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的调查报告(最新8篇)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调查报告要怎么写呢?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页是可爱的小编帮家人们整编的8篇白色污染调查报告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计划

塑料袋,这个我们每一天都会接触到的物品,似乎已� 红的,黑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的塑料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可是您是否明白这些塑料袋或许正是在和您的亲密接触中一步步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同时这些白色垃圾也逐步破坏着我们的家园,但生活中如果真少了它们,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于是许多市民们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塑料袋,少你不便,有你添乱。

为了了解塑料袋这个和我们每一天都亲密接触的“伙伴”,我们组做了一次社会调查,经过查资料和实地观察的方法来真正了解我们这位伙伴。

二、调查过程

7月27日——30日,我们分别来到蔬菜批发市场、大街等地方,调查发现,各种颜色的塑料袋使用量都十分大,而市场上的小贩和店老板则却对塑料袋是否会影响健康很不清楚。

7月27日早在那里我们看到,菜摊上摆放着或红或紫的塑料袋,肉店墙上挂着红色的塑料袋,就连菜场小贩们包装成捆的蔬菜也是使用如麻袋大小的塑料袋。在一个蒜薹批发点,我们看到成捆的蒜薹用略带紫色的塑料袋包装好,且大部分都用绳子捆扎好,于是我们上前询问小贩:“捆得这么严实,这些塑料袋的有害物质不就侵入到蒜薹里面了吗”谁知小贩告诉我们:“咋可能呢我们一向都是这样包装的,也没见谁因为这塑料袋而吃出问题来。”而在市场的南侧,就有不少商贩在卖调料品的同时也出售各种塑料袋。

7月27日午时我们在那里发现,那里的小贩们使用的塑料袋比一般的塑料袋厚了许多,有黑色和红色两种。我们问一位卖鱼的师傅:“这些塑料袋会不会影响健康”他听到我们的问题似乎有点纳闷:“影响健康这鱼你又不生吃,怎样会影响健康再说了,不用这塑料袋,你让我们用啥这塑料袋既结实又防水,卖鱼用正好。”

7月30日早我们在一些餐馆发现,塑料袋的使用相当普遍,为了省去洗碗的麻烦,饭馆一般都会在碗上套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一般都是白色的,分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种。稀饭、饺子皮等无一例外都会在和塑料袋的亲密接触后进入顾客的肠胃。我在一家早点店询问一位老板用塑料袋装稀饭会不会危害身体健康,老板笑笑说:“肯定没问题,我们都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当我们询问这些正规渠道是什么时,他告诉我,店外经常有人推销,我们就买一些,几乎家家都在用。另外,老板还告诉我,这些塑料袋大多数是从批发市场进来的,而对于这些袋子在高温下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有无危害,这位老板也说不清楚白色污染。

经过两天的实际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塑料袋对人体的危害知之甚少,表现出一种冷漠,那么塑料袋究竟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呢

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塑料袋主要由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三种。其中聚乙烯和聚丙烯对人体无任何毒害作用。而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塑料袋由于包含氯元素,因而会产生毒素,不能用来装食品。

另外,我们还查到鉴别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的方法,其中聚氯乙烯见火就着,离火就熄,而聚乙烯和聚丙烯则燃烧呈黄色火焰,离火还能继续燃烧。于是我们按照方法对大家经常使用的塑料袋做了一次试验,结果发现,我们经常使用的红白相间,黄色,蓝色,红色,紫色塑料袋都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而较厚的黑色和红色塑料袋都由聚氯乙烯制成。另外,即使这些塑料袋是由无毒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的,也不能所以保证这些塑料袋能够用来装食品。因为由这些物质加工成塑料袋的过程中,还要加入些添加剂、染料等有害人体健康的辅助材料。所以市面上常见的有色塑料袋,不要用来装直接入口的食物,可是用来装蔬菜应当没问题,但不要用这些塑料袋保存蔬菜,因为时间一长,毒素很有可能渗入蔬菜。其次,对于我们常见的用来直接装入口食物的白色塑料袋,专家也提醒大家谨慎使用。异常是不要装含油、含酒精类食品及温度超过60摄氏度的食品,否则塑料袋中的铅就会融入食品中。有色塑料袋就更不能装这些食品了。最终,还得提醒大家,对于塑料袋的质量国家都有统一标准,许多都存在质量隐患。所以提议大家尽量少使用塑料袋,这样既有利于自身的健康也有利于环保。

