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合集31篇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精选31篇)

内容导航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3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4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5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6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7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8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9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0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1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2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3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4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5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6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7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8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9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0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1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2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3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4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5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6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7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8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9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30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31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诚如这句诗所表达的感情,我对于我的家乡——山东郯城,也有着深深的眷恋。建设家乡、发展家乡一直是我的梦想。20__年7月31日,我成为了一名郯城街道岭南头村选调生。转眼间已经在基层工作了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见证了一个村庄从落后到振兴的蜕变,也体会到“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真正含义!

回想初入村时,我觉得自己是名大学生,有知识、有能力、有技术,肯定比农民强。可结果第一次下田,我的鞋就陷进了泥里。旁边还有人小声嘀咕道,这大学生下地还得跟个提鞋的。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让村民们尽快接纳我,我开始入户走访、学做农活。每天到百姓家干活,除草、挖番薯、剥玉米……慢慢地,和村民们也熟络了,大家从自家娃娃都啥学校、看病到哪里就医,再到调解日常矛盾,都愿意找我帮忙。现在,村里人对我的称呼也渐渐从“那个大学生”变成了小杨。

在走村串巷过程中,对村情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岭南头村地理位置偏僻、思想落后,在管理上一直是块烫手的山芋。社区书记左金建是名年轻的基层干部,他常讲“说一万句好话,不如给老百姓干件实事”。为了让村子改头换面,入职的这两年,他从未真正休过一天假。针对村里留守妇女较多的现状,他主动联系包扶企业,率先开展了“巧媳妇工程”,让留守人员做到赚钱、顾家两不误。村民王美红曾经在郑州打工多年,现在就在家附近的就业点工作,她说“以前打工除去租房等成本,顶多能拿到20__,现在在家就能赚3000,还能照顾孩子,再叫我出去打工,我真不愿意。”巧媳妇们守住了家、看住了娃,村子里也变得更加热闹、有活力了。另一方面,通过以“找家训,树新风”为主题,修缮文化广场、制定村规民约,让全村的人通过学习家风、对标榜样、反观自己、要求自己。如今,岭南头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不仅各项管理都纳入制度化轨道,还在街道文明乡村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乡亲们都说,有这样一位好书记在我们村儿,我们心里踏实,干劲儿也更大了。

县纪委派驻的第一书记吴江、邵长青更为村子的振兴发展插上助力的翅膀,不仅带来了用于村庄美化亮化的帮扶资金,在一年内就硬化道路2378平方、绿化村街2460平方、铺设路沿石3050米。在内心深处,他们也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清晰记得,当我们第一次把慰问品送到贫困户陆大爷手中时,陆大爷的小孙女忽闪着大眼睛说,“叔叔阿姨,我们不缺米和面,您能给我送个书包吗?”小家伙朴实的话语深深触动了大家的心。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安心学习,第一书记也与团委儿童之家进行对接,开展志愿送暖活动,为孩子们送去书包、铅笔等学习用具,志愿者们还义务每周五晚上帮孩子们补习功课。看到孩子们一个个无邪的笑脸,村民们也直言,这第一书记不是来化缘的,是真的干实事!

有了像左金建、吴江、邵长青这样年轻的“基层领路人”,带领党员干部真抓实干,村民们也看在眼里、感在心里,用自己的行动助推着村庄的发展。

网格员王会仁,不仅是政策的传声筒,更是百姓的贴心人。当改厕的浪潮遇上钉子户张大妈时,是他,忙前忙后做思想工作,最终使得厕改顺利实行。兄弟社区来观摩张大妈家时,就连连赞叹“这农家院儿倒像个小花园!”张大妈也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这老王啊,快把我家的门槛踏平了。以前旱厕,污水横流。气味刺鼻,亲戚们都不愿意上门,现在家里敞亮了,串门也多了,这日子确实比以前舒坦多了。”

在今年被评为“最美街道人”的谢春祥,是现年已经74岁的老党员。虽然年纪大了,但不管是村里的户户通工程,还是日常党团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还记得户户通开展中期,面临工程量大、村里筹资资金不足的难题,他不仅自掏腰包拿出1万余元,还带头出工40多天,肩膀都拉伤了,还咬牙坚持,瞒着家人继续干。在今年2月份,谢春祥老人还将自家种植45年的棕榈树免费捐给社区。有村民问,“老谢一大把年纪还那么拼命干啥,别把身体给累坏了。”他却说,“这些都是小事儿,干部们出钱出力为了咱村,咱自己可不能扯后腿啊。”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岭南头村的变化是可喜的,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将村庄的“大家”与自身发展融在一起的村民,一个个俯下身子、扎根农村的基层干部,才使得岭南头摆脱了落后面貌,让振兴和发展不再驰于空想、骛于虚声。未来的岭南头村也将以争创“省市文明乡村”为契机,对村庄进行再一步的打造和升级。

在追逐乡村振兴的这段新征程中,我们有充分地理由相信,只要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谱写出最美的中国梦!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

党的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方面表明了“三农”问题在党工作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也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决胜期来看,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都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荣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在内容、内涵上都有提升,都有转变。同时,乡村文明的内涵要求也不一样。

从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这个角度来看。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们提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乡村振兴”。这个战略部署实际上是在我们开启新征程的时候新时期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它不仅是一场经济社会的'变革,而且是一次文化、生态的复兴。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它的目标导向就是按照现代化的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希望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希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的家园,也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是面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乡村振兴靠的是产业,而产业要兴旺、要发展,首先依靠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发展最强劲的动力。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致富能力,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都迫切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创新的领头人,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3

贫困地区一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自上而下的重点工作,党的十九大审时度势,更是表明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正因如此,才要更加小心,莫让扶贫误入精神贫困的歧途。

国家的惠民政策如今不免造就了不少傲娇的穷人。一直以来各级有关部门以及人民群众都将目光聚焦在困难群众身上,一直在寻找扶贫干部们的工作问题,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队伍中存在违法乱纪的行为,存在不合乎规定的地方,正如母亲宠溺孩子一样,对贫困者过多的溺爱促成的是他们的恃宠而骄。部分地区的贫困户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等靠要思想,不配合脱贫甚至抗拒脱贫的现象难以根除。

精神贫困正成为脱贫攻坚路上难过的坎、难爬的坡。

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现象屡见不鲜,我是穷人我怕谁的扬言更是让扶贫工作难以推进,有劳动能力的人也在坐等扶持,符合脱贫条件的拒绝脱贫,这无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最难啃的骨头。人们相互比穷,相互撕咬,扶贫工作举步维艰,到底该如何扶贫,究竟该如何脱贫。

精神贫困是最突出的根源。面对当前的困境,最应该做的就是从思想根源上斩断穷根,不仅要为贫困群众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更要厚植贫困地区精神文化沃土,精准对接贫困群众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在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双重结合下才能彻底打赢这场攻坚战。当然基层干部转变思想,躬下身子真扶贫是改变贫困群众思想的第一步。让人民群众相信我们的干部,当然必须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让百姓无可攀比,让他们意识到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的真谛。通过产业扶贫手段激发内生动力,是告别贫困的根本性措施。创新产业扶贫机制,对接真需求,以扶贫参与感带动脱贫获得感,才能避免贫困群众等待观望。

