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汇编25篇)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5篇)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1

众多的教育书里,我一下被《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所吸引了,爱不释手,有空就坐下来品读。书名取得多好啊,《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给我们一线的老师无限的信心,这本书好像锦琅袋,里面装满了教好数学的秘诀。这本书厚厚的,大约400页,并没吓到我,仅仅用10天里就读完了,有些地方觉得含糊不清,不过瘾又读了一遍。这

众多的教育书里,我一下被《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所吸引了,爱不释手,有空就坐下来品读。书名取得多好啊,《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给我们一线的老师无限的信心,这本书好像锦琅袋,里面装满了教好数学的秘诀。这本书厚厚的,大约400页,并没吓到我,仅仅用10天里就读完了,有些地方觉得含糊不清,不过瘾又读了一遍。这本书给我平淡的假期增添了很多快乐!

《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是钱守旺著作的,他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分册主编,被我们老师们亲切地称为“有水平,没架子的特级教师”。当你读这本书时,你会深深被钱老师的精神所感动。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为了使自己具有渊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他每天下班后,不是出去溜达,而是练习三笔字,跟磁带学普通话,他出差时,不是逛商城,而是书店。不断学习,不断专研才造就了伟大的钱老师。改变教育,其实是从改变自己开始,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数学素养,对所教知识真理解、真明白。工作着是幸福的,学习着是幸福的,教师是有着“双重幸福”的人,一边教学,一边学习,其乐无穷。我们要做钱老师那样立志在教育中的人,不断学习研究的人。

我仅读了这本书的“序”,再看看目录—我是如何读懂教材的、我是如何读懂学生的、我的好课“五字诀”、如何让数学课化难为易、让数学课留下“文化的印迹”、教学中出现十种意外怎么办……我就爱不释手、情不自禁地不知疲倦地读完了整本书。这书紧扣问题,以点带面,探讨教学策略;指向实践,理实兼顾,朴实而有深度的课堂教学实例。为我们指出了一条教育的光明大道,为我们指点迷津,怎样才能做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每天必做三件事: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要想备好课,教师必须“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他人”‘坚持三个读懂,教师的备课就会有针对性、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有数学味。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钱老师的“五字诀”让我茅塞顿开。我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呵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适应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有效挖掘和用好教材资源,在每节课中,我要尽力做到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合理安排教学的顺序、深入挖掘教材和生活中隐含的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我会确定课程资料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而且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着、可以变更的。身边素材的及时引入、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社区、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媒体网络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其他学科资源的有机整合,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力,学生才喜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课程改革的宗旨和核心应该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正如钱老师所说的:教师备课时如果光注意教材,忽视了作为学习对象的学生,那么即使教师对教材钻研得再深再透,也很难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要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审视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只有读懂学生,才能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我们备课时,要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我们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掌握学情,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关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满足学生的需要,张扬学生的个性。正如钱老师说的话: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我读完这本书,又一次激发了教育热情,用行动来改变自己,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断求索,渐行渐悟,幸福成长。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2

在数学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一方面学生努力的学习数学,一方面却是对数学学习缺乏热情,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对数学的感情?我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放在首位。只有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对数学有着一情感互动,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要想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只有教师深入挖掘数学的更深层次的内涵,自己先领悟到数学的美,并不断渗透在教学中,才可能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学的美。偶尔读到一本书《数学家的眼光》深有感触。数学教科书,有不少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在教学中,这些故事往往被老师忽视掉,认为他们不属于考试的范畴,所在讲课时,基本不讲。但是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好这些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伟人的生平事迹,以及对科学的痴迷,在研究过程中的不懈努力,遭遇嘲讽时的坚持,对学生的数学兴趣的培养和精神熏陶有着重要意义,了解这些科学家的卓越贡献,对学生也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张景中,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在20xx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它写的一部科学书叫《数学家的眼光》,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作为中学数学老师,特别欣赏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全书,他给人以启迪,使我更加热爱数学这门学科,从而在教学中能渗透一些数学思想,使我人学生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数学家的眼光》是张景中院士献给中学生的礼物。在本书的扉页上有数学大师陈省身写给张景中的信,称其为“承寄大作小册,甚为欣赏”,“该书似当译成英文”。再翻看书的目录,有“温故知新”、 “巧思妙解”、“正反辉映”、“偏题正做”、“青出于蓝”有五个大专题,下面又分为22个小专题,既有“会说话的图形”、“了不起的密率”、 “圈子里的蚂蚁” “椭圆上的蝴蝶”具体的数学问题,又有“相同与不同”、“归纳与演绎”、“精确与误差”、“变化与不变”这样抽象的数学问题。

抚卷深思,深受启发:以前我学数学、教数学,着眼的是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而张景中着眼的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数学家的眼光和普通人的眼光就是不同。在平常人看来十分繁难的问题,数学家可能觉得很简单:6只小鸟、6个面包、6张桌子,它们之间有天壤之别,但是对于数学家而言,无非都是一个数字6而已;月饼、铁饼、烧饼,在数学家眼里,无非都是圆,数学家看问题,关心的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用的是抽象的眼光。这就是学者专家与一般老师的区别。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3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时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被教师不经意的注入式教学扼杀了。他们对数学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还怎么能更深入地进行创新呢?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根据对本书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3、重视再现知识过程。

4、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5、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来说,能够独立解题并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缩影,也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创新的初步尝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进行大胆尝试,提出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4

最近我读了《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在这本书里,我能体会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是怎样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同时我又能感受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又是怎样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怎样帮助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爱数学,我更爱教学生数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我们总是把数学和枯燥联系在一起。其实,数学也是一门艺术,也具有种种美感。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与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低年级,教师应该循循善诱,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新知识教学之初,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向学生介绍说: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只看数的个位,那能被3整除的数也看个位行吗?然后验证发现,3的倍数的个位数各种情况都有,显然不能再用看个位的方法来判断,再告诉学生老师有一个判断的"法宝",随便哪位同学站起来说一个任意数也能迅速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可请同学说出大一点的数考考老师,看是否有效。老师这么一说,同学争先恐后出题考老师,老师立即报出答案,并请同学加于检验,结果准确无误,这时教师再把话锋一转,进入新课,同学们一定会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因为大家都想得到这一"法宝"。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数学学习十分重要,是学好这门功课的重要前提。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5

