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我们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守岁、给压岁钱、拜年、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广西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等,都要提前买好。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要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
春节又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吃过团圆饭。
过年的前一个夜晚,便是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就是春节最热闹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老少少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同享受这般天伦之乐。
第二天,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祝贺的话语。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
侧耳倾听,春节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了,一切又恢复原本的平静。
春节是我们祖国的重要节日,在春节期间,我们要去各家拜年,去吃团圆饭,去一起玩乐,当然春节最快乐的就是可以收到好多的压岁钱,今年的春节也让我十分难忘。
春节前后那几天总是很忙碌的,不仅要到各家拜年,还要去超市买年货,总之忙得不可开交。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到了晚上,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吃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忙了一上午,终于可以开车去吃团圆饭了,我高兴地坐上了车,在去的路上显得格外的兴奋。
开了没一会儿,就到了。我不禁大吃一惊,家乡的变化太大了,去年这还有许许多多的垃圾,粪便。可现在简直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了。各个角落都放置了垃圾桶,废弃的房屋都进行了改造变得格外美丽。在我的赞叹声中不知不觉就走进了家门。家里简直焕然一新,电视机是智能的,空调是智能的,就连窗帘都是智能的。我还没发出赞叹,妈妈就先开始夸起来家里的一切,都大有改变。
到了晚上,大人们都忙里忙外,煮菜,烧饭,拖地,擦窗……我却什么也干不了,只能招待一下客人。大人们一直忙里忙外忙了几个钟头。终于忙完了,大家都坐在一起,妈妈和外婆上菜。我坐下来,看着桌子上的美味佳肴,连口水都快滴下来了,但必须等大人们开口才能开吃。等到大人们开口后,我立马坐好,开学品尝美味的佳肴。桌子上琳琅满目,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先吃哪一道菜,是想吃鸡肉还是鱼肉?是先吃青菜还是先吃茄子?还没等我想好大人们就往我碗里加菜,不一会儿我的碗就满满当当。吃到一半就要说祝福语,大多是由小孩来说,什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身体如意,健康吉祥,马到成功,年年有余……最后实在是想不到了,就连开开心心也搬了出来。但也是有回报的,小孩说完,手上就会多一个红包。就是这样热热闹闹地直到春晚结束,大家才上楼睡觉。
春节就是这样热热闹闹,家乡也是日新月异。春节的快乐,融洽,喜悦在春节的那天在我的心中不散,让我难以忘怀!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声声三羊开泰羊群来鞭炮阵阵万马齐喑马儿过。
送灶神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道教徒的重要节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道教徒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年糕
在春节前夕,一般家庭都忙着制作糕饼等食品,既可当礼品,也可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年糕(又称黏糕)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这种用糯米制成、带褐色、黏性大的糕品,因名称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义。
过年了,在我的家乡过春节时,冰糖葫芦、年糕、火炮、这些小玩意儿都成了春节的专属“特产”。
除夕那天早上,我和妈妈都快忙炸了。但仍然是乐在其中,妈妈在大门上贴着春联,我呢?则帮妈妈贴“福”字。
胶水都已经抹好了,刚要贴门上时,妈妈急忙阻止我,并且说:贴反了,贴反了,福到了!“福”就应该倒着贴嘛!这样就表示福气临门,听妈妈这么一说,我便马上将“福”字倒过来,仿佛一刻都不想怠慢了“福大人”。
晚上,该是吃年饭的时候了。客人们都到齐了。桌子上弥漫着各种菜的香味。外公也不惜拿出了自己最宝贝的酒,看样子是准备大干一场呀!菜都上齐了!大家都欢欢喜喜地坐在桌子前,津津有味儿地品尝着年夜饭,一大家子都其乐融融,有说有笑的。
最让我激动的时刻到来了。自小我就有两大梦想:一是睡觉睡到自然醒;二是数钱数到手抽筋了。只要我面带着微笑向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说几句吉祥话,财源就滚滚而来。真可谓是:“钱来了,挡都挡不住哇。呵呵!”