经过四天的实地调查与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了塑料袋这个我们每一天都亲密接触的“伙伴”的危害,因为这危害不仅仅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也是在保护我们自我。让我们从今日开始,拒绝塑料袋,拒绝白色污染,与绿色牵手。

三、倡响它的未来

曾几何时,塑料袋,这个我们每一天都会接触到的物品,似乎已�

原先我们这个每一天都在接触的“伙伴”真的在一点点吞噬着我们的健康,我们经常使用的较厚的黑色、红色塑料袋都是由含氯元素的聚氯乙烯制成的,而其他各种塑料袋也包含各种添加剂、染料等有害人体健康的辅助材料,所以塑料袋还是少用的为好。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其实有一些黑心的商家多少了解一些塑料袋的危害知识,但他们为了提高利润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还在继续很多地使用着塑料袋,所以我们对塑料袋的认识真的是没有提高到必须高度。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篇2

一、调查计划

塑料袋,这个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物品,似乎已� 红的,黑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的塑料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您是否知道这些塑料袋或许正是在和您的亲密接触中一步步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同时这些白色垃圾也逐步破坏着我们的家园,但生活中如果真少了它们,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于是许多市民们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塑料袋,少你不便,有你添乱。

为了了解塑料袋这个和我们每天都亲密接触的“伙伴”,我们组做了一次社会调查,通过查资料和实地观察的方法来真正了解我们这位伙伴。

二、调查过程

7月27日——30日,我们分别来到蔬菜批发市场、大街等地方,调查发现,各种颜色的塑料袋使用量都非常大,而市场上的小贩和店老板则却对塑料袋是否会影响健康很不清楚。

7月27日早在这里我们看到,菜摊上摆放着或红或紫的塑料袋,肉店墙上挂着红色的塑料袋,就连菜场小贩们包装成捆的蔬菜也是使用如麻袋大小的塑料袋。在一个蒜薹批发点,我们看到成捆的蒜薹用略带紫色的塑料袋包装好,且大部分都用绳子捆扎好,于是我们上前询问小贩:“捆得这么严实,这些塑料袋的有害物质不就侵入到蒜薹里面了吗?”谁知小贩告诉我们:“咋可能呢?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包装的,也没见谁因为这塑料袋而吃出问题来。”而在市场的南侧,就有不少商贩在卖调料品的同时也出售各种塑料袋。

7月27日下午我们在这里发现,这里的小贩们使用的塑料袋比一般的塑料袋厚了许多,有黑色和红色两种。我们问一位卖鱼的师傅:“这些塑料袋会不会影响健康?”他听到我们的问题似乎有点纳闷:“影响健康?这鱼你又不生吃,怎么会影响健康?再说了,不用这塑料袋,你让我们用啥?这塑料袋既结实又防水,卖鱼用正好白色污染调查报告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7月30日早我们在一些餐馆发现,塑料袋的使用相当普遍,为了省去洗碗的麻烦,饭馆一般都会在碗上套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一般都是白色的,分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种。稀饭、饺子皮等无一例外都会在和塑料袋的亲密接触后进入顾客的肠胃。我在一家早点店询问一位老板用塑料袋装稀饭会不会危害身体健康,老板笑笑说:“肯定没问题,我们都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当我们询问这些正规渠道是什么时,他告诉我,店外经常有人推销,我们就买一些,几乎家家都在用。另外,老板还告诉我,这些塑料袋大多数是从批发市场进来的,而对于这些袋子在高温下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有无危害,这位老板也说不清楚白色污染。

经过两天的实际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塑料袋对人体的危害知之甚少,表现出一种冷漠,那么塑料袋究竟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呢?

