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研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企业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调研报告1

为全面了解我县建筑房产企业经营现状,有针对性地做好建筑房产企业入库统计工作,县统计局组织专人对接县住建、规划、国土等部门,深入建筑房产企业及项目建设一线开展专题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一)已纳入统计名录库企业

1.建筑企业。截至20xx年9月(下同),我县纳入统计名录库的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1家、建筑劳务企业1家,其中,二级资质的7家,三级资质的4家,20xx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4亿元,20xx年前三季度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0.98亿元。(见附表1)

2.房产开发企业。我县纳入统计名录库的资质以上房产开发企业19家(20xx年新入库4家),其中,二级资质的3家,三级资质的12家,暂定级4家,20xx年完成投资25.7亿元,20xx年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5.7亿元。(见附表2)

(二)未纳入统计名录库企业

1.建筑企业。在我县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未纳入我县统计名录库的建筑企业有16家,其中本地4家,外地12家,据推算全年可实现产值约20亿元。(见附表3)2.房产开发企业。在我县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未纳入我县统计名录库的房产开发企业有12家,其中本地2家,外地12家,据统计已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约45亿元。(见附表4)(三)退出统计名录库企业

因我县2家建筑企业、1家房产开发企业资质未年审,被省住建厅注销资质等级证书先后退出统计名录库。(见附表5)

二、外来企业入库制约因素

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单位划分及具体处理办法通知》中第十条规定,外来法人单位下属跨省的分支机构,并具备一定条件的,经与分支机构上级法人单位协商一致,并经国家统计局认可,可视同法人单位处理,纳入生产经营地统计。为摸清我县外来企业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今年4月,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表明若要具体实施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一)坚持本地注册对外来企业没有强制约束力。外来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只受业务范围和项目规模约束,不受地理区域限制。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建市〔20xx〕92号)规定: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规范备案管理,不得排斥、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区的准入条件,不得强制外地企业参加培训或在当地成立子公司等。这对坚持本地注册带来了政策制约。

(二)坚持本地注册导致企业资质受限。外来企业在注册、入库,需更名申报,这将与该企业在参与我县招商、投标活动中使用的原名称不符,且企业资质亦与项目招标要件不符,自动失去竞标资格。

(三)坚持本地注册影响后期监督管理。外来注册企业具有流动性,工程竣工后若再无项目,则会转向异地发展。若该企业破产或资质被注销,其开发建设的项目一旦出现建设质量或配套设施问题,追责难以找到责任主体,可能会带来诸多信访矛盾和遗留问题。

(四)坚持本地注册带给外来企业管理成本增加。在建筑房产开发市场竞争中,三级及以下资质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薄弱,外来企业因工程量少、不持续而不愿注册。即使走资质升级增项途径,至少需要2至4年时间,且在注册资本、经营业绩、专业人才等方面要求更高,制约企业发展壮大。

(五)坚持本地注册易受原注册地干扰。按照统计制度,建筑业产值和房产投资纳入注册地统计。在我县的外地企业除建筑业国税、房产开发企业所得税上缴注册地外,其余税费均上缴我县。若外来企业在申请注册,原注册地出于地方保护角度,既会在承办相关手续中设置障碍,也会通过约谈当地企业等方式干扰企业在异地注册。

三、企业发展现状

(一)生机旺盛型。此类企业抓住了机遇,盘活了资源,通过升级增项不断发展壮大,制定了明晰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步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如新南国房产计划3年内组建集团公司,5年内进入市五强,二十年内实现产值200亿元,进入省20强;发响建司计划在今年12月将资质升为总承包一级,力争年产值2.5亿元以上,上交税费900万元以上。

(二)维持现状型。此类企业受困于自身现状,资质迟迟未能升级,占有市场份额不多,实施项目规模不大,且依赖挂靠项目,缺乏发展后劲,业绩近几年无大的提升。;三建司承建项目大多集中在区乡,规模小,种类杂。

(三)转向发展型。此类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主营业务活动的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生产经营受到影响和制约。市场前景不明朗,不乐观,生产经营活动已开始向其他领域转移。如明悦房产建龙熙国际酒店,经营活动开始向酒店服务业和社区物业管理转移,以解决公司员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四)萎缩低迷型。此类企业一般是先有项目再相机成立,在经营完项目后便陷入困顿,无强力经费支撑,无人才技术保障,无后续项目实施,有日趋名存实亡的危险。如江州房产资质三级,工程技术人员仅3人,20xx年无工程项目,市场生存力弱;高品房产在开发完伴山风景项目后,目前没有新项目开发。

四、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压力大,本地企业运转困难。一是垫资情况普遍。建筑市场急剧膨胀,使一些项目单位在工程发包时,将能否垫资作为考察企业实力和签订合同的重要条件,有些工程项目垫资高达90%,而政府BT项目多是全垫资;二是工程款项拖欠。项目在建时,企业难按工程进度收到相应资金,竣工后也被长期拖欠,使预期效益受损,即使再有项目也无力承接;三是企业融资困难。在国家对建筑、房产开发业紧缩银根的大环境下,企业贷款难、贷款贵,走民间融资途径则利率更高;四是税费收取较高。除基本税费外,另有残保金、工会经费、资源费等,大约占到了资金总额的十分之一;五是销售有价无市。房产开发项目竣工后,很长时间内供过于求,形成住房高空置率,造成资金回笼缓慢。这些问题缠绕交织,影响企业自身造血功能和企业发展壮大。

(二)资质升级难,本地企业发展受限。一是缺乏人才支撑。企业资质等级越高,人才要求越严格,高级职称人员、中级职称、基本技术人员等有明确的数量限制和资历限制,现实中符合条件的人才严重不足;二是缺乏业绩支撑。企业以前碍于实力,做的业绩较难符合要求,比如申报建筑企业一级资质,必须提供近5年工作业绩,且工程规模至少满足“修建25层以上的房屋建筑工程”等4项必备条件;三是缺乏资金支撑。不同等级有不同的注册资金约束,比如申报房产开发一级资质,企业注册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实际情况让人望而却步;四是缺乏设备支撑。企业升级必须要具有与资质等级相适应的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设备,原先的设备设施已然不够,补充购置无形中会加大资金压力。企业长期不能升级,发展停滞便不可避免。

(三)市场竞争烈,本地企业利润薄弱。一是项目招标僧多粥少。随着城乡建设高速发展,外来企业越来越多,有的建立了项目部和分公司,同一个项目十数家企业竞争已屡见不鲜,“抢食”现象不仅比拼实力,更比拼忍耐,继而引发残酷的价格战;二是承揽工程有心无力。我县无一家一级、特级资质企业,承揽范围受到限制,在重大项目的招投标中,与外来企业实力悬殊,几乎没什么机会,只能被迫向乡镇发展,寻找剩余机会,甚至有时依赖挂靠项目支撑。一些外来企业中标后,将项目分解卖给本地企业做,既转嫁了风险,又坐收差价之利;三是“三违”冲击雪上加霜。集中表现在一些中小规模的项目,为追求“短平快”,常被发包给无承揽资质的个体施工队、服务队。在暴利的诱惑驱使下,房产开发领域“三违”(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销售)现象突出,乡镇小产权房屡禁不止,严重冲击着县域房产市场;四是成本抬高无可奈何。一些建材业主垄断建材市场,以种种理由恶意哄抬砂石、水利、钢材等价格,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极大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

(四)预测预警弱,本地企业风险难料。一是宏观政策预警弱。国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会影响到建筑房产的经营发展,而研究国家政策及投向一直是本地企业软肋;二是安全评估预警弱。在竞标选择项目上,企业往往注重的是规模和效益,而忽略从项目与企业实际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项目到手后勉为其难,以致安全风险难控、合同履行艰难,企业形象受损;三是融资投资预警弱。行业特点决定了建筑、房产开发企业需要大量资金运转,投入规模增速快,而企业承接项目更多依靠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资产负债率始终处于高位,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难以想象;四是市场前景预警弱。基于房价上涨预期,一些投机性购房营造繁荣假象,助推房产开发企业急功近利,不把握市场环境变化,不遵循经济规律盲目上马开发,导致销售市场疲软。

五、工作建议

(一)造血帮扶,破解企业资金瓶颈。一是减少垫资比例。充分考虑企业的资本实力,政府性项目资金安排及渠道在原则范围内适当减少企业垫资部分,为企业运转留有余地;二是及时支付工程款。财政拨款的工程项目支付进度款时,应多从企业的角度考虑,简化手续和拨款审批环节,按施工合同约定及时支付,减轻施工单位的压力;三是解决融资难题。支持以建筑材料、工程设备、在建工程和应收账款等作为抵质押的反担保形式,鼓励金融机构从资金投入、信贷规模、贷款利率、担保费率等方面扶持企业发展;四是适当降低费税。清理规范企业上缴费税种类,在营业税、项目建设保证金、安全生产保证金、工会经费、资源费等方面能减则减,尽可能减少企业上缴费税总额。

(二)转型升级,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一是夯实人才队伍。构建多渠道、多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充实紧缺岗位专业人才。对业绩突出的优秀人员,破格评定技术资格;二是培育旗舰企业。有效整合本地资源,通过兼并或重组方式,培育一两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品牌企业,延伸产业上下两端链条,稳妥推行咨询、设计、采购、施工、管理、服务一体化;三是引导多元发展。鼓励企业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坚持“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的思路,承揽范围向交通、水利、市政、安装、环保、防水、绿化、消防等领域拓展,向“高、精、专”发展;四是实施优惠政策。对晋升资质、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长、承揽县外工程项目或提供县外建筑劳务、优质工程获奖、取得科技创新专利的企业,分别给予奖励。企业购置设备设施,给予贷款贴息政策。

(三)依法整治,规范企业经营秩序。一是严格市场准入清出。坚决执行建筑房产业有关规定,严格审查外来企业的资质等级及信用信誉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禁止进入。同时,强化已进入企业的监督管理,对有违规违法行为且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清出市场;二是加强招投标管理。严明招投标纪律,规范招投标程序,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完善综合评标和合理低价评标办法,提倡优质优价、优质优先,坚决遏制和打击围标串标、转包、挂靠和低于成本价报价等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实施项目兼顾平衡。当前建设固然离不开外来企业,但在吸引外来企业来平投资的同时,也要关注本地企业的经营发展,一些工程项目鼓励可以通过“抱团取暖”的方式参与,使之既能通过适当的市场竞争从外来企业那里汲取经验,又不至于在划分蛋糕时面对过于直接残酷的竞争而饿死;四是强力整顿市场秩序。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建筑、房产开发领域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销售、无资质承包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严格整治建材市场,对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串通涨价等人、事,发现一起曝光一起,从严从快从重处理。

(四)强化监测,增强企业御险能力。一是政府开展综合监测预警。出台相应政策和措施,建立完善经济预警系统,深入研究建筑、房产开发活动的波动及其规律。住建、规划、房管、统计等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合作,加强对全县建筑、房地开发市场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监测,根据掌握的信息,全面评估潜在风险,作出科学分析和预测预警;二是企业加强自身风险防范。防范法律风险,避免“合同陷阱”、“招投标陷阱”,及时维权;防范决策风险,重大的经营决策应经过企业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总经理要对本单位的经营风险负责;防范资金风险,严格控制成本,控制贷款和担保规模,完善资金筹集管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大力开展标准化作业,实行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督;防范市场前景风险,应适时研究分析宏观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及目标任务,牢牢把握自身发展主动权。

(五)强化入库,真实反映发展成果。住建、统计部门加强指导,凡符合条件的一律及时申报入库,比如,具备条件的劳务企业等。可创造条件的实行企业主管单位负责制,比如,县水电建筑安装工程公司、通兴建筑工程公司分别由县电力集团、县交运局负责完善相关手续重新入库。同时,进一步夯实各在库建筑房产企业直报平台的统计基础工作,确保“数出有据”。