脱贫是双方共同完成的,没有任何人可以一劳永逸,用自己先天的弱点来等待别人的救赎,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自我的潜能是无限的,也没有人可以肆意截留挥霍别人的权利,彼此尊重、奋斗才能拥有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利器,切莫让扶贫陷入精神贫困的境地。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4

培育新型化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立足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中,农村既是创造者也是受益者。究其根本,农民是乡村发展的根本主体,农民的产业增收和效益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生根,只有调动好农民发展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新要求,才能让农民“新型化”、“非农化”,培养和造就出让农村换新活力的新型农民队伍。当前,我们可以围绕大学生、返乡下乡青年等新农人,以新技术引领、新品种培育为突破口,为新农人打造‘创业+生活+社交’功能承载平台,通过创业孵化、园区示范、品牌共建,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可以说,培育新型农民是乡村治理的发展之要,也由此推动响应整个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之路。

发展多元化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要化解三农问题,提高乡村的整体经济水平,发展农业同时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农村的稳步发展和治理创新。在原有乡村风貌基础上,统筹考虑区域内产业发展、人口分布、文化特色、民俗风情、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高标准进行规划。山东推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完善养老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加强治安管理,构建了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平安山东、幸福乡村。也就是说,通过农业、服务业、手工业、体育业及田园打造集生态种养、原种农业、加工配送、休闲康养、运动娱乐、旅游接待、体育赛事于一体的现代乡村振兴的样板。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6

乡村振兴,大有可为。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围绕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部署,为乡村振兴之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奋斗在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常怀“三心”,强服务、重改革、落实处,照亮乡村振兴路。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要围绕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实践。”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广大农民的幸福安康。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时刻秉持着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聚焦于农民生活的痛点、难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交通邮电、村居环境、文化设施、生活服务等方面下苦功夫,落到实处,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真正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乡村振兴的民生红利。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深化改革的“决心”。农业强则农民富,农民富则国家盛。一旦农业强盛,乡村振兴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深化农村改革,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一是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开展农业技能指导和培训,提高新时代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二是要用好用活农村丰富的资源要素,立足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动生产要素创造性转化。三是要对接当前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借改革之力促乡村振兴之路平稳顺畅。

照亮乡村振兴路,少不了久久为功的“恒心”。“农,天下之大业也。”乡村振兴是一个涉及农村、农业、农民的系统工程,涵盖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道路艰,任务重,绝不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事情。尤其是随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启,乡村振兴的要素将会更加丰富和活跃,面临的状况也会愈加复杂。我们必须要坚定信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久久为功,持之以恒,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让以“实干”铸就的乡村振兴之路坚实而可靠。

乡村振兴路虽难,“三心”常亮伴前行。当前乡村振兴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出现了许多新的“娄山关”和“腊子口”,沟沟坎坎层出不穷,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念,常怀为民服务的“初心”、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恒心”,在农村这片大有可为的土地上努力耕耘,走出一条亮亮堂堂的乡村振兴路。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7

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范式的转换。即由过去单一重视农业现代化范式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范式转换,由注重生产效率的一元发展范式向更加注重乡村居民的福利、生活和生态的多元发展范式转换,由过去城市偏向的范式向农村优先、城乡融合发展的范式转换,由农村单一发展向农村综合发展转换。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多方面协同发展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要从全球化层次、城市层次、农村和农业部门层次、乡村层次、农户层次等相关层次,从政府、农业企业、农户、非政府组织、城镇居民等多元主体,从政治、经济、文化、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内容协同发展。乡村振兴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性的。乡村振兴必须既有农村内部资源也有外部资源的双重资源集合,关键路径是城乡融合。城乡融合不是原有意义上的城乡统筹的资源分配过程,不是乡对城的被动式的接受,更不是强势的城市对弱势的乡村新一轮的剥夺。城乡融合是城乡资源平等的交换,是城乡产业融合性的一体化发展,是城乡空间差异化条件下的互利性共赢。城乡融合要有更多元的目标, 不是以城市元素替代乡村风格,也不是以城市文明代替农村文明,是二者的融合、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蕴含着党对当前我国“三农”形势的重大判断和对“三农”工作方略的重大创新,是今后“三农”工作的总揽和“牛鼻子”,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强化乡村社会和环境治理。一是强化乡村社会治理。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一核多元”村级治理架构,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组织健全、自治有效、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村民自治制度,深化乡村法治,创新乡村德治,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二是强化乡村环境治理。通过大力推行农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体制机制等路径,让乡村成为城乡群众向往的美丽乡村。

其次要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振兴乡村关键是缺乏懂经营、能干又会干的人才,新型农民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因此,要着力打造好几支队伍:一是打造好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队伍。坚持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支新时代的有特色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研队伍,充分发挥基层科技农业服务队伍作为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传播者和农业生产一线指导者的作用。二是打造好乡村基层管理队伍。创新乡村工作队伍管理机制,让更多年轻干部到农村一线锻炼,担任乡村领导职务,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通过多种方式鼓励优秀人才担任村支“两委”干部。三是打造好农业生产经营队伍。培育农业创业创新的优秀骨干人才,坚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青年农场主、返乡创业人员作为打造“三农”工作队伍、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育政策和扶持政策,想方设法留住年轻人,吸引年轻人务农。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8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书记的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关键在人。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努力付出,他们有“咫尺应该论万里”的眼界,也有“千磨万击还坚韧”的韧劲,在他们的不懈奋斗下,产业更有奔头、更有前途,发展更有冲劲、更有底气,乡村越来越美。

基层的“脚下路”是他们的“乐章”。

乡村振兴的发展涵盖了方方面面,需要基层干部找准定位、提升所能,需要党员干部深入调研、掌握实情。无论是产业的布局、市场销路的拓展、乡村风貌的提升,还是提高产品附加值、送技术服务,乡村的沃野上处处都有基层干部的身影。务实是他们的态度,也是他们的作风,他们以身体力行造福一方百姓,以极强的责任心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专注和认真让他们忘记了身体上的疲倦,用一颗“匠心”学习新思维、掌握新技能,用真诚的笑容、真挚的服务为群众送上温暖,用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为群众纾解难题,用坚守与付出赢得了群众的赞赏,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基层的“千条线”是他们的“五线”。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有“千条线”,细小琐碎的事情、基础庞杂的工作考验着耐心与细心,而“急难险重”的任务则考验着“勇闯”之劲和“攻坚”之心。民生之事无小事,基层干事者扎根基层一线,砥砺攻坚之志,不怕苦、不怕累,在吃劲的岗位上“磨与炼”,在“啃硬骨”的攻坚行动中磨砺意志和心性,在为民办实事上“不停顿”“不拖延”“不推脱”,说干就干、竭尽所能,以“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精神攻坚克难,将群众所面对的难题一一攻克,这就是基层干部的风采。面对乡村振兴发展路上难度大的“硬骨头”,他们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深入而持续地打好“攻坚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乡村振兴战场、改革发展前沿凝聚起磅礴力量,在民生事业上挑起“重担子”,以顽强拼搏的精神冲锋在前,这就是基层干部!

