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天气晴朗,天空万里无云,校园里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阵阵的芳香。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高高兴兴地来到了外操场,迎接四年级的划龙舟比赛。看得出我们对这次比赛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比赛规则是这样的:四个人一组,一人拿一根棍子在地上划,划行时不能超过分界线,看哪一个班先到终点谁就赢。
比赛开始了,首先上去比赛的队是我们班。我们班的运动员面带笑容,非常自信地站到了“舟”上。只听“啪”的一声,比赛的发号枪声响了,只见我们班的运动员使劲地划着,一起喊着“哎哟哎哟”的口号声,我们班的啦啦队呐喊着“四班加油,四班加油”,还有的同学一边挥舞着彩旗,一边在场边追着运动员,看他们的表情,恨不得在旁边帮运动员出力。
还剩1米、10厘米……“耶!我们胜利了!”我们全班同学欢呼着,运动员下从“舟”上跳下来互相击掌庆贺。可是,这时,裁判员却把运动员叫了过去,跟他们说了什么。原来,在离终点一厘米的地方,我们班的运动员以为已经到了终点,就停止了前进。当我们班的运动员重新上“舟”划行到达终点后,已经耽误了30左右秒,最后,我们只获得了第六名。
这次比赛,我们班虽然没有获得好的名次,但是,我们已经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也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细心。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端午节是用来纪念楚国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屈原十分爱国。但因为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间,他认为自己不能报效国家,不能为国家出力,不能改变楚国现在的状况。而跳入汨罗河,为国捐躯。屈原死后,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划着小船,去打捞他的尸身,可大家却失望而归。于是,百姓们为了不让河中的鱼类和虾蟹蚕食屈原的尸身,就用粽叶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传说,河中有只凶残的恶龙,可他却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兴风作浪,为祸百姓。于是,人们便下定决心要活捉这条恶龙。经过千幸万苦的努力下,人们终于抓住了这条恶龙,将他的筋抽出来。因为这条筋太长太长了,所以人们把筋剪成一条一条的绑在自己的身上。从此,为了纪念屈原,就有了划龙舟,包粽子,绑彩绳的传说了。
吃粽子是我国端午节一项极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以前,粽子只有一个味,是用糯米和红枣做成的。现在根据不同人的喜好已达几十种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欢吃咸的,就可以做成咸肉棕;有的人喜欢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粽子;还有些人喜欢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粽子……总之,粽子的品种是特别多的。粽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绿衣裳,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粽子一般是四只脚的,不过,也有三只脚的只是市场上不常见罢了。粽子通常是煮熟后凉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极了。
戴彩绳,戴香包也是端午节独特的习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们会用不同的彩绳,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脚腕上;心灵手巧的老人还会在上面系上铃铛,手一动就会发出极为清脆的铛铛声,好听极了!再来看看香包,种类不同。有小动物的,有花朵的,还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画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香包可香了,还可以驱逐蚊虫呢!
除了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还有赛龙舟呢!到了那一天,河两畔的人们将河围得水泄不通,纷纷观看赛龙舟,那场面壮观极了!
这就是端午节,你们听后一定觉得很有趣吧!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全国各地的习俗大都相同,但也存在些许不同之处。在我的家乡,端午节可是十分的热闹,在粽香的萦绕下,平淡的生活竟也咂摸出些许滋味。端午的家乡,如诗如画,凭增了几分古典的气息。
每年端午,父母总会带我去外婆家,至于原因,大概是家乡的习俗。到达外婆家后,外婆总会将早已准备好的粽子端出来摆在我们面前。儿时的我不太懂事,总喜欢一马当先抢过粽子,自顾自地品尝那由一根细长的红线捆着的粽叶里的美味。后来,父母总会再三提醒我,要让外婆先品尝。
其一,这是外婆的劳动成果;其二,外婆是长辈。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我也收敛了些许,以后总是将粽子先放在外婆手中,让她先尝。母亲说,这叫“孝亲敬长”。粽叶外包的红线一定要用剪刀一刀就剪断,不能剪太多次,外婆说,这样今后的日子才能一帆风顺。
外婆家的后面,有一条细水长流的小河,至今我都未看到尽头。每至端午,对这条小河我总是“情有独钟”。将一片新鲜的粽叶放在清澈的河面,用手抚起些许水痕,看着这承载着我美好祝愿的粽叶随波逐流,我心中也会荡起些许涟漪,甚至幻想这粽叶是否会流向汨罗江,与当初心怀远大抱负的屈原会面呢?
当我走到外婆家的菜园时,看到母亲正在帮外婆择菜,两人相谈正欢。等到中午吃完饭后,母亲走到正在洗碗的我身旁,告诉我,老人家都喜欢身旁有儿女相伴,我们与外婆难得见几次面,端午节一定要让她开开心心的!我连忙点了点头,仿佛懂得了久经历史沉淀的传统美德——孝亲敬长。
领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品味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传承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我们正在践行中!
哈哈哈!我真高兴啊,国家又新规定了一个法定假日——端午节。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一大早,我和妹妹就赶往河边。“咚咚锵!咚咚锵!”公公在哪里啊?我和妹妹的眼光在河面上拼命地搜寻。找到了,找到了,原来公公站在龙舟前指挥呢!“公公,加油,加油!”我和小妹妹挥舞着双手为公公呐喊助威。
转眼间,到了中午,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我和妹妹汗流浃背,肚子也开始唱空城计了。我和妹妹转身回家吃粽子。回到家,我傻了眼,外婆还在包粽子呢?