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塑料袋主要由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三种。其中聚乙烯和聚丙烯对人体无任何毒害作用。而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塑料袋由于含有氯元素,因而会产生毒素,不能用来装食品。

另外,我们还查到鉴别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的方法,其中聚氯乙烯见火就着,离火就熄,而聚乙烯和聚丙烯则燃烧呈黄色火焰,离火还能继续燃烧。于是我们按照方法对大家经常使用的塑料袋做了一次试验,结果发现,我们经常使用的红白相间,黄色,蓝色,红色,紫色塑料袋都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而较厚的黑色和红色塑料袋都由聚氯乙烯制成。另外,即使这些塑料袋是由无毒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的,也不能因此保证这些塑料袋可以用来装食品。因为由这些物质加工成塑料袋的过程中,还要加入些添加剂、染料等有害人体健康的辅助材料。所以市面上常见的有色塑料袋,不要用来装直接入口的食物,不过用来装蔬菜应该没问题,但不要用这些塑料袋保存蔬菜,因为时间一长,毒素很有可能渗入蔬菜。

其次,对于我们常见的用来直接装入口食物的白色塑料袋,专家也提醒大家谨慎使用白色污染调查报告自我鉴定

特别是不要装含油、含酒精类食品及温度超过60摄氏度的食品,否则塑料袋中的铅就会融入食品中。有色塑料袋就更不能装这些食品了。

ZUI后,还得提醒大家,对于塑料袋的质量国家都有统一标准,许多都存在质量隐患。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少使用塑料袋,这样既有利于自身的健康也有利于环保

经过四天的实地调查与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了塑料袋这个我们每天都亲密接触的“伙伴”的危害,因为这危害不仅仅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拒绝塑料袋,拒绝白色污染,与绿色牵手。

三、倡响它的未来

曾几何时,塑料袋,这个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物品,似乎已�

原来我们这个每天都在接触的“伙伴”真的在一点点吞噬着我们的健康,我们经常使用的较厚的黑色、红色塑料袋都是由含氯元素的聚氯乙烯制成的,而其他各种塑料袋也含有各种添加剂、染料等有害人体健康的辅助材料,所以塑料袋还是少用的为好。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其实有一些黑心的商家多少了解一些塑料袋的危害知识,但他们为了提高利润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还在继续大量地使用着塑料袋,因此我们对塑料袋的认识真的是没有提高到一定高度。

关于白色污染的现状调查报告 篇3

一、引言

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其是各种塑料袋)会给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广大中学生对白色污染知之甚少,环保意识淡薄,天天都在制造白色污染,使原本圣洁的学校受到白色污染的腐蚀。为了了解、解决学校白色污染的题目,我们对学校白色污染进行了一些调查,并尝试找出解决办法,使广大中学生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还学校一片净土,促进太原市的白色污染防治工作

二、有关白色污染的相关知识

1、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埋入土壤中的塑料制品,对耕作和播种造成了极大困难,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污染地下水,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不产。假如将塑料燃烧,则会产生很多有害气体,破坏环境。将塑料倒入海洋(海洋中塑料的分解需250年),若被海鸟、鱼类误食,会造成这些动物死亡,若是缠住一些舰船的螺旋桨,则会造成海上交通事故。

2、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白色污染治理办法。

白色污染构成的关键是塑料不易分解,所以,科学家研制了多种自毁可降解塑料,如生物自毁塑料、化学自毁塑料、医用自毁塑料等。制造这些塑料的指导思想是:在塑料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塑料能被光照、细菌或其他化学物质溶解或消除。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造价昂贵,无法与便宜的不可降解塑料竞争。我们盼望着早日出现能够与不可降解塑料一样便宜的可降解塑料能够回收、再生、利用。

三、调查情景

我们小组在学校随机挑选50人参加我们的问卷调查,共收回45份,占90%(调查问卷附表),结果如下:

题目一:你明白什么是白色污染吗

调查者中,有23表示明白白色污染,而有13表示不清楚。结果证明,大部分中学生是明白什么是白色污染的,这与学校教育有很大关系(高二化学教材对于白色污染有过讲解)。但仍有一部分(13)的人不清楚,这证明,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题目二:你经常购买小食品吗