《数学家的眼光》是中国科学院张景中院士写给中学生的一本科普读物,是一本雅俗共赏的科普读物。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真是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了,只是迟迟没有写读后感,因为我觉得每读一篇文章都能够感觉到数学的奇妙,数学家眼光的犀利,知识的神奇联系,那种感慨不是一时半会能用语言描述清楚的。这几乎是我所有书籍里最喜欢的一本书了,张景中院士讲到的数学总是深入浅出,出神入化,读他的著作就像在感触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样,奇妙无穷!读过一遍仍然想着继续读第二遍,第三遍……一篇篇慢慢品味才好。即便现在要写一写读后感,我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个知识点说一说自己的感想了。

数学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的,但是超前性的东西只有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才会感兴趣。这里不妨就说说生活中的数学吧--洗衣服中的数学。普通人觉得洗衣服哪有什么数学问题呢,直接洗不就行了吗?数学家可不这样想,首先是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的紧张要求节约用水,其次,我觉得数学家的生活总是很精致,他会考虑怎样才能用最少的水洗出最干净的衣服。这就引出了数学问题,当然数学家是很不喜欢含含糊糊的,首先把问题理清楚,把现实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了,也就是利用数学思想和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首先要把现实的问题量化。假如现在衣物已经打好了肥皂,揉搓的也已经差不多了,再拧一拧,当然不可能完全拧干。设衣服上还残留含有污物的水1斤,用20斤清水来漂洗,怎样才能漂洗的更干净?书中就每一个方案给出了详细的解答,如果20斤水一次漂洗,最终衣物上的污物残留量是原来的1/21。如果分两次漂洗,情况就比较多了,比如第一次用5斤水漂洗,使污物减少到1/6,再用15斤漂洗,污物减少到1/96,如果两次都是用10斤水漂洗,污物会减少到原来的1/121,。当然可以分别计算出分3次、4次、n次漂洗的干净程度。最后得出一个干净程度关于清洗次数和用水方案的关系式,就会分析的更彻底,更明了。不过是不是洗的次数越多就越干净呢?不完全正确,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正确标准有很多,而且衣物再怎么漂洗,污物量都不会比原来的2的40次方分之一更少。实际上分三四次漂洗效果就很好了,如果把时间耗费和衣物磨损在考虑进去的话那就是一个新的更复杂的数学模型了。仔细分析,还会得出很多很出乎意料的结论,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感兴趣的话自已一定要亲自看看原书,体会是完全不一样的,张景中院士一定会让你有种畅游数学海洋的欢快感觉。

看,典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影子。正所谓真理无处不在啊。看来,精致生活还是需要数学来点缀。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假期里我读了《奇妙的数学王国》这本书,书中有很多数学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我的数学成绩不是很好,看了这本书,我渐渐的对这些数字有了很大的兴趣,并和数字们交上了朋友。

小华,小强,小毅等个个都是数学天才,整数王国、分数王国、小数点王国,三角形家族、四边形家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数字故事,数字7和数字8度过了一个奇妙的历险。

在这里孙悟空竟然也有数学问题,孙悟空学好了数学,师徒四人乘着数学往西天取经去。这些数字真是太神奇了!

我喜欢小小的字母a。因为它什么数字都能变得出来,连最奇妙的∏都拿它没办法,字母a的小尾巴一翘一翘的,真可爱,我也想变成小小的字母a。

小数点王国里居住着无限循环小数,零国王的国家里,发生了许多奇妙的事件。

数学王国可真奇妙,它让我了解了方程,让我懂得了有理数、无理数,偶数、奇数,更让我懂得了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学。

此外,我还认识了相亲数。220和284就是一对相亲数。220的所有真因数相加就是284,284的所有真因数相加就是220。相亲数让我知道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亲相爱,永不斗争。

看了这本书,我了解了数学的许多奥秘,数学在我眼里变得更奇妙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又增加了一层。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7

《奇妙的数学王国》是一部数学童话书,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和数学家李毓佩教授送给我们小朋友的一份礼物。

这本书里一共有十个小故事,《奇妙的数学王国》,《猪八戒新传》,《神秘数》,《长鼻子大仙》等等等等。但是,给我印象最深,我最喜欢的,就要数《鹰击长空》了。

故事是这样的。小鹰阿尔法长大了,离开了父母,独自飞向了蓝天,心里高兴极了。但是大雁却告诉他,要成为一只真正的雄鹰,不仅仅要有搏击长空的本领,还要会数学,要心中有数。阿尔法似乎明白了。就在这时,秃鹫说它要帮阿尔法,却接连三天吃掉了阿尔法捕获的食物,饿晕的阿尔法被好心的白天鹅救了,白天鹅狠狠地教训了秃鹫,并教会了阿尔法数学。此后,热心的阿尔法运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帮忙海鸥妈妈斗败了强盗军舰鸟,结识了伯劳鸟,并在褐马鸡的帮忙下,再次和秃鹫决一死战,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打败了秃鹫,成了一只真正的雄鹰。

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感觉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必须要把数学学好,像小鹰一样执着,顽强。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8

读了《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读完后使我感受颇多。根据了解,这本书滋润了无数数学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多的青年数学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它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它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这本书里,我能体会到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是怎样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让学生感受数学鲜活、好玩儿,同时我又能感受到她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又是怎样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怎样帮助学生赢得学以致用。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爱数学,我爱教学生数学。“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吸引我去努力探求问题的答案,成为贯穿我的数学教育的一条主线。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与能力的获得是永存的。因此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的。新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正反应了上述要求,数学教学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模式更多地转变到“以激励学习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创造、个性发展将受到更多的重视。数学教学将更重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广泛的数学能力。

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范老师说在“玩”中教数学、学数学是学生体验数学、喜欢上数学的好办法。这对于小学生里来说确实是一个好办法,让孩子看到的数学不是一张严肃的面孔。在教学上,留给学生的作业就是做玩具。结果老师收到了学生们制作的许多漂亮的模型和手工纸模艺术品,如长颈鹿、飞机、火箭、仿古花瓶、未来汽车等等。这让我想到,其实我们的作业可以不必那么机械,只停留在读读写写上,可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生活,动起来,玩起来。例如,我们在教学方向与位置一单元时就让学生回家设计校园的平面图,孩子交上来的作业五花八门,可是却渗透了学生的智慧和快乐。

