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调查报告【3篇】

基层医院调查报告(通用3篇)

基层医院调查报告 篇1

现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按干部层级划分,根据笔者工作实践来看,区县一级对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科局乡镇普通干部、事业单位干部的培训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急需培训的年轻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游离”在党校主体班教育培训之外,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对象覆盖不全面,存在事实上的“盲区”。

一、干部教育培训“盲区”的表现

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落实干部大教育大培训战略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覆盖不全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班培训对象相对固化。一直以来,县级党校(行政学校)主体班培训对象主要以培训轮训乡科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培训对象相对固化,加之每年主体班办班期数有限,参训对象还受名额限制,从源头造成干部参训面不广,受训机会先天不足。

2、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培训落差。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干部教育培训,从上到下基本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学习不是工作”、“学习耽误工作”、“学习的人不干工作”,单位主体班名额本就有限,加之领导重视不够,对点名调训轻则换人,重则推脱放弃,造成干部更加少有参训机会,致使干部队伍素质停步不前,甚至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工学矛盾解决不力致使想训不能训。一方面是培训机会少,另一方面是有了培训机会需要培训的人也参加不了,这种怪圈在基层普遍存在。随着平均年龄、业务熟悉程度的不断增长,胜任工作的人数却越来越少,造成很多重要工作岗位一人多岗,有的身处一线繁忙重要岗位。面对省、市、区很多专业培训,培训内容特别需要,但却实在分身乏术,单位也不愿意因为个人培训影响工作,一旦调训则工作断档,所以每次面对培训机会都只能无奈错过。

4、部分干部主观上消极参训致使能训不愿训。在我们区县一级,部分年龄约五十岁以上,已提拔到一定职级,继续向上提拔已基本没有希望的干部,有机会参加培训,而自己主观上不想培训。

二、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主要有:

1、主体班设置欠科学,调训难涉及。目前,我区干部能参加的主体班主要有处干班、科干班、中青班、党外干部班、妇干班等,受训对象主要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部分中青年后备干部。机关事业单位中所占比例较重的一般干部,有的由于年龄较轻、参加工作时间较短,有的职级未提升,基本少有机会参加党校主体班培训。

2、培训内容欠丰富,吸引力不强。一些年轻干部,由于离开学校不久,有着旺盛的学习精力、大量的闲余时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向上的期望心理,非常希望能参加一些政治理论培训以及业务技能培训。可事实上,这些年轻干部所能参加的,只有一年一到二次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新知识培训。而且,知识更新培训所涉及的外语、电脑、普通话等等知识技能,往往是比较初浅的,对于一名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年轻干部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了。可以说,离校三到五年的年轻干部,几乎没有机会参加那些真正能提高能力素质的培训。

3、部分干部主观思想消极,终身学习难坚持。一是个人学习欲望下降。这部分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已有一定的年限,不论政治理论水平还是业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处理日常工作已不成问题,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都降低了。二是学习动力不够。根据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一些规定,领导干部到了一定的年龄界限,得到提拔的希望已经很小,从客观上讲,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也就失去了动力。三是学习精力跟不上。部分干部年龄一大,记忆力肯定不如年轻时候,再加上四十岁以上的领导干部,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顾,精力也确实搭不够。

4、培训机构管理松散,约束激励不严格。干部教育培训缺少动力,一整套系统的、严格的、可操作的、针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检查、督促、考核、奖惩制度尚未形成。建立的培训考试考核制度执行不够严格,有的流于形式。考试无压力,平时就不努力,考试结果也难分等级。对干部培训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存在培训与使用相脱节的现象,先训后用、届期必训的制度没有落实。不训照用,调训就可以不参加。无考核无奖惩,也就无激励,干部学习既没有动力,也没有压力,从而形成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弊端。

三、解决的对策与建议

1、科学设置主体班,保障调训的有效实施。

一是保障培训覆盖面。将青年干部作为培训重点对象,促使青年干部培训从年度培训转变为经常培训。注重扩大培训范围。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调学的方式,将后备干部、选调生、新录用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选派到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都纳入到培训范围。二是实行培训计划申报。以往我们主体班实行点名调训时,组织部门在开班之前总为参训学员到位问题发愁。经常遇到单位领导讲原因不支持,干部讲价钱不配合,以单位工作忙、工学有矛盾为由,让干部调训工作很难到位。近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采取自行申报计划的方式,要求各单位根据各自实际,按照考虑干部本人意愿、单位统筹安排、五年内不重复培训、党委党组研究申报的原则,制定了五年参训计划,既保证单位有人参训,也让对自己参训做到心中有数。三是注重保证培训时间。开班之前与调学单位加强协调沟通,严肃学习纪律,保证每名干部的培训时间,用时间保证干部培训质量。

