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便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至今已有20__多年的历史了,但对于端午节的由来却有着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第二种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第三种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但人们最了解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但因为楚怀王听信了*臣的话,便放逐屈原,屈原由于听说楚国被敌人所占领,百姓遇难,自己却无能为力。便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来到汨罗江边,抱着一块石头,纵身跳入江中。楚国的百姓听说了这件事,便来到江边,含着泪划着船想要打捞屈原,但并没有成功。所以人们便将粽子扔入江中,希望江中的鱼可以不伤害屈原。这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每个地区的粽子也是不同的,比如广州的粽子主要分为甜粽和咸粽,在四川偶尔还会看见辣味粽子。端午节还有许多传统习俗,比如赛龙舟、戴香包、带五丝绒线、挂艾草、洗艾草澡等。现在,赛龙舟已经变成了一项体育运动,并且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赛龙舟已经先后传入日本、越南、英国等国家。20__年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中也写到了关于端午节的一个习俗——赶鸭子。它源于纪念古代湘西英雄杀死恶龙为民除害的传说,沿袭至今,并以鸭为吉祥物,在龙舟赛上将一大群活鸭子同时放人赛龙舟的水面上,任由人们去抢捉,谁逮着归谁,抢到鸭子视为大吉,非常热闹。
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我们需要不断弘扬端午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文化。
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春节便春节,随便去买点东西吃下就是。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远,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系五色线,手腕脚腕都要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我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气凉凉的,清爽滋润,周围都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台眼,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那茁壮的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我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如猫猫眼,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今天不怕它,就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慌慌张张的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孩子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那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可是在这种过程里藏着的浓浓的乐趣、亲情可以买的到吗?如果有条件做的话还是不要去买了吧!简简单单的一个人”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欢乐多少温情。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每当这天,我家就热闹起来了。
端午节那天,奶奶总是早早的拿出自己采来的粽子叶(就是苇叶),把它煮一遍,然后放在凉水中使它变凉备用。我好奇地问:“奶奶,为啥要先煮一遍呢?”奶奶说:“不煮的话它太脆,容易断,没法包的。”哦,原来还有这样的学问呀!接着奶奶就会把已经泡好的糯米和煮好的豆馅都准备过来,这样就开始包了,我兴奋的对奶奶说:“奶奶,我也要包。”奶奶看着我跃跃欲试的样子笑着说:“好吧,首先我们要先把豆馅攥好。”于是我们先把豆馅弄成一个个豆馅团。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包了,在奶奶的指导下,我先从水里拿出几片粽子叶,叠放在一起,接着把它们卷成漏斗形,但是底部不能有洞,奶奶告诉我:“你刚刚开始学,就不要放豆馅了,直接放米就行了,先试试包一个“瞎”粽子。”我一听这句话就笑了,哈哈,原来没有馅的粽子叫“瞎”粽子呀!笑归笑我还是照奶奶说的去做了,我往漏斗形的粽子叶里放满糯米,再把粽子叶剩余的部分顺着口一压,把米封在里面,我正准备进行最后一步,把它系住,可是,这时,它确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子张开了嘴,把米吐了出来,我没有放弃,在奶奶的指导下又重新开始,说实话,这个真的不好学,在奶奶几乎包完所有的粽子的时候,我终于也包好了我自己的粽子,也就是说我终于学会了包粽子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奶奶看着我包的的粽子高兴地说:“不错呀,琦琦真的学会了呀,样子虽然难看点,但是已经不漏米了,再好好练习练习,明年奶奶可就有帮手了”。听了奶奶的话,我高兴极了,我一定会好好练习的,明年我一定能帮奶奶一起包粽子。
奶奶乐呵呵地把粽子放在高压锅里煮,过了40分钟,美味可口的粽子就出锅了,我吃着香甜的粽子,很高兴,觉得特别好吃,因为这毕竟是我的劳动成果!
这就是我们家的端午节,欢迎你们下次端午节来我家,吃我给你们包的粽子哦!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便忙着包粽子,吃粽子。包粽子时要准备糯米、粽叶、线绳,这样一合起来就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
端午节赛龙舟在南方很盛行。每年端午节的这一天,江河湖泊里有经过精心装饰的龙舟严阵以待,河岸上是身着节日盛装、满怀喜悦的男女老少。比赛令一声响,水中是锣鼓震天、浪花飞溅、龙腾虎跃;岸上是摇旗呐喊、欢呼雀跃,那场面是何等壮观。端午节还有一种习俗,就是用五色丝线缠在小孩的手腕、腿腕和脖子上,也有把五色线拧在一起缠的。群众称作“花花绳”,古人叫做“长命缕”。据说,彩丝系臂可能是“纹身”的变相发展,五色线象征五色龙,可以降服鬼怪。
关于端午节还有这样一段传说呢: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张改革楚政治,联合各国抵抗秦国。但是,屈原的主张遭到*臣的反对,楚王不但不采纳屈原的主张,还把他赶出了楚国的国都。屈原离开国都后,仍然关心祖国的命运。后来,他听到楚国被秦国打败的消息,非常悲痛,痛感自己没有力量拯救祖国,就跳进汩罗江了。这一天正是公元前278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听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划船赶来打捞他的尸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们就把食物扔进江中喂鱼。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这样做。久而久之,人们又改为用芦苇的叶子把糯米包成粽子扔进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惯。
快过端午节了,奶奶到市场买来了糯米、红枣、花生和粽叶,准备包粽子我们吃。
奶奶先把粽叶在水里浸泡了二三天,让粽叶变得软和,然后,把粽叶从水里捞上来,用清水洗干净,再沥干。然后,她取来糯米,淘得干干净净的,就开始包粽子了。奶奶先将两片粽叶叠放在一起,然后卷成一个漏斗形,再用勺子舀上一点糯米放入粽叶中,用粽叶把糯米包好,最后用绳子把粽叶缠紧,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做成了。
看了奶奶做的粽子,我的心里也痒痒的,就跟着奶奶学了起来。我先把粽叶卷好,再往里面放糯米。可我刚放进一点点糯米,那些米就从粽叶里漏掉了。我往地上一看,哎呀,地上撒了好多米啊!奶奶告诉我,粽叶一定要叠整齐,卷粽叶时可有讲究。她于是手把手地教我怎样包粽子。我又重新包了起来,这次比上次顺利多了,一会儿,我就做好了一个粽子。但看看我的粽子,总觉得没有奶奶做的有棱有角,奶奶说:“第一次能包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粽子包好后,奶奶又把粽子放入水中泡了起来,她说这样泡过之后,粽子才容易煮熟。