我和妹妹急忙洗好手来帮外婆包粽子。我拿了一张又宽又长的粽叶,放入一勺米,接着把红枣放入里面,再放上米,又用另一张叶子把表面盖住,使米不漏,最后用线扎好,一个粽子就诞生了!
婆婆把粽子放在高压锅里煮,不一会儿时间,粽香就弥漫了整个屋子,真香啊!我用鼻子使劲地吸。
自然,小孩挂的香袋也必不可少!你看,我的香袋老早做好了,香喷喷的,里面全是香豆,上面还有一根金黄的丝带,可以挂在脖子上。
端午节,真让人开心啊!
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比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但我最喜欢的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去病防疫的节日,后来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去逝,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到了,妈妈一大早出门买两把艾叶挂在门上,说这样可以避邪。奶奶会买回两把粽叶回来给我们包香甜的粽子吃。我们和爸爸就去九龙渊公园的护城河边看龙舟比赛,龙舟比赛一大早就开始,而且持续一整天,很多人来到护城河边观看比赛,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可以吃到奶奶做的香甜的粽子,还可以观看精彩的龙舟赛,我喜欢端午节。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随着那首古老的端午童谣,端午来了,来到了飘香的粽子里,来到了门前的艾叶里,来到了孩子们的欢笑里。端午的气息溢满了城市、乡村的各个角落,无时不刻向人们诠释它的存在。
在屈原纵身投入江中的一刹那,将端午定格在了每年的五月初五,而这个日子也成为了亲人们团聚欢庆的时光。按往年的惯例,我回到外婆家过端午。刚踏入院子,风就送来了一股淡淡的药香,走上前看,原来,在堂屋门前两侧早已挂上了两束艾蒿,给端午又添了几分神奇的色彩。进屋一看,大家都摆好了过节的阵势,各干各的,真是热火朝天,乐在其中。
我很快卷入到端午的洪流中去了,我领到了一小盆糯米,开始淘米,可能由于我是第一次包粽子吧,不懂得淘米的技巧。接满水,马上往水槽里倒,水是倒完了,不过米也所剩无几了。我端着近乎空空如也的盆子,向大人们“求救”。我第二次淘米还算成功,经大人们指点后,只牺牲了一小部分糯米。
自然,接着就是包粽子,我先用箬叶裹成一个上空的锥形,然后往里灌米,再剪去多余的叶片,往下一折,最后用两个手指压紧,把叶子别向左边就完成了。我信心满满地完成了全过程,得意洋洋地给外婆看,可没想到,外婆手一摆,斩钉截铁地说:“绝对不行,重包。”我立马像气球被针扎了一样,泄气了,没理由呀,我包得这么认真……后来,我又包了几次,都被外婆摇头否决。我倒是越挫越勇,越不行越要包。我开始仔细观察外婆和我包的粽子的区别,终于看出了端倪,原来,是我包粽子时没将米压紧,让米粒有了可乘之机从箬叶里逃出来。于是,我进行了改进,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我包出了一个有模有样而又紧实的粽子,那粽子四个尖尖的角,箬叶的走势流畅,里面的米鼓鼓的,似乎要爆裂出来,像一件精致可爱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接着,是祭祖,插上香、烛,点上纸钱,我们小孩子就挨个拜祭并许愿。那火焰中的纸钱是我们的一片孝心,那飘着青烟的香是我们和天上长辈们沟通的桥梁,那火精灵跳跃的烛代表着家族的兴旺,生活的红火。
祭完祖,大家开始吃中午饭,那飘香的粽子让人馋涎欲滴,鲜美的鱼肉让人难以忘怀……
端午的气息淡了,欢乐也就要结束了,孩子们有些不舍,但我们可以怀着对端午的思念与憧憬,向端午的下一个里程碑进军。
今天是星期四,阴有雨。我在家无所事事。
突然,我听见厨房里有奇怪的的声音,便一下子警惕起来。以为有了老鼠。我抄起一根棍子偷偷溜进了厨房。哦,原来是外婆在包粽子。嘿,有事做了!我立即甩掉棍子,扑上前去,一把抓过一张粽叶,一板一眼的学起包粽子来。
我把粽叶小心翼翼对折后,叠成一个圆锥形,再放入些许米,夹入用酱油浸透的鲜肉,再撒上些米,直到把肉全部盖住。咦,是不是米放太多了,棕叶外衣不够大,老包不住?外婆一瞧,乐开了花:“米太多,棕叶太小,米还不往外逃呀,你看台面上全是米粒。肉也太多,你是不是想自已吞呀!”嘿,我连忙给棕叶减负,穿好衣服,再系上腰带,一个可爱的粽子宝宝就诞生啦!嗨!你还真别说,包出来的粽子还真像那么回事。
我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的粽子宝贝,还给它们编号。粽子宝贝越来越多,我都懒得去数了。当然,越是后面,粽子宝贝也就越漂亮,因为我的手艺在一点点长进,包到后来,自然驾轻就熟了。
欣赏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这次包粽子,不但让我学会了怎么包,更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又到了飘满棕子香味的端午节了,让我想起了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我五岁那年,在湖南老家过了一个端午节。那天上午,爸爸领着我去看划龙舟比赛。还没有到江边,远远地就听到了锣鼓喧天,十分热闹。走近一看,江边插着许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条龙舟在江里一字排开,划船手摩拳擦掌在准备着。正式比赛开始了,只听一声炮响,五条龙舟像五支离弦的箭一样向前驶去,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加油声、锣鼓声、欢呼声……异常热闹。
这时天空下起了绵绵细雨,但是人们一点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这欢乐的海洋里。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有*舟划到了终点,笑声、欢呼声更响亮了。
我看见岸上看热闹的人往江里扔粽子和鸡蛋,我十分奇怪地问:“爸爸,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进水里呢?”爸爸说:“赛龙舟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到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以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纪念他。借划龙舟赶走江中之鱼,同时丢粽子等食物喂给鱼吃,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我们家乡的爱国诗人屈原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节日。在这天里,我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