基层的“为民行”是他们的“和弦”。

开往乡村振兴的列车会经过呼啸的山洞、蜿蜒的道路,基层干部要把实践作为“练兵场”,争当为民服务的“排头兵”。作为基层干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是宗旨,也是使命。积极肯干、任劳任怨,他们在工作上热情主动,奋斗之路上书写了扎根基层不言悔的热忱与真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他们在为民工作上的韧劲,也是勤奋学习、钻研本领的“钻劲”,有问题就请教“身边老师”,向同事、群众学习知识、汲取智慧,一边翻阅资料一边到问题现场去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群众的现实需要入手,融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之中,这就是基层干部,有饱满的热情,也有娴熟的技能和一流的业绩,用“真心”交出了一份份亮闪闪的乡村振兴答卷。

在基层一线,处处都有基层干部忙碌的身影,他们扎根基层、奉献为民,以不懈奋斗的姿态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学有所长、愿干善为,奏响了铿锵有力的“基层乐曲”。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紧扣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期待、新希望。”作为一名奋战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肩上更是扛着振兴乡村的艰巨任务,就是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将党的好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好,才能把外来“输血”帮扶转变为自主“造血”发展,才能更好地推动新时代农村的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筑牢乡村振兴之基的重点。在脱贫攻坚的持续推进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但部分贫困山区受地理条件限制,历史欠账多、优质资源供给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各项基础设施都相对落后,水、电、路、污染处理等方面仍存在突出短板,这都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掣肘。在实现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必须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工作,立足群众需求继续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快补齐水、气、污染处理设施等突出短板,解决制约当地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许多地区在脱贫攻坚的带动下,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但是部分偏远山区,在水、电、路、生态治理等方面依然非常落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推动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彻底解决农村产业和农民就业问题,确确保当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安居乐业。而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山区县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县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随着全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旅游业逐步做大做强,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红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消除“空壳村”,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农村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关键。许多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不说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扶贫济困,连基本办公经费都全靠政府财政补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是一块突出的短板。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有政府补贴和村集体经营收入,政府补贴基本固定,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通过生产经营,盘活村集体资产。国家出台“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惠农政策,这是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项大事,目的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怎样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充分发挥土地制度红利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切切实实得到实惠,这是当下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题,也是我们最终的奋斗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是农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应该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0

前有兖州兵曹孤篇压全唐,后有基层干部丹心照汗青,古人张若虚一首《春江花月夜》描绘了大唐盛世的天地美景,“来者”基层干部正在将“春江花月夜”镌刻在脱贫攻坚战的历史丰碑上。

基层干部之“春”回大地和播种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代表着农民一年的希望。帮扶干部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发展实际的扶贫规划,将希望的种子播种在农民的心田里,因此乡村迎来了“春”天的希望。

基层干部之指点“江”山和妙笔生“花”。忆脱贫攻坚峥嵘岁月稠,基层干部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妙笔生花,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脱贫的战役中,基层干部跋山涉水深入农村,研究分析“三农”问题,建立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责任机制,与农民群众共饮一瓢水,共食一箪米。善用国家政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商讨出特色种植业、光伏发电和特色旅游业等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发展致富之法,从十八洞村到三区三州的减贫之路,从发展经济到教育扶贫的全方位和长效扶贫政策的落实,他们为祖国的'江山社稷“花”尽所有。

基层干部之披星戴“月”和夙兴“夜”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农民做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辛辛苦苦工作,面朝黄土背朝天,然而收入却不尽如人意。为解决这种困境,特别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如黄文秀、施金通和王海涛等每一位基层干部无不抱着必胜的决心,他们风华正茂,一腔热血,在脱贫攻坚战中抛头颅洒热血,风雨无阻,一往无前,同时绞尽脑汁,动用毕生所学,因地制宜,献计献策,助力贫困县早日摘帽,为人民群众谋切身利益,为了迎检还得披星戴月赶材料。从精准扶贫伊始,一个又一个贫困户步入小康,迈向共同富裕,每一步都映射着基层干部披星戴月、夙兴夜寐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身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xx年底的9899万逐渐减少,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衍生出基层干部的“春江花月夜”之景熠熠生辉,五字五象无不体现基层干部辛勤劳动的美景,古诗人张若虚对天地美学的思考流传至今已跨越千年,且有李泽厚先生之谈:“美的历程是指向未来的。”基层干部的“春江花月夜”之美的历程也必将衔接乡村振兴,历经脱贫攻坚战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1

全面推进文化振兴,留下乡村振兴的“浓浓乡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样,在广大农村,乡村文化是其灵魂和精神家园所在。若文化不兴,“魂”系何处?这里的“乡愁”,就是“魂”之所系、“魄”之所归、心之所向之地。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要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弘扬优秀文化、文明乡风。优秀文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塑形”。指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出台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和群众活动团体作用,用好村组活动场所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群众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红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文明乡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铸魂”。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重塑农民对于本土文化的信心与价值追求,通过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注重乡村底色的保持,保护好乡村这一传统文化的“栖息地”。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2

在我看来,这体现的是新时代青年们的热血赤城与责任担当。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最具有活力和富有责任担当的群体,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当代青年正生逢最伟大的时代,该勇担重任,志存高远,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奋斗中释放出具有时代价值的青春激情。一代人有一代的责任和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翻看历史,五四运动发端于青年,陈独秀、鲁迅站在时代的潮头振臂高呼,点起科学真理的火把,照亮了一个时代;建国伊始,华罗庚、钱学森等一批青年学者冲破重重阻碍,回归祖国,为国铸重器。而我们,身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应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学习秦玥飞,学习李忠凯,像280多万驻村干部一样,扎根乡村,奋战在脱贫一线,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愿得牺牲能壮志,浴血坚持创小康。也许有人认为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机会,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在我看来,“事业靠人,业由人兴”,在农村,在基层,有着更广阔天地,更大的舞台。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正是有理想、有本领、有眼界的青年人大展拳脚,建功立业的时候。廖俊波为官一方,脚下有泥土,心间有真情,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

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海归学子秦玥飞放弃优渥的工资待遇,回到乡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一批批青年教师支教一乡,为闭塞的乡村带来朗朗读书声;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回到基层,为乡村振兴带来新鲜血液。在沃土上施展才华,在基层一线挥洒汗水,投身乡村,大有可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将责任握在手中,担当放在心头,用赤城热血浇灌出一片美丽乡村。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3

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历经40年的不断探索演进,已使农村的土地经营方式、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其变化之快,变化程度之深,变化范围之广,既前无古人,更是世界罕见,不得不让人感叹,这也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农村的面貌、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均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的农村改革包含以下几个阶段:探索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发展乡镇企业,初步形成和基本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乡城互动阶段,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开始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搞活农村商品流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村民自治为重点,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农村改革继续稳步推进。全面推进阶段,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定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乡镇企业体制创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城乡统筹阶段,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农村改革进入了城乡统筹的新阶段。全面深化阶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围绕抓关键补短板,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领域各项改革,注重改革的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着力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