端午节这天一早,奶奶就开始煮粽子了。不久,锅里就飘出了粽叶的清香。闻着这香喷喷的粽子的香气,我真想一下子就吃到自己亲手做的第一个粽子。粽子终于可以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让奶奶先找到我包的那个粽子。可奶奶揭开锅盖一看,锅里有好多白花花的米粒。奶奶说:“肯定是你包的那个粽子没包紧,米粒全跑出来了。”奶奶捞出所有的粽子一看,果然是我包的那个。看到这样,我感到好惭愧。
粽子出锅后,我们全家都围在桌前吃起了粽子。我从盘子里拿出一个粽子,把绳子剪断,再把粽叶剥掉,里面就是一个透着粽叶清香的白白的粽子了。我在上面放了点糖,然后咬了一口,一阵甜滋滋的味道进入口中,真好吃,我于是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大人们边吃边聊天,热闹极了。
啊,今年的端午节真开心!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米,这种甜也不腻;米中融入枣或豆沙的香甜,也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笑我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很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就像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我那时的饰品。犹如天花乱坠。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
现在物人非,我穿过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如此。
怀念我亲爱的饰物——外婆充满爱意的香包。
同学们都知道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五日,但是大家是否都清楚端午节的来历呢?恐怕有许多同学不清楚吧,今天我就来讲一讲端午节的来历。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名大官叫做屈原。屈原是个很有名的文人,他写了鼎鼎有名的诗集《离骚》,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句子我们都耳熟能详。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格式叫“楚辞”。屈原清楚时事,对楚国忠心耿耿,主张抗秦。
当时的楚王被秦王骗得团团转。楚王亲近的小人被秦国买通,天天在楚王面前说屈原坏话,在其怂恿之下,楚王对屈原的抗秦计划毫不理睬,屈原被流放到外地。
多年后,屈原终于回到楚国都城,但没多久,秦王就派使者请楚王赴宴。楚王的小儿子子兰也被蛊惑,极力劝楚王赴宴。楚王不听屈原劝告,前去赴宴,被秦国囚禁而死。
楚王死后,子兰成为宰相。屈原上朝时常责备子兰,把子兰骂得狗血淋头。子兰十分厌烦,暗中谣言中伤屈原,将屈原再次逐出都城,流放到现在的湖北一带。
就在屈原被流放期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攻入楚国都城。屈原得知消息,悲痛不已,抱着一块巨石投江自尽。屈原深受百姓爱戴,百姓得知屈原投江自尽,纷纷划舟,寻找屈原尸体。有人担心鱼群食用屈原的尸体,将米、豆子一类食品投入江中,让鱼群食用。
从那时开始,在农历五月初五时都要划舟、投食。这一天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端午节的主要活动就是由划舟与投食演化而来的赛龙舟、包粽子与吃粽子。
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唐·文秀)
一位文人,一份誓死的情怀;一条江河,流淌千年。
一个节日,一种纪念的文化;一腔眷恋,流传人间。
龙舟竞技,伴随着热闹的呐喊,穿过幽幽的挂满艾草的街头巷尾。端午节,古老而传统的节日与活动,连同一份朴素的情愫和纯洁的思想,全都融入了浓浓的端午粽香。这缕端午的粽香啊,悠悠飘散,飘了千年。
端午节,“端”字有“初始”之意,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为如今的“端午”。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人们认可的便是纪念屈原。
20__年百度端午节logo正是以爱国诗人屈原为主题元素。诗人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他忠贞爱国,为满朝*邪所不容,楚怀王不辨忠佞,将屈原贬至南方荒蛮之地。终于在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听闻悲愤交加,心如刀割,自知报国无望,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便抱石投入汩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死后,江边百姓纷纷引舟竞渡,打捞屈原,并将粽子抛洒在汩罗江中,以免江中鱼虾啃食他的身体。逐渐地,每逢五月初五,人们就养成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办诗会、喝雄黄酒的习俗,以此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名人,他才华横溢,独创了“骚体诗”;他品行高洁,遗世独立,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为我们世代所敬仰。时至今日,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并于20__年5月20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人言:粽子分明的棱角,象征着屈原刚正不阿的性格;雪白的糯米,代表着他出淤泥不染的品质‘而那颗红枣,正是屈原对楚国的一颗赤子之心。“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响彻在屈原的故乡。
悲壮的传说、留香的艾草、飞渡的龙舟、甜美的粽子……端午节的每一个元素都无不让人感到文化的厚重的积淀与传承,让我们在向幸福前进之时也不要忘记秉持中国的传统文化,时时回望先人,遥寄哀思。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民间都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包粽子。
包粽子需要许多材料:棕叶、糯米、肥肉或瘦肉、酱油、棉线。糯米和酱油混合一下,再加上肉就是粽子的食材。当然,这都是可以按自己口味来进行选择,如果喜欢吃甜的话,可以不需要酱油和肉,可以加一些赤豆和糖。
粽叶尽量要绿一些,光滑面和粗糙面分得明显一些的,要有韧性的,不能太碎的粽叶,这样包的时候容易裂开来,包的时候,米粒会漏出来,粽子的香味会大大减少。线得用棉线,棉线更粗,裹得更紧,肉要有肥有瘦,吃得时候才不会干巴巴的。糯米用平常的就可以了。
材料准备好后,就可以做了。先把粽叶的二分之一卷成一个无底的圆锥,然后兜两到三勺子拌好的糯米和酱油加到圆锥里,加一块肥肉和瘦肉,用勺子挤一挤,再兜三到四勺的糯米,兜满为止。可是我兜了一勺又一勺,一勺又一勺,就是兜不满,像个无底洞一般,怎么装都装不满。可是我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把粽子翻了个身一检查,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卷的时候,没卷好,“圆锥”的头上有个洞,只要我捏一捏上面或者用勺子使劲按一按,下面这个洞就会像没捏紧的水龙头一样,时不时漏一些糯米下来。拆掉,重包!
这一回,我可小心多了,为了防止它再漏出来,我甚至提前用了棉线,在尖角上面先捆了几圈。粽子到是兜满了,总该盖盖子了吧。我把剩下的二分之一的粽叶包上去,盖住再折下去,它的两边就有两个大口子开开来,会使糯米漏出来的。我重复了好几遍,还是会有两上大口子裂开来。我索性倒出了一些糯米,把粽叶往口子上一盖,就拿棉线捆住得了。我怕它在蒸得时候漏出来,所以横着竖着斜着捆了有二十来圈,奶奶、曾祖母都笑我说我捆粽子像捆贼一样,来了个五花大绑。而她们包的只有横的口子上的三四圈,而且捆得还比我的结实呢!初学者嘛,没事儿的,能吃就行!
直到把粽叶包完,我们一家人包了有二十多个。我包的那几个虽然一个比一个好,但是还是奇形怪状的。在一大堆粽子里,我包的粽子显得特别与从不同。没关系,我这叫有创意嘛!进锅蒸粽子喽!等一会儿吧,粽子很快就出锅了。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主要最不可少的习俗。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这是唐代文秀的《端午》。过几天就是中国非常重要的节日——端午。
我知道很多关于端午的来历和传说,在今天,我就来讲给大家听吧!我还有自己的真实事例!