71.1%的人偶然购买小食品,22.2%的人经常购买,仅有6.7%的人不买小食品。这是因为,学生族很少有时间在家吃早饭,所以来学校购买食品充饥的人很多,而食品包装袋绝大部分都是塑料制品(请看以下的调查),这就为学校白色污染的产生供给了条件条件。

题目三:你如何处理塑料袋

上图显示仅有7人(占15.6%)将塑料袋随地乱扔,而扔进垃圾箱的占80%,但这并不表示大部分塑料袋进入垃圾箱中,因为据我们小组成员观察发现,很多人固然明白应当把塑料袋扔入垃圾箱内,却总是扔到垃圾箱旁,风一吹,塑料袋就满学校乱飞了。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在两位选择其他的同学中。一人表示会把塑料袋扔进视线所见的垃圾箱内。我们发现。学校内垃圾箱以前并未几,并且大多锈迹斑斑的,沉重、固定的老式垃圾箱十分不方便。可是本学期开始后,学校增加了垃圾箱的数目,这对于防治学校白色污染是有帮忙的。

题目四:请同学对学校白色污染的处理方法提出一些提议。

供给提议如下:

(1)学校应教育同学们增强环保意识,多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

(2)同学们不要随意扔垃圾,对随地扔废弃物的人讲讲环保的重要性。

(3)学校同一将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

(4)增设垃圾箱,放在白色污染严重的地方(如小卖部分口)。

(5)设计一个环保标志,挂在醒目的地方。

(6)尽量减少用塑料袋包装物品,并杜绝使用一次性发泡饭盒(此刻校食堂使用的一次性饭盒就是国家禁止使用的饭盒,但仍在使用)。

(7)呼吁全社会增强环保意识。

(8)学校不要焚烧垃圾。

经过本次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大部分学生对于白色污染比较了解,但仍有部分人对白色污染的概念不清楚,这需要学校增强环保方面的教育。②相当一部分人固然明白什么是白色污染,但依然使用或随手丢弃白色污染物。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学生环保的观念十分重要,同时学校也要作出实际行动,如多设置分类垃圾箱,组织回收有价值的垃圾等。

(三)学校白色污染现状调查

经过上一阶段的调查,我们已经调查清楚了学生对白色污染的了解情景,与同学们初步探讨了如何防治学校白色污染。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我们学校白色污染的情景,并对处理方法进行可行性探讨。

首先,我们进行的工作是称量一个班一天产生的垃圾,分拣出垃圾的种类、白色污染(如塑料袋、塑料瓶等)所占比重为多少,以此来估算十二中一天产生的白色污染物的数目。以高二某班为例,这个班一天所产生的垃圾约重2kg左右,主要成分是纸、塑料包装袋、塑料瓶、易拉罐、发泡饭盒及一些果核等。其中塑料包装袋有近l00个(几乎全用于食品包装),5个塑料瓶,7个发泡饭盒,2个易拉罐(铝制)。不丢脸出,食品包装是学校白色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还发现,纸张和易拉罐都是能够回收利用的、并且目前社会上也有回收废纸、易拉罐的地方。于是我们把重点放在了塑料的回收再利用上。

在学校的垃圾站,我们遇见一位拣垃圾的人,他把塑料瓶进行了回收。我们小组成员上前询问他回收的目的、价钱,而他没有回答。为了查询有关塑料的回收情景,我们小组特地利用课外时间对太原市各正规废品回收站进行了采访,可惜没有发现回收塑料的地方。最终,经过上网查询资料,我们得知:塑料是能够回收的,但不能够再利用来制造食品包装袋(因为造价高,不能保证卫生与安全),只可用作建筑材料或农用大棚等。值得留意的是,一些违规生产的个体小企业私自回收塑料废物,用一些有毒的有机溶剂清洗后再利用,这对人体是有害的。所以,学校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时,必须要将回收的塑料制品送到正规的回收单位。

四、结论

经过以上调查,我们发现学校内是存在白色污染的,以十二中为例,天天十二中要产生4000个左右的食品包装袋,这会使多少亩土地丧失耕种本事!并且,学生对于白色污染缺乏紧迫感,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十分危险的。假如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若干年后中国还有没有可供种植耕作的土地我们中学生不应当对白色污染这一社会题目不闻不问,而必须要拿出主人翁的精神,进取地去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宣传环保意识、从而使全社会的人都有环保观念--这正是我们的目标所在。