纵观40年发展历程,农村要发展必须有好的政策作支撑,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然会给我国农村带来天翻地覆的巨变。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4

八月份,是一个炎热的季节。公公家的无花果田里长满了无花果。远看像一个绿色的小柱子上挂满了红色、绿色的小铃铛,近看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灯笼,真是可爱。我发现无花果的叶子跟绿色的法国梧桐树的叶子很相似。无花果虽然名字这么叫,可是它却是有花的,只不过是一点点小而已,跟米粒差不多大。“叽叽喳喳”我仿佛听到了小鸟的声音,原来是想来偷吃无花果的。碰巧我刚才有点热把我的小披肩给搭在了柱子上,小鸟以为那是一个稻草人吓得赶紧飞走了。绿油油的叶子,衬着红彤彤的果子,真是像一个翡翠上点了一个红玛瑙。

在婆婆家的门口的土地里长了许多农作物,有搭着黑蓬的小树苗,有开着雪白色小花的芝麻,俗话说的好“芝麻开花节节高”,我想婆婆家的芝麻今年的收成一定很好,还有在枝干上长的黄瓜,枝干能支撑住黄瓜软弱的藤,帮助黄瓜的生长。我发现茄子是从美丽的花里长出来的,当还没长成熟时,花把茄子的上半部份给包住,仿佛像一个朋友舍不得离开另一个朋友呢!在婆婆家的鸡窝顶上,还挂下来许多藤,上面有深绿色的叶子,黄乎乎的花,上面还结了许多丝瓜呢!就在这么小的土地里,发现了这么多成熟的果实,我感到很快乐。

晚霞染红了湛蓝的天空。晚上,天空中闪烁的星星,犹如一个个明亮的小眼睛。黑色的夜空衬着小眼睛,就变成了闪烁的钻石。在床上我听见了许多昆虫的叫声,虽然不好听,但好像在为我们唱催眠曲呢!

美丽的乡村真是好,有可口的果实,清新的空气,还有美丽的`夜晚,正是令人心旷神怡啊!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5

一、要建强村干队伍,以奉献和担当赢得支持

黄铺村是由三个乡镇的三个村合并而成的,并村时为了化解村里140多万的债务,我们承揽三个基地整地工程,村干们磨嘴皮,磨脚皮,起早摸黑,流血流汗,既当老板,又当工人,每名村干部都不讲条件,把村里的事是当家里的事干。后来我们组织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举办党员培训班,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发展村级产业,提升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同时通过“三会一课”、村民代表会、村民议事会,广开言路,共谋发展思路,同筑致富财路。十几年的风雨历程,收获的不仅是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也为后来的发展建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几次换届选举,村干部几乎都是高票连任。

二、要发展多元产业,以集体经济壮大反哺民生

黄铺村属于丘陵地带,山上长的是矮老松,产生不了经济效益;田地不规整,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一家一户经营模式,不利于产业化发展。要想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固守原来的老路显然是行不通的。20_年潜山被省政府列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当时的县政府将农村集体“三资”运营改革列为重点推进项目,不仅从政策上支持,还从经济上给予帮助。我们抢抓这一机遇,及时向县与镇领导汇报了思路和想法,顺利争取到列为试点村机会,同时虚心向财政综改等部门请教,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我们依据改革方案原则要求,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方针,采取土地产权性质不变、村集体统一经营模式,成立了村集体控股和主导的“锦绣家园农林有限公司”“锦绣农业专业合作社”,全面推动“三变”改革,鼓励和引导农户以山场和田地入股,明确股本权属,实行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村集体从农户手中流转低产田、荒山地,结合高标准农田综合治理项目对土地进行统一整理,加强田园化改造,打破了过去一家一户的田块高矮不平、大小不整的格局,农户只认亩数、不分地块。合作社根据地质条件和农作物的生长习性,相继建成千亩瓜蒌苗圃基地和千亩油茶花卉基地。聘请有技术专长和管理能力的农民组成6个班组,组织当地村民负责生产,村里安排2名村干,从事合作社管理经营。20_年,通过村合作社集约经营,两大基地营业收入达到320万元,纯利润达到70万元,入股农户按照入股的农田和山场数分别得到每亩400元、每亩60元的租金收入,另外用水田入股的农户还分得了每亩50元的红利。同时入股农户通过参与基地务工,户均劳务收入达1万余元。村集体合作社的建立,为集体的资产积累和长足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也有力推进了我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型。

近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只有集体实力增强了,才能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同样,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将集体经济反哺村公益事业,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基层组织才会得到永续发展。我们并村初期,集体经济底子薄,群众要求也低,只想每个村民组能修通一条能通行的砂石机耕路就行。但随着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的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的好转,群众的期盼也越来越高。除去村民土地分红外,我们将每年村集体收入剩余部分更多的投入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公益事业中。我们从农民手中得到土地发展经济,而他们也尝到了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福祉,对村组织的信任度、满意度、支持度提高了,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也更能放开手脚、敢闯敢试了。

三、要在发展中保护,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有别于大规模拆建的城市化进程,乡村不是简单的用资金对村庄进行商业开发,而是以村民为主体,村庄环境为载体,以尊重地方文化、重塑乡村身份标识为切入点,促进农村和城市的交流,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发展乡村不仅仅注重农业发展,同时也要挖掘文化、经济、生态等方面的价值。

我们村于20_年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持“五个不一留”原则: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破坏自然风貌和肌理、不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农村,留住田园风光和乡村记忆。统筹考虑村域及居民点范围附近的山、水、林、田、路等生产生活要素,大力修建村组水泥路、沥青路,完成当家塘整治、旱厕改造、修建休闲广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等。同时,我们保留了古民居、古树名木,保护时代留给村庄的记忆。基础设施的改善,方便了群众生活,也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这些接轨城市却又保留农村特色的建设,将农村变成了城市的后花园,宜居宜游的乐土,吸引年轻一辈村民返乡就业创业,来自城市的客人也纷至沓来,赋予了乡村无限的发展活力。

四、要推动“三治”融合,让村庄更加和谐温馨

我们既要发挥中国优秀农耕文化的传统价值,又要着眼于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真正实现农民当家作主。

一是推动自治建设。让村民群众参与到村内事务中来,还权于群众,实行“阳光村务”,我们实行“五议三公开两参与”工作法,确保了村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成立了监察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党风监督小组,强化村务、财务监督,让“小微权利”在阳光下运行,让更多的村民成为村内事务的参与者、决策者、监督者。

二是推动法治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道德讲堂为重要教育平台,结合“三会一课”制度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开展党纪党规、法律法规集中学习,用典型事迹讲德教礼,用典型案例敲响警钟,真正让农民群众懂法、守法、用法。

三是推动德治建设。尊重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结合乡土特性,充分发挥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润滑剂作用,为乡村社会提供有效的秩序支持。我们黄铺村历来重视村规民约作用,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认真挖掘村庄优秀传统文化,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黄铺历史、先贤故事、重大事件、村规民约等,并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敬老、助残、清洁卫生等服务,发挥“一约四会”重要引领、监督作用,倡导新生活,引领新风尚。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6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_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在十九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中国共产党的这艘巨轮的领航中,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破浪而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7