公元前229年,战国时代楚秦夺霸权,诗人屈原列右大夫,很受楚国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昌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能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惧灰,仰天长吧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5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从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亦称端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午”也就如称“初五”;“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五。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大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怕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为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尽管端午年年都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一是纪念屈原说;二是迎涛神说;三是龙的节日说;四是恶月恶日京;五是夏至说。由于屈原的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所以端午节的习俗有“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端午节是家家户户口团圆、是最幸福的时候,到了这一天早上天不亮的时候,爸爸妈妈在门上挂上艾叶、香囊,妈妈会为我系上五彩线,保平安。我会和哥哥、妹妹、小弟一起玩耍,做游戏。吃饭的时候到了,我来到饭桌前给大家都分上一个粽子,自己最后拿一个,把绳子解开,剥开叶子,就可以吃到里面香香、软软的粽子了。大家有说有笑,非常开心。
这就是我们的节日——端午。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又称“重午节”。
清晨的窗外,阳光明媚,小鸟儿在枝头歌唱。还在睡梦中的我,一阵阵诱人的肉香夹杂着粽叶的清香直往鼻子里钻。我急切地从床上爬起来,发现餐桌上多了几个粽子,立即想到今天是端午节。妈妈给我剥了个肉粽,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咸香软糯,非常美味。妈妈的家乡是有名的粽子之乡——浙江嘉兴。那里的“五芳斋”粽子远近闻名,粽子的口味也是五花八门:豆沙粽、蜜枣粽、火腿粽、栗子蛋黄粽……真是应有尽有。每次回来,我们总要带上几个。
吃完早饭,打开大门,发现门口的角落里放了一束野草。我好奇地指着它问:“妈妈,这是什么,为什么放这儿?”“这是艾草和菖蒲。”妈妈摸着艾草对我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古时候端午家家户户都要以菖蒲和艾草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以驱赶蚊虫。”接着妈妈又问:“那我考考你,你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吗?”“屈原!”我立刻脱口而出。
这个可难不倒我,我开始滔滔不绝起来:“吃粽子、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屈原,他是楚国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公元前278年,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打下了楚国的国都。屈原听到这个消息后悲痛欲绝,放声大哭。他知道楚国没有希望了,可不愿意看到楚国被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土地、人民落在敌人手里,于是在五月初五那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汩罗江,以身殉国。楚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十分悲痛,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他的身体。”看我说得头头是道,妈妈给了我一个赞赏的眼神。
提起赛龙舟,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激动人心的热闹场面。那一只只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在湖面上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特别是那震耳欲聋的鼓声,仿佛敲打在人的心上,令人热血沸腾。可是至今我还没亲眼看过龙舟竞渡,有点小小的遗憾呢。
下午,我碰到了好朋友肉包。她今天有点不一样,两只手上都戴着五色丝线做成的手环,五彩斑斓。她把手伸过来,让我仔细看了看,得意洋洋地说:“看,这是我奶奶做的,可以避邪驱瘟哦。”别说,还挺漂亮的。“能给我一个吗?”我有点羡慕。“五色线不能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才可以抛到河里,寓意着让河水将疾病都冲走。”肉包慢条斯理地说着,显得很有文化的样子。但看到我失望的眼神,连忙拉起我的手:“明年我让奶奶也给你做两个!”我听了,立刻高兴起来。
原来,戴五彩线也是端午节的习俗,它表达了人们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就是给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端午线。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线制成,必须是青、白、红、黑和黄色,这五种颜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使人健康长寿。
饮菖蒲美酒,尝糯米角粽,戴丝线香囊,观龙舟竞渡,端午节的习俗可真有意思!
在这么多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了,看着那三角形状的粽子,就直馋人;闻着艾草淡淡的香味,却也沁人心脾,划龙舟,赶鸭子,都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娱乐。雄黄酒的传奇故事,熏苍术的祝福,无不透露着节日的喜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都统称为粽叶。粽子的传统形状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们都会根据粽馅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掺合小豆的叫豆棕;掺枣子的是枣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试当中,家长大多都会给孩子包几个枣棕带上,因为枣棕又叫“早中”。剥开那层墨绿的外衣,露出里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将我的馋虫勾起来了。甜糯的粽子,这是端午节味道。
端午节在门上挂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俗艾叶、蒿草、白芷都是属于中药的。先煮两个鸡蛋,等鸡蛋煮好以后,从中间剥开蛋白,取出蛋黄,在原本蛋黄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银饰品,合上鸡蛋,用纱布包住,塞到嘴里,可以驱寒、治咳嗽。艾叶,蒿草的清香是端午节的味道。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河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船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我的家乡每年都会举行赛龙舟比赛,还会在江面放置许多鸭子,几个龙舟队伍相互竞争,那个队伍抓到的鸭子多,那个队伍就获胜。每年,我都会站在江边,看着江面上龙舟队伍的奋勇激进,看着他们的比赛。龙舟对屈原的纪念,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传授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薰苍术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就是民间传统用苍术消毒空气;将天然的苍术捆 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雄黄的传奇,薰苍术的祝福,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千年的传统延续至今,每一样习俗都被传承,端午节的味道也被记忆。甜糯的粽子;奋勇激进的赛龙舟;清香的艾草;传奇的雄黄;神奇的薰苍术。这都是我记忆中端午节的味道。
不是收到朋友的节日祝福,若不是接到放假一天的通知,我真的没有意识到端午节到了。
儿时的每个节日都是很热闹的,当然包括端午节,那时候也不懂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但知道要吃棕子、插艾蒿、叠端午符、戴香包和五色线。往往是在半个月前就张罗这些东西了,母亲忙着打听哪家的棕叶色好味浓,哪家的糯米润滑绵密,我们也忙着到野地里找艾蒿,到商店里买五色线,天天缠着母亲快点包棕子。端午节的前两三天,母亲便开始把棕叶、糯米、小米、红枣泡在水里,作好准备工作,节前一天,便早早起来包棕子了,一个棕子二三根棕叶,先放一点糯米,中间加一到两个红枣,然后再用糯米盖好,既要包得严实紧密,又要透气美观,看着大人们利索地包扎好棕子,忍不住也想试试,于是也张罗起包棕子来,长长的棕叶到了自己手中竟变得调皮起来,这两根拢合了,另一根却横竖合不在一起,糯米从空隙间洒落出来,急得一身汗,让姐姐帮我调整好,绑线的时候又闹了笑话,要么绑得太紧绕成死疙瘩,要么绑得太松散了架,直到她们嚷我填乱子,自己也累得满头大汗才悻悻走开。下午时分母亲便开始生火搭锅煮棕子,没一会整个院里便飘满了浓浓的棕合味,馋嘴的.我们急不可耐一会跑去看一遍,恨不得马上吃上棕子。棕子往往要煮上四五个小时才能熟,我们小孩子是没有耐心一直等下去的,便相约了出去玩耍,直到天黑回家时突然想起了棕子,撒欢跑回家,来不及洗手,便将那刚刚煮好的棕子打开来。
端午节的早上,早早起来,我们的衣服里已经缝好了端午符,脖子上挂上了公鸡状的香囊,手腕间戴上了五色线,辫子里也插上了艾蒿,一切都是那么神圣而喜悦。亲朋好友间互相送棕子,小儿伙伴间偷偷比起了谁的香囊好看,谁的五色线鲜艳,一切都是那么的快乐。这种快乐一直延续近一个月,到家里的棕子吃完了,门上的艾蒿枯了,背上的符拆去,手腕上的五色线解下。
又是一年端午节,这种快乐的氛围似乎只能成为一种永久的记忆了,城里人过节很简单,去超市提一袋冷冻好的棕子回家一吃就意味着过了端午。我也从没有象母亲那样去为孩子准备五色线、端午符,感觉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淡,是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简化了传统节日那些繁锁却有趣的过程,还是平日里的压力让我们更喜欢上了那些能够尽情狂欢的洋节日?
