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调研报告(通用9篇)
为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提高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本人特对浦江县飞轮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调研,在下着眼于飞轮村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情况作此报告,报告涉及新农村政策与税费改革政策,新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农村基础教育与农业科技文化,城镇化建设,农村医疗卫生等内容。
一、飞轮村自然状况与经济发展现状
飞轮村位于浙江中部,是由原来的新岭脚村和牛歪村合并而来。现有人口20xx人左右,劳动力1200人左右,在外劳务人员300人左右,预备党员15名,党员42名。全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人均收入达6000元左右。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倡导下,飞轮村坚持以生产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农民收入、集体收入为落脚点,以村镇规划为突破点,以村屯整治的四清四改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成果。
村子的主导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的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玉米、,在养殖方面,鸡鸭成为近年的主要牲畜。自合村并组以来,该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村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围绕本地独特优势,大力发展葡萄生产,葡萄已经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的经济支撑。围绕国家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就地打工创业的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工队伍。围绕改善村容村貌,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村级公路硬化得到突破性的发展,农民居住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围绕建设文明新村,科学制定居民点村庄规划,加强引导管理,为农民娱乐的文化广场已成雏型。飞轮村已经有近二十多年的磨珠历史。凭借着自己的手艺,最近几年,村民们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而我们村也由原来的一个不起眼的村子一跃成为镇里的生活富裕村。并且被确立为岩头镇的示范村。据村民反映,我们村生产的各类珠子享誉全省,仅此一项每年也可为村民增加许多收入。可以说正是村民的勤劳与智慧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而村民也对他们有如此不菲的收入而感到高兴,但是在高兴的时他们也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因为村中的生产主要是以小作坊式的生产为主,并没有形成规模性生产,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村的经济发展。而这也是一些经济强村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面对这一难题他们希望政府可以为他们的发展提出一些指导性意见。另外我们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现在诸如运输、能源和其他的物价上涨已经开始影响到了他们的经济效益,这一切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应当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处在初始阶段,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飞轮村基本情况和民主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区、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飞轮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
飞轮村现有耕地2680亩,人均耕地面积亩,全村主要是以苹果、蔬菜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xx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3100元。产业结构情况:飞轮村一、二组以苹果、粮食种植为主;三、四组以蔬菜种植为主;五组以林木、干杂果,烟草和粮食种植为主。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讯。现某某村建设有一所卫生室,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村上建有1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全村享受农村低保户120人,65周岁以上老党员生活补贴6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142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意见人,参合率90%。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4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42人,其中:男性党员39人,女性党员4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三、飞轮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及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目的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__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飞轮村要想发展就必须进行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意义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与城市不同,应与农村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社会公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为重、发展为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农村社会由温饱到小康.
四、建设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物质基础较为薄弱
简单的农业生产、常规的农业生产占据农村的主导地位,小农意识较为深厚,农业产业化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农业形成不了优势,产业缺乏,市场信息落后。造成农民收入低,经济建设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缺乏其它副业的发展。我们村座落在浙中盆地上,本村村民是一个以农业为发展主业的村庄。就土地总数与人口总数相比,可以算作地多人少的`村落。然而几十年来,本村村民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没有任何突破、创新。种植作物单一,无怪乎小麦、玉米、棉花。村中没有什么农特产品,更谈不上农特产品的加工。在蔬菜种植上、林果业发展、畜牧业等方面的发展落后,国家出台的农村政策中鼓励提倡的农村要发展多种经营模式的要求至今未在本村实现。
(二)农村基础教育不够全面农村的教育现状是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甚至有些地区人们根本不重视教育。忙于修建,急住新房,读书人渐变少。村中这几年的住房修建规模发展很大,使得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但却出现了一个很不好的趋势:读书上大学的人少了,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只盯住眼前利益,将家庭绝大部分收入投到了住房修建上,而相对减少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投入。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在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挣钱,这种看轻知识、缺乏知识的现象,其负面影响是深远的。村名脑中墨水还是少,种田缺乏科学知识。在村中广泛存在着村民种田不懂科学、不用科学、不信科学的现象,有的人想科学种田还受到周围人的嘲笑,认为那是瞎折腾。科学知识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村庄的发展,制约着村民的钱袋子。最近几年,有科学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听者不是很多,听了的人大部分也没有按照做。
(三)水源问题亟待解决
村中至今为安上自来水。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像我们村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水源问题更是处在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村庄所处地理位置远离河流,农田灌溉要通过好几级调水,村民吃够了浇地的苦,75%以上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水源,但对此却无可奈何。另外,村民吃水也很困难,所引用的水要到很远的井上打,尤其是冬天因天气缘故吃水更是难上加难,绝大多数村民强烈要求村中安上自来水,解决吃水不便。
(四)对农民的思想教育薄弱
党在农村的思想凝聚力下降。由于一些基层组织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又由于村干部的个人工作繁重等原因,不能对农民进行经常的教育。
(五)新农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尽管广播、电视、会议等大力宣传新农村的优越性,但由于受财力、物力、人力等原因影响,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还没有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还没有让全体群众动员起来。
(六)精神文明和乡村文化建设有待于提高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的社会治安还存在诸多问题,偷盗、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还不同程度存在。文化生活很单调,赌博之风日盛。虽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电视,但村民了解外界的途径也仅限于此。调查村民中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政策的占到,而通过报刊、村委会了解国家政策的只占有、。我明显感受到现在农村文化生活的单调、乏味,有很多村民为了解闷,农闲时节就聚在一起打麻将,顶牛等,这些具有赌博色彩的活动日益受到村民的亲睐
(七)农村医疗事业建设优待于加强
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民群众还存在看病贵的问题,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民甚至存在看病难的问题。
(八)对新农村建设欠缺理解
部分党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高,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农民群众的整体生产水平不高,质量意识、商品意识薄弱,农业产业化建设起点较低,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各类专业协会工作运转困难。
五、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研方法及收获
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策略。通过查阅《村志》了解历史,通过走访群众得知他们所之所想。在调查访问过程中,村民就对制约我村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建议。针对本村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乡亲父老发表的对于改变本村发展现状,尽快脱贫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农村的发展繁荣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几年不断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好政策,像小麦,棉花等作物的补贴,生猪养殖补贴,农村医疗保险,新宅基法等。这与国家的好政策是分不开的,在我个人看来,国家政府应继续关注农村,关注居民,将现已出台的关于农村的政策不断加以修养,同时根据时势出台新的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
(一)发展农特产品,扩大农特产品的生产规模,进行农特产品的深加工
村中有些村民表示:不是不想发展农特产品的生产,只是因为生产规模较少,这种单户单干的规模易造成农特产品的出售困难。村民们说:种植太少了,成不了规模,人家不愿来收,还往下压价。村中领导干部应号召发展农特产品的种植、生产,形成生产规模,将本村打造成一个以某种农特产品为主的生产基地,吸引购买商前来收购,并在此基础上号召有能力的村民进行农特产品深加工,过大生产链,取得经济效益。
(二)开展农贸集会,扩大村民收入,消费渠道
像我们临近村盐厂村就是一个农村发展的典型。村中带头人本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在村中投资盖起楼房,建起工厂、学校。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了九月九农贸会元宵大型农贸会,这些或大或小的农贸集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其村的经济发展。像这种发展农村经济的模式很值得借鉴,开展本村的农贸招商活动,促进村民多方面、多途径收入。另外若赶上好机遇,还可以吸收外商投资。
(三)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河流的范围
我村远离河流、湖泊,水源缺乏,这是客观原因所致。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发挥人力资源,不断完善水里灌溉系统,扩大人工水流影向范围。随着村庄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为了增收、创收,开凿了地下井。村中也曾组织两次开凿人工河流的活动,让村民受益颇多。我们村领导干部还应继续发挥作用,解决摆在村民面前的用水、吃水难的问题。
(四)丰富农民头脑,增加农民科学种田知识
在调查访问的村民中有的村民认为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因素是科学知识。这个数据表明一部分村民是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的。像现在科技员下乡讲述科学种田的活动就应继续下去。要在村中进行实打实的实验,让村民尝到科学种田的甜头,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地。
(五)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增强农民乡村生活情趣
自从电视普及以来,农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单调了。有些村民表示:现在生活很乏味,电视节目也不好看,闲来逛去也无趣。我想在村中农闲时节,大家满可以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像元宵前夕的闹秧歌。由本村一些好事人士组织,还可以联合邻近几个村庄一起,到时还可以比赛,自娱自乐,增添村民生活乐趣。
六、新农村建设主要思路
(一)认真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__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特色优质化、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的要求,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通过新农村建设实现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体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更加完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村民素质明显提高,村风民俗文明进步,社会环境安定有序,使社区成为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在全乡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思路,抓住关键,凝聚力量,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形成产业化、商品化、专业化、区域化的生产方式。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和经济作物和畜牧业,形成村有品牌,有特色的农业示范基地。