有句歌词唱得好:“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过年了回家看看吧!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的一段佳话:每到腊月初八,最早熬腊八粥的人家,福运将是最早来的、的。我们也信,因为过年了,谁不想福运当头?在腊月初八清晨,鞭炮就已响起,一声声犹如擂鼓般响彻大地,震耳欲聋。这天的腊八粥,非常香,香过了百花芬芳。
过了腊八就是年。从这天起,年味就渐渐浓了,人们陆陆续续地开始购置年货,宰猪杀羊,蒸糕炖肉,扫屋擦窗,裁剪新衣,为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新年准备着、置办着……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明。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响彻天空,过去的烦恼和悲伤被炸的灰飞烟灭,荡然无存。香喷喷的年夜饭里,饱含着快乐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在这一天得以团聚,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围绕在电视剧前欣赏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甜蜜的笑声不时响起。午夜12点,新年的钟声敲响,一束束烟花飞上天,像一颗颗流星散落天际,此时的天空,在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睡觉时,烟花仍然络绎不绝的飞着,烟花把家照亮了,照亮了每一个孩子的心。
初一不出门。大年初一,人们都不外出,一家人在家里看着电视,包着饺子,团聚的甜蜜之情溢于言表。大街上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满大街都是烟花爆竹的碎纸屑,家家门窗上都贴着红红的新对联,处处都是吉言祥语,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尽在其中。
从大年初二开始,访亲走友及各种交际活动就开始了,人们在一起吃饭、喝酒及进行着娱乐活动,就这样今天在这家,明天在那家,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大家开心的共叙离情别绪,共话新年打算。
家乡的春节最数热闹的就是正月十五了。体育场上是人声鼎沸,人们都在期待着万众瞩目的秧歌、腰鼓。在鼓声响起时,随着迎来了春节的一大亮点——秧歌,大家各自舒展着肢体,扭动着身段,此时,人们都沸腾了,体育场上一片喧哗,喧哗声中,艺人们仍在专心致志地表演着。优美的旋律,加上艺人们优雅的舞姿,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陶醉其中。腰鼓队出来时,迎来了一阵阵黄土高原的气壮豪迈,像跳动在黄土高原上的明珠,一起挥舞着一幅山河壮美图。
正月十五过后,随着各种各样的拜年活动陆续结束,这个年才算结束,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大家又开始各忙各的,又陆陆续续为更美好的生活奔波着、忙碌着。
辛勤劳作的人们,来年又能迎来一个欢乐的春节……
我的.家乡在巢湖无为,我的家乡虽小,却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们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可热闹了。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三十的下午,我和爸爸高高兴兴地拿着我们自己写的春联去贴。当爸爸把“福”字给贴倒的时候,我疑惑地问:“爸爸为什么把‘福’字贴倒了?”爸爸对我说:“把‘福’贴倒,这是一个传统,意味着‘福’到了。”
鞭炮一响,年夜饭一端,一家人吃着丰盛的团圆饭,别提多开心了!吃完年夜饭,我们一家便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节联欢晚会。
“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人们就不约而同地燃起了烟花和爆竹。那一团团盛开的烟花像一柄柄巨大的伞花,在夜空中绽放,像一朵朵花儿在盛开,多么美丽的烟花啊!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有粉的、有蓝的、有绿的……五光十色,应有尽有。红的如火、黄的如金、粉的如霞、蓝的如海……美丽极了。
大年初一早上吃完饺子后,人们便穿上新衣服,走街串巷去拜年。拜年时长辈还会给晚辈一些压岁钱,以示长辈对晚辈寄托的希望、心愿,以及祝福……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我喜欢我的家乡,更喜欢家乡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全国人民通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虽然每个地方的春节都不一样,都有很多的风俗,但是欢乐仍然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荡漾。照我们家乡的习俗,春节的开端大约是在腊月二十几吧。一过腊月二十,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小孩子们也放假了,伙伴们都在一起玩耍,大人们也非常的忙。家乡过春节的气氛非常的浓,到处都洋溢着过节的喜悦,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很多精彩的事。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离开人间,到天上去,去向玉皇大帝禀报一家人这一年的所作所为。