只想回远方的家乡去看看,乡下的端午是否还象往昔那样热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的节假日一般皆与家人一起度过,像端午节,一般就是吃吃粽子,挂几个纸葫芦,咱们北方也没有赛龙舟这样有仪式感的大型活动,对了还有那三天的假期,如此这般就过去了。
而今年,与以往大不相同,我们的端午节将在十一班这个大家庭度过。
企盼了好久的两节课终于到来,大家欢庆着,纷纷拿出粽子,老师却大汗淋漓。
活动开始了,老师们拿出一包包的药料,一股很……奇怪的味道,接下来五颜六色的香包接踵而来,颜色虽不同,却是每种都有自己之所在,我选择了自己最爱的紫色,为最爱的人祈求好运,香包制作步骤却是很简单,就是把各种我不认识,不知名的药材撕碎,让它们散发独特的滋味,然后再装入香囊中,即为大功告成。
编五彩绳,这种五彩绳与市面销售的一种很是相似,只不过像放大版,五彩交织一簇,似五仙同入凡尘,后见第二种编绳技巧,看老师编出来甚是好看,就不假思索地拆掉了原来像麻花瓣的那一种,随着老师翻飞灵动的手指,我的手指也上下翻飞,很快就编好了另一种,看起来是那么耀眼,那么与众不同。
所谓画彩蛋,是在塑料空心的一个椭圆球体上画自己喜爱的图案,我选择了最爱的熊猫,可能是只画黑色一种单色,看起来有点突兀,却不能因此改变熊猫的颜色,转念一想,开心最为重要。
终于吃粽子了,暗绿的粽叶散发淡淡的清香,轻轻剥开粽叶,一阵阵米香钻入我的心中,轻咬一口,糯糯甜甜,使人赞不绝口,同学们的感受也应如此吧,不然怎么会连嘴角边的米粒也无暇顾及呢?
棕香飘散,浓情端午,让我们对每个节日都有了企盼,亦有了收获的意义。
离端午节还有两天了,富贵村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这富贵村,虽然名为“富贵”,但其实是一片山坳坳里的穷乡僻壤,偶尔飞出一两个金凤凰,萧顺就是一个。去年刚刚医科大学毕业的他正在城里医院里履行着天职。家里有一老母,还有一个快要生娃的童养媳,她们并不知道萧顺的工作单位在哪里,因为这山村实在太闭塞了,惟一与外界的联系就是那一月才来一次的邮差。
往年,萧顺都会在端午节前一个月寄信回家,这样,婆媳们就会在端午节前收到他的信,为他将要回家作准备。可是今年有些反常,离端午节只有两天了,他的信还没到。婆媳俩倒没怎么担心,心想也许他忙,就忘了写信,反正过节一定会回来,按往年一样准备就是了。
端午节转眼就到了,村长按惯例用挨家挨户集来的钱买了一串火红的鞭炮,放得震天响。按他们那里的习俗,每户的男丁都要跪在离鞭炮4米的圈子里,然后祈福。可人们发现,萧顺没来,于是村长又派人去请。……然后,全村的男丁都知道了,萧顺没回来,然后,全村的女人都知道了,萧顺端午节没回家!
在这个没有什么新闻的穷山村里,女人们开始用她们独特的传播方式,生动地演绎着这个“号外”。真是团结力量大,现在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萧顺这个假冒的孝子,抛妻弃子,在城里一个人风流快活,还包养了一个小老婆。
萧家婆媳整日闭门不出,媳妇本来挺相信丈夫的,可听传言说得那么有板有眼,就挺着个大肚子,整日以泪洗面。她将信将疑,只有萧顺的妈始终坚信儿子不会如此,她始终以坚定的口吻劝慰媳妇:“顺子不会的,他不会的!”
一日,婆婆听到门外又有村妇在谈论自己的儿子,她不顾媳妇的劝阻,毅然拄着拐杖,一步步挪到门口,打开门,只说了一句话:“顺子不会的,不会的!”话音未落,萧顺站在了老母的面前!
原来,奋战在“非典”一线的萧顺刚刚结束任务,又在宾馆被隔离了一个多星期,才匆匆往家赶,所以耽搁了。
于是,女人们开始说:“萧顺真孝顺!”
媳妇开始说:“他是我丈夫。”
婆婆仍然说:“他不会做那种事!”
又是一年的端午,迎着棕叶的清香我们来到了奶奶家。
一进家门,便看到了一捆又一捆绿色的、细长的叶子悬挂在院子里的各个角落,我疑惑地看着,随手摘了一根自言自语道:“这是什么呀?”在一旁忙着的奶奶笑道:“这是艾叶,用来驱虫的。来,咱们进屋去包棕子吧!”