为深入体会奋斗精神,积极探寻并学习乡村振兴之道的发展成果,正值暑期社会实践,来自山东理工大学的“山山同行”实践团由15位学生组成来到河南省光山县进行三下乡实践调研。而本次三下乡中,留给我的不仅是成千上百的照片和视频,更多的是体验到了返乡创业促农发展的伟大与艰辛,脚踏实地奋斗才能够成就幸福的真谛。

实现美好理想,离不开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艰苦奋斗。过去的辉煌成就是靠艰苦奋斗取得的,更加美好的明天仍需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来创造。

从7月19日开始的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山山同行实践团秉着“山山同行,光山赢”的口号参观调研多个地方,各地都热烈接待令我们十分感动。作为经济学院的学生,我们想运用我们的知识去探寻光山乡村振兴成功经验同时努力解决如何巩固当地乡村振兴成果的规划,从而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团队第一站来到了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首先由光山县优秀共产党员李键担任讲解员,带领队员们参观茶产油生产线,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光山县油茶兴起的起源与发展,切实深入了油茶产油制油生产线,实际体验了山茶油的`制作工序,从而走近茶产业,探索茶科技,体悟茶文化。最后,队员们与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世法董事长进行了座谈交流。交流一开始,陈世法先生动容地为我们讲解为何创办公司的初心,那就是让更多的父老乡亲不体会离别之苦,让更多的父老乡亲留在家乡过上幸福生活。陈世法先生就由这一个初心开启了他返乡创业,振兴家乡的艰苦奋斗之路。交谈中,陈世法先生哽咽地谈及自己14岁便告别家乡与父母踏上外出打工之路,好像那一瞬间,离别的依依不舍、异乡的艰辛与痛苦纷纷涌上他心头。就此,我为他的有情有义,心系家乡、坚持不懈等种种品质所打动,我不禁感叹,这就是初心永不忘,精神驻心田的真实写照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在陈世法董事长的身上,我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努力把所学知识发挥到极致,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时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之后,为深入了解光山县方洼村茶产业发展状况以及脱贫后巩固脱贫成果的发展战略,我们来到了文殊乡方洼村村民委员会,并与村支部书记李信远以及驻村书记座谈。座谈前我了解到李信远是光山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方洼村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通过茶产业的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种的突出成绩,这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一看这位优秀的书记。座谈中,李信远说到自己在上任村支书之前,是在外地做小本生意,有比较可观的收入,而在上级部门选派村书记时,他秉承着心系人民、积极建设家乡回到方洼村担任村干部。回乡后,李信园面对的是面对方洼村一穷二白的情况,而他没有垂头丧气、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不辞辛苦频繁去外地考察交流。最后,他决定引进油茶种植技术来建设家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村民不相信种油茶可以使他们摆脱贫穷,甚至走在路上遇见李信远都会远远躲开,李信远对此并不气馁,自己一人埋头苦干。慢慢地在李信远的坚持不懈下并且自己因此获得很好的收益后,方洼村的百姓发现,原本不相信的法子竟然能赚钱!最终,李信远取得了村民的信任。在李信远书记的身上,我感悟到: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前行的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正是万千溪流的汇聚,正是每个人每份力的奔涌。即使暂时无法得到旁人的信任,但是,我们依旧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仅这两次座谈会中,我就深切地看到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光山的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大踏步向前进。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自己,那身上的责任与担当是无比的强烈,积极建设家乡是多么的重要和迫切。总而言之,短暂之行值得一生难忘。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8

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立,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历经_年的不断探索演进,已使农村的土地经营方式、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变。其变化之快,变化程度之深,变化范围之广,既前无古人,更是世界罕见,不得不让人感叹,这也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农村的面貌、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均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经过_年的发展,我国的农村改革包含以下几个阶段:探索阶段,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发展乡镇企业,初步形成和基本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乡城互动阶段,随着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开始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搞活农村商品流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村民自治为重点,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农村改革继续稳步推进。全面推进阶段,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定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乡镇企业体制创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

城乡统筹阶段,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改革农村税费制度,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农村改革进入了城乡统筹的新阶段。全面深化阶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围绕抓关键补短板,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领域各项改革,注重改革的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着力深化农村体制机制创新。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19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逐渐出现一些问题:撂荒现象普遍、麻将赌博泛滥、基础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留守儿童妇女数量庞大、“空心化”现象多有存在。这就违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

我们要让故乡回得去,让乡村的未来看得见。

即使未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乡村建设要与时代以同频率的步伐向前迈进,让故园依旧,让“小桥流水人家”的场面与我们同行,让在外远行的游子有自己的归属,让更多的老人、儿童得到温暖的陪伴,再无空巢之人,再无留守之痛,才能建设真正的美丽乡村,展望更美好的未来。

建设美丽乡村,有人走在了前列。

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发展,这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的希望。总有人说,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但是当踏上了中国梦的征途后,一切仿佛那么和谐。在这条路上,乡村建设如同烟火,偶尔冷漠受挫,但终归发展火热;恰似人间,终有光明时刻。

乡村建设如星星之火,照亮未来。

干部下乡,精准扶贫,带给老无所依的农民情感与物质上的关怀;教育从娃娃抓起,多少个希望工程为乡村的孩子们带去福音,送去知识,传递希望。下一代的农民,不能只当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保安大叔、保洁阿姨、食堂大师傅。执政党的不忘初心与创新引领,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村庄最能体现国家的发展变迁与开拓进取,小家的幸福才是大国的未来。

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生产发展齐头并进,生活宽裕无烦恼,乡村文明小事起,村容整洁不懈怠,管理民主人人责,这就是美丽乡村。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却又不忘初衷,传统依旧,乡村才是真正的“进行时”,农民的春天才会姹紫嫣红、百花齐放。

建设美丽乡村,让故乡回得去,让乡村的未来看得见。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0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科技创造的时代,智能手机,导航系统,人工智能,无不渗透着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快捷。然而在人们生活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嗯,有部分地区的人民还生活在贫困的阴影的之中。它是城市的对立面,是繁华背后的贫穷,是喧嚣背后的清冷,它的名字叫做贫困乡村。

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当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乡村振兴也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话题,如何使乡村振兴成为政府急待解决的问题。

《新闻周刊》中白岩松提到“要增强科技赋能,引导新兴就业人员参与农业科技管理”。在科技力量日益渗透进人们生活的今天,只有将农业与科技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的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生产管理水平不高和产品附加值低等实际问题。

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中实际实施也存在相关问题,如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邮政服务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等。

而事实上,科技创新应用给农业带来的效益也是可观的。其中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与农产品营销相结合给广大“农民网红”带来了广大的市场与不断上涨的销售额。而农业生产中,科技运用的自动化生产和农民专业培训的开展,更直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与生产管理水平。

科技的力量带给了我们生活的便利,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契机。

只有农民富裕起来,中国才能真正富强,只有农村美丽起来,中国才能真正美丽。在通往全面小康的路上,农村不能落下,而在当今社会中只有做到创新科技应用才能真正助力乡村发展。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1