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我们还可以吃香甜可口的灶糖,同时,每家每户都已经开始准备年货。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要贴“福”字、对联和门神等年画,这可以满足人们欢喜的美好愿望,还可以把自己的家里装点一下,让别人一进来就感觉到新年的味道。从这一天开始,家家户户都要蒸我们家乡特有的花糕,还要蒸一个又大又圆的花糕来祭拜祖先,花糕还必须等到过完春节才能吃,虽然大家很忙,但是还非常的快乐。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时刻,在这个晚上大家都会在家里吃团圆饭,一起看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到了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点燃了烟花、爆竹,那些烟花各式各样,非常的漂亮。
从大年初一开始,大家都要去亲戚家和朋友家去做客、拜年,我们这些小孩子还可以收到压岁钱,别提有多高兴了,收到压岁钱后我们可以去买任何东西。
正月十五又是春节里一个重要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挂火红火红的灯笼,吃汤圆,过完了这一天,年也就算过完了。正月十五其实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一天,因为在这一天,他们可以得到童真,得到快乐,过一个无拘无束的节日。
春节就在正月十五结束了,学生该去上学,大人该去干活,孩子们都恋恋不舍的离开了,但是他们也都期待着新一年的到来。
寒假时,爸爸带我回了老家---山西吕梁山。刚到那儿的时候,恰逢要过春节了。
家乡的春节和成都大不相同。在我印象中,成都的春节较平淡,无非是家门口贴个对联,三十晚上一家人吃个团圆饭,看看春节联欢晚会。而家乡过春节要比成都热闹得多,隆重得多。显得“年味”十足。
从腊八节过后,爷爷就开始忙着准备过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腊月二十四以后,过年的气氛就一日浓似一日。爷爷忙着采购年货、祭灶君、除尘、磨豆腐、贴对联年画。奶奶忙着做各式各样的面点。腊月三十下午,三伯则用煤炭块垒成塔状,问了爸爸才知道,那叫“垒旺火”,象征着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除夕夜的时候,为了守岁,爷爷全家都通宵不睡觉,大人们有的喝酒聊天,有的打麻将,有的看春晚,我则和二伯家比我小一岁的正清一会串到三姑家,一会串到三伯家,一会串到爷爷家,就这样来回相互追逐着、玩着、闹着,好不高兴。直到鸡叫时,我和正清围着三伯身边,看三伯开始点旺火。只见三伯用打火机点燃旺火里的蒿草,然后用一块硬纸板向旺火猛煽,不一会,旺火火光照亮了整个院落。村子里的其它旺火也将整个村庄照得透亮。
趁爷爷和伯伯们忙着焚香、摆供品、放鞭炮、接神、祭祖之际,我和正清放起了鞭炮,我一只手拿了一个二踢脚放在地上,另一只手拿了一柱点燃的香往二脚踢引线上一点,然后迅速跑到了一边。这时的正清却早已藏在了爸爸的身后,两手捂着耳朵,探出小脑袋,看二脚踢响没有,随着二脚踢“啪啪”的两声响,正清抱紧了爸爸的腿。慢慢地正清的胆子越来越大起来了,和我一起放起了各种各样的鞭炮。整个村庄在“噼里啪啦”的声响中沸腾起来,只见天空中一粒粒“金砂”傲然绽放,黄的、绿的、青的、紫的……,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美丽、婀娜,把大地照耀得如同白昼。天空变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璀灿夺目,火树银花,多美呀!多么热闹的除夕之夜!
家乡过年的感觉真好!希望我明年还能再回去过春节!
按我家乡的规矩,我们过春节要包饺子、吃年饭、贴对联等等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最重要的节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过春节。
春节来到,又是我们小孩子喜欢的节日咯!过春节又可以得到压岁钱了!得到了压岁钱,就可以去买东西啦!我到外面的小店里买来一大袋子鞭炮。一回到家我就拉着妈妈,让她陪我到楼下放炮子,刚到院子里我就开始点。听着鞭炮的响声,我的心立刻高兴极了!
炮子放完了,我就到家里和奶奶一起去包饺子。我看着一个个可爱的饺子,我高兴极了!
春节时,晚上热闹极了,人们都要守岁,熬到12点。许多人12点都放起了炮子,都把天照亮了!我们放完了电光炮后就打开窗子,哇!就像在白天一样!如果我们在路上走,不用点灯就可以看见了!
转眼间,又到了上学时期了,我们又要去上学啦,我还真留恋春节时期呢!
寒假来了,我们心中都在盼望春节的到来,特别是我呀!把寒假作业完成后一直念叨着亲婆或亲公来接我回乡下过节。我等呀等呀,来接我回乡下的人——亲婆终于来了。在回乡下的途中,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每个人都盼着过年,可过年究竟是什么?是穿着漂亮的新衣裳,让小伙伴赞美赞美我?是噼里啪啦的放鞭炮和烟花,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把世界点缀的更加美妙神奇?是给长辈们拜年,然后揣着压岁钱去买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
这时,亲婆看出了我的心思,说:“这些都对,又不尽对”,她又说:“过年是给每个人播下希望的种子,是从过去走向……”。她的还没有说完,我们已经来到了乡下,哇!一张我从未见过的厚厚的大饼!问清楚后,才知道这年糕呀!我问妈妈:“过春节的习俗还有哪些?”。
“过春节的习俗有包饺子、贴对联,还有吃年糕、祭拜祖先和走亲戚等”。
开饭了,这是一次盛宴,有许多好吃的:童子鸡、猪肝、牛肉、青菜、巧克力、牛奶糖。吃完饭,我就和爸爸妈妈亲婆亲公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人人脸上都喜笑颜开!
