则即时保证环保、水保方案的顺利实施。施工中随时同地方环保和水保行政部门联系,取得地方支持,并在其监督指导下确保方案的落实。

3、取、弃土场在开工前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方进行会审、现场核实、认定后方可取土或弃碴。

4、弃碴场尽量选择荒地、旱地;弃碴工程做到先防护后弃置,不得采用先弃碴后再补建弃碴墙的野蛮施工;严禁随意向河道弃碴。

5、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弃碴,同时加强土石方合理调配,做好方案的优化、细化,施工调查,尽量移挖作填。弃土(碴)场和临时占用地要先将熟土层剥离堆存,待工程完工后再覆盖熟土,并采用乔灌结合、撒播草籽绿化恢复植被或复耕还田。

6、施工前现场核实设计是否与实际相符。弃碴中同时考虑地形、地质条件,避免因弃碴引起泥石流,取、弃土引起滑坡等灾害。

7、路基的路堤、路堑的边坡面及时平整防护,避免裸露坡面长时间暴露和雨水冲刷;防护工程及时跟进,尽早发挥效益;天沟、侧沟、边沟等排水系统超前施作并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及时发挥作用。

8、施工中路基边坡生物防护,绿化、种草、铺种草皮或圬工防护工程,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不得马虎。使防护达到设计和预期的效果。

9、施工便道及临时施工场地,采取必要的防止水土流措施;临时用地的复耕和绿化按合同和国家的规定,在施工后即时完成。

10、弃碴场在施工完成后顶部和坡面的平整,作好排水系统,作好防护措施,防止出现弃碴场的坍溜,并按规定恢复植被,与主体工程同时竣工。确保道路营业后的安全。

11、施工现场的采砂场、取石场的设立征得地方环保和水主管部门的同意、认可。

12、做好路基排水系统的衔接,使排水构筑物顺接,避免下游农田或道路的损毁。

(三)综合宣传保证措施

1、加强环保教育,宣传有关环保政策、知识,强化职工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参建员工的自觉行为。

2、经常对职工进行法制教育,遵守村规乡俗,多做利民事情,发扬我方光荣传统,积极开展路地共建精神文明活动。

3、以醒目的标志封闭施工区域,并在区界挂以醒目整洁的环保宣传广告,时刻提醒全体员工搞好环保。临时设施用地尽量避免砍伐森林。加强森林防火宣传,禁止施工人员随地丢弃烟头,禁止捕杀野生动物。

4、施工现场划分责任区,指定负责人,明确管理责任。

5、施工围遮必须符合当地环卫建设的规定,其表面要平顺、美观,严禁在其表面乱涂乱画,并派专人定期对其表面进行清洗,营造一个文明洁净的施工环境。

6、防护栏的高度要随作业面的高度适时提升,防护栏要始终高出作业面2m以上,以防止施工中产生的扬尘、小杂物、零星砼等四处散落,影响环境卫生。

7、施工前作好各类管线的调查,施工中应及时防护,防止施工破坏管线。

8、合理调配土方,减少临时屯土场土方的堆放时间和堆放量,堆土场周围应加设护板。

9、施工过程中天气干旱时必须定时洒水,防止扬尘影响便道两侧环境;

10、施工便道和公路交叉处必须设过渡段,不污染公路。

七、环保水保检查制度

1、项目部每月定期对本管段环保、水保进行检查。

2、环保、水保检查要对项目队施工区域内所有防排水设施、河道、环境、弃碴场、取土场管理进行检查,存在问题的要发整改通知书,定措施、定人、

定整改时间、定整改验证人;必要时停工整改。

3、对整改不及时及未整改的项目队(施工班组)将给予罚款处罚。

八、环保水保考核评比、奖惩办法

1、对每月完成环保、水保目标,并且通过项目部检查,取得评比第一、第二名的项目队(施工班组)按照下列标准给予奖励。项目队长、书记400元;其他人员200元。

2、违反项目部环、水保目标,或被项目部管理部门、当地政府通报批评,对项目队(施工班组)人员进行如下罚款:项目队长400元罚款;负责人和当事人罚款200元。

3、因施工班组施工或管理原因被建指、监理、总监办罚款处理的,该罚款由责任施工班组承担,并在其他考核中给予适当扣分。

4、以上奖罚均由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出具奖罚通知单,财务部办理。

中铁四局龙青高速公路土建二标段项目经理部二Ο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水土保持方案10

建设内容

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机构能力建设

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要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能,充实配备与执法任务相适应的专职监督管理人员,定期参加监督执法培训和考核;改善现有办公场所条件,在20xx年前配齐与管理工作相适应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全站仪、录音设备、GPS等办公设备,在监督执法时由县水务部门保障用车;建立健全稳定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经费渠道,保证监督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确保监督检查、案件查处公正、公平;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数据库和标准规范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检查、验收及案件查处等相关档案资料,达到查阅方便,统计准确,操作规范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

1、方案审批规范。建立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流程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水土保持方案的受理、审查、批复、送达等工作,坚决杜绝逾期审批、越权审批、“人情”审批和“吃拿卡要”等现象。

2、监督检查规范。县水务部门每年至少对本级及上级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2次以上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的生产建设项目单位要给予批评、通报和曝光,并依法进行处理。