2、转变单位领导和受训对象培训观念。

当前,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干部队伍知识老化的现象已经出现,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就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一是领导者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发达国家、跨国集团公司都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引进人才,我国也在科教兴国战略之后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出来的。树立了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自然就会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二是要树立干部终身教育观念。原来社会发展缓慢,知识的发生较少。现在,社会发展加速,知识也呈几何数增长。知识爆炸了,人脑还是那么大,所以得学,有选择的学,一直学,终身学。终身学习将成为干部的重要任务,成为人才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树立干部的培训权利观念。全员培训、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不仅是组织对干部的要求,而且是干部的权利,不仅要安排干部参加调训,而且要为干部参加自选培训创造条件,以帮助干部建立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促进各级干部向“专家型”、“思想型”、“管理型”转变。

3、保持培训内容的更新。

一是要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现在已经进入了精细化的时代,创新培训内容也必须由粗变细,变精,顺应干部成长规律,为不同岗位干部“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突出教育培训的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二是注重在提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上下功夫。要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扣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联的内容进行专题教育培训。三是要实现补偿型向发展型转变。要求我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不是现在缺什么就补什么,而是着眼未来,将来可能需要什么,现在就学什么,使培训内容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4、学用结合,注重成果的有效运用。

一是要坚持做到“能者上,弱者下”。我们如果能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做到“能者上、弱者下”,则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若不参加教育培训,能力素质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即使已经到了一定的职位,也有可能被降职免职。这样一来,只要有培训机会,领导干部自然会积极自觉地去参加,甚至没有机会,他们也会主动地去争取机会。二是要严把进出口关。至于一般的年轻干部,以及各类不同年龄的一般机关工作人员,只要做到干部队伍的“能进能出”,那么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三是教育培训与干部使用相结合。把学习教育培训的成效作为一个重要条件,建立健全并认真实施先培训后上岗和在职进修制度,把教育培训的效果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学习合格作为考核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的必要条件之一,实行干部考学、述学制度,使干部做到工作学习化和学习工作化,把学习作为终身任务,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这意味着,将培训结果与考核晋升挂钩,可使对干部的培训要求变成刚性的硬约束,促进干部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培训。

基层医院调查报告 篇2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持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不再被誉为“天之骄子”、“社会宠儿”,本科毕业生就业由“包分配”变成了“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据福瑞医生网统计,20__年医学类毕业生大约108万人。就业形势将更加严重。为此调查研究医学生就业形势初步分析并总结。

医学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

1.医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密集期。

随着1999年以来的高校持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也由过去的“精英就业”转变为“大众化就业”。医学院校招生数也大幅增加。

20__年是医学类专业本科生扩招后毕业的第一年,之后医学生以大致20%-30%的速度递增。据福瑞医生网统计,在20__年医学类毕业生人数为,20__年毕业生数量将达到108万人左右。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会更加严重。不久前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也显示,所有学科大类中,医学类学生就业率排在最末位,就业率在该省已经连续两年倒数第一。去年底在当地高校举行的招聘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举办的专场招聘会,有1.8万名毕业生竞聘4000个岗位,南方医科大学举办的专场招聘会,同样是1万多名学生竞争3800多个岗位。

2.就业岗位层次提高、数量趋于饱和。

尽管我国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还严重不足,但由于地区分布、队伍结构、用人机制等问题,现有医疗机构普遍认为:数量趋于饱和,招人,就是想提高质量。所以,提高门槛是大医院的用人取向,全国基本一致。有关资料分析,20__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呈上升趋势,本科生基本持平但略有下降,专科生则下降明显。并且多数医院目前想要研究生,至于本科生,只有一些麻醉、影像、检验等医技方面的可以接收,其余的除非非凡优秀,否则基本上很难被接受。大多数医疗单位在招聘时,都希望招到有执业医师资格、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这给医学类应届毕业生就业又增加了难度。考研人数大幅度攀升。