在这本书中还写到,老师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到郊外的大自然中去玩,但我强调,玩不是无目的的疯玩、傻玩,要能够在玩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在这本书里,张老师还特别介绍了一个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感受到数学鲜活、好玩儿的办法,为了让学生们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形成科学探索精神。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9

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老师就是要把“好奇心”巧妙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使这学期我拜读了李烈的《我教小学数学》这本书,我被它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它首先不只是一部讲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书,而更重要的是体现创新性教育、教学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它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体现以爱育爱的儿童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会教会的教学观、及发展性的评价观。通过“案例呈现” 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然后专家又亮出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读者心中的谜团渐渐释然。读了这本书后,感觉受益匪浅,我也尝试着在我的教学中进行了实践。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几点体会:

1、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热爱数学。要想建立民主和谐的氛围并不难,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使我教好数学的信心倍增,是啊,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爱迪生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之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成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2、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并积极实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采取活动的形式。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

(2)采取把知识趣味化的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3)采取好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我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学习进步了,我写道:“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个别同学我写上:“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该找一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样,我把作业作为媒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体验,以利于增强自信心。

3、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是《我教小学数学》贯彻的精神,同时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我教小学数学》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转变和进步,这种向上的感觉真好。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寒假中,读了华老师的《我就是数学》,最大的感受就是华老师的所作随笔大都从细处入手,写的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到老师自己擦黑板,到究竟怎么读分数……这些细节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都会经常出现,有的我有所注意,有的我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读了华老师的这些随笔,对我太有启发了。是的,教育就是要从小细节方面入手。小的不注意,大的即使注意了,对一个教育者的进步来说,也不会有特别大的作用。

华老师在《人师:教育人的追求》一文中(22页)写到:只要是老师身上的故事学生都会感兴趣,哪怕是平淡无奇的,学生也会听得津津有味。把教学内容和老师的故事结合起来,是一种教学技巧和艺术,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存“心”去运用。记得有一次数学公开课,一位数学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的年龄吗?”学生们兴趣盎然,猜到18、26、32、甚至40,虽然在我们眼中看来,学生是在瞎猜,甚至猜的一点也不靠谱,但学生对老师的年龄很感兴趣,并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就热了起来,而此时老师的一句“大家要认真听讲,在下课时告诉大家答案”,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际上,自己还是学生时,又何尝不是喜欢与和老师一起踢足球、打篮球、进行各种比赛,喜欢接近老师,了解老师,而现在的我们与学生的关系恰恰相反,因为不完成作业、考试成绩差等等原因,不断地批评、找家长,而忽略了与孩子的交流。在自己的课堂上,我也经常的利用生活实例来进行教学,如往往不用书中的信息窗内容,而采用学生身边关心的内容来进行导入,比方说经常性的用班级里男女生人数,利用老师和家长的年龄来讲解知识,收到的效果确实不错。正是因为学生关心这些生活实例,所以他们愿意认真地去听讲,认真的去参与,而相比一些课本中枯燥无味的文字来说,他们接受知识的效果会更好。

相信每个老师都遇到过上课了,黑板还没擦的情况,不知大家是怎么处理的呢?我之前的做法通常要不不用板书,要不将学生批评后让学生擦干净,着急的时候,三下五除二自己将黑板擦一下,将就使用。而华老师的教学是从擦黑板开始的,不管黑板是否已经擦过,他都会将黑板重新擦一次,他说从中获益良多。(42页)有:可以快速温课、尊重学生、一种精神和气势。他说,上课前把黑板擦干净,就像吃饭前先洗碗一样,碗不干净,是不会吃饭的。读到这里,自己有一定的感触,黑板不管谁擦,一定要干净才能讲课,我们经常会在黑板上记录一些作业、纪律不好学生的名单等等,其实这样不仅影响了教师上课黑板的使用率,也对学生上课时看板书时造成了一定的干扰。今后,再次遇到上课时学生没擦黑板的情况,我会自己认认真真将黑板擦干净,然后开始讲课,相信这样不仅会让忘记擦黑板的学生留下印象,不会再次遗忘,也会让所有听课的学生静下心来,认真的听讲。

下课了,学生有了自己的课间十分钟,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下课铃声一响,就立即下课。华老师对此作为一项规则来遵守,确实值得学习,想想我们也曾经作为学生,如果下课铃声已然想起,尽管老师讲的兴高采烈,滔滔不绝,但真正还有心思坐在那里听讲的学生还有几个,况且,这短短的十分钟学生有许多的事情还要做,比如上厕所、准备下节课学习用品,我们往往会批评学生为什么上课还要上厕所,为什么上课前不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品,却忽略了这与我们没有按时下课有着多多少少的联系。按时下课,教学效果会更好,不仅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下一节任课老师的尊重,同时更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因为,下课铃响后,教案上设计的再好的话也是多余的,“下课啦”才是最好听的。

这本书的语言灵动幽默,整本书以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感悟的方式呈现,没有枯燥的教学理念,而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实例,贴合教学实际,可操作性强,而且让我们感受到数学教学的乐趣。这些实例都是华老师的亲身经历,在我们的课堂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案例,只是我们没有及时整理,没有及时反思,今后,我将会向华老师学习,及时积累自己的教学案例,总结教训,积累经验。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堂,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教学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小学数学教师》已经伴随我五年了,我和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不易解决的地方,怎样预设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预设新颖,教学随记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碰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立异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所以我最喜欢《小学数学教师》。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强调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传递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传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总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充电。《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从《小学数学教师》中,我对解决问题的教学和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目标相对单纯;例题与习题条件无多余;问题基本不开放;呈现方式多为纯文字叙述式;题材没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问题现成且多为“人造”,缺乏“提出问题的过程”;仅在解题模式上下功夫,将解应用题套路话等。而解决问题呈现的方式多样话,情境创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解决问题重视策略思考,培养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当然,我们也要理直气壮地坚持和继承应用题教学的优势:突出对数量关系的教学(相差关系、份总关系、倍数关系等);掌握有效构建数学模型的一些具体方法:分析题目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与综合的思考方法,必须学会借助画图等辅助手段来帮助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加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从《小学数学教师》中,我对大约不等于估算,乘法的意义“几个几相加”要表述完整,知晓数学语音一定要准确无误,经得起推敲。《小学数学教师》中所讲的一些案例-《认识11-20的反思之旅》,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现象,看了这篇文章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思路更清晰。