3、设施验收规范。实行水土保持验收许可制度,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程序、标准进行验收,做到档案齐全、程序规范,杜绝逾期验收、越权验收和故意刁难建设单位等现象。

4、规费征收使用规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程序、标准、方式和使用管理规范,公开透明,坚决杜绝擅自降低标准或超标准征收现象;征收的费用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勘测、规划、宣传、培训、差旅补助、奖励和监测仪器设备及交通工具的购置、维修。除生产建设单位无力治理的,不得违规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

5、案件查处规范。立案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案件,做到依据充分,执法身份、取证方式和程序合法,法律适用正确,文书规范。

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建设

1、督查制度。对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随时发现、随时检查、随时处理;深入监督检查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工程质量情况;建立并落实好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案件的督办制度;全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随时接受县人大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2、报告制度。对于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的上报事项,做到及时准确上报;对于重大水土流失事件(一次水土流失1000立方米以上),县水务部门要在事件发生1周内正式向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特殊事件(一次水土流失10000立方米以上)随时报告。

3、管理制度。县水务部门设立水土保持专业技术评审小组,对从事水土保持方案评审、设施验收、技术咨询等技术支撑服务的工作人员制定规范化工作制度和廉政制度。实行严格的“进出”考核制度,依法约束执法人员行为,保证执法队伍纯洁。

4、社会监督制度。建立完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公示、公告制度,公告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验收等行政许可的依据、程序、条件、时限、内容和结果,公告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和其它重要事项,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设立举报电话、邮箱,规范举报的记录、接收、处理、协调、反馈等各环节工作。

进度安排

从20xx年到20xx年5月,分四个阶段,实施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一是启动阶段(20xx年12月底前)

1、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细化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

2、全面启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各项工作。二是培训阶段(20xx年1月—6月)

1、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国家、省、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培训班,进行全面业务培训;

2、对照本次能力建设标准,完善配套规章体系,提高监督管理能力,明确监督管理规范化要求,健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三是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依据能力建设要求和标准,对照《河北省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综合评价指标》查漏补缺,不断推进各项能力建设工作;

2、定期召开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情况汇报会,落实能力建设各项目标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共同搞好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四是总结阶段(20xx年9月—20xx年5月)

1、20xx年9月—12月,完成能力建设县的总结和自验工作,迎接省水利厅的初验;

2、20xx年1月—5月,按照省水利厅的验收要求,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各项工作,迎接上级抽查复验。同时,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总结报告,对事迹突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报省、市表彰。

保障措施

经费保障。多方争取,安排经费,可从征收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中列支专项经费,用于监督管理能力建设,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加大宣传。加大对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能力建设的宣传,及时报道重大事件、先进做法和经验,营造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激励措施。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中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积极宣传先进事迹,促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作全面提高。

水土保持方案11

肇州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共涉及 3 个乡镇,分别为永乐镇、卫星牧场及托古乡,共包括 3 个项目区、5 个项目区区块,项目区总面积为 6353.17hm2。其中,永乐项目区分为三个区块,永乐项目区区块 1、区块 2 及区块 3,项目区总面积 3385.86hm2;卫星牧场项目区总面积1492.15hm2;托古项目区总面积 1475.16hm2。

1 地形地貌

肇州县永乐镇位于永乐镇西南、东南方向,分为三个小区块。项目区块 1 位于永乐镇、位于永乐镇南部,新路村南侧,项目区总面积为629.85hm2,项目区内草原面积为 599.85hm2,项目区块 3 位于永乐镇东南方向,太丰村东北侧 X140 公路南边,项目区总面积为 191.56hm2,项目区内草原面积为 191.56hm2。本次生态修复的三处项目区均位于松嫩平原腹地,属冲击性平原,地形自西向东逐渐偏高,地势较平坦,属漫川漫岗,略有起伏,均为平川地和季节性积水的低洼地。地貌形态单一,皆为低平原区。

1.1 气象水文

项目区处于中高纬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显着。冬季寒冷干燥少雪,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早霜,春季多风少雨干旱。全年有效积温平均为 2800℃,日照时数平均为 2900 小时,无霜期 120~150天,属温和农业气候带。多年平均降水量 459.5mm,年内降水时空不均,6-9 月降水较多,占 70%。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E601 为 943.3mm,由于受气温、风速、植被等影响,5 月份最大,6 月份次之,5~6 月份蒸发量占全年的 30%以上。项目区内为大面积连片草原,无水利工程及天然沟渠,地表水资源贫乏,地下水资源丰富。

1.2 土壤

多黑土与栗钙土之间的过渡地带土壤。有黑钙土、草甸土、碱土和盐土四个土类,多呈复区分布,是一步三换土的地区。项目区内土地部分为盐碱地。

1.3 植物资源

项目区天然植被基本上属于蒙古植物分布区,以羊草草甸草原植物为主,在波状平原平地上以羊草群落为主,混生有柴胡、紫云英、蒿类、地榆、蔓委陵等,在平原中较高的地方有大针茅-兔毛蒿群落。在低平地上混生有碱草、狐尾草、三棱草、芦苇等,还有耐盐植物碱蒿碱蓬、星星草等。项目区植被主要为羊碱草,分布于整个项目区,项目区平均草地植被覆盖率 95.31%。