(三)要加快发展农村农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抓紧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组织城市学校选派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度,避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四)加强理论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等内容作为对农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努力使农民从思想上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将农村中的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中考和高考落榜生,另一部分是农村中那些思想素质较好、头脑灵活的人发动起来,作为农村思想教育推广工作的骨干和带头人。还需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科普活动是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村委会要加强农村科普宣传教育,策划一系列参与度大、通俗易懂的科普活动,提高思想素质。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播的覆盖区域通过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实用方便的方式宣传。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不走过场、富有实效。创新思路,丰富宣传手段。把先进性教育活动、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印在日历上,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户村民手中,贴到农户墙上。向全村群众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村民看得见,记得住。力争做到先进性教育活动户户知晓,深入民心。
(六)加强风尚引导,提高文明素质
搞红文化广场,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生活风尚的引导,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文明素质。大力推行农村政治生活的公开化与民主化,使信息畅通。在农村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抵制各种错误的思想倾向,提高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七)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卫生支农和扶贫机制,加快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全面完成社区医疗卫生站建设工作,引导、扶持农民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在定点上要充分考虑地理位置远近,人口多少而科学确定乡村医疗机构。各定点医疗机构要保证合理用药和价格合理性,增加可报销支出。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的患者档案,方便参合农民的报销结算。加强基层乡村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健全合作医疗各项监督机制,增加财政透明度,确保取信于民。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老有所养问题。切实为农民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八)加强领导、强化协调,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要切实发挥好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社区)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新农村建设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把新农村建设与平安村(社区)创建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真正把党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践中。
(九)扎实抓好三个工程
即抓好班子工程,建设开拓务实、团结协作、勤政为民、充满活力的两委班子,不断增强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抓好载体工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抓好保障工程,引导、支持村(社区)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集体经济为支撑,不断加大投入,推进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建设进程,加快四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
七、新农村建设成功原因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新农村建设中,飞轮村注重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三级联创、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党支部和农户结对帮扶等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搞好村务、财务和党务三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养一支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强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应当选择年龄轻、有文化、社会责任感强的村级后备干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执政意识、执政能力以及带头创业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着力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飞轮村地处浦江县北部,原来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的偏僻小村。20xx年以后,随着通村而过的四海大道建成通车,该村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该村到城区和镇区只要几分钟的时间。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为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个极其有利的发展机遇。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飞轮村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要使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落到实处,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和着力点是增加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主要包括:加强农村道路、水利、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社会安全体系建设。同时,各级政府还应通过制定发展规划,确定产业政策,运用经济杠杆等多种手段来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的新格局。
(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切实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
农村经济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必须以农民增收为核心。飞轮村在新农村建设以前,其他农村一样,祖祖辈辈以农业为主。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村里出现了几个经商办厂的先富一族,但农村绝大部分农民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头朝黄土背着天的典型农民生活。新农村建设后,随着交通环境和村容村貌的不断改善,吸收了一批经商办厂能人回村投资兴办产业。村两委借助政府平台,利用各种渠道和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劳务技能。目前,该村共有工厂3家,不仅解决了村里所有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解决了周边农村的就业困难。现在该村的外来人口已超过本村人口的2倍,20xx年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
飞轮村的经验证明,发展农村经济并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要发挥优势,加快培植新的优势产业,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环境,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困扰,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珍惜山水自然环境,力求保持地方原有特色。
飞轮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考虑到了村庄地势、民居的布局、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公共设施的配套等因素,因地制宜,进行了以小五化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工程,有效地保护了村庄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使人与环境得到和谐共存。
我国农村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差异也颇大,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文化渊源,都有自己的历史遗产,都有自己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都蕴含着许多科学的、艺术的和历史的信息,是祖先留下的不可估量的财富、不可再生的资源。新农村建设姓农,不姓城。如果一味贪大求洋,实施整拆整建,不仅耗资巨大,也给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增加了巨大的包袱,而且还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农村中形成了新的水泥森林。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乡村建设、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只有立足现有基础进行房屋和设施改造,在有效保护地方特色基础上建设新农村,才能称得上是在继承中创新、在创建中发展。
(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防止盲目投入。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只有资金投入,没有或很少有经济回报的工程,而且投入资金的数额较大。一个村要完成小五化、污水和用电线修标准化改造,投入少则百万元,多则达千万元。尽管我市财政对新农村建设扶持的力度较大,但还不足以满足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各项支出。
有的村为了尽早完成新农村建设,主动向上级争取项目,不惜向银行贷款;有的村两委干部为了追求政绩,项目贪大求洋,不顾农村财力,建造高档次、高品味的亭台楼阁,造成集体资产大规模的亏损。而市口村立足可持续发展,采取积极措施,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加快建设小康、和谐新农村的步伐,促进村经济全面发展,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的新路子。
(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好的政策帮扶和激励机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如浦江县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上千万元资金用于补助新农村建设,各镇街也出台了相应的补助政策。
飞轮村虽然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但该村两委干部能充分抓住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补助政策和激励机制,率先在全市开展以村庄环境整治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市第一批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浙江省级绿化示范村等,得到省、市、镇各级奖励补助近十几万元。村级财政支出还不足5万元,就把农村建设成为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投入的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利用我市经济发达、社会资本充裕、民营企业多的有利条件,鼓励社会各类组织、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支持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村企结对建设活动,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大大减少村集体经济负担。
八、飞轮村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经验
一是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充分发挥了乡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企业的支撑作用、机关站所的服务作用和社区的主体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二是不断调整和完善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龙头企业,拉动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三是不断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增强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始终把解决有人办事作为解决有钱办事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三村四化建设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努力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是抓好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因素。
四是不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赢得各级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动力,是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
九、社会实践感悟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了解国情
单从书本上是很难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农民的现状,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体察民情
走出象牙塔,融入农民大众,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自身成长。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建设祖国奠定了基础。
其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学生到这里来实践。农村,并不仅仅代表着贫穷和落后,更代表着潜力和市场。农村是磨练和锻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发人的潜力。
农村在召唤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农村也同样期待我们为它的发展做贡献,加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吧!新农村建设就像一颗花,需要不断的滋养,只要付出,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灿烂之花的开放。
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你我都在努力,我们一起加油!