常读《小学数学教师》,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

总而言之,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喜欢一本书,就如喜欢一首歌,百听而不厌,细读无数次仍觉余韵犹存。其实一本书或是一首歌,不一定是极好或极完美的,哪怕里面有一个小小的情节感动了我,或者只是一句让我心动的话,我也会感动不已,而且常驻我心,久久不能忘记。正如一首歌,哪怕它只有一个旋律或是一句歌词深得我心,我将吟唱不已。

也许在书里面我要找的不是故事,不是学识,只是一种心灵的慰籍,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更应该说是一种共鸣吧!当你读到一个句子,竟然有一种想拍案而起的冲动,你被作者感动了,因为他将你一直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用那么美的文字说了出来,这恐怕还有一份感激吧?知心也不过如此!喜欢读书,不知道这是一种灾难还是一种幸运。因为我常常会被自己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所影响,正所谓玩物丧志。但读书又能让我精神饱满而变得充实有涵养。

喜欢一些字浅理深的文章,总觉得能用最平常和浅白的文字讲出来的道理才伟大,才能更加显得说话人的才思。不喜欢咬文嚼字,那些文章令人看了就像掉进一个大黑洞里,茫然不知其所以,有一种不着边际的感觉。因而爱极了三毛的书,即使她也在讲故事,却讲得浅白而精彩,当你投入进去后,反而不觉得是故事,仿佛书里的一切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三毛也讲了许多道理,而且讲得很深,但均不觉得讨厌。我讨厌一些老气横秋之人一开口一提笔就是大道理一通,三毛的道理只是她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认知,那是一种极感性的经验之谈,不一定要全世界都认同,知心就好!正如她在书中提到林黛玉的一句话"我是为我的心而活!"她也如此,所以,她能超越生与死!

爱极《红楼梦》,倒不是光因为三毛也爱极了它。三毛爱《红楼梦》是后来在她的书中得知的,还发现她对书里人物的评价和观感与我是不谋而合,这也是一种共鸣,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知遇。《红楼梦》不讲道理,最起码在它的字行里没有"道理"。它只讲故事,讲富贵人家的故事,讲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这似乎是种俗套。但,它用了中国最精美的语言和文字讲了出来,每一字一句都是不可挑剔的,一点也不显得俗气,相反,它的魅力是无法抗拒的。足见作者那种极深的文化底蕴,更能体现出中国的古代文化是如此的博大精深。那个大观园很美,很富丽堂皇,很热闹,却也很欺负人,没有一定的文学根基,你很难进得去,就算进去了,也徒劳无获。三毛的书在我是一种知心的交流,而《红楼梦》则是一件最精美不过的艺术品,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它都是无懈可击的,又无论你带着哪一种心情进去,你的感触总也不一样的。

在我认为,读书是人生中最好的娱乐、消遣的方式,它不但能给予人无穷无尽的知识,而且可以给予人无限的乐趣并且培养人为人处事的的能力。

在人们孤独的时候,读书变成了最大的乐趣。这时它既是人们丰富知识的工具,也是消遣的娱乐品,当人们在这时看它时,会感到快乐、轻松;而在人们处理事务的时候,最能发挥由读书而获得的能力。从读书中获得的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是无穷尽的,能力便是其中之一,多读一些好书,对自己是有利无害的,如果能够在实践的时候不是单纯的运用书本中的知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爷爷的一句名言,也同样是对书籍赞美的一句名言。从这句话中便可以看出书在世界的地位是多么重要,它的价值有多么珍贵。

正如高尔基爷爷所说的,一本一本的书,就像一个一个的阶梯,使人爬上高峰。但是爬上高峰的路是陡的,是险的,是要的努力才能爬上去的。读一些不同的书籍就像是在爬阶梯,对自己也是很有帮助的,但也要会选择书籍。一本好书就犹如是由钻石似的思想和那些珍珠似的字句堆砌而成的无价之宝,其中所蕴含着的知识与智慧是那样的珍贵,书籍真可谓是人类的良师益友、精神的食粮啊!相反,如果我们去读那些几乎汇集了天下所有肮脏之物的不利于健康的书籍,那不是在掌握知识、寻找乐趣,而是在使自己堕落,会使自己变得庸俗、无知。

在一本书中,又使它会让你伤心、同情的落泪;有时它会让你开怀大笑;有时它会让你觉得自己身临其境;有时它会让你自己觉得离它根本就在两个世界。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我是个普通的数学老师,忙忙碌碌中不觉已经参加工作7年了。7年来我不敢说已经读了多少多少书,更不敢说把读书作为了我的行走方式,但至少有一点可以令我自己比较欣慰,那就是我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读书了。曾经经常对语文老师非常羡慕,能和学生一起读书,能写出文采飞扬的令人叹服的教育随笔,我们数学老师只能写一些像干巴巴的教某个教学内容的感受,或者是简单的工作总结等。但是随着自己读书的不断深入,虽然在一些随笔评选上不能被青睐,但它们同样是我平时工作的思考、实践沉淀的精华,人生的精华,勤于实践和创新,慢慢的积累和沉淀,树立成果意识,做工作的有心人,我同样走在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路上。读书在悄悄改变着我的生活。读书让我在教学中知道了反思,知道了分析,知道了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会有思考有思想的老师。这几年里,手边的一本本数学方面的教育著作丰盈了我的教学思想,教会了我如何顺应教育教学规律做一个合格的数学老师。

从20xx年学校开展了教师读书论坛活动,让每一位老师都读书、读好书,《给教师的建议》、《人民教师》、《处人、处己、处事》黄大钊教授的《当众讲话系列训练》《人际沟通系列训练》等等。。。。。。学校和上级推荐了好多的好书,成了我床边的精神食粮。我的文章变成了铅字发表在《教育》、《少年智力开发报》、《xx日报》、《声屏报》上,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我乐读书,可以让我摆脱生活中的痛苦,消除压抑,尽情的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教师是清贫的,但我们可以在读书中读到那些靠苦读