1.4 土地利用现状

肇州县总面积为 244500hm2,拥有耕地 148000hm2,草原5666.7hm2,水域面积 6266.7hm2,林地 31200hm2。永乐镇幅员面积18530hm2,有耕地面积 8295hm2,有造林面积 1025.4hm2,草原面积6510hm2。永乐镇共包含三个项目区块,其中项目区区块 1 总面积为2564.45hm2。项目区区块 2 总面积为 629.85hm2。项目区块 3 总面积为191.56hm2。卫星牧场总面积 11200hm2,耕地面积 1250hm2,草原面积5333.3hm2。项目区总面积为 1492.15hm2,占卫星牧场总面积的13.32%。托古乡幅员面积 16666.7hm2,耕地面积 8182hm2,草原面积4432hm2,苇塘水面 3333.3hm2。项目区总面积为 1475.16hm2,占托古乡总面积的 8.85%,项目区内全部为草原。

1.5 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项目区所在三个乡镇总面积为 46396.7hm2,占肇州县总面积的18.98%。其中,草地面积和林地面积占比例很大,耕地占三个乡镇总土地面积的 38.21%,草地占三个乡镇总土地面积的 35.08%,土地植被覆盖率较大。项目区所在位置主要是草地,该地区土地部盐碱化,但是由于盐碱地土质不适合植物生长,导致草地覆盖率不高,部分地方岩土裸露,并且没有进行人工补植,这样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经过多年运行,土地利用结构基本合理,本次不作调整。

2 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

2.1 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所在乡镇水土流失类型均水力侵蚀,且全部为轻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为 1200t(/km2·a)。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及牲畜活动等原因,草原部分植被被破坏,出现斑秃现象,引发水土流失。永乐镇水土流失总面积为 1407.42hm2,占肇州县水土流失面积的 6.67%。卫星牧场水土流失总面积为 2302.56hm2,占肇州县水土流失面积的10.91%。托古乡水土流失总面积为 4251.25hm2,占肇州县水土流失面积的 20.14%。项目区所在位置是天然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若不及时对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将会使水土流失现状越来越严重,使草地逐渐演变成荒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2.2 水土保持工程现状

项目区目前无水土保持措施,无围栏,无禁牧标识,部分土壤盐碱化较严重,致使原始野生植被不能生长,致使项目区水土流失情况恶化。

2.3 原则

(1)坚持以改促封、以调促封、以管促封原则。改变传统的放牧为舍饲,改粗放的饲养方式为科学饲养方式,实施全面封育措施。调整农林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不断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人员,严格封禁,并加大预防监督力度,加大对人为造成水土流失案件查处力度。(2)坚持生态治理优先、人水和谐的原则。以防治水土流失和增加生态效益为目的“,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重点治理与一般防护相结合”,使破坏的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实现生产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布置各项修复措施,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科学、严密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减小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4)坚持最小扰动的原则。在方案的编制中,严格执行减少扰动面积的原则,设计中避免产生二次开挖、随意堆土、外扩等增加扰动区域的不合理措施,控制工程建设对项目区的破坏程度。(5)坚持经济可行的原则。在方案编制中,从实际出发,在有效防治工程建设新增生态破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合理,以较少的投入争取最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3 建设目标

3.1 治理水土流失

本次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行全年封禁,工程建成后,使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 98.2%,项目区内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植被覆盖率提高,将很大程度降低土壤的水力侵蚀几率,降低土壤侵蚀程度,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形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3.2 植被恢复

项目区将对草场进行生态恢复建设,人工补植适合项目区生长的牧草,补植面积为 247.93hm2,使项目区草原植被覆盖率达到 99.32%。生态环境将明显改善,农业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3.3 人为水土流失控制

以全年封禁方式为主,建设封禁相关工程:围栏、宣传牌、宣传牌等。通过村民自建的配套措施畜舍、青贮窖、节能灶、沼气池等,保证牲畜饲养和生活能源的需要。加强项目区管理,建立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倡导生态道德理念、保护大自然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

3.4 建设任务

项目区实行全年封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面积 6192.22hm2,水土流失治理总面积为 841.06hm2,进行草地修复人工补植,补植面积247.93hm2,植被恢复程度为 99.3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为 98.2%。

4 政策保障

制定完善的项目区生态修复治理保障政策。努力提高政策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高效的政策效应跟踪评估体系和政策服务体系,指导项目区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好现有草原用地指标,不改变原土地用途,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研究制定草原开发利用政策,进行草产品深加工,提高草原的经济价值,更好地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水土保持方案12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在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中,必须对主体设计线路方案比选进行水土保持分析和评价。铁路选线选址直接影响到铁路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轻重;在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中,必须对线路方案进行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提出在水土保持方面最优的线路方案。目前常用的方案比选水土保持评价,分析指标多数为定性指标,未结合铁路建设项目特点及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目的采用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方面的定量评价指标或内容。本文对相关定量指标进行了探讨。

1、方案比选水土保持评价基本要求

方案比选中所涉及的各比选方案应该均能满足工程的使用功能,符合设计目标;同时在工程选线选址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主体最新设计资料,从工程永久和临时征占地数量与类型、土石方开挖总量、损坏植被面积、破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可恢复程度等方面分析评价各方案的水土保持要素;要求尽量减少土石方开挖数量、永久征地和农业用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占用数量,从水土保持角度,对主体设计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分析评价结果,从水土保持角度给出明确的推荐方案。