我们的提议:

(1)根据我们的调查以及我们所查的资料,我们提议学校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其具体操纵方法如下:

①每一个班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型垃圾点,将垃圾按纸类、塑料、金属(如易拉罐等)、电池、其他共五类分类收集。由于纸类、塑料数目较多,能够一天清理一次,另外研究到电池对环境的危害,提议同学们把废旧电池同一回收。

②学校设立几个大型垃圾箱,同一回收各班分类垃圾箱中的垃圾,并在学校内多设置一些小型分类垃圾箱。学校负责与社会回收单位联系,及时送出回收来的垃圾。

③学校应当设立一个评分制度,对垃圾回收工作开展得好的班级进行鼓励。回收的收入也可回到各班使用。

(2)应当看到,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杜绝学校白色污染,就必须在学生心中树立环保的观念,所以提议学校多多加强环保教育,如征集环保标志,举行环保歌咏比赛等活动,使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3)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目的还在于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知识,所以提议学校多方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如在每年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组织学生上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等知识,仅有全社会都在讲环保,才会从根本上防治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篇4

调查地点: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

什么是白色污染?

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它是指用聚笨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以致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城市塑料协圾的消耗量、废弃量十分惊人。在“白色垃圾”中,污染ZUI明显、ZUI令人头痛、群众反映烈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据有关部门统计,仅以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意为例,我国全年消耗量达4亿至7亿个,其中天津市达2000万至4000万个。

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一、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二、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三、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四、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五、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篇5

今天的任务去菜市场调查一家卖菜的,调查他们塑料袋的用量是多大。

杨老师依然和我们一起,我们商量先买一些菜比较合适。

买完菜后,我们便对摊主说明了我们的来意。摊主很热情的谈了起来。以下是我们调查的结果。?这些是一个摊主一个月塑料袋的用量,总共要花600多元。一年购买塑料袋花掉六、七千元,菜农很感慨,也很优虑。

我们询问:“你对如何减少白色污染有什么想法?”

摊主说:“要么不要再生产塑料袋,要么大大提高塑料袋的价钱,让人们不得不用布袋或篮子。.。.。.”摊主越说情绪越高涨。

塑料袋以它价格低廉使用便捷的优点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它潜在的危害是很大的,生活中不可没有塑料袋。因此,回收塑料袋,妥善处理塑料袋,研制可降解的塑料袋将为解决白色污染的有效途径。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计划

塑料袋,这个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物品,似乎已� 红的,黑的,蓝的,紫的,五颜六色的塑料袋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您是否知道这些塑料袋或许正是在和您的亲密接触中一步步侵蚀着我们的健康?同时这些白色垃圾也逐步破坏着我们的家园,但生活中如果真少了它们,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于是许多市民们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塑料袋,少你不便,有你添乱。

为了了解塑料袋这个和我们每天都亲密接触的“伙伴”,我们组做了一次社会调查,通过查资料和实地观察的方法来真正了解我们这位伙伴。

二、调查过程

1月27日——30日,我们分别来到蔬菜批发市场、大街等地方,调查发现,各种颜色的塑料袋使用量都非常大,而市场上的小贩和店老板则却对塑料袋是否会影响健康很不清楚。

1月27日早 在这里我们看到,菜摊上摆放着或红或紫的塑料袋,肉店墙上挂着红色的塑料袋,就连菜场小贩们包装成捆的蔬菜也是使用如麻袋大小的塑料袋。在一个蒜薹批发点,我们看到成捆的蒜薹用略带紫色的塑料袋包装好,且大部分都用绳子捆扎好,于是我们上前询问小贩:“捆得这么严实,这些塑料袋的有害物质不就侵入到蒜薹里面了吗?”谁知小贩告诉我们:“咋可能呢?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包装的,也没见谁因为这塑料袋而吃出问题来。”而在市场的南侧,就有不少商贩在卖调料品的同时也出售各种塑料袋。