书、好读书而拥有很多物质财富的人生活的更美好,更充实,更自由,更快乐!应该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现在我们的学校十分重视师生的阅读,校长更是把读书当成了头等大事来抓。特别要感谢学校对教师读书的检查,让我逐渐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让我不敢也不能偷懒。如今,想做一个比普通老师更好一点的老师依然是我的愿望,我想我一一定会实现这一愿望的,在读书中学习,在读书中成长,读书会让我变得充实而有思想。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奇妙的数学王国》这本书是以童话的形式将数学知识贯穿其中表达出来。什么地方都包含了数学知识,把数字们都写活了。知识点由浅入深,从最开始的奇偶数谈到分数,再到立方米、梯等式。还涉及了图形,告诉我什么样的图形最牢固,不容易被震塌或顶翻。原本很枯燥的数学知识被作者这么一写反倒是让小朋友们都爱看了。

我从那里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比如假分数和真分数。假分数是分母比分子小,它是一个整数和一个分数合成的,8/7=1+1/7;真分数是分子比分母小,并且互为倒数的两个分数相乘积为1;0乘或者除任何数结果都为零,但是0不能做分母,他务必睡在上铺;分子是1的分数叫古埃及分数;8个古埃及分数相加不可能等于1;任何数的0次方都等于1;偶数的约数是数的本身不断地除以2直到除不尽为止,这些数就是此数的约数;还有数的几次方,我原以为是该数乘以他右上角的那个小小的数,没想到实际上是此数被乘了多少次,那右上角的数表示此数将被乘几次,例如2的五次方表示2×2×2×2×2,并不是2×5。

这本书相对来说还是挺深奥的,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我都能看懂,所以说他不仅仅适合小学生,也适合中学生,毕竟里面涉及到的知识点已经超出小学教学资料了。这本书我将好好珍藏,它能伴我走过小学甚至中学时代。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假期里,读了人民教育编辑部《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读完后使我感受颇多。在自己平日的听课过程中,面对一节好课,总是不由自主的赞叹:他怎么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设计,学生怎能学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学总是那么平淡,谈不上激情,也说不上有什么效率,就算把名师的教学设计搬入自己的课堂,却还是感到课堂的苍白、学生的无神,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识生成。读了这本书,体会到:一节好课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独到的解读,在于对学生精准的理解,在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教学大道——写给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给我们指出了我们在数学这条道路上,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些问题:数学是什么、我们应当思考的几个数学问题、我们应当有怎样的专业素养、我们应当关注什么。书中用鲜活的实例,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对数学的思考,其中提到的问题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遇到并也在不断思考,讨论的话题。数学家张景中《感受数学的力量》,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数学思想的魅力。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要解决问题就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这就是策略。这种策略无不受到数学思想的影响和支配。数学思想指导着数学方法,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能会非常强化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而简化甚至忽略一些过程性的东西,直接给出答案、方法,学生反复练习,机械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我们不必给学生讲这是集合,这是函数等概念,但老师首先要有函数等数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潜移默化,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但收效甚微,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他们为什么学不好数学,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怎样的帮助才是有效的?在读了俞正强老师对学困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之后,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学困生,面对某个知识点,无论你怎样教,总是掌握不好,但过一段时间后,会突然发现这个知识点他也掌握了,自己也会感到奇怪,原来这是学生的“成熟”。有些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由学生暂时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给他成熟的时间,自然他就会了,这也是对生命的等候。《圣经》中有句话:“治一个人的病,先抚摩他的心”,对于学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变他的学习状态,使他进步,那我不能伤害他,要给他持之以恒的关怀与守侯,让他处于一种等待的状态,等着可以改变他的人出现。

对于技能教学,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性的是把总结出来的规则教给学生,认为这样学生不易出错,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在读了可否给技能教学来一次革命后,我对文章中提出的"相机诱导"有所感触,文章中说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就象呼吸一样自然,好为人师的我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弗雷登塔尔说:泄露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的秘密,那是"坏"的教学法,甚至是罪恶,而"相机诱导"也并不是一时半刻就会的,需要我们有深厚的功底。对于课的处理,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见识,而要形成见识,则要靠数学的功底,更要靠教师的使命感、职业意识和责任心。我们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让学生在对概念与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学习技能,而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

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老师我一直在努力,通过对名师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于是在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16

最近阅读了《我就是数学》这本书,当我初次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大吃了一惊。华老师那坚定地话语“我就是数学”,重重的撞击了我。我教学十来年,从未这样想过。而华老师敢于说出这样的话语,到底他的底气在哪?打开书后,我被他的教育思想深深的打动了。这本书里汇集了他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灵魂。

从张梅玲老师写给这本书的序言中,我知道了华老师出身于农民家庭。因此他对农民有着一种天然的情结。当了老师,他仍然保持着农民的心态和气质,他用农民对田里庄稼的那份浓厚、深沉的感受来爱他所选择的教师这个职业。爱他的学生,像农民精心选种那样钻研文本,选择教学内容;像农民深耕细翻土地那样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像农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地细心呵护每一棵庄稼那样,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像农民确定播种时机那样,寻找课堂上大胆的退,适宜的进的时机;像农民对长的不好的庄稼从不责怪庄稼,而是责怪自己那样,反思课堂中的遗憾与自己的关系。像这样的农民对庄稼的精心呵护,在华老师的引领下,演变成了课堂上的教育理念及思想。这也就成了他能引领教育前沿,说出这样豪迈的语言的坚强砥柱。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细细品味叶老的话,“农业”与“工业”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或许是农业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的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业所需要的是一名技术熟练的操作工,而农业所需要的却是能真正关注生命的农民!

