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感触颇深。肖川老师给我们提了个醒: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我们不停地跑,争取领先,但是总有一刻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条路到底通向哪里?是通向梦想还是通向深渊?”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故而,肖川教授提出:“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就应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说穿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就是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据此,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不就可以简单化为:如何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出类拔萃的技能吗?
人是悬在由他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中的动物,但人和动物不同,只有能过幸福精神生活的人,才有可能发现生命的意义,也才能称之为健康、幸福的人。作为教师,我们都在不断的追求之中,可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肖川教授追求的是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肖川教授用他的智慧和真情,告诉我们什么是教育的使命与责任,我们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理想与信念。
书读完了,可生活还在继续,我们的教育理想也在继续,世界所蕴含的精神也在继续!
在这个乱象的世界,心浮躁了,情不定了,目标迷糊了,人生难料了。可肖川老师却让我们的心宁静了,情稳定了,目标明确了:教育应是阳光的,充满希望和力量的阳光文化;教师应是奋发的,充满激情和智慧的指路者。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理应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理当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思想先导和制度建设的楷模。肖川老师指出:在当前,强调教育的社会责任意识,首先要强调的是通过分享基本的价值观念,实现社会整合,增强一个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的凝聚力。这样说,有其深刻的教育价值,我们很多具有强烈爱国意识的有志之士,掀起了抵制日货的运动,但大多持续时间不长。为什么呢?我以为这就是缺少社会凝聚力,缺少一种众志成城的、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自觉自愿的责任意识。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改变这种状态,也许未来当中国再次面临危机时,还会出现很多“卖国贼”、“汉奸”的。
当然,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社会责任,我们还要关注人的生命价值。生命是上天赐给我们最丰盛的礼物。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感的心灵世界。我们现行的应试教育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博爱和善良,无助于提升学生的生命尊严和生命情怀。看看我们的身边,看看各种报刊杂志、博客网络,我们会发现不尊重生命的现象比比皆是。伤害儿童、儿童伤害他人的案件充斥着我们的耳目。难怪肖川老师怒吼: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最大的失职和不幸。
最近读了《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这本书,书中谈到了“教育要强调个性,健全人格”,并且理论联系案例深入浅出的进行了探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有感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也曾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情感上完全协调的人。”这说明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的千姿百态也正源于此。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应努力尊重、保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其个人价值。因此,我们的教育就要具有个性化,就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学中通过情感的渗透、传达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一)在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二)在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三)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拓思维、综合的运用多种材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现力,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增强体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张显其个性。