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问题调查报告(优秀10篇)

为弄清楚一个事件或一个情况,务必需要展开调查,并最终形成调查报告。那么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才合适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民生问题调查报告(优秀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精选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篇1

近期,按照市委要求,我们就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发现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保四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

㈠教育方面。全县教育情况总体良好。一是严格落实国家“普九”和“两免一补”政策,资助4025名学生共28.5万元。二是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三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教研、学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教学改革继续深入,教育教学水平持续提高。

㈡医疗方面。医疗卫生基本满足群众需要。一是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截至目前,全县共有乡镇卫生院16处,规范村医务室899处,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方便群众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80.2%,,累计报销210多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行风建设加强。不断改进管理模式和加强医德教育,完善内部监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不断增强。

㈢住房方面。近年,城区从沿街经营用房开发开始向商品住宅开发转变,新建华夏、聚鑫园、津华园、明星家园、永基花园等住宅小区10余处,共计3017套、41.96万平方米,住房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㈣社保方面。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止到7月底,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到10005人、15000人、440人、10200人、5700人。

二、存在的问题

㈠教育方面。一是教育投入仍显不足,危房改造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差距较大。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设施、装备非常落后。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存在老龄化、知识更新慢等问题。四是公办小学办幼儿园现象突出,挤占了小学教育资源。五是部分教师素质不高,乱办班、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㈡医疗方面。一是部分医务工作人员对新农合报销范围不了解,使用目录外药物偏多,导致报销金额偏低。二是目录内药品范围小,药品名称不统一,许多药已停止生产,影响用药报销。三是部分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乱开大处方、贵处方,患者用药知情权、选择权得不到保障。四是县外转诊手续自繁琐,患者感觉不方便。

㈢住房方面。一是住房价格逐年上涨,低收入者住房条件没得到很好改善。我县房价每年上涨9.5%左右,目前均价为每平方米1500元。下岗职工、单职工家庭和城区农民低收入者则无力购房。二是住房体制改革还不完善,社会保障性住房还未普遍推行。三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㈣社保方面。一是扩面难。当前,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10%,绝大多数职工游离于养老保险之外。二是征缴难。企业参加意识差、部门配合力度弱,征缴困难重重。三是逆差大。1-7月份各类保险征缴 4526万元,发放5166万元,收不抵支640万元,估计全年相差1500万元。

三、建议及措施

㈠教育方面。一是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全项足额预算教育经费并执行到位,同时,探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二是减少农村中小学教学点,逐步实现初中全部、小学部分进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三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加强培训。四是采取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解决教师老龄化问题。五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精力用到该用的地方,保障小学教育资源不被挤占。

㈡医疗方面。一是适当调整新农合报销比例和范围。同时要提高对残疾人、五保户、特困人口的费用补偿。二是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在治疗方法、治疗方案过程中充分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三是加强医德建设,让医务人员真正以患者的利益最大化为首选。四是简化转诊手续,下放到乡镇合管办,逐步实现省内联网,让农民能县外就医就地报销。

㈢住房方面。一是调控房屋价格。建议公开房地产业成本与利润,实行政府指导价等措施,努力使其适应小城镇绝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二是承担政府责任。积极推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建立和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解决收入较低、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三是推开住房公积金制度。建立并全面推进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职工解决自住住房的能力。

㈣社保方面。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切实消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社保认识上的不足与误区,强化用人单位遵守社保法律法规的自觉,唤醒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二是扩大社会保险面。采取教育加强制的手段,以民营企业为重点,扩大参保人数。三是依法加强征缴力度,实现社会养老保险的强制性。实行部门联动,整合劳动、工商、财政、税务、审计等力量,使不缴纳者寸步难行。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 篇2

根据是政府安排,我们建委“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工作小组,从月日到月日,对徐台村入户开展访民情,送政策,办事实活动,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徐台村地处仙彭公路以东,城南大道两侧。名村干部,1名计生专干。全村共781人,劳动力498人。区域面积1765亩,其中耕地面积863亩,渔池面积450亩,主要收入来源为渔池承包收入,20xx年村人均收入5900元,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业村。

20xx年,全村启动了整村搬迁工作,共229户在近一两年内可基本脱离旧模式的村民生活,将集中住进小区,住入公寓楼阁,开创全新的新农村的面貌。

二、工作过程

我们严格按照“三万”活动“三个全覆盖”的要求研究了工作方案。我们每家每户,一户不落的将党的惠农政策送上门,将每户民意记录下来,并将走访的民情民意归纳分类,实现了走访活动的全覆盖。在老人许奶奶家中,当了解到许奶奶的二儿子和媳妇都不在了,她和十四岁的孙女相依为命后,对她宣传了国家的政策,告诉她国家对孤儿的拆迁优惠政策和对孤儿的照顾。这种方式深受农民的好评,送去了党的政策,送去了温暖,农民们畅所欲言,说出了心里话。

三、调研结果

在逐户走访和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党的惠农政策在下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村民们非常感谢党和政府,但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政策,干部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分析和归纳,村民们反映的问题和要求主要有:

1、群众们对拆迁标准不满,认为拆迁标准太低,与邻村的拆迁标准相差太大。

2、困难户,低保户的确认,缺乏公开性,要求公开公平。

3、村里磅站的污染严重,要求相关部门帮助清理一下。

4、实行农村养老保险,60岁以上的老人要享受老人保险。

5、村干部与群众沟通少。

6、孤,寡,残,病等人要求照顾,解决困难,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针对民情民意的问题和要求,我们工作小组与徐台村村委会班子进行了沟通协调,希望他们能尽快落实解决。

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是:

1、将收集的问题向村里,有关部门反映,争取圆满解决,给农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2、对特困户,困难户,伤残病人进行慰问,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困难。

3、协助拆迁小组进一步向农民们宣讲拆迁政策和拆迁的优惠政策,使拆迁工作能尽快完成。

4、引导村民寻找产业用地的经济发展方式。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 篇3

一、取得的成绩

市档案局(馆)在市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历来重视民生档案工作,针对老百姓利用频繁的婚姻档案,早在年,我局就要求各乡镇将分散保管的婚姻档案资料集中统一管理,并在当年全部整理规范,编制案卷目录和卷内目录,于年底全部移交进档案馆。地震后,为了方便群众查阅,市政府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从地震应急资金中拨付30万元用于民生档案数字化加工,并从年起,每年财政投入15万元用于此项工作,纳入档案局预算。我市婚姻档案截止年已移交进馆并全部实现数字化管理。

我馆现藏关系民生的婚姻、组织、人事、劳动、商业、工业、学校、知青等档案已经全部进行了数字化,极大地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用。人才交流中心人事档案已进馆保存;工商业务档案整理规范,有目可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保档案整理规范,部分已进馆保存;国土资源局国土档案整理也符合要求,机关档案室达到了省一级标准,利用也很方便。

二、做法和经验

民生档案是档案工作体系的一部分,民生档案工作的好坏也与本地档案工作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市档案工作历年的基础工作做得较为扎实,加之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时间比较早,数字化也较早开展,所以整个民生档案工作的发展形势也相对较好。经验和做法有几条:

1、抓好部门、镇乡档案工作基础业务建设是关键。民生档案分布广泛,涉及的部门和镇乡非常多,只有在整体上提高本地区档案工作水平,民生档案的收集整理质量才会提高。我局(馆)历年来坚持分片对部门镇乡进行上门指导服务,将档案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范围,每年坚持进行目标考核实地检查评分,由市政府出台文件对先进进行表彰也起到不小的作用。