啊!这就是家乡的春节!
时序进入腊月,接近年关,小城还没有下过一场雪,人们都在盼望着雪润大地。街道两旁梧桐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华灯初上时分,小城人来人往、车来车往,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快过年了,天南海北的人,这个时候都朝着自己的家乡涌来。追寻着那浓浓的亲情与久别的友情。大家会不约而同地说一句话:过年好啊!
腊月的年关气氛隆重而热烈。家家户户都有置办不完的年货。街市上人头攒动,拥挤异常,热闹非凡。有摆书桌写对联的老先生,有卖锅碗瓢盆日杂用品的,有卖各类烟花爆竹的,也有卖瓜子花生糖果的,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吆喝声不绝于耳,人们讨价还价,熙熙攘攘。老街新街商铺林立,年货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应有尽有。各个村寨的老人、小孩、妇女、中年男子、异地归乡打扮时髦的姑娘小伙儿兴致而来,满载而归,幸福都挂在了每个人的脸上。
这边村里的杀猪场上,一口大铁锅早已架好,水已经烧沸,滚烫着冒着白气。五六个壮汉下到猪圈,摁住那头大肥猪,只见屠夫手握屠刀,手法娴熟。可怜一头猪啊,扯着嗓门一声声吼叫,声声刺耳,好似就要划破那天边的云。随着屠夫手起刀落,猪血流了大半盆,挣扎着,喘息着,以至于渐渐无力,奄奄一息,直至一动不动。大伙儿将死猪抬到大水锅里,用毛石撺掉猪毛,洗得白白净净之后,就用铁钩子把两条后腿倒挂起来,割掉脑袋和尾巴,将猪身子分劈两半,取出内脏,舀锅内热水不断冲刷。猪肝、肺、肾、肠、肚、心等放在一个大盆里。最难弄的是猪肠,要翻肠后不断反复搓揉捏洗。等猪杀毕了,有人嚷着要猪头,有人要猪下水,有人要猪蹄,有人要排骨,有人要后腿肉,有人要前腿肉……,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头猪,三下五除二就被分了个精光。主人家却只留下些没人要的肉,可是他却很高兴,一是乡亲们赏光,二是满足了社会需求,有种小小的成就感。
记得小时候,年前母亲要蒸上百个馍。馍有糖包馅儿的,有粉条豆腐馅儿的,有大肉馅儿的等。我是没有顾忌的,每年这一天,一次要吃五六个馍呢,真解馋,过年真好。有一次,过年走亲戚,爷爷带我去看望姑婆,他胳臂上挎个小圆笼,里面装的是拜年的礼物。过去农村生活清苦,只有一瓶白酒、十余个玉米面馍或白面馍、一斤挂面、一斤白糖、一瓶水果罐头、一包饼干、一包点心、一包豆角糖、一包麻花等礼品可选,不像现在礼物都包装精美,不仅有烟有酒,还有奶有茶。倘若去哪一家拜年的话,只需依据亲疏关系从中选定四样即可,俗称“四色礼”。馍馍数量定是双数,罐头里面装得有橘子、苹果、桃、樱桃等。看起来,姑婆大约有八十岁了吧,牙齿全部掉落,嘴都窝了回去,皱纹很深。因为冬日天冷,她就蜷坐在炕上,见到爷爷带我来看望她,很高兴,说:“狗蛋,哦,我狗蛋,让婆看看我娃,哎哟,看我狗狗亲的哟亲的”。她与爷爷拉着家常,我自顾自的出去玩耍。后来,在表叔家吃饭,席间“发红包”是必不可少的,记得我的红包是一张崭新的伍角钱。我可高兴了,因为小卖部的糖、炮、氢气球等,每样儿只不过几分钱。那个时候似乎大家都很穷,但是总觉得人与人之间人情味十足,其乐融融。
时至今日,爷爷奶奶已离我们而去,每年除夕、正月十五我都要回老家给他们祭坟。在坟头上摆上祭品、烧纸钱、放鞭炮、点蜡烛,以示纪念。乡亲们不管路有多么远,都早早地赶回家乡,祭拜祖先。
正月天闹新春,各个社区的艺术人才都派上了用场。只听见锣鼓喧天,你看那大贝壳,两个贝瓣,一开一合;你看那大头娃娃,有男有女,身穿绸缎衣裳,扭动起来夸张又搞笑;你看那两条舞动的长金龙,二龙戏珠,十来号青壮汉子舞动金龙追逐着一个大珠子,在场地穿梭游走,那彩绘的龙纹身真漂亮呀,龙嘴一张一合,露出红色的火舌,并不时吐出火花,夜晚效果特棒;你看那两头黄毛大狮子,共由五人表演,两两舞狮,一人玩转绣球,只见两头雄狮你争我抢、上蹿下跳闹绣球,放鞭炮,场面热闹喜庆,让人回味流连。在场地闹够了以后,就会挨家挨户敲锣打鼓耍狮子,主人会放鞭炮,发红包,主人越热情,狮子就会舞得越热闹,也就预示来年这家人会兴旺发达、一切顺利、福气旺、运气旺呢!