企业调研报告2

根据《自治区国家税务局所得税处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问题的调研通知》(新国税所便函〔20xx〕3号)要求,我科应对本科室在所得税后继管理中的工作思路、基本做法等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所得税后续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基本做法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20xx〕88号),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落实企业所得税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管理和反避税制度及手段,逐步提高企业所得税征收率和税法遵从度。根据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分类管理,优化服务,核实税基,完善汇缴,强化评估,防范避税。我们认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应从管理项目着手,根据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要求,在企业所得税项目实施审批(核)、备案或申报后,通过信息资料的登记、比对、分析、核查等系列管理行为,把握管理的关节点和风险点,对企业所得税管理项目进行跟踪管理,以达到规范管理和连续管理的目的。后续管理应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基础信息资料管理,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现将科室内的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从总体要求的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分类管理:目前科室内尚未对企业所得税企业实施分行业,分规模的分类管理,但对特殊企业和事项管理实施了分类管理。对汇总纳税企业管理,我科对执行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中总机构及分支机构进行了核实,对我局征管系统内前期登记有误的信息进行清理,向征收管理科提供了总分支机构名单,对无法提供分配表的企业实施就地纳税管理。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上年度根据综合业务科的安排,对民办教育机构(学校、糼儿院等)进行核实,责令这些机构办理税务登记手续,实施对企业所得税的管理。减免税企业管理,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调查审批。异常申报企业管理,根据征管质量提供的异常数据信息,作为案头分析的基础信息,开展日常检查与纳税评估。

优化服务:及时向纳税宣传相关的税务政策法规,如今年自治区实施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及时向相关行业的企业进行宣传。如:今年汇算清缴期内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管理发生了变化,我科第一时间与相关科室联系反应,并积极咨询自治区所得税管理处,核实最新的政策法规及操作办法,办企业及我科企业所得税管理与汇算清缴审核管理明确政策法规,规范管理。

核实税基:根据我局对收入管理的要求,及时加强与企

业所得税企业的沟通,加强与经贸招商局等政策部门的联系,加强企业办理设立、变更、注销,加强与企业人员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企业总机构、境内外分支机构、境内外投资、关联关系等相关信息。加强企业的清算管理,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对企业注销清算进行了明确规定,目前注销检查对企业所得税企业全部要求进行注销清算。

完善汇缴:根据汇算相关的要求,及局内汇算清缴工作的个体安排,组织企业参加汇算清缴企业所得税政策辅导宣传会,税收管理员及时向所管辖企业宣传企业所得税政策,讲解相关疑难点,在汇算清缴所得税审核时,对企业申报疑点信息,填报资料进行案头审核,发现填制错误及申报疑难点,督促规范企业准确申报年度企业所得税。如:我科新通达有限公司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时,税收管理人员通过审核资料及与企业财务人员沟通交流,发现该企业有资本交易项目利得未进行调整及纳税申报,及时向企业宣传有关政策规定后,企业自查年度汇算补充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305万元。在汇算清缴审核期间,我科多次通过审核发现企业年度汇算申报问题,及时提醒企业进行自查重新申报,对提高企业申报准备性及规范企业年度汇算起至了一定的作用。

强化评估:纳税评估结合税收征管质量工作,通过相关的预警信息及企业所得税流转税的信息交换与比对,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如:根据通过地税局取得了营业税相关

数据,加强对房地产、建筑类企业加强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我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科税收管理人员在专项评估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在应该看到目前科室内的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后续管理尚存在很多的问题。总结经验,只有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的理念,加强税务机关内部联系,加强税收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税收政策法规辅导学习,系统性的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将企业所得税管理与税收征管质量与纳税评估工作结合起来,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的水平才能有质的提高,才能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意见》(国税发〔20xx〕88号)的要求。好的经验作法,企业所税后续管理政策宣传辅导,我局制作了新办企业一碟通,通过新办环节第一时间,向企业财务人员宣传有关税收政策法规,及办税程序等。税收管理人员下户户籍巡查时,向企业宣传最新的政策法规,对企业提出的涉税难点问题,及时沟通相关部门予以解决。通过汇算清缴政策辅导会,辅导纳税人汇算清缴申报,通过审核发现疑点错误,规范纳税人汇算清缴申报。通过日常检查与纳税评估,发现企业的涉税问题,指出企业财务核算与纳税申报等问题错误,要求企业整改,提高企业内部财务核算,提高企业税法遵从度。通过相关政策热点等的调研,了解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法规执行情况,政策法规与企业操作执行中可能存在的

问题,企业对相关政策意见和建议,收集整理进行研讨上报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尚未制定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规程。

2、《企业所得税管理操作指南》没有进行广泛的辅导,税收管理人员对分行业企业所得税管理尚缺乏理论素养经验积累。

3、企业所得税管理工具缺乏,企业所得税工作尚未完全与日常税收管理工作与纳税评估工作实现有机结合。

4、缺乏企业所得税信息管理平台,目前的税收征管系统尚无法提供准确的企业财务数据,并无法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对比。

二、岗位设置、职能分工、管理权限和工作流程的优化 此项工作超出税收管理部门职责,建议我局进行对企业所得税管理的职能分工、管理权限和工作流程进行探讨,形成相关的规范进行优化。

三、重点行业、重点事项的管理建议

目前的《企业所得税管理操作指南》仅涉及①银行业、②房地产业、③电力业、④建筑业、⑤钢铁业、⑥烟草业、⑦餐饮业,七个行业。税收管理人员未进行全面的有组织的学习,对相关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尚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水平。建议立即下发相关文件书籍并组织学习。建议制定其它

企业调研报告3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如何把握其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如何实现其在烟草商业企业的正确定位?这些都是需要在思想观念及实践上重视和面对的课题。现在烟草商业企业既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方法,也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仅局限于主观考察判断企业文化现状,而非从动态的角度、从量的要领上把握企业文化的变化趋势。因此,构建具有烟草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将有利于烟草商业企业文化的规范和科学发展,是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平台、以企业内外各项评价指标为参量,是一种贯穿于经营管理活动全过程的、能反映烟草商业企业基本状况的评价体系。

作为一种体系,就需要有一定的架构。在笔者看来,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这四者的关系是: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是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理念文化的物质基础;制度文化是理念文化的载体,制度文化又规范着行为文化;理念文化是形成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思想基础,也是核心所在。

同时,在这四个基本层面下面还包含若干个参数指标。评价参数指标实际上是综合评价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据。根据烟草商业企业的实际运作状况,可具体列出以下指标。

理念文化构成。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涵盖要素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凝聚力(烟草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和工作积极性,以及内部关系的和谐度)、企业经营方针的执行度等。

制度文化构成。这个层面涵盖的要素有烟草员工岗位行为规范、岗位管理标准、岗位操作规程、治理结构完善度(有健全有效的程序化机制)、组织结构合理度(设置合理、职责明确、运作高效)、信息处理效率、领导决策机制的执行度和民主化程度、员工管理企业的参与度等。

行为文化构成。包括领导素质指标(员工认同度、领导能力、个人品质)、员工素质指标(思想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管理素质指标(企业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设备素质指标(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完备和使用率)、员工行为指标(政策执行度、工作效率、员工离职率)、零售客户满意度、消费者满意度、社会美誉度等。

物质文化构成。主要包括:市场净化率、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增长率、利税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市场培育指标、企业内部环境指标(安全的工作环境、卫生的生活环境、丰富的文娱环境)、企业形象指标等。

构建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构建必须要立足实际,力求实效,笔者认为应该遵循六项原则。

导向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改造现实企业文化状况、构建目标文化模式的过程,由于其内容较为复杂,如不加以引导,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应以企业理念系统的构建为重点,通过思想和精神的传递和引导,全面提升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系统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和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它的构建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这一体系的构建中要保持其完整性和协调性,从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环境的关系、内部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

独特性原则。构建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要紧密结合烟草行业特点、地域特点和企业自身的特点。

落地性原则。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构建必须与烟草商业企业各项具体的工作流程和内容等融合起来,要注意避免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脱离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脱离员工的实际思想行为方式等。

效能性原则。在构建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中要杜绝求大求全,要根据烟草企业的实际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争取投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果。

长期性原则。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这种特点是由其本质决定的,这同时也决定了构建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必须贯彻长期性原则。即将其纳入企业总体工作的范畴,从组织落实、人员安排、财务投入等方面给予充分保证,使烟草商业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并逐步完善,持续不断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企业调研报告4

一、调查目的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是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维护国家的财经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贯彻落实的必要保证。对企业的内部审计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目前,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已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工作。但内部审计从目前的普遍成效来说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要求。

二、公司基本情况

保意建材城位于港城建材主战场核心板块,经营面积达8000平方米 ,品类齐全、品牌林立。商城内的品牌建材全部为保意自营,这一经营模式自成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业界当中属于最先进的经营模式。保意建材城超大规模、超强品牌、超群理念、超级服务,领军港城、领跑业界。保意企业十四年来以诚信为本,在港城业界有口皆碑。对于大型零售企业来说企业的内部审计与管理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调查的内容

(一)该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内部经济问题,会影响企业职工的团结和稳定,有的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削弱了自己的权威,有的将内审机构形同虚设,使内审人员无职无权。

(二)审计处于低级阶段且专业知识不足。目前内部审计的职能应是查错防弊型与管理服务型紧密结合。但现状是由于基础管理的缺陷,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还要每月度将大量精力用于复核纠正会计科目及经营管理数据的正确性上,然后才能将部分精力投入到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加上目前内审人员普遍是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匮乏,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资本运作、投资、成本管理、产品定价方案评审与选择等重要领域,一般都无能力和条件开展审计工作。

(三)内部审计缺乏充分的独立性,削弱了内部审计决策的质量。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本原则,是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和他们所审计的活动保持独立,这样才能做出公正、无偏见的判断。所以,内部审计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与内部审计机分享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分享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分享是件快乐的事件,乐于分享的人,事业更容易成功。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构和人员是否具备充分独立性有关。然而,经验证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严重不足,主要源于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和组织形式以及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缺乏专业素质。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内部设置的机构,在本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本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服务。因此,内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企业的利益限制。于是,企业的内部审计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特别是当面对企业领导者参与或法人违纪时,内部审计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如若服从于管理层意志,不能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就会埋下巨大的隐患,导致审计风险。此外,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和公司、单位其他部门人员同属一个机构,潜在的或实际出现的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内部审计人员也要承担企业的经营责任,从而内部审计人员独立性极易受损害,多数单位没有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而是由其他业务人员兼任,也没有赋予他们一定的职权,受执业能力和专业素质限制,也很难开展内审工作。

(四)领导授权不明确、充分。一个企业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与企业文化的建设有很大关系,但客观上受利益驱动的影响更大,而企业决策层基本上没有授予内审对查证违纪违规问题的直依靠揭示、审计建议等审计职权很难实现审计纠错的期望目标,对审计人员提出的问题与改进意见有相当部分被审计者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五)审计人员的考核激励不科学。缺乏安全感的审计人员思想趋向消沉,工作缺乏责任心,工作中显得“顾虑重重”,严重影响审计行为的有效性。而绝大部分企业对内审人员工作的考核评价标准忽视了这种特定现象,多采用惩罚激励而少采用奖励激励,往往使得内审人员辛辛苦苦工作,换来“里外不是人”的感觉。

四、调查的体会与措施

(一)内部审计机构要合理定位。在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及及法人治理内部控制组织框架中,内审机构应是一个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监事会负责,如有必要,遇有重大的内部审计事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中,内审部门应有不可置疑的权威性,并具备股东大会或其常设机构董事会明确授予适度的审计事项直接处置权,

