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调查报告(精选七篇)

理想调查报告(精选7篇)

理想调查报告 篇1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从一定意义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信念的有无,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一个人的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那么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如何?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又如何?他们又决定以何种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为此,我们做了一项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调查。

一、分析调查得出的问题

认真分析总结调查结果后,我们不难发现,关于理想信念,在当代学生中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缺少或没有理想信念。

2、当代大学生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调查中反映出的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理想信念的坚定性是以一定的社会认识为基础,经过情感深化,不仅具有理智上的坚信不疑,而且得到了情感上和行为上的强烈支持。因而,这比一般认识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然而大学生是一群即将进入但尚未进入社会这个大舞台的群体,认知并不稳定很正常。

(二)、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价值观念上出现了激烈冲突和深刻变化:人的主体意识被唤醒,但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冲突增多;价值体系的中心开始转移,由高度政治化、道德化价值取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人们的价值行为发生转变,逐步开始从权力化的目标模式走向实力化目标模式;社会价值体系的运作机制发生转变,从静态调节为主走向动态调节为主,整个社会的活力增强、节奏感加快的同时,不安定和失落感上升。这些冲突和变化,必然制约和影响着大学生对人生价值目标的选择,其理想定位也自然会表现出模糊低迷和重功利、讲实际的特点。因而有些大学生理想过于功利化,过于狭隘。

(三)、大学生不够自信也不仅仅是自身原因。当今社会竞争压力过大,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出门谁都能拿出个大学毕业的本本。大学生已经不如曾经吃香,再没有骄傲的资本。在学校对外界了解太少,都说大学是个小社会,但毕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是要比社会里的人单纯得多。很多事情总是要经历过了才学的会,但他们空有理论,知道社会上的东西多,却没实践过,自然胸无成竹。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真正的东西又不多,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现在的大学生课余生活,已不再像当年那样泡泡图书馆,而是由丰富多彩的“节目”,一个比一个安排的还精彩,而真正课本上的东西能学到的又有多少呢?何况课本上学到的还不一定能在实践中发挥太大的作用。

三、对于调查中出现的一些不好的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

理想作为人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具有人生目标的意义。信念作为人对咸淳的或可能的事物、观念等确信的看法,是实现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针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现状和特点,根据本次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我们提出如下以下对策:

(一)扬先进,激励当代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

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信念少不了。我们通过扬先进,激发学生的奋斗热情,从而使他们树立理想信念。

(二)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人生是一个人在实践中奋斗的过程。要是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看透乌云与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用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可见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当代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所以我们要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引导他们做一个志向明确的人。

通过这次调查报告,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特点。他们大多数人缺少或没有明确的理想信念、没有坚定地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在面对理想信念时,更趋务实,懂得结合实际调整自己的理想信念,借助为自己为未来作为实现理想信念的源动力。这里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希望当代大学生能继续发扬现在所具有的优点,不断改进现身存在的不足。大学生一个激情澎湃的代名词。我们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我们要肩负好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这一切一切都离不开理想信念,没有了理想信念,再大的雄心也只是一个说得好听的笑话。所以我们要树立好坚定的理想信念,为自己为未来为国家而奋斗。

理想调查报告 篇2

为摸清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而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素材和决策依据,我们与20xx年6月2号开始进行对三峡学院的大一个院系的本科生学生进行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网上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以大学生的理想状况为题展开调查。

一、调查目的以及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共发放无记名调查表50份,收回48份,回收率有百分之九十八,之后对回收回来的表格进行分类整理,得到各种信息。

二、首先得到的基本信息就是,调查的人的身份基本都是团员,家住农村和调查的人非独生子女的人占到一半,基本都属于理工类的。

三、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课外时间最多的都是把自己的学习作业放在首位,其次就是睡觉,上网,购物,的时间多一些,有少数的人参加各种活动和兼职等

四、在恋爱方面约有将近20位有过处过一次对象的经历,有3人的关系难以界定。有3人谈过两次恋爱以上,其余的都没谈过恋爱的,在大学期间,每个人都基本上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可以诉说,同时还有部分和宿舍的每个人的都是知心朋友,玩成一派,可以说每个人的心理还都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太大的阴影

五、在高中经常艰苦奋斗,在高三早起晚归的生活中,支持他们的动力是什么呢,在调查中发现,都是为了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家人而奋斗,仅有一人是对大学的自由生活而奋斗,然而经过高考之后,有的人复习,有的人不如社会,有的人进入大学继续进行学习,而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发现有很多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获取文凭寻找工作,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了解更多的知识,当接到通知书的时候,可能发现不是自己选择的专业,但是我想那种是少部分的,或许填了调剂的,在调查中发现,自己对现在的专业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填报的,只有少数的根据国家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少数的填的调剂,不知不觉就来到了自己的专业,可见大家对自己的专业还是大部分都感兴趣的

六、在大学期间,如果让大家一个神的青睐,更希望他是谁啊,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选择代表智慧的雅典娜,有少数人选择代表爱与美的维纳斯,和代表权力的宙斯,可能大家对自己的智慧还不是很满意?我想其实不然,我们大家的智商还是很好的,或许是自己没有努力,没有付出,等等吧,在大学期间,很多同学都没有高中时候的努力,所以可能很青睐代表智慧的雅典娜啊。

七、对于大学生的信念的定位,很多大学生都是定位在事业的角度财富的角度和爱情和家庭的角度,有少部分是定位在周游世界,美好的想象,还有不奢望成为伟人,但是有不甘默默无闻的矛盾心理,但是在人生中,有很多在你看来很重要的东西,在调查中认为,百分之90的人都吧健康看成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身体健康才可能享受别的物质嘛,这类人还是很现实,很聪明,理想,爱情,有少部分人认为亲情最重要,看来自己不是很满足,感觉亲情最起码的就是父母之情,无论在什么时候你有什么困难,大多数的父母都能帮助自己的儿子姑娘度过难关,而其他的不一定,所以大家还是要很看重亲情的。