根据分析评价结果差异程度,一般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分别给出相应结论和建议:

1)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评价推荐方案与主体设计推荐方案一致时,可以给出“同意主体设计推荐方案”的结论。

2)当主体设计几个比选方案之间没有明显的水土保持差异,如水土保持评价各量化比较指标相差在110%以内,各有少量的优劣,且每个方案都不存在明显的水土保持制约因素时,但考虑到主体设计推荐方案可能还涉及城市规划、经济据点选择等其他多种比较因素,可以给出“各比选方案无明显的水土保持制约,同意主体设计推荐方案”的结论。

3)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评价的推荐方案明显优于主体设计推荐方案,可区别以下两种情况分别提出建议和意见:

①采用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的推荐方案对主体设计选线选址不产生其他制约时,主体设计应按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的推荐方案重新论证其推荐方案,可给出“建议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重新论证和选定推荐方案”的意见。

②当采用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的推荐方案,在其他方面对主体工程存在无法避免的制约时,经各方面综合协调,很难采用水土保持推荐方案时,给出“鉴于工程建设其他方面存在无法避免的制约性因素限制,在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提高防护标准、加强治理和补偿措施的前提下,基本同意主体工程的推荐方案”的意见。

2、方案比选水土保持评价主要内容与指标

方案比选水土保持评价内容

主体工程及比选方案的水土保持评价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主体工程选线选址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比较;

第二,各方案中征占地、土石方开挖、损坏植被和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等工程数量层面的比较;第三,各方案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功能影响及可恢复程度等水土流失与恢复层面的比较。

其中,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评价要依据“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和其他相关规范性文件中关于水土保持限制和约束性规定,从上述三个层次逐条进行分析评价,明确主体工程选线选址是否满足要求。对存在制约性因素又无法避让的,应提出相应措施,比如:提高防治标准或防治目标值、优化施工工艺、减少扰动面积或植被破坏面积。对于征占地、土石方开挖、损坏植被和破坏水保设施数量比较,以及各方案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功能影响及可恢复程度的比较分析,可根据其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进行定量分析评价。

方案比选水土保持评价指标

水土保持评价指标的选择主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评价指标要与水土流失、水土保持评价密切相关;二是所选择的评价指标能尽量定量化,以便于对比分析;三是应根据方案比选水土保持评价内容组成来确定评价指标。

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分析评价可从“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及“有关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规定”三个层面来明确各个方案是否存在制约性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措施和要求。各方案征占地、土石方开挖、损坏植被和破坏水保设施等内容,可以采用工程永久征地、临时占地、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植被数量、破坏水保设施面积、挖方数量、填方数量等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可恢复程度比较,可以用表征防护或复难度大的弃渣数量及扰动地表程度等指标进行评价,其中扰动地表程度可以通过单位占地面积土石方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单位占地面积土石方数量大意味着扰动地表程度也大。表征水土保持功能的因子主要包括土壤、植被及生物生产力,因此水土保持功能影响比较,可以依据各方案中征占植被及农用用地数量等指标进行评价。

3、案例分析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本次案例采用某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进行分析。该工程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和广东省西南部地区,线路自湘桂铁路某站引出,向东南方向途经广西的贵港、玉林,广东省的河唇、廉江、遂溪等城市,终至雷州半岛某市,线路全长,其中广西境内线路长约,广东省境内线路长约,共设23个车站。改造工程主要内容是对全线进行电气化,并对局部区段(长约)进行提速改造。

工程处于珠江流域,地形总趋势为北高南低,沿线海拔在40-150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220C,年平均降雨量800mm;沿线地带性土壤以赤红壤为主;现状植被以杉、松、楠居多;沿线区域土地利用以林地和农业用地为主;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

方案比选水土保持评价

方案说明

可行性研究阶段,主体设计提出了160km/h改造方案,要求提速改造后该区段的旅行时间能缩短到50min之内。主体设计在提速改造区段研究了局部提速改造和全线提速改造两个方案。局部提速改造方案是根据沿线地下地貌、曲线分布、桥隧分布等情况,在保留四个限速段的基础上对比较范围内其他区段进行提速改造,改造总长度为,占比较范围内线路总长度的%。全线提速改造方案是对比较范围内不符合提速行车运营要求的所有线路进行提速改造,改造总长度,占比较范围内线路总长度的%。

4、结论与建议

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要体现预防为主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首先要从选线选址着手,做好主体设计方案比选水土保持评价。影响铁路选线选址的因素是多样的,在方案比选水土保持评价中应采用各方案制约性因素、占地面积与类型、扰动地表程度、损坏植被数量、土石方数量、新增水土流失量、可能造成危害程度、可恢复程度及对水土保持功能影响程度等评价指标进行定量、有效的评价。根据上述评价结果,给出合理的推荐方案,必要时可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重新论证主体推荐方案或有条件同意主体设计推荐方案的建议。

上述分析评价中未考虑各个评价指标在方案比选水土保持评价中所占的权重,建议必要时研究各评价指标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特性的影响权重,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评价指标的实际数量,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进行综合评判,其结果应更能反应实际情况。