2、争取本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是重点。各单位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财政支持。市档案馆民生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全面数字化都得到市委和政府在财政投入上的大力支持。包括绝大部分民生档案进馆保存都是市委政府的决策行为。离开党委政府的支持谈民生档案工作的发展是空谈。

3、民生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一定要实现现代化。我馆对民生档案数字化后,利用方式和效率有了质的变化,数字化后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和手工检索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利用者满意度非常高,特别是查准率的提高,节约了双方的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查全率的提高,解决了不少社会矛盾,这也是市委政府在财力上支持民生档案数字化的原因之一。

三、民生档案目前情况

1、婚姻档案。我市全部婚姻档案已接收进馆,包括结婚、离婚登记证明材料,保管期限80年。已全部数字化,利用方便快捷。

2、农业农村档案。全市157个行政村于年全部按标准建档,资料收集较为齐全,整理基本符合规范,有专门的档案柜架存放,有目录,有制度,有档案兼职人员。镇乡档案工作秩序正常,所有镇乡档案室都达到省三级标准以上。

3、工商档案。市工商局工商档案在档案局的指导下于年左右全部进行了规范整理,编制了全套检索工具,保管条件较好。

4、人事档案。我市人才交流中心所存人事档案已于年进馆保存。

5、国土档案。国土档案由国土资源局保存,有两名专职档案员,档案整理规范,目录已全部录入微机,检索方便。档案室达到省一级标准。

6、其它如知青、原轻纺、商业、经委、组织人事等民生档案已进馆并全部实现数字化,纳入档案馆计算机查询利用体系。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办法

1、目前国土、建设、人事(人才交流中心部分)、工商等没有纳入档案馆管理的民生档案还没有进行数字化,保管和利用不太方便,需要市委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档案局配合相关部门要做好向上争取工作,努力实现本地区民生档案全部现代化管理,以满足群众利用所需,工作查找之便。

2、民生档案资源整合未完成,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上级档案主管部门和市委政府的政策支持。

3、档案现代化管理标准及应用平台统一问题。需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统一标准,以利资源共享。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篇4

根据省、市、县开展“万民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要求,房县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部门职能,成立了专题调研组,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方式,就全县的农村民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房县总面积5110平方公里,是全省第一版图大县。全县辖20个乡镇(场),304个行政村,15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0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财政收入2.1亿元。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也是老苏区,全县有优抚对象31160人,其中享受抚恤定补5469人,农村实有五保6610人,农村低保对象3.3万人,城镇“三无”对象820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2万人,常年因灾救助对象40000人,60岁以上的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90岁以上的老人476人。全县建有福利机构23所(其中县办福利院1所、光荣院1所,乡办福利院21所),为民服务窗口2个(即婚姻登记服务大厅、低保服务大厅),社会公益事业管理单位2个(即烈士陵园管理所、殡葬管理所),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共有82人。

二、民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1、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建立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最基础的工作,我们从城市低保救助开始,不断拓展救助种类,目前已开展了农村低保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救助、灾情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教育救助、临时救助等十项社会救助种类,基本形成了覆盖城乡困难群体“应保尽保”的社会救助体系。同时,逐年提高提高救助标准,让弱势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实惠。“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投入民政事业资金4.5亿元,常年救助城乡低保对象达到5.8万人,常年灾民救助4万人次,累计临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2万人次,实现了城乡居民无饥寒。建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五年累计救助2500人次。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帮助灾民恢复住房8000户。建立了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标准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2、城乡低保救助阳光化操作 为了解决群众不了解救助政策,不知道救助程序,杜绝优亲厚友、暗箱操作、政策执行不严等现象,近年来,我局积极探索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方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面实施救助服务。一是建立了民主评定制度。在低保对象的确定上,以村(居)民委员会为基础,开展“民主选贫”活动,对提出低保申请人,采取“一会两票”的办法确定对象,逐级上报、审核;二是建立了季度审核、半年核查、年度走访的制度,形成了“低保对象即进即出、保障标准有高有低”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了“四级公示”制度,即对低保对象实行村(居)公示、乡(镇)公示、县级公示、户挂标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建立了公众服务窗口。投资50余万元建立社会救助服务大厅,接受全县群众的政策咨询,受理群众的上访,办理临时救助,承办社会救助工作。2009年和2010年,我县低保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全省社会救助工作探索创新奖”。

3、社会福利设施建设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局抢抓机遇,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切实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提高了为民服务能力。一是投资1100万元,对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建老年公寓一栋,新增床位210张。目前装修工程已接近尾声,即将全面向社会开放使用,有效推动了我县老年福利事业的发展。二是抓住“福星工程”建设的机遇,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了农林场福利院、化龙堰镇福利院,改建了青峰镇福利院、榔口乡福利院、红塔乡福利院、土城镇福利院、野人谷镇福利院,4所福利院已达到省级模范福利院标准,6所福利院已达到合格福利院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福利生活配套设施,使入院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确保了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三是投资800多万元,兴建了民政综合服务大楼,为开展城乡社会救助和婚姻登记系列化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宽敞的服务场所,每年接待服务对象达4万多人次。四是启动了殡仪馆和公墓建设项目。

4、优抚安置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一是全面落实了优抚抚恤政策,按政策及时予以调整,建立优抚对象台帐,实行网络化管理,及时兑现优抚资金。二是认真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制定出台了《房县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办法》,对优抚对象建立了医疗救助、医疗减免、住院费按比例报销、大病救助“四位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对现役军人家属给予重点帮扶。三是广泛开展拥护中国人民解放军,优待烈属、军属、伤残军人和复员退伍军人慰问活动,充分利用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各级各单位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拥护中国人民解放军,优待烈属、军属、伤残军人和复员退伍军人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军政鱼水情。四是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复退军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就业技能,扩大就业渠道。

5、防灾救灾工作快捷高效 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方针,努力提高灾害救助能力和工作水平,确保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灾区社会稳定。一是妥善安排灾民生活。严格执行汛期和特殊时期24小时救灾值班制度,第一时间收集、汇总、上报灾情。灾害发生后,及时督办乡镇开展自救,下拨救灾资金,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安全住所、有干净饮用水。二是规范常救对象的救济工作。在每年冬末年初,对全县常年救济对象进行摸底调查,搞好公示,按照《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助工作规程》及时下拨冬春生活救助资金,解决常救对象的口粮、衣被等生活困难。三是完善灾害救助体系。根据《湖北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督促乡镇建立健全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自然灾害数据库,成立县救灾备灾中心。四是建立健全社会募捐机制。建立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拓展社会募捐渠道,逐步实现社会捐助活动由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每年接受社会捐赠款物50万元以上。三年来全县先后下拨救灾应急资金和群众生活救济资金2147万元,其中用于冬春生活救济资金1114万元,因灾倒房恢复重建资金1033万元;下拨棉衣棉被12万件6000床。

