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学生现状调查报告(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对于大学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的校园文明状况,以及大学生对于这些现象的看法和个人理解,从而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做出分析。使我们可以认识到自身不足,跟好的提升自身素质改善自我!
调查对象:
xx学院在校大学生以及校园不文明现象。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调查人员:
xxxxx
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
调查数据分析报告: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出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达100%。总体来说,校园内的文明状况还是不错的,有64%的同学认为校园文明状况一般,有22%的同学觉得良好,另有14%的同学认为较差。在您认为我校大学生不文明现象主要集中在哪几个地方35%的同学选择了教室,选择了食堂和宿舍的各占20%另也有20%的选择了户外场所,5%选择了厕所。由此可见,校园不文明现象主要集中在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因其开放性强,人流大的特点,不文明现象更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下面我们就根据场所的不同来进行逐个分析
一、教室是我们学习,获得知识的地方,一个良好的文明环境对我们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然后如今的依然存在这各种不文明的现象在教室的各种现象中,最让人反感的上课迟到10%,大声喧哗20%,吃东西10%,乱丢垃圾纸屑15%,占位10%,电话手机声3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手机铃声大生喧哗等噪音行为,是最令人讨厌的现象。通过对4、5、6、7等题的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同学还是较好遵守课堂秩序保持教室整洁安,90%的上课时都会自觉的将手机调为静音或者关机状态,有20%的同学偶尔会迟到,70%的同学都有过占位的经历。
二、在问到您对自己的寝室卫生是否满意时,44%的同学觉一般,20%的人无所谓,有36%的同学觉得比较满意。看来对于宿舍卫生这一块,我们还需要加强清扫,另外明确好值日表,是每个人都参与到对宿舍卫生的打扫中。一个干净整洁的宿舍,对大家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三、食堂内的文明情况最明显最直接的表现就在排队,和就餐只有剩菜剩饭餐具的回收问题上。在第10题92%同学在食堂就餐时都能自觉地排队只有个别的同学会选择了看情况根据人多人少而定,经常插队的仅占4%,当代大学生自觉排队的观念应该说是深入人心了。对于“吃完饭后人你会将餐具及剩饭剩菜放在指定的位置吗”94%的选择了会,6%的人选择了人多时不会。食堂里的文明状况总体看来较为良好。
四、户外,是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也是最开放的地方,我们的更应该文明礼貌自律。关乎我们自身形象的同时,也是一个学校的文明状况的直接反映。64%的同学在路上要吐痰或要扔拉圾时会选择丢在垃圾桶内,另有26%的同学选择根据附近垃圾桶远是否方便较近来定,有10%同学选择随手丢掉。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对于保持校园内清洁都是比较自觉的另外建议学校多增加路边垃圾桶的数量以及其布局的合理性。在校园内践踏草坪、花草树木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48%的同学在赶时间的时候会穿越草坪,20%的认为无所谓方便就好,32%的同学选择从不,大家在不影响到自己,时间充足的情况下更愿意遵守一定的秩序。
五、厕所是一个比较隐秘的地方,但是依然存在在着不文明的现象在选择最让你讨厌的是时便后冲水是让大家深恶痛绝的现象,85%的同学选择了此项,另外乱丢垃圾,大喊大叫也让人讨厌,64%的同学选择了乱丢垃圾44的选择了大喊大叫。
六、有些问题在许多场合地点都可能出现,大学生对它的反应处理,表现着其文明状况及个人素养。在问及见到老师,你是否会主动问好时,30%同学的经常都有,48%的很少,视情况而定其余的都选择了基本没有。可能与大学与老师见面的机会较少造成的,但是大学生应该培养交际能力,况且尊敬师长是一种传统美德应当发扬的。
在校园里各种口头是比较常见的在被问及你是否会说脏话时:10%的会,24%的偶尔22%在忍无可忍时会,44%选择从不。你是否经常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58%的选择经常,30%偶尔,选择很少的占12%,在语言文明这一快大家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问及在校园里捡到贵重的东西如何处理,82%的同学选择交给学校处理,10%的选择自己留下懒得寻找失主另有8%的选择不清楚