大型企业经典管理资料模板,WORD文档,欢迎下载交流

针对内审报告中提出的整改、处置意见和建议,应及时予以研究并给予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在科学、完善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下,最大力度地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选拔制度。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实行公开竞聘、多级考试等选拔制度,采用“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机制全方位地开发事业性强、业务素质高、能主动尽职的优秀审计人才资源,并把他们配置到适合的管理或主管岗位上,不断提高审计人才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审计人员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以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为出发点,改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内部审计责任。经验表明,内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实现其职能,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其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在领导关系选择上要提高内审机构的直属领导层次(直属领导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必须设置专职的审计人员,使其不参与或负责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活动和其他业务活动,在其领导体制的选择上也要考虑审计活动与业务经营活动的关系,避免一人既负责财会工作,又参与审计工作、既负责某项业务,又指挥对这项业务活动的审计等职责不相容现象发生。此外,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开展业务中的实质性独立自主地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完成审计报告。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也是提高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手段。应当建立审计人员首先要明确其职责,以职责来决定人员,而不是确立人员后再赋予职责,通过划分职责来确定内部审计的权利,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和内容与其职责达到统一。

(四)建立健全各项审计业务管理制度,实施审计质量考核。重点应推行“主审负责制”,对审计项目的整个过程,应建立有效约束、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机制,按照过错原则追究审计质量问题的有关人员责任及领导连带责任,即谁的过错谁负责,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审计员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负责,主审对整个审计项目负责,并与奖金、荣誉挂钩。主管审计的领导主要对评价、定性、处理意见是否恰当审签,从而各司其职。

(五)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提升审计工作水平。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否真正能为企业实现其最终目标服务,不仅要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作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规范,更才可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使内部审计机构真正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臂膀,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

分享一个苹果,各得一个苹果,分享一种思想,各得两种思想。分享是件快乐的事件,乐于分享的人,事业更容易成功。

企业调研报告5

根据县纪委《关于开展以“企业大走访、矛盾大排查”为主题的企业评机关(单位)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县物价局纪检组于4月28—29日对太白镇5家企业进行了走访,全面调查目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重点了解企业对县直机关(单位)服务发展、提高效能、优化环境方面的建议和意见,现将走访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前企业生产经营现状

太白镇大多数企业属冶金压延、机械制造类行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所走访的5家企业也均经营钢材、机械加工、建材贸易等,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如市兴祥金属材料工贸有限公司,去年7—11月份亏损30多万元,产品库存积压相当严重,今年x月份后,受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市场略有回暖,但销售经营仍十分艰难;市华明机械厂资金不足,研发投入不够,产品需求下降,去年实现利润较上一年大幅下降120%;太白诚信建材贸易公司去年销售也大幅下降,且资金回笼太慢,造成如今一直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龙山桥矿山公司、鑫森机械公司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效益持续下滑。

二、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1、资金周转压力大。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加上冶金压延、机械加工等行业的激烈竞争,产品价格提升潜力小,销售压力大,造成库存积压较多。所调查走访的5家企业中有4家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其中,华明机械厂因产品档次不高、竞争力弱,市场需求下降,目前拟上马科研改造项目,但研发资金缺口达100多万;诚信建材由于资金回笼慢,造成周转困难;龙山桥矿山公司则由于矿石售价下降幅度达,加上购置了一批安全设备,生产经营的周转资金十分紧张。

2、融资困难,且利息重。调查走访中,发现大多数企业一方面资金吃紧,另一方面则融资渠道狭窄,且利息较高。走访的5家企业计划年内总投资300万元,其中技改、技术创新等内涵投资项目200万元。由于融资渠道狭窄,基本靠银行贷款,且利率还不低。贷款形式主要采用抵押标的物,企业存货、设备和第三方担保次之,担保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缺乏必要的信用担保,目前这些中小企业均面临着融资困难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3、优惠政策辐射不到。调查走访中,发现5家企业都属中小企业,这些年来,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但由于规模小、影响不大,普遍得不到政策的眷顾,而且缺乏地方政府及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如太白诚信建材贸易公司反映在工商登记年审、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方面,与县经济开发区相比差距较大;龙山桥矿山公司反映供电部门实行预交电费,企业由于用电量较多,预交金额大,本身资金周转就困难,造成企业很大压力。

三、几点建议和思考

1、加强融资支持,创新担保方式。多管齐下解决融资难瓶颈,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打破只片面强调大客户的陈旧观念,提高小企业融资能力,简化信贷业务流程,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支持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要加强对小企业的辅导和服务,建立合理的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2、加大帮扶力度,营造发展环境。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涉及到多个部门、各种发展环境,多个部门要形成工作合力,联合解决发展难题。同时,政府应当树立“小企业大就业”的意识,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

3、完善政策体系,推进企业创新。要从财税金融支持、实施政府采购促进、促进人才流动、降低创新风险、支持企业投入等方面入手,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采取政府支持引导、企业自主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方式,建立一批服务机构,搭建一些必要的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合作,发挥社会力量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

4、建立预警机制,增强风险意识。把有关信息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地传递给广大中小企业,使其早作准备,制定应对措施,减少损失,以利稳健发展。

近年来,民营企业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经济的产业组织形式没有像经典经济学家所预言的那样,从自然竞争走向集中再走向垄断。相反,民营企业成了各个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因素。中国也不例外,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几个地区如:江苏、浙江、广东、上海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地区之所以经济能够腾飞,都是因为它们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产业积聚区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基本特点是某一行业或产品,在一个特定的地域内,高度积聚发展,在国内甚至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比重,在当地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我们朝歌街道办事处,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我们在调研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资金问题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营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企业的再投资的资金都是来自利润,还有一小部分来自银行贷款。其二是“三角债”问题的严重性。这个问题是一个企业间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没有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商界商业道德的缺乏,“三角债”问题愈演愈烈,这严重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模式的一成不变

民营企业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虽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在企业创办初期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管理理念的推陈出新,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来越被社会所抛弃。而他们却还是死守着旧的东西不放,特别是企业中的一些中老年干部,他们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年轻人提出的新思维新理念在他们看来是颠覆一个企业的腐虫,是要绝对隔离的。因此这也就阻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向前迈进。

(三)恶性的价格战

恶性的价格竞争的出现是因为产品工艺简单,易于仿造,从而导致新产品一上市面不到半年生产同样商品的企业就数以千计了。这样一来,新产品在市场上很快就达到饱和了,再加上时间太短,再次更新的产品无法快速上市面,价格战也就应势而生了。价格战的出现加速了产品的衰退,大大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使产品的销售呈现昙花一现的态势。更严重的是,价格战使产家的利润一跌再跌,为了减少成本,很多产家就不惜牺牲产品的质量、企业名誉进行低质的生产。由于资金短缺,厂家无法引进高科技的先进设备,也无法购买优质的原材料。

这样就势必迫使一些小企业停止生产,宣布倒闭。对现存问题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健全机构完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养

尽快形成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民营产业为依托,以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想统一为特色,一个面向全国,外向开拓的技术市场系统。其实家族企业非常适合小企业,在中国目前最稀缺的资源就是诚信,这种企业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家族成员应该逐步从企业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职业的管理人员。这样机构才能更加健全起来,管理也可以更加的达到预期的目的,不会因为家族成员的违例不受约束而影响体制的严格性。

再者就要注重培养人才,正所谓,人才是企业生存之本,知识是力量之源。良精的宋工程师认为企业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不论是专业人才,还是销售、策划、计算机等方面的人才,而企业最缺少的是通才。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应更加重视的不再仅仅是学历而已,一张文凭越为越不能让老总放心。而且需要的还有是员工的责任心——敬业爱岗及员工的丰富知识与能力。只有具备如此素质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有人说如今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这话一点儿都不假。企业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而且每个企业都设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部。企业不仅要鼓励员工继续学习深造,老总还可以亲自为员工讲授企业文化课,从而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

(二)提倡创新思维

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私营企业中年轻经营者占全厂高层管理者的比很小。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我们的创新意识逐步灌输给企业中的职员和高层管理者。要让他们明白,创新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企业调研报告6

工业企业联网直报是指纳入直报范围的工业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有关统计数据和问卷的统计活动,具体地说,就是将现行的纸质报表逐级上报汇总的方式转变为企业通过互联网直接上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通过互联网按相应权限使用数据的统计方式。同时,直报企业也可以通过直报网络,及时了解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行业信息等,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增强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能力。

一、工业企业联网直报的现实意义

目前,工业企业的各项统计数据是按照属地统计原则层层汇总、逐级上报,上一级统计部门都是在下一级统计部门的基础上工作,而不直接掌握企业的原始数据,不仅造成上报周期长,效率低下,也容易出现中间层次干扰而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的现象。实行工业企业联网直报,是国家统计局在工业统计领域实施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统计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管理模式的全新变革,它对减少中间环节干扰、提高各项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提高数据质量、减轻基层统计负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我市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的现状

20__年,按照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我市正式开展大中型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至20__年12月止,我市直报的有37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9。1%,完成工业总产值178。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2。5%,完成销售产值 173。7 亿元,占52。1%,企业用电量14。4亿千瓦时,占67。6%,实现销售收入188。7亿元,占54。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3。0亿元,占71。4%,企业资产总计233。3亿元,占74。8%,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8万人,占46。9%。

按国家要求联网直报企业“只进不退”的原则,目前我市工业企业直报户数已增加到40户。在这几年的联网直报工作中,通过市、县(区)统计局工业统计人员和直报企业统计员的共同努力,我市联网直报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近两个月的联网直报报送率更是达到了100%,得到了省局相关处室的表扬。

三、联网直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部门和全市直报工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联网直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网上直报的各种定期报表和专项调查表上报的及时性、直报率和数据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工业企业联网直报软硬件条件不完善。由于少数企业缺乏完成此项工作应必备的软、硬件条件,依然沿用报送纸介质报表后由县区统计局代为网上报送的状况,变相增加了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量。

2、部分联网直报企业对联网直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参与报表报送的企业中,一部分统计员积极性差,填制报表拖沓,每个月的报送需市统计局多次催促;不认真进行联网直报业务学习,统计、计算机方面的业务能力欠缺,对报送过程中常见问题束手无策;对联网直报工作存在抵触情绪,认为每月都给县区统计局上报纸质报表,再在网上报送多此一举,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就要求县区统计局代报。

3、联网直报数据质量水平有待提高。个别工业企业对联网直报要求认识不足,同一指标的联网直报数据与定期报表数据口径不一致,如产值定期统计月报表与联网直报月报表的数据相差较大等。

4、政府统计部门对联网直报工业企业的指导和服务有待加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应会同相关经济管理部门,督促企业落实联网直报软硬件条件和人员配置,及时掌握原直报企业的人员变动情况。对有的企业因更换统计人员,导致直报工作受影响的企业,给予及时指导和培训。

5、联网直报网站建设和管理有待加强。如某些企业用户证书申请失败、进入数据报送模块后出现非正常界面、报表报送时间不正常变化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给企业的报表填制及市局的监控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也引起企业直报人员的怨言。面对这些新的情况,需要国家统计局不断对联网直报网站进行完善和修补,并随时监控网络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以保证基层正常上网报表。

四、对工业企业联网直报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全面提升联网直报工作质量,应做好以下几点: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克服困难,为全市数据处理平台建设探索经验。要充分认识到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制度的重要意义,努力克服困难,做好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为下一步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推行网上直报积累经验。

2、精心指导,政企互动,主动沟通,相互支持。企业要指定专人负责联网直报工作,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市、县统计部门要加强对统计力量薄弱的直报企业业务指导,获得企业对统计工作的更大支持,实现企业与政府统计部门的良性互动。

