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调研报告通用14篇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精选14篇)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1

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

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竞争和人才的流动空前加剧。但是有了人才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的成功,如果不懂得知人善用,不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越是优秀的人才可能越会反过来成为组织发展的破坏因素。一个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承担比传统的人事部门更多的职能,除了组织的人才管理,组织的创新管理和文化管理也应该纳入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范畴。

一、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一是道德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严格自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秉公办事、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干事创业,以全行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切入点,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是心理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各种压力要意志坚强、不怕压力、无所畏惧,还要心胸开阔、不计个人得失,并能容忍和原谅别人的过失,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知识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信息知识、人文知识和实践知识,对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所了解和掌握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管理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训能力、计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五是科研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从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新的动力激发起重新研究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先进的理论组织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力实施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六是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干好本职工作,必须有健康的身体,要劳逸结合,做到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身体健壮,适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一繁重的工作,承受住各种压力,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二、建立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的管理体制要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银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起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特点的新型人才管理体制。

要围绕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适应市场的营销人才、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和操作娴熟的运行人才等四支队伍建设,建立各具特色的分类管理制度,重视抓好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用,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20xx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理念。

三、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制度激励是现代银行人才资源开发的核心。

人才资源的潜能能否发挥和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人才的激励力度。在人才引进、使用中要积极研究个人需求和制度对个人需求满足感的影响以及能产生各种激励作用的机制,制定人才队伍收入待遇及其岗位责任和业绩、贡献挂钩的原则,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付酬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积极性,最终实现银行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的双丰收。

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落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只重视解决企业内部的物质、资金、技术等问题而忽视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才闲置、压制、浪费等现象严重。

2)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人力资本的投资意识,只关心眼前,不敢轻易培训员工,只怕 为别人做嫁衣 。很少作长期的人力资源预测、规划和开发。这样就使一些渴望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优秀员工得不到培训的机会;国有企业培训制度的不健全和不透明也助长了某些有关系的人抢占这些机会;而且有些培训流于形式,内容枯燥,考核脱离实际,并没有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3)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权限集中,管理体制高度集中。首先,国有企业机构庞大,各部门,各行业不能根据各自业务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等特点,分门别类,灵活有效,有针对性地管理干部,从而造成责权分离,管人管事脱节,进而导致人与事的脱节。其次,国有企业权限过分集中,强化 长官意志 ,忽视了制度建设。再次,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竞争机制的作用。

4)当前形势下,要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a.要树立 以人为本 的科学管理理念,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人为本 的管理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人本管理;

b.要注重人力资源投资的开发与人力资本投资。国有企业人才的开发,发展和完善,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教育培训.

c.要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国有企业要改变就业 铁饭碗 、分配 大锅饭 ,在根本上排斥竞争和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实现,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权,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让他们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发展,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2

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在经济学中劳动力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市场。其基本内涵是指劳动力的供给方(劳动者)和劳动力的需求方(企业等用人单位)通过市场竞争,自主达成劳动契约关系。构成劳动力市场的三个基本要素是劳动力的供给、需求和价格。

从狭义的方面来说,劳动力市场就是指在劳动力管理和就业领域中,按照市场规律,自觉运用市场机制调节劳动力供求关系,对劳动力的流动进行合理引导,从而实现对劳动力的合理配置的机构。

目前我国主要劳动力市场由以下几类就业机构构成:

(1).各级人事部门举办的人才交流中心;

(2).各类民办的人才交流中心;

(3).各级劳动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职业介绍所;

(4).各类民办的职业介绍所;

(5).政府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劳动力供需交流会;

(6).社区劳动服务部门;

(7).专门的职业介绍网站;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在最近20xx年之中取得了很大发展。如企业用人自主权的基本确立,职工自主择业空间的扩大;《劳动法》的颁布以及一系列有关调整劳动关系的法规、规章制度的制定;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的发展等等。这些决定了劳动力市场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的转型并没有完成,劳动市场功能的发挥仍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和建设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中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人口年龄结构的迅速转变严重影响了中国劳动力资源的供给状况。从现在开始的今后20年是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时期:据统计,我国每年劳动力资源的供给总量超过8亿,每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超过1000万。如此规模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新增就业人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来说犹如一把双刃剑:既是发展的优势,又是巨大的挑战。因此,在产品和其他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全球化进程中,劳动力资源无法自由流动将会使中国劳动力资源的竞争优势进一步丧失,并维持一个相对更长的时期。

二、中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般来说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1).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地位已经确定,但两种体制并行依然存在,适应企业的完全市场化的体系,在国有企业由于垄断的存在,进入很难,退出也很不自由。但大多数是通过劳动力和市场来实现就业的。

(2).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依然十分尖锐,目前来看依然是供过于求。

(3).劳动力流动很大程度上以市场为导向。

(4).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

(5).劳动力市场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已初步建立。

(6).劳动力市场法规、执法监督体系初形成,有基本的劳动法和各种条例法律。

但同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劳动力市场存在自身的局限性,A.竞争不充分B.就业机会不均等C.寻找工作的代价偏高,地区供求总量和结构失衡D.信息不对称

(2).劳动力流动存在障碍。A.身份界限(户籍等)B.市场分割。市场有一级、二级,外部、内部市场的差别。

(3).社会保障的限制,归根到底也还是户籍制度的限制。A.国有同私有的社会保障参与程度和方式上的差异,让劳动力难以流通B.社会保障以省为一级单位管理,难以转移C.社保的水平层次在不同行业、地区间差别很大。

(4).市场的工资调节机制还未发育成熟,垄断行业高工资的现象普遍存在。

(5).宏观调控的机制和法律法规依然不健全。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

三、对中国劳动力市场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制约因素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产业之间兴衰更替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市场要求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移动以达到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结构均衡,但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原因在于目前,由于受观念,体制等方面的影响,劳动力不能在部门之何自由流动,就业市场化机制尚未建立。

(1).观念管制

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一是社会主义允不允许失业,。同时工人失业,再就业缺乏必要保障,一旦下岗,对失业者本人和家庭有着切身利益的影响。因此,观念上必然产生强烈抵触,即使是经济转型中正常的失业。同时有地方政府的撑腰,人们养成了走关系,等分配,要饭碗的成习,许多素质低下,知识技能更新滞后的劳动力"赖岗",而真正的人才却得不到任用。二是,劳动者是否还是“主人翁”,质疑者认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必须是当家作主,而对于下岗转行则视为受压迫,剥削。三是,谋职于非国有部门,是否意味受剥削许多在旧社会深受资本家剥削的家长,他们往往强烈阻挠子女进入国有经济就业。

(2).体制管制

在制约劳动力市场发展的诸因索中,体制管制影响最大。

第一,劳动力市场存在流动性障碍.由于户籍管理制度,就业管理制度及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劳动力市场流动.举例而言,北京,上海,香港等都市有着户口准人就业的限制,西部比东部劳动力流动性较差。劳动力市场处于城乡,地区及部门之间相互分割的状态,阻碍了劳动力市场的进一步发育和发展。

第二,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失衡.国有企业长期受行政管制,重投人,轻技改,企业吸纳了许多低层次劳动力.近年来劳动力供给增长最快的部分是低层次劳动力供给,而适应工业化生产和市场经营的技术,管理人才则供给不足.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资源中大专以上的劳动者仅占%,高中程度的占%,初中及以下的占%.还有相当部分劳动力是文盲。

第三,劳动力市场缺乏竞争性就业机制。受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跨地区就业的比重要相当小;毕业生就业仍处于由国家安置就业向通过市场,实行竞争就业的过渡阶段;在人才的分配上也主要是面向国有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国有小企业难以获得人才。此外劳动力的市场价格尚未有效形成,工资分配制度处于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并存的阶段,企业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工资分配仍不能完全反映劳动力价值和供求关系。

(二)、推动就业市场化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建议

(1)诚如中国历史上各种变革,应该始于现念的转变。

观念不更新,改革难以进展。放开各种管制,应从转变观念人手,引导企业,劳动者,社会向市场观念转变,培养新型就业择业观念。同时,目前不合理的行业收人差距也严重影响了富余人员的就业观应通过税收等手段,控制一些垄断性部门的高额收人,树立公平分配的机制和氛围。

(2)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改革就业及相关体制。

必须逐步废除长期以来实行的`严格城乡户籍差别制度,劳动力就业的所有制,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城乡巨大差别等政策和制度,因为这些制度限制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自由转移,束缚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发育,妨碍了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导致过多的低素质的劳动力格局和狭小的就业空间。同时在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劳动用工制度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打破所有制,部门乃至城乡界限,建立劳动者能进能出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鼓励企业富余人员自谋职业,实现用工市场化。

(3)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拓宽信息扩展渠道,保证信息的对称流畅和准确。

现有的就业服务机构还受到较大的地区,行业的限制,没有形成跨地区,跨行业的全国信心性信息网络;还停留在职业介绍的层次上,不能有效地收集,整理,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指导和引导劳动力的流动,为国家的劳动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因此,政府需要投人资金建立全国性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把就业服务发展为一个新兴的产业。

(4)规范就业指导,重视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

在全球化的竞争下,各国对劳动力质盆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劳动力在数量上虽然供过于求,但却缺少大量高质量的专门人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国近些年教育投资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但人均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多年来一直在3%左右徘徊,与全世界平均(%),发达国家水平(%),发展中国家水平(%)相比都相差甚远。教育投资不仅数额小而且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增加教育投人,改革现存的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实现从学历型教育向能力型教育的转变.全方位提高未来的劳动者素质。

(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掘市场潜力。

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是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如果第三产业经济保持%的增长速度每年可以净增加1000万个以上的就业岗位。第三产业在我国还大有潜力可挖,它将为我国提供巨大的就业机会。当前,尤其要大力发展旅游业,批发和零售业,咨询业,信息服务业,文化服务业,教育服务业,老年服务业以及法律会计等中介机构,吸收社会就业。

(6)利用加入WTO的契机,开辟劳动力就业的国外市场。

我国人口占世界的x%,但是目前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只有%左右,这说明我国劳动力出口潜力很大。我们以此积极鼓励我国劳动力大量出口,要简化审批手续,加强就业指导,降低国内劳动参与率,扩大国外劳动参与率通过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竞争促进我国劳动力资源在国际市场上的合理流动,以充分利用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从而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

当然中国劳动力市场同中国的经济一样还有许多问题,这是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相关联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调控的深入,这些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会更加完善。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3