家乡的年味儿依旧是浓浓的,让人记忆犹新。我想,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年味儿吧!
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新春佳节,我眼中也有一个新春佳节。
新春佳节是清晨早早的起来,吃着腊八粥,年糕。拎着为别人买的礼品,出去给大家送祝福。
新春佳节是家家户户贴着“福”字窗花,家家户户贴着对联。大街上,家里挂着红彤彤的灯笼。祈求着美好的未来。
新春佳节是就算在外地很忙的家人也会匆匆赶回家和打大家吃团圆饭,吃着早早做好的春卷、饺子、汤圆……大家一边看着春晚,一遍欢快的聊着天,说着自己遇到的趣事。充满了新春佳节的气息。
新春佳节是人人都穿着新衣裳,能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在夜晚放着鞭炮看着天上的烟火,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新春佳节是新的一年,说明了我们都长大了一岁。大家可以忘去以前的烦恼。向昨日的自己挥挥手,在新的一年里做一个更加优秀、出色的自己。
在我的眼中新春佳节是个喜庆团圆的日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这欢快的笑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还在睡梦中,我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吵醒了。窗外五颜六色的烟花争先恐后地窜向夜空,绽放出各种各样的花朵,把黑蒙蒙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好看极了!
我赶紧起床,发现爷爷奶奶已经在厨房里包饺子了。奶奶用一根擀面杖飞快地压出一张张圆圆的饺子皮……饺子已经包出了好多,都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好像一群腆着大肚子的企鹅安静地蹲在沙滩上。
爸爸也没有闲着,在厨房里忙活着,说是要弄上一桌丰盛的菜肴,等候着亲戚和邻居们前来拜年。
这时,天已经亮了。太阳公公好像也特别开心,露出了圆圆的、红红的笑脸。我家的鞭炮此时也被爸爸点着了,那清脆的鞭炮声震得我双手直捂着耳朵。爸爸说:“鞭炮一响,就把年怪兽赶跑了,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如意。”当时,我听得似懂非懂,因为说要给爷爷奶奶拜年了,也就没有细问。
爷爷和奶奶坐在堂屋的正位上,笑得合不拢嘴,手里拿着一叠红包,说是要给我们晚辈压岁钱的。当我跪下给爷爷奶奶磕头的同时,心里默默祝福他们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现在,我们全家都到齐了,叔叔一家、大伯一家和我们一家齐聚一堂。大人们在谈论着一年的好收成,我们小孩就在一起追逐着、嬉闹着,开心地数着手里的红包。
“开饭了!”妈妈、婶婶从厨房里端出了一碗碗热腾腾的饺子。爷爷把平时舍不得喝的茅台酒也拿了出来。看着一桌丰盛的菜肴,看着大人们在推杯换盏,我们也说着,吃着,闹着,笑着……忽然,爸爸“哎呦”一声把我们都吓了一跳,原来是爸爸吃着了一个包着钱币的饺子。那是顽皮的姐姐故意放进去的,说是吃着它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事事顺心、发大财。
“哈哈哈……”“哈哈哈……”全家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我真想天天过春节!