3、积极宣传,加强培训,发挥直报工作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能动性。鉴于目前各单位统计机构及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和网络配置低下的现状,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对企业的宣传引导力度,通过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企业领导切实认识到联网直报工作的重要性,支持企业统计事业的发展和相关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同时加强对企业统计人员的引导,让他们学会从网站上获取反馈信息,积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体现联网直报工作的重大意义,进而提高统计工作在企业的地位。

4、加大报表上报力度。各单位应加大报表上报力度,尽量避免在报表填报高峰期上报(可选择刚上班或临下班前上报),尽量不要选择最后期限再上报,若遇到网络问题无法报送数据,应及时与市统计局联系,以防因拖延了时间又由于网络问题而无法准时报送。因各种原因无法准时报送的单位,应积极、及时地向国家申请补报,不能因怕麻烦而缺报。

5、严格执行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统计制度,准确及时上报各类统计资料。首先,各联网直报企业要认真执行《统计法》,加强对企业统计原始数据的审核,严格按照《工业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联网直报报表范围、口径、报表表种和上报时间准确及时地报送有关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其次,要求企业把联网直报的报表填制时间和每月产值、效益表的报送结合在一起,企业在填制相关报表后可立刻在网络进行报送,避免将联网直报与企业日常报表填制割裂开来。

6、为了确保工业企业联网直报工作的顺利进行,应进一步加强对各县区的联网直报工作的考核力度。根据联网直报系统中的网上上报时间,考核数据上报时效;通过审核、汇总联网直报系统中的数据,考核数据质量,以20__年底直报企业名单为基础,考核企业上报率。同时,定期通报全市工业企业联网直报的工作情况,把联网直报工作纳入统计执法检查内容。对严重违反联网直报统计制度的企业,市统计局将按照《统计法》和《__省统计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企业调研报告7

从最新出炉的《苏州高新区xx年企业薪酬调研报告》获悉,去年高新区企业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为9.5%,较xx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有近七成的企业在法定假外再增添5天福利假;给员工定期进行体检的企业超过了95%。该报告耗时6个月,协助调研企业达36家。其中,外资企业占82.%。主要涉及机械制造、电子制造、软件服务、医疗器械和新能源五大行业,占比分别为39.8%、24.%、9.6%、8.4%和0.8%。

总部企业数量上升

薪酬结构更趋合理

对比xx年参与企业构成来看,折射出该区域在转型升级中变化明显。其中,高新区(中国)总部企业数量从xx年的xx年增加5.%和9.9%。

xx年,有92%的参与调研企业进行了调薪,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为9.5%,较xx年下降0.5个百分点。在各层级调薪幅度中,操作工调薪幅度最高,为1.3%,专业技术人员为9.5%。预计xx年各层级薪酬增长都将略高于xx年,操作工增长幅度为2%,整体调薪幅度平均值将会增长9.7%左右。

从薪酬结构来看,与xx年相比,高管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比例从9.8%降到79.8%;一线员工的年基本工资占总薪酬的比例,则从58.9%上升为63.9%,反映出区内企业薪酬结构更趋合理。

新进员工率高于员工离职率公司发展前景成吸引员工首要因素

该报告显示,xx年,企业新进员工率平均值为38.4%,员工离职率平均值为29.4%,新进员工率高于员工主动离职率。其中,欧美企业与日资企业员工离职率平均达4.6%,高科技企业为xx年有所提升。

在员工休假方面,有69%的公司除了提供法定假期外,还为员工提供福利假期,天数一般为5天左右。在未休完的法定年假处理方式中,有75%的公司选择顺延,有1.9%的公司选择作废,有5.5%的公司选择折现。在选择将未休年假折现的企业中,有35.7%的公司选择按3倍折现,有1.9%的公司选择按2倍折现,有3.6%的公司选择按倍折现。

在员工健康方面,有95.2%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定期体检,有85.7%的企业提供体检的频率是每年一次。在参与调研的企业中,有2.4%的企业会给员工提供子女教育经费。

企业调研报告8

内容提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私营经济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慢到快的历史进程,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长足进步。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它们与公有制经济相互并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强双桥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本文试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现状、面临形势、对策措施3个方面对如何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行初步探讨。关键词: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研究对策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成就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私营经济“春风吹又生”开始逐步恢复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随着人们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认识上的转变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区私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力明显增强,领域逐渐拓宽,贡献逐年显现,已从配角升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入WT0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客观认识双桥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现状,认真分析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对加快XX区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区个体私营企业的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区个体私营企业在全区的比重逐渐提高,结构趋向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以机械加工、小五金、铸造、化工、商贸流通、能源、饮食服务、房地产开发和旅游等产业体系,发展空间不断拓宽,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截止20__年底,我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889家(其中,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27户,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户),从业人员4897人,注册资金15951万元,产业营业额达到了17209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

二、我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

个体私营企业,在其产权制度上具有鲜明的血缘、亲缘、地缘的“三缘”特点,这就使其在管理上具有家庭化、家族化倾向。随着企业的壮大,管理的不适应就出现了,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半径越来越宽,管理层次明显增加,所需处理的事物远远超过管理者的能力负荷;其次,随着企业不断壮大,管理者知识更新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再次企业有了积累以后,家庭之间、创业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加深,利益诱惑增大,特别是事先企业资产产权在自然人之间未加严格界定的条件下,磨擦加大。因而当企业发展壮大时,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因在管理上产生漏洞而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崩溃和破产。

(二)结构比重不平衡,产品科技含量低。

个体私营企业大多集中在第二产业(主要是给重汽配套产业),这些企业面临着自身内部的缺陷带来的挑战,如产品结构雷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品技术含量低、档次低、缺少科学的经营战略等结构问题,严重制约了个体私营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同时因个体私营企业资金短缺,生产经营投入不足,进而致使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尤其是制造业,产品品种单一、分散,各自为阵,质量参差不齐,规模小,除少数业主外,大多数效益不高,即使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也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类型的企业特别少。

(三)企业信用度低,资金短缺。

个体私营企业原始资本来源主要是企业主自己的储蓄,或向亲戚朋友的借款,家底薄,积累少。而受传统观念影响,个体私营企业一般又不愿意吸纳股份,没有资本积聚和营运观念。加之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讲诚信,造成了社会特别是银行对企业的不信任,致使国家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措施大打折扣,社会资金很难向个体私营企业流动,结果是企业即使有了好的生产经营项目,但发展资金缺乏,项目只好停留在纸面上,使个体私营企业丧失了发展商机。特别是城市金融“三乱”、农村“三金”的清理,资金问题已成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阻力。

(四)企业主整体素质不高,对人才重视不够。

据调查,大多数业主文化素质偏低,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经济运作经验,但缺乏必要的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不善于理性地分析、策划市场,凡事凭经验感觉决断,不适应企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企业与企业的竞争首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市场没有硝烟的“人才战”已经拉开序幕,许多业主在对人才使用方面的认识上具有狭隘性,缺少竞争意识,只顾眼前利益,认为拿出相当一部分钱去吸引人才,给人才以优厚的待遇,不如多买些设备,存在小富即安的意识。相当一部分业主重用其亲戚、朋友、同学为企业的管理者、销售者,排斥优秀人才,存在任人唯亲现象。加之小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资金不雄厚,工艺技术落后,产品开发几乎为零,本身就不具备吸引大中专院校学生到企业工作的条件,影响了人才对企业的信心,致使优秀的人才不愿到个体私营企业,而企业现有人才纷纷跳槽

(五)思想认识不到位。

表现在有些领导和同志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的性质、地位、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高度地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缺乏对“抓大放小”的全面深刻认识,没有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现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和广阔的增长空间,没有认识到发展中区县经济与先进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矛盾在于非公有制经济。因此,导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缺少长远规划、政策引导、服务扶持。

(六)政策藩篱,缺乏公平竞争。

与国有、集体以及外资企业相比,个体私营经济在许多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现有的法规和政策限制个体、私营经济进入基础产业和部分普通行业,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局限在一些竞争性领域,而且从生产的原材料购买到成品的销售,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限制,相应地,其利润也就偏低和难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在税收政策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分配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没有给予个体、私营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相同的待遇。在此情况下,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不得不挂靠集体企业的牌子,不仅增加了行业管理的难度,而且人为地模糊了产权关系,导致个体、私营企业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从而制约其健康发展。

(七)政出多门,缺乏协调,经济环境不够宽松。

一是缺乏权威的协调和检查督办机构,政出多门,政令不畅。没有有效的政策协调机构和运行机制,各有关部门各行其是,造成政策之间的相互冲突,管理力量分散。对于有利可图的企业,谁都想管;对无利可图的企业,谁都不想管。二是服务意识不强。辖区有个企业想建厂房和办公用房,东奔西跑半年多,有关部门只说材料不符合要求,又不具体讲哪些不符合,久拖不办,致使商机错失。三是重收费、轻管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存在着重收费轻管理现象,在执行公务中各收各的费,收完费就了事,以收费代管理代指导,而对业户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相互扯皮,相互推委。四是中介组织发育不全。现有的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中介组织缺乏法律规范和监督管理,个体私营企业难以得到高质量的中介服务。

三、促进我区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个体私营企业要内强素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1.要讲信誉。先做人,后做生意,讲究信誉,诚实经营,对用户和顾客负责,才能创造出一种吸引顾客的强磁场,才能赢得“上帝”的信赖,获得丰厚的回报。

2.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实行制度化管理。通过制度化管理才能建立秩序,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才能使企业的资源配置合理化,进而明确企业内不同组成部分各自的目标和功能、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大大提高企业的组织能力。二要抓住商机,正确决策。要把握商机,首先就要能识别商机。要识别商机(比如充分利用重汽集团扩产增量的优势),需要企业经营者具有竞争、预见、把握、塑造未来的能力,通过超越现有竞争空间,及时正确实施技术创新、优势转化、快速反应等战略决策。

3.努力吸引人才,加强培养骨干。

人才是企业实施技术进步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要推进技术进步,就必须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1)稳定企业原有的人才,要用好、用活现有人才,使其充公发挥才能,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2)有计划地吸引和引进人才,企业要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引进和吸收高等院校人才到企业工作,不断壮大企业技术队伍,提高技术进步,增强队伍素质。(3)综合培训人才。选派技术人员、生产骨干到相关院校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充实企业的科技人才队伍;也可采用专家讲座或办培训班的形式,对在职员工进行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使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依靠科技优势,创立品牌塑造形象。

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进行不断技术创新,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危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主要内容则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因此,必须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从而创立自己的品牌。一是要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淘汰一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产品和设备,大力推广技术成熟的、应用广泛、效益明显的技术。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和使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先进材料,加快技术改造,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积极拓宽发展空间,树立品牌意识,大力扩大私营企业产品结构,推出名牌和驰名商标。三是要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努力推动“产、学、研”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清除“左”的思想束缚,根据“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全面正确认识和评价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纠正把非公有制经济视为公有制经济边角余料的“补充论”,视为解决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燃眉之急的“权宜论”和担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会动摇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影响论”等错误认识,要以党的十六大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报告中关于个体、私营经济的论述为核心,统一思想,消除偏见,确立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深刻领会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涵,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真正把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经济工作的领导,制定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短、中、长期规划,并进行分解立项,实行目标管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抓出成效。

(四)转变职能,强化服务。

政府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履行“规划、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积极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壮大。要变单纯的行政管理为政策引导、信息分析、组织协调、服务扶持和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企业排忧解难,变“我要管”为“要我管”。一是要认真清理和废止阻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规定和文件。二是各职能部门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宏观管理,杜绝直接的干预、干涉和干扰。要继续改革和简化各类行政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可批可不批的坚决取消审批;确需审批的,要纳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全过程服务、全方位服务。操作程序必须公开、透明,要有明确期限,不能久拖不办。三是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信息咨询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和互助组织。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私营企业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协同发展,公平竞争。

