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行政工作岗位的时间累计还不足5个月,但我觉得这几个月是我人生当中一段最难忘的经历,这短时间最砺炼人,促人奋进催人深思。从从教到从政,不用讳言,角色的转变曾一时让我迷惑和茫然过,我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面对乡镇基层工作的千头万绪局面,我感觉无从下手,一头乱麻,我甚至不知道我该做些什么,我该如何下手。我突然间记起一位西方哲人说过的:我思故我在。我马上静下心来思考,所幸我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渐渐地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浅显的了解,就在这时我来到党校学习,这次学习注定给我的前进征程添加一剂最得力的助推剂。
在党校学习期间,我静下心来梳理过去从教的工作经历,虽然当老师和从政绝然不同,但我发现其中也有相通之处,当老师要耐心的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接访家长、与家长沟通交流,与社会衔接。尽管老师的工作比较单一,但与行政工作路不同而理相融。突然发现我当老师的经历不但不是我的累赘,反而可能是我的财富。
我静下心来咏涵新的环境。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新到一个地方,我们面对全新的环境会有些茫然,因为不了解,一时半会儿也不会了解得清清楚楚。这种时候正确的做法是不过分焦虑,不拒绝了解,即不过分地焦虑对新环境的无知,不给自己施加太多压力,急于达到全部了解的目的;同时,也不放弃任何一个增进了解的机会,持积极的、渐进的态度了解新的环境,直至达到熟知的目标。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人际交往环境,也包括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我在党校学习的一个月里,可能大多数时候我还会上午上课下午返回南林镇政府,我要用在党校里陈国柱老师指导的那样尽快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等环境来适应人。这时,我适应环境的层次就已经提升了一个境界。(大致适应环境至少有三等:一层动物性或是生物学上的适应,包括气候、水土、语言乃至当地习惯,这种适应似乎还是被动型适应;二层是恰当身份的主动型适应,让人感觉到恰处其位恰到好处,首先是风俗、约定俗成的东西,然后是制度以及不能言传的方面;第三层似乎是改造型适应,那是伟人和强人做的事)我想,以前几个月,我最多也只能说是第一层适应了南林,邓坤明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我这个月或是近三个月要第二层次适应新岗位。
做到了前面两点,我自然就可以静下心来通过磨合期力争胜任新的岗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胜任新的岗位其实对与刚从教育走到行政的我而言首要做到的就是角色转换到位。五个月以前,我还是一名人民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学生的将来负责就行,我可以少思考,但此时此刻我觉得我的责任感明显加强了,走上了新的岗位,有分管的工作,我们必须独挡一面,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为主要领导负责,帮主要领导出谋划策,而且要动脑筋力争能够创新工作,不让任何一项工作留下尾巴。现实的工作对我们的要求就不仅仅是执行力,还要求我们要统筹兼顾,分得清轻重缓急,开拓创新,力争使分管的工作做到更好。
静下心来坚持长期学习。处在这样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人都会有危机感和不确定感,因为变化太快,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人都担心被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理论所淘汰。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有危机感是必要的,有危机才有激情和动力。面对危机感,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坚持长期学习,多方面、多层次涉猎,力争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的“杂家”。针对性的学习必不可少,系统性的学习也不能放松,同时,学习中要做到“质”和“量”的完美结合。这次党校组织的乡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就是一次有针对性的学习,比如“政务礼仪”一课,纠正了我过去的许多误解,补充了许多过去的无知;“盘活资源打造旅游强县”的内容正好为我分管的招商引资、旅游开发工作提供了鉴戒;实现“法的价值建设法治国家”的内容让我深思乡镇工作法理情之间的深刻联系;“廉政建设专题”启迪我怎样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廉政干部……诚然,我并不认为这次培训提供了我从事的工作所需建构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我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对我的管理能力的加强有一个强大的推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成就”自己,我就需要时时保持学习前行的步伐。正如开班仪式上孔帆升副校长所说的那样:我们要让学习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第一状态。我们今后还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学习是干部的一种标志。我将会在基层不断加强素质、能力的培养,达到党与人民的新时代要求。
又如组织部副部长全贤勇讲到的那样,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转化为办事的效率、能力。我没学了,今后就应该把这些切实有效的理论到我们的工作岗位上去印证、去实践、去完善、去发展。所以我今后定会静下心来定期调研思考、践行摸索。农业、农村、农民是一门深奥的功课,乡镇工作为我们搭建走近“三农”的平台,我们必须抓住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机遇,深入农村、走近农业、广交农民朋友,掌握“三农”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广泛调研,有针对性地思考,必要时把调研成果和思考成果转化成文字,既锻炼思考能力,又锻炼写作能力,为个人的成长成熟设卡子、找路子。特别是年轻干部,人在乡镇,少了城市的喧嚣和纷扰,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调研思考,我们不能因为懒惰而荒废了。
我相信,我学了,我就能行。还是化用西方另一位哲人的话:我学故我行。
范文二
公务员党校培训这段时间里,在培训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精心组织下,我始终以高昂的热情、严谨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比较好的完成了培训任务,培训之后收获很多。