八、在步入大学之前,相信大家都对大学有很多憧憬,大部分的同学都想和老师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个方面都比以前轻松自由,可能大家都在高中有很多束缚,不自由,所以到大学很渴望自由,还有部分同学同回来的大学生说学校的事情,对大学生的学生活动和社团,提高自己方面的能力而憧憬,性格开朗的人都喜欢开拓人脉,有少部分是为了寻觅人生的自己活着理想的另一半和博览群书。

九、但是兴趣不一定和自己的理想相符合,在调查现在的专业和自己的理想是否一致的时候,仅有不到20人认为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理想相一致,其余人都认为和自己的理想不一致,可能到专业之后学了之后又一定的差距,和自己的理想,兴趣完全不一样,其余的人都认为和自己的理想,兴趣不一致,上大学的时候有很多的人都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但是不知道现在又没有改变,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是有而且为之而努力,还有的已经改变了,少数的人没有自己的规划,毕业之后都想回到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做出点贡献,还有留在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广州等,仅有一人想要去海外闯一闯

十、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人选择经商,搞学术研究和工程类,有少数的人想从政和文学创作,IT类等,也许这些和自己的专业有关系和自己的爱好有关系。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理想有生活有促进的作用吧,有的人只是偶尔想起很认为起的作用不大,大家很多都想过着小康的生活,和过着自己舒心的日子。但是这些仍要要靠自己的理想去实现,在现实的社会中,有百分之70的人都选择为了适应家庭和就业形势而改变和因为自己的思想而改变。

二、基于调查资料和分析结论

联系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进一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发现:

1.近70%的大学生具有立足现实、目标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坚定可行的信念,说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有成效的。

2.少数大学生理想远大,但缺乏实现理想的具体目标,正说明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还比较缺乏,对自己投身社会以后的路怎么走尚未进入构思和设计程序。

3.自以为对市场经济社会现实已然了解的少部分大学生以钱财为理想,他们只看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社会难免出现的一些不公的、腐败的和丑恶的现象,而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朝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实际上还是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甚了解。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以及混文凭、早恋等现象,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薄弱环节。

三:对策建议:

理想作为人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像或希望,具有人生目标的意义。信念作为人对现存的或可能的事物、观念等确信的看法,是实现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根据对本次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我们从事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实践,针对性地提出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建议如下:

1、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2、大多数的同学都对自己的专业有的不是很满意,而定位在以后我理想,其实在大学期间,也可以去图书管学自己想学的科目,比如管理类啊,还可以修第二学位,等等,为自己以后的理想增加筹码。也可以树立榜样,激励自己

3、社会和大学相结合,让同学更早步入社会,了解社会,可以参加公益活动,和各种活动,增加自己的经验,有各种模拟面试,也可以参加,锻炼一下自己

4、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促使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等等各方面的活动,都能增加对理想的确定的坚持。

四,调查总结

结果此次的调查,让我们更加的了解了大学生的理想状况,和调查方法和怎么样统计,更加准确的了解情况,为以后的各种调查做了铺垫,能更加准确的了解动态,情况。

理想调查报告 篇3

一、背景介绍

鉴于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大学生找工作都比较难。大学生会不会因为各种难题而对自己的理想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或者降低自己理想的要求呢。有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重新树立自己的梦想。因此我们对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情况,结合社会的现实,更好地有效地分配人力资源,促进社会发展。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由它的职能和作用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我们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才能及时排除和战胜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正确的理想信念从来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教育、培养、引导等科学的途径,逐步建立起来进而发展为人们的行动指南。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内容抓好落实,才能发挥塑造人、引导人的功能。面向新世纪,由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必然发生巨大而深刻的改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努力探索,深入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容、新特点、新方式,探索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发扬好传统,找出新路子,开创新局面。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

我对我院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问卷、座谈、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70份。调查范围涵盖非毕业班三个年级的学生,其中本科生160份,占59.3%,一年级125份,占46.3%;二年级110份,占40.7%;三年级35份占13%,基本上反映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生活态度、入党情况、“三个主义”、价值观等方面的24个问题。问卷调查结果采取检验与统计分析的方法。调查结果表明,计算机学部大学生的政治倾向、人生态度、竞争意识、奉献精神等与时代变革的步伐基本一致,呈现出积极、进取、务实、开放的特点和变化,同时,思想上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

三、发现问题

(一)、调查结果

1、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关心政治,但年级差别明显,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思想积极要求进步,比较关心热点问题。如:问及是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有53.6%的同学回答很想,有21.9%的同学回答不想加入。在被问及是否关注国际国内新闻时,有78.3%的同学表示关注或很关注,只有21.7%的同学说很少关注。在被问及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时,有15.5%的同学表示为信仰共产主义,有23.3%的同学表示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有35.5%同学表示是为发挥自己的作用早日成才。但是,从另一个数字来看反映了一些问题。问及是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时,本科同学有57.4%的同学想加入,专科同学有48.2%的同学想加入。不难看出本科同学比专科同学思想要求更积极。从年级分布来看,一年级同学有64.8%的同学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二年级有44.4%的同学想加入,而到了三年级只有37.9%的同学愿意加入共产党。低年级要求入党的学生比高年级多。

2、集体观念较强,但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

在回答个人利益和群体或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由49.8%的同学选择以群体或集体利益为重,有38.6%的同学选择了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问及是否想成为一个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人时,有72%的同学回答想,有24.5%的同学表示不想。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把集体利益放到优先位置,能为他人和集体牺牲个人利益,集体主义观念是比较强的。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们内心并不想失去个人利益,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兼顾集体利益。从后一个问题可以看出,一部分同学表现出个人主义倾向。

3、生活态度积极,表现为追求实用主义

在问及对待人生态度时,有64.9%的同学选择乐观进取,自强不息。在问及大学期间怎样才是成功时,有60.8%的同学选择从事各种社会活动交际面广泛的人。在问题有用就是真理的选项中,有40%认同这个观点,在有钱就是真理的选项中有12.5%同学认同这个观点,在物质利益第一的问题中,有10.6%同学认同这个观点。他们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渴求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也体现年轻人受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追求实用主义。但是,他们判断事物的标准更多的是是否有用,更多的人愿意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结合起来考虑,即讲贡献也不违言索取。追求个人事业成就,也就是实用主义标准。