水土保持方案13

一、工程概况

第二合同段,北起莱西市周格庄,南行簸箕掌、跨G204后,在龙湾庄设莱西东互通立交、经大马格庄上跨规划青荣城际铁路及蓝烟铁路,终点莱阳停车区,起讫里程K75+470-K83+925,全长8.455公里。

主要工程量有:路基填方198.1万方,路基挖方24.26万方;沥青路面181180m2,底基层处理207620 m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94670 m2。主线大桥1座,中桥1座,分离式立交桥3座,天桥1座;通道桥9座,莱西东互通桥梁3座,涵洞52道,互通区1处,莱阳停车区1处。

主要河流:七星河和线路经过的零星水塘等。

主要既有道路:G204国道、G309国道及周围村落的水泥混凝土道路等。

二、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目标

施工期间不出现周围居民投诉情况:

1、不出现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情况;

2、资源、能源消耗量:符合定额要求;

3、噪声、建筑垃圾等污染物排放量:符合当地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4、火工品意外爆炸不发生。

三、环保和水保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6、《龙口至青岛高速公路莱西(沈海高速)至城阳段工程建设管理手册(实行)》及招标文件等资料。

四、环保和水保实施方案适用范围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中铁四局龙青高速土建二标段项目经理部施工范围。

五、环保和水保组织机构与职责环保和水保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组长:李拥军副组长:唐声兵、朱志军、黄飞、陈浩

组员:刘道清、安波、童行青、陈良伟、王志胜、王世葆、陈帅、闫宝玉、于强

环保和水保领导小组职责:

1、落实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相关强制性标准、规范、规程和规定;

2、建立健全项目经理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体系;

3、制定项目经理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及奖惩办法;

4、安排相关部门对一线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培训工作;

5、组织相关部门对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状况进行检查和评比,并按照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奖惩办法进行奖惩;

6、及时向环境监理工程师反映施工过程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与建议。

7、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合同文件,及时处理各种环境保护纠纷;

8、配合环境监测单位、水土保持监测单位工作并落实监测报告意见;

六、环保、水保的保护措施

本项目全面落实“安全、环保、合理、和谐”的建设理念,全线环保和

水保工作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设立“原始就是最美的,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力求施工中最小程度的破坏、施工中最大限度地恢复”的思想,彻底丢弃“先破坏后恢复”的错误观念,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公路项目于自然环境和谐。

施工临时用地规划、布置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总体规划布局要合理,对大型的搅拌站、预制梁厂、小型加工厂、项目驻地等大临用地都要报建设指挥部审批,批复同意后才准开工。

严格按照征地红线进行工程施工用地的征拆,避免对施工界限外的植被和土地资源的破坏。

项目部的综合办公室加大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组织作业人员进行环保和水保的教育培训,在施工区域内悬挂各类标语和横幅,营造保护氛围,使施工人员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具体保护措施如下:

(一)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1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场所,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措施。 1.2施工现场的主要道路、临时道路其面层采取风化石渣等铺筑,防止施工车辆在施工现场行驶中产生扬尘污染环境。

1.3施工现场土方作业采取洒水扬尘措施。

1.4、凡从事土方、渣土和施工垃圾运输车辆,在出施工现场或上公路时,先对施工的进出车辆进行清洗,然后放行的车辆保洁的措施。

1.5、施工现场的材料和大模板等存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水泥其他易飞杨的细颗粒建筑材料采取室内(或封闭)存放或严密遮盖,卸运时采取有效

措施,减少扬尘。

1.6、水泥等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物料应尽量安排在库内存放,在城镇施工时,屯土场、散装物料露天堆放场应压实和加以覆盖。

1.7、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及时清运,适量洒水,减少扬尘。

1.8、施工现场应购置符合环保要求的机动车辆,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燃油,并加强车辆维修保养,提高车辆整车性能,使动力燃料充分燃烧,减少尾气、废气排放量。

1.9、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各类废弃物。

1.10、在施工现场居民稠密区,应设专人及设施,采取洒水降尘措施。 1.

11、熔融沥青等有害物质时应使用封闭和带烟气体处理装置的设备;研制、引进先进的爆破技术,严禁采购、使用劣质炸药,以减少炮烟中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

12、在大风天气不得进行对大气产生扬尘污染的土方回填、转运作业。 1.

13、弃碴必须运至弃土场,严禁随意抛撒,并随时洒水,降低扬尘。施工垃圾及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堆放在特定的地点。并按规定及时处理。

14、施工现场所使用的锅炉、茶炉、大灶,必须符合环保要求,烟尘排放黑度符合施工所在地有关环保标准。

2、水土污染防治措施

2.1、做好当地水系保护工作,在施工时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将泥浆流沙入河、沟渠、农田、水塘,完工后及时疏通沟渠、河道。

2.2、进行混凝土、砂浆等搅拌作业的现场,设置沉淀池,使清洗机械和运输车的废水经沉淀、降解、分离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既有排水系沟渠或河流,亦可回收用于洒水降尘。

2.3、施工后处理的废水控制污水流向,防止蔓延,并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沉淀池,经沉淀、降解、分离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施工污水严禁流出工地,污染环境;严禁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

2.4、雨季填筑路堤随挖、随运、随压,每层表面筑成1~4%的横坡,以利排水。

2.5、现场存放油料的库房,进行防渗处理。存储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源。

2.6、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设制专门的库房,地面进行防渗漏处理;存储和使用都要采取措施,防止跑、冒、滴、漏,污染水源;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随意倾倒。

2.7、施工现场临时食堂,用餐人数超过100人时,设置简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掏油清理,防止污染。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含有污染的物质或可见悬浮物的水排入河渠或水道,并保护原有的防护设施。

2.8、所有机械废油回收利用或妥善处理,严禁随意泼倒。 2.