世界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就我们公司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1、人员结构方面:公司现有在册员工2239人,在岗非生产性人员488人(不含生产处室87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达21.8%;如果加上内退人员284人,将达到772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将达到34.48%。2、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员工831余人,占总人数的37.12%。3、技术结构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14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1.13%。现有具备技师资格人员52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中级技师47人,占职工总数的2.3%。4、录用选拔调配方面: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今年以来公司从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拨,一般管理人员的调配,直至公司生产岗位的调整均采取面向全公司招聘的方式录用人员。招聘方式,采用理论及实践考试与各级管理部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5、员工培训引进方面:去年我们招收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5人,充实到生产一线。公司制定并下达了全年职工培训计划,职教中心全年将组织特殊工种进行轮流理论培训,各分厂进行日常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全年培训员工达2800课时。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并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资格考试。并对获证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二、公司多年存在的问题

1、人员臃肿、人力成本增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700多人的非生产性人员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员工工资加上单位交纳的“四险一金”(单位部分人均年交约4500元),平均按20xx0元计算,全年下来公司要支出一千四百万元。其次是岗位人员的按排不尽合理,有的岗位人员编置过大,造成人浮于事。三是岗位设置存在科学性的问题。有些单位的部分岗位可以部分合并而未整合。

2、技术工人的结构性问题,公司现有具备技师资格的技术工人52人,占员工总数的2.3%,这个比例与公司生产自动化水平,技术含量,员工文化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实际上在这些技师中尚有20名技师不在岗。这是公司目前技术工人结构上的矛盾。

3、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问题,公司现有技术人员249人,占员工总数的11.02%;实际上中级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65人,而且大部分进入领导岗位,真正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很少。从而制约了公司在技改、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能力。

4、激励机制的问题,严格地来说我们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激励员工的管理体系。尽管公司多年来陆续出台了技师津贴、班组长补贴、中级以上技术人员津贴、主办科员待遇提高(上述均为公司已聘人员)。自下而上的逐级考核机制以及考核细则应该进一步完善,考核细则应该具备可操作性,过于繁杂的考核办法,往往流于形式。

5、执行力的问题,“执行不力”的问题是我国企业的通病,我们公司也不例外。首先是不知执行力为何物。其次是执行缩水,偷工减料。三是中心点太多,搞得下属单位不知如何执行。四是追求过分完美追求极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三、思考与建议

现代人力资源有别于传统的劳资部门,它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直接影响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营运成本、公司业绩以及生存环境。现代人力资源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要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必须贯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所应具有的战略、成本、营运、整体四种意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首要的是全体员工转变观念,转换意识。管理层要转变管理理念,员工要转变工作观念。要强化危机意识,要居安思危,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全球化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居危思活”。

1、在人员管理方面,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我们肩负的担子有太多的社会责任。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一是采取自然消肿的办法,自然减员。二是对于每个基层单位,每个工作环节,每个工作岗位的增扩编制增加人员必须要有人力资源部门、生产部门、企管部门、技术部门进行严格科学的认证,报请公司批准。三是粗分岗位。岗位的越细化,直接导致人力成本的上升。逐步实行一人多岗一职多能的岗位模式。实际上,我们现有工作岗位的工作量是完全不饱和的。四是要坚决取缔因人设岗的做法,科学设置岗位、合理安排人员。五是要逐步增加人力成本考核科目,并且将核算办法逐步推进到分厂、部门乃至工段、班组。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及效益意识。

2、在工人的技术力量方面,要鼓励职工学技术,使广大员工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技术型人才。一是鼓励在职员工学技术,积极引导员工参加社会劳动培训部门的技术等级考试,逐步提高生产单位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占员工中的比例。二是对于获得技术等级的工人由公司进一步考核认证,给予提高工资待遇的奖励。三是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还是要进一步抓好抓实四级培训,即公司、分厂、工段、班组培训。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副班时间进行逐一培训,纠正那些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只体现在书面材料上的培训。四是要将学技术与勤奋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制定多条有可操作性,工人自已可以实实在在查找对比的考核细则。

3、在专业技术人才上,要进一步做好招聘、引进、培养、开发工作。一是公司必须要有一个中长期的招聘引进人才计划,合理储备专业技术人才。二是要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实行梯级管理,以老带新,以高带低,鼓励竞争,推行动态的科员级、主任级工程师待遇,抑制那些有证无能有证不能的混世作风。三是要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多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挖掘(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潜能,激发他们专研技术勤奋工作的热情,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要给予一些生产技术方面的课题让技术人员进行理论或实践的研究。提升公司的生产工艺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激励机制的问题。我们许多人一谈到激励机制的问题便不加思索地说到:钱。其实金钱只是激励机制的一部分,它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事实上它把人定格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我们曾经听说过这样的论调“不罚就是奖”这是一种典型的把人作为纯粹的生产工具。是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作为生产工具的人是最具活力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按照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根据专家的研究,物质待遇的比值为14.4%,居第四位;晋升机会公平居第一位,比值是21.2%;领导重视为第二位,比值是20.5%;居第三位的是人际关系和谐,比值为18.6%;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居第五位,比值是11.7%;专业对口为第六位,比值是8.4%。所以我们应该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一是听觉激励,中国人喜欢把爱埋在心里,不善用语言表达,这是一大缺陷。我们有的领导对下属工作完成其实是较为满意的,而下属也希望听到领导的一句表扬,但领导说出的话确是吹毛求疵。领导的一句不很艺术的话将下属打入冰窖,使下属寒了心。如果你想表扬你的下属,就一定要很好地表达出来。二是视觉激励,把优秀员工的照片和事迹在公司内部的媒体中加以宣传,让大家都看到听到,以此来激励广大员工。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只有竞争一个公司才会具有活力,业绩才会日新月异地提高。四是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追求上进这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需求,更是一个人价值的发现和认可。五是合理授权,合理授权是较高的激励方式之一。有权就有责,有权就有上进心,就有工作目标。六是以人为本、善待员工,这是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利益的所在。只有善待员工,员工才会善待企业。20世纪30年代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松下公司发生严重亏损,经营陷入困境,公司有关部门提出减产裁员的应急计划。但是松下先生认为:不能让员工成经济危机的牺牲品,要与员工风雨同舟,宁可减产不能裁员。公司员工为松下先生的这一善举所感动,尽心尽责努力工作,终于使公司走出困境。

5、执行力的问题。据资料显示美国西点军校建校200余年间,共培养了1531位CEO,20xx位总裁,5000余位副总裁,培养的工商界人士比哈佛大学还要多。同样,我国知名企业海尔、联想、华为、万科、三九也存在一个巧合,那就是它们的老总同为军人出身。军人为何能在商界创造如此多的神话呢?答案:执行力。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执行力是指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体系、组织、文化及技术操作方法,是能及时有力地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不能简单地把它曲解为权威或权力,更不能把它理解成领导的个人意志。它应该有相关的制度来支撑,不然它就会变成议而不决,执而不行的口号管理。为了保障执行力的到位,我们应该有一套督查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传递压力、激发动力体系。目前特别是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对上,要及时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外,要做好公司的形象工程;对内,要加强员工的形势教育,特别是危机意识的教育。心态决定状态,眼界决定境界。所以加强教育是培养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卓越的团队意识,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执行力较为有效的手段。事实上执行力是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总之,公司在现行的体制机制下依然存在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公司多年沉淀下来的一些优良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较为规范的规章制度。当前的工作就是要我们将它完善好,执行好。我们每一个公司员工都要认真思考并付诸于行动。企业才能做强做大,员工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企业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对手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4

一、市场建设概况

(一)市场硬件建设。目前,市场办公面积约x平方米,其产权归x区就业局所有。办公区域内划分接待区、招聘区和信息发布区,配置大型电子显示屏,可容纳x人左右进场求职。为进一步加强我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去年,我区积极向中央、省市争资争项,通过努力,获得了中央和省级投资x万元。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目前已进入了招投标环节,预计将在7月份能破土动工,明年初将投入使用,届时,人力资源市场办公服务面积可达x平方米。

(二)队伍建设及经费保障。目前,市场从业人员实有xx人,其中:占编xx人、聘用xx人,持有职业指导资格证书的xx人。经费来源:一是财政部门每年根据占编人员数核算人头经费和工作经费,聘用人员按每人每年xx万元标准核算;二是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市场日常运作经费;三是争取省市支持,解决经费不足。

(三)服务功能及服务成效。主要负责全区劳动力和人才提供服务、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与招募、职业技能培训、代管人事档案等项工作。从新组建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人力资源市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网络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促进就业作用和地位明显增强,为x区乃至全市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一是建立了供求信息qq群招聘服务平台,实现各种用工信息、求职信息实时交换;二是架设了市场专用的互联网求职招聘网站,开通了网络招聘服务;三是在每周五定期举办招聘会的'基础上,坚持重心下移,服务基层,积极组织急需用人的单位深入乡镇开展赶场招聘、现场招聘等服务活动。近3年来,共收集就业岗位x个;发布供求信息x条;开展招聘服务进校园xx次、进乡村xx次;组织各种类型招聘会173场;为x名城乡劳动者提供了职业指导服务;为x名求职者提供了就业推荐服务,其中帮助了x名求职者实现了就业,介绍成功率达%。

二、市场监管情况

一是建立了空岗报告制度,每月开展一次跟踪回访,及时动态掌握用人单位招募录用率,以及求职人员就业成功率;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制作了用人单位招聘、求职者应聘等各项工作流程图,健全市场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建立了供求信息分析制度,每季度按行业、岗位分析供求状况;四是安装了劳动保障系统专网,及时将供求信息导入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监测。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尽管我区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初具雏形,保障机制健全,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需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市场地理位置偏僻、面积狭小,工作经费不足,用人单位对空岗报告制度执行不严,民间中介机构管理不规范,市、区之间共享资源未整合,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数据更新不及时等等,所有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工作正常开展。对此,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解决:一是以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将民间中介机构实行网格化管理,拓宽资源共享渠道;二是打破市、区间自我封锁格局,加强县区间合作交流,畅通网络资源;三是鉴于取消申报职介补贴政策,应制定出台市场经费保障供给规范性文件,填补经费不足;四是建立健全用人单位招募人员申报备案制度,切实解决急招、盲招、骗招等问题,从而有力维护劳动者有序就业、有效就业。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5