鼓励想象,求异创新,画画要画出个性。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风格,是指美术作品显示出的一种格调和气派。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整体上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它和人的风度一样,不仅具有独特的外形特点,而且还显示出内在的精神气质。艺术作品显示的是艺术家的个性。是个人风格。所以,个人风格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有别他人的独特个性。独特性,又是艺术家的鲜明个性的显现,也是艺术家创造精神的表现。这种独特性是艺术家观察事物的一种独特视角和艺术表现的独特技巧在长时间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所形成的。中国书法里的“颜筋柳骨”,就是说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个人楷书不同的个人风格——颜体丰腴、柳体瘦劲。在中国的美术欣赏中,常以“雄伟、秀丽、豪放、典雅、古拙、飘逸、沉着、奇险、质朴、空灵、浓艳、淡雅、苍老、稚拙、缜密、疏野、高古清新、率真、自然、平淡等词语来欣赏、评价不同的个人风格”。所以,我们要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画出个性来。
我们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一个良好的学习流程,即:构思——选择制作材料——学习、运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技法、进行大胆、自由表现——个性化风格形成。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个性情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独特审美修养的人。
1、白雀还是那个样子,只是好像清瘦了一些。她一出现在桑桑的视野里,桑桑就觉得天地间忽然地亮了许多。白雀走着,依然还是那样轻盈的步伐。她用双手轻轻抓着被放到了胸前的那根又黑又长的辫子,一方头巾被村巷里的风吹得飞扬了起来。
2、当时,那纯洁的白色将孩子们全都镇住了。加上秃鹤一副自信的样子,孩子们别无心思,只是一味默默地注视着。但在仅仅过了两天之后,他们就不再愿意恭敬地看秃鹤了,心里老有将那顶帽子摘下来看一看和摘下那顶帽子再看一看秃鹤的脑袋的欲望。几天看不见秃鹤的脑袋,他们还有点不习惯,觉得那是他们日子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点。
3、冬天过去,细马已基本上能听得懂油麻地人“难听的”话了。但,细马依然没有去学校上学。一是因为,邱二妈并未提出让他再去读书,二是细马觉得,自己拉了一个学期的课,跟是不可能再跟上了,除非留级,而细马不愿意这样丢人。细马还是放他的羊。虽然细马心里并不喜欢放羊。
4、没过多少天,谏树苗就怯生生地探出头来,在还带着凉意的风中,欢欢喜喜地摇摆。这个形象使秦大奶奶想起了当年也是在这个季节里也是同样欢欢喜喜摇摆着的麦苗。她就很想用她的拐棍去鞭打这些长在她地上的辣树苗—她觉得那些树苗在挤眉弄眼地嘲弄她。
5、那是一九六一年八月的一个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一下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地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
6、那天下大雨,秃鹤没打雨伞就上学来了。天虽下雨,但天色并不暗,因此,在银色的雨幕里,秃鹤的头,就分外的亮。同打一把红油纸伞的纸月与香椿,就闪在了道旁,让秃鹤走过去。秃鹤感觉到了,这两个女孩的眼睛在那把红油纸伞下正注视着他的头,他从她们身边走了过去。当他转过身来看她们时,他所见到的情景是两个女孩正用手捂住嘴,遮掩着笑。秃鹤低着头往学校走去,但他没有走进教室,而是走到了河边那片竹林里。
7、男孩们等得无聊了,有几个就走上了河这边剩下的那一段桥,在大家担忧与恐惧的目光里,装成若无其事的样子,直走到尽头。几个女孩就惊叫一声,不敢再看,把眼睛闭上了。其中一个男孩,还故意向后仰着,然后做出一个正向水里跌倒又企图不让自己跌倒的样子,惊得大家都站了起来。其实,他们离尽头还有一大步远呢。
8、贫穷的油麻地在新鲜的阳光下,生发着各种各样的心思。其中最大的一个心思就是办学,让孩子们读书。而在选择校址时,从上到下,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将目光投到了这个四面环水的宝地。于是,人们一面派人到海滩上割茅草,一面派人去让秦大奶奶搬家。然而,当十几船堆得高高的茅草已经令人欢欣鼓舞地停泊在油麻地的大河边上时,秦大奶奶却就是不肯离开这片土地。
10、桑乔却一开始就对秦大奶奶感到不快。那天,他视察他的校园,来到这片艾地,见到那个低矮的小屋,从心底里觉得别扭。加上听了老师们所说的那些关于秦大奶奶的支离破碎的话,就觉得油麻地小学居然让一个与油麻地小学毫无关系的老太婆住在校园里,简直是毫无道理、不成体统。他看着那个小屋,越看越觉得这屋子留在校园里,实在是不伦不类。他穿过艾地走到了小屋跟前。那时,秦大奶奶正坐在门口晒太阳。
11、桑桑把信揣到怀里。桑桑走出树林时,忽然觉得自己是电影里的地下工作者了。他有一种神秘感、神圣感,还外加一种让他战战兢兢的紧张感。他上路时,还探头探脑,四下张望了一下。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周围根本无人,即便有人,谁会去注意他呢?