一听到马上就有棕子吃了,我似乎闻道了那香喷喷的糯米味,嘴里仿佛尝到了那美味的五花肉。想着想着,我不禁垂涎欲滴,催着奶奶快点包。奶奶笑呵呵地说:“别急,别急,我还要准备材料呢。”
只见奶奶先把糯米洗干净,然后淋干,再放入酱油、酒、盐、味精。同时她又准备了一些绳子,把碧绿的棕叶放在锅里煮了一会儿,然后把一块块五花肉切好,浸在了酱油里。过了一会儿,我发现糯米的颜色终于变成酱色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终于可以开始包了。只见奶奶挽起袖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轻车熟路地把一张棕叶卷成圆椎形,在里面放了一些糯米,然后再放了一块大肉,接着撒了些糯米并盖平,最后用绳子把棕叶一圈又译全绑紧,嘿嘿!一个“枕头娃娃”在奶奶手里悄然诞生了。
看着看着,我不禁跃跃欲试,“奶奶,您到一边去包,我要和妈妈来次比赛。”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两片棕叶,慢慢地把它卷成园锥形,从盆里捞出一把糯米放入其中,精挑细选了一块又肥又嫩的五花肉放在糯米的中间。我瞟了瞟妈妈,哈哈,可怜的妈妈正在为裹棕叶发愁呢,这次我肯定赢定了!然而,好景不长,手里的棕子就像一个咧着嘴大笑的娃娃。嘴巴怎么也合不上,眼看着妈妈就要赶上来时,我灵机一动,把棕叶一转,立刻用绳子绑紧,一个“枕头娃娃”在我手中诞生了,妈妈笑着祝贺我赢了。接着,越来越多的“枕头娃娃”在我们手里诞生了……
棕子熟了,我一口一口地品尝这透着浓浓棕叶清香的棕子,心里愉快极了。在这个端午节中,我体会到了包棕子的乐趣,这香喷喷的棕子中,有我对端午的喜爱,也包含着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
老师和我们说端午节是因为要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那个人物就是屈原。于是将屈原投江的日子——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每年的端午节,人们都要佩戴花花线、荷包,喝雄黄酒,还要吃粽子和赛龙舟,这种习俗已经连续了两千年之久,这在中国是的。屈原以自己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嫉恶如仇、洁身自好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后人对他的永世敬仰!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楚国人,有一段时间深得楚怀王的赏识。楚怀王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屈原此时就有了一个实施美政的计划:上有一位举贤任能的君主,下有一群竭智尽忠的臣子,国家就能富国强兵,而且屈原认为他一定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看到这里,我不禁敬佩他远大的志向和无比耿直的性格。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便遭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从而在楚怀王面前造谣,说屈原的坏话,令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绝望了,流落江湖。但是他依然关心着楚国的一切。
当楚怀王决定与齐国绝交时,屈原不顾自己已经没有了官职,穷困潦倒,毅然决定亲自去齐国说明,但是,齐国已经没有人相信他了,他无功而返,伤透了心。后来,楚怀王又放走了秦国人质张仪,更令屈原悲愤不已,不顾自己的处境,径直去宫里参见楚怀王。但是,做出来的事又怎能收回去?屈原又一次失望了。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把屈原彻底流放了。可怜的三闾大夫,身形憔悴,面容枯槁,然而还是一片赤诚,把整个的心思放在了对国家的挽救上。可是事情并不像他所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结果是,不久秦国便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看到楚国已经无可救药了,在绝望和悲愤之下,高声呼喊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投进汨罗江,自尽了。这更令我悲伤不已,感动不已。悲伤的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这样去世了。感动的是因为屈原一颗火热的爱国心!
但是,正因为这样,让我认为屈原并不应该死。如果他听了渔夫的劝告,能够忍着巨大的痛苦,不再那么锋芒毕露遭人嫉恨,楚国也有重建的可能的。但是,傲骨铮铮的屈原终究是忍受不了内心的痛苦,投江自尽,让楚国再无回天之日。
我同情屈原,我敬仰屈原,我歌颂屈原,又一个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不由得深深感叹:屈原之死,悲哉!壮哉!惜哉!真可谓是: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早晨起床,似乎有些凉意。拉开窗帘,外面是阴雨蒙蒙。
今天,是端午啊!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啊。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窗外的阴雨绵绵,雨丝密密的斜织着,地上湿漉漉的,就似我心中也是湿漉漉的一般,莫名的抹上了一层伤感的色调。
心似乎被雨丝牵引一般,将我带到几百年前的汨罗江江边。也是,五月初五,也是这样的阴雨天,迷迷蒙蒙,看不清楚。却似乎能看到赫然立着一位一袭素衣的翩翩公子,他便是屈原。晃得,我似乎看到他脸颊上闪烁的泪光,心微微一颤,我似乎能感受他心底的那份痛苦与无奈,连周围的空气都带上了忧伤与悲愁,尝一尝,一定是酸的。而我,就在那不远处,几步之遥,却始终无法靠近,我好想拉住他,告诉他:“你这样是没用的,你的那位君主并不会为你的死而改变什么,你的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怎可以白白断送于此?”但他却仿佛置身与另一个世界,与我完全不同的世界,完全看不到我,听不到我。心底又泛起阵阵的辛酸,就算听得到,恐怕也不能理解我的话吧,就算他能理解我,他一定也还会坚持,因为这是他性格所致,他骨子里的那份坚贞,使他必然要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我只是,也只能,默默地看着他,看着他,这位为后世所永远怀念的伟大诗人,看着他,看着他的视线一点点地收缩,最后只剩下一江的汨罗水,看着他,看着他用尽全力,纵身一跃,在湿漉漉的空气中,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像一架横跨古今的彩虹。而我仍呆呆的站在原地,一切都宁静如初,眼前只有密密的银帘,不停的落下,仿佛刚才只是我的幻觉,只不过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虚无缥缈,不曾出现,也不曾停留。
“菲菲,来吃粽子,诶,你在干嘛呀?来吃粽子了,菲菲,诶,你到底要不要过来啦。”身后传来妈妈的喊声,显然有些生了,我赶紧跑过去,“哎,叫你吃个粽子,叫了你半天都叫不应,拉个窗帘拉了十分钟,站在那边,不知道在想什么,是不是昨天没睡好啊?”说着就拿筷子插起一个已经剥好的粽子递给我,咬一口,嘴里满是粽子黏稠的感觉,从小就喜欢粽子比喜欢饭多一点。“妈妈……教我包粽子吧。”“怎么啦,又想包粽子啦?”“恩,好吃。”我似有若无的回答着,突然想起来,还有那个,“妈妈,也给我房门上挂上艾叶吧。”“呦,你不是说挂着难看死了,还说我没事干买个那个干什么嘛,送给你都不要的。”“我现在要了嘛。”“哎。”妈妈无奈了,但还是点点头。
我想,或许,学会包粽子,呼吸着艾叶的清香,我就能离那个屈原更近些吧!就能离那个时空更进些吧!忽然觉得,端午节的真正含义,并不是我们所关心的放不放假,而是它的本质,这是人们怀念屈原的一种方式,是人们对美好正义永恒的追求和向往。屈原的死已无法挽回,那么就只有守住他的那份坚贞的品格,永远珍藏于心。在每每端午节时,想起屈原,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向后辈或老外自豪的讲述他的故事,我想,这才是端午节自古流传下来,成为我国传统节日的真正意义。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不知从何时,开始遗忘。
12点的钟声就将敲响,这个端午,也即将过去。或许得感谢那个虚无的梦,感谢妈妈,感谢这些习俗,让我想起端午本质,让这个端午过的如此深刻。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为什么会有端午节呢?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屈原从小就很爱国,可是国家连连败仗。屈原无法忍受,便来到泪罗江边,投江殉国。屈原投江后,人们十分震惊,纷纷做船去打捞。并将米饭团投入江中,希望能喂饱江中的鱼,好让那些鱼不要去咬屈原的尸体。可是人们在江里打捞了很长时间,还是找不到屈原的遗体。因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便划着龙舟到处寻找屈原,还把粽子投入江中。
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家也会包粽子。那天,我和妈妈、外婆一起包粽子。刚开始我安安静静的看着妈妈和外婆包粽子,看了好长时间,我觉得自己应该可以了。于是我就跟妈妈说,“妈妈让我也来和一起你包粽子吧!”妈妈说:“好的呀,可是你行吗?”“我可以,你让我试试吧!”于是,我信心满满的拿起那个箬叶学着妈妈和外婆的样子,包了起来。
可包粽子,看看简单,真正动起手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我卷了好长时间也没把那个箬叶卷成我想要的形状,还不小心把箬叶给弄破了。我好不容易放进去的糯米全部从那个破的箬叶里面跑了出来。我不甘心,又换了一张叶子。这一次我小心翼翼的把叶子卷起来,叶子是没破,可是我怎么包都包不起来。再看看外婆和妈妈箬叶在它们手中就很听话,叶子在我手中却一点都不听我的指挥。我堵住这头那头又跑出来了,我堵住那头这头又跑出来了。我很生气,就放下了箬叶说:“它就是欺负我的,我不包了。”妈妈和外婆看看我的样子都在那里哈哈大笑,说:“其实你静下心来,慢慢的包肯定是可以包好的。”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又重新拿起了箬叶,这一次我终于成功了!虽然没那么漂亮,但毕竟是我自己包的第一个粽子,我很开心。
下午外婆煮好了粽子,吃上我自己包的甜甜的粽子,我觉得美味极了!