在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的社会背景下,如何保障村(居)集体组织基本运转,缓解村(居)组织财务困难,调动村(居)干部积极性,显得尤为迫切重要。为此,笔者近期对我县望直港镇21个村(居)组织目前财务运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目前村(居)经济组织运转中存在问题。
1、村级组织收入渠道少,资产资源增值空间有限。由于该镇大部分村没有村办集体工业,村经济主要来自农田发包收入,村集体经济显得十分脆弱。少部分村虽有一些陈旧校舍资产作为经营性资产对外出租,但收益极为有限。尤其是望直港镇西片几个村,几乎没有集体有收益的资源,主要依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来发放村干部部分工资,依靠争取土地复垦资金来维持日常工作运转,部分村虽争取了土地复垦项目,但还存在着土地项目资金存在层层扒皮现象,最后真正到村到项目资金所剩无几。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较突出。
2、公益项目要求配套多,村级负担难解决。由于村级组织承担农村许多公益项目建设与管理职责,村部改造、道路、桥梁、泵站、河沟渠道、环境保洁、秸秆禁烧、路灯绿化、项目维护等均需要各村自筹资金予以配套。目前农户基本没有出义务工,村集体公益项目只得花钱雇杂工,因农村青壮劳力长期在外打工,村里所雇老年杂工有出工不出力、工日单价偏高现象。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一直由村承担,虽有上级专项补贴,但仍需由村级三项资金安排,受资金预算约束,农村五保人数受县镇人头指标控制,应享受而未享受五保户待遇人员只能由镇村纳入农村低保给予保障。在新农村建设中,部分村贪大求全,不顾财力实际举债建设,加重了村经济负担,给农村社会的稳定留下隐患。
3、村级财务核算不规范,陈欠两项往来清收难。目前乡镇农经部门注重农村“三资”管理,对村级财务进行“双代管”,村级财务能定期公开,但由于现行农村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核算内容不衔接,会计核算科目口径不统一,许多项目支出列在“其他支出”或“公益金”、“公积金”科目名下(如: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村民看不懂、有意见;有的村项目资金核算不规范,招投标手续不全,预决算资料不全,长期不结账,自制白条单据较多,有白条抵库现象;部分村主办会计变动频繁、主管部门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很少,代理会计和村级主办会计的素质尚有待提升。农户陈欠两项往来资金占用过大,村干部人手少,清收难度较大,主要集中在:部分欠款农户长期外出打工,承包土地委托代种,承包上交户主村难落实;由于部分因病困难户、因宅基地旱方地历史矛盾难以解决户、刁难拖赖户等因素影响了村级往来清收进度。
4、村组干部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据调查,该镇在职村干部平均月报酬在20xx元左右,一部分是通过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安排的,另一部分由村集体收入发放的,他们与在打人员相比,收入报酬有很大差距,心理上有落差。此外,村干部养老金保险由于起步迟、基数低、自缴比例高(50%)、领取收益少(每月每人500元左右);与农户一样享受农村医保待遇。每年都有一些村干部因待遇低、工作量大,生活不如一般村民而主动要求辞职。另外,目前村干部职数偏少,一般配备5—7人;目前行政村区域范围大,即使少部分村配备了生产小组长(年报酬约4000元),由于待遇偏低,生产小组长队伍也极不稳定。据调查,还有部分村原自行选配的编外退职干部退职金负担也不少,如马垛村达12人。
二、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几点建议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级组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拓展集体增收空间,不断化解债务。一是各村(居)组织应依靠本村(居)的土地资源、人脉资源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找项目,立足实际谋发展。村(居)组织可以土地、厂房及其他资源入股的方式,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的项目,提高自身增收造血功能。二是各级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信息上、项目上予以扶持;继续加大扶贫村建厂房帮扶力度,确保村级组织有稳定的经营租金收入。三是采取多项举措,化解村级债务。建立村(居)债务预警机制,严格控制负债规模。对村(居)现有债务,通过清欠消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抵债等多种方式,积极化解村(居)债务。
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经费保障标准,减少村级配套。
一是建议省财政加大对村(居)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加大财政对农村五保经费投入,可以改革农村五保户供养经费按乡镇总人口全员负担办法。改变过去村里五保户人数越多、村里负担越重的做法。加大对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保障力度,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标准。
二是加大支农力度,减少村级配套。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针对目前农村基础条件差,建设资金需求量大的实际,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小城镇和中心村庄。注重整合各种渠道的财政支农资金,鼓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自筹,发起社会仁人捐助,发挥支农项目资金的社会效应,尽力减轻村(居)经济负担。加强农村土地复垦及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真正用于村(居)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杜绝层层打扣现象。
3、建立村干部报酬稳定增长机制,稳定基层干部队伍。建立村干部报酬保障与年增长机制,对在职、离任村干的工资,建议全部由县级财政统筹扎口管理,实行农户“一折通”发放。根据村干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规定,县财政可在年度报酬中预留部分资金作为目标责任抵押金,视年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再予以补发或扣除。基本做到“六统一”,即:统一村干部职数、统一村干部工资补助标准、统一报酬打卡发放、统一村(居)办公费补助标准、统一村干部社保待遇、统一财政转移支付年度增长幅度。
4、规范村账镇管核算行为,提高民主理财水平。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势在必行,着重是要解决“怎么管”的问题。乡镇农经服务中心有监管村级财务的职能,但目前乡镇农经中心人员少,力不从心,财务记账核算难以到位,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执行不力,财务收支基础信息公开公示不够到位,而乡镇会计管理站业务力量相对较强,整体业务素质相对较高,信息化办公设备齐全,具备一定的代理记账核算的条件及能力。建议可将农经中心村级财务代理记账职能与镇会计管理站代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相合并,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和减少核算人员。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也是解决村集体"有钱办事"的根本途径。为有效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我们组成专题调研组,根据本县三类镇(乡)经济发展状况,选择尚嵇、茅栗、鸭溪、平正、芝麻、龙坑、乌江、团溪、南白9个镇(乡)50个村(居、社区)进行了抽样调研,深入剖析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
20xx年,遵义县被列为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试点县,按照"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喜迎十八大"的要求,县委认真总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果,充分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积极鼓励村级党组织大胆探索壮大集体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20xx年出台了《遵义县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遵县党办字〔20xx〕3号)。大多数村(居、社区)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初步形成了加大资金扶持、盘活集体资产、兴办物业实体、培育农业主体、发展服务经济,解决村级集体"无钱办事"难题五条路径。
一是加大资金扶持"输血"强基础。在出台《遵义县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的基础上,20xx年又制发《关于实施"强基固本"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决定县财政20xx年、20xx年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20xx年起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作奖励,扶持和奖励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收入的实体项目。各镇(乡)每年向县级申报1-2个村集体经济项目,经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后,县财政局按照集体经济项目所需贷款资金的利息划拨到镇(乡),并和镇(乡)签订还款计划按期收回,扶持资金可直接作为项目启动资金,也可作为贷款贴息,解决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第一桶金"的问题。
二是盘活集体资产"活血"破瓶颈。各村级党组织通过盘活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山塘、滩涂、水库、门面、老校舍、生产加工场地等各类集体存量资产,采取村级自主经营、租赁等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鸭溪镇仁合村将村属废旧场地租赁给北部新城预制厂,年收入3万余元;茅栗镇金山村将集体荒地租赁给采矿企业堆放矿石,年收入2万元;龙坑镇共青社区在满足自身办公需要的前提下,租赁剩余房屋,年增收集体收入13万元。
三是兴办物业实体"造血"增积累。各村级组织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统筹建设仓储物流设施、成立公司、创办酒店农庄等物业实体稳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南白镇火车站社区利用村属闲置空地,修建储物仓库向企业出租,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平正乡共心村通过集资和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77万元,成功创办中国仡佬第一乡海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仡佬山灰果、仡乡地梨片等民族特色系列产品,每年为村集体创收20万余元;龙坑镇马家湾社区20xx年注入资金300万元成立遵义众诚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聘请职业经纪人团队负责经营管理,既为小区业主提供优质物业服务,又组建建筑施工队伍,承包辖区内部分房开项目的基建工程,公司当年创收76万元,增加集体收入53万元。