12、桑桑的母亲知道桑桑有了下落,心里的火顿时又起来了。对阿恕的母亲说,让桑桑回来睡觉。但当她将桑桑从阿恕的床上叫醒,让他与她一起走出阿恕家,仅仅才两块地远之后,就用手死死揪住了桑桑的耳朵,直揪得桑桑呲牙咧嘴地乱叫。
13、桑桑看到,白雀走到岸边时,眼睛朝刚才发出笛音的那棵谏树下看了一眼。当她看到了谏树下已空无人影时,她向对岸到处张望了一下。而当她终于还是没有看到人影时,不免露出怅然若失的样子。
14、桑桑在校园里随便走走,就走到了小屋前。这时,桑桑被一股浓烈的苦艾味包围了。他的眼前是一片艾。艾前后左右地包围了小屋。当风吹过时,艾叶哗啦哗啦地翻卷着。艾叶的正面与反面的颜色是两样的,正面是一般的绿色,而反面是淡绿色,加上茸茸的细毛,几乎呈灰白色。因此,当艾叶翻卷时,就像不同颜色的碎片混杂在一起,闪闪烁烁。艾虽然长不很高,但杆都长得像毛笔的笔杆一样,不知是因为人工的原因,还是艾的习性,艾与艾之间,总是适当地保持着距离,既不过于稠密,却又不过于疏远。
15、台上的演出继续进行。台下的人暂时先不去想白雀,勉勉强强地看着,倒有了一阵好秩序。演员们也就情绪高涨。那个男演员,亮开喉咙大声吼,吼得人心一阵激动。本是风吹得树叶响,但人却以为是那个男演员的声音震得树叶“沙沙”响。桑桑把胡琴拉得摇头晃脑,揉弦揉走了音。只有蒋一轮,还是心不在焉,笛子吹得结结巴巴,大失往日的风采。人也没有从前一吹笛子就一副得意忘形的样子,显得有点僵硬。
16、同桌等秃鹤快要追上时,将帽子一甩,就见那帽子象只展翅的白鸽飞在了空中,未等秃鹤抢住,早有一个同学爬上课桌先抓住了,秃鹤又去追那个同学,等秃鹤快要追上了,那个同学如法炮制,又一次将那顶白帽甩到了空中。然后是秃鹤四处追赶,白帽就在空中不停地飞翔。这只“白鸽”就成了一只被许多人撵着、失去落脚之地而不得不停一下就立即飞上天空的”白鸽”。
17、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地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由于秃成这样,孩子们就会常常出神地去看,并会在心里生出要用手指头醮了一点唾沫去轻轻摩挲它一下的欲望。
18、晚上,桑桑在花园里循声捉蟋蟀,就听见荷塘边的草地上有笛子声,隔水看,白雀正在笛子声里做动作。今晚的月亮不耀眼,一副迷离恍惚的神气。桑桑看不清蒋一轮与白雀,但又分明看得清他们的影子。蒋一轮倚在柳树上,用的是让桑桑最着迷的姿势:两腿微微交叉着。白雀的动作在这样的月光笼罩下,显得格外的柔和。桑桑坐在塘边,呆呆地看着,捉住的几只蟋蟀从盒子里趁机逃跑了。
19、微风翻卷着荷叶,又把清香吹得四处飘散。几支尚未绽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几支硕大的毛笔,黑黑地竖着。桑桑能够感觉到:它们正在一点一点地开放。
20、五月,是收获麦子的季节。像往年一样,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都得抽出一些时间来帮油麻地地方上割麦子或帮着拣麦穗。这一季节,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季节,他们可以到田野上去,借着拣麦穗的机会,在地里说话、争论一个问题,或者干脆趁老师不注意时在地上抱住一团打一架,直滚到地头的深墒里,然后再神秘地探出头来看动静。女孩们就会一边拣麦穗,一边将地边、田埂上一株蓝色的矢车菊或其它什么颜色的小花摘下来,插到小辫上。
不管你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任何一本书是多么方便,我还是劝你建立起自己的藏书。
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学科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b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应当变得更丰富,到了你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显得象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用一辈子在备课的。只有每天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你才有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到学生的脑力劳动: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心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d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努力向它攀登。
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摘抄(8)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多么朴实的一句话。正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道出了张思明对教育的理解,表明了他对教育工作的态度——用心去做。
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
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思想,他们有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作为与学生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则必须要拥有一颗学生一样的童心才能与学生走得更近,才能走进学生内心深处,使教育活动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
用心做教育,就要奉献一片爱心。
1、只有亲身处于共同体中,我们才能理解现实。
2、不论是从社会学、心理学还是从历史学方面里看,如果不在已知者的身上留下求知者的记号,一个人怎么可能去理解另一个人呢?一位文学批评家怎么可能通览整本小说展开的领域而没有留下个人经验的足迹呢?