七。调查体会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对于教育的投资也是越来越大。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和以及教育体制等客观原因的影响,在培养技能能力的的同时,对于道德思想的培养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高素质人才,更应该加强自律,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修养,为校园以及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当今在校园里始终普遍存在着不文明的行为。因此校园的文明建设迫在眉睫,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措施给以解决。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讲座、演讲、参观、展览等活动弘扬优秀的道德文明品质,同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于建设文明校园的看法和期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热情,提高学生对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的理解,由此推懂校园文明的建设;
(2)学院立足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文明修养,剔除校园的糟粕文化,可以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宿舍的评比、竞赛活动,努力把各项文明活动落到实处,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校园文明的建设中来,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3)利用校广播台、海报、横幅等各种宣传媒介,宣扬集体和个人的先进,为学生提供行为模范。同时,总体规划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绿化、美化、净化、优化的校园环境,为师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
(4)学生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塑造个人形象,从外在形象的塑造到内心境界的追求,养成自我管理、教育、约束的好习惯,做一个文明人,与同学友好相处,做到热爱校园,热爱花草树木,保护公共设施,节约资源,杜绝浪费。
发展优秀的校园文明环境,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播下一个动作,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品格。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才能营造一个宁静、有序、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校园。文明的行为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同时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期望大家为校园文明建设共同努力。
为协助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好、引导好、使用好、发展好女大学生村官这支新生力量,近期,江西吉安市妇联对女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生活及思想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采取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58份,收回58份,通过细致整理分析,基本情况如下:
一、吉安市女大学生村官概况
xx年,吉安市共选聘173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其中女大学生58名,占总数的33.5%。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绝大部分来自吉安本市,只有4人来自省外。其中属省选聘到村任职的、市自主招聘的女大学生各29名。
1、年龄结构。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21-25岁的48人,占82.8%;26-30岁的9人,占15.5%;30岁以上1人。平均年龄23.14岁,最大年龄31岁,最小的21岁,是一个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为主体的、充满着活力与朝气的年轻群体。
2、文化层次。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本科学历的有28人,占总数的48.3%;大专学历的30人,占51.7%。其中,有不少女大学生毕业于省内著名院校,如南大、财大、华东交大,所学专业较为广泛,包括法律、教育、经济管理、金融、行政管理、会计等专业,她们整体文化素质较高,接受能力强《》,思想观念新,视野宽阔。
3、政治面貌。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有31名中共党员,占总数的53.5%,女大学生村干部整体政治素质较高。
4、任职情况。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有37人明确了职务。具体任职情况是:副书记7人,书记助理12人;副主任1人,主任助理17人,其他21人。
5、婚姻状况。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已婚8人,未婚50名,分别占13.7%和82.3%,大部分村官对婚姻持谨慎观望态度。