4、要求独立,但存在依赖心理,

在被问及对待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主要标准时有57%的学生选择自己判断标准。在被问及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时有66%的学生选择自己努力同时寻求帮助。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青春期就已萌动的独立意识迅速复苏,自我意识增强。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上碰到问题、遇到困难挫折时,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存在不劳而获的心理。

5、获取信息多渠道,内容多样化

他们期望了解社会或信息,但渠道不再是单一的方式。在被问及了解信息的渠道时,有26.4%的同学选择报纸,有18%的同学选择收音机,有24%的学生选择电视,有21.5%的学生选择网络,另外还有4.4%的同学选择校内宣传橱窗。通过多方面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反映出他们渴求信息的愿望,也进一步反映出他们希望获取内容的多样化。

(二)、分析问题

1、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影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价值多元化,人们心理失衡,对道德的调节作用失去信心,仅适用于经济领域的原则,如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等侵蚀到人们的道德领域。青年大学生处在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等多种知识的积累期,也是最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影响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学习、模仿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导致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是非、善恶、美丑、荣辱界限混淆,导致一些人道德观念颠倒、错位。

2、西方的价值观念侵入。改革开放一些西方资产阶级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念的进入与传播,腐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对年轻人的思想影响,来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不一,他们多以个人意识作为判断标准;另一方面,青年人有追求新知识,接收新事物心理;第三方面,部分同学存在国外的都是好的,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思想。从而导致大学生价值观的偏移。

3、现代科技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同时带来现代病。人的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人与机器接触的机会和频率增加,人际交往的减少,人情味越来越淡,道德意识自然开始减退。现在的社会交通设施现代化,网络、电话等方便了人们的联系,但是减少了人与人在一起的时间,使得人们之间的感情减弱。另一方面,人物之间的接触,淡化了中华传统的礼仪要求,甚至最起码的礼貌也丢失掉了,这种情况使他们道德滑坡。而且网络使学生接受信息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信息量大,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信息都有可能出现,难免有错误和不健康的信息,这方面给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4、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①道德建设重视理论教育,轻实践,导致学生自己看不惯的行为,自己却不加控制,而且缺乏一种对人和对己一致的普遍的公共道德标准认识。即使安排实践,也多流于形式,为活动而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缺乏实效性。

②中小学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而我们的教育追求应试教育,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形成只要成绩好其他无所谓的思想。这种思想灌输给学生,甚而影响他们的思想道德,在进入大学后这种现象很难一时扭转。

③大学开设的政治理论课、道德修养课的形式不理想,造成课堂乏味,学生不愿听课。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明显或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家庭影响不可忽视。一方面,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有的父母娇之、惯之,使其放任个人意识和行为,缺乏自律意识,过了18岁仍然象个孩子,责任心不强,不成熟,缺乏正确人生观。另一方面,学生们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同,但是他们之间互相攀比心理强,在穿衣、吃饭、花钱等方面相互攀比,使一些学生的人生观发生扭曲。一些人感觉生活无着落,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的经历,开始相信命运,这也是价值多元化带来的附属产物。

6、实用主义太强。实用主义强调行动、注重实效,主张从效果去确定行动方向,对其他因素不予考虑,把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看成两点一线。现在部分大学生功利心理太重,急功近利,他们要求学什么,必须有用,重视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加强。不理解道德的社会作用,轻视甚至忽视道德修养。

做什么事情的反应是对本人是否有好处,有多大好处。把贡献与奉献放到了次之位置。

四、解决问题

理想信念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科学的理想信念的确立需要长期大量的积累,这样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一个曲折反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因此,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真正做到标本兼治,由表及里,解决深层问题,就必须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找准结合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开展学理论、学国情、学先进的三学活动,从根本上做好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①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来源于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下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着眼于“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②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走出课堂,强化实践基地建设,把理想信念的基地建设同社会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发挥一个基地的多功能作用,让大学生在基地活动中接受形象教育,巩固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果,通过社会实践锻炼人。

③同时,理想信念教育还要靠典型引路、榜样感染,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先进事迹感染人。要及时宣传学生党员中的典型,引导学生寻找党员中的积极因素,因为身边的人和事更有亲切感和说服力,身边的“闪光点”更易接受,更易模仿,这样在形象教育中就将理论武装和实践教育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④理想信念教育也离不开国情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历史让我们刻骨铭心,历史可以激起我们的民族主义精神,通过重大历史事件激励人。通过学习历史事件或现今的国情报告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主义精神。

(二)开展“四步递进”教育,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做好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做事,学会如何生活。为了能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有必要根据他们的不同时期的特点制定阶梯状的教育内容,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安排系列活动,也就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达到在成才教育过程中实现系统思想教育。

1、一年级加强道德礼仪教育

刚从高中升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思想不成熟和心里脆弱。他们自我意识强,但缺乏自我监督约束和控制能力,他们渴望成才,却缺乏学习的毅力,他们想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却在实际生活中难以自律,他们不知道如何做才好,他们缺乏对正确的礼仪的理解与认识,他们需要理解,但又处理不好个人与他人、集体的关系。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以适应大学生活的修身教育。开设公关礼仪必修课或举办专题讲座,来补充他们在读大学前缺少的道德教育。围绕做合格大学生,做文明大学生进行教育,加强大学生责任感、使命感教育,进行集体主义和优良学风教育。

2、二年级自我认知教育

二年级学生对大学生生活基本适应了,思想基本趋于稳定,心理趋于成熟。这个时期应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做一个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学识等等,根据个人情况确立志向,这也是职业生涯规划最关键的一点。帮助学生正确规划成才目标,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教育他们对人生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通过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三年级综合能力培养

三年级是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关键阶段,也是学习计划执行的关键时期,更是打好专业基础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专业倾向测试,根据个人兴趣与发展潜力,有选择的培养一些突出技能,教育学生撰写专业文章,大胆提出自己见解,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做社会兼职,尝试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选择的选(辅)修其他专业知识,增强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文写作能力,从而为实现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4、四年级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本院的特殊情况,还不存在大四学生,但并不代表要松懈,作为我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代表我院的面貌,代表我院本科教学实力。因此做好对四年级学生的教育准备工作。四年级是大学生期间最后一年,学生面临择业和从业的考验,因此对他们实施择业观教育和就业前的职业能力教育就十分迫切。其目标是通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地择业观,通过举办讲座或与企业联合举办模拟应聘检查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缺陷,对综合素质进行再提高,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能力。对他们进行适应社会环境和工作需要的教育,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艰苦朴素的精神,培养奉献精神。教育他们为社会做贡献,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三)思想教育与发展党员相结合,