一大早,妈妈和奶奶就忙上了。走近一看,原来是在包粽子。我对这个感上了兴趣,心想一定要学会包粽子。
学包粽子可不容易,首先,要把被水洗得干干净净的苇叶卷成一个三角形,里面留一个空间,把糯米、大枣和葡萄干放进去,填满后,再把上面的苇叶折下来,把它包得严严实实的,用细绳子捆紧系个扣,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一开始,我包的总是不太顺畅,不是没放大枣,就是细绳子没捆严。后来,我越包越好,越包越像样,连妈妈都夸我呢。
一个个粽子都包好了,接下来就该上锅煮了。在煮的时候,那糯米、大枣和葡萄干的香味就像传遍了全世界。
吃完了美味的粽子,我们全家来到了海河边观看激烈的赛龙舟。只见两对选手精神抖擞地坐在船上,手紧紧地握住船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前方。“砰”的一声,比赛开始了。一条条龙舟整齐地往前冲,比赛十分激烈。人们也兴奋地喊着,欢呼着,那声音简直响彻云霄。
今天,我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中国传统的博大精深。
五月初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我也了解一些,据说是纪念屈原,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广泛升入人心。因此,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这一天无论到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我们不仅可以享受到丰盛的佳肴,还可以享受节日里浓浓的温情。
大家都知道,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每家每户都为包粽子这个大工程准备着,虽然我家没做,但是几天前我已在舅舅家体验到了整个制作过程,让我回味无穷。
首先放一些几抖糯米浸泡一整晚。天亮了,我和表姐们就去采摘棕叶。棕叶枝细叶大,生于阴面的山间谷底,一棵上长得很茂盛,经过我们精挑细选,一会儿,袋子就丰满了。回去的山路上虽然有些崎岖,但在这绿水青山,溪涧流水潺潺,林间鸟语花香的自然风光,我们仍是迈着轻快的步伐。
下午,我们就进行了包粽的活动。一大盆生糯米,一盆香喷喷的猪肉和花生,还有几条白细的小绳挂在椅子上以便包扎和节省空间。我和表姐们都跃跃欲试,便也跟着学,也能学出几分模样。一般都是三角粽,但也能做出新花样,如长长的、微型的。一个个给粽枝紧紧地捆在空中,四个一小串,八个十六个为大串。一串串都躺到大铁锅里,烧了很长时间,扑鼻的粽香
才慢慢地从锅里散发出来。我们在厨房里俳徊,张望,直咽口水,我们还直念叨着呆会要吃多少个,非得吃个够!锅盖终于掀开了,粽子的香气扑面而来,我吃了一个又一个。我们都洋溢在节日的欢乐中。
今天,我也尝遍了各家送的粽子,各有各的风味,五花八门。午餐是节日的高潮。粽子依然占主体地位,一大盘粽子居中,青黛色的外衣,四角如菱,系着淡青的腰带。腰带打的是活结,一抽就撒;要是打成死结,就叫骂娘粽-急着要吃,可又解不开,就骂开了。其次是酿豆腐,这是我家节日里少不了的特色菜了,字面看也许你会觉得很麻烦,其实不难。用剁碎的猪肉放些香料,然后在豆腐上掀一个小坑,把猪肉捏进去,简直一个精品,再一个个放进油里炸,便是黄澄澄的方金子一般,那股香味更是诱人,令人“口水直流三千丈”,其它也就几样家常小菜。虽然这样也不算很丰富,但我还是很开心,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在电视上,也报道了城市端午节的一些消息。令人新奇的是那个“粽王”,摆在那大厅前让人观看,有人还拥抱它,感受它的硕大,报道说可以让几千人吃个够,真令人耳目一新。还有那一幕幕壮观的赛龙舟,轰鸣的敲鼓声,人们的呼喊声,绘成一幅美妙的赛龙舟图。
端午节从泪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棕叶式的青绿。端午节里,那个过程,那种氛围,那种乐趣,都让我们回味无穷。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赛龙舟、插艾叶、吃粽子,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重午节。每年的这一天,奶奶都会买来艾叶摆放在门口,还用艾叶煮鸡蛋,今年也不例外。一大早,奶奶就已经准备好了新鲜的粽叶,清洗干净后放水里煮一煮,再将提前浸泡好的糯米端来,然后就开始包粽子了。每次她先取两片叶子,左手捏紧叶子的一头,用另一只手把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往里面放糯米,这时候,奶奶会根据每个人的口味放不同的馅儿,有蜜枣的、猪肉的、八宝的、葡萄干的,最后用棉线绑住。就这样一个个粽子就上锅蒸煮了。还没出锅,空气里就已弥漫着粽子的香味,真叫我们馋得流口水,恨不得立刻就吃。
只是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奶奶要把那些难闻的艾叶放在家门口,并用它煮鸡蛋呢?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艾叶有辟邪驱瘟的作用,奶奶是希望我们都平安健康。
街边那一个个圆圆的饱满的粽子,散发着香气,我的记忆也随着这味道飘回了一年前。
美好的一天从早晨开始,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似乎一切都那么美好。今天是端午节妈妈一大早便带我去菜市场挑选粽叶,妈妈带我来到一个摊位前,买粽叶的是一位叔叔,精心给我们挑选了一捆粽叶,妈妈年年都来这买,他家的粽叶十分新鲜,幽绿的叶子上还带着几滴清晨的露珠。随后妈妈又去买了糯米等其他材料,买好东西我们便回家了。
妈妈今天要教我包粽子,等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他们都会来我家吃饭。妈妈让我把粽叶和糯米都洗干净,晶莹圆润的糯米在我的手里翻滚着,我用手轻轻擦洗着粽叶,丝丝的冰凉传到我的心尖。我看着妈妈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羡慕极了,妈妈的手仿佛有魔力一般,把透剔光滑的糯米包在一两片小小的粽叶里,还包出了一个美丽的形状。后来外公外婆他们都来了,也参与进了包粽子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大家分工合作,齐心协力的包粽子,将丝丝亲情融进了一个个细致饱满的粽子里。
不过一会儿香香的粽子便出锅了,晶莹的糯米与清新的粽叶包在一起散发出一股独特的清香,我挑了几个剪断绳子赶紧送给爷爷奶奶他们,“爷爷奶奶端午节快乐!快吃粽子吧。”爷爷他们直夸我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孝顺了,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贪吃的弟弟妹妹按不住性子不顾冷热就往嘴里放,香甜的糯米旱灾口里直呼“烫”,长辈们在一旁细心的把粽子吹冷,再送给弟弟妹妹们吃,不一会儿,几个粽子就被消灭了。
