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每一年的端午节都搞得非常的,虽然天气很热,但人们的的心情却很兴奋,过节的气氛很浓。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在我国大多数地方端午节都是吃粽子和赛龙舟,而在我的家乡会吃一种用麦饼包馅的东西,馅料多得很,有黄蟮,有肉片,有鸡蛋,有炒面………都会被裹在麦饼里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饭桌上,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聊,屋子里充满了端午节的快乐气氛,弥漫着香喷喷的味道,我开心级了!外婆还会在门前挂艾草,听说用来避邪驱蚊的,好讲究啊!
我想:过端午节真好,我真想每天都过端午节,天天吃好吃!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而在这一天,差不多家家户户都会吃上一个大大的裹蒸粽,而在我的家乡,最兴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符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一个大人身高的大铁锅,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望着这么个大铁锅,都张大着嘴,发出“哇”的一声,而过了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也就不惊奇了。
大人们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厨房的灶放着几个大圆盆,都是一些红豆和糯米之类的。开始包裹蒸粽了,大人们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时候,裹蒸粽就会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华,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刚刚的大铁锅倒,而我们这些小孩,也都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已经装了一半水了,开始往里面刚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面前,这一刻,是最为温馨的,这一蒸,即使十多小时,而且不时要往锅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铁锅前有说有笑的,火光中满是大家欢乐的笑声,等待着这些裹蒸粽的我们,或许享受的即使这一刻,这一个过程,而不时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条村都是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啊!真想再过一次。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在我的家乡这是一个最有节日气氛的节日了,当然我家乡的端午节也是不一般的惹毛繁华,不信你看。
人端午节一到,大人们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就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就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
爷爷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就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龙王知道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就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就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就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
下午,我们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就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就是真正的幸福".
昨天,我坐车回家,突然看到灰桥哪边有一条龙船,心想一定是端午节又到了。回到家里,我把这事告诉爸爸,爸爸说:“好呀,明天正好是双休日,我带你去看赛龙舟。”我听完高兴的差点晕倒。
今天一早,我们带上自己包的粽子,就向三出发。三是温州的湿地,哪里河网纵横,每年都有许多龙舟在哪里竟赛,可热闹了。在路上,爸爸给我讲了端午节的来历。原来端午节是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祭奠日。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国君非常昏庸,整天吃喝玩乐,不理朝政,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国家也已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为了挽救国家,屈原向君王提出了许多治国的良策,但君王一点也听不进去,屈原不想当亡国奴,就在汨罗江投河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与划龙船的习俗。
当我们到了三的时侯,河岸边早已是人山人海了。各河道上也正有许多龙船向这儿靠拢,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运动员们都在磨拳檫掌,跃跃欲试。第一轮上场的是红、黄、黑、白四艘龙船,我看中白船,我要为他鼓劲。这时一声枪响,突然龙鼓齐鸣,号声连天,四艘龙船像箭一般射出,岸边的观众沸腾了,我也为白船开始亡命地鼓劲:“加油、加油、白船加油。”比赛结束了,虽然我看中的白船只得了第二名,心里有点遗憾,但是我还是为他们能在落后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坚持到底的精神所感动。我觉得今天的端午节过的真够味。
粽叶香随着农历五月初五龙舟打鼓声响起,飘入高州千家万户中。
说起端午节,我们那里更喜欢叫它龙舟节,但在乡下地方,也鲜有条件赛龙舟。我记得我们那边有一首每个孩子都会用家乡话唱的歌谣:腾腾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糍,五月初五龙舟节呀,阿妈带我睇龙船,我唔睇,我去睇鸡仔……小孩都是在这样的歌谣中,迎来一个又一个的龙舟节。
每年在端午节前一天晚上,妈妈就会泡上一盆糯米,为第二天早上包粽子做准备。一般都是姐姐和妈妈一起包,我和弟弟在一旁看。我们的粽子是四角型的,有两种味道。一种是碱水粽,呈金黄色的,有种淡淡的清香。另一种是咸香粽,主要材料是以绿豆、瘦肉、咸蛋为主,味道醇香浓厚。
除了包粽子,端午节还有吃荔枝,喝艾酒,洗艾水澡的习俗。当天一大早,奶奶已经把刷牙的水准备好了,上面还飘着几片艾叶;到了正午十二点,奶奶就会到田野山沟的一些地方,找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植物,大大一摞,夹杂些艾叶,放进灶房里煮水给我们洗澡,传说会洗去一个人身上污秽,让人精神气爽。爷爷奶奶还会在端午前一个星期酿艾酒,让每个人在节日都能喝上一点,每次我都迫不及待的叫着“我要喝,我要喝!”因为味儿是甜甜的,连我们小孩都很喜欢,总会和大人们争着喝呢!