十四五乡村振兴交流发言“x”城市总体规划明确,要把x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当前,x城乡之间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乡村普遍存在产业支撑不强、发展活力不足、布局风貌凌乱、基础设施薄弱、文化内涵缺失、农民增收缓慢等现象,是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可忽略的问题,是实现目标愿景必须加快弥补的短板。

为此,“十四五”期间要强化“四大关键力”,坚持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谋划好乡村振兴,咬定目标,久久为功,把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

其一,强化规划引领力。规划是振兴之“纲”,必须高水平编制好“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一要明确功能定位,彰显地域特色,把乡村作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空间,建设成为x国际大都市的生态功能承载区、精品农业示范区、绿色休闲度假区、江南水乡展示区;把郊区新城建设作为重大发展机遇,更好发挥其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要坚持多规合一,助推可持续发展,重点解决现有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综合策划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力。

三要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二元结构,以加强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前提,以实施“三园”工程、推进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以补齐农田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智慧农业“新基建”为着力点,释放乡村发展潜力。

其二,强化要素集聚力。要素是振兴之“基”,应大胆推动优质资源要素向乡村自由流动,充分释放“地钱人”三要素活力。一要筹足“一桶金”,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郊区农村的投入,并向纯农地区倾斜,推动国企支持示范村建设和开发利用,打好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组合拳”,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

二要盘活“三块地”,为乡村建设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有序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加大宅基地依法自愿有偿退出的力度,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适当延长农用地流转期限。

三要养好“千里马”,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梯队建设和人才储备,稳定基层一线主要干部队伍,加大城乡区级层面领导干部交流力度,引进培养更多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实用技术专家、电商骨干等人才群体。

其三,强化产业竞争力。产业是振兴之“要”,只有依托“原生态”,开发“新业态”,才能促进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一要提升产业能级,释放科技力量,打响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打造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打通有“双循环”效应的名特优农产品销售平台,打磨有更高经济效益的深加工农产品,突出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

二要大胆先行先试,探索区域农业产业融合发展新路,与长三角兄弟省市在生产功能和空间布局上开展战略性合作,集聚农业科技人才,共同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孵化器,弥补“大城市、小郊区”空间潜力的不足。

三要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制定“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创新产业融合模式,用好背靠超大城市的优势,加快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电子商务、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

其四,强化文化软实力。文化是振兴之“魂”,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一要加强江南文化遗产保护,在有着“水墨丹青”自然生态、“小桥流水”人文特色的乡村土地上,对遗落着尚未修缮的古镇、古村、古运河系,以及逐渐消失的地方方言、吟唱等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保护和传承好江南水乡的自然肌理与历史文脉。

二要彰显新时代乡村文化的新魅力,在塑造乡村美学、丰富文化生活、重塑社会价值等方面下功夫,吸引更多都市人到乡村消费置业、投资创业,使乡村更好满足人民对品质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三要打造乡村文旅融合新标杆,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防止“千村一面”,构建富有农耕特色的文创产业生态,挖掘和培育个性鲜明的IP,用文化提升乡村旅游品位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2

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用拼搏的.决心、刚强的意志、过硬的本领、无私的奉献让这条路上充分“精、气、神、蕴”,一起奔赴与创造乡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接续奋斗,绽放乡村振兴路上的“无限精彩”。

有句农家谚语是这样说的,“人勤春早功不负”,这句话启示我们在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道路上要谋划在先、担当在先、作为在先,下好“先手棋”,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目标任务笃定前行,在新的征程上用努力奋斗凝聚力量、绽放精彩。“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党员干部要以热爱之心、奉献之志、担当之能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广大群众团结奋进新征程,奠定良好的农业基础。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要锚定目标不放松,保落实、聚力量、促带动、谋未来,以全力以赴的拼搏拼搏姿态躬身实践,用对事业的热爱凝聚逐梦的力量,接力前行、接续奋斗。

无惧无畏,集聚乡村振兴路上的“深厚底气”。

在疾风里生出逆风飞翔的“翅膀”,在逆境中迈出逆行向前的“步伐”,在巨浪里划好勇往直前的“破浪桨,以无惧无畏的勇毅姿态开拓进取,让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子更广更实。“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党员干部会面对各色的考验,这些考验是“锻铁之火”“炼金之炉”,一切艰难险阻与挫折都是初心意志的“试金石”,党员干部要“主动上”,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勇于“跨栏”,在实践的“大熔炉”中磨砺自我、锤炼本领,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信念创造出更大的业绩,在奋斗实干中为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初心如磐,激发乡村振兴路上的“坚韧精神”。

“一脸汗水”“一脚泥水”的“一”字当头彰显着党员干部的拳拳为民之心。乡村振兴的发展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只有解决好群众的难题、办好群众的实事,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攻坚克难,才能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质效。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及时对接问题,不遗余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面对面地帮群众算“长远账”,谋划发展之路,打消群众在思想上的顾虑;手把手教授群众种养殖方法和科学技术,以好方法好技术为产业发展注入力量;心贴心地讲解具体政策、专业知识和作物的生长习性、注意事项,让群众能听得懂、用得好,增强群众在产业发展上的能力水平,提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坚持到底,解锁乡村振兴路上的“深刻蕴含”。

一颗颗吃苦耐劳的恒心,一个个功在不舍的身影,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没有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奋斗、坚守尽责的奋斗,就没有乡村振兴道路上丰硕的成果。作为党员干部,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要专注于事、奉献为民,扎扎实实地撸起袖子、俯下身子,以执着之心摸索方法、探寻道路,以专注之心精益求精、不断突破,不怕山峦巍峨、不怕村道曲折,以“扎根”之姿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稳步发展,让群众的“钱袋子”更鼓,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昂扬奋发的旋律奏响在乡村广袤的沃土上。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3

我的老家是位于鲁中地区的一个普通小乡村。现在,我称它为故乡,这是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小时候,听老人们说,我们的祖先是从山西一个名叫大槐树的地方迁徙过来的,他们看到这里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就在此安家落户、繁衍生息。村里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因为村里的人绝大多数姓贾,因此把村名定为“贾家孝门”。

为啥在村名后面加上“孝门”二字呢?这里面可有些说法哩!村里所在的镇叫汶阳镇,自古就有“齐鲁必争汶阳田”之说,关键是这里民风淳朴、崇尚孝德,上孝父母、下教子女,是远近闻名的文明乡镇。因此,镇上的人都以传承孝德为荣,给村子起名的时候也喜欢加上“孝德”二字,让后人铭记孝德、传承孝德。

后来,村里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管理,经公社研究决定,以中间的一条公路为界,把村子分为了两个村儿,北边的叫贾北村,南边的叫贾南村。虽然现在自然村归属不同了,但老少爷们儿之间的情谊还是一如既往的深厚,大街上见了面赶紧掏烟寒暄,谁家有了困难也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两个村村民之间的心从未疏远过,毕竟几百年的根儿深着呢!