是啊!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有生命的孩子,我们更要像对待农业一样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庄稼)。特别是在新课改后,我们的课堂上,有了我们对教材、对教学的理解,有了我们自己的思考,有了我们自己的声音。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营造了宽容的氛围,学生不仅可以畅所欲言,乐此不疲地感受着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读了华老师的寥寥几篇教育随笔,我深深的感到我的课堂上,要解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嘴,让孩子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这已经成了我当前迫在眉睫的使命。我要不断尝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的思考才可以任意奔驰,不必有太多的顾虑。课堂上,我要千方百计给学生带来一些思考,使其寻找数学知识背后的东西,遇到问题习惯于问个为什么。虽然,这样的尝试过程是漫长的。但我坚信靠着不放弃、不抛弃的毅力,构筑理想的课堂的愿望将不再遥远。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17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认真学习了《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与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习《标准》基本理念的粗浅体会,以求教于各位专家和同仁。

1. 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我们开展教学的主线。

在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不是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而是习惯于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上课做不完,课外继续练,在大量反复操作的基础上达到掌握的目的。教学评价时,主要看结果,即分数的高低。新 课标 指出: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对此,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轻过程,重结论,单纯依靠重复操练的 经验性 教法,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减轻学生大量的重复操练产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2.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学生当作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参与动机,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作出评价调控。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有畏难情绪、不积极参加学习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真诚的鼓励、热情的帮助、细心的辅导,促其从 要我参与 转变为 我要参与 ,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参与活动的时间尽量多些,参与活动的效率尽量高些,教师应多考虑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由 静态 变为 动态 的画面,有利于反映事物变化的过程,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说、议、做、练等多种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营造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浓厚气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提高参与的质效。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3. 教师必须重视对释疑解难过程的调控。

新 课标 指出,要让学生 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设疑、质疑、释疑、辩错。设疑,即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学生如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已在积极探索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积极思维的表现。通过设疑,培养学生追根究底、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质疑,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对教师的讲解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加以肯定和鼓励,不要忙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采用交流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互相启发,触发思维,寻求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好求甚解、凡事多问的精神,让学生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释疑,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疑难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人,敢于举手发表不同的意见,积极去找问题、找病因、找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富有创新、敢于实践、独立思考的精神。辨错,即学生对教师的有意 示错 进行分析、判断、提高防错能力。在教学中,教师有时可恰到好处,有意的把估计学生易错的做法显示给学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通过师生共同分析错因,加以纠错。达到及时、有效预防,并避免学生出现类似错误的目的。这样,可防患于未然,并提高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共2页,当前第1页12

4. 教师要调动学生积极性,讲究教与学过程的统一。

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把教与学过程很好地统一起来。首先,要着眼于诱导,变学生 苦学 为 乐学 ,使学生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教师要千方百计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要着重于指导变 学会 为 会学 。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和认识策略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科学得体,就可以促进学生变知识为能力,变 学会 为 会学 ,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自学分析、解决新知识和新问题,从而实现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18

最近,刚看完一本关于数学类的科普作品。她是《好玩的数学》丛书中的一本——《数学演义》。读完《数学演义》之后,我受益匪浅,感触万分。我想这种感触我一定要用笔记下来,好让我以后忘了再把它想起来。我为什么要把它用笔写下来,不用我多说,我想大家肯定知道其中的秘密。如果你不知道,那么别急,你看完后会知道的。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数学真的好玩吗?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说,陈省身先生认为数学好玩,因为他是数学大师,他懂数学的奥妙。对于我们凡夫俗子来说,数学枯燥,数学难懂,数学一点也不好玩。其实,陈省身从十几岁就觉得数学好玩。正因为觉得数学好玩,才兴致勃勃地玩个不停,才玩成了数学大师。并不是成了大师才说好玩。所以,小孩子也可能觉得数学好玩。"这句话一下子打断了我继续读下去。是呀!并不是成了大师才说好玩。我们学习一样东西应该先对它产生兴趣,这样你才能事半功倍,并且一直学下去,所以说兴趣对于做任何一件事都很重要。

数学史上重大事件的意义和众多数学家的伟业与《三国志》所述的人与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中国古代的著名数学家刘徽,祖冲之,张遂,秦九韶,杨辉,李冶和朱世杰等,他们对世界数学的贡献诸如π的近似值,中国剩余定理,杨辉三角与幻方等等。

这本书效法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原因在于《三国演义》并不是专门供一般老百姓欣赏的作品,几乎所有的近现代文学家也都认真研读过,作者期望大学师生乃至数学界同仁会认为此书似应一读,做到雅俗共赏。

书中有个“五猴分桃”的趣题在世界上广泛流传。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访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曾用此题考问中国科学大学少年班的学生,无人能答。原题是这样的:5只猴子一起摘了1堆桃子,因为太累了,他们商量决定,先睡一觉再分。过了不知多久,来了一只猴子,它见别的猴子没来,便将这1堆桃子平均分成5份,结果多了1个,就将多的这个吃了,拿走其中的1堆。又过了不知多久,第2只猴子来了,它不知道有1个同伴已经来过,还以为自己是第1个到的呢,于是将地上的桃子堆起来,平均分成5份,发现也多了1个,同样吃了这1个,拿走其中的1堆。第3只,第4只,第5只猴子都是这样······问这5只猴子至少摘了多少个桃子?

思路和解法:题目难在每次分都多1个桃子,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少4个,先借给它们4个再分。好玩的是,桃子尽管多了4个,每个猴子得到的桃子并不会增多,当然也不会减少。这样,每次都刚好均分成5堆,就容易算了。

从上面这个题目及解法,我们不难发现当你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时,那是走不通的,如果你换个角度或逆向思考时,马上就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其实,就这本书而言,让不同层次的读者去看,他们从其中得到不同的乐趣和益处。可以当做休闲娱乐小品随便翻翻,有助于排遣工作疲劳;可以作为教师参考资料,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可以作为学生课外读物,有助于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即使对于数学修养比较高的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数学研究工作者,也会开卷有益。

此书中这类好玩的小问题比比皆是,说不定有心人还能从中挖出宝藏,有所斩获呢。当我看完这本书我发现在做一道题时不是当做任务的做完,做完之后关书了之。其它学科我不清楚,但就数学而言,我还是懂一点的。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要知道“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学科。当我们做完一道题时我们应该真正理解出题人想考你的知识点和真正理解该题解法并找出解题技巧等等。

一个学生如果数学成绩好,会被认为聪明;一个人如果成为数学家,会被认为具有某种智慧。数学是聪明的象征,是智慧的烙印,柏拉图曾说过:“没有数学就没有真正的智慧。”

对于数学,人们之所以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原因在于数学思维的神奇魔力。

数学思维渗透于每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维模式,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数学的思维模式,许多复杂的问题都需要用数学思维来解决。