6、社会事务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 在婚姻服务上,逐步实现了以乡镇分散登记向全县集中登记的体制改革,成立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婚姻咨询、法制宣传、登记拍照、电子档案传输、信息查询、代 写婚姻文书等一系列婚姻登记服务。年结婚登记量4500对左右,登记合格率达到100%,2009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在收养登记上,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严格服务程序,收养登记合格率达100%。在社会组织管理上,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文化事业等方面的社会团体,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在加快房县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社会救助水平低。房县属贫困县,县级财政投入社会救助资金有限,尽管我县社会救助体系已基本形成,但各类救助水平较低,救助面较小,难以应对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

2、福利机构不健全。一是城区仅有一所城市福利院,供养床位40张,远远满足不了城区450名“三无”老人入院需要。二是农村福利院投入少,规模小,集中供养率低。全县仅有21所中心福利院,床位都在50张以下,容纳人数有限,无法满足新增五保老人需要。三是全县无一所救助机构,社会流浪乞讨人员和生活无着落人员得不到及时有效救助。四是殡葬服务设施匮乏。全县目前尚无一处殡仪馆和公墓,殡葬制度难以推行,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适应。

3、养老事业发展缓慢。全县共有60岁以上老人6.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随着打工经济和异地就业新格局的出现,有30%的留守老人处于孤独无助状态。而全县目前尚无一所社会养老机构为他们提供养老服务场所,给老年人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4、优抚安置服务功能弱。目前缺少功能健全、环境优美的光荣院,为伤残军人提供服务。没有军休所,无法为退离休军人提供活动活场所。没有优抚医院,优抚对象的医疗难、生活难、活动难、就业难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5、村(社区)基础设施滞后。村(居)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是国家政权基础。随着社会的转型,村(居)民委员会由管理逐步走向自治型和服务型。而村(居)组织的办公经费的困难和办公服务场所的缺少,无法为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严重影响了城乡社区建设的推进。

6、村干部队伍严重老年化。目前,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结构偏大,思想不够解放。大多数村干部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仅仅停留在完成常规工作。

四、意见和建议:

1、提升农村低保救助水平。我县农村低保救助标准低,月平补差仅有45元,救助人口4.6万人,请求上级政府突破人口比例的限制,将农村救助政策向贫困山区倾,与物价上涨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接好轨。

2、加快农村福利院建设。一是要明确机构的性质和福利院管理人员的身份,请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建议明确为政府福利事业单位,采取县办乡管或县办县管的管理体制;二是福利院提档升级,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农村福利院正常投入机制,不断改善办院条件,让五保老人住得进、留得住、生活得好。

3、提高农村五保供养经费。农村五保供养费过去是由村级提留中解决,税费改革后,由财政转移支付解决。五保数量逐年在增加,新增五保供养经费形成缺口。全县省财政转移支付供养3956人,实有五保6610人,供养经费缺口每年达480万元。

4、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只有一所福利院,没有一所老年公寓,去年我们对县福利院进行了改扩建,新增床位210张,可以有效解决我县“三无”老人住房紧张问题。今年以“竹房城镇带”为试点建1-2所标准化农村福利院,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请求领导给予大力扶持。

5、加大城乡社区建设力度。我县共有304个村(居),目前,只有107个村(居)有办公场所和一战式为民服务场所,有120个村(居)只有办公场所,没有足够的为民服务场所,还有77个村(居)办公用房简陋,办公设施老化,难以适应为民服务的'发展需求,请求政府加大城乡社区建设扶持力度。

6、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力度。要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做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力度,加快村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进程。优化班子结构,从而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问题,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真正体现出人情化管理的要求。要从政治上关心爱护村干部,让广大村干部感到政治上有奔头。

民生调查报告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民生政策,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新化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以完善制度、规范流程、强化监管为重点,确保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安全高效,最大限度惠及民生。XX年,该县在“三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直接涉及民生领域投入累计达到369666万元,占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61%,充分体现了民生优先的公共财政职能作用。

一、民生保障资金落实情况

按照“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的要求,新化县积极创新生财聚财方式,转变理财用财思路,在财政政策制定、财政资金分配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中,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始终把贯彻民生政策作为重中之重,积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越来越温暖。

一是不断夯实财力基础 ,提高了民生保障能力。

新化县地处湖南中部偏西,是国家贫困县、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试点县,辖区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人口145万,其中农业人口 120万。近年来,民生资金标准提高幅度较大,远远超出了该县财政的承受能力,县级财政配套压力越来越大,财政运行十分艰难。尽管如此,该县努力克服收支双重压力,在财源培植上求突破,在征管方式上求创新,在监督管理上求精细,不断夯实民生财政的基础和保障能力。

进一步增强保障实力。为确保各项民生支出、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该县想方设法拓宽收入渠道,狠抓财源建设,挖掘增收潜力,不断增强财政保障实力。XX年全县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06051万元,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8515万元,为预算的101.17%,增幅排名全市第二。该县紧紧抓住被纳入武陵山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县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着重加快改善民生。XX年新增财力补助1.25 亿元,其中农田水利、教育文化、保障性住房、农村饮水安全等民生工程项目获得中央、省、市支持的资金额度均有明显提高,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民生工程投入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进一步强化预算安排。该县坚持将民生投入作为县财政预算安排的重点内容予以优先保障,科学编制民生支出预算,加强对财政支出预算的编审工作,积极建立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的用财机制,确保当年新增财力性补助的8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不断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大力压缩行政运行成本,节约一般性开支,努力挤出资金用于改善民生。

抓好资金整合。积极探索在民生资金“使用性质不变、使用方向不变、分配方式不变”的前提下,以整合资金、推进财政支持民生建设机制创新为突破口,着力在盘活存量、提高效益上下功夫,按照“管理责权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统筹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民生资金,调整资金投向,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

二是切实加大投入力度,扎实推进了民生改善。

该县认真落实支持改善民生的各项财政政策,不断提高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确保将财政资金更多地向民生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倾斜,切实解决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支持“三农”经济全面发展。认真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特色产业、农民培训和重点农业项目建设。通过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督查整改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大力强化资金管理使用,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XX年,全县农林水事务支出66963万元,增长18.26%;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全年共发放涉农补贴项目56个,累计发放资金54759.44万元。有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

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协调发展。近年来,该县努力克服预算执行中的诸多困难,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在社会保障方面加大财政投入,持续提高全县社会保障水平。XX年全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119万元,增长13.73%。社会救助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切实解决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推动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开展。

支持医药卫生事业统筹发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迈向均等化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安康。该县将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作为财政支持和保障的重点,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投入,XX年全县医疗卫生支出61206万元,增长19.55%。大力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县医疗基础设施和就医条件全面改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支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按照“先教育、后其他”的原则,把教育经费作为刚性预算优先保证,做到了教育拨款比例始终高于财政增长比例,教师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全县财政供养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目前,该县可用财力中近一半投入到了教育,在全市居于领先水平。XX年,该县财政教育支出93629万元,为预算的130.17%,增长0.81%。

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强基固本、旺旅兴工、融城带乡、重教治贫”战略目标,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突破口,该县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及时拨付建设资金,大力支持惠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农村水电增效扩容资金4088万元,基本消除了农村老旧水电站安全隐患;投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20xx万元,完成91座病险水库的`扫尾工作。继续加大对资江防洪堤、农村公路、污水处理厂、文体中心及移民避险搬迁等工程项目投入力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二、加强民生资金监管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该县财政部门始终恪守“依法理财、科学理财、为民理财”宗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预算安排重点的同时,切实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保障、强农惠农等民生资金的监管力度,不断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益,确保了民生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和安全高效运行。