记忆中,在村院儿旁边有偌大一块场地,平时村民们都在那里晒粮食,孩子们在那儿玩游戏,那应该算是我们村里最早的广场了吧!在广场的西南角,有一大块凸起的土疙瘩,那是我们男孩子的天地,拿着自制的手枪、手榴弹向“敌人”发起冲锋,而上面的“敌人”则负隅顽抗,直到我们兵分两路,采取“正面佯攻+迂回包抄”的战术,把敌人拿下。休息十分钟,各自回家补充能量,一块馒头几块咸菜,马上交换场地投入战斗。

后来,村里来了一些人,据说是县考古队的,他们在我们的战场上左看看、右转转,后来干脆用布条圈起来了,不让我们进入“阵地”了。后来开来了几辆车,挖开土疙瘩找出不少东西拉走了。大人们说,咱们每天都在这儿,竟然不知道这还是战国时期的战场哩!这土疙瘩里面还藏着这么多宝贝,不过也好,上交国家就有意义了!

文艺活动是我们村的特色之一。在鲁中地区,从老一辈儿开始,就非常喜欢听山东梆子,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我老家泰安还成立了专门的泰安山东梆子剧团,在省内外都颇有名气。村里20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参与村里的文艺活动,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腰鼓等,一个不差、一样不落。

尤其是到了春节中秋节,在外人员都回老家了,村里又热闹起来了,全都操练起来了。我们村儿每年都会代表镇里参加全市文艺展演、国际桃花节等演出,长此以往,我们村儿成了文艺表演的代名词。

如今,家家户户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住上了新房子,买上了小汽车,甚至组团出国旅游。我们这一代都在外地成家立业,很少回老家了,但和老家的距离不但没远,反而更近了。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4

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基本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致天下之治者才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人才振兴实施正确方向是实现乡村稳、农业兴的要因素,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关键目标指向,拥有一支深刻了解农村生产生活的多元化、高素质“三农”工作保障队伍尤为关键。

留助乡村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好发展。人兴则乡村兴,人旺则乡村旺。选拔培优乡村振兴的人才要着力从眼下的本土去挖掘“千里马”,首先,鼓励本土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要制定并完善好本土人才成长发展机制,充分激发乡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乡村人才的技术优势,进而带动产各个业快速发展,带动致富。其次,从、就业、医疗、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条件入手,不断改善和优化本土乡村人才的成长发展环境。通过健全的保障机制的投入,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相信本土乡村人才能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培养新时代人才,共建乡村振兴好发展。新时代的乡村需要更多新时代的人才来点燃,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想乡村提供人才振兴支撑的重要途径,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三农”工作干部队伍提供源头活水。大学生村官计划自实施以来,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援,在工作中,他们发挥着积极作用,一批又一批有、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大学生村官为乡村振兴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队伍。要建立引导并鼓励更多高校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鼓励更多年轻有志青年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

要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要多方引导返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退役军人等等返乡做“创客”,鼓励支持并引导乡村精英群体返乡投身到乡村振兴,不仅仅要靠当地政府部门创造便利条件、政策支持,也要同步改善乡村基础建设,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更好解决返乡精英群体的后顾之忧。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营造“靠环境引人才,用服务留人才”的良好氛围,制定人才、等优惠政策,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升级,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人才振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核心灵魂,乡村振兴必须人才为先。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支柱,只有人才支柱稳固,才能筑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厦,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5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政治组织,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属性,突出领导核心地位,这是抓好农村基层党建之魂。扩大党组织有效覆盖。对于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做到应建尽建;对于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加强党的工作。注重创新组织设置,探索将党总支设在产业联盟上、党支部设在产业协会上、党小组设在产业联合体上,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推进党组织的有效领导。党组织要领导并支持其他各类组织依法依规行使职权,逐步健全完善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群议事会为议事主体、村民委员会为执行主体、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主体的“一核三体”运行机制。组织党员有效聚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全面推行“主题党日”“党员活动日”等做法,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建立党内关爱资金,增强广大党员荣誉感归属感。

基层党建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倾听时代声音、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历程。抓基层党建,就要奔着问题抓、按照要求抓、结合实际抓。抓实抓活党支部。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分类抓好组织生活制度落实,让党组织能落实、好操作,让党员想参与、有收获。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深入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每年倒排一批软弱后进村党组织进行循环化整顿。切实提升凝聚力。党组织的凝聚力来自于联系服务群众的质效,来自于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健全服务体系和链条,把农村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要把抓发展有机融入基层党建每个环节、每个要素,落实基本制度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组织活动要结合重点任务,发挥党员作用要着眼群众需求,确定党建项目要立足解决发展难题。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组织领导。要把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组织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以发展成效检验党建成果。

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好,把农民群众团结服务好,需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工作放在心上、任务抓在手上。要强化责任担当。把抓农村基层党建作为分内职责,层层建立抓农村基层党建的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把基层党建和日常工作一同谋划、一同研究、一同推进。把抓农村党建工作成效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聚焦党建主责,直接部署推进。要强化务实创新。加强调查研究,把形势的变化分析透,把基层的诉求弄明白,把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方向和目标理清楚,推动农村基层党建顺时应势、固本开新。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6

近日,__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定远县西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萌萌提出乡村振兴要引进人才,更要留住人才。笔者认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竭尽所能创造条件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培养人才队伍,盘活乡村振兴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当前,乡村人才“难引进易流失”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在一些贫困的山区尤为明显,如何解除人才发展难题,培养乡村本土人才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乡村本土人才是指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文化振兴和环境治理等各项事业发挥作用的人才,主要包括:基层干部、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当地乡贤等,这部分人才相对稳定,长期在乡村一线,有一定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和发展思路,是乡村振兴的中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要充分发挥这几类人的作用。

健全激励机制,汇聚乡村振兴优秀人才。乡村本土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仅仅依靠本土人才远远不够,要内培外引,广纳英才,引进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要制定必要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人才奖励制度,强化人才激励措施,提高基层人才工作积极性,比如: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组干部待遇;要建立城乡人才流动机制,加快人才的双向流动,为乡村带去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让乡村同步享受优质的人才资源;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抓住东西部人才扶贫协作、人才基层服务行等人才机遇,引进人才为乡村振兴服务。

优化发展环境,发挥乡村振兴人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强调,“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乡村工作环境较为辛苦,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实,对于在乡村工作的人才,要主动关心、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免除后顾之忧,让他们专注于乡村建设。要通过开展党委联系专家、评选表彰优秀人才等工作方式,营造尊重人才、以才为先的工作氛围,激励各类人才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在农村广阔天地中大显身手,充分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7

_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坚持这个总方针,就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这一总方针的提出,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现在,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乡村振兴还有许多硬任务需要完成。比如,从近期来看,就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实现农民人均收入比20_年翻一番,等等。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付出超常规努力,坚决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

乡村振兴,从脑中“一张蓝图”到眼前“一幅实景”,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支撑。把“真金白银”投到农村,既是对城乡发展历史负责,也是对乡村振兴未来的担当,无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必须坚决破除支持“三农”“不划算”的错误政绩观,真正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支农效能不断提高。

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源要素配置失衡,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放大了城市的虹吸效应,使农村发展处于严重的“失血”、“贫血”状态。必须强化制度性供给,推动资金、管理、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配置到农村去,让人“流”入乡、留在乡,让钱“流”进村,让地“活”起来,为乡村发展强筋健骨、输血造血。