通过在党校的学习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做一个好公务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公务员必须面对一种近乎庄严的选择,并且这个选择可以给公务员截然不同的经济上的贫富与心理上的差异,所以做一个好的公务员也并不容易,尤其是一些重要岗位的公务员,在权力的面前如履薄冰,终生都要进行挑战自我、战胜欲望的心理搏斗,并且以意志、人格来保证自己能取胜。因为这个世界是物质的,因为我们的生活是物质的,又因为人是有着共同欲望的,又少有人在今天的生活理想是清贫的。所以虽然从表面化上看,公务员的生存压力不象另一些层面的人那么大那么具有量化意义,但一个公务员所面对的权力与财富所产生的心理对抗也是极不轻松的。国家公务员是国家的建设者和管理者,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维系着社会安危。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务员既是一种职业,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付出。那么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呢?
首先是培养浓厚的民本意识。“以人为本”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公务员说到底是百姓的勤务员、人民的公仆,要当好这个公仆,当好勤务员,要积极培养浓厚的民本意识,古人云: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刻理解我们的一切来源于民众,我们的一切服务于民众的道理,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解人民群众之所需,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样才能俯首甘为孺子牛,心甘情愿地当人民的仆人,心悦诚服地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倘若没有浓厚的民本意识,没有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我们的工作便会偏离正确方向,最终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其次是树立强烈的开拓创新意识。机关工作固然有其规律的一面,尤其是涉及政策、法规的事情,是应该而且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够有所突破,有所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机关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更重要,更有以点带面的示范效果。尤其机关中的年轻公务员,富有朝气、锐气,是最有希望、最能够创造性完成工作的有生力量,在创新方面大有作为。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宏伟工程,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国要实现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赶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步伐,没有只争朝夕、锐意进取的精神是无法实现的。
第三是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今天的公务员身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瞬息万变,不要说三年不学,就是三个星期不学习,你就会明显感觉到自己已经落伍。国家公务员直接参与管理国家,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执行者,政府的职能就是通过公务员们的工作在实行与渗透。各级公务员的形象代表着各级政府的形象,公务员的水平决定着各级政府实施职能的水平。因此,公务员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时刻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强化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努力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通过系统、持续、深入的学习夯实基础,切实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第四是保持良好心境和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我们国家正处于发展时期,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岗位等方面事事称心者少有,每个人总会有这样那样不尽人意之处,这就需要我们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相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客观上要不断努力,变不如意为如意,虽已努力仍无力改变的,则只有愉快地接受事实,接受事实是心理健康者最大的特点,此即“知足常乐“,一味地抱怨、责怪,最终伤害的是自己。同为公务员,有时差别甚大,比如同地工作,收入判别悬殊;同时“出道”,职位差一级等。此时需要我们调节自己的心理,以客观的眼光来分析差别,以平静的心态来对待差别,既要认识人与人确有差别,又要承认各人机遇、时运好坏不一,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能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神形安静,灾衲不生。”何况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呢!有时候好事未必是好事,人生存点“阿Q”精神于身心健康有益。
第五是刻意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同事相识、相处、相交是缘,故应倍加珍惜。要共同维护单位的整体形象,发扬团体协作精神,一个单位的工作成败取决于全体同志的共同合作努力,相互拆台搞内耗,绝对做不好工作,且非常费精神伤身体。同事间需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谅解,同事间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点鸡毛蒜皮之事,把本来不搭界的人变成“冤家”,大可不必。要珍惜同事相处之缘,努力把同事关系变成志同道合的同志。只有心态风清云淡的公务员,做事勤勉努力的公务员,勤于思考善于学习的公务员,知道自己是为谁做事的公务员,才有可能在工作中更好的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