严格预算约束。为努力实现“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发展目标,该县财政部门不断细化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加强资金调度,加快支出进度,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民生支出预算执行到位;严格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集中支付、追踪问效”,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严格执行县人大会议审批的预算,确保预算资金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同时,积极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将涉及民生项目的支出计划和执行情况向社会公开,特别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以及“三农”等方面的财政专项支出予以重点公开。

加强制度建设。着力在清查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上下功夫,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民生资金领域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民生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该县先后制订了《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涉农补贴资金信息化发放工作的通知》及教育、社保、医疗卫生等事关民生方面的多个资金管理制度和办法,明确了在民生资金申报、实施、监管过程中部门职责权限和程序,保证了民生资金按进度及时足额到位。

强化工作职责。针对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出台、民生资金不断增多、监管难度越来越大的实际,为切实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该县财政部门进一步增强保障民生的政治责任感,着力增强服务和保障民生能力。完善岗位职责理顺工作流程,实现任务细化、责任到人、监督到位,加强全方位、立体化监督管理,确保各项民生资金拨付流程更加顺畅。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职能,强化财政支出监管,在办理民生项目资金拨付时,所有请款凭证及附件必须要符合规定,要素齐全、缺一不可,凡是要素不齐全或资金使用范围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予办理,坚决杜绝挤占民生资金用于其他支出。着力发挥乡镇财政所就近监管的优势,增强乡镇财政支出管理意识,避免民生项目资金在预算执行中的随意性,增强财政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规范监管模式。该县财政部门在协同纪检、监察、审计、检察等部门做好外部监管的同时,将财政民生资金管理使用情况作为内部重点监督内容,切实构建多层次、立体式的监管模式,以拨款程序是否合规、拨款手续是否完善、资金拨付是否及时、资金使用是否合理为监管重点,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实现监督关口前移和监督全过程无缝隙连接,保证了民生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真实性、公正性。如对一事一议、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等民生资金,该县财政局每月和乡镇财政所进行对账、检查,每季度与省财政厅对账。为确保资金安全,对民生项目公共部分的资金,按项目建设进度及时足额拨付到项目建设单位,对个人的补贴补助,通过“一卡通”及时足额打卡发放到享受对象。

开展绩效评价。为不断提高民生资金使用效益,该县强化民生资金“问效制”和“问责制”,将民生工程列入推行绩效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以提高财政管理效能为核心,以实现绩效预算为目标的科学、规范的民生支出绩效考评体系。积极推行标准化管理,对每一个民生项目的支出进度、资金管理、绩效认定分别明确了工作标准、实现要求、测算依据,增强了项目实施单位的绩效观念,提高了民生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加大对违法违纪违规问题的揭露惩处力度,重点围绕虚报冒领、截留挪用、套取侵吞等违法违纪行为,加大对民生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开展专项检查,突击检查,自查自纠,以案促纠,多措并举有效保证了全县民生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党和政府惠民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级财政投入民生保障的资金量越来越增多,新化县民生资金使用管理总体运行良好,但也由于个别单位和人员的财经法纪意识不够强,还不同程度存在虚报冒领和截留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存在财务管理松懈,管理制度不健全,资金使用管理把关不严,资金发放不及时、发放不到位、公示不到位及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账目管理不规范。一些单位民生专项资金没有实行单独核算,与单位日常性开支混同一起核算反映,致使收支不能一目了然,资金结余情况也无法正常体现;有的支出票据不合规,收支核算不规范。

虚报冒领套取民生资金。有的主管部门数据采集不实,造成财政补贴资金存在“张冠李戴”和“吃空饷”现象;也有个别单位和个人弄虚作假,通过签订假合同,做假预决算,列假支出,暗箱操作,利用虚假信息骗取套取民生资金;有的申请项目大,实施项目小,虚增项目工程量,套取民生专项资金。

挤占挪用民生专项资金。有的单位由于支出控制不严,造成支出膨胀,财力紧张,不同程度挤占挪用民生专项资金,支出使用和单位的经费使用混在一起,将民生专项资金充当了一部分单位经费支出。

民生工程监督体系薄弱。“上级不了解情况,无法监督;下级怕穿小鞋,不敢监督;同事怕影响关系;不好监督;涉事人员怕失面子,不愿监督;群众缺乏手段,不会监督”的现象依然存在,致使监督机制间隙多,不到位。基层财政普遍面临资金、项目多头管理的情况,很多资金由项目主管部门管理,由于项目多、业务量大、资金分散、多头管理,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县直部门特别是基层财政所监管力量薄弱,业务人员少,许多项目需要专管人员长期深入实地检查,加之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公共财政的监管需求。

四、加强民生资金监管的相关对策

民生资金涉及面广,项目内容繁杂,要着力在清查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上下功夫,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防范民生资金领域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民生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一是要加强干部教育管理。

实施民生工程,提升工程质效,关键在人。要切实加强实施和监管民生项目干部的宗旨教育和法纪教育,用艰苦奋斗、节俭办事、廉洁奉公的典型事迹教育干部职工,用工程上马、干部落马的惨痛教训警示提醒工作人员,把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选拔任用到民生项目管理岗位,确保各项民生工程安全高效实施。

二是要健全监管机制。

要建立科学的民生工程项目选择机制,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切实强化立项监督。要健全高效的协调推进机制,切实强化责任落实,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紧密配合、相互支持的整体工作合力。要强化保障措施,形成稳定多元的筹资机制和安全高效的用资机制,防止上一个项目、留下一个包袱现象发生。

要切实强化审计监督检查,深入查清民生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督制度的缺失和漏洞,及时修订和完善民生资金数据采集、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等管理制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完善办事公开和信访举报制度,拓宽民主监督渠道,让各种民生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营造群众敢举报、社会敢监督、组织敢查处的浓厚氛围。要加快推进财政资金网上监管系统建设,从源头上防范民生资金领域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各项民生资金安全规范运行。

三是要加强绩效管理。

推动建立科学的民生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动态、全程的支出绩效监控机制,不断提升民生资金使用效益。要积极探索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根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把绩效评价结果与被监管单位年度考核、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强化被监管者的责任意识。

四是要强化责任追究。

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使每一项民生资金的监管都有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要坚持明察与暗访、评审与审计、奖励与查处结合起来,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种监督检查,重点查处民生资金领域存在的腐败和违法犯罪问题,严肃查处侵害国家、集体和群众利益的经济案件。

要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加大对民生政策落实、民生项目建设、民生制度执行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查处力度,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努力形成政治上负责任、工作上能作为、经济上不沾光的民生领域用人导向,切实提高社会各界对民生工程的关注度、理解度、满意度和支持度,不断提升政府省心、部门合心、干部诚心、群众放心的优政效果。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篇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民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开会议确定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时便提出,“”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是我国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为民”、“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现实体现。

勤服务中心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调研方案,中心班子成员自4月19日至4月26日,在中心范围内,通过会议、访谈、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了调研活动,全面深入地梳理了后勤服务工作中有关民生的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后勤服务中心现状

后勤服务中心下设办公室、膳食科、学生宿舍管理科、水电科、绿化科、房管环卫科、医院等,主要从事学生饮食服务、学生宿舍管理与服务;水电管理与服务、校园绿化管理与服务、校园公房管理、环卫管理与服务、车辆服务、邮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等。中心现有在编职工56人,合同工243人。