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落后是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直观的体现。必须增强补短板意识,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优先安排,构建起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让农民更好更多享受到国家发展红利。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与在城市工作相比,在乡镇和村一级工作的干部往往“待不住、留不住”。要优先考虑党的“三农”事业大局需要,在干部配备和使用上树起“优秀干部到农业农村战线去,优秀干部从农业农村战场来”这个风向标,引导八方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8

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发展,更需农民与农村的协同跟进,即所谓的“三农”,“三农”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素质无法提高,农民的生活环境得不到改善,从事农业生产的环境恶劣,就不能使农作物得到良好的培育,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更无法达到所谓的高质量现代化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也可以说是建立在农村的发展与进步的基础之上。作为现阶段的农业发展也需要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与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重要的发展战略是在新时期农村发展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明确的指出了发展农村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现阶段“三农”问题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环境是书记很关心得问题,而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到了脱贫攻坚决胜时期,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成为政府最关注的重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憧憬,关键就是要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补齐农村发展滞后的短板,建设好美丽乡村,让农村人也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

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部署: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比之前的统筹发展更加具体;明确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无疑给广大农业经营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更是切中了农村人才短板的要害;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新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村发展的新希望,更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帮扶。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29

一、政策保障,惠农助农

加强农业政策的引导、示范与保障作用。时刻秉持农民利益为优先的原则,完善农业政策。建议如下:第一,紧跟时代步伐,加快政策实施进度,研究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和“三变”等,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第二,根据不同农作物以及核算标准,分类分层制定政策措施。第三,更加注重科技兴农政策、农作物期货保险政策等新政策的研究与实施。

二、生态宜居,绿色崛起

“生态宜居”应从四点着手。一是强化乡村环境治理,从垃圾、污水治理,到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的`回收,都要精心细致。二是加强乡村设施改造,不仅要完善乡村饮水、道路、通信、文体等公共设施,更要妥当保护和维护乡村传统建筑。三是做好乡村的“五化一色”工程,即绿化、美化、净化、硬化、亮化“五化”和打造乡村特色。四是确保公共安全,

做到治安良好、民族融洽、社区亲和,并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最终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三、科学治理,激发活力

构建创新型乡村基层治理新模式,把返乡青年、致富能人、“新农人”、大学生村官等人才纳入治理体系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形成辐射效应,激发乡村建设各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活力,创新发展思维方式,有效整合生产要素、争取稀缺要素、流转闲置要素,达到效益的最大化,以此带动广大农民发展致富。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30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党委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立体农业、旅游观光农业,推动“绿色经济”蝶变,实现了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链的三链深度融合,全面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

以党建引领、先锋示范,率领村民创业致富。积极倡导党员干部带头富、带领富,引领群众在党组织的带动下跟着干、跟着富。一是坚持干部带头。村“两委”牵头成立河横种养专业合作社、星河观赏鱼农技股份合作社,推动农场主、小微种养企业抱团发展,彻底打消村民疑虑,形成了大众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本土育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村党委与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联合办学,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教授到村讲课,到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全村217名农民通过职业农民资格考试,成立家庭农产18个、专业合作社9个,种植大棚蔬菜1050亩、优质葡萄1230亩。三是坚持筑巢引凤。积极招引青年学子、技术专家、在外能人返乡创业。青年党员孙飞大学毕业后回村创办了汉土家庭农场,尝试稻鱼共养、稻虾共养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取得较好收益后,他积极引导农场主摆脱“稻麦两熟”的思维定势,推广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生态种养模式,生态大米、汉土大米等有机品牌市场反响良好。

以产业为船、项目作桨,驱动村级经济发展。河横村党委传承发扬“一双铁手改天地”的精神,走农、工、贸一体化道路,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集成化、规范化,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坚持生态发展。依托村自然生态优势,在尊崇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科学推广林粮、林饲间作、稻田养殖等生态种养模式,打造葡萄园、水蜜桃园基地和蝴蝶兰基地,培植出蚊帐大米、稻田养鸭、稻田养鱼等特色品牌,生态农业效益显著提升。二是积极招贤引资。20__年,该村成功获批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后,党委迅速牵头推行“党员招商、乡贤招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整合利用乡贤名人资源,成功引进江苏松柏岭茶业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构建农副产品加工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了“河横”牌大米、灰天鹅系列产品、“如春”牌蛋品等5大系列10多个品种的绿色食品支柱产业。三是做优产业服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村党委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园区企业,当好企业服务专员,示范带动其他村干部积极投身园区服务,为农产品集中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项目上争、技术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园区年综合效益达到15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之乡”。

以生态做引、旅游拉动,催生乡村发展活力。近年来,村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策应姜堰区委“一城三区”战略部署,调结构、促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一是主动融入大局,调整产业结构。村党委围绕里下河生态经济区、溱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注重把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设立农业生产观光通道,大力发展蔬果采摘、民宿、农家乐、农业科普等特色旅游项目,主动承接度假区游客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多渠道、多途径增加村级收入。二是做足生态文章,释放绿色动能。以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为契机,实施千亩葡萄园、国家级稻麦示范基地、河横生态广场、生态小区等景点旅游配套工程建设,打造院士工作站、稻麦示范基地观景台、村史馆等项目,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河横村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三是坚持文旅融合,促进惠农富农。注重培植河横水乡文化,连续举办4届乡村旅游节,吸引全国各地大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今年以“生态‘家’境、味‘稻’河横”为主题,引导游客到河横观赏生态风光,回味田园乡愁,不断擦亮“游生态河横、赏梦幻紫云英;尝农家美食、品家乡‘味稻’”的农业旅游品牌。

坚定不移走乡村振兴道路心得体会 篇31

以特色农业发展为中心,构建产业融合体。农村产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这就要求我们依托于特色农业、景点、遗址等旅游资源,优先发展现代化观光农业产业,强力推进特色产业链,加快产业融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增收。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总结以下

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打造出特色适居环境。持续改善配套设施,保护生态空间,清理生活垃圾,打造出山绿水清环境,全方位打造出适居的居住环境。全方位搞好项目升级改造、环境综合治理、社区总体营造等项目,改进交通出行、村子风貌和生态状况,打造出特色适居环境。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汇集乡村振兴合力。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策推进、机制创新”为原则,凝聚乡村振兴的合力,形成制度化推进机制。一是建立领导组织体系。实行乡镇级领导联系重点村、示范村创建制度,开展结对帮扶指导,实行部门与村委、村民结对帮扶机制,形成乡、村、组三级联动、纵向到底的工作机制,全方位构建乡村振兴的组织体系。二是加强激励措施。根据功能定位,对工业经济、休闲经济、农业经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考核,实现平衡发展。三是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地、林地土地流转力度,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坚持高点谋划,突出产业定位。积极加快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坚持整体布局,突出产业融合。积极构建“1+D+N”健康特色小镇布局。“1”即为以小镇为单位;“D”即为以示范村为支撑点;“N”即为以多个产业发展为主体,切实构建1个区域,多个示范点,无数个产业融合,建成田园综合产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