我的家乡蓬莱位于胶东半岛,黄海和渤海交界处。这里濒临大海,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自古就被成为人间仙境。这里不但有着八仙过海的传说,还有各种有趣的民俗。
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大家就开始为新年做准备了。过小年又叫“辞灶”要祭灶神。这天开始,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过后就开始除尘,蒸饽饽、做年糕、炸丸子、做“团圆饼”和“圣虫”等面食。据说小年这天是灶神上天的日子,所以做的饽饽味道很特别,最香吃。
自农历腊月二十三后,家家忙做大枣饽饽(又称大馒头)、团圆饼、面鱼、寿桃等面食,表示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年前要蒸许多特大号的“大饽饽”,大的有两三斤重,用红色的颜料来装饰,正月里作为主食招待客人。蒸馒头时,开口的馒头,要说馒头笑了。还有就是用剪子把揉好的面团剪成小刺猬、小燕子、小猪等各种形状,蒸出来之后,用颜料画好,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面塑。通常除了大馒头之外,面鱼和“圣虫”做的最多,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装饰呢。“圣虫”谐音“剩虫”,又被叫做“神虫”。 “圣虫”的前身被认为是龙,用面团来做“圣虫”祈求每年都能够风调雨顺,希望家中能够粮食满仓。先将面团搓成一头粗一头细的长条,粗头朝上作头,细的一端绕着头盘成两圈,然后用剪刀剪出“圣虫”的嘴,把一枚硬币放进“圣虫”嘴里,接着剪出神虫身上的鳞片,最后便是用绿豆安“圣虫”的眼睛。做好的“小圣虫”要一对一对地分别放在面缸、米缸、菜盆、冰箱里,意味着来年米缸、面缸不招虫子,寓意天天有菜吃。面鱼通常用木头模子做出来,蒸好后用颜料画好眼睛和鳞片。放置在窗台、柜头,意味着年年有余。家有女儿的人家要做团圆饼,也叫“太阳饼”,形状像太阳花,层层叠叠做成太阳状,每一层都涂上蜂蜜、芝麻,外围折成盘叠交错的花瓣状,上面用刀刻上棱形花纹,再用红枣镶嵌。大年初三姑娘回娘家时,除了要吃初一早上的饺子之外,临走还要带走一块团圆饼,意味着幸福团圆,生活甜蜜。
腊月三十这天,除了贴春联挂灯笼,主要就是包水饺了。这天要准备两顿饭的水饺。晚上一般是白菜水饺,寓意发财。初一早上的饺子里更热闹了,有些水饺里包有钱(硬币)、红枣、鱼、豆腐、花生仁、糖块等,有各种含义呢:吃到硬币意味着来年会发财,有钱花;糖意味着甜甜蜜蜜;鱼意味着年年有余;豆腐寓意有福气。吃到者象征在新的一年里吉利、如意。为了吃到更多的好东西,这天早上,大家吃的比往常都要多。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钟要起来拜年,拜年是按照辈分拜,到辈分比自家大的人家里,男的还要对着家谱磕头,然后到桌子上喝几杯。晚辈拜年,收红包,放鞭炮,各家各户灯火通明,路上只听见相互问候的拜年声,这时年味是最浓的了。初二开始,便是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了。正月里,有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等各种表演队走村串户进行表演,可热闹了。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俗称“过十五”。
正月十二、三,家家户户皆用萝卜、胡萝卜、大白菜根茎做成许多小油灯,中间挖空,里面倒进融化的蜡油,用棉花做灯芯。十五傍晚送到坟前、祠堂点燃,称为“送灯”。傍晚,房间、院内各角落、门两侧、马厩、猪圈、厕所、锅底洞都点上油灯。这天早饭吃糕、元宵,晚饭吃水饺,饭前开始放烟火炮竹。晚上小孩都要放“点门”、小烟花,奶奶说这天放“点门”,以后眼睛不疼,有好兆头。
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的生辰,也是蓬莱阁庙会,好多景区免费游玩。天后宫对面的戏楼、广场有俚俗戏剧和大秧歌。人们给天后娘娘进香后,便与亲朋好友在天后宫前看戏看秧歌,趁兴游览蓬莱阁及其附近名胜,直至尽兴而还。这天过后,年味就渐渐褪去。
我喜欢的节日我最喜欢的节日是春节,到了春节就是过年嘛。小的时候喜欢是因为过年了不要上学,还有好东西吃、好东西玩,还有零花钱比平时多,可以买好多好玩的东西而不受父母责怪。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妈妈还都要给我和弟弟添件新衣服。如今喜欢春节的原因和小时候不同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好东西想吃什么时候都可以吃,新衣服可以随时购买。现在的原因是因为春节的时候是家人团聚的时候。我在外上学一年回家不过两三次,而表哥表弟们在外地打工有时候是两三年才回家一次。去年,就是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我舅舅家的两个表哥都回来了。我大姨家的表哥也回来了,我三四年都没见他了,挺巧的是他们这一年都回家来了,还到我家玩了几天。聚在一起是快乐的,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总是要离开,离别挺伤感的。但是一味的伤感是毫无意义的,还是都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奋斗吧,只能约好明年再见。临走时我大表哥说,不管做什么都要努力做好,上学的要好好学习,打工的要好好工作。是呀,人生的道路不同,但是我们都必须坚定信念,沿着自己认定的道路走下去,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有价值、有意义。