二、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中有关民生的主要问题

1、学校生活用水存在质量问题,影响师生身体健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规划的总指向、总目标,民生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召开会议确定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时便提出,“”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来制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是我国由“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为民”、“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的现实体现。

我校教学生活用水均属自备井供应。目前我校自备井四口,其中:东区一口、西区两口、同大学生公寓一口。XX年3月,经孝感市卫生防疫站检测化验,我校自备井水质中铁锰离子超标,杂质较多,时有浑浊现象。铁锰过多,易造成对人体肝、肾及大脑的损伤,杂质较多在人体内易形成各种结石,影响着师生身体健康。

2、学生食堂使用煤及柴为燃料,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为积极构建节约型校园,降低能耗、节约开支,后勤服务中心于XX年对学校食堂锅炉燃料进行了“煤改柴”,用废木料和谷壳代替煤,每年节约开支约10万元,炒菜灶台继续延用煤作燃料。但在使用过程中,无论煤或柴的排放均对周边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而学生食堂与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相邻,排放的废气中含大量的煤渣和柴灰,导致部分教职工家庭、学生宿舍长年不能开窗,部分教职工特别是老干部多次向后勤服务中心反映情况,希望得以解决。

3、部分基础设施(设备)存在薄弱环节,影响后勤服务保障。

近年来后勤基础设施(设备)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从整体上看,仍然有不少薄弱环节:(1)同大学生公寓二期、三期智能供电系统需要完善配套,学生使用大功率电器无法控制,存在安全隐患;(2)东西区宿舍没有安装电扇,学生自行购置电扇,使用多用插座现象比较普遍;(3)食堂部分设施(设备)需要维修、购置,如:东区锅炉已过使用年限,存在着安全隐患,急需更换;教工餐厅操作间低矮狭窄;东苑餐厅一楼操作间漏雨,二楼操作间改造;同大食堂需购置空调、电扇等;(4)医院设备老化,需购置更换部分设备;(5)校外垃圾站存在转运不及时现象,应建立校内临时垃圾存放点;(6)绿化设施、设备不足,导致员工劳动强度大而效率低等。

4、学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影响学生学习生活。

学生宿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1)学生使用的饮水机存在质量问题,易引起饮水机自燃,已发生两起起火事件,因管理员发现及时,避免更大的事故发生;(2)学生宿舍内偷盗现象时有发生;(3)同大学生园区新公寓已经开工,施工车辆与用工人员均从同大学生园区内行走;(4)东区部分学生宿舍电线路老化。

5、职工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影响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后勤员工素质决定后勤管理和服务质量,后勤服务中心从其人员构成来看,高学历、高职称的的管理人才较少,技术人员缺乏,现有技术人员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年龄结构层次上,人员老化现象比较明显,缺乏后备力量;一线员工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工作积极性不高,主人翁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解决后勤服务保障存在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1、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加大学校有关民生工程基础设施(设备)资金投入。

(1)为保障学校师生饮用水安全,建议对学校饮用水进行净化处理。鉴于净化水涉及二次转水,每吨处理成本大约在0.70元左右,故建议有选择性的实施此项目,即仅对涉及教职工生活(入口饮用)的水进行净化供应,一是东区家属区及学生食堂为一专线,在东区盆景园处建60吨/小时处理能力的设备一套;二是西区二井须全部采用净化供应,在西区建120吨/小时处理能力的设备一套。预计资金投入80万元。学生宿舍和教学楼仍用原水供应,同大园区大部分为学生宿舍冲洗用水,故不采用净化处理水供应。

(2)为加强校园环保建设,建议试点实施食堂“煤、柴改气”工程。将东区食堂锅炉、灶台改造为以天然气为燃料,由于食堂锅炉需要更新,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约需投入80万元。

(3)进一步完善设施(设备),保障后勤服务需要。建议根据后勤工作实际,由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审计处、后勤服务中心成立调研专班,对于基础设施(设备),进行统筹安排,合理配置。

2、加强宿舍安全工作管理,强化联动管理机制。

学生宿舍进一步加强“四个三”的安全管理机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加强安全工作防范,一是加强学生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的宣传,做好用电安全、防火、防盗工作;二是加强安全工作管理,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三是更新改造安全设施,如:电线路改造、防护网安装、饮水机更换、增设贵重物品寄存室等;四是加强安全巡逻队伍建设;五是在安全管理上强化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

严于律己改善民生问题工作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做好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报告的准备,从8月份开始,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拟定了工作方案;9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张宁生副主任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市人大代表,采取召开专题座谈会议、区县调研、实地察看、听取情况汇报和上报书面材料等五种形式,对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江宁特殊教育学校、同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五个民生项目,并听取了市发改委、农工委、住建委、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交通局、环保局等十个相关部门以及部分区县政府有关民生工作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和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加快“三个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始终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统筹采取富民、惠民、安民、便民、利民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各部门、各区县创新进取、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我市的改善民生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今年以来,为推进民生工作,市委专门成立了社会事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市委、市政府专门将《意见》以今年市委1号文件形式出台,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全市民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以民生为导向,把提升群众福祉和幸福指数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各区县、各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建立健全了民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实施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扩大民生保障范围。首次编制了《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二)突出工作重点,紧抓年度目标任务落实。截至XX年9月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2.61%,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85万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0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670元,同比增长 12.5%。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政府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从今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同时免除44.1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信息费1.05亿元,XX年民生教育目标全面完成。积极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全市已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79个,居民步行10-15分钟就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构建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方便群众就医;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国家、省599种基本药物在我市范围内个人自负比例均为零;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4%和61.1%。市政府成立了保障房建设指挥部和保障房建设发展公司,全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项目812.6万平方米,新开工457万平方米,竣工127.6万平方米,配建公共租赁房3200套(间);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从1月份开始,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准入标准由人均月收入750元提高到1000元,对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及以下申请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的所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全市主城区基本形成15分钟步行的社区养老服务圈;全市新增老年福利机构床位2800张、农村敬老院床位280张,全市建成城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54个,为3400名高龄困难独居老人提供政府买单的家政服务;为90岁以上老人提高了长寿营养补贴标准,实现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部老人免费进公园等助老优惠政策。

(三)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统一全市养老金支付标准;探索建立新农保及征地保障与企保衔接制度,截至 9月底,全市社会保险五项险种累计参保人数比去年底净增70.93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主城区城乡低保首次实现同区域同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4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40元-400元/月,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均达230元以上,老年农民生活困难补助提高到人均243元,新征地保障标准提高到人均400-613元。加快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村村通”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99%。完成农村地区危桥改造38座,建成农村公路102公里。新增郊区(县)有线电视用户5.9万户,总入户率达到91.3%。完成60个自然村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

(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民生工作新机制。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培养了10余支专业性、规模化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在这过程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全程对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透明高效运行。启动了投资项目就业评估论证制度,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调整院校专业结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市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XX年,城市居民收入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增幅位列第五,在省内位列第十,今年前三季度扣除物价指数,增幅仅为6.6%。与此同时,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今年1-9月份,gdp增幅预计为13.7%,分别高于城乡居民收入3 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保障民生的压力明显加大。