1月27日下午 我们在这里发现,这里的小贩们使用的塑料袋比一般的塑料袋厚了许多,有黑色和红色两种。我们问一位卖鱼的师傅:“这些塑料袋会不会影响健康?”他听到我们的问题似乎有点纳闷:“影响健康?这鱼你又不生吃,怎么会影响健康?再说了,不用这塑料袋,你让我们用啥?这塑料袋既结实又防水,卖鱼用正好。”

1月30日早 我们在一些餐馆发现,塑料袋的使用相当普遍,为了省去洗碗的麻烦,饭馆一般都会在碗上套个塑料袋。这些塑料袋一般都是白色的,分为透明的和不透明的两种。稀饭、饺子皮等无一例外都会在和塑料袋的亲密接触后进入顾客的肠胃。我在一家早点店询问一位老板用塑料袋装稀饭会不会危害身体健康,老板笑笑说:“肯定没问题,我们都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当我们询问这些正规渠道是什么时,他告诉我,店外经常有人推销,我们就买一些,几乎家家都在用。另外,老板还告诉我,这些塑料袋大多数是从批发市场进来的,而对于这些袋子在高温下的化学成分对人体有无危害,这位老板也说不清楚。

经过两天的实际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塑料袋对人体的危害知之甚少,表现出一种冷漠,那么塑料袋究竟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呢?

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塑料袋主要由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三种。其中聚乙烯和聚丙烯对人体无任何毒害作用。而用聚氯乙烯制成的塑料袋由于含有氯元素,因而会产生毒素,不能用来装食品。

另外,我们还查到鉴别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的方法,其中聚氯乙烯见火就着,离火就熄,而聚乙烯和聚丙烯则燃烧呈黄色火焰,离火还能继续燃烧。于是我们按照方法对大家经常使用的塑料袋做了一次试验,结果发现,我们经常使用的红白相间,黄色,蓝色,红色,紫色塑料袋都是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而较厚的黑色和红色塑料袋都由聚氯乙烯制成。另外,即使这些塑料袋是由无毒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的,也不能因此保证这些塑料袋可以用来装食品。因为由这些物质加工成塑料袋的过程中,还要加入些添加剂、染料等有害人体健康的辅助材料。所以市面上常见的有色塑料袋,不要用来装直接入口的食物,不过用来装蔬菜应该没问题,但最好不要用这些塑料袋保存蔬菜,因为时间一长,毒素很有可能渗入蔬菜。

其次,对于我们常见的用来直接装入口食物的白色塑料袋,专家也提醒大家谨慎使用。特别是不要装含油、含酒精类食品及温度超过60摄氏度的食品,否则塑料袋中的铅就会融入食品中。有色塑料袋就更不能装这些食品了。

最后,还得提醒大家,对于塑料袋的质量国家都有统一标准,许多都存在质量隐患。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少使用塑料袋,这样既有利于自身的健康也有利于环保。经过四天的实地调查与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了塑料袋这个我们每天都亲密接触的“伙伴”的危害,因为这危害不仅仅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拒绝塑料袋,拒绝白色污染,与绿色牵手。

三、倡响它的未来

曾几何时,塑料袋,这个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物品,似乎已�

原来我们这个每天都在接触的“伙伴”真的在一点点吞噬着我们的健康,我们经常使用的较厚的黑色、红色塑料袋都是由含氯元素的聚氯乙烯制成的,而其他各种塑料袋也含有各种添加剂、染料等有害人体健康的辅助材料,所以塑料袋还是少用的为好。在调查中我还发现,其实有一些黑心的商家多少了解一些塑料袋的危害知识,但他们为了提高利润置消费者的健康于不顾,还在继续大量地使用着塑料袋,因此我们对塑料袋的认识真的是没有提高到一定高度。

当然如果把塑料袋加工成别的一些塑料制品,既对我们没有危害,反而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怎么写 篇7

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还有我们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对环境污染很严重,埋在土壤中很难分解,会导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购买东西时最好自备工具,减少它的利用。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