四是培育农业主体"生血"创收入。各村级组织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独立出资发展蔬菜、烤烟、干鲜果等优势农业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并依托项目优、发展快、前景好的各种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以土地使用权、资产、知识产权等资源形式参股,增加村集体股份合作收入。如乌江镇核桃村流转土地30亩创建核桃苗圃基地,培育核桃苗22万株,待核桃苗出售后,预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19万元;尚嵇镇保星村流转土地种植辣椒140亩,增加村级集体收入10万元;团溪镇香山村采取"支部+协会+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天麻种植60000平方米,由协会统一生产销售,村级组织提取13%的利润,增加村集体经济30万元。
五是发展服务经济"补血"见效益。村级组织按照企业方便、村民实惠、村级增收的原则,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中心),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原料供应、技术指导、品牌注册、市场信息、产品营销、物业管理、宣传推介等通过有偿服务,从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如尚嵇镇大坝村依托氧化铝厂,整合辖区运输车辆,成立运输协会,每年收取8000余元协调服务费;龙坑镇马家湾社区20xx年采取挂靠有资质公司方式组建环卫队,并创新开展有偿公共服务,主动对接镇政府和县城管部门,承包集镇范围和遵南大道龙坑段环境保洁工作,当年即实现产值130余万元,集体增收40余万元;龙坑镇桂花社区成立劳务公司、物管公司和家政公司,为辖区居民提供服务,每年为村级集体创收10余万元。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不少村(居、社区)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大部分村(居、社区)由于基础薄弱、资源贫瘠、村干部观念落后,"空壳村"的比重还很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收入来源单一。从调研的34个村、16个社区来看,只有17个村集体有经营性收入,其余33个村集体无自身经营收入,主要靠镇(乡)划拨办公经费和社会抚养费返还款及单项工作奖励维持运转。
二是发展不平衡。临近县城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好;而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仍有不少"空壳村"。如:龙坑镇各小区立足区位优势,通过创办家政公司、物管公司、建立花卉苗圃基地、修建洗车场、停车场、货物转运仓库、合伙开发土地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xx年该镇10个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65.67万元,经济结余共695.5万元,其中马家湾社区结余238万元;芝麻、平正、茅栗3个镇(乡)18个村,经济结余1万元以上1个村、5000元-1万元的3个村、5000元以下的7个村,有7个经济"空壳村"。
三是部门缺乏制度保障。全县村级经济积累较好的村,往往都与"能人治村"紧密相连,村级经济发展对村支"两委"带头人的依存度高,缺乏相对稳定的保障机制。部分村单纯依靠项目实施或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获取"协调费"或"赞助费",没有找到如何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实现持久发展的途径,一旦项目竣工或是企业停产以后,这些村又退回"空壳村"的老样子,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力不从心、后劲不足。
经过调查分析,影响和阻碍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能人"。
一是受市场经济和打工潮的影响,在村干部待遇偏低、村级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现实下,很多年富力强、懂经济、有头脑、有闯劲的人纷纷外出务工或创业,导致多数村(居、社区)干部年龄偏大,且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乏经营能力,"等、靠、要"思想严重。
二是村(居、社区)人员少,常规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整天疲于应付,没有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摆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工作思路老套,抓农村经济因循守旧、按部就班。
三是多数村干部"小农"意识严重,缺乏长远眼光,认为发展集体经济费力不讨好、吹糠不见米、风险自己担、利益集体享,不敢担当,担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搞砸了会新增债务,还会遭到斥责和埋怨,甚至会丢选票,被起诉,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
四是村(居、社区)支部书记队伍不稳定,特别是下派到村(居、社区)任支书的国家正式干部,思想上存在今年镇(乡)安排我在这个村任支书,明年我将到哪个村或者是回镇(乡)机关工作的顾虑,一方面原因是镇(乡)人事调整频繁,另一方面原因是干部有浮躁心理,缺乏坚守精神,没有搞好集体经济发展的雄心壮志。五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足,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裹足不前,畏首畏脚,不敢先行先试,导致有资源条件不会用,有了集体经济不会管,担心回到"富"了个别村干部、"穷"了整个村集体的老路上。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少可利用资源。
一是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多数村已将集体土地、山林、水库等资产全部包产到户或组,已无集体资产可用,没有采取反租倒包、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或与致富能手合股联手经营等方式,把潜在资源用好用活。二是少数村有集体资产,但由于地势边远,交通不便,导致开发利用价值不大。如茅栗镇富兴村有2块100余亩林场,由于承包人经营不当,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无法给村集体创收。
三是有的村干部为降低风险,将集体资产简单处理,一次性收取承包费或出让费,导致集体资源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缺乏可持续收入。
(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第一桶金"。有的村很想发展经济,也看准了项目,但缺"第一桶金",只能望洋兴叹。如茅栗镇金山村拟借龙江组省级示范村寨创建之机,计划长期流转8亩土地发展荷花种植和流水养鱼,预计每年可增收4-5万元,但土地流转资金22.88万元无着落,仅靠县级扶持资金难以解决;鸭溪镇雷泉小区拟将辖区闲置电力小区20栋共800间房屋维修后出租增加村级集体经济,但需房屋维修、水电安装、小区绿化等资金50余万元,在无民间资金投入的情况下无法实施;平正乡葛腾村计划流转土地400亩种植脆红李、无籽刺梨等经果林木,因缺启动资金无法实施。
(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是办理相关手续、证照难。如平正乡共心村虽然成功创办公司生产系列民族特色产品,但由于资金缺乏未建设标准化生产厂房导致产品得不到QS认证不能在市场流通,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受限。二是技术支持不到位。没有根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需求,成立起专业的技术指导团队,落实对应的技术指导人员。三是税收优惠与项目扶持力度不大。对符合小微企业标准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优先立项扶持力度不够,金融机构未在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增加信贷额度、放宽抵押政策、降低信贷门槛等拓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融资渠道上给以"松绑"。
三、对策建议
(一)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一是要优化村支"两委"班子,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打破行业、身份、地域限制,从致富带头人、科技致富能手、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国家正式干部等人群中,大胆选用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不拘一格用人才。二是改进村级考核考评机制,精简考核指标,取消不必要的资料考核内容,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级班子任期目标考核和年度目标考核的主要指标,与村干部年度考核、评先选优、提拔任用挂钩,让村级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上来。三是严格落实县委《关于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和《关于实施"强基固本"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扶持和奖励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收入的实体项目,同时对工作成效明显的村(居、社区)两委实施奖励,培树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正确的村级经济发展导向;对工作不力、敷衍塞责的村(居、社区)负责人进行调整。四是建立支持干事者、保护发展者、宽容失误者的用人机制,打消干部求稳怕乱、不想发展、不敢发展的`思想包袱,增强干部主动担当、主动发展的意识,解决畏难情绪和"等、靠、要" 思想。五是依托江苏华西、山东寿光、市县党校、职业学院等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开展村干部专题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到省内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参观学习和挂职培训,采取召开现场会、举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论坛和组建村级集体经济协会等方式,全面提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水平。