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粽子,看着电视上直播的赛龙舟比赛,弟弟妹妹们在一起玩着小游戏,爷爷奶奶们互相嘘寒问暖…….那画面好不温馨!
我将思绪收回,把目光移到眼前的粽子上,过几天就是端午节了,今年的端午节也会如往年一般那么温馨吧!
今天是端午节,我和雯雯一起去了西溪湿地玩,刚进去我就发现那里的风景不是一般的美,很多原生态的感觉,有大片的芦苇荡,空气特别好,有很多蜻蜓飞来飞去。
我们先去看了大黄鸭,我听爸爸说起过那个大黄鸭有八层楼高,我有点不相信,到了现场我发现事实上并没有八层楼高,而只有五层楼高左右,本来我以为是真鸭子,原来是个气球鸭子,这样的大鸭子让我感到有点不可思议。
看完鸭子之后,我们就坐船到了烟水渔庄,然后步行到了赛龙舟的深水潭,那里人山人海,从远处就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我们寻着声音找过去,原来是个码头,那里早已有好多龙舟准备好表演,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位置观看,我们看到好多龙舟在划行,最有意思的是有几艘龙舟沉了,有些是因为划得太快,太多水进入船身而沉的,有些是因为撞在一起导致沉船了,幸好他们都穿着救身衣,掉到水里也没有关系。
我仔细观察,有一艘船被撞了,但是船上的人很厉害,拼命往外面倒水,才幸免被沉。岸边的游客看得太激动了,大家都高喊口号给他们加油鼓劲。
这个端午节过得太有意义了,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赛龙舟,让我终生难忘。
在龙南,每年的端午节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当香喷喷的粽子做好了,当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的时候,端午节也就随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穿着,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是令人振奋。比赛终于开始了。青年水手们意气奋发,头上、腰上各束一条红缎带。鼓声一响,那一条条龙舟便如一支支离弦的箭,在江上来去如飞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起,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只见冲在第一的船只突然放慢了速度,后面那条紧追不舍的船看准时机,立即加速,反超第一。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了,但依然让人回味无穷。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龙南的粽子有咸馅儿,也有甜馅儿。这美味的粽子早早地把孩子们从睡梦中勾起来。
那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吗?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呢。古时候,有一位名叫屈原的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
每到端午节,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
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栓好了的五色线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才可丢掉。妈妈告诉我说,据老人们讲,这样可以避免灾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刚到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妈妈一般都会准备一盆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粽叶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妈妈就是一直这样做的。
端午前一天,妈妈就开始动手包粽子了,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包起来,可每次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看来包粽子也并不简单。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大枣、葡萄干、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特别的香。
端午节的早晨,妈妈总是在我睡眼朦胧时叫醒我,去远处的树林、小河边洗脸,凉凉的河水冲走了我的困意,热闹的人们来来往往,真的像过年一样。
回到家,吃着鸡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居民……在我们这个大中国里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有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元宵节,清明节……在这么多的节日里我最喜欢的还是归“端午节”莫属。“端午”一个多么起眼的词语,它的大名家喻户晓,与它相关的传说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关于端午节有许许多多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我最喜欢的当然还是吃粽子啦!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早早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清新的粽叶香。这一天人们要吃粽子,所以不论是商家店铺,还是寻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叶,备好黏米和馅料准备包粽子。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变魔术般被包好,煮熟了。这时心急的我望着冒着热气的粽子会吵着要吃,而爸爸会耐心地哄道:“先等一会儿,用凉水拔一下再吃吧。”终于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那好看的,黏黏的粽露了出来,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两口吃掉后,我一般还要吃,谁让它这样香甜又可口呢!