1、国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情况

早在1985年,美国入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就已达23.4公斤,日本为20.1公斤,欧洲为15公斤。进入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的数量更多(我国1995年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塑料制品为13.12公斤)。从消费量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实则不然。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很早就严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随手乱扔废旧塑料包装物,基本消除了“视觉污染”。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较高。以美国为例,80年代以前,处置废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后来发现塑料长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后,他们转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利福尼亚、缅因、纽约等10个州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德国的《包装条例》将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包装材料的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现在已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无害化处置,也基本消除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潜在危害。

2、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逗已取得显著改观。铁路部门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在沿线分区划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车采用袋装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抛弃废物。乘务员也不象以前那样,将车箱垃圾直接扫出窗外,而是将垃圾袋卸在车站,由车站集中处理。目前,采用袋装垃圾的列车越来越多,随意向车外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已有2.9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但回收利用应该在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垃圾之前。从垃圾场里重新分拣废旧塑料包装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废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因分拣出来的废塑料制品太脏,也难以按材质分类,质量无法保障。北京市环保局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回收利用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质餐具(包括托盘、碗、杯等)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废弃餐具,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通知》还规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须达到30%,1999年达到50%,20__年达到60%。《通告》发布后,生产、经销单位和个人立即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计划和具体保证措施。这是北京市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突破口。在取得实效后,将逐步增加强制回收利用的废塑料制品的种类和比例,最终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环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确定通过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计划书”、“试点工作运行图”、“试点工作进度大纲”,并在筹备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产业协会”。

第三,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于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将此通告在《杭州日报》上连续刊登三天。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个体流动商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第35条规定: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违者可处500~5000元罚款。该《条例》将于1997年9月15日起实施。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等城市也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三、我国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2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4、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四、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篇8

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还有我们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对环境污染很严重,埋在土壤中很难分解,会导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烧会导致大气污染,所以现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购买东西时最好自备工具,减少它的利用。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这些废旧塑料包装物散落在市区、风景旅游区、水体、道路两侧,不仅影响景观,造成“视觉污染”,而且因其难以降解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为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旧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一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人们对此戏称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1、“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

1、国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情况

早在1985年,美国入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就已达23.4公斤,日本为20.1公斤,欧洲为15公斤。进入九十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的数量更多(我国1995年人均消费塑料包装物和其它塑料制品为13.12公斤)。从消费量来看,似乎发达国家的“白色污染”应该很严重,实则不然。究其原因,一是发达国家很早就严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随手乱扔废旧塑料包装物,基本消除了“视觉污染”。二是发达国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较高。以美国为例,80年代以前,处置废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后来发现塑料长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后,他们转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现在已建立起了一套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大部分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转化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无害化处置,也基本消除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潜在危害。

美国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对固体废物管理、资源回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技术研究、系统建设及运行、发展规划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加利福尼亚、缅因、纽约等10个州先后出台了包装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资源法》、《节能与再生资源支援法》、《包装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专门条款,以促进制造商简化包装,并明确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各自的回收利用义务。德国在《循环经济法》中明确规定,谁制造、销售、消费包装物品,谁就有避免产生、回收利用和处置废物的义务。德国的《包装条例》将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包装材料的义务与生产、销售、消费该商品的权利挂钩,把回收、利用、处置的义务分解落实到商品及其包装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细微环节,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效性。

2、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国开始从行政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强管理。例如,社会上较为关注的铁路两侧的”白色污染“问题,通过加强管逗已取得显著改观。铁路部门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在沿线分区划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车采用袋装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抛弃废物。乘务员也不象以前那样,将车箱垃圾直接扫出窗外,而是将垃圾袋卸在车站,由车站集中处理。目前,采用袋装垃圾的列车越来越多,随意向车外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已有2.9万公里的线路两侧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实践证明,加强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杭州是我国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于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环卫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发布了《关于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将此通告在《杭州日报》上连续刊登三天。管理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一些个体流动商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条例》第35条规定:禁止销售、使用泡沫塑料制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违者可处500~5000元罚款。该《条例》将于1997年9月15日起实施。武汉、哈尔滨、福州、广州、厦门、宁波、汕头等城市也颁布了有关政策、法规,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单靠禁止是很难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上述颁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纸制品或可降解塑料制品代替原来的难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但是替代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均无法与普通塑料制品竞争。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命令,不考虑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