(二)充分利用集体资源。一是对全县各村(居、社区)集体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造册登记、确权颁证,采取承包、租赁、参股分红等方式盘活资源,获取稳定的经营收入。二是针对全县国有资产闲置、蚕食的问题,县国资部门对全县闲置国有资源进行全面清理,探索建立国有资产代管机制,委托当地村(居、社区)管理,采取承包、租赁等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土改造、低产林改造等项目中,村集体依靠项目建设产生的增量土地作价入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四是搭建县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平台,以村级集体所有为主体,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对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实施招、拍、挂,在取得土地手续后,以租赁或入股,土地出让收益由村级组织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并允许集体土地征用时将一定数量的建设用地一次性留给被征地的村集体组织,通过开发经营,解决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立足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城郊型"、"种养型"、"资源型"、"服务型"等类型的集体经济,并根据项目发展需求组建相应的技术团队进行服务指导。一是位于城镇中心和城郊结合部的村(居、社区),可围绕服务产业,创办物管公司、家政公司,为居民、小区等提供服务,增加集体收入。二是工业发展好和项目建设多的村(居、社区),可围绕企业建设和项目建设,在工程建设、材料运输等方面做文章。如鸭溪镇雷泉小区将整合辖区内20余台挖机、铲车,成立挖机协会,为园区建设服务,从而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农业发展好的村,可采取"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形式,在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上做文章,为企业、种养大户等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外包、劳务中介、农业生产等微利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四是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可依托自然风光、乡土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建设,开办乡村旅馆、农家乐等项目,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增加村集体资源开发收入和服务经营收入。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建立县、镇(乡)两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整合各部门支农惠农资金,对发展计划可行、经营风险小、管理科学的村集体经营项目,采取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予以扶持,并按国家税收政策规定,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减征、免征优惠政策。二是在不改变集体资金实际控股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专业技术人才和社会能人进入村集体经济,形成完善的股份制运营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化民主制度,强化资产管理,建立起与市场经济规律相适应、管理有序、运作规范的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广大股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三是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扶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增加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延长贷款期限等,给予优惠和扶持;支持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布局经营网点,全面实现"农信银"或"惠农通"工程村村通。四是深化各级领导帮镇联村、县镇(乡)两级机关部门包村帮扶、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员驻村指导等结对帮扶活动,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帮助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将结对帮扶情况纳入挂帮单位(部门)及个人考核内容;并扎实推行"村企结对帮扶"活动,鼓励村企自愿结对,开展项目合作、产品配套、资产出租、农副产品配送、技术支持等,实现双赢。
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依靠力量。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各项政策的调整,大部分村级组织运转渐趋艰难,捉襟见肘的村级财力、繁重的工作任务和纷繁复杂的农村各类矛盾,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村级组织运行中的主要困难和问题表现在:
一是村级收支平衡难。取消农业税后,村级组织运转资金主要来自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但有限的资金远远满足不了目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需要。据如东县调查,全县297个村中,有31.7的村管理资金透支,有64.5的村基本无村级统一经营收入。村级管理资金中除了支付村干部基本报酬和正常的办公经费外,还有沉重的村干退职补助和养老保险(统筹)补助。开展其他工作如全民创业、招商引资、禽流感等疫病防治、粮食直补落实、征兵、选举等等基本没有相应的经费作支撑,村级组织管理事务越多,经费就越紧张,迫于无奈,村级组织要完成上级下达的的各项事务,只得千方百计负债,有的甚至不惜代价去违纪违规挪用专项资金。村社集体经济早已处于空壳状态,而且这种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日趋严重。二是村级债务化解难。村级债务问题已成为农村问题中的一大焦点、难点。20__年末,如东县村级账面债务为1.17亿元,20__年底,仍有债务1.14亿元。全县债务超过70万元的村28个,50—70万元的村37个,30—50万元的村60个,10—30万元的村111个,5—10万元的村34个,债务5万元以下接近“零债务”的村56个。有的村是旧债未了,新债又增。农村村税费改革前,村级负债可以通过农民上缴的'村提留、清收的陈欠和单项集资、摊派来偿还,税费改革后,原有的筹资渠道被切断,能够化解的政策措施已全部用足,绝大多数已是化债无门,今后的化解难度更大。
三是公益事业发展难。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内生产和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主要来自于村内事一议筹资筹劳。但真正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不足50,有的村所筹资金还不够偿还债务,村级生产基础设施投入和公益事业发展的经费严重不足。同时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具体操作中,“会难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矛盾较为普遍。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公益事业发展缓慢,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干群关系。
四村干部工作开展难。农业税全面取消后,村干部工作任务仍然繁杂,除要完成带头创业、发展经济、调解矛盾等工作任务外,还要用大量的时间、花费较大的精力去努力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如代理收取有关款项、招商引资、改水、全民创业、发展有线电视、征兵等等。每一项任务都参与考核,都与报酬挂钩,压得村干部喘不过气来,村干部往往绞尽脑汁,千方百计,百计千方也难以完成,空耗了时间和精力,甚至最后还不得不通过贷款、借钱去垫付。在这种情况下,村干部难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资金去为群众服务。
农村基层组织运转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对村级组织运转存在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问题,有改革配套政策不到位问题,也有目前村级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因此,针对农业税全面取消后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各级要理智分析,认真思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予以解决,从而保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1、加大上级财政对村级的转移支付力度。目前村级资金矛盾十分突出,而培植财源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村级经济尚不发达且无新的增长点情况下,村级组织既要确保正常运转,化解各类债务,又要进行农村基础建设,自我调节能力十分脆弱,难度很大。建议上级在政策、资金、项目、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在确保村级组织运转资金足额到位的同时,各级财政要划出专项建设资金重点支持村内农业基础投入。国家对农业的补贴今后应逐步向村级组织倾斜,向水利、道路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倾斜,拿出具体的政策措施,真正做到财力下倾,缺口上移。
2、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资金投入机制发生变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成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投入的主要途径,因此,建议上级为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提供刚性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尽快出台真正符合农村实际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条例法规,实行依法筹集、民主议决、规范使用。
3、进一步理顺村级管理体制。基层党委、政府要真正转变政府职能,对村级组织实施正确的领导和指导,其主要精力应当用于指导、支持村级组织发展经济、搞好服务上。要取消向村级组织下达的不切实际的经济指标任务,如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协税护税等等,更不能把应当由基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完成的任务,交给村级组织去完成,凭空增加村级组织不应有的负担,甚至掏空村级组织的家底。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换工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采取综合有效措施为村级组织工作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要合理划分镇村财权、事权,属于村级资金一分钱不截留,不属于村级支出范围的一分线不摊派,需要村级组织服务的要明确责任,不能由村统包统揽,不能把矛盾和难题都甩向基层。否则将会继续步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农村税费改革将会前功尽弃。
4、扶持村级经济发展。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归根到底是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这是确保村级组织良性运转的根本出路和最佳良策。要研究出台扶持发展村级经济具体的优惠政策,想方设法增加村营收入,如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整理,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关项目增加信贷投入,提供税收优惠。对涉农项目开发资金应直接补助到村等。
5、积极探索多种途径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努力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机制。要严格区分自愿捐资与加重农民负担之间的政策界限,对农民直接受益的村组公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在农民自愿、民主协商、规范运作的前提下,鼓励农民自力更生,办好、管好自己受益的公益事业。