本书的最大特点之处在于使不喜欢数学的读者读了这本小册子之后,从此爱恋上数学,使喜欢数学的读者能深入领会数学的灵魂在于她能唤醒我们的心神,冶炼我们的智慧,为我们的内心世界曾辉,涤尽我们与生俱来的对抽象与数学文明的无知。《数学演义》中记录了很多关于思维能力的问题,看完此书能够培养读者的思维能力。

作为一个对数学知之甚少的人,我不用掩饰对数学的无知。但我想,至少我拥有对数学热爱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引领我一直走下去。数学圈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不论怎么走,只要走得够远,你总能到某个地方的。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19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由此可见,书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而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没有它,我们的生活就乱了。今天,我又一次翻开发李毓佩教授写的《奇妙的数学王国》。

翻开它时,你会在第一页发现一个猪八戒和孙悟空,看到这里你就会想,咦?数学里怎么有了神话人物,这时你就会迫不及待好翻到目录栏,这时你又会发现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如《奇妙的数学王国》、《猪八戒新传》等等。

数学,许多人曾认为它枯燥、无聊、抽象,曾经几何,我也是这样认为的。可当我读过这本书后,我的观点来了个180度的转角,它使我开始热爱数学,让我重新认识数学。

原来,数学是这么的有趣、神奇啊!对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来讲,枯燥无聊的阿拉伯数字就像一组奇妙无比的音符,草稿纸上的运算好比音乐演奏一样,带给他无穷的乐趣。比起华罗庚,我就惭愧了许多,有时在写数学作业时,都会有些不耐烦。今后,我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

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将学到许多的数学知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就快来读吧!为了使我们的数学能力提高,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也为了让我们热爱数学,加油!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20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 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内容,总是对自己的一次充电。《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在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教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因此,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 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目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创造性的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21

在数学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一方面学生努力的学习数学,一方面却是对数学学习缺乏热情,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对数学的感情?我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放在首位。只有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数学的美,对数学有着一情感互动,才会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而要想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只有教师深入挖掘数学的更深层次的内涵,自己先领悟到数学的美,并不断渗透在教学中,才可能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学的美。偶尔读到一本书《数学家的眼光》深有感触。数学教科书,有不少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在教学中,这些故事往往被老师忽视掉,认为他们不属于考试的范畴,所在讲课时,基本不讲。但是如果能很好的利用好这些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伟人的生平事迹,以及对科学的痴迷,在研究过程中的不懈努力,遭遇嘲讽时的坚持,对学生的数学兴趣的培养和精神熏陶有着重要意义,了解这些科学家的卓越贡献,对学生也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张景中,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在20__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它写的一部科学书叫《数学家的眼光》,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作为中学数学老师,特别欣赏这本书,一口气读完全书,他给人以启迪,使我更加热爱数学这门学科,从而在教学中能渗透一些数学思想,使我人学生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数学家的眼光》是张景中院士献给中学生的礼物。在本书的扉页上有数学大师陈省身写给张景中的信,称其为“承寄大作小册,甚为欣赏”,“该书似当译成英文”。再翻看书的目录,有“温故知新”、 “巧思妙解”、“正反辉映”、“偏题正做”、“青出于蓝”有五个大专题,下面又分为22个小专题,既有“会说话的图形”、“了不起的密率”、 “圈子里的蚂蚁” “椭圆上的蝴蝶”具体的数学问题,又有“相同与不同”、“归纳与演绎”、“精确与误差”、“变化与不变”这样抽象的数学问题。

抚卷深思,深受启发:以前我学数学、教数学,着眼的是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而张景中着眼的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数学家的眼光和普通人的眼光就是不同。在平常人看来十分繁难的问题,数学家可能觉得很简单:6只小鸟、6个面包、6张桌子,它们之间有天壤之别,但是对于数学家而言,无非都是一个数字6而已;月饼、铁饼、烧饼,在数学家眼里,无非都是圆,数学家看问题,关心的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用的是抽象的眼光。这就是学者专家与一般老师的区别。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22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第一章 “小学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是一种工具和技术,语言和文化,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数学与社会实践、自然现象紧密相联。数学不再是课本中的加减乘除。它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穿越实践的隧道,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集,让学生分享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有几只小鸟分别衔着“11—9、17—9、13—9、12—9、18—9、15—9、16—9”等算式,旁边分别有几座房子,上面标有“4、3、5、8、2、9、7”这几个得数,要求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这个案例“小鸟没有家怎么办”中,我理解了数学的工具性、文化性和思想性。把“15—9”的内容与自然现象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画画与计算巧妙搭配,快速给“小鸟找家”。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进行了一次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爱护我们的家园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让课堂渗入环境保护意识,充满人文性,情感性,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上完这节课后我又适当给同学们留了一些“小鸟没家怎么办”的家庭作业,要求孩子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一来可以增加孩子与家长的感情,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知识水平能力,二来可以增强家长的环保意识。

第二天早晨到校,孩子们见到我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作业交给我,连平时最不愿意做作业的留守儿童王康佳也把他的作业交来了,我仔细地翻看着每一份作业,心里充满了感动,他们做的太好了。其中好多留守儿童的作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完成的,有的爷爷奶奶在孩子的作业纸上还给我留了言,大概意思是:老师,感谢您用心培育我们的孩子,这样的作业形式孩子们太喜欢了,从来没见过孩子对作业有如此高的兴致,希望您以后多留些这样的家庭作业,这样即使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我们也不用操心孩子的学习了。

看到这些,我的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吗?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23

在数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凭着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从教育科研的高度,积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探索了一条适合教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和案例,初中数学 。本书深刻地反映 了我们中学课堂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我从中受益匪浅,先将摘录和体会展示如下:

本书开篇罗列了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概念不清:运算符号错误;错用运算律;对负分数的概念理解不清;违背运算律;违背去括号法则。“这六大点也是我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以后的授课中应提前纠错,让学生少走弯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宽容与爱、尊重和理解。在学生出错时,教师要尊重、理解并宽容地对待他们,这不仅可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也体现了教师的素养及学生的热爱。“的确,在平时的授课中,我门太严了,不苟言笑,造成学生的紧张,这些做法不可取,应该严就严,多给学生勇气敢于说话,私下也应多关心关注学生。同时还指出教师如何帮学生纠错,1。通过一个典型例题,让学生暴露错误、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迅速从错误中走出来,从而增强辨别错误的能力。2。教师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错误和失败,备课时适当从学生易错的思路去构思,课堂上加强对典型思路的分析,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3。让学生通过自我 评价,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问题,自行纠错,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应结合实例助其理解。如:”有些数学概念从客观事物的定向形式和数量关系中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从实际事例或从学生已有知识中,退步引入并加以抽象,尤其要从学生接触过的具体内容入手,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具有的上进心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进而减少运算的错误。” 即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法的指导,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了新课程理论中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的理念。