(五)拓展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

1.激励个体私营经济内源融资。在市场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维护个体私营经济的内源融资机制,并激励其投资倾向。政府应支持个体私营经济自身组建金融中介机构,允许其金融机构的产生和营运,通过其内部相互之间的资金流动与组合来缓解资金供求矛盾。

2.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对个体、私营企业有形及无形资产的评估,从而有利于银行对其给予贷款支持。

3.发展担保公司。政府应允许那些有实力的国有或私营企业成立担保公司,发展担保业务,使担保本身成为一种商业行为。担保公司用自己的资产作抵押为个体私营企业等进行担保,进而使其在银行取得贷款,并参照银行利息收取合理的担保费用,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

4.银行应加大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由于个体私营企业的经济主体就是企业家自己,他们在借贷、资本决策方面是非常审慎的,民间资本的运营质量绝不比外资或国有资本差。据统计表明,在银行发放的贷款中,贷给个体私营企业的那部份回收率最高。因此,银行在充分考查个体私营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要放心、放胆地发贷,支持其发展壮大。

(六)建立个体私营企业孵育体系。

1.因地制宜,建设产业园区。建立工业园区要吸收外区县建立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以产业为主。如城区可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划出一定范围的土地作为工业园区,各镇(街)、各村都可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划出各自的产业园区(如城镇建工商产业区、农村建农副、牧基地)。

2.对土地实行低价预征制度。产业园区要始终坚持“规划一片、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投产一片、见效一片”。可在划定的范围内,对土地使用权实行低价预征制度,即只能在预定期限内规划合理、项目落实、资金到位,才允许进入“土地实征”阶段,杜绝炒卖地皮,避免形成对土地“圈而不用”、“开而不发”的资源浪费。

3.实行减、免税费制度。对处于创业孵化期内的个体私营企业,要以绝对优惠的政策进行扶持,依据国家税法规定能减的就减,能免的就免。对已过孵化期产业初具规模的,可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带保护性的定额税。地方政府在可能权限内对处于孵化期内的企业免收各种管理费用。要真正规范收费行为,有效遏制“三乱”现象。

(七)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努力吸引外商参与企业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培育和开拓市场,是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个体私营企业只有走出去抢抓机遇,走出去开拓市场,走出去招商引资,走出去寻找发展空间,才可能加快发展,双桥区经济发展也才能有更广阔的空间。通过招商引进一批区外企业和资金,围绕重汽壮大一批配套企业,通过发展培植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开发国内短缺资源,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较强实力的跨国企业。政府有关部门有义务帮助企业经营者提高对国际经贸规则的熟悉程度和运用水平,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同时转起来,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促进我区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新生.私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法律制约.现代工商,20__,(7)。

[2]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纵横,20__,(10)。

[3]盛 斌.中国工业贸易保护水平与结构的估算与分析.南开学报,20__,(1)。

[4]葛顺奇.影响非洲国际吸引外资的决定因素,世界经济,1999,(10)。

[5]冼国明,杨锐.技术累积、竞争策略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经济研究.1998。

[6]李庚寅.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政府行为的适度性.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5,(8)。

[7]李庚寅.中小企业发展论(《21世纪亚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中小企业亚洲论坛第四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__。

[8]李庚寅.发展中的湖北私营经济.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9]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纵横,20__,(10)。

[10]乔新生.私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法律制约.现代工商,20__,(7)。

[11]许经勇.论我国民营企业创新.南方经济,20__,(9)。

[12]沈德咏.为中国司法体制问诊切脉[J].中国律师.1997,(7)。

企业调研报告9

[编者按:市场经济从某种角度上讲是一种信用经济,在税收工作中引入纳税信用管理模式不但有利于倡导诚信守法经营、优化税收环境,同时对形成依法纳税、以德护税的税收征管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结合现行纳税信誉等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通过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就当前企业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纳税信用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设想和建议。现刊发,供大家参考。]诚实信用作为一种道德追求,在我国古已有之,“仁义礼智信”是先人提倡并力求遵循的行为准则;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历代后人所熟诵。二千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信用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讲信用,正常的社会关系就难以维系,市场经济就难以发展和完善。基于信用的重要性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税务机关负责纳税人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目前,由于社会信用体制的不健全,税务部门仅就企业信用进行了评定,旨在实现建立企业信用与完善税收管理的“双赢”。

一、企业纳税信用的涵义及现状

(一)基本涵义

企业信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企业信用仅指企业对债务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和意愿;广义的企业信用是指企业遵守诺言和实践成约的行为,它表现出企业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心理承诺和如期履行契约的能力,是企业基于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比较,追求总体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理性经济行为。其外延涉及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法定信用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关系、企业与银行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商品信用关系以及企业与内部员工的合约信用关系,是一个包括守法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产品信用和服务信用等在内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信用体系。

企业的纳税信用则是企业信用广义涵义中的一种情况。它指从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账簿管理、税务检查情况等多方面对企业纳税进行综合社会诚信的评价。

(二)现状

目前,我国企业总数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企业便利用法制不健全的漏洞,故意偷税、拖欠税款。从北京地税系统近三年掌握的数据来看,企业纳税信用的现状不容乐观。

从问题率看,20__-20__年北京地税局实施检查的平均问题率达到78.47,最低问题率为20__年的75.28。如上图所示,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有问题户数仍然占被检查户数很大比重。

如上图所示,20__-20__年北京市地税局通过各种形式税务检查共组织收入402443.8万元(其中查补税款361765.99万元,滞罚收入40677.81万元),入库金额350553.59万元,三年平均入库率为88.97。虽然影响税款及时、准确缴纳的因素很多,如企业对税收政策掌握不明,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而造成计算错误等,但为数更多的问题则表现在企业设置“帐外帐”、隐瞒截流收入、故意拖欠税款、无照经营等。可见,由于纳税信誉的缺乏而导致税款流失的状况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税收经济秩序,阻碍了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进程。因此,强化企业纳税信用观念,构建税收信用体系尤为重要。

二、纳税信用管理的现状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善的税收机制,既要有外在的税收法律体系进行约束,也要以诚实信用这一道德标准作为行为准则。北京市地税局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于20__年2月下发了《北京市地方税务局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实施办法(试行)》,并于20__年底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实施了纳税信誉A级企业的评定,部分区县局试行B、C级企业的评定管理工作。

(一)现行纳税信用评定方法及管理模式

1、“纳税信誉等级评定是指税务机关以纳税人遵守和履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等法定义务情况为主要依据,通过评估确定纳税人的纳税信誉A、B、C三个等级,并实施分类管理的工作过程。”

2、评定内容包括纳税人申请被受理之日向前推算,连续两年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发票管理、账簿管理,以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对纳税人社会诚信的评价。

3、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大致流程为:

A级企业的评定:

4、分级管理

对认定的A、B、C级纳税信誉企业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针对纳税信誉良好的A级企业采取预约上门咨询、简化发票购领程序的措施,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个性化服务,规定除专案、涉税举报等情况外,两年内免除税务检查;针对纳税信誉一般的B级企业,进行常规检查和管理,重点加强日常政策的辅导和咨询,帮助企业提升纳税信誉等级;针对纳税信誉不良的C级企业,将其列为税务检查重点对象,限量供应其领购发票并严格各项审核程序等。

(二)实施纳税信誉等级评定管理的积极作用

从实施效果上看,将企业信用管理引入税收管理对促进企业信用的建立和税务机关管理的完善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企业信用的建立。实行对不同等级企业的分类管理,有效提高了企业对纳税信用的重视程度,其优惠措施及积极的正面宣传效应吸引了一部分企业积极参与评选,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社会信用的树立奠定了基础。相反,对信誉不好的企业,由税务部门对其加强管理和帮助,无疑会促进企业建账建制、财务管理等工作,从而规范企业的竞争行为,推进全社会的信用建设。

2、一定范围内起到了“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导向作用。通过宣传、公布纳税信誉A级企业名单,无形中为企业添加了新的竞争力,使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增加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将纳税信誉不好的企业列入“黑名单”,不仅对税收有问题的企业起到震慑作用,并对其他企业也产生了一定的警示效果。为规范企业诚信纳税,构健全社会良好的竞争环境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税务部门内部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分级管理使税务部门能够针对每类企业不同状况实施更为有效的管理,一方面降低了运行成本,将管理力度有根据地进行分配;另一方面有重点的管理使得工作更具成效,人力、物力等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一定程度的公众认知。

三、现行纳税信用管理方法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现行管理方法的不足

据统计,20__年度评出A级企业1032户,约占总户数的0.25;20__年度,评出A级企业956户,约占总户数的0.19。就两年的评定结果看,纳税信誉A级企业占企业总数比例非常小。而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信用环境的社会基础差等因素外,也暴露出现行信用管理方法自身的不足。

企业方面所反映的问题:

1、评定所需成本高,评定期限相对较短。评定需要企业首先提出申请,并提供中介机构对其进行两年有关纳税情况的审计报告。由于评定所需审计报告与企业日常审计报告要求有所不同,导致部分参选企业需要重新制作审计报告,而企业因注册资本等客观因素不同,一份审计报告多则需要几千元,造成成本的一定增加。此外,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周期为两年,即每两年将结合纳税人年检和纳税评估情况对其进行重新评定,评定相对频繁,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负担。

2、管理形式相对单一,优惠措施不明显。现行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优惠”仅仅体现在实施人性化的服务上,而随着纳税服务整体水平的日益提高,A级企业所享有的这项“优势”已不明显。

3、企业对自身信息的保密等存有顾虑。评级后的企业将向全社会予以公布,有些企业由于对纳税信誉评定工作缺乏了解,存在一些模糊和片面认识,既想参与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又怕公布信息过多、泄露商业机密,致使其对参与评定活动产生许多顾虑。还有较少数的一些企业,干脆奉守中庸之策,担心评定后树大招风,始终保持一种观望的态度。

4、社会效应还有待提高。在全社会信用机制相对缺失的情况下,纳税信誉的评定未能与商业信用等紧密联系,使得纳税信誉在市场竞争中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相应的管理机制、体制尚不配套和健全,一些管理制度、办法也还没有完全跟上,使得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奖优罚劣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以上四点原因都不同程度地挫伤了企业参与评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纳税信誉评定工作的深入广泛开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从税务部门角度看存在的问题:

1、评价内容的权威性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不同职能部门都进行各自的评定,且标准不一,使得纳税信誉评定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其评定结果的“含金量”也因此打了折扣。此外,就纳税信誉本身而言,地税系统和国税系统各自评定,导致一个企业可能是国税系统的纳税信用A级企业,却不是地税系统纳税信用良好的企业,造成一个企业两种纳税信誉等级的尴尬局面。

2、纳税信用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缺乏完善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料库,且管理工作、具体流程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企业信用与税收征管的联系不够密切,在税务稽查信用管理和日常税收信用管理方面尚没有规范性的制度。仅以下发文件的形式,对一些信誉较好的企业提供开辟“绿色通道”等“优惠”服务,因随意性较大,易导致各地区做法各异,不利于信用的建立。

3、申报材料不够详实致使税务部门为企业承担了信用风险。在目前的评定工作中,企业提供申报材料,自然希望顺利“当选”,其申报内容往往会“扬长避短”,虽然税务部门在评定过程中要经过两次审核,但在此过程中,税务机关与企业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致使税务部门评定企业纳税信誉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此外,企业经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变化因素很大,税务部门目前还很难做到对评定后的企业实施全方位的跟踪调查。由于税务部门的信誉度高过其他评定的中介组织,如果不能保证评定结果100的“含金量”,企业一旦出现问题,税务部门将为其承担失信的风险,税务部门的信誉也会因此受到损失。