在香甜可口的粽子后面有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屈原。他有渊博的知识和杰出的才华。但当时朝廷因被贱人所挑拨,屈原被轻视,无人欣赏他的才华。不仅如此,当时朝廷腐败无能。屈原无法忍受朝廷的腐败,竟跳进汨罗江自尽了。他的故事被人一代代流传下去。于是人们为了纪念他,每逢五月五日端午佳节都包粽子投入江中,防止江里的鱼儿吃屈原的尸体。
街边那一个个圆圆的饱满的粽子,散发着香气,我的记忆也随着这味道飘回了一年前。
美好的一天从早晨开始,暖暖的阳光洒在身上,似乎一切都那么美好。今天是端午节妈妈一大早便带我去菜市场挑选粽叶,妈妈带我来到一个摊位前,买粽叶的是一位叔叔,精心给我们挑选了一捆粽叶,妈妈年年都来这买,他家的粽叶十分新鲜,幽绿的叶子上还带着几滴清晨的露珠。随后妈妈又去买了糯米等其他材料,买好东西我们便回家了。
妈妈今天要教我包粽子,等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他们都会来我家吃饭。妈妈让我把粽叶和糯米都洗干净,晶莹圆润的糯米在我的手里翻滚着,我用手轻轻擦洗着粽叶,丝丝的冰凉传到我的心尖。
我看着妈妈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羡慕极了,妈妈的手仿佛有魔力一般,把透剔光滑的糯米包在一两片小小的粽叶里,还包出了一个美丽的形状。后来外公外婆他们都来了,也参与进了包粽子里,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大家分工合作,齐心协力的包粽子,将丝丝亲情融进了一个个细致饱满的粽子里。
不过一会儿香香的粽子便出锅了,晶莹的糯米与清新的粽叶包在一起散发出一股独特的清香,我挑了几个剪断绳子赶紧送给爷爷奶奶他们,“爷爷奶奶端午节快乐!快吃粽子吧。”爷爷他们直夸我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孝顺了,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贪吃的弟弟妹妹按不住性子不顾冷热就往嘴里放,香甜的糯米旱灾口里直呼“烫”,长辈们在一旁细心的把粽子吹冷,再送给弟弟妹妹们吃,不一会儿,几个粽子就被消灭了。
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粽子,看着电视上直播的赛龙舟比赛,弟弟妹妹们在一起玩着小游戏,爷爷奶奶们互相嘘寒问暖……那画面好不温馨!
端午已过,龙舟的鼓声还未在心理消退,粽叶的香味还停留在鼻尖,这一年一度的粽子节,可还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说到龙舟,内心更加波涛汹涌,那健壮的汉子们,大喊着“一二一、一二一……”的声音,加上那被溅起的水花,更是震撼人心!就说看龙舟赛这件事好了,不同的地方,或大或小,都有龙舟赛。说本地的,今年划龙舟时大晴,无事的人呼朋引伴的,一起去看龙舟赛。这还没到点呢!人山人海,都围满两岸。后排的人,直接上房顶、爬树上、车上,大人的笑声,手机的拍照声,还真是热闹哩!
我去看龙舟赛,从挤在人海里,到茫茫然地被推到了前面。看着那龙舟一点一点的靠近我们,呐喊声威纳四方,我不自觉的就跟着高兴起来了,也跟着呐喊起来了近看那些划龙舟的青年,早已分不清和水和汗水哪个挂在额头,脸上还画了一些雄黄,和水混在了一起,金闪闪的。看着他们拼搏的样子,我不经失了神,等缓过来时,龙舟已经走远了。
我也不想再继续追下去了,回到街上,总有那么几个老妇人在那里卖粽子,我摸摸自己空荡荡的肚子,最终还是要了几个粽子。打开丰满圆润的粽子,淡淡的粽叶香气和那糯米发出的香甜,让我一口气吃了三个。简直就是人间的啊!不过,和奶奶做的相比,还是奶奶做的比较好吃咧,还是家的味道好!
端午节已经过了很久了,可那份激动却还保留在心里不肯散去。正如老师所说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看得见,听得到的,并且一辈子存在心里的。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龙舟船的大小因地而异。比赛是在规定距离内,同时起航,以到达终点先后决定名次。我国各族的龙舟赛略有不同。汉族多在每年“端午节”举行,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水手。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这是端午节重要的活动。只要到了端午节,街上就更加热闹了,卖各种各样东西的商贩们恨不得喊破喉咙。每家每户也都在忙着打扫院子,采艾草,包粽子。走到哪家都能闻到粽子的香味。
我家当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节,奶奶就会把早买来做粽子的材料拿出来,于是,一家人就围坐在一起开始包粽子。刚开始,我不会包粽子。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给我。先拿两片包粽子的粽叶,弄成像勺子一样,把糯米用勺子舀进去,但糯米不能太满,一些肉或者豆沙之类的材料放在糯米中,然后把糯米包起来,再用绳子系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做好了,最后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蒸。我按照奶奶说的方法做了起来。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个漂亮的粽子。然后把粽子放到锅里蒸,熟了之后,只要你一揭开锅盖,浓浓的粽子香味就会飘出来,让你垂涎欲滴。一家人边看电视边吃粽子,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千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民风民俗。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端午节”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们中国民间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每年端午节,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传说是这样的:屈原被奸人所害后,投江自尽。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每年端午节,人们要浸粽叶、包粽子、吃粽子。粽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三角形的、长方形的、菱形的,还有圆柱形的。棕子的口味更是多种多样,有:肉味的、蛋黄味的、豆沙味的,还有白米粽、肉松棕。
这就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不是很有趣!