3、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不存在纯粹的知识客体,也没有绝对权威。在真正的共同体中,犹如真实的生活,真理并不生活在假设之中,而教育要远胜于把假设云送给消极的听众。
4、我们现在所拥有的知识的最坚实的基础就是真正的共同体本身。这个共同体永远不能给我们终极的肯定-------这倒不是由于它的过程有欠缺,而是终极肯定对我们有限的心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是只要我们愿意把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观察和我们的理论------真的,连我们自己本身-------都交给共同体验证,那么共同体仍大有可为:把我们从无知、偏见和自欺中拯救出来。
5、为什么我们甚至于到现在还不断挑战我们今天所持的观点?因为我们的注意力的中心是主体,主体不停地呼唤我们去深入地发掘它的秘密,主体拒绝被局限于现有的结论。
6、若不跳出我们自己的框框,我们就不可能很好地认识这个主体。我们必须相信主体的内在生命并不全情投入之。若我们既不相信也不培养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就没有全情投入可言。
7、当排除伟大事物的内力而全靠我们自己相当有限的魅力时,教育共同体就变得渺小了。
8、在共同体中我们自己的工作日程有时会被伟大事物的魅力抢尽了风头。当伟大事物消失时,当他们失去了对我们的生命的引力时,我们就会偏离群体的轨道,堕入装模作样、自我陶醉和傲慢的黑洞里。
9、伟大事物绝不会真的消失----它们只会从我们人为的视野中消失。
10、只有发展和深化了我自己的内心世界,我才能理解任何伟大事物的内在生命。我不可能从别的生命里得知连我自己生命里都不认识的事物。
1、四周是广大的空虚,还有死的寂静。死于无爱的人们的眼前的黑暗,我仿佛一一看见,还听得一切苦闷和绝望的挣扎的声音。
2、我快步走着,仿佛要从一种沉重的东西中冲出,但是不能够。耳朵中有什麽挣扎着,久之,久之,终于挣扎出来了,隐约像是长嗥,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3、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已……
4、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5、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毕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
6、人感到寂寞时,会创作;一感到干净时,却无创作,他已经一无所爱。创作总根于爱。
7、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已不觉得。
8、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9、凡一个人,即使到了中年以至暮年,倘一和孩子接近,便会踏进久经忘却了的孩子世界边疆去,想到月亮怎麽会跟着人走,星星究竟是怎麽嵌在天空中。但孩子在他世界里,是好像鱼之在水,游泳自如,忘其所以的,成人却有如人的凫水一样,虽然也觉到水的柔滑和清凉,不过总不免吃力,为难,非上陆不可。
10、现在的所谓教育,世界上无论那一国,其实都不过是制造许多适应环境的机器的方法罢了。恰如其分,发展各各的个性;这时候还未到来,也料不定将来究竟可有这样的时候。我疑心将来的黄金世界里,也会有将叛徒处死刑,而大家尚以为是黄金世界的事,其大病根就在人们各各不同,不能像印版书似的每本一律。
11、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12、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13、破绽,而一有破绽,便破灭到不可收拾了。与其防破绽,不如忘破绽。
14、即便是天才,他落地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一首好诗。
15、墨写的谎言,抹杀不了血写的事实。
7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8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9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10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破坏童年的情趣。
11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12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13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
14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15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1、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2、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
3、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
4、搞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6、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8、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9、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10、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12、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3、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1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15、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6、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17、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因为幼稚,当头加以件戕贼,也可以萎死的。
18、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19、现在的所谓教育,世界上无论那一国,其实都不过是制造许多适应环境的机器的方法罢了。要适如其分,发展各各的个性,这时候还未到来。
20、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1、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22、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23、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24、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25、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6、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27、哈儿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严厉。
28、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29、穿掘着灵魂的深处,使人受了精神底苦刑而得到创伤,又即从这得伤和养伤和愈合中,得到苦的涤除,而上了苏生的路。
3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1、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32、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33、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34、凡是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35、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36、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下去,对一切事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倒是没出息。
37、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38、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39、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40、侧惟共和之事,重在自治,而治之良否,则以公民程度为差。故国民教育,实其本柢。
41、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42、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43、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44、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发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45、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46、我们和朋友在一起,可以脱掉衣服,但上阵要穿甲。