“你们瞎忙什么,买几个粽子好了,自己包的又不……”后面的话还没畅快地吐完,爷爷便竖起食指说:“嘘!”然后他一边捞起泡好的粽叶,一边头也不抬地说:“等等啊,很快就能吃到了……”说的又是老一套,我嘴里嘀咕着:“真是的……”便不耐烦地跑进了卧室。
外面依旧是爷爷奶奶忙碌的声音,挖糯米的勺子碰到了盆的边缘,发出铛铛的脆响。为包出不进水的粽子,爷爷奶奶两人不停地互相提醒:“叶子裹实点,绳子绑紧点……”我一个人躲在房里,不屑地说:“何必呢?”当爷爷将煮好的粽子兴冲冲地端到我面前时,我往往是掉转头去推脱说不饿,此时的爷爷总是笑着嗔怪道:“你这孩子……”
又是一年端午到,家里却没有了往日的生活气息,爷爷生病住院了,大人们轮流去医院陪护,早就将过节的事情抛到了脑后。
放学到家,吃完他们临走时就准备好的饭菜,简直冷到了我的心里。空气里飘荡着隔壁家电视里播放的端午晚会的庆祝声,我感到异样的冷清。
“吱……”门开了。“谁?”我大喊一声,疾步奔到客厅,看到手提超市购物袋的奶奶:“你爷爷说今天过节,他生病不能包粽子给你吃,非要关照我去买超市的粽子,他说你爱吃买来的粽子……”泪水不争气地涌上来,我强忍着。奶奶一边说着一边热着粽子。热好了以后,她自己又赶忙穿鞋准备赶往医院。我端着手里的粽子,不禁想起以往的端午,以往的爷爷,我渴望回到以往的日子。
我拆开粽子,哽住的喉咙怎么也咽不下原以为美味的东西。听着奶奶离去的声音,我再也忍不住了,我哭了:“爷爷,还是你包的粽子好吃!”我的泪终于下来了。
每当粽子的清香开始在小村庄里弥漫时,儿时的我就知道端午节快要到了。
如今,有关端午点点滴滴的记忆,时常涌现在我的脑海,闻着粽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时光,感觉那么近,仿佛那些事就发生在昨天。
那时,乡下特别重视端午节,当时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儿时脑海中虽然有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而所谓的伍子胥的忌辰、孝女曹娥等传说,我却一无所知。小时候过端午,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农历五月初一早上,趁着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们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
一进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妈妈一般都会准备一篓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干的芦苇叶放在水里浸透做棕叶,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妈妈一直是这样做。
端午前一天,妈妈和姐姐就一起动手把粽子包好,放在大水盆里备着。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她们的样子,左手拿着粽叶弯过来,做成圆锥形,然后右手向漏斗里放米,把米压紧抹平后把棕叶反馈过来盖好,握住后再用丝线捆紧系好,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记住缠绕的丝线千万不能松散,否则煮粽子的时候就容易散开了。你可别小看了这手头功夫,因为我多次失误过,也曾被妈妈数落了多次。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花生、红豆、大枣、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妈妈喜欢在米里掺红枣以图吉利,据说,小孩子吃枣粽多,将来读书就会早中状元,我还真的年年吃了不少。后来状元倒没有中上,学是有的上了,在我身上还算灵验吧!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香而不腻,现在回想起来还特别嘴馋呢!
有关端午节的记忆,充满了我的童年,虽然清贫却让我回味。
童年的端午节是快乐的,那种幸福开心的感觉好像离我很远很远,也许是好多年没有那么开心随意地在家过节的缘故吧!
而现在远离家乡的我,每逢端午会依然早起,虽然寻不到艾蒿的踪影,却只能触摸一下桃枝,行走在街道上,用心感觉一下端午的氛围。
抹去尘封的往事,老家过端午节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时候,我年纪还小,清寒的岁月因为端午节显得丰富热闹,而端午节则因我的童趣变得格外亲切,格外深刻动人。
在老家,房子一间连着一间,破旧的古屋历经了久远的时光,沧桑而厚重。老家的人蜗居在一起,虽然拥挤简陋,却分外和谐,彼此客客气气。十几户人家即使有时有一些小吵小闹,但是,大部分时候却很是和蔼可亲。人与人见面时,脸上挂着亲近的笑容,熟悉的表情,话家长里短,问寒嘘暖。
小时候,端午节随清风吹送,风度翩翩地来了。林家的老屋顿时沸腾起来。每一户人家都会买一些肉,更重要的是,大人们一起包粽子。家里居然能煎、炸、炖、炒,一个个厨房里的香味传来,令人垂涎欲滴,神清气爽,沁人心脾。
传统的节日里,粽子却很朴素,料子就简单纯一色一样的糯米。心灵手巧的老家的亲人们,一边有说有笑,一边手里忙个不停,艺术般的手,炉火纯青地包着粽子。宽大的竹叶,经过细心地清洗,折成特别的形状,包着平时难得一见的糯米。棕树的细长的叶子做牢固的“线”,捆 绑着弄好的棱角分明的棕叶,恰当到极点。粽子,经过较长时间的水煮,一个个分外迷人。吃在嘴里,香在心头,妙在竹叶包装里的独特的形状。
我迫不及待地剪开粗线,剥开竹叶,张开大嘴,用锋利的牙齿,吃着有嚼劲的粽子,内心自然非常喜欢。那种特别的滋味在小时候猛烈地刺激着我的舌尖。于是,每一年的端午节,吃粽子成为一种渴望,一种等待,一种难得的记忆。
我思想里最深刻的是和妹妹一起,在母亲的带领下,先去摘采必备的艾草。端午节前,艾草在屋后,在田野岸边,在山坡上,长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青青的外貌,翠绿如抹。柔柔的叶子,气味浓浓,香味悠长。我们摘采完,兴致勃勃地捧回家里。
母亲笑意融融,把插艾草的事让我们去做。我们拿着一些有特殊气味的艾草,去完成我们的光荣任务。艾草摘下来时,一棵棵精神抖擞,面目清秀。我取到一小捆艾草,特意闻一下那久违了一年的气味。纯真的妹妹靠近用力闻一次,捏捏鼻子,摇摇头,不喜欢艾草的气味。我连说带笑,说艾草会给我们带来好运,能抗菌驱邪。这是亲爱的母亲告诉我的。妹妹睁着大大的眼睛,点点可爱的头,十分相信我的言语。
我拿下一株,态度极是认真,小心翼翼地插在门框的小孔里。每一个门都挂上了艾草,显得格外耀眼。艾草亲和力仿佛极强,在我们的努力下,连猪圈,鸭圈等都插上了艾草,那会保佑猪鸭等牲畜兴旺,健康成长。我乐滋滋地,享受插艾草带来的乐趣。
那时,我还会端着一盆略带红色的“云红”水。我先取一个干净的脸盆,放上洁净的水,打开一小包红色的粉末状的药粉。那就是我们闽南语说的“云红”。在脸盆里撒上一小包“云红”,水里形成了一些微小的颗粒“云红”,悬浮在水里的这里那里,上下左右,前前后后。
母亲有时还让我们喝几口,说是药水清清,对人有益。我毫不犹豫地喝了一大口。然后,热情高涨,用小手一次次泼出“云红”药水,洒在每一个房间里,还有天井里,床底下,土灶口,煤灶上等等,一一洒上。我们甚至走进猪圈,不顾臭味熏天,洒脱地挥洒“云红”药水,把熟睡的猪吓得站立起来,哼哼地叫着,心虚地走着。
端午节,那种风味,那种节日的气氛,博得滔滔不绝的亲切感。那样子,足以写下吟咏不绝的诗句,写在我记忆的纸上,也能成为一段段思念绵长的故事。端午节,因为母亲笑吟吟的面貌,让我倍加想念。爱上端午节,更是思念爱意无边的母亲。