(二)财政资金保障压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都离不开大量的财政性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市一般预算收入有一定的增长,但由于新增的刚性支出项目逐年增加,社会事业建设欠帐较多, “吃饭型”财政与税收增收难度加大并存,市级实际可用财力较少,在进一步提高各项民生保障标准与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和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三)拆迁安置力度有待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早期被征地农民还没有全部进入社会保障体系;拆迁居民的安置房工作还存在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规划不完善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

(四)重大民生工程项目进展不快。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在今年确定的18个重点民生项目中,有8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占总数的44%,有4个项目处于项目启动阶段,占总数的22%,仅有6个项目进展状况良好。《意见》中的十大重点民生工程,有6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阶段,尚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亟待加速推进。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民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理顺工作机制,保障民生工作有序推进

针对这次机构改革后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有关的职能调整问题,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各自职责,理顺工作机制。尽快建立起由市委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全面统筹、市民生办全面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部门分工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大民生”工作新格局,强化政策的执行落实,切实履行好、兑现好政府各项惠民承诺,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加快项目进展,确保民生项目有效落实

对照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和重点民生项目,从目前情况看还有部分重点民生项目进展缓慢,有的还没有开工建设。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资源,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重大民生项目全面提速,把民生项目建设成“民心”项目,确保完成XX年民生目标任务,为“”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引导,重视提高大学生社工的待遇,稳定大学生社工队伍。加强对“4045”人员、残疾人、“双失”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和实用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加大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拆迁安置工作进展,解决好拆迁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三是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城市新区要规划配置优质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认真研究解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基本药物品种不能满足需求、价格让利不到位等问题。四是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尽快将早期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完善对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加快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建设。

(四)构建长效机制,完善民生工作政策体系

做好“三个发展”时期的民生工作新任务,需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在体制机制上做出统筹安排,优化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着力构建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要建立统筹协调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加大对民生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惠民力度,科学制定解决民生问题的系统规划;落实长效民生投入机制,确保用于民生事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范围;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民生领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发展,加快形成有序竞争、服务良好的社会事业发展新格局;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科学合理、导向鲜明的民生工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民生民情调研报告 篇7

根据《关于XX年在全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在全市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黄冈市安监局“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工作组在抓塘堰整治的同时,通过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代表座谈、查阅资料和听取汇报等多种方式,结合农村生产生活、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开展民情调研活动,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谢湖村地处麻城市宋埠镇东北部,距麻城市22公里,距镇区6公里,交通较为便利,现辖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29,现有耕地1986亩,其中水田1185亩,共有塘堰38口,面积700余亩,主要农产品有粮、棉、油和大棚蔬菜,其他以养猪、外出务工为主,水产品养殖、个体工商业、运输业、服务业和各类家庭作坊等为辅助,XX年农村人均纯收入约4100元。

二、谢湖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村级积累较为薄弱。谢湖村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资源溃乏,村集体经济经济十分薄弱,集体经济基本无来源途径。加之该村人多事情多开支多,仅有的集体收入还不够办公开支和支付村组干部工资。

(二)基础设施尚需完善。据工作组调查,村民对基础设施的建议和意见居第二位,仅次于民生保障。主要集中在村容村风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上,谢湖是农业大村,近几年虽然争取国家水利项目做了大量工作,但与群众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沟渠、排灌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环境保护需加重视。经过调查村民对村容村貌整治认识不足,对新农村建设的错误认识数不胜数。由此导致村民对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支持不配合,不管三七二十一,垃圾随手乱丢、随处乱倒。在村里我们发现,目前垃圾乱倒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倒在远离住处的田沟里,有的就倒在房前屋后,集镇上虽然好一点,但垃圾仍然到处可见,加上现代垃圾不容易自然风化,无形中造成了二次污染。

(四)民生保障仍需努力。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关于加强社会保障及社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占到了32%,足见在民生保障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分析原因,

其一还是宣传不够,由于村民自身原因和宣传手段限制,现在基本上一些民生保障政策还是点对点的宣传;

二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与群众在民生保障上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在该村家庭供养负担重的困难户、被病残拖累的困难户、老无助的困难户还占一定比例,需要分类关注与帮助。

(五)农村文化生活单一。相对而言,谢湖村属一个农村文化活动搞得比较好的村,但由于资金、机制方面的原因,总体来看,大多数群众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直接导致了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的侵蚀,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年青人自强意识、创业意识不强,地下彩票仍屡禁不绝、打牌赌博的风气仍然存在,因此造成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时有发生,需长期予以研究和关注。

(六)村组干部任务繁重。该村有村干部5人,小组干部有15人,但人口多,户数多,干部工作常常顾此失彼。尤其是村干部,不仅要面对全体村民,同时要应对县镇各部门,加上目前塘堰整治、党建、公路建设、发展大棚蔬菜建设等一系列工作需村干部协助,村干部任务十分繁重,检查多、验收多、会议多、接待多让村干部疲于奔忙。

三、几点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谢湖村基层组织建设。以建好领导班子为重点加强谢湖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务实管用的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模式,不断推动基层党组织激励、关怀和帮扶机制的形成和完善,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五个基本”为抓手,健全规章制度,积极在年轻农民中培养优秀人才作为村两委后备干部,同时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年轻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加大培养发展力度,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通过培养吸收年轻人才,以增强村两委班子的潜力,为农民、农村发展致富带好头。

(二)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住扶贫点和结对共建机会,要借“三万”活动的东风,继续采取得力措施,对未纳入整修范围的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加强日常管护,确保水利设施的最大利用率。继续争取项目,逐步改造现有沟渠、塘堰、水库等,提高水利设施灌溉利用水平,确保水利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道路、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完善大棚蔬菜设施建设,实现蔬菜种植高产高效;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要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基于村一级经济积累较为薄弱的现状,建议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范围,采取村收、镇转、集中处理的办法予解决;同时要高度重视新办企业的污水排放问题,严把项目审核关、污水处理与排放关,确保农村环境不被破坏。

(四)要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大力宣传各项惠农政策,使群众对各项政策家喻户晓。

二是要加大监督力度,切实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两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农业补贴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惠农政策,严格实行“一卡通”,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民手中。增加农村低保覆盖面,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户的关心。对纳入低保对象实行县、镇、村“三榜公示”制度,严格做到“六公开”。

(五)要不断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农村文化生活单一,是直接导致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要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谢湖村社会文明程度。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清洁工程,推动村庄美化、环境净化。大力加强科普工作,开展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平安村建设,依法查处封建迷信、黄赌毒、非法宗教等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六)要切实为农村干部减负。谢湖村是大村,人口多,管理地域大,流动人员广,给村干部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和压力;同时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大量事务性的检查、验收、档案资料占据了村干部大部分精力,村干部往往疲于应付,建议上级各部门要切实为村级减负,从生活上、思想上、工作上多关心村组干部,积极为村组干部创造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多干事的好环境。同时加大村干部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为村组干部队伍输送新鲜血液,为年轻干部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于民生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8

报告

院系:国际商学院

专业:金融

班级:***********

姓名:********

目 录

摘要 。.。.。.。.。.。.。.。.。.。.。.。.。.。.。.。.。.。.。.。 3 序言 。.。.。.。.。.。.。.。.。.。.。.。.。.。.。.。.。.。.。.。 4

1、调查目的 。.。.。.。.。.。.。.。.。.。.。.。.。.。.。.。.。.。.。 5

2、调查对象及方法 。.。.。.。.。.。.。.。.。.。.。.。.。.。.。.。 5 3调查内容 。.。.。.。.。.。.。.。.。.。.。.。.。.。.。.。.。.。.。. 5