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已完全步入市场经济国际化时代。面对外资银行以其高薪、出国培训机会、良好的职业发展等竞争优势来与国有银行进行人才争夺,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建立一套比外资银行更先进、更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开发员工的潜力,采用全球经营的思维和理念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才能获得动态核心竞争力,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一、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商业银行的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复合型人才不足较为突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总量过大,但人才结构却不合理。一是管理人员比重过大,业务人员却日益紧缺;缺乏骨干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不能适应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二是银行的高素质人才大都集中在一级分行以上层次,基层机构的员工素质则普遍不高,这种不合理的员工结构降低了银行内部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率,加大了新业务、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难度。三是大部分员工的知识陈旧,业务能力不强,仅熟悉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等业务。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营销业务,还懂证券业务、信托业务、保险业务等的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

2、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是缺乏激励机制,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物质激励力度较小内容单一,且忽视员工的精神需求。商业银行主要采用工资、奖金的物质激励方法,手段单一,缺乏其他激励手段的综合配套使用,缺乏优秀企业文化、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激励。二是工资薪酬体系不能正确反映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对内缺乏公平性与激励性,对外缺乏竞争性。三是考核晋升机制方面流于形式。员工考核评价不能为人才的合理晋升、正确提拔提供必要的依据。

3、员工的教育培训机制尚待健全

员工教育培训的计划缺乏步骤性、层次性和预见性,且投入不足。我国商业银行的年人均培训费在500元~600元左右,而在中国境内的外资银行,员工年人均培训费用都超过万元。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给员工提供的培训内容大多较注重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对员工素质和潜能的开发培训,特别是中高层次的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每年投入与产出比不高,低层次重复培训仍然挤占了本来就十分微薄的培训经费;培训评估反馈系统不完善,考核标准弱化,缺乏培训激励机制等;培训与使用也有脱节现象,员工受训后无用武之地。

4、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一是绩效考评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各商业银行普遍尚未建立健全工作分析制度,对不同类别、不同职级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等工作描述与工作规范未作明确的界定,使绩效考评缺乏科学的依据。同时,绩效考核部门往往与绩效实施部门相互脱节,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这样便使绩效考核的准确性打了折扣,也使绩效考核失去了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考核角度单一。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对员工的考评标准使用统一的“德、能、勤、绩”这一类抽象、模糊的指标,难以量化和具体评价,使绩效考评缺乏可衡量性与可操作性。三是绩效考评多流于形式。各级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考评既缺乏公开的交流与反馈,又未将考评结果与职务晋升、工资分配、培训与开发、岗位轮换等结合起来,考核难以起到“奖优罚劣”的激励作用。

二、金融全球化下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引入市场机制并加强员工的选拔和配置

一是改革银行经营管理者的选拔机制,引进市场配置机制,把组织选拔和市场配置两种方法相结合运用;取消银行经营者行政级别,实现银行家职业的市场化。

二是通过科学的职位分析和评估,优化职位设置,对职位进行分析,明确各职位的内部等级结构,形成新的职位体系,彻底改变因人设岗和人浮于事的现象。在内部调整职位时,按照职位等级选拔人员,凡等级晋升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测评,择优录用,大力推行领导岗位竞聘制和重点岗位竞争上岗制,改论资排辈为以能力及业绩论高低,在用人上形成公平竞争基础。

三是商业银行应结合银行再造,突出主导业务、盈利业务的战略配置员工,形成“客户中心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新格局。大力提高资产类员工在业务人员中的比例,精简效益低下的营业网点,压缩现有庞大的柜员队伍,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度,不断充实扩大银行外勤队伍。调整人力资源结构,积极稳妥而又有效地实施裁减和分流富余人员。

四是有组织、有计划地从海外引进熟悉国际惯例、国际金融与法律的高层次金融专才,尤其是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办跨国经营业务所需求的优秀人才。

2、健全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坚持市场化的报酬原则。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使收入分配和职位要求、岗位技能相结合,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辅助人员实行差别收入,逐步探索实现优效优酬、特岗特酬,逐步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约束功能,推进人才价格市场机制的形成。破除行政级别的工资制度,把职工的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固定工资按岗位确定,绩效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实行客户经理等级酬薪制度,按能力、贡献对客户经理划分不同等级,不同级别予以不同等级,调动客户经理拓展市场客户的积极性。

二是多渠道解决员工晋升问题。首先,在全行推行行员等级制,把全行员工分成若干等,每等设若干级,员工按其职务、职称条件套入相应等级,以后新招员工纳入相应等级。第二,每年根据员工考核结果决定其晋级与否,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薪酬。管理职务应通过劳动力市场公开招聘、竞聘上岗。

三是加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考试、聘任管理,通过经常化的评聘管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务的激励作用。第四,对主要业务部门或岗位推行客户经理

职务、交易员职务等等多种业务职务,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四是完善福利制度改革。尽快实施福利货币化,节约成本费用,变暗补为明补,建立商业银行内部补充养老保障、补充医疗保障、住房津贴,并以建立个人账户的形式计发,以鼓励员工长期服务。另外,在条件成熟时,考虑根据员工的个性化需求,逐步推行菜单式的选择性福利,让员工在规定的标准内选择自己喜欢的福利组合,充分发挥福利的激励作用。

3、加快专业人力资源的培训

金融的全球化使银行业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才能实现人力资源增值,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国外银行都很重视员工培训。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的总裁说:“企业的实力一定要让人才队伍超前于事业发展,才能更快地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并得以发展。”员工培训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商业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人才竞争,主要是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的争夺。因而培训的首要工作就是从长远规划,培养新型的信贷业务以及国际结算等人才,满足业务同步发展的需要。培训的重点应由单一的业务技能培训转换为业务技能与素质教育并重,提高员工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银行的企业文化。采取多样培训方式,不断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优秀的组织文化。

4、实行有效的绩效考核

在职位等级体制的基础上,以岗位责任和任务目标为核心研究制定规范合理、调整灵活、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工作岗位的员工考核指标体系。规范和完善考核工作管理办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各级员工的德才表现、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工作实绩,为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供准确的依据。在绩效管理模式选择上,要吸纳经济增加值考评模式(eva)、平衡计分卡(bsc 、关键绩效指标(kpi)、目标管理(mbo)和3>经理(2.9年)>主管(2.4年)>专员(1.6年)>助理。晋升的职位越高,时间跨度越长。频繁跳槽在助理和专员阶段影响较小,而一旦在主管以上级别,频繁跳槽会对升迁造成一定影响。

数千名HR中,49%的HR表示看好,对人力资源的未来充满希望;33%的HR表示不置可否,对目前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持中立态度;而表示不看好观点的HR则占18%,透露出并不希望长期从事HR工作的心理动态;从助理到总监,看好行业的比例呈增长态势,总监级高达70%、经理级达68%,而不看好行业的比例,则从助理到总监呈回落态势,总监级仅10%;职位越高的HR越坚定自身所处行业的前景,也可能因为越坚定行业前景,个人职业发展得越好、得以晋升,两者互为因果。

HR的平均薪酬也反应深圳区域的经济状况。深圳各区HR薪酬在6000~9999区间比例最多,均是各区域占比最高的区间;热门区域薪酬依然排名靠前,薪酬收入10000~14999 、 15000~20000、 20000以上,这3个万元以上区间排名前三的都是南山、福田、罗湖;万元以下占比前三区域为坪山89%、盐田87%、光明和宝安均为77%。

对HR来说,刚入门的'前几年可能一直在从事社保、考勤、入离职等比较基础事务性的工作,不仅薪资涨幅低,也难以获得晋升,很多HR就此陷入瓶颈。但是瓶颈期也是突破期,一旦把握机会突破天花板到管理层,在各方面就会有明显的优势。深圳HR薪酬收入多寡与从业年限、职位高低强相关,而男HR担任高职位的比例远高于女HR,在收入上具有极大优势。

行业是决定薪酬的关键要素之一。HR薪酬过万占比最高的是互联网和金融,均为47%;近几年互联网兴起,大势所趋处在风口,扎根深圳的互联网企业不惜重金聘请各行人才,HR位列其中;金融行业的人力资源薪酬竞争优势同样明显,金融业是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需求越来越大。

参调规模企业采用的绩效考核方式高度集中在KPI,占比35%~63%不等;50人以下规模企业无绩效考核高达35%,1000人企业无绩效考核也有4%;一定程度上表明任何规模企业对KPI都较为认可,也都存在不采取任何考核方式考核员工绩效的企业;OKR日渐流行,除了50人以下企业采用占比4%,其他规模企业都超过10%;而BSC平衡计分法、关键事件法、 360考核、PBC比例较少,适用性不强或在实际应用中不受企业青睐。

各行业企业数字化发展,在起步阶段:企业内部开始使用数字化管理工具,比如CRM、 ERP相关的管理软件。参调的所有行业企业普遍处于起步阶段,占比从43%到67%不等,尤其硬件、教育、软件、互联网行业,占比超过60%;进阶阶段:企业已经开始有专业的数字化人才,来跟进或推进自身数字化进程。处于进阶阶段的行业分布较为均衡,最高的是贸易37%、电商36%;发展阶段:企业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数字化团队,能够根据业务和客户导向的目标指导战略和运营。行业分布除了工程建筑33%、硬件7%,其余行业占比均为10%+;成熟阶段:企业运营过程中效率提升显著,企业内部形成数据驱动文化,企业决策由数据驱动。参调的所有行业企业数字化发展阶段占比均未超过10%,最高比例是互联网行业9%,其次为制造业8%

企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以下这些方面:人事管理20%、KPI绩效考核12%、招聘管理12%、合同管理9%,使用人群主要为人力资源、法务、销售;调研数据显示,除了“其他”项,参调企业填写数字化应用场景仅12个;不难发现,数字化对多数企业而言,仍是新鲜事物,没有得以广泛普及,应用场景也仅局限在某几个模块。

实现数字化转型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任重道远。不管是从规模维度还是从行业维度分析,均约一半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的企业甚少。即使是已走向数字化的企业,应用场景使用也仅局限某几个模块,并没有全面推行。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6

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

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竞争和人才的流动空前加剧。但是有了人才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的成功,如果不懂得知人善用,不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越是优秀的人才可能越会反过来成为组织发展的破坏因素。一个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承担比传统的人事部门更多的职能,除了组织的人才管理,组织的创新管理和文化管理也应该纳入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范畴。