随着人们对高学历人才越来越看重,以及医疗单位招聘的要求越来越高,近两年毕业意向的选择上,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考研人数大幅度上升。考研似乎已经成为医学类专业毕业生的最佳选择,普遍认为这个行业本科学历很难立足,期望通过考研提高身价,同时也

避过就业高峰。另外,就业时很多医疗单位对专业的限制使得本科毕业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专业领域,根据市场需求重新选择主攻方向,从而加入考研的大军。报名考研的比例很高,但考上的究竟是少数,所以很多同学甚至做好了“长期抗战”的预备。考研的竞争一年比一年激烈,同时也是各间高等医学院校的整体优势以及医学毕业生的个体优势的较量,报考名牌高等医学院校的竞争难度更加大,比高考难度还要大。

毕业生方面

1.就业倾向及薪资预期

调查显示,医学生在“择业方向优先考虑”中选择“考研”占62.74%;其次“就业”占34.91%;另有2.36%的同学优先选择“出国留学”。由此可以看出,很多大学生希望继续学习,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预期期望普遍提高。近年大学中掀起的“考研热”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是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的一个主要途径。

2.就业地域意向

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就业的地区为生源地、东部沿海地区、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调查中,医学生不想去社区及农村医疗机构。72%的医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待遇明显偏低和业务发展前途受限可能是影响医学生不愿意选择基层的主要原因。在安徽省一家县级医院的薪资水平仅仅是每个月400元工资。

3.就业渠道预备

健康报调查还显示,医学毕业生为就业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他们求职的,主要是报纸、招聘单位的网站等媒体。为了能找到合适的工作,50%的毕业生投递了10份以上的简历,30%以上的毕业生参加了5次以上的招聘会,但目前毕业生签约率并不高,仅有38%的毕业生与招聘单位正式签约。福瑞医生在某高校的调查,从毕业生“找工作将采取的途径”这一问题的回答来看,

54.09%同学选择“自己主动去找”,而选择“依靠家人朋友帮助”占34.24%,同时,11.67%同学选择“依靠学校推荐”。这些数据更加表明当前就业形势严重,仅依靠自身力量寻找一份较为合适的工作实在困难,动员各方面力量解决就业问题是一种不错途径,就业本来就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对于招聘会的种类,64.94%的同学希望参加以专业划分的毕业生小型和专长招聘会。

4. 就业过程思考

对于自己择业影响最大的外在群体,51.36%的同学认为是父母,5.91%的同学认为是导师,16.36%的同学认为是朋友,26.36%的同学相信自己择业不受他人影响。这些结果显示,大部分毕业生择业时自主性不强,对外因考虑太多,对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形势熟悉不够,不注重用人单位的要求和自身能力的匹配。求职中困扰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社会不公平竞争,缺乏社会关系和得不到有效。对于现在就业难的主要问题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人才供大于求、社会需求总量减少,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及高校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福瑞医生调查显示,65%的毕业生认为,决定成功就业的因素中,工作能力强是最重要的。但是,有40%的人认为是靠自己所在的学校名气大, 23%的人认为是靠送礼托关系找到工作。以往许多医学生成功就业是因为有在某个单位实习的经历,而如今靠实习助其成功就业的情况在发生变化。由于医学生就业困难,此次调查,通过这一途径就业的只有15%。一位医学生说,刚毕业实习那会,他没命地学,天天待在医院里,只要老师那里有事做,再脏再累都是抢着干,老师挺看重他,还帮他找工作,但是打了一通电话都没下文,老师也无能为力。

5. 就业指导课程态度

就业指导就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分析和猜测职业发展前景,提高大学生的择业技巧和技能,了解就业指导的现状和需求是加强就业指导,全面提高服务水平的必然途径。多项调查显示,50%以上同学希望学校开始就业指导课程

综合上述,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重,需要大家转变观念、调整心态、尽早并技巧的做好预备,争取早日落实就业问题。