我国兽医防疫机构和队伍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和积累,已初具规模,相对完整,在控制动物疫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来看,仍旧每年都有规模较大的动物疫病爆发和流行,特别是近些年来,猪高热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鸡瘟、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给广大人民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概括起来,问题主要出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现行的防疫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乡镇兽医站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三权归县,二是双层管理、以县为主,三是三权归乡、业务受县指导。根据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属于前两种方式占大多数,三权归乡的乡镇站占少部分,村级防疫管理趋于零。这种管理模式束缚了乡镇站的主动性,而且还产生了断头,急需要管理和指导的村级防疫却无人过问。使基层的动物防疫处于“悬空”状态,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相关专家在对我国95个乡镇兽医站的调查中发现,约37-44%兽医站连房屋等硬件设施都没有,财政拨款仅占总收入的8.7%,防疫和检疫收入占48%,诊疗、兽药销售等经营性活动占37.8%,其它经营性活动仅占5.5%。大部分乡镇站基本上在没有财政支持的情况下维持运转并承担着防疫等政府职能,工作人员无法安心从事疫病防治管理,队伍不稳定,其瘫痪率在80%以上。
与此形成尖锐矛盾的是,农户散养比重大,畜禽流通量大,疫情复杂,基层防疫、检疫工作任务最为繁重,需要一支庞大的兽医执法防疫队伍。
二、基层防疫意识较差。
老百姓普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猪或鸡没有发病,没有必要花冤枉钱去注射疫苗,看不到潜在的危险性,这样一旦发病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更坑害了国家的利益。本来几元或十几元钱的疫苗就能解决的问题,为了节省这点小钱却造成了成千上万元的损失。例如,在20__年的猪高热病爆发期内,由于乡村的个体小养殖户的防疫意识较差,许多猪根本就没有进行最基本的免疫,导致许多小饲养户猪死亡率在50%以上,在有的地方猪的死亡率甚至在90%以上。而这些乡村小养殖户饲养的猪的数量(50头/户以下)约占调查样本村总的饲养量的6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规模化猪场由于防疫意识较强,损失要小很多,这充分证明了加强防疫和免疫的重要性。据统计,规模化饲养场由于有自己的兽医队伍,防疫密度大都能达到95%以上,而一般散养农户仅为60%,钉子户和拒注户较多,但又缺乏对这些钉子户的强制管理措施。通过对240家1000头以下的猪场调查发现,免疫程序不到位的占30%、消毒不规范的占22%、养殖场环境差的占27%、防疫药物质量不好的占22%,这些都是疫病发生的隐患,因而必须要提高基层饲养户的防疫意识。散养农户的强制免疫和产地检疫既是当前防疫工作的弱点,也是下一步继续开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三、趋小利而不顾大局。
每当动物疫病爆发时,由于政府的补贴不到位,老百姓的普遍做法是,尽快地把患病的动物卖掉而不是做掩埋和焚烧等无公害处理。而购买者可能来自屠宰厂,也可能是来自周边或几千公里之外的养猪场,无论是哪一种购买者,都会导致疫病的大面积传播,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现行母猪补贴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20__年猪高热病造成的巨大损失,国家为了促进养猪业的发展,按每头母猪补助100元。这其实是一项好的政策,但许多人为了多拿钱,采用了以下不正当的手段:一是采用虚报母猪数量,把自己的母猪数量按2倍或几倍地向上虚报,据调查几乎90%的猪场有这种违规现象;二是把肥育猪当成母猪向上虚报。
既然达不到母猪补贴的预期目的,不如取消母猪补贴,把这笔钱用于完善和建立有效的基层防疫体系、搞好科技普及教育、提高基层人员的防范意识,从“根”上解决问题。另外,养猪生产遵从的也是市场价值规律,猪肉价格高就会刺激更多的人向该领域投入,使养猪数量增加,这样一来猪肉价格会逐步回落,完全不需要政府的干预。政府应该把钱用在刀刃上,而不是象撒胡椒面那样到处乱撒,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乡村级防疫体制。防疫体系出现的漏洞,说到底是“机构”和“经费”的问题。由于机构不健全,经费无保障,基层防疫人员没有工资、得不到培训、基础设施缺乏,导致最需要得到关注的基层防疫工作难以落实。因此,国家应制定政策,将乡村级防疫列入财政拨款范畴,用于乡村级防疫员的工资(依地区而定工资标准)、培训和相应的配套设施的建立和购置。这笔费用看起来不小,但与造成的损失相比,可算是九牛一毛。基层防疫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利国利民的回报性工程,各政府部门要权衡利弊,尽早行动起来。
县畜牧局有义务对乡村级动物防疫员(村兽医)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考核,将取得《培训合格证书》。以获证人员为基础组建乡村级动物防疫和应急扑疫预备队伍,为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体系打下扎实的基础。针对当前畜禽养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饲养量大、饲养品种多和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难等问题,为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弥补乡镇的畜牧兽医队伍力量不足的现状,必须要建立村级动物防疫体系。每村的防疫员至少1名,同时要对乡村级防疫员进行监控,根据当年的疫病发生和控制情况以及对当地养殖户的走访来判断其是否合格,对不称职的防疫员应立即撤换。只有这样才可彻底地解决乡村级防疫体制中出现的“真空”问题。
(二)、加强疫病防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动物疫病的传播和扩散无地域性限制,因而动物的疫病防治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如果99%的地方疫病防治工作到位,而只有1%的地方没到位,那么这就象一片野火,将可能烧遍全国甚至全球(如禽流感)。因而,政府要大力加强对疫病防范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三)、提高动物疫情扑杀补助标准。提高对重大疫病发生期间所屠宰的疑似动物的赔偿力度,使饲养者得到的补偿高于以病死的方式卖给不法收购者的价格。确保扑杀及各类防控措施到位,确保疫情不扩散。若发现故意把病畜禽卖给其他饲养者,购买者有权向售出者索赔,同时售出者要负一定的法律责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售出的动物皆要通过检疫部门的检疫(特别是在疫病的爆发和流行期内),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控制疫病的传播。
(四)、完善防疫工作体制。动物防疫队伍素质,直接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成效,决定着动物防疫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加强动物防疫队伍和能力建设,建立起一支与发展现代畜牧业相适应的动物防疫队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应建立省、市、县三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行政执法机构和技术支撑机构,完善乡(镇)畜牧兽医站机构和职能,健全强化乡村级动物防疫网络,配备村级动物防疫员。
要实现执法与服务的分离,将执法职能单独分离出来,纳入行政系列:执法人员转为国家官方兽医,服务职能纳入技术推广和服务系列;兽医人员转为从业兽医,逐步走向市场。对动物产品的生产要素进行全程监控,使兽医管理工作覆盖动物饲养、屠宰加工和流通全过程。同时要加大检疫监督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及时发现、上报和处置疫病,减少疫病损失。进一步健全各级兽医行政、执法、技术支持三类机构,理顺职能,完善机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范、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
五、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
加强检疫规范化管理,提高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执法水平,有效解决产地、运输检疫、家禽检疫等薄弱问题,防止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入市场。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监管专项整治,加强活畜交易、屠宰、运输监管,特别是对外调动物及动物产品真正执行报批报检制度,严厉打击逃避检疫和运输、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做好边境、边界动物及其产品的免疫、检疫和设卡消毒工作,有效防止外疫传入。
为了给镇党委抓好基础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近期镇组织部组织专门人员对浍南镇的基层班子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形式,基本掌握了我镇村级组织建设的现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浍南镇共有20个行政村,人口6.7万,全镇共有36个党总支、53个党支部,1562名党员。
1、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状况。全镇共有20名村党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年龄分布在45到59岁之间,平均年龄54岁,46—50岁7人,51岁以上13人。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8人,高中2人,初中10人。目前“一肩挑”的支部书记有6人,占总数的30%。
2、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28人,其中男性108人,占84%;女性20人,占16%。年龄结构偏大,其中35岁以下5人,占4%;36—45岁的7人,占5%;46—54岁的75人,占58%;55—59岁的34人,占26%;60岁以上的7人,占5%。“两委”干部交叉任职的24人,交叉兼职比例为1%。按照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团结干事以及群众的评价情况,对20个村分成三个类别:放心班子13个,占65%;基本放心班子5个,占25%;不放心班子2个,占10%。
不放心班子2个,分别是:桑庙村、盛桥村。共同特点是经济基础差,内部派性严重,党员群众对干部意见不一,分歧大。桑庙村宗族观念强,派性明显,党员群众意见不统一;盛桥村的班子主要负责人更换频繁,村内矛盾复杂,群众基础不好。
基本放心班子5个,分别是:杨集村、郎湖村、肖许刘村、元集村、彭圩村。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是村经济基础较差,村党支部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够强,班子成员素质不均衡。具体来讲,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村庄人口少、党员少,缺乏干部人选,这种情况的有1个村(肖许刘);二是村庄较大、支部驾驭全局能力较差,群众基础不太牢固,这种情况的有3个村(元集、杨集、彭圩);三是村内有两个以上大宗族,有较明显派性分歧,班子相对软弱,这种情况的有1个村(郎湖村)。5个基本放心的班子,共有支部委员15名,村委委员21名,交叉任职的5人,实有人员31人。
其他为放心班子,共13个。由于各村经济条件不同,党员队伍状况不均衡,具体情况也有不同。
3、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全镇共有村级后备干部78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8人,分别占总数的90%、10%。35岁以下23人,占29.4%;36—45岁的55人,占70.6%。初中以下文化的有67人,占86%;高中文化的9人,占11.5%;大专文化的仅有2人,占2.5%。
4、党员队伍情况。全镇现有农村党员1245人,占全体党员总数的79.9%,其中男1148人,女97人。35岁以下218人,占17.5%;36—45岁的236人,占19%;46—54岁的177人,占14.2%;55—59岁的148人,占11.9%;60岁以上的466人,占37.4%。初中以下文化的有1001人,占80.4%;高中文化的191人,占15.3%;大专文化的仅有53人,占4.3%。入党积极分子共计128人,其中男性97人,女性31人,致富能手22人。35岁以下的59人,占46%;36—45岁的47人,占36.8%;46—54岁的22人,占17.2%。初中及以下文化的89人,占61.7%;高中29人,占22.5%;大专10人,占7.8%。