一、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具备以下几种素质:一是道德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严格自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秉公办事、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干事创业,以全行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切入点,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二是心理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各种压力要意志坚强、不怕压力、无所畏惧,还要心胸开阔、不计个人得失,并能容忍和原谅别人的过失,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知识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信息知识、人文知识和实践知识,对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所了解和掌握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管理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训能力、计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是科研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从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新的动力激发起重新研究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先进的理论组织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力实施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六是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干好本职工作,必须有健康的身体,要劳逸结合,做到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身体健壮,适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一繁重的工作,承受住各种压力,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二、建立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的管理体制要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银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起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特点的新型人才管理体制。要围绕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适应市场的营销人才、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和操作娴熟的运行人才等四支队伍建设,建立各具特色的分类管理制度,重视抓好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用,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理念。三、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制度激励是现代银行人才资源开发的核心。人才资源的潜能能否发挥和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人才的激励力度。在人才引进、使用中要积极研究个人需求和制度对个人需求满足感的影响以及能产生各种激励作用的机制,制定人才队伍收入待遇及其岗位责任和业绩、贡献挂钩的原则,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付酬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积极性,最终实现银行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的双丰收。

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落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只重视解决企业内部的物质、资金、技术等问题而忽视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才闲置、压制、浪费等现象严重。2)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人力资本的投资意识,只关心眼前,不敢轻易培训员工,只怕“为别人做嫁衣”。很少作长期的人力资源预测、规划和开发。这样就使一些渴望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优秀员工得不到培训的机会;国有企业培训制度的不健全和不透明也助长了某些有关系的人抢占这些机会;而且有些培训流于形式,内容枯燥,考核脱离实际,并没有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3)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权限集中,管理体制高度集中。首先,国有企业机构庞大,各部门,各行业不能根据各自业务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等特点,分门别类,灵活有效,有针对性地管理干部,从而造成责权分离,管人管事脱节,进而导致人与事的脱节。其次,国有企业权限过分集中,强化“长官意志”,忽视了制度建设。再次,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竞争机制的作用。4)当前形势下,要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a.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人本管理;b.要注重人力资源投资的开发与人力资本投资。国有企业人才的开发,发展和完善,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教育培训.c’要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国有企业要改变就业“铁饭碗”、分配“大锅饭”,在根本上排斥竞争和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实现,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权,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让他们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发展,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与方法

1)制订人力资源计划。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评估组织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收集和分析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方面的信息和资料(material),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发展趋势,制订人力资源招聘、调配、培训、开发及发展计划等政策和措施。2)开展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与财务等部门合作,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开展人力资源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的核算工作。人力资源会计工作不仅可以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而且可以为决策部门提供准确和量化的依据。3)岗位分析和工作设计。对组织中的各个工作和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每一个工作和岗位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包括技术及种类、范围和熟悉程度;学习、工作与生活经验;身体健康状况;工作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情况。这种具体要求必须形成书面材料,这就是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4)人力资源的公开招聘与选拔。根据组织内的岗位需要及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如接受推荐、刊登广告、举办人才交流会、到职业介绍所登记等从组织内部或外部吸引应聘人员以及委托像烽火猎聘公司这种国内知名的猎头公司。并且经过资格审查,从应聘人员中初选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再经过严格的考试,确定最后录用人选。5)明确雇用管理与劳资关系。员工一旦被组织聘用,就与组织形成了一种雇用与被雇用的、相互依存的劳资关系,为了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就员工的工资、福利、工作条件和环境等事宜达成一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6)人职教育、培训和发展。任何应聘进人一个企业的新员工,都必须接受入职教育,这是帮助新员工了解和适应组织、接受组织文化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有必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对于管理人员,尤其是对即将晋升者有必要开展提高性的培训和教育,目的是促使他们尽快具有在更高一级职位上工作的全面知识、熟练技能、管理技巧和应变能力。7)开展有利的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就是对照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工作任务,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及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并给予量化处理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检查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8)设计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有责任鼓励和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帮助其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并及时进行监督和考察。这样做有利于促进组织的发展,使员工有归属感,进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效益。9)员工工资报酬与福利保障设计。合理、科学的工资报酬福利体系关系到组织中员工队伍的稳定与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员工的资历、职级、岗位及实际表现和工作成绩等方面,来为员工制订相应的、具有吸引力的工资报酬福利标准和制度。10)加强员工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责任保管员工人职时的简历以及人职后关于工作主动性、工作表现、工作成绩、工资报酬、职务升降、奖惩、接受培训和教育等方面的书面记录材料,它是员工的工作业绩记录,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只见某一方面,而不见人与事的整体、系统性;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其管理归结于人与事的系统优化,致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3)传统人事管理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似乎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大,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却与此截然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

4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激励员工最大潜能发挥,为企业创造最佳效益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企业决策层。人、财、物、信息等,可以说是企业管理关注的主要方面,人又是最为重要的、活的第一资源,只有管理好了“人”这一资源,才算抓住了管理的要义、纲领。2)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不仅是被管理的“客体”,更是具有思想、感情、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如何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并为企业组织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永远都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课题。3)对一般管理者。任何管理者都不可能是一个“万能使者”,更多的应该是扮演一个“决策、引导、协调”属下工作的角色。他不仅仅需要有效地完成业务工作,更需要培训下属,开发员工潜能,建立良好的团队组织等。4)对一个普通员工。任何人都想掌握自己的命运,但自己适合做什么、企业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念是什么、岗位职责是什么、自己如何有效地融入组织中、结合企业组织目标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人生等,这是每个员工十分关心,而又深感困惑的问题。

5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真谛是建立和谐之道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关注的是数量的问题,也是质量的问题,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人力资源效能。人力资源的要点就在于发挥人的潜能,所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和谐之道就是怎样让人才发挥之道。我们要构建与之相符的平台、机制、文化。

总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做好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工作任务,而且要更新观念,学习国际上较为成功的管理方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学习成功企业的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成功的典型例子增强管理意识,拓宽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方法,大胆探索更加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如:美国企业较为重视推行“危机式”生产管理,掀起了一股“末日管理”的浪潮。美国企业界认为,如果一位经营者不能很好地与员工沟通,不能向他的员工们表明危机确实存在,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誉,因而也会失去效率和效益。因此,世界发达企业都根据企业内部竞争形势的变化,积极实行人事管理制度变革,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20世纪90年代初起,日本、韩国的发达企业着手改革人事制度,大力推行根据工作能力和成果决定升降员工职务的“破格式”的新人事制度,收到了明显成效。世界大企业人事制度的变革,集中反映出对人的潜力的充分挖掘,以搞活人事制度来搞活企业组织结构,注意培养和形成企业内部的“强人”机制,形成竞争、奋发、进取、开拓的新气象。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7

一、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需要

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是企业为了提高员工在执行某项特定工作或任务时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或培养其解决问题之能力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受过良好训练并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去运作,以维持企业生存所必要的活动。但是,我们企业是由三个单位的人合并组成。一批人是来自倒闭的合成氨厂,一批人是增用土地进来的,一批人是单位招进的农民合同制工人。其文化知识、技术水平普遍低下。因而,造成新的改革思路无法实行,新的管理理念无法推进,先进的设备无法使用。当企业的迅速发展之时,提升员工的技术层次、知识水平及适应性就变得非常必要。此外,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是随着工作的复杂性而增加的。特别是由于港口竞争激烈,使我们企业必须改变经营方式,实行跨行业经营,这就面临着生产、服务、工作类型以及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的重新调整,以适应强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加强员工的培训与训练已成为我们企业所必须投注的一项活动。

二、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最终目的

1、帮助员工提高其知识、技能和能力,以不断适应工作的需要。员工担任某项业务及职责现在或未来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和企业期待的职务水平与员工的实际能力与水平之间往往存在着差距,如何弥补或拉近这其间的差距,就必须依赖于良好的训练与培训。

2、调和员工的信念和价值观,以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改变,为使员工能够接受新的观念,就须通过培训为其灌输新知识、新观念,以此来调和或改变其价值观,以帮助员工改善其工作态度并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

3、培训有利于人力资源配置。最简单地说,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人与人从性格、气质、兴趣到专业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如果各取所长,对于企业的发展显见是有利的。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求对企业现有职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4、培训人力资源是企业岗位的有效填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一般可分三种目的。第一,正常补充,这是针对企业原有职工离职、退休等情况所作出的补充。第二,替补缺勤,这一情况与正常补充有相似之处,却又不同于正常补充,例如,企业原来实行六天工作制,现改为五天工作制。就必须配备一批复合型人才。从而,有利于解决,我们港口企业存在忙闲不均的现象。

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必须通过培训

企业在挑选、录用职工的时候,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采用了考试、测试及其它科学方法,但这些新职工并不是一开始就具备完成规定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也缺乏在企业集体中同心协作的工作态度。因此,企业为使他们尽快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应具备的态度而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同时,企业是在一个不断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职工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态度就必须与这种不断变动的外部环境相适应,知识、态度不断更新,技能不断提高。所以,职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内容

一个企业完整的职工培训工作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职工知识的培训。进一步动员和鼓励职工参加学历培训,对干部和科技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计算机、外语等科目的继续教育,对全体员工,开展普法教育。通过培训,应该使职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而且还应让职工了解企业经营的基本情况,如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经营方针、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等,便于职工参与企业活动,增强职工主人翁精神。

(2)职工技能的培训。主要是坚持以岗位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岗位技能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技术革新开展教育培训。通过培训,使职工掌握完成本职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如谈判技能、操作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等,以此也能够培养、开发职工的潜能。

(3)职工态度的培训。职工态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培训,建立起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培养职工对企业的忠诚,培养职工应具备的精神准备和态度,增强企业集体主人翁精神,企业与其所处的环境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企业职工在企业内、外的言行代表着本企业全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企业应从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采取多种方法树立企业的自豪感,产生企业的向心力,教导职工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利益。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8

1 概述

描述产生调研工作的原因和时机及调研概况

由于中国ABC公司K/3项目包括统计分析,集团财务,集团HR三个部分,并且应用范围覆盖全国集团公司下属29个公司、68家三级子公司,71家三级分公司。为了对整个中国ABC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准确把握ABC公司在HR方面的详细需求,为进一步实施做好充足的准备,特组织本次调研。这次调研将实行统计分析,集团财务,集团HR三个小组同时调研,每个小组都由总部产品经理和北京分公司项目经理共同组成,同时中国ABC公司方面也抽调专人组成对应的三个小组配合调研工作。

2 调研计划

2.1 调研目的

详细描述调研工作希望达到的目标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调研项目的`客户基础管理、主要业务流程以及对信息处理的主要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分析、提供解决方案建议供项目经理参考,进而确定下一步的实施方案。 特别说明:本调研报告内容仅对客户现状及应用进行描述,用于产品需求分析,为产品规划或项目实施准备资料,对项目实施没有约束力。