6、薪酬及居住情况。58名女大学生村官中,55名月工资为1500,3名为1200元。女大学生村官居住情况各异,有回自家的、有回所在地乡镇集中居住的,也有在任职地租房的。
二、女大学生村官现状分析
1、任职情况。吉安市村官资源配置大致遵循“回原籍”和“锻炼培养”原则,对本市的大学生,尽量选派到自己的家乡工作,以便尽快进入角色,同时,鼓励有理想、有抱负、能吃苦的大学生到条件较差行政村任职;对籍贯不在本县的大学生,根据其专业、工作特长、兴趣爱好,则安排其到产业有一定规模、经济发展相对较好乡镇任职。据统计,我市58名女大学生村官有49人回原籍任职,占总数的84.5%,异地任职的9人,占15.5%。同时,对省选聘的、具有大学文化同时又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女大学生,初到村时,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对市自主招聘的,则根据不同县域呈现不同特点,如吉水县、安福县、泰和县、永新县对初到村的女大学生让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主任助理。其他县(市、区)到村女大学生基本未任职。
2、工作现状
①工作环境较好。女大学生入村后,吉安市各级县(市、区)党委、政府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措并举,力推大学生“村官”健康成长。如吉安县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全县农村党员培训计划,不折不扣落实村官的各项待遇和保障,工资由县财政统一按月打卡发放,并统一办理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险,同时,推行大学生村官兼任团支部书记;吉州区、安福县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管理新模式,通过给位子、压担子、树靶子、搭梯子,使大学生村官的潜能激发到了最佳状态。部分县还为大学生村官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建立专门的大学生村官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同时,村干部、村民都对大学生村官寄予厚望,对她们开展工作给予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就“村干部对您的计划,工作意见是否重视”时,43%人认为“比较重视和支持”,53.4%的人认为“基本上能得到重视和支持”,只有1人回答“从不重视”。在“村民对您的态度如何”一问中,有31人选择“非常满意,期望较大”,有25人选择“基本热情,期望不高”,只有2人选择“不热情,持无所谓态度”。
②工作内容广泛,工作量合理。调查中,就“您目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是什么”一问,有18人选择a“协助村干部做村务决策”,有26人选择b“整理村委文件、写村务总结、报告等”,有15人选择c “无明确具体职责”14人选择“其它”。其中,有7人同时选择a、b。通过分析了解,可能是村党委鉴于女大学生村干部的年龄、阅历等因素,在考虑分工时,侧重于让女大学生从基础工作做起,边学边干,充分发挥女大学生具有耐心、细腻、细致、负责,能常常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仗义执言,能够自觉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律,依法办事,充分听取广大村民意见等特点而安排的。就“您每周工作日为几天”一问,有49人选择“5天”,占84.4%,9人选择“多于5天,常加班”。这表明,大多数女大学生村官工作量还是比较适中的。
③工作优劣势明显。在调查中发现,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优势和劣势较为明显。
优势:由于女大学生性格柔顺,认真细致,与群众接触时比男同志更具有亲和力,更能做村民的贴心人,真正能做到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在改善农村人际关系,引导群众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倡导文明、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女大学生村官余微,初到村时,村民们都心生疑虑。但凭着她的一颗认真执着的心和一张熟悉政策法规的嘴,硬是为当地群众解决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在支援峡江水利枢纽建设中,积极上门做村民思想工作,感动了不少村民。
劣势:在调查中,不难发现,与男大学生村官相比,女大学生村官工作思路不够开阔,胆量、体力相对较弱,缺乏魄力与闯劲,特别是在新农村规划、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中心工作上缺乏对基层复杂问题的应对能力。
3、思想认识状况
在选择村官这一职业时,大部分女大学生都有比较理性的思考。就“报考村官是基于下列哪些原因?”一问,有37人选择“正常职业选择”,10人选择“为新农村作贡献”。她们或出身农村,熟悉农村生活,希望能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或生在城市,对新农村建设有兴趣、有见地,愿意到农村施展才华和发挥本领,大都对农村工作充满了激情,有为农村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并且做好克服农村苦、条件差的心理准备。如现为吉安县村官书记助理的大学生村官李小兰,面对当初研究生录取面试和应聘村官面试在同一天举行该如何决择时,她毅然选择了后者。她说:农村更需要我们这些农学领域大学生,少一名研究生又算得了什么?