4、评定手段相对落后。从评定流程看,评定过程主要靠人工定性分析,工作量较大,一方面手工劳动牵制了部分税务工作者很大精力,造成工作量增加;另一方面评定结果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长期实行,不利于保证评定质量。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信用体系的社会基础较差。目前,各地失信现象屡禁不止,归根结底,是由社会文化、制度和管理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公民诚信道德教育较弱、市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企业守信意识不强,内部缺少信用管理,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现行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且执法不力;社会信用管理相关制度混乱等,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建立统一标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进程。

2、企业信用评定信息缺乏整合性。信用信息的管理部门都有各自的评定方法,且标准不一,导致信用评定呈现多头并举、信息零散的局面,甚至是评定结果出现自相矛盾的状况。因此,表面上看,各部门都在管,似乎实现了“全面管理”,而实际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并出现了管理的“真空”。

3、企业经营短期行为明显。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者还没有意识到信用经济的重要性,从事经营活动时不惜以信用为代价来换取物质利益。具体表现为经营规划上没有长期目标,经营方式上投机取巧,渴望一夜暴富、短期获利的心理普遍存在,对信用商品需求不旺。

4、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健全。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不够和对守信企业的激励措施不足是企业失信的重要原因。失信成本过低,其处罚力度在失信企业可承受范围内,致使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一再“犯禁”。与之相对应,守信企业得不到有效的激励,处于与失信企业同样的竞争环境,势必会因守信成本的增加而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完善纳税信用管理制度的设想

(一)加快信用立法工作,奠定税收信用大厦的基石

法律是信用市场平稳运行的保障,是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的屏障。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则,刑法中对诈骗等犯罪也做了处罚规定,但是在法律、法规体系中,还没有全面、系统地体现信用经济的要求。因此,要尽快研究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统一的信用评定标准和方法;明确信用信息的采集方式、范围以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保密责任;明确失信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通过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税务部门对企业纳税信用的管理。

(二)建立纳税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实现中介机构独立评价

鉴于我国国情及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由政府首先推动纳税信誉的评定应当更具可操作性。但与信誉管理发达的国家相比,由专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定更加合理,这也是未来信用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建立税收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由税务部门对其进行监督和指导,扶助其按照市场化机制、企业化运作方式发展,最终实现中介机构独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示,而税务部门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信用评价,只利用信用评价结果在税务系统内部进行管理,既可以避免承担企业失信的风险,又可实现税收信用管理的集约化。

(三)进一步整合信用资源,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要加快系统内税收信用数据库的建立,方便税务部门及时掌握企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征管工作。二是要鼓励信用中介机构注重税收数据库的建设,为公正、准确地评价企业纳税信用奠定基础。同时,在时机成熟时,税务部门可提供部分信息与中介机构共享,利用各自资源优势,互惠互利。三是建立与国税、工商、海关、质监、银行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同一企业在各部门的信息资料交专门评价机构综合评定,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同时减轻各部门评定工作量,真正实现人力、物力的有效利用,降低信用评定成本,避免企业在不同部门频繁评定,减轻企业负担。

(四)完善税收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税收信用效力

一是要启用守信激励机制。联合其他政府机关对信誉良好的企业提供一系列便捷服务,根据工作需要适当简化、合并一些工作手续,并可推出守信企业“VIP”服务,预约服务以及免予日常检查等一些“优惠”措施。在实施完善阶段,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推行分配税收信用额度,对诚实守信的企业予以一定的税收优惠。这样,既有效调节了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又可让企业真正实现“名利双收”。二是要建立失信警示及惩罚约束机制。引入现代化手段为各单位建立纳税信用纪录,企业一旦有不良纪录,税收征管系统中自动将企业降低等级,同时对其加大稽查力度;对被降级的企业,规定一定时限不得升级,对降级期间再次发生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的企业,从重处罚;建立与其他政府部门联合的失信企业公告制度,供公众随时查询,并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各部门都要对其加强监管力度;此外,应将税收信用惩罚机制与商业信用挂钩,对失信企业的资金动用、信用卡使用都应适当加以控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信用惩罚,使不讲信用或信用不佳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正所谓“让失信者生活环境恶化,是对失信者最有效的惩罚”,使失信者的环境逐渐恶化从另一角度看就是对守信者的奖励,也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优化。

(五)扩大纳税信用管理的效力范围,有效发挥纳税信用指标作用

纳税信誉作为纳税人综合信誉资料中一项举足轻重的信誉指标,应使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挥作用,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通行证。首先应将企业信用情况在社会公布,信用良好的企业将与其减少、断绝经营往来活动;其次,应在日常税收工作和税务稽查工作中实行信用管理,并与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有效发挥纳税信用指标作用。对具有不良纳税行为的企业,联合工商、海关等相关管理部门共同加大监控和管理力度,以便在全社会范围内防止失信行为和欺诈行为的产生。

企业调研报告10

一、基本情况

(一)整体用工情况与上年四季度环比基本稳定

从人才市场调查数据看,2022年一季度企业整体用工情况与2021年四季度相比,基本保持稳定。截止到2月15日,我市人才市场共有1100家企业入场招聘,共计招聘人数2000余人,招聘企业数和招聘人数基本稳定。

(二)企业开工时间与往年比变化不大

对于春节后企业开工时间或者计划开工时间的调研,有两家是正月初七,一家是正月初八,一家是正月十八,与去年春节相比,开工时间均保持不变。

(三)企业需求最大的普通技工

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研,企业用工需求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人才市场入场企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用工需求相比2021年四季度有所增加,用工需求最大的工种是普通技工。

二、存在问题

(一)求职人数有所减少

截止2月15日,共有2500多人务工人员到人才市场求职,而如果没有遭遇春节期间的疫情,应该有大约3000人到人才市场求职,求职人数有所减少。

(二)“招工难”仍一定程度存在

对于企业是否存在“招工难”的问题,认为存在的有3家,认为不存在的1家;另外从求职人数看,截止2月15日到企业求职的人数与2021年四季度相比求职人数减少0-5%。

三、相关建议

(一)提升外省返兰人员的监测

对于年后返岗人员的情况要进行及时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涉及外省人员较多的企业,一方面加强返岗返工人员排查,及时掌握返岗前14天行程、健康状况、返岗返工时间和交通方式等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制度,另一方面,对于返岗返工有难度的企业人员,可以及时协调,组织大巴车等赴重点劳务输出地区对接或者给予交通补贴的形式,确保员工及时返岗,有效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二)多渠道开展招聘活动

由于受疫情的影响,线下赴人才市场和企业应聘的人数有所降低,为了能让更多在兰或者计划来兰的外来务工者顺利找到工作,我市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疫情的情况及时调整招聘方式,通过组织企业赴劳动力丰富地区招聘、搭建线上“云招聘”平台等多渠道为企业缓解招工难问题。

(三)加强对于企业的服务和指导

为进一步提振信心、鼓足干劲、精准施策,通过开展新增入库“四上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统计工作,指导企业规范统计,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全力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的服务和指导,确保实现2022年一季度经济发展“开门红”。

企业调研报告11

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事业的“稳压器”,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牵系着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xxxx1年7月,我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行“地税征收、财政监管、社保支付”,职责明确而又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在规范筹资机制、保证按时足额发放、安全监管等方面严格执行省市关于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和管理的有关规定,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强化监督,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工作现状

(一)加强组织领导,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有力保证。近年来,我县始终把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管理工作作为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是成立了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人社、财政、地税、各商业银行为成员的社会保险基金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联系会制度,每季度进行一次例会,共商社会保险发展大计。二是成立了以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由人社部门牵头,财政、审计、税务、银行、工会、新闻媒体等部门成立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公布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健全管理制度,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坚实基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险基金使用与审批管理制度》、《社会保险基金预警制度》、《离退休人员生存状况跟踪服务制度》、《住院病人查房制度》、《定点医院定点药店费用审核制度》等相关制度,使我县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制度更细化、操作更具体、监督更严密。

(三)规范业务运作,是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为保证各项社会保险工作的健康运行,我县从基金管理的源头抓起。一是以金保系统为抓手,严格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缴费的管理,完善“五险一单”的征缴机制,统一基数,统一人数,提高基金征缴率,实现依法征收。二是以落实省市各项政策规定为基础,加强社会保险基金待遇支出的管理。严把企业职工退休退职审批关,实行提前退休公示制度。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实行明察暗访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失业保险待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到单位、街道居委会调查的方式,有效控制了社会保险基金的流失,保证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以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为约束,保证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截止20xx年底,全县参加社会保险人数达13.59万人次,基金总收入18786万元,基金总支出17922万元,基金收缴率98%,做到了当期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有力地保障了职工合法权益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基金未出现被挤占、挪用等现象,基金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基金运转良好。

二、存在问题

(一)基金收支矛盾突出。随着我县原国有集体企业破产改制结束,扩面空间和潜力非常有限,加上我县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上涨,享受养老金的人数又不断增加,收支矛盾日趋凸显。20xx年,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0560人,其中退休6576人,当年新增退休692人,当年基金收入10979万元,基金支出11759万元,当期结余-781万元,累计结存11319万元。20xx年,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9558人,其中退休6938人,当年新增退休429人,当年基金收入11515万元,基金支出13248万元,当期结余-1733万元,累计结存9586万元。20xx年,全县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0179人,其中退休7273人,当年新增退休459人,当年基金收入13964万元,基金支出13516万元,当期结余447万元,累计结存1033万元。通过近三年情况分析,我县退休人员除政策因素外,正常退休人员增长率为7%,供养比例为1.8:1 ,就目前基金结存情况,支撑能力仅为9.6个月。

(二)监管力量有待加强。目前,我县虽然设立了基金监管机构,配备了基金监管人员,但由于监管工作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的监管知识和业务能力,加上工作量大、涉及部门广,监督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三)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离不开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的信息支持,我县目前未建立相关部门社会保险信息共享机制,影响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和基金监管工作的推进。

三、对策与思考

(一)全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渠道大力宣传社会保险相关政策,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参保意识。二是加强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要加强社会保险部门与税务、工商、财政、审计部门的协调配合,各司其职,整体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尤其要加强与税务、工商、审计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建设,提高征缴率,减少征缴成本。三是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利用劳动管理、劳动监察、稽核职能,定期、不定期的稽查用人单位的用工情况,申报的缴费基数及员工工资发放情况等,使用人单位养成据实参保足额缴费的自觉性,确保应保尽保、应收尽收。

(二)不断充实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力量。针对我县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人员少,业务知识不专的情况,相应配备专业的基金监管人员,并加强对监管人员多渠道的培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信息体系建设。以“金保工程”系统软件为平台,逐步建立社保信息管理系统和监管信息库,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互联网实现各地各部门监管信息的共享,使信息及时交换和沟通,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作用。

企业调研报告12

为深入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拉近窗口与服务对象的距离,增强做好行政服务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党支部和窗口工作再上新台阶。近期,按照中心的活动要求,第三党支部组织所有党员窗口的负责人,共同走访了扬州市振世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通过实地查看、开展座谈和填写“行政服务工作征询意见表”等形式,了解他们创业的艰辛、听取他们对窗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概况。

扬州市振世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位于丁沟镇振兴路。之前,该公司以钣金加工业务为主,从1994年开始,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开始主营汽车模具,主要生产汽车覆盖件、冲压件、驾驶室总成,并为汽车和工程机械企业提供劳务加工,目前拥有员工200余名,年产值8000万元。现已成为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汽车零配件重点企业、团省委“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二、企业对窗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座谈了解和信息反馈,该企业对我们的行政服务工作均给予了满意的评价,他们认为与其它政府部门相比较,无论是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是服务大厅的环境,行政服务中心都要高出一筹,软件、硬件都代表了江都政府机关的良好形象。但同时,我们也收集到一些新的信息和问题。对我们开展今后的窗口工作起到了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一)项目办理程序复杂。企业反映,目前,行政服务中心将各个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职能统一进驻中心办理,缩短了办理时限、简化了办事流程、方便了群众办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在办理行政许可或行政审批事项时,中间环节较多,如在办理房产登记手续时,不仅需要有中心建设、建管、房管、消防等窗口的手续,办理过程中还牵涉招标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等单位,企业多头跑、来回跑的现象仍然严重。他们建议中心进一步整合资源、增进项目,同时加强项目联办力度,提高工作运行效率,真正为企业办事提供便利。