及时把表现好、成绩突出的学生确定为积极分子,及时确定培养联系人,加强教育培养,做到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四年级有党支部。充分发挥教工党员的作用和各总支、支部的作用,实施集体教育与个别帮助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真正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此外,还应强化实践环节,有意识地给积极分子交任务、压担子,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工作、勇挑重担,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尽快成熟。

(四)加强德育课程改革,从课程上为理想信念教育做保证。

1、改变低年级两课的讲授方式,吸引同学们注意力。现在,政治理论课枯燥,学生不愿意听,开小差。为此,有必要改变这类课的讲课方式,采用纵向联系的方式,举办几个专题版块讲座,比如:经济版块,军事思想版块。同时结合一些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2、在高年级学生中开设国情教育必修课或定期举办形势任务讲座,这样不仅可以做到四年理论学习不断线,又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教育。针对高年级学生思想认识趋于成熟,抓住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时事焦点的特点,开展学生喜欢的国情教育课,或举办国情形势任务讲座。

3、增开公关礼仪必修课。近些年,由于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待人接物,不懂也不明白应该怎样正确与人交往。所以,有必要在一年级开设公关礼仪课,教会大家一些待人接物的方法,弥补大学之前的教育缺陷,通过一学期或一年的学习,使每位大学生真正成为一名文明的大学生。

(五)把德育教育与教学工作相结合,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提高素质,素质振兴民主,推动历史进步。

教育的方式有两点:一是教书,二是育人。徐特立老先生曾经说过:“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一代成长为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只有学高才能做人师、德高才能做人范,才能成为人们学习敬仰的楷模。这样的教师才会受到社会的尊重,学生才会乐于接受老师的赐教和谆谆教诲。而现在教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使得教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割裂。所以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加强教师的道德培养与规范,真正作到即教书又育人。

以上是我对信息管理与工程系学生的理想信念情况的调查和分析,针对这些情况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提出了个人的一些建议,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理想调查报告 篇4

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所面临的新的时代背景与时代课题

1。在全球化背景下,价值领域空前频繁的相互交流与激烈碰撞。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加快了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同样加剧了我国思想理论界与世界的融会与交锋。其利无须赘言,其弊便是致使价值选择的茫然甚至混乱,这对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究其原因:其一,面对社会思潮多元碰撞,促使当代大学生要在多种价值判断中进行选择。这使青年学生避免了改革开放前价值选择一元化所带来的僵化,但同时又面临丧失价值选择标准的危险,我们跳出了“没有选择的标准”之禁锢,但又可能进入“没有标准的选择”之歧途。

其二,青年学生对西方现代社会思潮的认识局限。由于青年学生在理论修养与社会实践上的欠缺,面对复杂的现代西方社会思潮,求新追异成为其群体性特征,却很难认清这些思潮的本质以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加之,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只是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如何超越传统西方文化进行介绍,并没有理清这些先进理论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之间的理论关系。没有清晰地向学生表明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实现对其超越的?在理论尚未澄明的情况下,在教学实践中,也只能进行灌输式的说教,难以使学生在理想信念形成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反思与批判,难以使理想信念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行动准则。因此,如何对西方社会思潮进行批判与借鉴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重要理论课题。

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经济体制与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在进行着深刻的社会转型,其进步意义有目共睹,但同时也伴随着种种转型的阵痛。这反映在高校中则表现为:青年学生身处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近期理想与长远理想这三对矛盾的挣扎之中。从理论层面看,上述三对矛盾本身并不存在无法调和的冲突,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部分青年学生对于物质利益、个人选择与现实问题的偏执与贪求,抑或是在这些矛盾的挣扎中茫然不知所措。这表面上看来,是理想信念的日益个体化与多元化,但实际上却是对这一问题偏激化或虚无化的理解。即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在其价值判断中,仍然存在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机械思维方式,或者什么都不是的虚无主义倾向。从教学实践层面看,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财富的与日俱增、个体选择的日益丰富,只是偏重于后者的说教,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其同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现实的感性判断产生某种隔膜。而如何统摄理想与现实,帮助学生对中国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同样是当代大学理想信念教育变革的重要课题。

3。互联网时代的冲击。由于互联网对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其普及也使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面临着挑战。首先,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开放性与便捷性的特点,这就加速了前文所述的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碰撞,增加了价值选择相对主义的可能性。其次,互联网信息发布方式具有明显的去中心化、分散化倾向,也就是人人均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并有可能得到广泛的传播。这就导致互联网海量信息中良莠不齐的价值选择标准,甚至不乏较为极端的价值判断与虚假的信息。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主要的使用人群之一,一方面易接受这些混杂思想的影响,使价值判断进一步模糊化;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中师生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信息的占有者与传播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方,是将何为正确者传授给学生。但是由于互联网使获取信息日渐高效便捷,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轻易获得远远超过教师在短暂的课堂时间能够传达的关于某一知识的信息。教师与学生信息占有不对称关系的改变,使学生日渐由教育实践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导方。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也由传递信息转变为甄别信息的方法,也就是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帮助青年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也使其获得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方法,不仅“授之以鱼”,还“授之以渔”。前文提及的三方面变化虽然有细节上的差别,但又存在一个共同的焦点: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思维方式局限,即缺乏辩证的理论反思能力。而要培养辩证思维方式则要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关于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调整的探讨