在任职村官这一职业后,大部分能“在其位,谋其政”。女大学生们普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学到的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和发展新理念、致富的信息等输送给当地群众,增强农民致富的信息。在协助村主任调解百姓间纠纷、普及法律科普知识、搞好当地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吉州区女大学生村官杨丽,利用自己广阔的人际关际,积极为村里引进香蕉产业,一方面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一方面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在谈到她们的心得体会时,女村官们都有共同感慨。似乎每一个基层工作的同志都经历过迷茫、彷徨,但对自己选择当村官,77.6%认为“从没后悔过”,81%的人认为生活充实而丰富。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党政部门对引导“大学生村官”尽快适应“村官”这个特殊岗位作了大量工作。但据调查了解,女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工作、学习及生活还是存在一些困难和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身认识的不到位。部分女大学生村官把到农村任职当作曲线就业的“跳板”,当作一种在就业压力和优惠政策引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缺乏真正热爱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基础,对适应农村艰苦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不足,承受能力较差。据调查,40%以上的人认为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27.6%对农村以后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
二是所学专业与农村工作实际脱节。从调查问卷看,女大学生村干部在校所学专业包括法律、教育、财会、医学、经济管理、新闻、英语、信息管理、金融、中文等多方面,总体上看,文科居多,而深受基层欢迎的涉农专业偏少,25.8%的人认为自己存在眼高手低,想法计划总是与实际不合的现象。
三是普遍缺乏基层特别是农村工作经验。大部分女大学生是从校园直接到农村基层任职,有的甚至从未在农村生活过,同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性别歧视影响,部分地方负责人为了自身利益受损而排斥“外姓人”,而且农村干部以男性居多,为了自身名誉,他们大多不会让年轻富有朝气的女村官在身旁,造成女大学生村官想法建议不被重视和采纳,社会各界对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重视、不放心、不信任”心态,31%的人每天只干一些琐事,放不开手脚,46.5%的女大学生自认为在农村工作能发挥作用,但作用不是很大。
四是语言不通、交通不便,工资收入偏低。部分女大学生与当地人沟通存在困难,交不到朋友,工作之余生活单调。29.3%的人认为居住条件差,交通不便。而居住地与工作地相距较远,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同时受我市经济整体水平影响,大部分村官月平均工资在1500左右,在对58名女大学生村官的工资调查中显示,只有13名认为工资满意。
四、面临的担忧
1、乡镇干部的担忧——大学生村官能否长久。由于大部分女大学生村官自身思想上认识的不到位,未能做到真正热爱农村、融入农村并扎根农村。同时由于年轻,刚刚踏上社会,无论家庭还是事业,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加上每年国家、省市的公务员考试,时机一旦成熟,就会自然“流失”。从调查显示,58名大学生村官中有50名打算报考国家公务员或参加报考研究生,这批人占全市女大学生村官的86%。只有6.8%的人愿意在农村留任。从个人情感上来讲,应该鼓励和支持她们,但从农村工作的延续性来看,村官的更换频繁是不利的,所以乡镇领导对她们三年后能不能留在农村心存疑虑。
2、村里干部和群众的担忧——大学生的知识能否用得上。问卷中,大多数村民对女大学生带领全村致富的能力提出疑问,认为女大学生只晓得理论知识,缺乏社会实践,同时又缺乏自愿服务热情,遇到一个难题,如随便一个邻里纠纷就可能使其完全乱了阵脚,很难成为群众发家致富的引路人。
3、女大学生的担忧——三年后能否有个好出路。女大学生村官担心工作期满后,后期管理的问题。如期满以后的安置问题,政府能真正兑现多少承诺?这就直接加剧了村官不安心、不稳定工作的情绪,使他们难以扎根农村、深入工作,她们担忧三年后政府的有关承诺能否予以兑现,即表现优秀的,可按照程序优先推荐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县直一般事业单位缺编时优先考虑补编;表现特别突出的,经组织考察,优先考虑提拔重用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大学生当村官就极有可能成为“作秀”工程。
五、进一步做好女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思考
女大学生村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生力军,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中指出:“我们应当缜密的研究新的幼芽,要仔细地对待它们,尽力帮助他们成长,并‘照管’这些嫩弱的幼芽。”要使女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成为一种职业性常态,就必须找准女大学生作用发挥的自身规律,抓住各方面担忧问题的交织点和结合点,不断促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1、党委政府要创新基层干部管理模式,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成长机制
大学生村官涉及面很广,影响也很大,能较为敏感地触动着社会的各种神经。我们认为,对待女大学生村干部,要当后备干部来培养,要当女性人才来使用,要当自家儿女来关爱。一是要建立一种有利于女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长期创业基层的管理模式,要把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作为优化和变革基层管理的新举措,做到科学、规范、合理。二是要建立长效合理的教育培训机制,着力提升女大学生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实际操作能力。各地组织人事部门应将女大学生村干部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鼓励、支持她们在职进行各类培训和学历深造,在扶持和培养大学生村官过程中,要注重大学生的性别差异,根据女大学生村官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和途径。三是建立完善大学生村官成长待遇激励机制。积极搭建女大学生村官成长服务平台,为优秀学生村官提供向上晋升的渠道。对能力强的、成绩突出的,要按照承诺,该提拔的提拔,该重用的重用,该留任的留任。只有各种承诺兑现了,各种待遇落实了,大学生到村任职的人才流动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才能“食之尽其才”。
2、妇联组织要加大服务力度,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村官良性发展的环境