2.2 调研范围

简要描述针对该项目范围选取的调研范围

由于该项目涉及中国ABC公司集团实业公司下属29个分公司、68家三级子公司,71家三级分公司包括在岗职工、离退人员、内退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共计73467人,项目牵涉范围广,而项目时间又相对紧迫,因此采用对ABC公司总部以及最具典型业务的三家公司进行详细调研,其余则采取问卷调研的方式进行。

2.3 调研方式

会议、资料收集、现场交流、讯问等调研过程中所采取的调研方式

详细调研包括会议,资料收集,现场交流,讨论,电话询问等方式。

问卷调研则由双方共同制定调研问卷,下发所有分支机构进行认真填写,统一收集后进行分析,同时进行必要的电话沟通。

2.4 调研工作计划

预计什么时间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9

为加快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及时、准确掌握区内企业未来三年人力资源需求情况,20xx年6月1日至6月15日,新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规模和新建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未来三年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06份,回收162份,其中有效样本151份。

一、企业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151家调查企业现有员工27849人,总数偏小,主要是一方面由于样本覆盖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51%调查企业是刚起步新兴产业企业,多数企业尚处在筹建或新建期,员工人数还在扩招中。

(一)行业分布

151家调查企业中,装备制造业企业员工数9071人,占比33%;绿色化工企业员工数5004人,占比18%;新能源企业员工数3659人,占比13%;新材料企业员工数1291人,占比7%,这与新区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吻合。

(二)年龄结构

151家调查企业中,员工年龄30岁以下的10025人,占总人数的36%,31-40岁的11436人,占总人数的41%,41-50岁的4734人,占总人数的17%,51岁以上的1654人,占总人数的6%,现有人员的年轻化是新区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学历层次

151家调查企业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人数只占人员总量的2%;本科学历有4144人,占人员总量的15.0%;专科生有7869人,占人员总量的28%;中专生9937万人,占36%。

(四)员工来源

151家调查企业中,镇江市区人口13311人,占企业现有员工48%,主要集中在丁卯片区企业和退二进三搬迁企业,如大东纸业市区人口达到90%以上。大港本地人口8384人,占企业现有人员30%,主要集中在原有大港的民营企业中,如东方电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本地人口达到86%;丹阳、扬中人口1949人,占企业现有人员7%,主要集中在丹阳、扬中的搬迁企业中,如江苏正丹化学有限公司丹阳人口达到90%;而其它外来人口4205人,只占现有员工的15%,主要集中在外省市搬迁企业,如东泰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外省市人员占比达到75%以上。

(五)企业性质

151家调查企业中,民营企业现有员工12532人,占比45%;外商企业现有员工8076人,占比29%;港澳台企业现有员工2228人,占8%;而国有性质企业现有员工5012人,只占18%,民营企业的和谐务工环境日益完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员就业。 (六)员工住宿

151家调查企业中,65家企业提供员工住宿,占比43%;66家企业暂无法提供住宿需要员工自行解决,占比44%;20家企业提供班车接送员工,占比13%。

二、未来三年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调查显示,未来三年区内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总体呈现出数量大、质量高、专业化强的特点。有73.3%的被调查企业具有明确的人力资源引进规划。从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其中9%为高层次才,15%为高校毕业生,30%为技术工人,46%为一线员工。预计需求量比较大的岗位工种有普工、焊工、电工、车工、叉车工和设备维修工等。

(一)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比重加大。未来3年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为3580人,占需求总量的54.3%,与现有人才情况相比,提高了将近30%。有一半以上的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比现有状况提升了21%。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需求达到832人,是现有的5.8倍,本科生的需求达到2922人,是现有状况的2.3倍。

(二)制造业仍是一线人员需求的重点领域。151调查企业中,未来3年制造业人力资源需求7547人,占需求总数的 59.9%,其中普通一线员工需求5569人,比现有状况提高了45%。

(三)新兴产业人力资源需求成为新的热点。未来3年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人员需求6655人,占需求总数的52.8%,与现有人员情况相比提高了80%。有48.5%以上岗位需求是普通人员,比现有状况提升了61%。

(四)非公有制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旺盛。未来3年非公有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最为迫切,人员需求数9636人,占到了需求总数的79.3%,45%是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五)人员需求年龄趋于年轻化。151家调查企业中,20-30岁人员需求6006人,占需求总数的49.42%,其中有4130人需求分布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等新兴产业中,占60%以上。30-45岁以上需求5028人,其中有3156人需求分布在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中,占55.1%。

三、调查分析结论

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未来三年人才需求的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一)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稳步增长。随着新区投资环境的改善,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调查显示未来三年区内企业需求人员12593人,总体增长45.2%。其中:需求专业技术人员3580人,增长30%。专业技术人员中的制造业企业需求1053人,增长35%;新能源企业需求1001人,增长33%;新材料企业需求862人,增长31%;其他行业企业需求664人,增长28%。

(二)人才队伍的素质和结构不合理。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方面不合理主要表现在高,精、尖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紧缺,如战略规划、技术负责人、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高技能人才等;结构方面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缺少经营、金融、法律、外贸、营销等方面的人才。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战略不明晰;薪酬不具竞争优势、工作氛围欠佳,不能为相关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难以留住人才。

(三)人力资源需求方式发生转变。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逐步由管理型向技术型转变。企业对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由管理型占主导,向管理与技术并重,并快速向技术型为主过渡。调查显示:企业目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低于管理人员6个百分点,但未来几年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比管理人员高5.5个百分点,提高了11.5个百分点。同时,企业对管理人员的需求,也体现出了以技术型为主,要求55.6%的管理人员具备高级、中级职称,说明企业对管理、技术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具有大幅度增长的趋势。

(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向高层次发展。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变化,带来人才结构变化。调查显示,企业在人才需求数量增长的同时,又明显地体现出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的特点,对职称和学历的层次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反映出,当前企业存在着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错位问题,人才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增长迅速,说明企业越来越注重人才的专业素质、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这既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人才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提升的需要。

(五)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引进难流失快。虽然近年来我区企业数量倍增,但是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区内大部分企业仍为中小型企业。知名度和实力都不占优势,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引进难与流失快的困境。不少企业反映,许多关键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人才、特殊工种的高级技工以及一些先进设备的维护人员,大都要从外地引进,难度非常大,而花费心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时常面临被挖走的风险。

四、滞约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

(一)企业对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不高。区内大部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均未列入工作考核范围,缺乏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规划,在人力资源的引进和教育培训、人才的管理和成长平台搭建、人才的人文关怀和薪酬体系的构建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处于空白状态,如在培训方面,未将之作为提升业绩的基础,培训机制空白。部分企业缺乏人才储备与培养意识,没有把目光放远,引进高层次、高技术管理方面人才,也没有对现有人才进行挖掘和培养。

(二)企业对职业技能培训认识不足。由于企业规模小,培训场所、培训时间和培训经费难以保证,培训内容多以企业的应急需求为主。为了避免培训后员工流失而造成的培训投资风险,多数中小企业宁肯从市场上现招相关专业人才也不愿花钱自行培养。部分用人单位为减少人员成本,仍继续招聘无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就业上岗。这种重一般使用,轻挖掘、培养人才,专业人才依靠外部引进的人力计划,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又打击了原有人才的积极性,也是造成中小企业人才流动频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滞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才资源合理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滞后,具体表现在:一是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员配置不足,人员业务技能水平不高。二是民营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层次不高。目前新区民营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数量相对太少,服务形式不能充分满足需求,现有的公开登记的机构中既缺少私营的猎头公司,也缺少中外合资性质的人力资源中介组织。就服务形式而言,最多的是提供人才信息,提供档案保管等服务。高端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猎头、管理、咨询等业务开展较少。

(四)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缺乏衔接。政策制定和落实的衔接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政策与职能部门的.工作之间缺乏衔接。有的政策在制定过程中没有充分听取政策执行部门的意见,在具体政策执行时遇到了障碍或困难。二是有的政策与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之间缺乏衔接。部分制定的优惠政策重在引进人才,忽视了现有人才的培养使用,挫伤了现有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人才的非正常流失。比如引进的硕士以上人才享受薪酬和购房补贴,现有人才没有相应补贴,产生待遇上的不平衡。三是现有人才政策申报流程繁琐,资金落实周期太长。

五、相关建议

面对企业旺盛的人力资源需求,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快新区企业人才引进与培养步伐。

(一)加强企业人才供需情况的研究。企业竞争,人才是关键。因此,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需求情况的研究,及时掌握企业人才总量、结构和分布现状,把握企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并对人才需求提供准确预测,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出科学性指导意见。建立企业人力资源供需预测预警系统,监测就业环境变化和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及时收集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信息,编制紧缺人才目录,建立区内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信息交流机制和定期发布制度。

(二)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网络。通过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网络的建设,全面了解掌握我区企业的人力资源基本情况,建立企业人才资源信息库,及时跟踪企业人力资源供需和流动情况,逐步建立完善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网络,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的日常管理,并及时将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传递给企业;通过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网络的建设,了解掌握我区招商引资动态以及企业发展变化状况,积极主动为企业做好人力资源引进、管理、服务等保障工作。

(三)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根据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需要,制订和实施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做好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支柱产业、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所急需的各类紧缺的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通过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人才引进零门槛准入制度等措施,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优惠配套政策。在落户安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10

当前,我国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模式,就是要重视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形成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全面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农发行肩负着支持“三农”服务的重任,能否按照中央“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要求,充分发挥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综合素质、管理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实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向科学化转变显得尤为重要。结合农发行保康县支行员工素质现状,笔者就如何科学开发人力资源问题,略抒己见。