3.1住房问题 。.。.。.。.。.。.。.。.。.。.。.。.。.。.。.。.。. 5

3.2教育 。.。.。.。.。.。.。.。.。.。.。.。.。.。.。.。.。.。.。.。.。 6

3.2物价 。.。.。.。.。.。.。.。.。.。.。.。.。.。.。.。.。.。.。.。.。 9

3.2食品安全 。.。.。.。.。.。.。.。.。.。.。.。.。.。.。.。.。.。.。.。.。.。 10 结论及建议 。.。.。.。.。.。.。.。.。.。.。.。.。.。.。.。. 11 总结 。.。.。.。.。.。.。.。.。.。.。.。.。.。.。.。.。.。.。. 12 附录 。.。.。.。.。.。.。.。.。.。.。.。.。.。.。.。.。.。.。. 12 附录一:你最关心的民生问题 。.。.。.。.。.。.。.。.。.。.。.。. 12 附录二:食品、药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12 附录三:访谈 。.。.。.。.。.。.。.。.。.。.。.。.。.。.。.。.。.。. 13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居民对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中国的住房、物价、食品安全和教育问题。首先,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对这次调查做出了解释,给大家对民生问题一个整体的印象。其次,文章从微观的角度结合各种实例和调查报告说明了居民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即住房、物价、食品安全和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我所关注的民生问题做了详细的介绍以及我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体会。最后,对整篇文章加以总结,同时也提出了合理的意见。

关键字:民生问题 住房 物价 食品安全 教育

序言

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的解决问题。民生问题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问题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和解决好的核心问题。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川外校园建设,我们小组对此开展了一次民生问题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已经过去的十八大,将民生问题放在了首位。可以说是奏响了民生问题的时代最强音。民生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稳定团结。我们就十八大中提出的几个民生问题做了一下调查(见附录一),人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集中在住房、物价、食品安全和教育这样四个方面。我们针对这几个人们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开展了社会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重庆范围内的人群(以学生和中产阶级人群为主体)。

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几个民生问题的问卷调查》了解相关民生情况。

3、调查方法:四川外语学院的学生采取直接问卷的形式,并对社会上人群采取采样调查的方法,结合网上和政府的相关资料进行调查。

三、调查的内容:

1、住房

2、教育(侧重于留守儿童调查)

3、物价

4、食品安全

具体内容如下:

一、 住房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商品的价格也在上升,人口高峰期和炒房热的到来致使房价飞速上升。在这样的局势下,有钱人手中囤积的房子越来越多,而穷人却没有地方住。

我们调查中,针对是否有住房的问题,我们得到了这样的数据: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篇9

做好市xx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报告的准备,从8月份开始,市人大财经委员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精神,拟定了工作方案;9月份,市人大常委会张宁生副主任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及市人大代表,采取召开专题座谈会议、区县调研、实地察看、听取情况汇报和上报书面材料等五种形式,对我市改善民生工作情况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和调研。调研组实地察看了江宁特殊教育学校、同仁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五个民生项目,并听取了市发改委、农工委、住建委、财政局、人社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交通局、环保局等十个相关部门以及部分区县政府有关民生工作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和意见建议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紧紧围绕加快“三个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始终把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统筹采取富民、惠民、安民、便民、利民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各部门、各区县创新进取、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面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我市的改善民生工作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今年以来,为推进民生工作,市委专门成立了社会事业建设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市委、市政府专门将《意见》以今年市委1号文件形式出台,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指导全市民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以民生为导向,把提升群众福祉和幸福指数作为主要发展目标。全市上下积极行动,各区县、各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建立健全了民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实施到位、资金到位、工作到位。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民生资金投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扩大民生保障范围。首次编制了《南京市“xx”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二)突出工作重点,紧抓年度目标任务落实。截至XX年9月底,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1%,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1.85万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60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670元,同比增长12.5%。教育进一步均衡发展,政府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从今年起,对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免收学费,同时免除44.19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信息费1.05亿元,XX年民生教育目标全面完成。积极推行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全市已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79个,居民步行10-15分钟就可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构建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方便群众就医;7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国家、省599种基本药物在我市范围内个人自负比例均为零;全市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4%和61.1%。市政府成立了保障房建设指挥部和保障房建设发展公司,全市保障性住房在建项目812.6万平方米,新开工457万平方米,竣工127.6万平方米,配建公共租赁房3200套(间);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从1月份开始,将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准入标准由人均月收入750元提高到1000元,对人均建筑面积15平方米及以下申请实物配租和租赁补贴的所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行应保尽保。全市主城区基本形成15分钟步行的社区养老服务圈;全市新增老年福利机构床位2800张、农村敬老院床位280张,全市建成城市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54个,为3400名高龄困难独居老人提供政府买单的家政服务;为90岁以上老人提高了长寿营养补贴标准,实现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全部老人免费进公园等助老优惠政策。

(三)加大城乡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一体化建设,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市级统筹,统一全市养老金支付标准;探索建立新农保及征地保障与企保衔接制度,截至9月底,全市社会保险五项险种累计参保人数比去年底净增70.93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主城区城乡低保首次实现同区域同标准。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4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40元-400元/月,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均达230元以上,老年农民生活困难补助提高到人均243元,新征地保障标准提高到人均400-613元。加快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村村通”行政村客运班线通达率达到99%。完成农村地区危桥改造38座,建成农村公路102公里。新增郊区(县)有线电视用户5.9万户,总入户率达到91.3%。完成60个自然村农家书屋标准化建设。

(四)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民生工作新机制。我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运作的居家养老新模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培养了10余支专业性、规模化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在这过程中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全程对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确保透明高效运行。启动了投资项目就业评估论证制度,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与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调整院校专业结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投资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二、当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市居民收入增速有所下降,XX年,城市居民收入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增幅位列第五,在省内位列第十,今年前三季度扣除物价指数,增幅仅为6.6%。与此同时,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今年1-9月份,gdp增幅预计为13.7%,分别高于城乡居民收入3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对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不容忽视,保障民生的压力明显加大。

(二)财政资金保障压力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都离不开大量的财政性资金投入。近年来我市一般预算收入有一定的增长,但由于新增的刚性支出项目逐年增加,社会事业建设欠帐较多,“吃饭型”财政与税收增收难度加大并存,市级实际可用财力较少,在进一步提高各项民生保障标准与水平、扩大保障范围和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有一定的难度,财政支出压力较大。

(三)拆迁安置力度有待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早期被征地农民还没有全部进入社会保障体系;拆迁居民的安置房工作还存在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规划不完善等问题。这需要进一步细化完善政策,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果。

(四)重大民生工程项目进展不快。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在今年确定的18个重点民生项目中,有8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占总数的44%,有4个项目处于项目启动阶段,占总数的22%,仅有6个项目进展状况良好。《意见》中的十大重点民生工程,有6个项目仍然处于项目前期阶段,尚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亟待加速推进。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民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理顺工作机制,保障民生工作有序推进

针对这次机构改革后社会建设和民生工作有关的职能调整问题,要尽快落实到位,明确各自职责,理顺工作机制。尽快建立起由市委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全面统筹、市民生办全面协调、各部门分工协作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部门分工负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大民生”工作新格局,强化政策的执行落实,切实履行好、兑现好政府各项惠民,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二)加快项目进展,确保民生项目有效落实