49、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50、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崐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51、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
53、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5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5、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56、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57、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
58、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59、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60、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
61、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书……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崐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62、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63、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64、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65、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66、只有孔乙己来了,才可以笑几声。
68、美术可以表见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可以救援经济。
6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70、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7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72、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73、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74、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75、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
77、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78、中国自古以来,就在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79、发思古之幽情,往往为了现在。
80、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
81、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82、与名流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83、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84、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85、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86、中国的有一些士大夫,总爱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地造出故事来,他们不但歌颂生平,还粉饰黑暗。
87、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88、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
89、智识太多,不是心活,就是心软。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90、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91、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92、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95、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96、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97、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99、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100、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面清洁旧帐,一面开辟新路。…”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感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每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都向往创造性劳动的欢乐,以及由于劳动的创造性而带来的生活上的充实。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对每一节课,都要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在你的科学只是的大海中,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一书,由玛琳。嘉伯。林德曼(美国)著。那到手的时候,我大略地翻看了一遍,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我深深感到这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只有枯燥理论的教育丛书,而更像一本实用的教学手册。
此书一共分为四大部分:
一、美术课程的基础。
其中阐述了美术在我们世界中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详细记叙了各学段学生学习目标,美术特长学生教学计划等等。
二、美术的构成:美术元素,构图原则以及艺术创作。这也是篇幅最长的一部分,因为其中涉及到线、形状、明暗、阴影、空间、设计原理、构图、构思等等几乎所有美术教学中的关键点,最有意思的是,每个关键点中,都有“学习动力小创意”这一部分,如“线”章节中,作者提到“如果你一直在使用铅笔,试着用一下别的工具,钢笔或者炭笔等等,如果用力压着这些工具来画,会发生什么?如果轻轻地画又会怎样?一边画一边扭动画笔呢?你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握笔方法,比如握着一边或者顶端?”又如“肖像画”章节中,作者为孩子们练习画不同的面部表情提供了各种方法:“当你悲伤、快乐、生气的时候,耳朵、鼻子、眼睛、嘴巴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吃饭、睡觉、大笑、哭泣、大叫、打哈欠、吹口哨、打喷嚏时、表情又会有什么变化?情绪对面部表情有何影响?当你感冒的时候看上去是怎样的?”“从三个角度观察模特头像,画三幅轮廓线画或动态素描,然后将三幅画叠加,让画面相互交叉”……
这让我想到了,一年级中《画自己》这一课,我着重对抓住自己五官特点这一方面,通过观察几个不同小朋友的脸,或者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用手摸摸感受自己的五官等方法,来感受每个人五官的不同特点,但是,就算是同一个人,当他的表情不同时,五官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书中的内容深深启发了我,为何不来一个喜怒哀乐的表情对比呢?在课前可以收集一个小朋友不同表情的照片,或者是笑或者是大叫甚至在哭泣、打哈欠……在课堂中,假如有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在课件中看到了自己的同学,并发现原来人的表情是这样有趣,画自画像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表情画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啊!
从作者的这些小创意看,美术作业仿佛如同游戏一般有趣、随性,结合书中插图来看,教学活动更在意着学生的感知能力、学习动力、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地对作品加以成人的审美观来看待。
三、美术欣赏:观赏美术作品并作出回应——历史、分析、审美。这里也包含了各时期,各派别美术作品的简介。其中从古代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当代美术直到现代美术作了简要的记叙,包括各个时期艺术家的简介和作品介绍。
这一章节中,作者还为老师们提供欣赏作品的方法,一幅画,怎样去欣赏?欣赏些什么?评判是否有标准?怎样形成自己的判断?这包括作品主题、视觉结构、历史意义、理解、美感等方方面面,比如:“作者是如何驾驭各种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的?注意观察作品的线条、图形、色彩、明暗、空间、图案和质感,以及它们与平衡、比例、主次、节奏、和谐、统一和对比的构图关系。这些美术元素和构图原则在作品中是如何安排的?”