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人力资源数量与结构欠缺并存。保康县支行现有干部职工15人,从用工性质上看,正式职工11人,占总人数的73.3%,社会化用工1人,占比6.7%,临时工3人,占比20%。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8人,占比53%,中专文化程度3人,占比20%,高中文化程度3人,占比2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1人,占比7%。从专业职称结构看,中师以上职称的2人,占比13.3%,助师职称的6人,占比40%,其中:助理会计师5人,助理经济师2人。没有取得职称资格的7人,占46.7%。从政治面貌看,党员8人,非党员7人。从人员分布情况看,管理干部2人,客户服务部门4人,会计结算部门5人,办公室综合保卫1人,文印打字及档案管理1人,司机1人。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4人,占比27%,40岁至50岁的5人,占比33%,30岁至40岁的4人,占比27%,30岁以下的2人,占比13%。从业务素质上看,行业分析,调查评估的高素质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比较匮乏。从保康县支行员工的基本情况分析,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复合型人才少,知识水平较低,岗位适应能力欠缺,人才数量的不足和层次结构上的失衡,造成人员总量与人才短缺的现象并存。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新业务发展不同步。随着新业务的不断拓展,基层行人员减少,年龄老化,知识退化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瓶颈。20__年农发行成立以来,保康县支行没有新进一个大学生,只进了1个转业军人和新招了1个社会化用工人员,但退休和内退人员已达6人。人力资源开发的滞后,将直接影响基层行业务的全面发展。目前,该行信贷规模为18819万元,客户数量达到24家,分别比三年前翻了几番,业务量大幅增加,可人员数量反而减少,贷后管理难度已日益凸显,难免不出现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而增加贷款风险,迫切需要人力资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人力资源利用与现代银行管理有差距。当前,基层农发行人力资源利用与现代银行管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技术职称与专业知识存在较大的反差。该行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基本上是1993年前农行系统内评定取得的,专业单一,专业知识面狭窄,专业技术水平与所取得的职称有一定差距。二是专业素质与业务发展要求不适应,既懂财会又通信贷的复合型人才几乎没有。三是员工的科技运用能力与科技产品普遍运用不适应,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人员较少,工作效率普遍低下。

(四)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机制不对接。人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的需求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之一。激励是建立在人们需求的基础之上,长期以来,农发行还没有完全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要求,以岗定责、以岗定薪、按绩考核的薪酬制度,收入分配还没有真正体现出岗位性质、劳动量、工作质量的差异,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现象依然存在,缺乏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人才不够重视的问题,挖掘内部人才潜力有待提高。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一)构建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一是人事部门要根据各部门人力资源状况,制定短、中期相结合的人力资源需求规划,建立人才信息库,定期记录各类人才身体状况、工作特长,突出业绩等基本情况,包括各个层次所需人才数量,素质要求,设计人才资源供给方案,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减少人力资源浪费。二是整合内部机构设置。基层行要以业务发展为中心,打破常规的组织形式和权责分工,优化组合内设机构,尽量满足业务部门人才需求,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要建立以创造价值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实行按岗位定酬,按责任定酬,按业绩定酬的薪酬分配办法。要求全员参与,共同制订绩效考核方案,以客观、真实、公平、公正的态度让员工了解方案步骤、内容和方法。要科学、合理量化设置考核指标,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和性质以及人员素质设计不同的指标,既要注重目标的分解下达与实际完成能力,又要避免量化分解不当造成目标完成差距。要客观公正,严格考核兑现,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同时,要耐心、细致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因损失员工个人利益而引发的矛盾。

(三)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环境。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行上下形成一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建立员工个人发展与单位组织目标相协调的机制,让员工理解和了解本行的目标,使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与本行经营目标相吻合、相协调,从而将员工自身的利益与本行的利益融合在一起,形成价值趋同、同频共振的合力。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增强内部向心力、凝聚力,培养相互信任与共同协助的团队精神。行领导要注重与员工沟通交流,倾听员工的意愿、要求和建议,增进理解、化解矛盾,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环境。

(四)搭建不同层次的员工培训平台。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途径是培训。一是根据不同层次员工的素质状况,确定培训要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二是要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的员工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既要抓好共性的、基础性的全员培训,又要开展分类培训,突出专业知识的培训。三是采取集中培训、实地考察、视频网络、专家讲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注重加强新员工入行的培训,使其尽早适应工作需要。四是要拟定好培训内容,准备高质量的培训教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性与前瞻性相结合,通过各种知识的培训,达到提高整体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11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结合当前国税系统队伍现状,整合优化人力资源,挖掘人力资源潜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人员结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我市国税系统受传统观念和历史因素的影响,人员结构日益老化,专业性人才相对匮乏,如此带来的连锁不良反应成为制约税收工作有效开展的“瓶颈”。按照征管现代化的要求,审视目前队伍现状,如何向更深层次挖掘人力资源,培养一批“潜力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迫切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国税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实践和出路作肤浅的探讨。

一、必须正确认识到挖掘人力资源潜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现代管理学理论认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智力资源,在诸多资源中处于第一重要位置,是一个组织或团队最本质的核心竞争力。十九大报告中确定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有效的管理,是促进组织目标的达成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根本意义所在。窦自铁局长在全市国税工作会议上指出:人力资源是国税事业的第一要素。要切实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激发队伍活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技能强的专业化队伍,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根本保障。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科技兴税,现代化征管信息系统不断发展的今天,要想使人力资源成为事业发展的“香饽饽”,只有尊重有用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学管理人才、有效开发人才,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二、必须正视目前队伍的现状

(1)人力资源趋于老龄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人员数量由正增长转为负增长。以县国税局为例,1995年成立伊始,核定在职人员总数为48人,到1999年底增长为67人,增幅39.6%。1999年到底增长在职人员为74人,增幅10.4%。二是年龄结构呈两头低中间高趋势。以底人员年龄结构对比,在职干部74人,其中50岁以上11人,占14.9%,40—50岁38人,占51.4%,30—40岁17人,占22.9%,30岁以下8人,占10.8%,全局平均年龄42岁,据此推算,五年、十年以后,系统退休人员增加,而受编制、经费等因素影响,新增人员数量有限,年龄结构将进一步趋于不合理。

(2)人浮于事与人员不足并存。通俗的`话说就是:拿钱的人多,能干活的人少。以我局为例,全局在职人员除去年龄偏大、病休,实习人员外,实际可利用的人力资源仅占人员总量的70%。机关8个股室,1人一个股室的2个,2人一个股室的3个。1人兼两职或多职的12人。在历年来征管体制改革、机构整合中,部分单位无法选配到足够的人员充实岗位,明显的感觉到可用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据调查,这种现象并非一个单位的特例,这在全市许多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国税部门自机构分设建局以来,人力资源输入主要来之三个渠道。一是从财税学校及各类专科学校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二是部队转业的转业干部和复员军人;三是后国家定向招录的国家公务员。从以上人员来看,只有一少部分财税学校专科毕业,而一大部分“门外汉”仅是后期通过电大、函授、脱产轮训、不定期培训等多种方式取得了专科及以上学历,但事实上其专业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许多基层单位反映,一方面单位里持有上述文凭的人员占相当大的比例,另一方面要找出在写作、计算机操作、法律应用、大型企业管理方面比较突出的专业人才非常困难。截止到底,我局财税、财经学院毕业专科人员为11名,仅占总人数的14.9%。人力资源的专业知识结构仍处于“低谷”状态。

(4)优化配置缺乏活力。一是基层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近年来随着征管体制的不断改革,税收形势和任务日益严峻和繁重,基层征管难度加大。但近年来,许多县市,由于种种原因,行政、后勤部门人员多于一线征管人员,造成人力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的局面。二是税源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一些基层税源管理派出机构,年税收任务几百万元,管理人员3-5人,税收成本过大,纳税人办税不方便。这种情况应该是在多数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

(5)竞争激励机制尚需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升人力资源整体使用效能的最佳途径。就当前国税系统而言,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是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但国税系统领导职数及非领导职数少,科级领导干部只占相当小的比例,受职数的限制,许多表现好、能力强的干部缺乏晋升和提高待遇的机会,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其次是干部异地交流不畅。实践证明,实行轮岗制度是一项极其有效和可行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我市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处级、科级领导干部交流力度大,但一般干部基本上不流动,往往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干几十年,干部的工作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第三是,目前国税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加大改革力度,普遍推行了竞争上岗。但在选拔任用干部过程中论资排辈、走关系、吃老本的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和思考。

三、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人力资源的几点思考

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和培训,具体包括精神、知识、技能、创造力等方面,针对国税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要保持年龄结构的优化和新生力量的补充

一是中层干部的开发与管理。要根据人员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强化对35-45岁之间中青年群体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因为他们的思想、工作阅历和经验仍然是这个时期的“顶梁柱”;二是拓宽新生人力资源的渠道。要改进人才引进方式,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在系统编制、经费允许范围内通过公务员招考、聘用等方式尽可能多录用高素质年轻人才,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国税系统,保证新生力量得到持续稳定的补充。

(二)岗位技能培训要重点从学历培训向技能和实践操作转变

教育和培训的目的是普遍提高全体人员整体素质和岗位技能。近年来,我市国税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培训,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作为在职人员,普及知识和文化、提高学历之后,培训重点应转向技能和操作的培训,否则“高学历、低能力”的现象将不可避免的大量存在。要适时将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重点转向技能和操作培训,今年市局提出“坐下来、走出去、请进门”的教育培训思路,结合省局组织的业务选拔考试,进一步扩大业务骨干队伍,搞好各类人才库储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今年我局出台一系列奖惩激励措施,鼓励干部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先后有14名干部报考了全国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等资格考试,带动了全员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激励机制,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能

要坚持以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为主导,在激励的导向、激励的对象、激励的措施和力度等方面突出效率原则。借鉴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使激励措施能真正调动积极性、激活创造力,促进爱岗敬业、争先创优氛围的形成。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要重视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结果,民主推荐中大多数人不同意的一般不得列为考察对象;要积极探索实行干部任期制度,明确规定领导干部连续任职及担任同一职级领导职务的年限。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干部异地交流、上挂下派等制度。对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交流的同时,有计划的对一般干部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人员交流轮换,使干部从长期在一地工作形成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解脱出来,开阔干部视野,丰富干部工作经验。

(四)稳步探讨税源分类管理和机构整合的新路子

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税收信息化建设对传统税收管理的组织结构、工作机制和行为模式提出的新的挑战。结合本单位税源管理机构设置和辖区税源分布情况,遵循依法、稳妥、效能、规范,有利于税收工作开展的原则,通过基层调研、走访纳税人等渠道,总结和分析现有征管模式的不足之处,重点解决征管质量不高,纳税服务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过重的实际问题。一是引入能本管理理念。结合税收管理员能级管理机制,根据每个税务人员的不同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将其分配到能充分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实现人本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二是优化业务重组。打破机关与基层的界限,本着对外有利于方便纳税人,对内有利于明确责任、分权制约的原则,重组征管组织机构。通过减少管理层次、压缩职能机构形成一种新型组织机构,使管理组织设置简单、管理程序简化、信息传递更加流畅。三是纳税服务更具高效。将受理咨询的涉税事宜和征收职能推向前台,集中到办税服务厅办理,简化管理环节,减少管理层次和审批级次,解决纳税人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达到优质服务与提高机关效率的“双赢”效果。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12

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

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竞争和人才的流动空前加剧。但是有了人才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的成功,如果不懂得知人善用,不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越是优秀的人才可能越会反过来成为组织发展的破坏因素。一个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承担比传统的人事部门更多的职能,除了组织的人才管理,组织的创新管理和文化管理也应该纳入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范畴。