说着说着,仿佛又飘来了那过节的快乐和那浓郁的粽香……我爱我家乡的端午节。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每当听到这首《端午》,自然想到香飘万里的人间美味——粽子。
粽子,一个神奇的美食;一个独特的美食;一个富有传奇故事的美食。
以竹叶或河塘嫩芦为皮,糯米为馅,植物为味,蒸熟后脱去那墨绿的外衣,露出白玉般肌肤的“棕子小姐”,远远就能闻见阵阵清香,沁人心脾,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因楚国灭亡,投江自尽。百姓为了江中鱼虾不食屈原尸首,向江中投放食物,引开鱼虾,后来就有了粽子的出现。
粽子不仅有白玉糯米粽,还有红枣白玉粽。在粽子里加入红枣,叫枣粽,谐音"早中",喻意学子金榜题名。这色味俱佳的粽子,寓意无穷,隐藏着人们的勤劳与智慧!我爱这个神奇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不仅在粽子,还隐藏在植物中。每年端午,家家户户门头都要挂艾叶。据说端午这一天,百草皆是药,艾叶更是可以去百毒,治百病,新鲜艾叶散发出的强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杀菌素,能有效起到驱蚊杀菌的作用。小孩洗药浴,便可以“百毒不侵”。
洗药浴,那清新的草药香伴随着深褐色的水面,本以为会十分舒适,所以就“一蹦三尺高”地跳进去。但下去才发现这汤的味儿可真大,简直“销魂”,原来“欲要练就金刚身,必经皮内苦”。这复杂的滋味,让端午的味道别具一格,我爱这个独特的味道……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端午就是一个以味道为载体,寄托人们对家的爱,对民族的爱,对家国的爱。粽子包的是乾坤与大地,包的是中华民族魂,还有永不褪色的习俗。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听到这首童谣,必须会想到端午节。今日,我就来讲一下端午节吧。
一般人认为端午节起源于伟大的爱过主义诗人屈原投江自尽,被后人所纪念,也有一些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自杀后,被吴王投入江中。总之,类似的传说五花八门,但最流行的说法是纪念屈原说了。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我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向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日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就拿我们宁波来说吧,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听老人说这样能够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还没等粽子出笼,馋嘴的我们早已掂起脚,准备大吃一场了。
《我们的节日》一书,还为我们介绍了植树节,劳动节,母亲节,建党节,建军节,七夕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元旦节等节日的来历和活动方式,让我们在愉快的阅读气氛中领略了我们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节日,对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必须的印象,更让我们有理由为中华文化而自豪!
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我的家乡唐山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我最喜欢端午节。我以后要学习屈原,一定要做一个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节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
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
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今天是端午节。
人们都忙活起来了。为了包粽子,有的摘芦苇叶子,有的准备糯米,还有的去准备花生米、蜜饯和咸肉等。
只有我一个人闲着没啥事好干,跑去河边玩,老家河边长着一丛象茭白叶子似的植物,我掐了几株拿回去给爷爷瞧瞧。爷爷一看,说:“这是昌莆。你知道这种植物有什么作用吗?”我说:“这个我在网上查了,昌莆是一种可以驱虫的植物,在端午节同艾叶放在一起可以驱邪。但我不懂这里是不是有什么传说或故事?”
爷爷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老龙王,经常兴风作浪,使天下黎民不得安宁。玉皇大帝听说以后,龙颜大怒,命魏征在五月初五午时三分去斩了它。
龙王知道了,吓坏了。立即赶到李世民宫里去求情,并答应事成之后,给李世民无数珍宝。李世民满口答应。
于是,到了五月五日这天午时前唐太宗把魏征早早请来,让他陪自己一边下棋,一边喝酒。眼看要到时间了,可他又不能在太宗面前暴露天机。由于有心事,下棋都输了,酒喝多了。结果醉倒在地。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拿着昌莆做的刀,艾叶做的马鞭,终于按时杀了龙王,为天下民众除了一大害。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端午这天把昌莆和艾叶挂在门前,用来驱邪保平安。
听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
下午,我们去曲江楼参观。门前的宣传栏对端午节作了详细说明,不过没有爷爷给我讲的这个故事。而它让我明白了在我的家乡龙舟比赛已经移到四月去了,是为了纪念北宋抗金的英雄。成了远近闻名的溱潼会船节。
在曲江楼听到服务人员的解说:“现在正是菜籽和麦子收获的时间,乡农开心地忙着收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气氛不是很浓,平淡祥和的生活是真正的幸福”。
学校放假了,回到家中,妈妈问我:明天是什么节?我冥思苦想了许久回答道:明天是端午节!妈妈又问: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我又回答说:战国时期,楚国有一名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有一次,楚国和其他的国家打仗了,屈原见自己的祖国即将要被毁灭而自己又只能干瞪眼,于是就抱着一颗大石头跳河了,楚人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就用糯米做了许多粽子,扔到河里让鱼吃。后来人们还做了许多木船,去寻找屈原的尸体,没找到。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把屈原跳河这天叫做端午,又正巧是五月五日。每逢五月五日人民大都会做许多粽子扔到河里,时间长了,变成今日的端午节了。
妈妈听了,满意的点了点头,说:明天带你去外婆家玩。我听了高兴地一蹦三尺高,心想又可以去外婆家玩了,真好!第二天,爸爸开车带咱们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了高兴地叫:快进来,快进来!妈妈提着几个串粽子给了外婆,并说:祝您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外婆笑得合不拢嘴。外公一如既往,一团和气地笑,
中午到了,外婆撇了好几个粽子,我和弟弟见了馋得快不行了,忽然姐姐拿着一瓶可乐进来了,我见了再也忍不住了,口水直唾流三千尺,一把夺过粽子和可乐,弟弟见没吃的了,就使出狮子吼功出来,哇哇大哭眼泪直流三百丈,我的耳朵都快聋了,我佩服的说:哇!不愧是狮子吼功。弟弟说:算你识货便一把夺过粽子。
忽然,外婆说:开饭了!其实我的肚子早就唱起了空城计了,一听吃饭了,箭一般冲了过去,棹子上摆满了好我最喜欢吃的菜,由其是肯德鸡肉,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弟弟见了也过来了,大人们都也吃饭了。说是。
端午节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