(二)政策法规难以掌握。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对相关政策法规不熟悉,使他们在办事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比如:工伤认定必须在工伤故事发生后1年内进行申报,若超过时限则申报无效;取得工伤认定后,其工伤鉴定每季度集中鉴定1次,若季度末未能按时申报,则将延续到下季度鉴定,从而耽误企业的工伤事故理赔事宜。他们建议中心以及各窗口部门进一步强化政策法规的宣传指导工作,一方面可以督促政府机关依法行政,便于有关部门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指导企业依法办事,合理维护自身权益。针对企业关心的工伤认定、工伤鉴定和福利企业申报变更等问题,劳动、民政窗口的同志在当天的走访过程中,已经与企业进行了互动交流,企业对交流的效果表示满意。

(三)涉企收费不尽规范。

一是存在“包年”收费现象。企业反映,相关部门出于方便的目的,每年一次性向企业定额收取行车等生产设备的检定、检测收费,收费随意性较大;

二是协会收费较多。企业家协会、工商业联合会以及一些专业协会每年都会收取会费,而企业却从未或很少得到过协会的服务。他们建议增强收费政策的透明度,同时对服务职能相同、相近的协会,取消一批、合并一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当场向企业赠送了《江都市涉企收费目录》,力求让企业明明白白缴费。同时,我们也建议中心进一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将部门的行政审批职能和一部分中介服务职能集中到中心办理,实行集中办公、统一收费,严禁部门暗箱操作、单独收费,进一步规范政府部门的收费行为。

三、企业目前的困难及解决过程。

通过走访、坐谈,我们发现该企业目前主要有三个方面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企业一名职工因工负伤,急需办理工伤申报手续;

二是企业增加残疾人,需要办理福利企业变更手续;

三是该企业20xx年建成的厂房至今尚未领取“房屋所有权证”,有关手续急需完善。

为帮助企业解决好上述问题,我们当场确定了项目陪办人员,尽最大的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目前,该企业职工的工伤认定、工伤鉴定和工伤理赔工作都已由劳动窗口办理结束,陪办人员与劳动窗口同志实行了上门服务,企业和职工的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同时,在陪办人员的全程陪同下,民政窗口也凭残联核发的“残疾证”为企业办理了福利企业的变更手续,企业将继续享受福利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对于企业新建厂房尚未领取“房屋所有权证”的问题。我们通过多方了解,查明其原因是由于施工期间,企业对工程申报等事项缺乏了解,未向施工单位及时地索要工程概述以及项目施工方案,以至在申请建筑工程施工许可时,缺少相应的申报材料,影响了许可证的核发以及竣工验收工作的实施。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主动联系了建管窗口的同志,在建管窗口同志的帮助下该企业补办了工程概述以及项目施工方案等材料,目前相关事项已经基本协调办理到位,该企业的施工许可已发放到位,赢得了企业的好评。

此次的服务走访体验活动,加强了第三党支部与振世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互相了解,增进了党员干部同基层企业和服务对象的感情联系,为我们进一步做好行政服务工作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我们第三党支部将以此为契机,梳理总结工作经验、强化学习业务知识、研究探讨改进措施,努力推动行政服务工作创新创优。

企业调研报告13

摘要:服工专业是培养具备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实用技术型高级人才。目前,国内服装行业总的来说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外还具有缺乏经济规模效益、运营流程长、流行周期短、市场的异质性与多样性、服装的无形价值及相关产业多的特点。高学历、能力强、善经营、懂管理,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最受服装企业的欢迎。学校应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依据,逐步优化课程设置,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动态管理和修订。

关键字:服工专业 行业现状 人才 要求

服装设计与工程是专业培养具备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服装行业管理部门及新闻出版机构等从事服装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经营管理、服装理论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工作的实用技术型高级人才。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在就业方面,在南方地区的就业率基本上在90%以上。但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由高校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不仅在数量上远远无法满足纺织服装企业的巨大人才需求”,在实际创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更是距离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事实上由于刚毕业的服装类专业大学生对市场缺乏了解,只适合担任设计助理的角色,必须经过至少3-5年的积累和磨炼“才能真正担起重任”。

一、调查目的

了解目前服装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对人才的需求类型,并对我校专业设置、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及意见。

二、调查对象

服装企业高层管理者,服装厂工人,已经就业的校友

三、调查方法

访谈形式

四、结果分析

(一)、服装行业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服装行业呈现一种 “6+1”的模式。所谓“6+1”,就是服装行业总的来说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此外还具有缺乏经济规模效益、运营流程长、流行周期短、市场的异质性与多样性、服装的无形价值及相关产业多的特点。 服装行业的经营特点我们总结为如下几点:一是服装企业由相对小的规模向

中小规模发展;二是外部经济的规模效应和外延的集约度;三是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行业;四是拥有灵活柔性的经营模式;五是拥有快速反应和简捷的零售方式;六是艺术、技术和营销的结合。

根据我们的调查及访谈,目前国内的服装企业发展遇到如下几个瓶颈:一是重加工而轻营销;二是服装信息业和咨询业有待发展;三是产业的配套和行业外部集约度不够;四是地区结构的优越化;五是国外品牌的挑战使市场空间紧缩;六是遭遇绿色壁垒、信任危机。

据了解,今后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以下三点:一是高度细分的市场空间,从数量、大路货的低利润模式,向小批量、多品种、差异化、高效益的经营模式转变;二是日益增强的品牌概念,品牌经营以“在产品中注入更多的‘附加值’”为中心理念;三是不断变化的消费心理,故而服装的市场定位突出了层次性和差别化。

走访了几个中小规模的服装厂后,我们得出我国成衣化服装生产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服装工业已处于变革时代,生产类型由大批量、少品种、长周期向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方向发展;二是服装生产采用的面料、辅料多样化,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地应用;三是开始重视服装品牌战略,企业向集团化规模经营过渡;四是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信息管理等已经进入服装生产领域。

此外,我们也了解到我国成衣产业有以下不足之处:一是服装企业粗放型发展,品牌含金量低,国内高档服装的设计、板型和面料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靠或模仿国外的技术;二是出口服装低价位竞争为主,技术创新竞争明显不足;三是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管理手段落后,生产管理主要靠经验,生产工序多,工艺编排较为复杂;四是服装信息网不健全,产销时常脱节;五是贸易管理不完善,出口服装的配额抢用。

(二)、服装企业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服装企业对人才有特殊的要求。按业务形态可以把服装企业分为两大类:一是来样加工类,以承接加工定单为主要业务,单件利润低,但企业风险也较低。另一是内销类,企业利润高,但高利润伴随着高风险。

这两类企业在人才的需求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加工类企业对打版师、接单员、管理人员等有较强的需求。打版师是企业中最基本的技术人员。但是,只有能对设计师的设计进行补充和发挥,使设计师所设计的图样在人体工学上达到最合理的打版师才能受到企业的青睐。服装企业管理有其特殊的专业性,不仅要求所有管理人员要熟悉服装生产流程,而且要能够分解生产过程。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是实施质量管理的专家。因此,高学历、能力强、善经营、懂管理,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最受服装企业的欢迎。

内销企业关注的是产品如何进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表现出复合性,如销售代表、市场策划、设计助理等。服装企业的销售人才都是复合型人才,这是由服装销售对象所决定的。服装企业的销售除了集团用户、批发商、代理商和直接零售外,还要在自己直接销售的过程中面对商业企业。这一类人才对服装专业知识不一定有很高的要求,但需要拥有齐全的商场网络,与商场负责招商的人员有良好的关系,有高超的公关能力。而目前这类复合型人才稀缺,人员稳定性差,跳槽率高。随着内销竞争的加剧,企业的促销手段也花样繁多,所以市场策划人员

大受欢迎。这一类复合型人才,需要对流行和时尚高度敏锐,了解最新的时尚潮流,而且要有发散性思维、前卫意识,善奇思妙想,有独到的创意,能在商战中出奇制胜,有力地推动企业的销售。

(三)、对学校的建议

1、保证课程设置的实用性与先进性。

学校应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依据,逐步优化课程设置,及时对教学计划进行动态管理和修订。可适当增加或削减部分课程,如增设或强化织物与艺术、服装立体造型设计、服装国际贸易、专业英语、平面纸样、服装工艺、流行趋势分析、服装商品企划与控制、品牌管理、买手研讨、3DMAX等必修和选修课程,取消经济学基础、推销学、直销市场导论等课程。从目前学生就业和企业需求状况来看,近期应加强零售类模块方向的课程。从长远看,应及时关注服装行业需求,适时调整模块重点。

2、选择教材时应注意其先进性、实用性、综合性。

鼓励教师学习和总结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并将其编写成教材、参考书和教案,引入课堂,使理论与实践在教材中有机结合,教材内容做到推陈出新、跟踪前沿。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课程,应配备适合的中文参考书。

3、加强学生对行业最新信息的把握。

学校可根据服装行业发展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及时搜集与行业有关的新动态、专业杂志、信息网络等传媒的最新报道,结合最新的科研成果,以最大的信息量和最快的速度传授给学生,实现与行业保持同步。适当调整理论讲课和实践的比例,注重课程的“优、实、新”。

4、设立服装设计与营销工作室。

工作室分成不同的专业方向,由具有一定成就、经验和影响的教师主持和管理,学生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内容分班或分组加入其中,也可在不同专业、年级选择比较突出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且作为创业教育的内容给予学生一定的学分。工作室教学必须针对市场,以项目带动教学、科研,使教学体系更完善,更贴近社会与行业的需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产品开发,承担企业的设计任务或营销策划。工作室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产品,积累实战经验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及科研能力,避免教师脱离实践而教学的现象,使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为师生提供了用武之地,同时检验了教与学的成果。

企业调研报告14

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和大量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为了解和掌握乳山市企业文化建设情况,我们对全市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了抽样调研,旨在推动我市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文化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及特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企业确立了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各项管理制度日臻完善,企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尤其是成立比较早、规模比较大、发展比较好的企业,更加注重企业形象和品位,企业的发展在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调研看,我市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企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在加深

我市企业在发展中已经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企业精神的需要,也是塑造企业形象的需要,更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需要。企业要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路子,就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经营管理之中,并从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如金洲矿业集团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用文化凝魂、靠学习聚力”的理念,并聘请专家对企业多年的基本理念、经营思想、发展战略进行总结提炼,形成了“金洲企业文化纲要”,并创作了企业歌曲《金洲人》,其文化建设在山东企业文化年会上多次获奖;自20xx年以来,该企业又率先引进了学习型组织理论,聘请山东学习型组织推进小组刘大星教授定期到企业讲座,指导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编写了30多万字的职工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20xx年被省委宣传部等6部门授予“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企业”荣誉称号,在获得荣誉的同时,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影响也显现出来:该企业在黄金产量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经济效益却以15的速度在增长,职工人均产值20多万元,居同行业之首。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在增加