端午节在我家地位是十分高的,在前三天就开始准备了。
第一天,全家一起去山上摘粽叶,摘来的粽叶先在水里泡个八小时,泡好洗干净,上锅蒸煮三分钟,这样起到了杀菌的作用。第二天,去集市上买粽绳,糯米还有馅料,粽绳能让包好的粽子不散开,糯米作为粽子的主料,而馅料只是增加粽子的味道罢了。第三天,便到了激动人心的——包粽子。
包粽子可是个"功夫活"。妈妈先示范了一下,她先将粽叶卷成一个圆锥形,放入泡好的糯米,中间夹着一块瘦腊肉,最后用糯米封顶,折上封口,扎上粽绳,一个腊肉馅的粽子便成了。看完后,我心想:没想到啊!包粽子那么简单。我立刻学着妈妈的样子,有模有样的包了起来,可是刚准备封口时,糯米调皮的从它的绿衣服上露了出来,再试一次,这下在妈妈的教导下,我完成了。可就在我扎粽绳的时候,麻烦它又出现了,妈妈细心的教我,总算将一个绿豆馅的粽子包好啦!在我的不断努力下,我包了许多,虽然样子丑丑的,但里面全是我一天的心血,煮起来香喷喷的,美味极了!
在端午节,下午我走到公园,正好碰上了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只要你运气好,总会碰上。随着观众的增加,队伍做好准备,"砰"的一声龙舟出发了,从上游到下游成一个s形,女子队又九的划浆总算与男子对并肩同行,两队你追我赶,将把湖水划出一道道波浪,最终两队打成了平手。
这便是我家乡的端午节,你家乡的端午节是怎样的呢?
一说到端午节,我就自动觉得应该要吃粽子了。小时候对端午节的理解,仅仅停留于香喷喷的粽子。而本地的人们,似乎也不大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尤其是我母亲,既不懂得端午节的内涵,也不记起在门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从未忘记用一双巧手为一家人包上几个肉粽和凉粽。在母亲的潜意识里,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撑起一片家人团圆其乐融融的天空。我们稚嫩的心,年年都为粽子的清香和家人团聚的温馨而陶醉。
渐渐长大,我才知道,端午节其实是为了纪念二千多年前楚国三闾大夫屈原的。屈原出生于湖北秭归,他自小就树立了济世救民的远大理想。当他目睹民不聊生的社会景象后,决心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于是,他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的滚滚波涛,走进了自己立志为国的那座圣洁殿堂。然而君主昏聩,佞臣当道,他实在回天乏力。虽然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他也决心“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样的环境下,他难以力挽狂澜。面对现实,他只能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息。他只能将他的满腔忧愤诉诸笔端,为后人留下《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后,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吧。但他爱国忧民的胸怀情操,却随着端午的习俗千古传承。他坚毅不屈的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的巍峨群山,照耀着楚江的惊涛骇浪,也照耀着中华大地,成为后世典范。
如今,粽子的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对自己说,好好享受那一份祥和惬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够穿越两千年的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的神州大地,他定然不会怀才不遇,定然不会屡遭排挤屡遭陷害,他也断不会以如此壮烈的方式饮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来到天等,眼见天等政通人和,处处和谐,他一定会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为天等的发展出谋划策的。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济济,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让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健康稳定,他也下决心不再从政,那么我们不妨尊重他的意愿。假如愿意,他可以在风景秀丽的龙角小天池边筑屋而栖,于端午朗日,面对一池碧波,尽抒诗兴。也或者,他来到巍巍四城岭中结棚而居,于端午佳节,手提一壶美酒,穿过幽静的八角林,来到山脚下我的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酱蘸着品尝母亲亲手精做的肉粽,不时与我举杯畅饮,那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发现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远也回不了繁华的今世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屈原悲剧再次上演,同时好好过端午佳节,静静怀念屈大夫,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端午习俗真是多。包粽子,划龙舟,穿新衣。要说那个最热闹?当然是划龙舟。
划龙舟这个习俗,可是个“大明星”家喻户晓。在端午,河道旁,挤满了人。人群里气氛可不热闹—闲谈,聊事,更有的人带个粽子来看比赛,都讨论着谁输谁赢。
龙舟选手准备着,随枪声一响,砰的一声,几条“龙”活跃起来,带着轻快的步伐,拨开河上的水。从远处看,各色的龙舟就像龙在赛跑。舟上共有十名桨手,握着桨,划开那前推的水,顺着那推着的力向前。风也在呼啸着,也在给他们加油助威。一位位桨手咬牙切齿,好似拼了命的划桨,头上的汗珠都可以装满一个大盆。在前端的鼓手呐喊着;“左!右!下腰,蹬腿!”把嗓子都快喊破了,于是那龙舟好像被一股神秘力量推进着,越来越快。自己怎么肯让别人超前呢?不,所有人都在拼命。那个一冲,这个又追过来,那个一越,这个又赶了上来。自己好不容易拿个第一,别人又想抢,观众和啦啦队也激动起来,喊着加油,就如桨手一样累,最后十米,在这最紧要的关头,每支队伍都用尽全身的力气,冲了上去,第一第二已经见了分晓,第三第四也急着赶上,结果出来了。群众们欢呼起来,比赛结束了。人们伴着阳光都散开了,消失在河岸两旁。
端午龙舟的习俗真是妙!在这美好的端午中,中国文化不可少。
平常的赛龙舟激烈,假期的赛龙舟热闹,而端午的赛龙舟,豪气冲天,厚重如中国的千年文化。
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大街上到处飘散着浓而香的粽子味。不时会听到一两声吆喝声“卖粽子,有咸的、有甜的吆……”逛街的人们,有的津津有味地啃着香喷喷的粽子,有的小朋友胸前挂者彩色丝线编织的鸭蛋兜。这一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又叫娃娃节,因为小朋友不但可以挂鸭蛋包,还可以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戴上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线编织的“长命缕”。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头上画个“王”。端午节还叫端阳节、重五节。
端午节还要在家里插“五端”,打扫房屋,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端午节这天,在江边的人还要赛龙舟,撒粽子。听说这些都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哎呀,端午节可太有意思了,我多么盼望今年的端午节快点来呀!