第三,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体废物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通用原则。回收利用不仅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缓解资源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并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标本兼治的好办法。但回收利用应该在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垃圾之前。从垃圾场里重新分拣废旧塑料包装物,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废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因分拣出来的废塑料制品太脏,也难以按材质分类,质量无法保障。北京市环保局在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回收利用为主,替代为辅,区别对待,综合防治”的技术路线。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环保局与市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产、经销一次性塑质餐具(包括托盘、碗、杯等)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回收利用废弃餐具,也可以委托其他单位回收利用。《通知》还规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须达到30%,1999年达到50%,2000年达到60%。《通告》发布后,生产、经销单位和个人立即到当地环保部门申报登记,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计划和具体保证措施。这是北京市解决“白色污染”的一个突破口。在取得实效后,将逐步增加强制回收利用的废塑料制品的种类和比例,最终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环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调研报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确定通过回收再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计划书”、“试点工作运行图”、“试点工作进度大纲”,并在筹备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产业协会”。

在技术方面,一是采取以纸代塑。纸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纤维素,废弃后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决前面所说的“潜在危害”,但也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首先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富裕;其次造纸过程中会带来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纸制品尚不能与塑料制品抗衡。目前,我国也有以甘蔗杆、稻草为原料生产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二是采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它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使塑料包装物的稳定性下降,较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区已有19家研制或生产可降解塑料的单位。试验表明,大多数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环境中暴露3个月后开始变薄、失重、强度下降,逐渐裂成碎片。如果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则降解效果不明显。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个不足:一是多消耗粮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视觉污染”;三是由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不能彻底解决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于含有特殊的添加剂而难以回收利用。

三、我国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规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性,应有强制性措施,约束公民和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工作人员的行为。如,要求企业或个人对自己生产、经营、消费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对随意抛弃、堆放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进行处罚等。但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这方面的全国性法规。

2、缺少相关的经济政策

要调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业的积极性,需要给予这些企业以优惠政策。现有的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行业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为了不增加政府负担,同时体现“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应要求产生废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业或个人要交纳回收处理费,用于对回收利用者的补偿。这种做法在国外已较为普遍,我国,目前还没有这类经济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风景旅游区、交通干线、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饮、商业、铁路、水运部门对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没有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听任顾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员对已收集起来的废物又抛弃到车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游区的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商场、饭店、公园等繁华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还没有设置分类垃圾箱。市容环卫部门虽有规定禁止乱扔废物,但执法、检查的人员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现象较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统一。

我国相当多的地区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防治“白色污染”问题还未提上议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张以纸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来解决“白色污染”,有的地区则主张靠回收利用来解决问题,管理思想还不统一。

5、人们的环境意识还靠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环保观念虽比前几年有所提高,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但还没有落实到自身的行动上,随手抛弃废物,乱倒、乱堆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为随处可见。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导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没有责任感,既没有履行义务的内在动力,也没有回收、利用、处置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外部压力。

四、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建议

总结国内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白色污染”现状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防治“白色污染”应遵循“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原则。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决“视觉污染”问题,使市容、景观有明显改善。这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引导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依法强化管理,促使企业和个入对自己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妥善收集、处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决废旧塑料包装物对生态环境长期的、深层次的。危害。这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回收利用的法规和经济政策,对废旧塑料包装物实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还应加强研究开发符合实际的替代(绿色)包装用品。现就加速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进程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危害的认识,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教育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愤。在自身严格遵守环保法规的同时,积极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2、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按照“以宣传教育为先导,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主要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一是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市民自觉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对大量产生废旧塑料包装物的行业(如铁路、水运、民航、旅游、饭店、餐饮、零售等),要通过强化管理,改变无人负责、无序堆放、随意抛弃的现象;三是采取强制措施,从回收集中产生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强替代包装产品的开发、研究,努力减少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等。

3、尽快制定颁布国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关法规,明确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应对塑料包装物的生产、经营、消费等各个环节,分别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和引导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的产生量,鼓励提高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建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运作机制。运用经济手段,鼓励和促进废旧塑料包装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