我想,这些问题的思考在我们的美术课堂上,也会有借鉴作用。很多学生在到了高年级美术课堂上就仿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不会去思考而只是等着老师为他灌输知识,而我感到,我们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思考能力,他们应该要能说、敢说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到了高年级,学生应该自己去思考探索,教师通过提出具体的问题,学生从线条、图形、色彩、空间等方面去初步感受,谈出自己的想法,欣赏才有意义。
四、小学美术课程的建设:计划、评价组织、提问。
在全书中,作者还很贴心地设计了各种实用附录,供教学时使用,如:著名艺术家、博物馆及其他资源、静物画参考素材,肖像画比例等等。虽然是关于美国小学、美国式教学的书籍,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也是有很大的参考、学习价值。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爱弥尔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
——蔡元培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周密的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点宽恕可能会让别人感激一生,一点爱心可能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别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让头脑平静的生活。
▲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就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魏书生
▲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则是教育的悲哀。为了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我必须使我自己成为最优秀的教师。
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时间,一小时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忙碌。知识只是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思考却给教师带来灵气,一切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有大气,才会表现出教育机智。
教师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长也无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养出文化的巨人。
——河南安阳市语文教师常作印
▲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环境,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倾听的本质为理解,教育成为一种指向理解的谈话和倾听过程,倾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1.教师信箱;2.师生交流周记;
3.个别会谈。
——《倾听,倾听,再倾听》
批评学生的“五一”艺术
问一问 学生犯了错误先要问一问原因,以免错怪学生。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的自尊心是极其敏感的,如果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学生,很可能会错怪学生,所以批评前一定要问清原委。
缓一缓 学生的缺点错误,有时的确让人十分生气,班主任如果在气头上,难免会有一场暴风骤雨,这种批评对学生身心是一种摧残,此时,最好缓一缓,先让自己心平气和下来,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
引一引 有经验的班主任,学生犯了错误后,不是一味的指责,而是像慈祥而又有经验的顾问一样,站在学生的立场,启发引导。这样,学生在班主任的启发下,自己改正错误,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
选一选 学生犯了错误,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批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邀请学生到校园散步,或午饭时坐在一起谈天,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情绪放松,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如果不分时间、地点的唠叨或训斥,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激一激 根据学生要求上进,好胜心强的特点,有时可以用激将法激励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1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2让学生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该引以为荣的事。
教师知道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3学生应当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
4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他们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5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正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6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
摘抄(6)
7明智的善于思考的教师能给学生赢得时间。
8学习要在一种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下进行。
9尽量做到让有趣的使儿童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儿童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
10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破坏童年的情趣。
11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12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13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
14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15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思想: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
复习是学习之母,不要让它变成后娘。
复习时要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观察是思考和记忆知识之母。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
——爱弥尔
▲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讲给学生听,最好是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是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