一、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具备以下几种素质:一是道德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严格自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秉公办事、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干事创业,以全行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切入点,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二是心理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各种压力要意志坚强、不怕压力、无所畏惧,还要心胸开阔、不计个人得失,并能容忍和原谅别人的过失,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知识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信息知识、人文知识和实践知识,对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所了解和掌握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管理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训能力、计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是科研素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从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新的动力激发起重新研究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先进的理论组织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力实施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六是身体素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干好本职工作,必须有健康的身体,要劳逸结合,做到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身体健壮,适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一繁重的工作,承受住各种压力,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二、建立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的管理体制要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银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起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特点的新型人才管理体制。要围绕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适应市场的营销人才、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和操作娴熟的运行人才等四支队伍建设,建立各具特色的分类管理制度,重视抓好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用,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理念。三、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制度激励是现代银行人才资源开发的核心。人才资源的潜能能否发挥和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人才的激励力度。在人才引进、使用中要积极研究个人需求和制度对个人需求满足感的影响以及能产生各种激励作用的机制,制定人才队伍收入待遇及其岗位责任和业绩、贡献挂钩的原则,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付酬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积极性,最终实现银行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的双丰收。

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落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只重视解决企业内部的物质、资金、技术等问题而忽视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才闲置、压制、浪费等现象严重。2)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人力资本的投资意识,只关心眼前,不敢轻易培训员工,只怕“为别人做嫁衣”。很少作长期的人力资源预测、规划和开发。这样就使一些渴望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优秀员工得不到培训的机会;国有企业培训制度的不健全和不透明也助长了某些有关系的人抢占这些机会;而且有些培训流于形式,内容枯燥,考核脱离实际,并没有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3)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权限集中,管理体制高度集中。首先,国有企业机构庞大,各部门,各行业不能根据各自业务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等特点,分门别类,灵活有效,有针对性地管理干部,从而造成责权分离,管人管事脱节,进而导致人与事的脱节。其次,国有企业权限过分集中,强化“长官意志”,忽视了制度建设。再次,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竞争机制的作用。4)当前形势下,要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a.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人本管理;b.要注重人力资源投资的开发与人力资本投资。国有企业人才的开发,发展和完善,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教育培训.c’要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国有企业要改变就业“铁饭碗”、分配“大锅饭”,在根本上排斥竞争和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实现,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权,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让他们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发展,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与方法

1)制订人力资源计划。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评估组织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收集和分析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方面的信息和资料(material),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发展趋势,制订人力资源招聘、调配、培训、开发及发展计划等政策和措施。2)开展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与财务等部门合作,建立人力资源会计体系,开展人力资源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的核算工作。人力资源会计工作不仅可以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而且可以为决策部门提供准确和量化的依据。3)岗位分析和工作设计。对组织中的各个工作和岗位进行分析,确定每一个工作和岗位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包括技术及种类、范围和熟悉程度;学习、工作与生活经验;身体健康状况;工作的责任、权利与义务等方面的情况。这种具体要求必须形成书面材料,这就是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4)人力资源的公开招聘与选拔。根据组织内的岗位需要及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如接受推荐、刊登广告、举办人才交流会、到职业介绍所登记等从组织内部或外部吸引应聘人员以及委托像烽火猎聘公司这种国内知名的猎头公司。并且经过资格审查,从应聘人员中初选出一定数量的候选人,再经过严格的考试,确定最后录用人选。5)明确雇用管理与劳资关系。员工一旦被组织聘用,就与组织形成了一种雇用与被雇用的、相互依存的劳资关系,为了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就员工的工资、福利、工作条件和环境等事宜达成一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6)人职教育、培训和发展。任何应聘进人一个企业的新员工,都必须接受入职教育,这是帮助新员工了解和适应组织、接受组织文化的有效手段。为了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技能,有必要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对于管理人员,尤其是对即将晋升者有必要开展提高性的培训和教育,目的是促使他们尽快具有在更高一级职位上工作的全面知识、熟练技能、管理技巧和应变能力。7)开展有利的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就是对照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书和工作任务,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及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并给予量化处理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检查和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8)设计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前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有责任鼓励和关心员工的个人发展,帮助其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并及时进行监督和考察。这样做有利于促进组织的发展,使员工有归属感,进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效益。9)员工工资报酬与福利保障设计。合理、科学的工资报酬福利体系关系到组织中员工队伍的稳定与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员工的资历、职级、岗位及实际表现和工作成绩等方面,来为员工制订相应的、具有吸引力的工资报酬福利标准和制度。10)加强员工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有责任保管员工人职时的简历以及人职后关于工作主动性、工作表现、工作成绩、工资报酬、职务升降、奖惩、接受培训和教育等方面的书面记录材料,它是员工的工作业绩记录,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3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只见某一方面,而不见人与事的整体、系统性;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其管理归结于人与事的系统优化,致使企业取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传统人事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3)传统人事管理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似乎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大,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却与此截然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管理者。

4利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激励员工最大潜能发挥,为企业创造最佳效益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企业决策层。人、财、物、信息等,可以说是企业管理关注的主要方面,人又是最为重要的、活的第一资源,只有管理好了“人”这一资源,才算抓住了管理的要义、纲领。2)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不仅是被管理的“客体”,更是具有思想、感情、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如何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并为企业组织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永远都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课题。3)对一般管理者。任何管理者都不可能是一个“万能使者”,更多的应该是扮演一个“决策、引导、协调”属下工作的角色。他不仅仅需要有效地完成业务工作,更需要培训下属,开发员工潜能,建立良好的团队组织等。4)对一个普通员工。任何人都想掌握自己的命运,但自己适合做什么、企业组织的目标、价值观念是什么、岗位职责是什么、自己如何有效地融入组织中、结合企业组织目标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人生等,这是每个员工十分关心,而又深感困惑的问题。

5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真谛是建立和谐之道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关注的是数量的问题,也是质量的问题,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提升人力资源效能。人力资源的要点就在于发挥人的潜能,所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和谐之道就是怎样让人才发挥之道。我们要构建与之相符的平台、机制、文化。

总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做好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工作任务,而且要更新观念,学习国际上较为成功的管理方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学习成功企业的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成功的典型例子增强管理意识,拓宽管理理念,改革管理方法,大胆探索更加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如:美国企业较为重视推行“危机式”生产管理,掀起了一股“末日管理”的浪潮。美国企业界认为,如果一位经营者不能很好地与员工沟通,不能向他的员工们表明危机确实存在,那么他很快就会失去信誉,因而也会失去效率和效益。因此,世界发达企业都根据企业内部竞争形势的变化,积极实行人事管理制度变革,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20世纪90年代初起,日本、韩国的发达企业着手改革人事制度,大力推行根据工作能力和成果决定升降员工职务的“破格式”的新人事制度,收到了明显成效。世界大企业人事制度的变革,集中反映出对人的潜力的充分挖掘,以搞活人事制度来搞活企业组织结构,注意培养和形成企业内部的“强人”机制,形成竞争、奋发、进取、开拓的新气象。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13

随着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已完全步入市场经济国际化时代。面对外资银行以其高薪、出国培训机会、良好的职业发展等竞争优势来与国有银行进行人才争夺,我国商业银行只有建立一套比外资银行更先进、更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优化合理配置资源,开发员工的潜力,采用全球经营的思维和理念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才能获得动态核心竞争力,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一、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1、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商业银行的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复合型人才不足较为突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员工总量过大,但人才结构却不合理。一是管理人员比重过大,业务人员却日益紧缺;缺乏骨干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不能适应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二是银行的高素质人才大都集中在一级分行以上层次,基层机构的员工素质则普遍不高,这种不合理的员工结构降低了银行内部信息传递的质量和效率,加大了新业务、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难度。三是大部分员工的知识陈旧,业务能力不强,仅熟悉传统的存、贷款和结算等业务。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营销业务,还懂证券业务、信托业务、保险业务等的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

2、缺乏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是缺乏激励机制,突出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物质激励力度较小内容单一,且忽视员工的精神需求。商业银行主要采用工资、奖金的物质激励方法,手段单一,缺乏其他激励手段的综合配套使用,缺乏优秀企业文化、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等方面的有效激励。二是工资薪酬体系不能正确反映员工对组织的贡献,对内缺乏公平性与激励性,对外缺乏竞争性。三是考核晋升机制方面流于形式。员工考核评价不能为人才的合理晋升、正确提拔提供必要的依据。

3、员工的教育培训机制尚待健全

员工教育培训的计划缺乏步骤性、层次性和预见性,且投入不足。我国商业银行的年人均培训费在500元~600元左右,而在中国境内的外资银行,员工年人均培训费用都超过万元。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给员工提供的培训内容大多较注重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对员工素质和潜能的开发培训,特别是中高层次的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每年投入与产出比不高,低层次重复培训仍然挤占了本来就十分微薄的培训经费;培训评估反馈系统不完善,考核标准弱化,缺乏培训激励机制等;培训与使用也有脱节现象,员工受训后无用武之地。

4、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

一是绩效考评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各商业银行普遍尚未建立健全工作分析制度,对不同类别、不同职级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要求等工作描述与工作规范未作明确的界定,使绩效考评缺乏科学的依据。同时,绩效考核部门往往与绩效实施部门相互脱节,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这样便使绩效考核的准确性打了折扣,也使绩效考核失去了其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等方面的作用。二是考核角度单一。目前,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对员工的考评标准使用统一的“德、能、勤、绩”这一类抽象、模糊的指标,难以量化和具体评价,使绩效考评缺乏可衡量性与可操作性。三是绩效考评多流于形式。各级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考评既缺乏公开的交流与反馈,又未将考评结果与职务晋升、工资分配、培训与开发、岗位轮换等结合起来,考核难以起到“奖优罚劣”的激励作用。

二、金融全球化下现代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引入市场机制并加强员工的选拔和配置

一是改革银行经营管理者的选拔机制,引进市场配置机制,把组织选拔和市场配置两种方法相结合运用;取消银行经营者行政级别,实现银行家职业的市场化。

二是通过科学的职位分析和评估,优化职位设置,对职位进行分析,明确各职位的内部等级结构,形成新的职位体系,彻底改变因人设岗和人浮于事的现象。在内部调整职位时,按照职位等级选拔人员,凡等级晋升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测评,择优录用,大力推行领导岗位竞聘制和重点岗位竞争上岗制,改论资排辈为以能力及业绩论高低,在用人上形成公平竞争基础。