5、集体经济情况。全镇各村集体经济状况总体上比较困难,没有集体企业,部分村靠集体资产和机动地出租获得一点收入。
二、主要经验做法
近年来,浍南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面对原来后进班子多,干部整体素质弱的实际,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大力度,狠抓整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管党职责。镇党委一班人树立了“党要管党”的思想,能够认真履行管党职责,坚持把加强村级组织整顿建设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实行书记负总责,镇党委与各村党支部、各部门(站所)分别签定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狠抓了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分解落实。
2、狠抓组织整顿,精心选配党支部班子。镇党委高度重视村级班子建设,每年都由镇领导班子成员带队,进行全面的村级班子考察,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入户走访,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建设的情况,找症结,定重点,并确定了“以后进村整顿为突破口,促强、帮弱、带中间,配套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狠抓后进班子调配。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村级经济总体上还比较薄弱。虽然近几年,各村在发展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原因,村级经济薄弱仍然是全镇大多数村的共性问题。村级班子建设和工作运转都因此面临严峻考验,服务没实力,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受到影响。
2、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突出。由于当前村干部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偏低,庸才干不了、能人不愿干,很多村干部由村里家族大、威望高的老党员担任,有些老干部又不注重接班人的培养,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明显暴露出来。全镇在册的共78名村级后备干部,平均每个村不足4人。
3、党员队伍老化现象严重。党员队伍老化在各村普遍存在,一些村不注重党员培养,个别村党员纳新工作受到宗族观念的影响,部分村发展党员有论资排辈现象,影响了党员队伍和村级班子的质量。全镇现有的1245名农村党员中,55岁以上的党员占到了近一半。吸收优秀青年入党,改善农村党员的'年龄、学历结构的任务非常紧迫。
4、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人兼的比例偏低。在推行交叉兼职方面,工作力度不够,目前“一肩挑”的支部书记6人,仅占总数的30%,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在有些村发挥不明显,个别村存在“两张皮”现象,影响了班子的整体战斗力。
四、几点建议
1、下大力气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建议镇党委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的同时,立足实际,深挖潜力,在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大胆探索新路子。特别是结合第八届村两委换届机会,大胆起用一批年富力强、有思路、有能力、懂经济、会管理的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优化班子结构,提高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推动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2、切实解决好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老化问题。增强危机感,采取过硬措施,抓好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突出抓好在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和回村大中专毕业生中发展党员、培养干部工作,切实改善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在党员发展上,实行指导性和指令性计划相结合的办法,限定发展党员年龄、学历等结构比例,优化队伍结构;各村在换届前,对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条件成熟的,尽快吸收进班子,推进班子新老交替。
按照区委组织部要求,我街道高度重视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调研工作。共分8个工作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表、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街道5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分别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严格按照给定的提纲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现将相关情况整理报告如下:
一、村级组织运行现状
目前,我街道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健全,运行较好。全街道5个行政村中,书记、主任共10人;3个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有3人。在调研中有这么一种感觉,凡是由党员群众公选出的候选人而进入村班子的年轻干部,在工作上比较敢闯敢干,热情较高;而部分由村支部和村委会提名为候选人而进入村班子的干部(大部分都是在村任职时间较长的年长干部),在工作魄力上有些欠缺,工作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推诿现象。这种情况也引起了街道党委的高度重视。
二、影响换届的潜在因素
1、部分好干部在选举中不占优势。有些村干部坚持原则,按上级要求敢抓敢管,工作中免不了触及一些人的利益,甚至有对立面,可能会失掉一些选票。
2、宗族势力对选举的影响。由于受陈腐观念的影响和村级组织职能的弱化,致使一些村宗派、宗族势力有
所抬头,随着选举工作的推进,可能会对选举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3、外出打工人员多。加达村有很大一批有见识、有责任心的中青年人外出打工,可能会造成组织选举吸纳年青力量和新鲜血液难度较大。
4、村民的民主意识还有一定差距,对选举权利的认识不够,认为选举是村干部的事,填写选票时敷衍了事,影响选举的公正性,甚至不配合、不参与选举工作,不参加会议,致使选举没办法开展。
三、对今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几点建议
今年,随着街道、区、市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圆满结束,马上就要迎来村级组织的`换届选举。为切实做好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结合我街道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灵活选择选举形式。无论是深化完善“两推一选”制度,还是推行“公推直选”制度,都要因地制宜,结合本村实际。对于选民素质较高,民主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推行“公推直选”的方式,进一步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增强党组织在广大村民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是先导,认识是前提。凡是宣传教育工作到了位,群众参选热情就高,否则,群众漠不关心,选举工作就难于组织。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营
造浓厚的选举氛围。同时,要注重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宣传联系,激发和调动广大村民的参选热情,确保党员和选民的参选率。
三是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首先要明确责任,街道党委和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一级对一级签订选举工作责任状。其次是准备工作要充分,在选举之前,各村应全面清理财务,并将结果张榜公布,让选民放心,更好地挑选信赖的村委会班子。再次是要注重选举中的细节设计,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的漏洞。要把选举工作的法定程序、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详细分解安排到每一天,实行倒计时日程安排。在选举前,负责选举的工作人员要根据本村具体情况,尽量完善工作细节,避免选举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和矛盾。
四是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街道要分派指导组,对选举全过程严密加以指导,确保选举依法依程序进行。同时,要做好选情监测工作,及早掌握各种动态,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处理选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突发问题。
五是要认真做好换届选举后续工作。一方面要保证新老班子平稳过渡,着重做好对落选者的安抚工作,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对任职时间较长的正常离任村干部给予一定的补助。另一方面,有必要对新“两委”成员加强培训,使他们尽快融入角色,履行自己的职责。
开展行政村建档工作是维护农村稳定、服务民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6月中旬,我们对全县村级建档工作通过深入乡镇、村实地调查和电话询问的形式,就村级建档工作现状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调查和统计,为进一步摸清__行政村档案工作现状,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村级建档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工作现状
截止20__年6月底,全县34个乡镇154个行政村,有68个村完成了村级建档任务,建档率为44%。其中沟坝乡镇村级建档工作开展得比较好。普基镇7个行政村,完成7个,建档率100%;花山乡4个行政村,完成4个,建档率100%;__镇6个行政村,完成5个,建档率83 %;螺髻山镇7个行政村,完成6个,建档率86%。总的来说,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有关人员高度重视,措施有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为行政村建档创造了较好条件。20__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行政村建档工作作为档案工作一项主要内容列入各乡镇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之一,建立了对各乡镇、村的档案工作考核机制,将任务完成情况和干部年终考核挂钩。