1。充分利用学术界理论研究的前沿成果,适当强化对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的介绍。20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思潮以消解传统形而上学倾向为己任,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如果说近代自文艺复兴以来兴起的理性主义,是为了消解宗教意义上的神祇、政治意义上的帝王将相,以彰显人类的理性,并以此为基础来确证人的尊严与价值,并将其视为放之四海皆准的终极价值。那么包括后现代主义在内的现代西方社会思潮就是要消解“理性主义”本身神圣的光环,即消解文化意义上的圣人圣言。在他们看来,“理性”本身已经异化为新的神祇,在理性的绝对性、普遍性、统一性的统治下,人们已经失去了独立性和丰富性与无限性的可能,甚至威胁人类存续本身。不论是人本主义将这种理性称作冷酷的、无人性的理性;还是生态主义声讨对科技理性的盲目崇拜,进而对自然进行无休止掠夺,导致生态危机等等都是这一观念的体现。不能否认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中有着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类现实生存危机的思考。但我们也应看到,他们在消解一切神圣形象的同时,也消解了人类对于神圣与崇高本身的追求。他们对崇高的否认也必然导致价值判断上的相对主义,甚至理想信念上的虚无主义。这既体现在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上,也体现在相对主义思想所带来的意义缺失、崇高失落所导致的整体迷茫之中。

2。理清马克思主义同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逻辑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对他们的超越。与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一样,马克思主义也将消解“理性主义”对人的异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西方理论界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理论起点之一。但与它们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不是以一种抽象的“理性”反对另一种抽象的“理性”,不是以具体性对抗普遍性、以独特性对抗统一性、以相对性对抗绝对性,而是将它们统一于人类不断发生发展的实践活动中,以实践辩证法来展现主观与客观、人与自然世界、人与人类社会之间丰富的矛盾性,即“用‘现实的理性’(实践)去批判‘抽象的理性’(绝对精神),从而达到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之间的否定性统一的辩证理解”。这样,马克思主义至少完成了对西方近代社会思潮的三个超越。

(1)近代西方社会思潮仍然用矫枉过正的态度来面对理性主义的神圣化与绝对化,在批判理性主义的同时走进了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的误区,而马克思主义则以实践辩证法将两者加以统合,在批判它的同时,也看到这种绝对化与神圣化表征着人类对于终极价值孜孜不倦的追问,这不仅仅是人类理性的狂妄自大,也不仅仅是普遍对具体、集体对个体的吞噬;也同时是人类不断突破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以期实现整体人类的“类生命”的永恒性所做的努力,也是人类追求生存的意义、人生之价值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既看到“理性神圣化”对人本身的宰制,也看到了其蕴含的价值追求。

(2)马克思主义在消解了“抽象理性”的神圣性后,确立了“现实理性”———实践的重要意义。因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一个时代性、历史性、生成性的过程,所以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类理性及其确立的规则与规范也应具有上述特点。正如马克思将表征人类思想反思的哲学称作“时代精神的精华”而不是永恒的真理一样,人类在不断追求神圣与崇高的过程中,不断在确立时代性、历史性的真理,又不断对这一真理本身进行反思,达到人的进一步解放。也就是说我们在消解“绝对”的过程中,不断确立“相对的绝对”,这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而西方现代社会思潮在抽象的反对绝对化时,脱离社会实践的生成性,必然导致在相对多重的价值选择中徘徊而无所适从。而这相对的绝对正是时代性的理想信念的价值所在。

(3)承认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就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地推进社会实践、发展真理。正如马克思所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也就是说,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要对反映时代精华的理想信念具有坚定的信仰,还要不断地推进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让我们的理想信念不断丰富与完善。这也正是我党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三、关于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调整的探讨

1。高校两课教师应达到对辩证思维的理论自觉。教师本身应对马克思主义以矛盾性原则、历史性原则与否定性向度为导向,以超越性和解放性为价值旨趣的辩证思维方法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引导学生避免价值判断的单向度与相对主义。所谓价值判断的单向度,是指要么偏向极端的理想主义而忽视社会现实本身,要么偏向与极端的功利主义而导致崇高的缺位。而价值判断的相对主义则是指在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之中,走向价值的虚无主义。其次,辩证思维中这一否定批判精神并不是要我们一概地反对事物,而是对一种价值观念进行前提性的批判,也就是确立这一价值观念的根基进行批判,这样有利于青年学生对其进行正本清源的思考。虽然这种前提性批判一样会导致见仁见智的问题,但这一追根溯源的思考过程本身已是一个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的过程。再次,这种批判不是对一种思想观念彻底的抛弃,而是我们常说的“扬弃”,既要肯定它存在的历史性价值,又要实现对其的超越。这就会使我们既不会盲从式地跟随短暂的、流行的价值风潮,也不会变成简单化的怀疑主义者。而是在不断澄明各种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始终为反思保留空间,既可以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又可以为人生、为社会创造更为丰富的可能性提供前提。要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真实内涵,还要避免将其庸俗化的理解为一种思维工具,而是要不仅将其理解为我们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还视其为一种既包容通达又刚健有为的人生态度。现实的思想困惑与理想信念的动摇往往是由“人的思维与现实生存环境的矛盾结构”导致的,它体现为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精神与物质、个体与社会之间巨大的矛盾张力。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要化解这些矛盾,不单纯是思想观念的问题,而是要在人类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实践之中,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理想信念不可能在随遇而安的坐享其成中实现,其中的挫折与失落在所难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战胜挫折的智慧,还要有跨越困难的勇气。包容通达的人生态度,可以避免青年学生在价值选择中的偏执与迷茫;刚健有为的价值取向,可以赋予当代青年以勇于通过自身的实践创造,促成理想信念变为现实。

2。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使用辩证思维方式进行自我批判的能力。由于理想信念教育的特殊性,要求被教育者必须对理想信念拥有坚定的内心确认,否则只是外在强加的规则,而不是理想信念本身。这就要求教师在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分析现实问题的同时,帮助学生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对自己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念进行自我反思批判。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在中西方教育史上被视作奠基人的两位思想家苏格拉底与孔子。苏格拉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反问,诱导学生找出自己思维的盲点与疏漏,却基本不为学生提供确定性的真理,而通过对话使学生自己探索真理之所在。而这种通过对话而不是宣称的方式使学生达到对事物的深入认识的方法被其称作“助产术”。也就是说苏格拉底并未将自己视为真理的占有者,而是平等地通过对话帮助学生产生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观念是学生自我反思的结果,而不是苏格拉底外在的给予,因此他将自己的工作称作为“助产士”,这种对话的方式也被哲学家称作辩证法的原初形态。而这也正是孔子所说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探讨。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理性信念的确立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理想信念内化为自己的内心确认。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思想观念的自我反思过程,也就是不自觉地在使用辩证的思维的过程,也就是将这一思想方法内化为自我思维方式的过程。