——蔡元培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周密的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一点宽恕可能会让别人感激一生,一点爱心可能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和鼓励的话语可能会让别人幸福一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学会让头脑平静的生活。
▲心灵的大门不容易叩开,可是一旦叩开了,走入学生心灵世界去,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就会在那里找到答案。
——魏书生
▲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幸事;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则是教育的悲哀。为了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我必须使我自己成为最优秀的教师。
再忙也要留出思考的时间,一小时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忙碌。知识只是奠定教师课堂教学的底气,而思考却给教师带来灵气,一切有底气和灵气的教师在课堂上才会有大气,才会表现出教育机智。
教师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也就没有了教书育人的灵魂,孩子正常的精神成长也无法在他手中完成,更不可能培养出文化的巨人。
——河南安阳市语文教师常作印
▲陶行知先生讲:“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生活环境,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倾听的本质为理解,教育成为一种指向理解的谈话和倾听过程,倾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1.教师信箱;2.师生交流周记;3.个别会谈。
——《倾听,倾听,再倾听》
批评学生的“五一”艺术
问一问 学生犯了错误先要问一问原因,以免错怪学生。学生与老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的自尊心是极其敏感的,如果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学生,很可能会错怪学生,所以批评前一定要问清原委。
缓一缓 学生的缺点错误,有时的确让人十分生气,班主任如果在气头上,难免会有一场暴风骤雨,这种批评对学生身心是一种摧残,此时,最好缓一缓,先让自己心平气和下来,再选择适当的方式批评教育学生。
引一引 有经验的班主任,学生犯了错误后,不是一味的指责,而是像慈祥而又有经验的顾问一样,站在学生的立场,启发引导。这样,学生在班主任的启发下,自己改正错误,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
选一选 学生犯了错误,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批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邀请学生到校园散步,或午饭时坐在一起谈天,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情绪放松,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如果不分时间、地点的唠叨或训斥,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激一激 根据学生要求上进,好胜心强的特点,有时可以用激将法激励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
——《班主任工作总结》
▲在课堂中,首先至少应树立有关课堂的四点基本认识:
1.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
2.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3.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4.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当你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形象教育”是一种无痕的教育,无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如何从教师的形象入手,充分彰显教师形象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感染、榜样和引领作用,可以从以下几面尝试: 1.走下讲台向学生学习; 2.向学生渲染自己的个性特长
3.让学生知道教师的另一面; 4.请学生设计可爱的老师 ——摘自《和谐教育不妨从教师形象做起》 ▲现代教师要具备三种能力:1.自我更新的能力;2.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3.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课堂教育要有三声:1.要有笑声;2.要有赞美声;3.要有惊讶声
课堂教育要做到三实:1.做到真实;2.做到朴实;3.做到扎实 ——摘自《今天,教师应该怎么上课》
当然,感情并不能代替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就是要有一颗爱学 生的心。而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 的,教师不应该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 “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朋友的爱。
——读《爱心与教育》
作为刚踏入教育界的我来说,看完这本书,我觉得老师拥有很高的权力。我们的言 行影响着学生是成功还是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能促进学生还是抑制学 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加约束的权力会破坏班级里的信任关系,极大地阻 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读《塑造教师》
缕缕书香,溢满校园每个角落。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务于教育,让每节课 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心灵放飞,用知识点燃智慧,书籍是无穷的知识宝藏,是浩
——读《书籍是长生果》
对呀,揠苗助长不如顺乎天性,为孩子遮风挡雨不如让孩子经历风雨。这本书中又 何止这两个教学方法呢?我还在细细品味。
——读《世界名人家教智慧》
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 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
——读《拿着棍子读书》
苦与甜本是一家,先苦后甜,才知甜滋味。正如余秋雨把书名取作《文化苦旅》,但 苦中处处有希望的曙光!
——读《文化苦旅》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 极而泣,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 息、让人伤感,但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 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
我们必须记住,从根本上看信仰从来都不是,也无须一种言辞的表白,而是一个人 的活动所展现出的他的存在方式。对于一个人是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未必不是如此。 ——读《法律与宗教》
最近学习了一篇关于“课堂上教师如何用语言鼓励学生”的文章,深受启发。当教师 一个问题提出时,学生无人举手,这时教师可用:同学们,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 家好吗?相信你能行。
——读《教师,课堂上运用好你的语言》
我曾以蜻蜓点水的方式读过《古文观止》,除了提高了一点读文言文的兴趣外,最大 的得益是我觉得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国家古代的历史,因为我们的历史 书实在是枯燥得很。所以读此书既可以增进文言知识,又可以增进历史知识。但愿 “读点文言也好”能成为更多人的观点。