女大学生村官是基层妇联干部队伍的生力军,也是妇女干部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对女大学生村官,妇联要做到“鸣之通其意”,更多的服务好、保护好,发展好这支新生力量。一是加大对优秀女大学生村干部典型的宣传力度,积极培育、善于发现优秀女大学生村干部典型,并通过巡回报告、经验交流、评选表彰等方式,将女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在更大范围内宣传推广。二是积极为女大学生村官搭建教育培训和信息交流平台,如举办培训班、演讲赛、座谈会、联谊会,让她们在平等交流的对话氛围中,把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讲出来,把工作中的体会和经验讲出来,不仅可以满足女大学生村官的'倾诉需求,而且可以推动和促进工作。三是要积搭建女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平台。结合“女大学生导师行动”,积极引导女大学生村干部对创业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要引导她们立足“村官”的岗位和职责,创好事业;另一方面,引导有条件的女大学生村干部创办实业,带头致富,并带领基层群众共同致富。同时从资金、项目、场地、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对于有能力的,可鼓励她们牵头创办“妇”字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四是加大对女大学生村干部参政议政的推动力度。要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加大宣传推荐力度,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村干部在“两委”的参选率和选中率,推动落实上级有关部门“村‘两委’中至少各有一名女性”的目标要求,并通过女大学生村干部带动基层女性更好地参政议政。
3、女大学生村官要转变观念,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作贡献就女大学生自身而言,
一是要作好到农村长期工作的思想准备,树立起服务农村的热情与责任感,背负起兴农富农的历史使命,形成一种用知识回报社会、服务农村的志向。
二是要做好到农村工作的知识储备,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多关注“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掌握与农村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发展动态。
三是要给自身一个准确的定位。女大学生村官要及时转换角色,摆正心态,少一些学生气,从小事做起,不能把“村官”作为“跳板”,以学习的心态多向村干部包括村民学习,努力培养自己与农村、村民的感情,提高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是要脚踏实地地工作,谦虚谨慎地待人接物。目前,女大学生村官要努力当好党和农民群众的联络员,党的政策宣传员,利用女性细腻的性格特点,多听多了解农村普遍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为农民办好每一件实事,同时热爱农村这片天地,自觉融入农村生活。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其不但应学习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时代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方面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因而有必要针对其社会公德状况作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从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环境保护等方面具体表现上可反映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公德调研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其不但应学习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应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更应争当道德模范。而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为贴近生活实际的。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又无处不在地伴随大学生们每一天的生活。因此,有必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作调查了解和分析。
由于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因而从文明礼貌、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环境保护等方面具体的表现上可反映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
据调查显示,总体情况而言,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较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一、大学生文明礼貌方面的表现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有54。3%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自己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合会将手机调成振动,其余被调查者均表示忘记或没有人有提醒自己不会这么做。同样有5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如果在公共场合中看到有人不符合文明礼貌行为是会选择视而不见,仅有2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强行阻止,另有4成左右的被调查者说自己会口语提醒。走在校园里,经常可见到各种不文明的现象:有的同学将塑料袋随手扔在楼梯间、操场中,以至校园中总显得不太干净,各个教学楼后也会零星地发现若干垃圾;有的同学满口脏话,开口带脏字,不堪入耳,完全不像一个大学生;有的人在楼道里、宿舍内大呼小叫,追逐打闹;有的同学躲在厕所里抽烟、打架,还有男女生在公共场所行为举止过分亲昵,旁若无人,没有丝毫羞耻心。有的大学生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大声地接听手机;有的大学生坐在公共汽车上,对身边的老人视若无睹。另外,很多大学生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对美的仪表、仪态方面的客观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潮流”,以时髦、前卫、新奇为美,浓妆艳抹、服饰怪异等等。文明礼貌对于个人来说,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据另一项调查84。54%的大学生表示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二、大学生助人为乐方面的表现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大学生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大学生应当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在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受访大学生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被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从调查数据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会去献血。