我的家乡在华州,在这里,人们最注重的还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人们把欢乐、希望都寄于春节,寄于过年。
每年一到腊月,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都在为过年的吃穿做准备。腊月下旬,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去集市上买年货。繁华热闹的大街上,人山人海,浩浩荡荡,就像一条大长龙,只见龙头,不见龙尾。走在人流中,真的是摩肩接踵,别提有多挤了。这时候,我们只想速“战”速“决”,赶快回家,离开这个闹腾腾的“大蜂窝”。
终于,到了大年三十。这个晚上,也就是所谓的除夕,除了一些小小孩子,大人们都会去熬夜守岁。在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后,我和爸爸、奶奶来到了楼下,准备放炮。那时候,远近的鞭炮声连绵不绝,噼里啪啦地响着。我拿着心爱的的小炮和烟花,用打火机点燃时,心里害怕极了,生怕那溅起的火花把我伤了。我小心翼翼,连点了几次都没点着,心里越发紧张。终于,在第五次时,点着了,我吓得赶紧就跑。随着鞭炮发出的清脆响声,我的心里也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愉悦的笑容,我高兴得如同一只刚出笼的小鸟,边跑边叫。
除夕之后,人们期待已久的春节高 潮就来到了。家家门前已经贴上了鲜红的对联,挂上了耀眼的红灯笼。春节一早,鞭炮声又开始席地而“唱”。每个人都换上了新衣服,个个精神抖擞。在春节这一天,人们开始吃年前买的各种年货,每家每户的餐桌上几乎都摆上了大鱼大肉,还有酒。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说着家常话,个个脸上都露出了灿烂满足的笑容。这样的日子,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初五左右。
可是,因为今年疫情严重,所以春节也过得没有往年那么热闹了,之后的元宵节,街上也是冷冷清清。多么希望疫情能被快速控制,恢复平常的热闹和自由。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总是那么绚丽,那么热闹,那么特别,那么让人回味无穷。
古往今来,贴春联是春节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动之一,今年春节即将来临,我们一家也买好了一幅春联,准备贴春联了。
中午十二点整,我和哥哥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春联开始贴了。妈妈教给了我们俩如何正确地区分开上联和下联。我们先贴上联,把双面胶先贴在了上联的边缘,把它固定在墙上,我又觉得不大牢固,又用大透明胶把边缘固定了一圈。看着稳固的上联,我很开心。之后,我们又用这种方法把下联和横批都贴好了。看着大门的两边和上方贴好的春联,我和哥哥心里乐滋滋的。我们叫嚷着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出来看,妈妈说:“门上少了个‘福’吧!”我叫着说:“不着急哟,我们还没有贴好呢?”
哥哥从里屋拿出“福”字,哥哥告诉我要倒着贴。我茫然地看着哥哥,不明白为什么要倒着而不正着。哥哥解释道“因为正着贴没有什么喻意,而倒着贴不就是‘福到了’吗?”“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明白为什么要倒着贴“福”字后,我们又按着贴春联的方法很快地把“福”字也给贴好了。
看着我和哥哥亲自贴好的春联和“福”字,大人们也连连夸赞,我们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一幅新的春联,一个新的一年。春联虽然便宜,但却承载了我们对新年的浓浓爱意。
新的一年,新的气象。瞧!大街小巷里有贴春联的,有放鞭炮的,有挂灯笼的——人们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面貌,大街上一副张灯结彩的模样。春节,这个并不陌生的词语,有了春联,年味更浓了。
春节给人的感觉是快乐的,而今年在我的家乡——浙江度过这个传统的节更能让我体会到这个春节的快乐,这要比在城市过节好玩多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的一年过去了,换来了新的一年。在除夕夜当然少不了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全家人一齐精神抖擞地坐在电视机前一起守岁。“刘谦!是刘谦!”我大叫起来。这位魔术师深受大家喜爱,这次能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到他表演魔术算是圆了我一个梦,让20xx年的春节更有意义了。
“新年快乐!红包拿来。”这是我在春节里说的最多的话。白天里,爸爸带我去许多亲朋好友家登门拜访拿红包,这就是我新年里的“小任务”。对我来说,在新年时收红包是最快乐的事。
晚上回到家,看了会电视我就再也坐不住了,仿佛被春节的喜庆渲染似的,心里痒痒的,还想再制造多点快乐出来。于是我让爸爸开车到街上玩耍、买烟花。我期待着,快乐向我“奔”来。