——读《古代文言,必修之课》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一位热情的、有思想进步的、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学巨匠之一。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家》、《春》、《秋》,在大家看来这三部作品好像是不能分开来的,可是因为本人的懒惰,暂时只看完《家》这部作品。
本书以时代中最年轻的一代为主线,着意表现了其与靠着封建制度循规蹈矩而残存的上一辈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然而令我赞叹的是,作者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示各个阶层,不同人赤裸裸的心声。关于情,关于理,关于一个压抑时代下“奴隶”与自我的斗争,还关于那些与时代中最容易为读者和世人所忽略的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巴金的妙笔毫无保留的描述了一个真实的时代和真实的人。
关于家,冠冕堂皇,气势宏伟,作者曲折的笔下从朱红大门前座落的石狮,穿过叠嶂的园林,踏着木拱桥下潺潺的溪水,和着眼前豁然开然湖泊,似乎这所有的一切都让你漫游了一次梦的国度。她端庄,优雅,瑰丽,浪漫,你似乎还可以想象这奢华的背后是怎样的一户雍容,高贵的人家。然而,就像看着落叶,看似飞翔却在降落,读完《家》的心情是沉重的,这种沉重在于那样美丽而令人陶醉的家却处处洋溢着窒息的浪漫。希望与绝望在两代人之间化成模糊的界限,或者说是希望恰恰带来了毁灭,它似乎理直气壮的蒙蔽着有着封建权威的高老太爷的双眼,却麻木了克明克定的一代人,他们有着宝贵的经验,那就是理所当然的遵守为他们设计的这一切,甚至于感恩所有即将沉没的荣誉。
如果说觉新在封建制度下是无反抗主义者的话,那么不如说他是残酷现实下承受了巨大痛苦的勇者。觉新生活的时代注定了他是十字路口上最艰难的徘徊者,时代的牺牲者,他上承高老太爷的威严,下启羡慕着觉民的勇敢与追求。即使文章中并不是正面的表达这一个牺牲者,但其细腻的心里刻画让人感受得到这是一个承受着非人痛苦的弱者。在随遇而安的“懦弱”者身上,他无疑是把生活处理的最好的一个,他深爱着梅表妹,却从不辜负瑞钰的感情,面对两个深爱的女人,任何一种选择都是痛苦的,而这种痛苦却深沉的藏在一颗受伤的心里,想着麻木,因为这不再是属于自己的世界,可是他却放不下身边爱着他和他爱着的女人;而孤独月夜,偶然的思念,却化成深深的自责。在现实社会下,他可以放弃追求新潮的梦想,可是却放不下两个女人之间的爱。对于毁灭的梦想,他拥有着下一代人最后的底线,那就是没有随风漂流,而是用诠释爱的这种极端的苦痛变成了对封建社会提出挑战的最后利刃,是悲壮的离去,无声的战斗。
《我的教学生涯》这是关于中国教坛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书。这本书我是向学校图书管借阅的,说实话最初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十分感兴趣,一方面作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这与我自身的情况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这本书已经出版二十多年了,那发黄的书页里的理论,我担心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并没太大帮助。但是随着一天天的阅读,当初的想法一点点的烟消云散,读过之后真是受益非浅。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的扉页上,诗人臧克家为斯霞题诗一首:“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它生长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这是斯霞老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她“童心母爱”的真实写照。
斯霞老师从事教学72载,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她所走过的是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在旧社会里被人嘲笑、瞧不起,受尽贫苦的折磨,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曾被打压和评判,但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小学老师。有人说过:“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的行为,又是什么让她身处逆境却对教育事业义无反顾?在书中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关于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说过的。‘当我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一切为着孩子的成长,一切为着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时,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对所从事的工作执着的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信念只有在积极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斯霞老师正是如此,她没有让自己的信念成为“花瓶”,而是用她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她的信念,让它看起来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为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正含义。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什么是爱岗敬业呢,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二条是这样说明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个标准更像是一个方向标。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你问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这也许就是问题的症结。有些人,不知道尊重自己的工作。他们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衣服、房子的一种讨厌的“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个人将他的工作视为苦役与痛苦时,他是决不能在工作上竭尽所能的。爱眼下的工作吧,选择了做教师,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样的人民教师。也许不能像她一样成功,但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愧教师这个称谓了。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我们的手中。人们常说:教师是红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人梯,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头攀登辉煌;老师是艄公,把一批批的学生送达理想的彼岸。这些都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许,但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平凡。教师这个岗位是平凡的,一个人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同时也就选择了平凡和奉献,在芸芸众生中,他平凡得像银河里的一颗星,大海里的一滴水。在他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只在真正做过教师的人,只有把自己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