20xx年4月,通过同事的推荐,我购买了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翻阅《我就是数学》这本书,我被他的教育思想深深的打动了。这本书是华应龙老师教育随笔的总汇。这本书里汇集了他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灵魂。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大吃了一惊。华老师那坚定地话语"我就是数学",重重的撞击了我。我教学十几年来,从未这样想过。而华老师敢于说出这样的话语,到底他的底气在哪?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书,开始了品读。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华老师的教育思想。

从张梅玲老师写给这本书的序言中,我知道了华老师出身于农民家庭。因此他对农民有着一种天然的情结。当了老师,他仍然保持着农民的心态和气质,他用农民对田里庄稼的那份浓厚、深沉的感受来爱他所选择的教师这个职业。爱他的学生,像农民精心选种那样钻研文本,选择教学内容;像农民深耕细翻土地那样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像农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地细心呵护每一棵庄稼那样,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像农民确定时机那样,寻找课堂上大胆的退,适宜的进的时机;像农民对长的不好的庄稼从不责怪庄稼,而是责怪自己那样,反思课堂中的遗憾与自己的关系。像这样的农民对庄稼的精心呵护,在华老师的引领下,演变成了课堂上的教育理念及思想。这也就成了他能引领教育前沿,说出这样豪迈的语言的坚强砥柱。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细细品味叶老的话,"农业"与"工业"最根本的区别在哪里?或许是农业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的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业所需要的是一名技术熟练的操作工,而农业所需要的却是能真正关注生命的农民!

是啊!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有生命的孩子,我们更要像对待农业一样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庄稼)。特别是在新课改后,我们的课堂上,有了我们对教材、对教学的理解,有了我们自己的思考,有了我们自己的声音。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一起营造了宽容的氛围,学生不仅可以畅所欲言,而且可以不必担心被"证伪",可以毫无思想负担的,乐此不疲地感受着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24

看了《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一书后,对其中教师的教学案例感慨很深:都是为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建立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奋斗,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读书笔记。创新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有了创新的教学,给予学生思维发展得空间。创新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下面是我读后的一些感言

一、首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学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数学教学要提高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才能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喜欢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时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处处开启学生的心智,课课给学生以知识、方法及新颖感,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自觉的获取知识和养成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新需细读教材,再因人而教。

教师理清教学层次,找准教学难点,确定教学重点是关键所在。

1.亲近文本,找准难点。叶圣陶先生有诗云:“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景,入境始与亲。”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课文的内在层次,辨清作者思路的轨迹,真切深入的理解课文,才有可能设计好讲析层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引领学生去关注能够震撼心灵的文本内容,激发学生深层次的解读欲望,让学生在深层次阅读中感悟到文本的意义,真正领悟文本的魅力。

2.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依据具体课文而定,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如果墨守成规,一味死扣课本,甚至唯教参是从,那便有缘木求鱼之嫌了。课堂教学重点的确定必须考虑教学的主题,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做到因人而异,适时而化。

所以,我们备课,教学设计也应做到因文、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多角度,全方位的考虑。

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责任心。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其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习惯养成包括两方面:

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听、说、读、写等各种习惯养成,学生要会听讲、会学习,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创新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创新思考,习惯的培养显得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认知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常新思维训练。

责任心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计算后,要认真检查“一步一回头”,认真书写等,逐渐让学生养成了自觉、主动、认真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创新课堂的基础保障。

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对孩子讲的是数学家陈省身为小学生数学报的题词:“数学好玩。”教育孩子在快乐中学习,要求孩子学习和作业时有效率,不能拖拉,在规定的时间里去完成任务,并确保正确率。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要讲究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成功=刻苦努力+正确方法+不说空话。古今中外无数事实也证明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而且能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则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并且会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由此可见,方法在获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于数学读书心得体会 篇25

这个暑假,萧萧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叫《奇妙的数学王国》,这本书有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李毓佩写的,他十分擅长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形式,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讲得深入浅出,读起来轻松自如。

他提倡调动少年儿童的情感因素,让读者在愉悦中接触数学。

李毓佩教授的作品独树一帜,特色鲜明,深受全国少年儿童的欢迎。

我在故事中学到了很多数学知识。

这里面有10个故事,比如:《奇妙的数学王国》、《猪八戒新传》、《长鼻子大仙》…不过,我最喜欢的是《7和8的故事》。

故事里讲的是:妈妈给小毅买了一个塑料的"数学万宝盒",里面有十个数字0、1、2…9,有+、—、×、÷四个运算符号,还有一个等号,小毅非常高兴,边跑边跳边唱。

他只顾着拿着盒子上下舞动,连两个数字从盒子里掉出来都不知道。

"啪,啪"两声,数7和数8掉到了地上,7和8大声喊叫:"停一停,停一停,把我俩丢啦。"可是小毅头也不回,随着远去的歌声,一溜烟得跑走了。

7和8很着急,但它们还是挺起胸,昂起头去找它们的数字兄弟,在途中,它们遇到了一个没有盖盖的下水井,它们一起掉进了下水道,遇见了一只老沟鼠,老沟鼠一直想挖苦他们,可它们很聪明,如:

老沟鼠想要一个0,7用头使劲撞击8的腰部,一下就出了两个0,老沟鼠有想要一个2,原来8本来就是一个质因数,7本来就是一个质数,又变出了3个2,老沟鼠又要它们组成一个很大的数,数8可真有点动气了,只见他举手在自己的光头顶上"啪,啪"连拍两下,"噗"的一声变成了三个2,这三个2和7摆成了一个极大的数。

两个数既聪明又调皮,把老沟鼠气得暴跳如雷。

它们凭着聪明和才智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难关。

我觉得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往往碰到难一点的题就不想继续动脑筋思考以后我也要向他们学习。

里面讲的内容很奇妙,让我觉得学数学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门很有趣的知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