9、厕所的化粪池做好防渗处理。

2.10、食堂、盥洗间、淋浴间的下水管线设置过滤网,严禁对道路、水库、鱼塘及河流、水渠等造成污染。

11、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水尤其是钻孔桩泥浆排放,必须控制污水及泥浆流向,防止蔓延,在合理的位置设置沉淀池,沉淀池的大小必须满足澄清要求,经沉淀后泥碴须经干化后运至弃土场,施工结束后用土将泥浆坑及沉淀池填平,恢复地表植被。

3、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3.1、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音作业时,严格控制作业时间,一般不超

过夜间(当日22时至次日6时)。昼夜连续作业的施工场地,采取降噪措施,噪音不超标、不扰民,同时做好周围群众工作。

3.2、村庄、居民区附近注意避开午休、夜间施工,减少扰民

3.3、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降低噪音的声级;选择性能良好、噪音小的施工机械,降低噪音污染。

3.4、施工现场的噪音设备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并设围墙及其他声源屏障。

3.5、机械运输车辆在村民乡村应慢速行使,禁止鸣笛,装卸材料应做到轻拿轻放,减少噪音。

3.6、因生产要求或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超过噪声标准施工的,施工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夜间施工。

3.7、施工时根据敏感点的位置和保护要求选择施工方法,确定爆破用药量和爆破方式,并监测爆破作业的振动强度。

3.8、爆破作业时应采取专项的安全技术措施,在工法上尽量采用小剂量爆破作业或膨胀法施工,在居民区附近的地下爆破作业应尽量安排在日间进行,并采用弱爆破,以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二)水土保持措施

1、严格按设计和环境、水保的要求组织施工,避免弃碴进入河道。

2、按环境保护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原则即时保证环保、水保方案的顺利实施。施工中随时同地方环保和水保行政部门联系,取得地方支持,并在其监督指导下确保方案的落实。

3、取、弃土场在开工前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四方进行会审、现场核实、认定后方可取土或弃碴。

4、弃碴场尽量选择荒地、旱地;弃碴工程做到先防护后弃置,不得采用先弃碴后再补建弃碴墙的野蛮施工;严禁随意向河道弃碴。

5、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弃碴,同时加强土石方合理调配,做好方案的优化、细化,施工调查,尽量移挖作填。弃土(碴)场和临时占用地要先将熟土层剥离堆存,待工程完工后再覆盖熟土,并采用乔灌结合、撒播草籽绿化恢复植被或复耕还田。

6、施工前现场核实设计是否与实际相符。弃碴中同时考虑地形、地质条件,避免因弃碴引起泥石流,取、弃土引起滑坡等灾害。

7、路基的路堤、路堑的边坡面及时平整防护,避免裸露坡面长时间暴露和雨水冲刷;防护工程及时跟进,尽早发挥效益;天沟、侧沟、边沟等排水系统超前施作并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及时发挥作用。

8、施工中路基边坡生物防护,绿化、种草、铺种草皮或圬工防护工程,必须按设计和规范要求,不得马虎。使防护达到设计和预期的效果。

9、施工便道及临时施工场地,采取必要的防止水土流措施;临时用地的复耕和绿化按合同和国家的规定,在施工后即时完成。

10、弃碴场在施工完成后顶部和坡面的平整,作好排水系统,作好防护措施,防止出现弃碴场的坍溜,并按规定恢复植被,与主体工程同时竣工。确保道路营业后的安全。

11、施工现场的采砂场、取石场的设立征得地方环保和水主管部门的同意、认可。

12、做好路基排水系统的衔接,使排水构筑物顺接,避免下游农田或道路的损毁。

(三)综合宣传保证措施

1、加强环保教育,宣传有关环保政策、知识,强化职工的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参建员工的自觉行为。

2、经常对职工进行法制教育,遵守村规乡俗,多做利民事情,发扬我方光荣传统,积极开展路地共建精神文明活动。

3、以醒目的标志封闭施工区域,并在区界挂以醒目整洁的环保宣传广告,时刻提醒全体员工搞好环保。临时设施用地尽量避免砍伐森林。加强森林防火宣传,禁止施工人员随地丢弃烟头,禁止捕杀野生动物。

4、施工现场划分责任区,指定负责人,明确管理责任。

5、施工围遮必须符合当地环卫建设的规定,其表面要平顺、美观,严禁在其表面乱涂乱画,并派专人定期对其表面进行清洗,营造一个文明洁净的施工环境。

6、防护栏的高度要随作业面的高度适时提升,防护栏要始终高出作业面2m以上,以防止施工中产生的扬尘、小杂物、零星砼等四处散落,影响环境卫生。

7、施工前作好各类管线的调查,施工中应及时防护,防止施工破坏管线。

8、合理调配土方,减少临时屯土场土方的堆放时间和堆放量,堆土场周围应加设护板。

9、施工过程中天气干旱时必须定时洒水,防止扬尘影响便道两侧环境;