2、典型引路,为行政村建档工作树立了样板。20__年,全县第一个村级建档试点在普基镇下坝村成功试点后,县档案局积极争取乡镇、村各级领导对村级建档的重视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注重和发现培植典型,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发挥“档案示范村”的幅射带动作用。20__年普基镇下坝村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到省三级标准;20__年普基镇正街村、城关社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达到省三级标准。目前,红军树村、__社区正积极开展达标升级工作,这些示范村的涌现,促进了我县村级档案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农村档案工作的水平。
3、积极探索,快速打开村级建档局面。在我县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建档意识不高的情况下,如何使村级档案建起、管好,一些乡镇党委政府在档案局的配合支持下,采取“统一整理、统一保管、统一利用”的措施,将全乡镇各个行政村的档案集中到乡镇档案室统一保管。这种“村档乡管村用”管理模式,创造性地推动了村级建档工作快速发展。
4、主动服务,档案部门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为把行政村建档工作抓落实,县档案局克服人手少、经费紧张的困难,深入村镇上门服务,送档案柜、档案卷盒装具和送指导,帮
助各建档村共清理各类文件资料1万多份,归档整理482卷(盒),有力地促进了行政村档案工作的开展。
二、存在问题
1、村级建档进度不一,发展不平衡。到目前为止,部份乡镇村级建档工作尚未真正启动。在同一乡镇各行政村之间也发展不平衡,交通便利、条件较好的地区,村级建档工作发展迅速;交通不便、条件较差的偏远山区,村级建档工作发展迟缓。
2、对档案工作认识不到位,文件材料收集困难。有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档案意识淡薄,对村级建档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不注重平时的收集与管理,任其流失;另一方面表现为由于保管条件制约,村里的文件材料基本上都由村干部分散保管。要将分散在多人手中的文件材料收集起来,难度较大。
3、乡镇监督指导作用发挥不到位。由于我县乡镇档案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多数乡镇没有按照《档案法》第六条的规定,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乡镇党委、政府的档案尚且长期依靠县档案部门,对村级档案工作监督和指导难以到位。
4、经费困难。在乡镇经费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有的乡镇连购买档案装具的经费都无法解决,建档工作难以开展。档案部门也由于经济困难无力投入,且无交通工具,档案工作指导难以覆盖到村。
三、解决措施
1、提高认识,深化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深刻认识档案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认真抓实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档案部门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增强农民档案意识;另一方面要创造性地开展村级档案工作,帮助村级组织把涉及民生的档案及时建立起来,为农民的衣食住行和就医、就学、保险、田地、林权等提供档案服务,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2、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各乡镇要依照《档案法》要求,切实履行对所辖村档案管理和监督指导职能。同时,扶助一定专项资金资助行政村建档,努力使档案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融为一体,促进乡镇、村两级档案工作健康发展。档案部门和涉农部门密切合作,从各自的职能出发,结合业务工作特点,切实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确保20__年全面完成村级建档任务。
3、区别情况,整体推进。要区别乡镇情况,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推进行政村建档。条件好的村,应利用村级活动室建立档案室并逐步向档案信息、图书资料合一的文化活动场所方向发展。条件差的村,可借鉴“村档乡管村用”管理模式,确保村级组织的历史完整性,为农民提供快捷、实用、高效的服务。
4、巩固成果,全面提升。村级档案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克服畏难和松劲情绪,把村级档案工作作为一项为民生服务的重要任务来抓。对已建档的行政村,每年要定期回访检查、督促指导,巩固原有成果,补充完善新内容,努力促进档案工作规范化。坚持依法治档,逐步将村级档案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从而实现我县农业农村档案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全面提高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水平。
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是一个原始积累过程,是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基础和根本保障,属于所有者权益范畴,是由会计科目中“公积公益金、部分应付福利费、部分资本”等构成,金额应等于资产借方余额减去负债贷方的金额。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是我们农经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和总体目标。如何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是农经管理部门长期不懈探索的课题和政策焦点。正确运用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是广大村民行使民主权利和当家作主的根本体现。按照上级领导的安排,我们对全市的农村财富积累的现状、做法、效果以及各村集体财富积累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将我们的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现状。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村级集体积累13.2亿元,年可支配集体收入7亿元,每年可为老百姓分红0.8亿元,每年可为村民增加公益性支出536万元,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积累2亿元。经过我们课题组的调研整理发现,我市自五十年代至今,市委、市政府以及农经管理部门在建立村级财富积累机制方面始终没有放松,年年都有建树,先后出台了多个有关增加集体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积累的文件,如1980年市委出台了二十条,禁止个别村分光积累、平调积累的行为;1987年市委出台了文件,提倡村民为本村提供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并将其纳入集体积累核算,率先在全省启动了村级劳动积累方法;1990年、1995年、20xx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文件,规定了村级集体财务、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增加村级积累办法等;今年,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的安排布暑,在全市成立了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领导小组,探索村级组织农业税取消后如何获得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和增加村级积累问题。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我市的村级财富积累措施概括起来存在五种模式:
一是以石梯子沟村为代表的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增加集体财富积累,全市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30个,占总村数的6%,形成集体积累3.5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27%。
二是以六股道村为代表的发包集体机动地、“四荒地”和集体机、泵、管、带、井等收入增加集体财富积累,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360个,占总村数的67%,实现集体积累4.5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34%。
三是以山叶口村为代表的开发集体自然资源,依靠旅游观光产业收入增加村级财富积累,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40个,占总村数的7%,实现集体积累1.5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11%。
四是以南关村为代表发包村建门市店铺,靠承租收入增加村级财富积累,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25个,占总村数的5%,实现集体积累1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8%;五是以包官营村为代表发包集体资源开采权,靠出租村办企业集体资产增加财富积累,符合这种条件的村有79个,占总村数的15%,实现集体积累2.7亿元,占全市集体积累的20%。
二、做法。
建立村级财富积累机制,增加村级财富积累是一个长效机制并长期坚持的过程,不是三年五年就完成的工作,要有一个坚持持久、持之以恒的信念。各村的发展也不一样,要因村制宜、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套一个模式,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增加村级财富积累的五种模式为:
以石梯子沟村为代表通过集体统一经营增加集体积累。村集体把所有的可控资产重新登记造册,实行集体所有、集中经营、目标考核、按劳分配、共同投资、按股分配、集体受益。经过公开选举或竞聘上岗,村民委员会把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的本村致富带头人安排到适当的岗位,带领大伙搞集体经营,共同致富、全村受益。石梯子沟村位于**市大崔庄镇东北部,属纯山区,全村289户,1102口人,山场面积4000亩,耕地面积670亩,党员42名,村民代表53名。几十年来,该村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按照“集体统一经营不能变,承包责任制的政策不能变,为人民服务的目的不能变”的宗旨,大家一致认为“大河有水小河流,大河无水小河干”。为了搞好本村的企业和山场的经营管理,该村两委干部一班人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前提下,经过民主讨论、村民代表会表决,提出了“林场成立合作社,果园服务采摘节,企业成立董事会”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搞拍卖、不搞私有化,实行集体统一经营,集体统一管理,收益统一分配的集体经营管理模式。经过村民反复讨论、村干部反复实践,该村制订了本村的经济发展思路是“矿业带动,六业并举”。
为此该村两委干部对集体土地上的林木资产进行了清理、对集体企业进行了统一规划,对村民在集体山场栽植的树木进行了作价回收,并划入了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把原承包果园内个体栽植的树木协商作价后纳入林果合作社管理。通过村民代表会表决,采石厂使用的机械设备按股份制管理,实行一户一股,按股分红,在20xx年入股232户226万元的基础上,20xx年新增入股40户、28.8万元,累计入股272户、254.8万元,全体股东选举产生了股东代表会,股东代表会选举产生了董事会,购进勾机2台、d-80空压机2台。仅此一项,每年为股东分红100万元,每年可为集体增加财富积累100万元。另外,该村还对退耕还林果园600亩,围山转果园1000亩,集体林场2400亩实行了合作社管理模式,安排妇女劳动力就业40多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集体资产不断增加,实现村级财富逐步积累,现在集体固定资产663.9万元,村集体财富积累1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