6月7日是端午节,一大早起来,妈妈就开始包粽子,看着一盆白白的糯米在妈妈的手中变戏法似的成了一个个菱角分明的“绿色精灵”,我也忍不住想试一试,可是妈妈说什么也不让,我也不敢违抗“上级”的命令,只能回到房间里,从门缝偷偷地往外看。
妈妈首先把粽叶卷成空心的三角形,在往里面放进糯米,放到一半的时候,把一粒蜜枣放进去,然后再盖上一些糯米,最后,把顶上的粽叶折叠下来,再用线捆上,就大功告成了。这时我高兴地发现妈妈站起身走出去了,我连忙跑出来,拿起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包起来。先卷一个空心三角形,再往里边儿装糯米……,原来动起手来远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一会儿,糯米放多了包不拢;一会儿,糯米少了看上去像个瘪嘴老太太;一会儿,捆得太松散开了;一会儿,捆得太紧又把粽叶勒破了。忙碌了半天总算包出了一个“其貌不扬”的白粽子。我正看着自己的“大作”发笑,妈妈突然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我不知所措地低下头,假装欣赏妈妈包的粽子,妈妈笑逐颜开地说:“别装了,我都在后面看见了!”。
我摸摸自己的头用央求地语气说:“妈妈,您就教教我吧!”,妈妈居然答应了,我兴奋得不得了。经过我不懈地努力,圆鼓鼓的可爱的粽子,终于在我手中诞生了,它们一个个像打胜了仗的将军一样昂首挺胸。
晚饭的时候,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粽子,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一提起端午节,人们便想起了吃粽子、划龙船。可是“端午”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又是为什么,你知道吗?
“端午”本为“端五”。“端”有“初”、“始”的意思,所以阴历五月初五称为端五。到了唐代,因为唐玄宗是八月五日生,宰相宋璟为了讨好皇帝,避用“五”字以示帝尊,用同音字“午”替换了“五”字。从此端五正式改为端午了。
端午这一天成为节日有很多种说法,最流行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的大夫,楚王不听他的正确的治国主张,反而将他免职流放到沅湘一带。他在流放中看到楚国衰亡,人民遭受苦难,自己有无力挽救,心中悲愤难忍,便于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投入汨罗江自尽。楚国百姓得知后,竟想划船来救,但已赶救不及,百姓们又恐江中鱼鳖吞食屈原的遗体,便用竹壳裹米投入江中喂鱼,从此划龙舟、包粽子便成了端午习俗。
除了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说法外,也有认为是纪念曹娥的。
曹娥是汉代上虞人,相传她14岁时父亲淹死与江中,曹娥为寻找父亲尸体,沿江痛苦17天后投江而死,这天恰好为农历五月初五,当人们发现曹娥尸体时,却见她抱着父亲躺在水中,嘴上还挂着一丝笑意,十分感人。江浙百姓为她这种孝心美德所感,每年五月初五都要纪念她,还将这条江命名为曹娥江,五月初五又称为女儿节。
端午节的来历,除了对纪念古人的说法外,有些学者是认为是源于我国古代的防疫巫医活动,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到了五月初五,表明盛夏即将来临,百虫已滋生,疫病将流行,我国古代的南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都把五月称为“毒月”,所以古代有在端午这天煮兰草汤沐浴去病的传统,这是端午最古老的习俗,因而古代称为端午为“浴兰节”。除了用药汤沐浴之外,流传至今的还有将艾草、菖蒲之类的草药挂于门口,防治瘟疫及虫害,吃雄黄酒就是为了解蛇毒啊!
巫医流传下来的习俗,便是妇女们用五色线裹三角小彩粽,用黄绒布缝制小老虎。彩粽是为讨吉利,小老虎是为了图健壮,在西南,妇女们端午节在手腕及脚腕缠五色丝的习俗至今还保留着,这都是为了避邪。
尽管端午节的来由有各种说法,但是老百姓普遍相信的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这一说法。这正说明屈原的死深为后人怀念,屈原的诗文对后世影响太大,屈原的爱国精神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受到广大人民普通的尊敬和纪念。
啊!看来端午节的由来可真多呀!