三、大学生遵纪守法方面的表现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法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一是大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较欠缺,据调查,对我国法律体系很了解的仅占2。8%,了解一些的占64%,还有近25%的人称不了解。在被问及是否知道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时,能答出6项以上的只有12。2%。常言道,知法才能守法,大学生如果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因违法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往往由于不懂法而错失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机会。二是大学生对涉法问题的认知较模糊,比如对“抓住小偷后围打”,仅16%的同学认为打人不对,84%的同学认为“小偷作恶人人可以打之”,而对于个别学生因盗窃同学财物而被处罚,大部分学生又选择了“放过他们”。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中发生的涉法事件以及新闻媒体报道的案例往往未经深层次的理性分析与思考,仅仅根据事件的表象情绪化地发表极端评论,这说明了大学生对于法律认知的不成熟性。三是大学生遵纪守法意志较薄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
四、大学生环保意识方面的表现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究其原因,当今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时尽量逃避。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
综上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一名当代合格大学生的标准,但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如何谨记肩上的神圣责任,时刻以社会公德典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完美,是大学生应思考解决的重要课题。
初三年级第二学期的教育与教学工作,面临着初中学生毕业、择校。这学期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规范年级、班级管理工作,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让学生在集体中明白初三学习生活是人生旅途中重要的转折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目标、前途、拼搏、奋进的意义,今天、能够在中学的最后阶段,挖掘自身的潜力,力争进步、提高。做一个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初中毕业生。明天、为中华民族的腾飞、繁荣而出力。
(一)重德育、重育人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善待学生”为核心,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教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德育工作渗透到班级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与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理想观。
2、针对初三年级学生实际现状与毕业班具体工作要求,年级教师定期研讨毕业班工作,讨论制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教育方法和措施,每班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建立切合实际的管理班级、年级的制度,提高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共同协作的能力,在各学科中注重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注重课上、课后对学生行为品质的指导与训练,年级中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德育工作会议,并且分阶段回顾小结,形成良好的激励教育氛围。
3、根据初三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毕业班特点,确立年级德育主题,初三年级教育主题:“敬业自强—— 学会自信”。活动的内容:
(二)抓纪律、抓氛围
1、行为规范教育目标:
九年级:遵守规则,诚实守信、不怕挫折、具有责任心教育,坚持不懈,常抓常新。
2、加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完善 “班长值日制”制度,做好“文明示范班”申报、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推荐工作。注重争创文明班、三好学生、优秀团员评比的过程。发扬良好班风、周围榜样的激励作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认真落实学校各方面常规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及时做好各项信息反馈的改进工作,提高年级工作的实效性。
(三)讲师德、讲协作
1、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热爱学生,利用一切时间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学会用心理辅导的原则来改进工作方法。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学生的情感,取得家长、学生的共识。既要做到严格要求,又要做到宽容待人。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毕业前的心理、学习状况,各科的均衡发展,正确定位,填报合适的志愿等各个具体事项。
2、在教育教学活动时,要注重活动的过程,要讲效率,以多种激励方法,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教学工作中发挥集体的力量,根据实际情况寻找突破口,加强基础知识训练,同时兼顾“两头”形成自己的特色。钻研中考精神与新的题型、新的信息,相互协作共同努力,让全体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年级组长负责协调本组室内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落实。每学期召开1—2次年级学生大会与学生家长会。对具有严重行为偏差的学生加强管理,发现不良现象及时与家长、政教处联系。
4、继续开展学校、家长共同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对有些学生家长进行适当的教育方法、教育措施的交流与指导,要求 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关心子女初三毕业前的心理、生理、学习状况,各科的均衡发展,正确定位,填报合适的志愿等。
5、加强对学生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配合做好初三学生毕业前的体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