各企业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建设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如电业总公司,在做好内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经常性地开展职工运动会、篮球赛、演讲比赛、技术技能比武、有奖征文等文化活动,同时,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该公司于20xx年投资60多万元,成立了职工俱乐部,更新图书30多万元,购置健身器材100台多(套);自20xx年起又连续两年每年投资30多万元,聘请“橄榄枝”现代人训练营对员工进行“魔鬼训练”,内部报刊《图曼报》跟踪报道训练情况,有效地增强了员工的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公司凝聚力进一步增强,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形象也进一步提升。工艺品公司在每年对员工进行为期两周文化培训的基础上,20xx年又投资30万元,新上了职工阅览室、开设了文化长廊,不仅为职工学习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各分公司提供了展示文化形象、开展文化评比的平台,同时还在职工阅览室和餐厅等公共场所安装了内部广播和闭路电视,用于内部宣传。据初步统计,20xx年全市各企业用于文化建设的投资在900万元以上,增长比例超过12。

(三)企业的整体素质在提高

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市企业的文化建设都能与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紧密结合,比较实在、具体,对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金洲公司为鼓励专业人才继续深造,出台了“你拿文凭我买单”优惠政策,目前已有28名职工取得本科文凭、3名职工取得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两名职工正在攻读地质和电子专业研究生。山东昆仑路桥

公司根据施工工地多在外省、人员比较分散这一实际,推行了“一岗双责”制,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的一把手,既是行政负责人,又是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围绕生产抓文化,抓好文化促生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文化建设,不仅增强了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了“人才聚集效应”——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他们公司的人才队伍不减反增,各类工程技术人员90多人,占员工总数30以上,成为一支比较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施工队伍;同时企业的整体素质也在稳步提高,先后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山东省信誉评级委员会“AAA特级信誉企业”、银行“AAA资信企业”、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重合同、守信用”、威海市“百佳诚信单位”等证书,20xx年7月,又被交通部和建设部批准成为威海市惟一一家具有公路路基、路面一级承包资质的施工企业,进一步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四)企业的社会形象在提升

我市大多数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形象建设,对外,继去年选送两个企业参加省政府组织的“山东名牌万里行”后,经贸局又牵头组织20多个企业到西部各省进行企业形象展示和产品展销,明显提高了我市企业和产品对外的知名度;对内,大多数企业统一了职工服装,提出了“进门是主人、出门是代表”的要求,对职工在社会上的言行也做了明确的规范。另外,多数文化建设较好的企业都能将社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之中,不仅注重企业效益,也开始注重社会效益,我们走访的企业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企业不但是自己的更是社会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些企业都开始注重对社会的回报,对内,成立了救助基金,加大了对贫困职工的救助力度;对外,积极参与“扶贫助学”、“慈心一日捐”、“抗震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据统计自20xx年以来,全市共有40多家企业出资140多万元扶助了110多名贫困大学生,部分企业经营者还自己出钱资助贫困大学生,在这些企业的影响和带动下,其他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企业的社会形象得到很大提升。社会形象的提升,不仅成为鼓励、引导企业员工为自己和企业发展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而且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市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以及对客户、员工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市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与生产经营相比,企业文化建设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尚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缺乏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识。尤其是规模比较小、成立时间比较晚的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意义认识不足,其经营者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朦朦胧胧,有的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企业文化,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没有什么关系;个别经营者只关注眼前利益,不关注社会效益和企业的`长远发展,认为只要赚钱就行,有没有企业文化无所谓,没有认识到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文化的竞争。

二是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有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简单的几句口号、几副标语,缺乏实质性内容;有的虽然注重文化建设,但企业文化表现形式往往不能突出主题,显得杂乱无章,缺乏系统性;也有少数企业的企业文化格调和品位不高,存在一些消极的内容,像“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样的宣传口号,员工接受起来难免有抵触情绪。

三是注重实际操作而缺乏理性提炼。由于缺少相关的专业人员,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只是为了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临时性出台一些规范,功利性、目的性比较强,而对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没有足够的认识,缺少理性的总结、提炼,企业文化缺乏延续性。

四是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共识还有一定距离。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方面与企业急功近利、贪大求全有关,提出的要求高于企业的现有水平,或者是嫁接、照搬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符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与员工思想认识和文化素质有关,半数以上的员工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下,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再就是与员工的流动性较强有关,很多企业没有为员工办理各种保险,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较低,特别是部分小型企业,由于用工紧张,员工大部分是从外地招聘的,在企业工作一般也就是三两年时间,很难与企业融为一体,影响了企业文化的推广与延续。

五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所放松。不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未能有效开展,导致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思想基础。部分私营企业虽然建立了党组织和群团组织,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制度保障和有效载体,难以发挥作用;改制企业因投资主体变化大,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也发生很大变化,机构和人员也有所减少,这样的结果导致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鉴于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引导企业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逐步实现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转变,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和综合势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尽快走上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认识和素质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由于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内部有极强的主导作用,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对企业和企业员工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提高企业经营者的认识必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首先要引导企业经营者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通过工会、工商联等单位组织企业经营者定期开展座谈讨论、典型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让经营者认识到任何企业无论其所有制如何、规模大小,都有一定的企业文化,而好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本、是一种隐形生产力,在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只有经营者的认识上去了,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有一个较大的突破;二要引导经营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其生产经营一样,能否健康发展,除了外部条件以外,起决定作用的还有经营者的自身素质,这就需要引导企业经营者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遵纪守法的要求、道德规范的要求等等,并自觉执行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去影响和带动企业员工,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三要引导企业经营者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使企业的管理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最主要的是通过加快《劳动法》的实施,加快“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创建步伐,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努力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使企业文化有承载和延续的主体。

(二)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中最具有活力的因素,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是文化优势的竞争。要提高员工素质,建设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目前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因此,要引导企业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为职工搭建多元化的平台,建立一种人人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营造有助于职工终身学习的氛围,倡导“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使学习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和机制。引导企业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上进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企业与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企业才有凝聚力,企业文化才有感召力和影响力,才能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文化建设才能取得新的发展。

(三)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在全市范围内,要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适时组织学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会等活动,及时对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对企业文化的特点、内涵、作用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指导企业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健康、深入发展,及时合理地吸收其他企业的成熟经验,创立出内容丰富、形式独特、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要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各类健康向上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体活动、技术技能竞赛、班组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班组和车间以及企业凝聚力的同时,也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企业文化的执行力。

(四)适当的投入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根据成功企业的统计资料看,文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最高可达1:22,由此可以看出,文化建设的投入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引导企业经营者认识到,既然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是隐型资本,那么在文化建设上进行适当投入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投入包括人力和物力两方面,适当的物力投入可以保证文化建设有必需的基础设施,适当的人力投入则是企业文化总结提炼、推广延续和继续创新的主要依靠。

企业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我们一定要从“三个文明”建设的大局出发,探索和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推进我市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调研报告15

一、小微工业企业的发展情况

目前我区有200余家小微工业企业,其中有87家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经营收入3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企业主要以造纸、包装、纺织、建材、机械加工、档发、食品等产业为主,从业人数和企业数量比去年有小幅度增长。20xx年前两季度生产运营情况良好,10月份以后,由于原材料起伏大、市场疲软、沿海地区的信贷危机引起的关闭潮影响,部分小企业开始陆续出现停产或半停产情况,影响面积约35%。针对上述情况,我局从小企业中选取8户不同行业的微小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虽然小微企业生存困难重重,但也能从中看到部分行业发展壮大的希望。

二、我区小微企业的发展特点

(一)小微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为落后

小微企业由于受规模和资金方面的限制,设备陈旧、工艺和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从而造成生产效率和产能比较低。此外,由于技术落后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由于废污排放不达标造成的停产都给企业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困难。

(二)小微企业经营者、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不少小微企业经营者未接受过较高程度国民教育,无论在专业技能水平、质量管理水平、销售服务水平和企业发展

理念等方面都存在较多问题,有待改善。

(三)小微企业管理水平较为落后

小微企业通常是以家庭为基础组成的企业,治理结构不科学、不健全,在产销决策中往往存在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厂长一人说了算的现象。此外,为了节省工资开支,企业财务人员多是聘用兼职人员,企业内部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体系,现代企业制度的法治观念并未在企业中树立起来。这也导致企业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目标,且风险加大。

(四)小微企业产品质量普遍不高

由于小企业技术装备较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较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造成产品质量不高。小企业初加工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企业发展缓慢,小企业产品质量和水平都难以令人满意,企业很难有长足的大战。

(五)小微企业融资难度大,资金少

小微企业由于信用评价体系缺失,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加上其自身实力较弱,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生产经营稳定性差等原因,往往造成小企业融资难,阻碍了一部分小企业的发展。但也由于企业大多使用的是自有资金(自有资金高达90%),在当前形势下,也在抗风险抵御危机方面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六)食品、包装、电子类领头小企业逆势飞扬

我区传统行业造纸、纺织和机械加工行业都发展到一定

规模,市场成熟,利润有限,小企业越来越难从中分一杯羹,只有在新产业中小企业才能找到发展壮大之路。这些找对路子的企业现阶段是产销两旺,完全没有受到小企业危机的影响,这些企业目前考虑的是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创出行业知名的品牌。

案例:

位于人民北路的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注册资金300万元,20xx年已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生产基础学科科普产品、科技趣味游乐设施、玩具、自动化科技产品、科技工业品等,是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电子科技公司。该公司现有员工6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占85%,技术研发人员10人,研发队伍由教授、博士和博士后组成,设计与研发力量强大。洞天科技自创建之初就做了较为全面市场调查,看中了科普教育设施这个国内新兴市场,大胆尝试,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研发以及对员工的培训。经过两年努力,现能生产500余种科普科技展示产品,已为省内外多所学校、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馆等装配了一系列高标准的科普展品,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现阶段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预计20xx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万元,同比增长35%。

三、现阶段小微企业生存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市场行情直线下降,产品销售困难

沿海地区大量小企业关闭,导致内地原材料加工企业产品滞销。我区有部分小加工企业是以沿海地区小机电、小电器生产企业为主要客户的,近几个月沿海地区小企业出现危机后,内地企业也受此影响,产品销售困难。

(二)人民币升值,给出口企业带来压力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幅度超过1.8%,很多企业不敢接长单、大单。企业对出口外部环境吃不准,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人民币汇率等难以把握,影响了企业产品出口信心,我区有出口商品的企业不敢接单,没有直接出口的企业受下游出口企业的影响,订单也出现锐减。

(三)原材料波动幅度大,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进行 近两个月内,一方面是石粉、米石等建材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棉花出现大幅下跌、绝缘材料主要原料也出现大幅下滑,这些都让生产规模小、利润点低的小企业吃不消。通常这些小微企业都是以订单来决定生产,企业不存货也不储存大量原料,原材料的大幅上涨、下跌都会直接影响生产成本,而产成品的价格是由市场决定,具有一定滞后性。这样一来,以订单决定生产的小企业就受到巨大影响,生产越多亏损越多。基本没有抗风险能力微型企业多数选择停产,等待市场变化,而有一点抗风险能力的小企业,为了留住技术工人或者解决原材料储存等问题,即使生产会造成亏损,也会保持一部分生产线继续运转。

(四)技术工人紧缺,人员流动大

小微企业大多数以部分合同工和雇佣临时工相结合的用工方式,订单多的时候就招工人开工生产,订单少或者没有的时候就停工让工人回家,再加上小微企业工作环境差,福利低且没有保障等因素这种常年招工的现象十分普遍。有部分企业想要留住技术工人也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但效果都不明显,究其原因这是由小微企业的生产方式所造成的。

四、对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一)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支持

对于一些创业阶段的企业,融资难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政府应对这部分企业出台相应的优惠扶持政策,使这部分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从而发展壮大。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对企业深入调研,从上下两个层面共同着手,使国家的资金支持用到最需要支持的地方。

(二)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

应扩大企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引导我区小微企业按照《企业法》、《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把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落到实处,在强化企业综合管理方面不断有所创新、有所成效。

(三)对小微企业进行分类整理

梳理全区小微企业分布、行业所属等情况,筛选出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节能、无污染的优势小企业,重点培养,为我区工业发展补充后劲。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