基层医院调查报告 篇3

我国新医改方案已正式出台施行,新医改将加快基层医院的建设,改善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和活力,保证农民看得起病,缩短城乡之医疗差距,解决好公立医院的布局问题。有助于引入社会资金、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办好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政策依据。新医改的重点在于完善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农村和社区医疗服务体系是农村医疗网的枢杻,既承上启下,又承担着预防、保健、防疫、健教、医疗和计生等诸多具体任务的医疗机构。乡镇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十亿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党的三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基层医院的生存与发展好坏,决定着新医改的最终成功与否,基层医院无疑是新医改的焦点与难点,但是,由于国家经济条件的制约,基层医院的改革和完善还存在很大的苦难。

拒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基层医院的总数己达5万余所,担负着全国2/3 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实属面广量大,任务繁重。由于我国是一个卫生资源缺乏和分布不平衡的国家,高级医学专家和高级医疗设备大多集中在城市中的大医院,而基层医院占有的卫生资源却很少很少,互相间的医疗水平、差距很大,以致城市中大医院的病人排队、非常拥挤,而基层医院的病人却冷冷清清,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局面。在卫生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却又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如此的非良性循环,必然影响两极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影响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提高。由此,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疗条件差就完全凸显了出来。

主要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力资源:

人才匮乏,基层医院卫生队伍中有相当部分人员没有接受过高等医学教育,学历层次低,人才质量不能适应现代人才竞争,特别是缺乏具有现代医院管理知识的`干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不到位,目前基层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一个较为初始的阶段,一些医院有人事管理而没有人力资源规划,由有人力资源却没有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计划,渴望引入人才但没有完善的用人机制,重视引进人才却不重视对现有人力资源的挖掘,注重对技术设备等有形资源的投入却忽视对人的潜能等无形资源的开发,导致管理成效甚微人力资源浪费。一方面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是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的流失,员工积极性受到挫伤,团队共振效应难以产生,阻碍了医院的发展。缺乏对人才的尊重,拥有人才,却没有委以重任;选拔人才,却没有合理的使用;引进人才,却留不住人才。目标不明确,缺乏完善的管理,对于一些基层医院来说还缺乏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员工晋升奖励和发展的制度,员工不了解医院所制定的目标,影响了群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团队精神也难以体现。

2. 客观环境:

由于体制、观念、技术、资金和经营理念等方面的差距,一些竞争力弱的基层医疗机构将无法生存,甚至会被挤出医疗市场

3. 管理体制:

传统的管理落后 传统的卫生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分配制度以及人事管理的模式在理念、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都与市场经济体制有一定的差距

在现在很多基层医院还有医生看病凭的仍是听诊器、温度计及血压计这“老三件”。这种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现状是我国大部分基层医院的一个缩影,医院陷入如此窘境,广大基层群众的身体健康岂能得到保证。在重庆市武隆县的很多乡镇医院连X光机和B超仪都没有,至于“三大常规化验”、人工呼吸机、吸痰器等急救设施更是无从谈起,由此及彼,可见,乡镇医院不管在基础设备上还是在管理体制上都纯在很大的缺陷,这是我们未来全科医生必须挑起的建设大梁。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以建设和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以保障农民基本医疗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核心,与农村医疗保障服务网络建设相配套.农民在基本医疗保险与农民个人投入、农村社区经济、企业、慈善机构、外资机构等方面的捐助相结合,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建设步伐。

中央强调在新医改过程中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一)立足保基本,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在巩固扩大覆盖面的同时,把重点放在提高保障水平和经办服务水平上。通过提高筹资水平和封顶线、降低起付钱和个人支付比例、推行住院统筹与门诊统筹相结合、合理控制医保基金结余率等措施,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加强基本医疗保障服务管理,完善医保付费方式,构建合理就医导向机制。公共卫生服务方面,认真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严格执行服务标准,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不断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

(二)着力强基层,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积极推进工作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切实增强基层的服务能力。在农村,加强县医院标准化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步伐,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继续巩固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在城市基层,重点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设施配套、科室设臵、服务流程和规章制度。增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必须在软件建设上下更大功夫。要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平,积极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方式,使更多的城乡居民不出社区、不出乡村就能看病。

(三)突出建机制,促进深化医改持续健康推进。

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在省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配备范围内,明确本地区人员编制配备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要求,落实政府补助经费,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建立医改资金筹措机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保证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保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需资金。同时,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严防发生违法违规行为。

农村卫生工作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农村卫生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系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党的__大报告指出,在我国要建立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未来的医院面对各种挑战,必须平衡经济规模和最佳就医可及性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因地制宜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共同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