理想调查报告 篇5

根据调查,一大部分对自己就业不满意的地方变现如下:

(1)薪酬待遇不高,寻找能够发挥所长的工作环境、晋升培训机会和与自身价值相符的薪酬,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重要指标。现在很多公司与大学生签订的就业协议上实习工资很低,转正后也达不到理想的工资。

(2)事业平台不佳,除了薪酬较低外,很多企业不能给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失去才华的事业平台。失去了创业与发展的平台,失去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培训机会,个别企业家缺乏智慧与人格魅力,在这种环境里,毕业生弄得不好,就极易把自己给耽误了。

(3)城市魅力不足,选择就业城市的指标除了待遇与企业形象外,毕业生们还关注什么?,选择就业城市,他更看重的是当地所能提供的诸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的完善程度。

大学生的就业理想与他们的择业观有很大关系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择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的今天,很多人认为大学生的择业观也是造成其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择业标准,第一位是社会地位,第二位是社会意义,第三位是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到了80年代末,“符合个人特长”成为他们择业的首要标准。90年代前期,大学生就业时追求“第一职业求稳定,第二职业求发财”。90年代中期以后,曾流行的“待遇决定职位选择”的模式已基本过时,“能否发挥专长”又成为大学生择业首要标准,许多大学生认为要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找寻最佳结合点。由此可见,大学生择业观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缺乏社会生活经验、缺乏政治经验;经常以崇尚自我为中心。这些主导特征,构成了大学生择业群体,并制约着他们的择业观。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过程中,他们崇尚自我、以个人为中心、注重个人奋斗、强调自我价值的体现;在职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不愿当配角,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等等。

除了择业观以外,造成很多大学生签约不理想或者不想签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高不成低不就,初出象牙塔的学子,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憧憬,他们期待的职场,是学有所用、可以大展宏图的地方,而且由于近年来学费增长等因素,使他们对薪金的要求更加高了。可是,就业市场,强手如林,加上这几年由于扩招等原因带来的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让他们屡屡受挫。走出去参加社会的招聘会,诸如“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的条件让他们望而却步,。不少学生都萌生了考研深造的想法,以期通过提高学历来回避就业高峰形成的压力,增加就业的含金量,因此有不少“校漂族”留在学校为参加研究生考试准备。

(2)先啃老,等待就业机会,一部分毕业生认为,理想和愿望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与其委屈自己遗恨终生,还不如现在趁年轻放手一搏,给自己多一点机会。所以他们不愿意草草地用一纸签约把自己束缚在并不理想的岗位上,他们大胆地选择“不就业”。他们重视自我、张扬个性、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一定会在不远的一天实现。

(3)美其名曰“恋校情结”,实为意志薄弱、逃避现实,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递增,社会需求却相对滞缓,过去那种拿着大学文凭,等于拿到工作的入场券的“风光”现象已不复存在。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有近八成的大学生将就业压力大列为自己的首要烦恼问题。虽说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已经被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但是总是有少数毕业生抱着理想化的角度看待生活、看待就业。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对社会给予自己的回报期望过高,其遭受挫折的程度可以想见。屡败屡试,屡试屡败,渐渐地对就业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应有的勇气。从当初的想就业,到惧怕就业,使他们重新过起了学校里舒适安逸的生活,不愿意或者不敢参与竞争,抱着能拖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的心态,逗留在学校不肯出去。这些看起来是恋校情结的表现,实际上是意志薄弱,逃避现实的表现,和上述两种情况的“校漂族”有很大的区别,至少在人生态度上是消极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多数情绪低落、不能适应环境者,皆因无自知之明。他们自恨福浅,又处处要和别人相比,因此导致自己情绪低落。其实,只要客观地认识自己,就能走出情绪的低谷。逃避得了一时,逃避不了一生一世,这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大学生应当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择业新观念:

(一)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面对就业竞争的现实,大学生应当摆脱被动依靠、消极等待的状况,敢于竞争,树立“爱拼才会赢”的观念,做好多方面的竞争预备。

1。要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人才。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平衡之处,同一职业往往有较多的择业者期望获得,假如没有主动竞争的思想预备和积极参与应聘的行为,是难以顺利就业的。,要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竞争实力是在大学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和塑造的结果。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下,竞争实力就是个人实现择业理想的资本。

3.要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大学生在就业竞争面前,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老实收信,凭自身的竞争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技巧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4.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受到挫折。对于就业竞争中的大学生来说,尤其要注重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主动摆脱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绝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二)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观念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毕业生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三)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自主创业是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创办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自主创业给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以外的“创新之路,”。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将会被职业无情地淘汰。大学教育固然重要,但究竟只是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阶段。大学毕业后的延伸学习和重新学习,对于选择及重新选择职业岗位和取得职业成就,无疑具有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意义。

(四)树立到基层、农村去的观念在大城市、主要机关提供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农村和基层的广阔天地也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

(五)树立发挥专业所长,但也注重综合素质的观念。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要考虑所学的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谋求职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匹配,发挥专业优势;同时也要考虑综合素质和能力,一味强调专业对口,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很多机会。

所以,学生在择业时要注重的几个问题:

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人说好关系是泥饭碗,会碎的;文凭是铁饭碗,会锈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饭碗,走到哪里都会闪闪发亮。”在当今社会,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长的舞台才会无禁区。因此,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要继续保持在大学时代学习的好习惯、好态度、好学风、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

②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爱好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定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

③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会每周都在办,人才市场天天都开放,准确把握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对于当代大学生择业尤为重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谁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信息,谁能从实际出发,准确审阅就业形势,谁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职业岗位。

理想调查报告 篇6

为摸清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而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素材和决策依据,我们于20xx年9月份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理工学院二、三年级的本科生为对象,采取调查表的形式,以我的理想、我的信念为题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有245人(占78、5%)将理想定位于事业,他们都希望将来有一个理想的职业,一份满意的工作,可以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回报社会,造福人类。其中:

2、有14人希望能够当官,但目的各不相同,如:成为政府要员,并且做一位清官,为百姓造福,减轻农民负担成为首脑级人物,改革政要,解决贪污问题当官,让别人瞧得起等等。

(二)、有30人(占9、6%)追求的理想是钱财,他们希望做个有钱人,最好是百万富翁,或者嫁个有钱人、娶个亿万富婆,拥有私家车、别墅和享之不尽的物质需要,让别人瞧得起有的是想赚很多钱来做自己的事,认为有一千万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有7人(占2、2%)的理想是周游世界,游遍中国名山大川和国内的人文古迹,吃尽天下美味,成为一名旅行家。

(五)、有6人(占1、9%)的理想是祖国繁荣富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世界和平,消除压迫与剥削,实现共产主义。

(六)、有11人(占3、5%)的理想有些虚无缥缈:早点毕业,早点回家,当一个平凡人,做真正的自由人,活得快乐就行,与世无争,平淡一生,永远年轻。

(七)、在对我的信念调查资料的统计整理中我们发现:凡是理想比较明确、现实者,其信念也都比较坚定、可行而有积极意义,如: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没志气,行行出状元,爱拼才会赢,失去热忱的人生,犹如无油的马灯等等;凡是理想脱离现实、虚无缥缈者,其信念也都比较含糊而消极,如:为自己和与自己有关的人活得更好,我贪财,我存在,一切向钱看等等。

二、综合分析

(一)、对调查资料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当代大学生对理想的思考更趋务实。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形成了求真务实的理念,不愿避开物质空谈精神、离开经济空谈政治、脱离现实空谈理想。本次调查中近80%的大学生把理想定位于他们未来的事业,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可以实现的。

2、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自身价值发挥的同时,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和社会责任感。虽然本次调查中只有1、9%的调查对象直接提出了祖国繁荣富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维护世界和平,消除压迫与剥削,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远大理想,但有近80%的调查对象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在将理想定位于事业的同时,都提出了要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为百姓造福这样一些远大的目标,体现了他们理想的崇高性,而构成了当代大学生理想的主流。

3、市场经济社会的消极因素已经渗透到部分大学生的心灵。本次调查中发现,有近1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钱财作为追求的理想,说明少数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滋生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的稗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机。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废,心灵空虚,不思进取。本次调查发现有4、2%的调查对象把个人的爱情、家庭的幸福作为追求的目标;有3、5%的调查对象理想虚无缥缈,无所追求。这些情况,与目前高校有些学生恋爱成风和部分学生混文凭的现实状况是相吻合的。

5、当代大学生的信念差异实质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有美好理想的调查对象,都有着积极的信念,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坚持就是胜利,财富是智者的奴隶,蠢人的主子,聪明得于勤奋,天才成于积累等等;而那些追求钱财的调查对象,他们的信念却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一切向钱看!没有钱,免谈,没有钱万万不能,唯利是图等等。这两类不同的信念,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于调查资料和分析结论,联系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进一步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发现:

1、近80%的大学生具有立足现实、目标远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坚定可行的信念,说明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总体上是成功的,有成效的。

2、少数大学生理想远大,但缺乏实现理想的具体目标,正说明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了解还比较缺乏,对自己投身社会以后的路怎么走尚未进入构思和设计程序。

3、自以为对市场经济社会现实已然了解的少部分大学生以钱财为理想,他们只看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的社会难免出现的一些不公的、腐败的和丑恶的现象,而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朝着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及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区别,实际上还是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现实的不甚了解。

4、少数大学生思想消极颓断、心灵空虚、不思进取以及混文凭、早恋等现象,从一定层面上反映出当前高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薄弱环节。

三、对策建议

理想作为人对未来事物的有根据的、合理的想像或希望,具有人生目标的意义。信念作为人对现存的或可能的事物、观念等确信的看法,是实现人生目标的精神支柱。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状,根据对本次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我们从事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实践,针对性地提出对当代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建议如下:

(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未来的事业,希望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这种崇高的理想正是建立在他们的专业学习基础上的,由此,也使我们看到了专业教学对学生理想形成的积极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时,除了要教学生学会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以外,还应注意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和本学科领域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特别是与所教学生联系最近的杰出人士,如最近年代的,本国的,本省的,本校毕业的,等等,以及他们艰苦奋斗的历程或典型事例,以激励和引导学生勇于踩到科学巨匠和学术先人的肩膀上去,努力探索学术的新境界,立志攀登科学的新高峰,从而树立起既崇高远大又贴切现实的人生理想,并坚定信念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二)、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引导学生跳出书本,深入实践,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帮助学生设定既有崇高远大意义又有现实可行性的理想目标。可以采用下列多种形式:

1、除了常规的教学实习、见习活动以外,还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近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行业岗位去参观、访问、考察,实地了解它的社会作用和社会需求,切身体会所学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

2、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历史的、文化的、科技的、成果的、英雄模范先进事迹等的展览,促使大学生充实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3、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扶贫助弱活动等,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奉献精神。

4、经常邀请各行各业有成就的杰出代表向大学生讲授艰苦奋斗、创业成功的奋斗历程,激励大学生坚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信念。

(三)、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促使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理想的形成往往需要依据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而大学生对自身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的评价,如学习成绩评分、班级鉴定和教师评语等。面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对大学毕业生的学校的评价往往会与社会评价发生差异,即学校评价较好的毕业生首次就业时的社会评价不一定就好,也就是说他首次就业岗位的理想程度不一定比学校评价不如他的同学好。目前,这种状况确是客观存在的,加上一时还难以消除的社会不正之风如人情关系、权钱关系等对其反馈信息自然会影响到在校的大学生对学校评价的认可度和对自身价值的判断,这样,就造成了大学生混文凭现象存在的客观条件,反正管它成绩好与差,不如有个好爸爸。对此,要求切实改进学校对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既要全面反映学生德、智、体等素质发展的程度,又要确切反映学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使之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联,与社会评价基本统一,以避免出现那种学校的优生在市场滞销的情况。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比较客观地认识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逐步树立起立足现实而目标远大的理想。