说起赛龙舟我想大家都是耳闻目睹过的,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划龙舟比赛就快开始了。
小河两旁人山人海围满了观众,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谁输谁赢。龙舟争先恐后的划了出来,3辆龙子实力不分上下,选手们整齐的划着船桨“一二一,一二一!”站在船头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他拿着手上的鼓锤铿锵有力地敲着,鼓为自己鼓舞士气。
岸上的观察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一边心急如焚地喊着加油,小河上选手们不一乐乎的划着,他们听着观众们强烈的耐喊声,顿时变得充满了信心,更加迈力的划着,锣鼓声变得越来越响,船桨划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河水被搅得汹涌澎湃飞溅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河水凶猛地向河岸拍击,选手们越战越勇。
就在难解难分之时,蓝队,使劲往前划着,最后一举拿下冠军,其他两队虽然输了但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向蓝对庆贺。这时鞭炮齐鸣,人声沸腾为冠军颁奖的,时候到了欢呼声呐喊声,鞭炮声是是这次龙舟大赛上最富有动力的的交响曲。
河水平静了下来锣鼓与鞭炮消失影去。刚才热闹的气氛渐渐变淡,隆重的龙舟大赛拉下了围幕。
端午节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节日,每年,人们都将在这一天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怀念爱国诗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粽子给全家吃,我很好奇,粽子究竟是怎么包的?我决定向外婆请教,自已也包出几个好吃的粽子来。
一大早,外婆就忙开了,我也赶紧过去帮忙。外婆先将糯米淘好,放在一个大盆里,又准备了好多块腌肉,几个蛋黄。由于还要包肉粽,因此外婆又拿来酱油,往米盆里倒了些许,搅拌了几下,米马上就变成了酱油色,接下来,就要开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张箬叶,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叶的两端,卷成一个漏斗状,往这里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间放上一块咸肉,然后将它抚平,看不出一点儿向上凸的痕迹,再将没有碰到米的箬叶向前折,再将多余的部分向两边折,用手将它捏住。这样,一个粽子就成形了。接下来,就要在粽子外面缚上白纱线,防止粽子里面的米漏出来。我先在粽子偏上方的地方绕了几圈,又在下方更紧地绕了几圈,最后,把绳子的头和尾打一个死结,一个粽子就完美诞生了!我兴奋极了,也按照刚才的步骤去做,可是,刚要将肉放进去,“哗啦”,一下,我手里的箬叶松了,将米全倒了出来。我并没有灰心,又继续包起来,可箬叶就是不给我面子,刚包好,要系绳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将米还有肉全倒在了边上的米盆里,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凉透心了。外婆过来安慰我:“每件事都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慢慢来,会包好的。”我又振作起来,经过了十分钟的努力,我终于亲手包好了第一个粽子!之后,我越包越熟练,看着一个个自已包的粽子,我的心里乐开了花,在这个端午节,我学会包粽子了!
端午节那天,满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粽香,我吃着自已包的粽子,我想这一定是世界上吃的粽子。端午粽飘香,粽子香,学包粽子的过程更香!
今天,是我国一年一度的具有伟大纪念意义的怀念故人屈原的日子——端午节。
一大早,爸爸就带我们回奶奶家了,还没进门就闻着奶奶家不时传出的清香,我赶忙三步并作两步迈进屋,我的口水差点就“飞落三千尺”了,一会奶奶端来了清香四溢,热气腾腾的粽子,只间有菱形的,椭圆形的,三角形的,为了好区分粽子馅,有的用桑皮缠的,有的用玉米绳缠的,还有的用线绳缠的……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个大大粽子,三下五除二就剥开棕皮,看着鲜红的大枣,粘滑的糯米,飞扬的热气,我迫不及待地狠狠咬了一大口,又香又甜,奶奶的手艺可真算得上精益求精,绝妙无双,我狼吞虎咽的吃完一个,又顺手拿起一个。
“加油!加油!”听见门外的叫喊,我诧异的探出头,原来是小孩子们在小河边赛“龙舟”啊!我也和姑家弟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只见一个个纸做的精巧别致的小船漂在水中,每个小船都被画得五颜六色,还起上了好听的名字,看着一个个名字浮在水上,“神龙号”,“白虎号”……甚至还有一些时髦的名字,如“潮人号”,“神马浮云号”……一个个小船顺着水而下,又接连着被浪给打翻,激起了一阵阵水花,哗哗声,嘻嘻声,吆喝声接连不断,此起彼伏,热闹极了。
一些老人将棕皮放在水中,看着它顺江而下,听奶奶说,这叫“避水”,让水里的妖魔鬼怪吃饱,以后就不会缠着我们,不伤害人们了。
不一会,奶奶有约我回家吃荷包蛋,只见奶奶用艾蒿、麦穗、猪垭槽等五种珍奇异草熬成的汤,再放上红糖,吃完蛋,再喝汤,喝了能治头晕,我其实肚子早已撑得鼓鼓的,没胃口再吃了,可迫于奶奶热情和谆谆教诲,还是勉强喝了点。不一会,邻居家伙伴都来找我玩,奶奶让他们吃粽子,荷包蛋,他们都说自己家有,吃过了。
以前我记得每年端午节,农村很少有包粽子的,奶奶每次煮一大锅粽子,光送亲朋好友和邻居就送去一大半,现在新农村变化可大了,不光是体现在街道、楼房,家电、生活物质上,农村的乡村文化大院也体现着农村的精神文明,也体现着农村天翻地覆的变化,也体现着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
端午节,是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劳动与品质的象征,是中国的自豪凝成的宝贵钻石,看着农村人家也如此重视这个纪念故人的节日,由此可见,屈原可真是一位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必定会流芳千古,永垂不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