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叶子呦,青青的呦,包个粽子香香的呦……”每当我唱起这首熟悉的童谣,幼年时在乡下外婆家过端午的情形就历历在目。
我的家乡南通位于长江入海口,虽没有水乡的美称,但沟河渠塘遍布大地,河岸边芦苇丛生,初夏季节,成片成片的芦苇已是郁郁葱葱,碧玉般的苇叶在风中摇曳,端午节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
端午节包粽子在我的家乡可是一件大事。早在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忙开了。外婆领着我到河边的芦苇丛中采苇叶。一片片翠绿肥美的苇叶鲜艳夺目,不多时就装满了竹篮。回到家,外婆把刚采下的苇叶洗净再放进锅里煮,很快,苇叶特有的清香充溢着整个院子。外婆把煮过的苇叶放进一只大木盆,端出精心准备的糯米、花生、赤豆、红枣、切成段的新鲜香肠、方方正正的夹心肉……就开始大显身手了。坐在木盆边看外婆包粽子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只见苇叶在外婆手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就把糯米、花生之类服服帖帖地包裹起来,再用麻丝绕几圈、系紧,一个精致的四角粽子就在外婆的手中诞生了。拿起一只观赏,说它是按黄金比例做成的艺术品,一点儿也不为过。心灵手巧的外婆能随心所欲地包出各种尺寸的粽子,每回都会特地为我准备一串小巧玲珑的“迷你粽子”。
煮粽子对于童年的我来说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傍晚时分,外婆把各种不同馅儿的粽子按两个一串或三个一串地做好不同的记号,然后拎起一串串的粽子小心地放进一口大铁锅里,加满水,盖上锅盖,然后坐在灶边烧火。我呢,也不闲着,帮着在一边拉风箱,我总以为风箱拉得越快,粽子就熟得越快,于是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果然,粽子特有的香味随着缕缕热气飘出,我口水直流,嚷道:“外婆,粽子熟啦,我要吃!”
“乖孩子,不要急。”
“还要等多久?”
“快了快了。”
这样的对话不知道要重复多少遍,最后,总是馋虫抵不过瞌睡虫,每回总要等到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才能吃到粽子。剥开粽叶,香味扑鼻。肉粽,每一粒米油光透亮,浸透肉香;花生赤豆的,香甜可口;红枣变得油亮,像一颗颗红玛瑙……
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我问外婆:“为什么要我等上一夜才吃上这么好吃的粽子?”
外婆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粽子一定要慢慢煮,再焖上一夜,才入味儿、才香甜哩。”
如今,每每回顾童年的那一个个端午节,我才渐渐明白外婆为了让我们吃上香甜的粽子耗费了多少心力。是啊,爱,不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怎能融入粽子?怎能让吃粽子的人儿感到亲切、温暖?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即将来临了,在这个古香古色的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仿佛又闻到了那飘香四溢的粽香,似乎又看到那相互追逐的龙舟......
说起粽子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去年妈妈教我包粽子的情景。那是接近端午节前的一个星期天,妈妈告诉我要包粽子,我一听兴奋得跳起来说:“妈妈,快点,快点,我要学。”妈妈说:“别急,别急,要先准备材料呢。”说时妈妈把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给我看,我一看:“哇,好丰富哦!妈妈,应该怎么弄,快教我。”原来妈妈准备了:粽叶、糯米、五花肉、香肠、蛋、香菇、莲子、红豆、花生等让我流口水的食物,瞧,是不是很丰富!妈妈说:“胤胤,包粽子是很费功夫的,就看你有没有耐心哦。”“噢,妈妈您可别小瞧我,我可有一双灵巧的手,您等着瞧吧。”我看着那些食材信心十足地说。“那好吧,你就跟着妈妈学包粽子咯,可是要等吃过午饭以后再包。”“为什么呢?”“因为要把这些食材先浸泡一下,这可是重要步骤哦,你就耐心地等等吧。”“哦,那我要赶快吃饭了。”
吃过午饭我便兴趣浓浓地找妈妈:“妈妈,好了吗?可以弄了吗?”妈妈说:“应该可以了,我要先把那些食材炒一下,你去把那边桌子整理好。”“遵命,亲爱的老妈。”我愉快地哼着小曲,轻快地跑到桌子旁,开始整理。“整理完毕,妈妈,您弄好了吗?”“好了,好了。”说着,妈妈把那些炒好的食材端到桌子上。“终于要开始包粽子咯。”我高声欢呼着。
妈妈拿起粽叶开始教我怎样包粽子,可我看着那些炒好的食材,香气扑鼻引得我注意力一直不能集中,根本不知妈妈在说什么。妈妈一看我这样就说:“刚才还吵着要学包粽子呢,怎么现在又不学了?”我一听,赶紧解释说:“才不是呢,因为您炒得太香了,我才忍不住走神了嘛。”妈妈看着我,偷笑着:“那现在正式开始了吗?”“哦,好吧,好吧。”我口是心非地回答。虽然这样,我还是努力地把注意力拉回来。妈妈熟练地拿起粽叶告诉我:“先把粽叶折成一个小碗状,先加入少许糯米及配料,中间放一块五花肉,上面再加入糯米,包好再用棉线扎紧,这样就好了,你来弄弄看。”我一看觉得简单极了,就说:“我会弄,我会弄。”可当我把粽叶拿在手上时,怎么也弄不好,沾得满手都是米和油。“嗨,怎么那么难弄呢?”我气得直跳脚。妈妈耐心地教我怎样包,经过我一番努力,终于包出了一个四不像的粽子。不过,我总算是包出来了。当妈妈从锅里拿出我那个四不像粽子时,感觉还蛮挺有成就感的。
学包粽子真是趣味无穷啊!而这次包粽子不仅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不管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和信心,才能成功;同时也让我借这次机会更加贴近生活,领悟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桃儿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子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
---值此端午,祝福朋友,幸福生活万年长!