对照年初确定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和重点民生项目,从目前情况看还有部分重点民生项目进展缓慢,有的还没有开工建设。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集中资源,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重大民生项目全面提速,把民生项目建设成“民心”项目,确保完成XX年民生目标任务,为“xx”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三)加大工作力度,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一是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大对大学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创业引导,重视提高大学生社工的待遇,稳定大学生社工队伍。加强对“4045”人员、残疾人、“双失”家庭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和实用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加大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拆迁安置工作进展,解决好拆迁安置工作中出现的房源距离远、建设速度滞后、超期过渡费用低、公共配套不完善等问题。三是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城市新区要规划配置优质医疗资源,方便群众就医。认真研究解决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基本药物品种不能满足需求、价格让利不到位等问题。四是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尽快将早期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完善对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标准,加快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平台建设。

(四)构建长效机制,完善民生工作政策体系

做好“三个发展”时期的民生工作新任务,需要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在体制机制上做出统筹安排,优化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着力构建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要建立统筹协调的民生工作推进机制,加大对民生建设的政策支持和惠民力度,科学制定解决民生问题的系统规划;落实长效民生投入机制,确保用于民生事业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范围;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向民生领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发展,加快形成有序竞争、服务良好的社会事业发展新格局;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科学合理、导向鲜明的民生工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民生问题调查报告 篇10

前言:

在这个寒假,我通过一个假期的实地走访、上网调查,对家乡的社会现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我能充分感受到,家乡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走访了一些村户和村干部,从中我了解到人民生活总体上有所改善,但由于各种问题的。存在,有些政策依然没有落实到位。就此,我做了一份调查,具体调查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掌握家乡的生活条件,如:人们的收入情况、住房情况和交通情况。从而了解我家乡具体存在着哪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从进行任意抽取几户人家进行访问,再到村干部那里了解一些近几年来我们村的各户家庭的总收入、个人收入、以及其收入来源和我们村通往城镇的交通情况,同时 ,亲自去体验一下。

三、调查方式

在村委会干部的帮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且亲自询问了一些同乡的亲戚、朋友以及我的家人关于他们的经济状况和他自己村所存在有哪些问题以及他们的看法。

四、调查时间:

20xx年1月27日————20xx年2月10日

五、调查内容

内容:分别对不同时期(从过去几年来到现在的变化及一年四季农忙到农闲的变化);不同年龄人群(老年人,中年人以及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和内容进行调查。

六、调查结果

在问及村民的家庭月收入时,在800元以下的占有44%,800—1200元的占有15%,1200元以上的占有41%,而家庭医疗费的支出每年只在500元以下的占有38%,500—1000元的占有39.5%,每年医药费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占有22.5%。近几年,农民的收入的确有了明显的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们收入增加的同时,农民的医疗费的收入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也就是我们收入增加的同时,支出也在增加。

我家乡在家务农的人们,他们的收入基本上来源于种地、种田和养猪,然后把地里的农作物和田里的水稻收回,再除掉家里用的,剩下的卖掉,而那些卖农作物得来的钱还要除掉肥料费和农药费才是纯收入;养猪卖钱要除掉买幼猪的钱、粮食费和饲料费才是赚来的。通过务农挣来的钱还要用于买日常的生活用品,这样算下来农民每年的是非常的少,因此,我家乡的大多数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根据调查统计显示,16岁—20岁没有在校读书的青少年有90%以上都外出打工去了,20岁—40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外出打工的占有50%以上,40岁以上的人外出打工的占有20%左右。由调查可知这些外出打工的人的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有2%—5%,800—1500元的占有50%,1500—2500元的占有35%,2500元以上的占有10%左右。

近几年来,在我家乡的人们的农闲时间比以前跟多了,因为人多了,剩余的土地就多了,又因为有一些农作物种植复杂,收割又困难,因此就放弃种植了,而种植更多的其他农作物。以前的村路都是长满草的小路,现在有了宽阔的公路;以前人们住的是土房甚至是茅草房,现在大多数是砖瓦房了。据调查有98%的家庭都有彩色电视,近40%的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33%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

从村委会干部那里我还知道了村干部一般由本村中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组成,本村村委会成员一般高中学历。村干部有电子,有想法,有头脑,但是由于资金短缺,所以很多项目像水利打井、拉电线或修路之类的都无法顺利的实行。由于年轻一辈的人们许多都外出打工,其中包括有大量的有知识的青年农民,这使得农业生产缺乏有技术、有文化的劳动者,生产水平难以较大提高。

七、调查总结

从我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村发展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传统小农思想根深蒂固,愿人穷不愿人富的思想严重,很难统一思想进行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发展规模化生产,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存在这等、靠、要的思想,对现有的温饱有余、富裕不足的生活感到满足,进取心不强烈;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打算。相当一部分农民将精力和时间大量消耗在争夺“蝇头”小利上,很少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看待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行动上,发展经济的措施、方案不是积极配合支持,而是设置障碍,谋取小利。

2、传统农业生产经营制约这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现有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已发挥出应有效益,无法继续深挖土地潜在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中,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服务相对脱节,导致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慢,优质优价难以很好体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现有土地承包政策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但分散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使土地很难向“种田能手”和“种养大户”集中,规模化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难以实现。

3、基层入不敷出,宏观调控乏力,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表现在:一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推广举步维艰,脆弱的农业建设基础设施导致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功能不强,高产、稳产无保障,滞后的农业科技使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无法实现;二是由于财政支出矛盾突出和机构臃肿,政府穷于保吃饭、保稳定,分散了发展精力;三是上级达标升级活动使基层政府只能向农民收钱收物来完成,影响季干群关系降低了政府威信。

4、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足,企业与农户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

5、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耕地纠纷、耕地与建筑矛盾、林农矛盾等问题日益增多。

6、农村技术含量不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不强。

a、是农业新技术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新技术到户率不高,科技贡献率较低,主要表现在农民掌握的新技术不多,缺少科技信息,利用信息化手段不强。

b、是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培训离实际、实用、实效的目标和农民的意愿、需求还存在差距,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跟不上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步伐。

c、在农村依托科技致富的氛围没有完全形成,农民自身接受新事物的意识不强。

d、大部分农户产业单一,缺乏多元发展接受能力。

在农业已经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已成为必然,我认为发展农村经济应结合当前农村工作的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经济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改善现有脆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增强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的灾害的能力,减少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损失。同时加大科技投入,改革现有科技服务体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具体有用现代工业部门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全面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彻底改变以人力为主的农业耕作方式。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畜牧业、林果业、水产业和蔬菜业等,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农村经济必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下,突破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难的矛盾,才能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彻底扭转农民增收缓慢的局面。必须盘活土地资源,鼓励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入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必须实施规模经营,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产业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示范样本的辐射带动形成规模化生产。

3、必须探索减负系途径,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通过企业发展,一方面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变农工,增加非农收入;另一方面,壮大集体实力,变农民上交为集体上效,彻底减负。

4、推进农村市场化,产业化。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富裕化与现代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发展,攻克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民致富资本,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优势互补,协助统一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融合,推进农村经济市场化、产业建设,才能形成以城带乡、以工带民、以农稳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5、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以特色和优势占领市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