(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报、校刊以及校园网络等媒体加强对时代主旋律的宣传,用正确的與论引导大学生对时事政治和客观世界的认识,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使祖国改革、开放、发展的面貌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又要在校园中形成生动活泼、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充实学生的业余时间,陶冶学生的情操,全面开发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注意各种活动的覆盖面,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在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占领学生头脑,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竞争精神,引燃每一位学生的理想火花。

(五)、树先进与促后进相结合,努力帮助后进学生鼓起理想的风帆。

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是后进学生。而对这部分学生的培养教育正是对我们的教育和管理的挑战,对此,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既要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来带动他们,又要花功夫、下大力气重点帮助他们,要注意从细微处入手,先在生活中帮助和感化他们,对他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要重点帮助解决,尤其要注意把他们融入集体活动中,平时要格外关心,对他们的缺点错误要坚持说理开导,重在教育,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发现,多多鼓励,促使他们树立进步的信心,鼓起理想的风帆。

理想调查报告 篇7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科学的人生理想,正是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大学生追求远大理想,在为社会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因此,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理想状况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我们寒假在奉节县范围内展开了一次关于大学生人生理想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样本总量为100份,获得有效样本90份,有效问卷率为90.0%。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1.年级结构:大一占40%,大二占30%,大三占20%。

2.性别结构:男生占60%思想汇报专题;mso-font-kerning: 0pt;mso-bidi-font-size: 10.0pt;mso-ascii-font-family: Arial;mso-hansi-font-family: Arial">,女生占40%

3.学校分布:重庆市内占55%,市外占45%。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生目前的大学生活状态、过去个人理想的实现情况以及未来的事业等方面,以及与此相关的个人阅读习惯等,相对比较全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人生目的不强,理想不够明确

人生目的,是人对“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价值观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实践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总目标,不同的人生目的导出形形色色的人生。在被问及“现在对未来的想法如何?”这一问题时,仅有27%的同学认为自己现在对未来的目标“很明确”,大多数(53%)的同学是“比较模糊”的,而还有20%的同学则是“;mso-font-kerning: 0pt;mso-bidi-font-size: 10.0pt;mso-ascii-font-family: Arial;mso-hansi-font-family: Arial">十分渺茫”。这样的回答不容乐观,一艘没有方向的航船是不会正确驶向胜利的彼岸的,现在看来寻回明确的人生目的和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对我们大学生来说确实非常重要。

2.汗水浇灌理想,成功需要付出

在被问及“当确立了理想后,你会怎样做?”这一问题时,有45%的同学选择自己会“十分努力去实现”,41.4%的同学则表明会“比较努力”,而尚有13.6%的同学说“无所谓、随他去吧”。人生苦短,时光飞逝,岁月荏苒,对自己所追求的东西,确实需要青春热血和汗水的付出。否则,终将梦落空、事无成。当被问及“以前所确立的目标与理想的实现情况”时,有43.5%的同学选择了“多数实现”,32.6%的同学选择的是“一半左右实现”,而有22.1%的同学则说“很少实现”。至于“过去所确立的理想未能实现的原因”,有6.3%的同学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足”,29.5%的同学说是“没有毅力”,也有8.4%的同学将其失败归于是“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更多(55.8%)的则选择了是“多方面原因导致”。其实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予每个人的时间、精力、资源和机遇等条件都是近乎平等的,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先天条件的差异和外界因素的干扰,但成功毕竟主要靠自己,爱迪生说过那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幸运。而那55.8%所谓的“多方面原因”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大清楚自己的失败,并没有仔细分析过自己的失误在哪里,自己又有哪些成功之处,其实是不明白比较确切的主要原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心态不够积极,心理有待提高

成功需要一个平和的心态,既不是盲目的冲动也不是无谓的消极。在被问及“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对未来的想法”时,只有30.2%的同学“冷静,有个比较系统的计划”,44.8%的同学选择了“兴奋激动,充满了理想的憧憬”,而则有25.0%的同学“很迷茫,没感觉”。被问及“进入大学,发现现实中的大学生活与理想中的相比如何?”;mso-font-kerning: 0pt;mso-bidi-font-size: 10.0pt;mso-ascii-font-family: Arial;mso-hansi-font-family: Arial">时,有大部分(60.8%)的同学感觉“距理想差远了”,35.1%的同学认为“现实与理想比较符合”。既然有这么多人认为现实与理想有好大差距,这样的一种心态亟待调整。其实由日常读书习惯的调查显示来看心理保健方面的书的人仅有7.4%而已。大学生心理健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厌学而退学,而消极的心理还可能引发更大的事故,这样的事也时有发生。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1.认真剖析人生意义,树立科学正确的理想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你若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人生的目的性让人拥有了价值。

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必将引导我们树立科学正确的理想。首先,我们树立人生理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思想,必须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贡献力量。其次,要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我们决不可以见利忘义为了实现个人理想而置集体利益于不顾。第三,正确的给自己定位,既不要理想过高难以实现,致使失去信心;也不可过低,不会产生前进的动力,理想的确立要适合自己的水平。

2.加强教育引导,很有必要性

大方向的教育和引导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有人可能会认为“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大目标,是一个空口号,与我们现实的大学生活没有什么联系,实质上这是一个错觉。“为人民服务”和“实现共产主义”这类平凡而高尚的人生目的可见于点点滴滴。而落实到我们大学生眼下时,就是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德才兼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奉献等等。

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应作为辅助手段。这是一个基础层次,只有排除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之后才能形成崇高的思想品德,且心理的消除往往使诸多思想问题迎刃而解。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个性化倾向日益突出,导致许多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和调适,必然会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

3.珍惜时间,分秒必争

光阴似箭,岁月不待人。树立理想后,就应全心投入,力争实现。我们现在应该把握分分秒秒做好自己的事,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全面发展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才可以为祖国未来的建设增砖加瓦,鲁迅先生不是也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是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则是慢性自杀。”吗?我们只有分秒必争,才不至于“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一起珍惜分分秒秒,激情澎湃,昂扬向上,快乐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吧!

五.总结

经过这次调查,只觉得我们经历了许多,同时又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以前所没有的东西.我相信我会牢记这些经验,好好利用大学时光,学习有用的东西,为自己的前途和目标奋力拼搏。用激情去创造世界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