三是商业银行应结合银行再造,突出主导业务、盈利业务的战略配置员工,形成“客户中心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新格局。大力提高资产类员工在业务人员中的比例,精简效益低下的营业网点,压缩现有庞大的柜员队伍,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度,不断充实扩大银行外勤队伍。调整人力资源结构,积极稳妥而又有效地实施裁减和分流富余人员。

四是有组织、有计划地从海外引进熟悉国际惯例、国际金融与法律的高层次金融专才,尤其是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办跨国经营业务所需求的优秀人才。

2、健全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是坚持市场化的报酬原则。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使收入分配和职位要求、岗位技能相结合,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辅助人员实行差别收入,逐步探索实现优效优酬、特岗特酬,逐步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约束功能,推进人才价格市场机制的形成。破除行政级别的工资制度,把职工的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固定工资按岗位确定,绩效工资与经济效益挂钩。实行客户经理等级酬薪制度,按能力、贡献对客户经理划分不同等级,不同级别予以不同等级,调动客户经理拓展市场客户的积极性。

二是多渠道解决员工晋升问题。首先,在全行推行行员等级制,把全行员工分成若干等,每等设若干级,员工按其职务、职称条件套入相应等级,以后新招员工纳入相应等级。第二,每年根据员工考核结果决定其晋级与否,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薪酬。管理职务应通过劳动力市场公开招聘、竞聘上岗。

三是加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考试、聘任管理,通过经常化的评聘管理,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职务的激励作用。第四,对主要业务部门或岗位推行客户经理

职务、交易员职务等等多种业务职务,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四是完善福利制度改革。尽快实施福利货币化,节约成本费用,变暗补为明补,建立商业银行内部补充养老保障、补充医疗保障、住房津贴,并以建立个人账户的形式计发,以鼓励员工长期服务。另外,在条件成熟时,考虑根据员工的个性化需求,逐步推行菜单式的选择性福利,让员工在规定的标准内选择自己喜欢的福利组合,充分发挥福利的激励作用。

3、加快专业人力资源的培训

金融的全球化使银行业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才能实现人力资源增值,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国外银行都很重视员工培训。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的总裁说:“企业的实力一定要让人才队伍超前于事业发展,才能更快地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并得以发展。”员工培训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效果。商业银行将与外资银行展开激烈的人才竞争,主要是复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的争夺。因而培训的首要工作就是从长远规划,培养新型的信贷业务以及国际结算等人才,满足业务同步发展的需要。培训的重点应由单一的业务技能培训转换为业务技能与素质教育并重,提高员工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银行的企业文化。采取多样培训方式,不断提高现有员工的工作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优秀的组织文化。

4、实行有效的绩效考核

在职位等级体制的基础上,以岗位责任和任务目标为核心研究制定规范合理、调整灵活、适合不同层次、不同性质工作岗位的员工考核指标体系。规范和完善考核工作管理办法,全面、客观、公正地考核评价各级员工的德才表现、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和工作实绩,为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供准确的依据。在绩效管理模式选择上,要吸纳经济增加值考评模式(eva)、平衡计分卡(bsc 、关键绩效指标(kpi)、目标管理(mbo)和3><60度评估等先进的绩效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建立以平衡计分卡覆盖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管理框架,以经济增加值为绩效考评的核心指标,以目标管理模式为组织保证,对难以量化的工作任务辅以360度评估的绩效管理体系。员工绩效的考核结果,要与其绩效奖金挂钩,同时与员工个人潜力的开发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员工的个人情况,可实施职位调整、加强培训、监督改进、强制退出等考核结果运用措施。通过这些多样化的考核结果运用,促使员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个人能力与素质,同时实现个人职业发展与银行整体绩效进步。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篇14

相比欧美企业,国内企业尤其发展迅猛的深圳企业,其人力资源水平参差不齐。了解HR演变阶段、看清HR生存现状和自己企业的HR职能目前位于何处、将去往何处,对深圳人力资源从业者和深圳企业主而言,更具借鉴意义。

由深圳市人力资源专家组完成,面向深圳地区所在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展开调研,从不同维度真实呈现20xx年深圳市人力资源群体生存现状。

深圳市HR从业者男女比例悬殊,女HR占比高达84%,是男HR的5倍多,具压倒性优势;但随着职位越高男性占比越高,总监职位男HR占比达60%,女HR总监级仅40%。随着职位的进阶,女HR比例逐渐递减,被男HR占据。因为男HR具备向高素质发展的优势,果断理性、高抗压性、逻辑思维和宏观思维习惯、处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男HRD搭配女HRM,或男HRM搭配女HR主管、专员,各有优势又彼此互补。

活跃在深圳市人力资源职场的HR以90后居多,其次是80后,00后已开始在职场崭露头角;年龄层与职位高低整体呈正比分布:70后经理级以上占比73%、80后经理级以上占比48%;90后、00后遍布专员、助理职位,均超过50%;90后中开始出现经理、总监职位,但主要还是掌握在70后和80后手中。

大部分HR积累和沉淀期为3年,3年期限90%HR脱离了助理岗,晋升专员以上职位。很大程度上,从业年限长短意味着相关工作经验的丰富程度,所以对大多数HR而言是如数据显示的“阶梯晋升”。

HR主要分布在南山、龙岗、宝安、福田四大区域的企业,占比均15%以上,排第五的是龙华14%,而南山区占比25%,远高于其他区域;其中盐田和坪山区的HR参与热情低下,均为1%,也不排除这两大区域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的原因。

人力资源管理围绕选、育、留、用,主要划分为六大模块或八大模块,但实际上每个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划分不同的细分模块,远不止八个模块。

本次参调HR分布11个细分模块;全模块招聘岗占比26%,与占比17%排第二的员工关系相差9%,其次是14%的薪酬福利、13%的绩效管理、12%的培训开发,其余模块占比份额较少,均没有超过10%;招聘仍旧是最为核心的模块,哪怕是规模很小的企业,其人力资源岗位至少配备1名招聘。

跳槽是职场热门话题,HR也不例外。调研数据显示,有跳槽意向的HR为50.7%;3年之内从未跳槽过的HR不到30%。

在公司负责人才选、用、育、留的深圳HR,自身的稳定性却普遍极差,超一半比例的HR表示有跳槽意向。HR考虑跳槽的因素主要是因为薪酬偏低、岗位晋升受限、不看好公司发展前景。另外,调研数据中仅有49%的HR表示看好人力资源行业,持中立态度和不看好的HR比例超过50%。不看好行业和公司前景的情况与高离职率的原因吻合。

从职位晋升所需时间平均值来看,每晋升一级,所需跨度的年限相应增多:总监(3.1年)>经理(2.9年)>主管(2.4年)>专员(1.6年)>助理。晋升的职位越高,时间跨度越长。频繁跳槽在助理和专员阶段影响较小,而一旦在主管以上级别,频繁跳槽会对升迁造成一定影响。

数千名HR中,49%的HR表示看好,对人力资源的未来充满希望;33%的HR表示不置可否,对目前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持中立态度;而表示不看好观点的HR则占18%,透露出并不希望长期从事HR工作的心理动态;从助理到总监,看好行业的比例呈增长态势,总监级高达70%、经理级达68%,而不看好行业的比例,则从助理到总监呈回落态势,总监级仅10%;职位越高的HR越坚定自身所处行业的前景,也可能因为越坚定行业前景,个人职业发展得越好、得以晋升,两者互为因果。

HR的平均薪酬也反应深圳区域的经济状况。深圳各区HR薪酬在6000~9999区间比例最多,均是各区域占比最高的区间;热门区域薪酬依然排名靠前,薪酬收入10000~14999 、 15000~20000、 20000以上,这3个万元以上区间排名前三的都是南山、福田、罗湖;万元以下占比前三区域为坪山89%、盐田87%、光明和宝安均为77%。

对HR来说,刚入门的前几年可能一直在从事社保、考勤、入离职等比较基础事务性的工作,不仅薪资涨幅低,也难以获得晋升,很多HR就此陷入瓶颈。但是瓶颈期也是突破期,一旦把握机会突破天花板到管理层,在各方面就会有明显的优势。深圳HR薪酬收入多寡与从业年限、职位高低强相关,而男HR担任高职位的`比例远高于女HR,在收入上具有极大优势。

行业是决定薪酬的关键要素之一。HR薪酬过万占比最高的是互联网和金融,均为47%;近几年互联网兴起,大势所趋处在风口,扎根深圳的互联网企业不惜重金聘请各行人才,HR位列其中;金融行业的人力资源薪酬竞争优势同样明显,金融业是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全球化的加速,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需求越来越大。

参调规模企业采用的绩效考核方式高度集中在KPI,占比35%~63%不等;50人以下规模企业无绩效考核高达35%,1000人企业无绩效考核也有4%;一定程度上表明任何规模企业对KPI都较为认可,也都存在不采取任何考核方式考核员工绩效的企业;OKR日渐流行,除了50人以下企业采用占比4%,其他规模企业都超过10%;而BSC平衡计分法、关键事件法、 360考核、PBC比例较少,适用性不强或在实际应用中不受企业青睐。

各行业企业数字化发展,在起步阶段:企业内部开始使用数字化管理工具,比如CRM、 ERP相关的管理软件。参调的所有行业企业普遍处于起步阶段,占比从43%到67%不等,尤其硬件、教育、软件、互联网行业,占比超过60%;进阶阶段:企业已经开始有专业的数字化人才,来跟进或推进自身数字化进程。处于进阶阶段的行业分布较为均衡,最高的是贸易37%、电商36%;发展阶段:企业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数字化团队,能够根据业务和客户导向的目标指导战略和运营。行业分布除了工程建筑33%、硬件7%,其余行业占比均为10%+;成熟阶段:企业运营过程中效率提升显著,企业内部形成数据驱动文化,企业决策由数据驱动。参调的所有行业企业数字化发展阶段占比均未超过10%,最高比例是互联网行业9%,其次为制造业8%

企业数字化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以下这些方面:人事管理20%、KPI绩效考核12%、招聘管理12%、合同管理9%,使用人群主要为人力资源、法务、销售;调研数据显示,除了“其他”项,参调企业填写数字化应用场景仅12个;不难发现,数字化对多数企业而言,仍是新鲜事物,没有得以广泛普及,应用场景也仅局限在某几个模块。

实现数字化转型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任重道远。不管是从规模维度还是从行业维度分析,均约一半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的企业甚少。即使是已走向数字化的企业,应用场景使用也仅局限某几个模块,并没有全面推行。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