随着时间的流逝,端午节在我的脑海中变得越来越模糊了。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缠着妈妈讲那个熟悉却又百听不厌的故事:在两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国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一天,有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看到自己的国家面临着亡国的危运,而心中的抱负却无法实现,便悲痛欲绝怀抱着沙石投向波涛滚滚的汨罗江,他就是屈原。人们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许多人都划着船去追赶拯救,四处寻找着他们爱戴的屈原,为了让水中的鱼儿不吃掉屈原的身体,就把糯米裹在散发着清香的竹叶里,投入了汨罗江里……每当我听完这个故事后,总在想,屈原真的投向那波涛滚滚的汨罗江里了吗?屈原真的化作天上的一颗星星了吗?鱼儿真的会吃掉那些粽子吗?……
现在,我渐渐长大了。这些疑问也在我脑海里淡忘了,再也不会缠着父母讲屈原的故事。而是,玩着电脑,看着电视,做着手工DIY,读着漫画故事。再也不会想那些对我来说很遥远的话题了。
又是一年粽叶飘香,虽然屋里弥漫着粽子的香味,但大部分都是从超市里买来的。很少有人再会谈论起屈原,洗着那翠绿的艾草,会包粽子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还有些人家,就把端午节当成一场梦似的,过的极其简单,连粽影都看不见了。现在的人类只顾疯狂开采,拼命的扩建。让这美丽的地球村遭尽了涂炭。工业废水流入了江河湖海,成群的鱼儿惨死在沙滩。滥砍乱伐无休止,泥石流、山洪、地震时常出现。水土在流失,江河断流湖泊干涸。那美丽的“赛龙舟”我何时再能看见?看到身边发生的一切,我不断的告诉自己:一定要加强环保意识。爱护环境要从小事来着眼,不浪费水,不浪费电,不浪费食物,不随地吐痰。只有我们爱护环境,保护资源,生存的环境才能得到改变。等到再过几十年,我们的地球母亲才能依然美好,以后的孩子们才能看到清清的水,蓝蓝的天,绿绿的芦苇荡,再过端午时,才能吃到那自家包的手工粽子,观看到那激动人心的“赛龙舟”。
端午的儿歌仿佛又回荡在耳边:“五月五,是端陽,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中国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统美德源远流长。不要让端午节离我们越来越远,不要让端午成为我心中的梦想。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因为放假,所以我起的比平时稍晚一点。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却发现我的手上脚上都被带上了五彩线。五彩线是由红、粉、黄、绿、蓝五种颜色组成的,很鲜艳。妈妈告诉我说,端午节带上五彩线会给自己带来好运的。
洗完脸后,我就来到了餐桌前。满满的一桌,真丰富啊;有大大的三角形粽子,还有香喷的鸡蛋、鸭蛋、鹅蛋。看着这么多好吃的,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来。
正准备开动时,爸爸发言了:“知道今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吗?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
这可难倒了我了,我就装作没听见,等待爸爸解释。爸爸告诉我说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真没想到一种食物也有故事。
爸爸讲完后,我已经迫不急待地想和他们做游戏了——顶鸡蛋。
我在盘里随手拿了一个个头较大的鸡蛋,先和爸爸来了一个对决。而我的力气太小了,一个回合下来,就输给了爸爸。但是心里却不服输。心想:“可不能这么算了。”我又去洗鹅蛋,想和妈妈较量一番。
只见妈妈在盘子中左挑右选的,好像里面藏了大将军。我好奇地问妈妈:“你在选什么?难道鹅蛋还会有什么不同吗?”听完后妈妈耐心地说:“你看这鹅蛋好像都一样,其实里面的学问大着呢!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状,要选“小头”尖一点的,这样的蛋会比较有优势一些;其次要看鹅蛋的外壳,光滑、细腻、颜色匀,这样的蛋壳更硬一些。根据这些特点选,一定能获胜。”
我半信半疑地选了一个鹅蛋,就开始跟妈妈较量起来了。
我双手紧紧地握着鹅蛋,使上了浑身的力气,顶啊,顶啊,只听见叭的一声,我赶紧收手,紧张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里的鹅蛋竟然没破,还是好好的,“原来是妈妈手里的蛋碎啦,太好了,我赢了!我赢了!”我兴奋地边喊边跳,爸爸也高兴的拍手表示祝贺,妈妈看着我高兴的样子也笑了。
这个星期,我搜集了许多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有对联、十二生肖、剪纸,还有中国的传统节日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传统节日的资料,因为我对传统节日最感兴趣,传统节日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都应该去了解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节日。有一些传统节日同学们都已经开始淡忘,如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诗人节…。在节日的当天有许多传统活动,家家户户都吃粽子、喝雄黄酒、划龙舟、看庙会等活动。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都要提前准备粽子叶,等到端午节的头天晚上就拿出来包粽子,我看见奶奶先把粽子叶铺平放在水里泡着,然后就去准备馅儿,等到把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叫上全家人来包粽子。这时候兴的就是我了,可以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向爷爷、奶奶学习包粽子。先是把大张的粽子叶围成一个圆锥形,然后向里面装糯米,装好后再用粽叶做成三角形形状后用绳子捆上,这样一个粽子就算完工了。工序看起来也不怎么复杂,可我就是完成不了,当然,完成不了不只我一个,爸爸这个时候也总会主动去做一些辅助工作。我虽然学不会但也不会离开,因为这个时候总会让爷爷给我讲讲有关端午节来历的故事,爷爷边包粽子边讲故事,“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历史。当时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孩子所向往的那份热闹美。早晨起床,揉开睡意朦胧的双眼,趁着缕缕的朝霞,邀上三五伙伴,去村旁的小河里尽情地洗浴嬉戏,一时间笑声,打闹声,搅乱了村庄的宁静。大人们也就在这笑闹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如今,那些童年的趣事,早已悄悄地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端午节的含义,让我思索了很多很多……