10、施工便道和公路交叉处必须设过渡段,不污染公路。

七、环保水保检查制度

1、项目部每月定期对本管段环保、水保进行检查。

2、环保、水保检查要对项目队施工区域内所有防排水设施、河道、环境、弃碴场、取土场管理进行检查,存在问题的要发整改通知书,定措施、定人、

定整改时间、定整改验证人;必要时停工整改。

3、对整改不及时及未整改的项目队(施工班组)将给予罚款处罚。

八、环保水保考核评比、奖惩办法

1、对每月完成环保、水保目标,并且通过项目部检查,取得评比第一、第二名的项目队(施工班组)按照下列标准给予奖励。项目队长、书记400元;其他人员200元。

2、违反项目部环、水保目标,或被项目部管理部门、当地政府通报批评,对项目队(施工班组)人员进行如下罚款:项目队长400元罚款;负责人和当事人罚款200元。

3、因施工班组施工或管理原因被建指、监理、总监办罚款处理的,该罚款由责任施工班组承担,并在其他考核中给予适当扣分。

4、以上奖罚均由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出具奖罚通知单,财务部办理。

中铁四局龙青高速公路土建二标段项目经理部二Ο一二年六月十二日

水土保持方案14

1、基本情况

1.1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坪山河又名新寮水、石头河,是淡水河的一条支流。它起源于深圳市盐田区的梅沙尖,一直向东流经坪山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区,在惠阳区的下土湖纳入淡水河,是一条跨越三个地区的跨境河流。坪山河天然河道全长39km,整个流域汇水面积184.9km2。

坪山河两岸地势平缓,阶地相对较开阔,地面高程约为18~29m,河床高程约15~20m。坪山河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21.8℃,坪山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701.9mm。受季风影响,雨量主要分布在3月下旬~10月中旬,占全年降雨量85%以上。项目区主要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山地黄壤和冲积土,以赤红壤为主。

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沿线地形较为平坦,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工程沿线自然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轻微,其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km2·a)。

1.2工程概况.坪山河治理范围起于大亚湾与深圳交界处的上洋村,终于惠阳与大亚湾交界处新规划的龙海一路桥。河道整治长度8.96km,新建堤防长度14.65km。本工程等级为Ⅲ等,堤防级别为3级,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水闸建筑物工程级别均按3级设计。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防洪和治涝两部分,防洪部分包括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其中河道整治8.96km,堤防建设14.65km;治涝部分包括新建水闸2座、新建排水涵管16条;拆除重建翻板闸2座。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8个月,估算总投资为30471.21万元。

2、防治分区

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工程总体布局、设计和功能区划,将本工程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营造区以及临时施工道路区5个水土流失防治区,主体工程区包括堤防建设区和水闸建设区两个二级分区。

3、水土流失预测

3.1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本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127.06hm2。

3.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本工程占地类型中园地、林地、荒草地属于水土保持设施,因此本项目建设损坏水土保持面积为32.65hm2。

3.3 弃渣量。根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技术资料工程量统计以及土石方平衡计算可知本工程需取土59.72万m3、弃土弃渣111.05万m3。

3.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经预测,项目区水土流失总量为23176.23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22101.08t。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4.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在措施布设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⑴ 分区治理原则;⑵ 互补性原则;⑶ “五定”原则;⑷ 效益优先原则;⑸ 绿化美化原则。

4.2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4.2.1主体工程区。本方案补充在河道开挖边坡坡顶布设排水沟,将山体汇水排至附近沟渠,排水出口处布设沉砂池。

施工前首先沿征地红线设置临时编织土袋挡墙和临时土质排水沟,沿排水沟每200m设置临时土质沉砂池一个;雨天准备防水塑料薄膜覆盖开挖回填坡面以及堆土、堆料。

对堤防背水坡脚平地破坏范围裸露地表进行土地整治并撒草籽恢复绿化,草籽选择狗牙根、百喜草(配比7:3)。

4.2.2 弃渣场区。根据工程建设的弃渣方量以及弃渣路线距离,经实地踏勘,本工程布置了7个弃渣场,全部位于河道两岸的鱼塘和坑洼地。本方案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护。

工程措施:弃渣结束后,沿弃渣场四周修筑排水沟,排水出口设置沉砂池。

植物措施:根据大亚湾区对于该片区的规划,坪山河两岸以商住用地为主。因此,弃渣结束后,对渣场进行土地整治覆30cm厚表土,并撒播草籽绿化。

临时措施:根据弃渣场后期绿化覆土的需求量,将主体工程区清理的表土,临时堆放在弃渣场,在堆土四周设置0.8m高的临时土袋挡墙拦挡,并在临时土袋挡墙外侧设置临时土质排水沟。

4.2.3 取土场区。取土场为上一村一个小山包,现状为桉树林,植被覆盖良好。

工程措施:取土场取土前进行表土剥离,取土结束后,取土平台四周和取土边坡坡脚设置排水沟,组成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出口处布设沉砂池。