每逢端午,街巷里的粽香总能飘出老远。漫步在透着淳朴气息的青石板小路上,闻着那粽香,是世上最惬意的事了。即使闭着眼,寻着那粽香,也能找到自己回家的路。
提到粽子,便想起逝去已久的奶奶,想起她穿着那件素花布衫,齐耳的短发,用力咬着蓖麻绳的一端,一只手利索地扎着粽子……多少年过去了,粽香留于齿间,那种味道总能勾起我对童年美好的回忆,那种味道总能勾起我对奶奶的怀念,然而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守候在奶奶身边,热切地期待粽子从雏形到出形到成形的过程,那份经历,那份心境怕是奶奶送给我的一辈子也忘不了的礼物了。
枣粽,永远是奶奶做得最多的一种,因为我爱吃。那种味道甜而不腻,甜中透着一股暗香,流连于我的唇舌之间,久久不愿散开。许是我过早失去母爱的缘故吧,在几个孙子孙女中,奶奶最喜欢我最疼我,有啥好吃好喝好玩的总是先给我留着,奶奶对我的宠爱关心常惹得几个表兄妹心生不满羡慕不已。
沉甸甸的粽子,沉甸甸的礼物,更蕴藏着奶奶沉甸甸的爱。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满头白发的奶奶总会为我精心包一些枣泥粽子,从挑粽叶到粽子出锅,一道道程序在她的巧手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奶奶眼里端午节好似另一个春节。我劝她不要裹那么多粽子,她总是慈祥地笑着说:“不做怎行?我的小囡囡吃什么呢?”
端午那天奶奶总是起个大早,小心地把粽子一个一个放在锅里煮熟,然后拿着用五彩丝线织成的蛋兜兜,在蛋兜兜里装上一枚鸡蛋一枚鸭蛋,再拿上一个做工精致漂亮且装有香料的香囊,在门口坐着,远远地望着,等着我雀跃的身影,那一道曲折的小路竟也远远地伸向远处,望不到尽头。
当我小小的身影出现于小径时,奶奶总笑盈盈地迎上来抹去我额上的汗水,于我腰间佩挂七彩香囊,腕上系上五彩丝线,再往我手里塞上蛋兜兜,说是辟邪。然后拉着我回屋剥粽子给我吃,粽叶被一双巧手一层一层地剥开,顿时四周弥散开一股特有的清香,我贪婪地嗅着,眼睛紧紧盯着奶奶手中的粽子,眼里盛满了期待,这小巧精致的粽子可是我最爱的枣粽呢。我迫不及待地接着奶奶小心翼翼递过的粽子,满足地咬上一大口,顿时红枣的甜、糯米的香以及粽叶的特有风味融为一体,充斥于唇齿之间。那味道如三月的柔风一次又一次拂过我的心潭,荡起一片涟漪。每当我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每一个粽子,奶奶总是慈爱地看着我,眼眸里盛满了对我浓浓的爱意,嘴角永远是上扬着,那被岁月侵蚀的容颜总是在这时绽放出一朵世界上最美的雏菊。
“呵呵,囡囡啊,慢点吃,别噎着。”,奶奶总是在一旁慈祥的看着我生怕我噎着。于是我不再快速地吃粽子,而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品尝每一个粽子,去品味这令人难以忘怀的味道,去感谢这其中包裹的枣粽。
有人说“心如糯米,越粘越紧。情如粽叶,越煮越香。快乐如射线般,无限延长”是的,延长,它延长了回忆的思念,延长了心中的泪水,多想重拾与亲人欢聚一堂的喜悦,多想和亲人共享温馨美好的时刻,多想……怎奈光阴荏苒,岁月无情,再也回不去了,心好痛……
现在,美味佳肴轮番上阵,速冻粽子、肯德基……各种食品让人们眼花缭乱。而我却独爱那令人难以忘怀的枣泥粽子,那味道能让我记起奶奶对我的爱,无时无刻,一如早已扎根在我心中的淡淡粽香。
五月,粽叶飘香,依旧思念如潮,依旧爱如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