端午节让我想到了缅怀。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每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各地都会以不同的习俗来缅怀屈原。其内容主要有:插艾草,佩香囊,绑五线绳,赛龙舟,荡秋千,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爱国诗人屈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我们、提醒着我们。
端午节我想到了爱国。“爱国”之情自古有之。在我国特别是汉唐以后,爱国成了民众情感世界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就说屈原吧,“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騷在世间。”历代的名人史家都对屈原作出了极高的评价。他的爱国情怀,个人气节,历久弥新,为国人所景仰和热爱。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励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于探索真理。
端午节我想到了感恩。儿时的端午节,母亲是最操劳的,不仅要为我们准备好吃的东西,还要给我们绑上五线绳祈福。她的操劳,让我逐渐明白了事理,晓得了感恩。所以,我觉得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纪念屈原,还要在放假时多帮助父母做家务,今年的端午正是农忙时,我们就更应该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俗话说,人生在世只能走一回。但如何走却值得我们深深思考,或玩物丧志颓废一生,或厉兵秣马放手一搏。在这里,我无权评价他人人生的选择,但需要记住的是,人要活出自己的激情,放射出自己的光彩,去赢取周围的尊重。
在这个缅怀感恩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记住民族的爱国英雄,记住血浓于水的亲情,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并将这份情感传承下去,为了自己,为了子孙。同时把情感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拼搏力量,呐喊出民族铿锵的声音。
端午节前一天晚上,我和妈妈匆匆地赶回外婆家。第二天一大早,外婆却不见了,我们都不知道她到哪里去了?大约十点左右,外婆满面春风地回来,手里拿着一大把艾叶条和几只青色的鸭蛋。我立刻开始幻想端午节的午餐——红烧蛋艾叶?艾叶炒蛋?……
我连忙向妈妈打听,原来外婆要做“艾叶蛋”。这是端午节萧山的风俗之一,据说吃了端午节的“艾叶蛋”,整个夏天都不会长痱子!只见外婆用左手从艾叶条上拔下很多艾叶,仔细地在手掌上铺开呈毛毯状,然后用右手拿出一只鸭蛋放到铺开的艾叶中间,小心地包好,又一丝不苟地检查有没有露出蛋壳。接着,外婆变出了一卷线,一圈接着一圈地缠绕,把艾叶紧紧地绑在蛋上,不一会儿一个绿色的“艾叶粽”完工啦!
我的好奇心不小心跑了出来!我在外婆边上蠢蠢欲动。外婆仿佛看出我心思似的,笑眯眯地递给我一把艾叶条。我学着外婆的样子,笨手笨脚地拔艾叶,有的叶子只有一半,有的带着枯茎,艾叶在我手里变得乱七八糟。好不容易把艾叶整理好,麻烦又来了——我的手太小,怎么才能让艾叶听话地裹住鸭蛋呢?我小心翼翼地把艾叶拨开,轻轻地放上鸭蛋,迅速地合拢手掌。心里一阵狂喜!刚想向妈妈“吹牛”,就发现——蛋壳露出来了!经过几分钟的“手搏战”,我总算让调皮的鸭蛋乖乖地躺在艾叶窝里了。我飞快地拉线、绕线,把艾叶蛋裹得比五花大绑的粽子还要结实。心想:看你还不给我好好地躺在艾叶窝里!
过了一会儿,所有的鸭蛋都成功变身——“艾叶蛋”。外婆拿出了一口大铁锅,在锅底铺上一层煤灰,把所有的“艾叶蛋”放入锅中,上面又盖上木屑,点上火开始煨蛋。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锅里飘出了一阵又一阵的艾叶和蛋混合的香味,惹得我口水流成了小溪。几小时过去了,终于可以吃了!我小心地剥开已经烤焦的艾叶,露出了印满艾叶花纹的鸭蛋,一阵蛋香扑鼻而来。我轻轻地敲碎蛋壳,慢慢地剥出嫩嫩的蛋白,“啊呜”一大口,我满嘴蛋沫,开心地大嚼,好香的蛋!浓浓的蛋香里,我仿佛看见了外婆慈祥的笑容……
菖蒲苍茫茫,茂盛在端阳;艾叶青又长,思念在飘香;龙舟气昂昂,快乐洒春江;粽子裹着糖,笑容沾脸上。
在这个五天长假中,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端午节里,赛龙舟,赛出你我雄风;吃茶蛋,体会民族美食;包粽子,包含万千祝福……
我虽然不能去赛龙舟的现场看,但为了纪念我们的伟大爱国者屈原,我也在网上观看了赛龙舟的视频。你看:小河两岸早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彩旗飘扬。主席台边有锁呐声,腰鼓声,鼓号声,大鼓声,汇成一片,响彻长空。青年妇女们叽叽喳喳地坐在看台上讨论这次的赢家又是哪队;老人们也凑凑热闹都拄着拐杖来到了看台,坐在那静静地候着;小孩子们更是兴奋,在看台中跑来跑去,有一些调皮的男孩甚至爬到河边的高树上,占据着好位置,居高临下地往河中眺望。这时,河中已浮着四只美丽的龙舟,船只狭而长,船头上戴着红色的大花,绣着龙头、龙须,船弦描绘着朱红的线条,船身上五颜六色、象征着端午节的红红火火。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滑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缠着一束红布,穿着五彩斑斓的救身衣,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咚咚”鼓声响起了,比赛一开始,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塘河上来去如飞。两岸看龙舟的人都大声呐喊,有的还把家中的锣鼓都拿出来,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轻人把事先准备好的“连环响”鞭炮挂到树上点燃。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河面上回荡,震耳欲聋。在每条龙舟的前面,都有一个女鼓手,在大家奋力滑行时,女鼓手一直敲鼓,为滑手们助威。观众们都在看台上伸长脖子,想一睹冠军的风采。
这天一早,我妈妈便把昨夜做好的茶蛋端上桌来了。这茶蛋分两种:茶蛋和盐水蛋;蛋有鸡蛋、鸭蛋、鹅蛋。如果空口吃整蛋,茶叶蛋无疑是最入口的。经过大料与茶同煮的鸡蛋,刚出锅时,尚滴着茶汁的外壳显得粘滋滋的,剥去蛋壳,呈现在眼前的竟是幅绝妙的抽象画,漂亮的很,这个茶蛋是我们家端午节的新增项目,既好吃、又漂亮。我爱端午的茶蛋。
端午节寄托着民族情感。内容丰富、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端午节习俗活动,使端午节成为蕴涵独特民族精神和丰富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绚烂迷人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