植物措施:取土结束后于开采迹地覆盖表土0.3m,并植树种草绿化。取土边坡坡高为8m,坡度为1:1.5,坡脚种植爬山虎。

临时措施:对剥离的表土进行临时堆放,四周设置0.8m高的临时土袋挡墙拦挡,并在临时土袋挡墙外侧设置临时土质排水沟。

4.2.4临时施工道路。拟在临时施工道路两侧开挖土质排水沟,每200m设置土质沉砂池一个,以避免汇水对路面的冲刷及水土流失对下游的影响。工程完工后,对临时施工道路进行土地整治,并撒草籽绿化。

4.2.5施工营造区。施工前沿施工区四周设砖砌排水沟,排水沟出口处设砖砌沉沙池。施工结束后,施工结束对场地进行土地整治并植树种草绿化。

水土保持方案15

1、基本情况

项目区自然和社会环境概况。坪山河又名新寮水、石头河,是淡水河的一条支流。它起源于深圳市盐田区的梅沙尖,一直向东流经坪山镇、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西区,在惠阳区的下土湖纳入淡水河,是一条跨越三个地区的跨境河流。坪山河天然河道全长39km,整个流域汇水面积。

坪山河两岸地势平缓,阶地相对较开阔,地面高程约为18~29m,河床高程约15~20m。坪山河流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坪山河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受季风影响,雨量主要分布在3月下旬~10月中旬,占全年降雨量85%以上。项目区主要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山地黄壤和冲积土,以赤红壤为主。

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沿线地形较为平坦,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工程沿线自然水土流失主要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程度轻微,其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km2·a)。

工程概况.坪山河治理范围起于大亚湾与深圳交界处的上洋村,终于惠阳与大亚湾交界处新规划的龙海一路桥。河道整治长度,新建堤防长度。本工程等级为Ⅲ等,堤防级别为3级,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水闸建筑物工程级别均按3级设计。

工程内容主要包括防洪和治涝两部分,防洪部分包括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其中河道整治,堤防建设;治涝部分包括新建水闸2座、新建排水涵管16条;拆除重建翻板闸2座。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28个月,估算总投资为万元。

2、防治分区

根据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工程总体布局、设计和功能区划,将本工程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区、弃渣场区、施工营造区以及临时施工道路区5个水土流失防治区,主体工程区包括堤防建设区和水闸建设区两个二级分区。

3、水土流失预测

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本工程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本工程占地类型中园地、林地、荒草地属于水土保持设施,因此本项目建设损坏水土保持面积为。

弃渣量。根据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技术资料工程量统计以及土石方平衡计算可知本工程需取土万m3、弃土弃渣万m3。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经预测,项目区水土流失总量为,新增水土流失总量。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在措施布设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⑴分区治理原则;⑵互补性原则;⑶“五定”原则;⑷效益优先原则;⑸绿化美化原则。

分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主体工程区。本方案补充在河道开挖边坡坡顶布设排水沟,将山体汇水排至附近沟渠,排水出口处布设沉砂池。

施工前首先沿征地红线设置临时编织土袋挡墙和临时土质排水沟,沿排水沟每200m设置临时土质沉砂池一个;雨天准备防水塑料薄膜覆盖开挖回填坡面以及堆土、堆料。

对堤防背水坡脚平地破坏范围裸露地表进行土地整治并撒草籽恢复绿化,草籽选择狗牙根、百喜草(配比7:3)。

弃渣场区。根据工程建设的弃渣方量以及弃渣路线距离,经实地踏勘,本工程布置了7个弃渣场,全部位于河道两岸的鱼塘和坑洼地。本方案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护。

工程措施:弃渣结束后,沿弃渣场四周修筑排水沟,排水出口设置沉砂池。

植物措施:根据大亚湾区对于该片区的规划,坪山河两岸以商住用地为主。因此,弃渣结束后,对渣场进行土地整治覆30cm厚表土,并撒播草籽绿化。

临时措施:根据弃渣场后期绿化覆土的需求量,将主体工程区清理的表土,临时堆放在弃渣场,在堆土四周设置高的临时土袋挡墙拦挡,并在临时土袋挡墙外侧设置临时土质排水沟。

取土场区。取土场为上一村一个小山包,现状为桉树林,植被覆盖良好。

工程措施:取土场取土前进行表土剥离,取土结束后,取土平台四周和取土边坡坡脚设置排水沟,组成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出口处布设沉砂池。

植物措施:取土结束后于开采迹地覆盖表土,并植树种草绿化。取土边坡坡高为8m,坡度为,坡脚种植爬山虎。

临时措施:对剥离的表土进行临时堆放,四周设置高的临时土袋挡墙拦挡,并在临时土袋挡墙外侧设置临时土质排水沟。

临时施工道路。拟在临时施工道路两侧开挖土质排水沟,每200m设置土质沉砂池一个,以避免汇水对路面的冲刷及水土流失对下游的影响。工程完工后,对临时施工道路进行土地整治,并撒草籽绿化。

施工营造区。施工前沿施工区四周设砖砌排水沟,排水沟出口处设砖砌沉沙池。施工结束后,施工结束对场地进行土地整治并植树种草绿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