“哇!弟弟,你看!”我兴奋地说。弟弟兴冲冲地坐到我这儿来说:“什么东西啊?……哇,是大狮子!”爸爸停下了车,我们迫不及待地下车挤进人群看“大狮子”。那“大狮子”的表演惟妙惟肖,弟弟也跟着舞动起来。爸爸问弟弟:“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弟弟挠着脑袋说:“这是大狮子啊,好厉害的。”“这才不是大狮子呢,这叫做舞狮!”我笑着说。“噢,原来是舞狮啊。”他说着脸上露出惊叹和快乐。舞狮表演完了,全场都是震耳欲聋的掌声以及回响不断的欢呼声。
接下来,我们去到了卖烟花鞭炮的小店。
我们左挑右选了很多不同的烟花,其中还买了两大箱子的大型烟花,准备回家放。开车回去时我还在幻想着烟花绽放时的美丽。
到了家,我马上催爸爸说:“爸爸!爸爸!快放烟花吧!”爸爸笑眯眯地说:“来了,来了!”“烟花来啦!”弟弟大声叫喊,我期待的烟花绽放时刻终于来了。
一个个,一桶桶五彩缤纷的烟花就在眼前绽放,我真是大饱眼福。突然天空飘扬着像一片片雪花那样的东西,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下雪了!但这并不阻碍我们观赏烟花,而是雪夹着烟花看起来更美丽了,整个天空变得耀眼夺目。“大地开花”,“孔雀飞来”……这些烟花的名字和绽放之时的美丽我一直都记得。
春节如期而至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整个城市的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一刻,有的人家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潮。
每到过春节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二十九当天由掌厨的做出来,而且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二十九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砧板声、爆竹声,再夹杂着人们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我们这里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要多少喝一点。
一时间,十堰的过节习俗说也说不完,等你到了这里,你就能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
每年,我都很期待春节的到来,因为热闹,因为一家人在一起的温馨。
在宜昌这边,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过的,我家是不过小年的,但在兄弟伙的,每个人家中过一天来,是从腊月二十三以后过的,我们那边小年的时候,自能隐隐约约听见一阵阵的鞭炮声,但在二十三那一天,我指不定在哪儿淘气呢!
腊月二十五,家家开始办年货,我们家反正从二十五以后,去上街买东西的念想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要去买点东西,好像哪天不买,就觉得心里有个坎儿似得,什么瓜子,饮料,副食这些我们小孩最爱的东西当然是不可缺少的啦!我们家里是分了层次的,零食这一类的就由我和弟弟负责,而年菜就由妈妈和奶奶这两位大厨来操办,杀鸡什么的体力活就有我的爸爸来担当了。我最爱吃的零食,比如雪梅,乌梅,话梅,杨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算算起来都是几大包,菜都是小孩子爱吃的口味,当然大人也不会太放纵我们小孩子啦,他们吃的都是重口味,肯定要给自己买一点自个儿喜欢吃的了。
菜都备齐了,就等三十那天大饱口福了!
到了三十的晚上,我们就把准备好的火锅底料拿出来,什么香菜,鸡鸭鱼肉,还有许多的蔬果,我们是吃的热火朝天,电视里面的小品相声把一个个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把内心的表现展现的.淋漓尽致。今年的春晚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吸引人,弟弟和妈妈早早的就睡了。看到24点的时候,电视里就放起了难忘今宵。外面也陆续燃放起了绚烂的烟火,我兴高采烈地跑上楼去观看一个个漂亮的烟花,一个个各具特色,美不胜收。
春节,已经成了中国人不可割舍的一个重要的节日。我,也会一直一直把他的美好深藏在心里。
我的家乡在山东,每到春节,家里就显得格外忙碌而热闹!
大年三十那天,是全家人最忙碌的一天。因为从早晨起来,全家大小都在忙着做包饺子的准备。最忙的要数妈妈,爸爸和姥姥了。她们一个在忙着做饺子馅,一个在忙着和面,一个在准备盛饺子的家具。只有她们三个准备就绪,其他人才可以大显身手。
一切准备就绪,姥姥一声令下:包饺子了!全家男女老少围坐在大圆桌周围。开始动手包饺子了。就连我这个小不点也忙的不亦乐乎,妈妈赶的每一个饺子皮都要经过我的手才能到达圆桌。因为我是大家的运输兵。所以我是不可缺少的一员。大家都也夸我是他们的好帮手。我听了心里美滋滋。干的更卖力了。
下午,先早早的吃上一顿,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意思是来年人人都心想事成,再贴对联。
然后全家人就要放开肚皮大吃一顿年夜饭,寓意着咱们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平平安安。吃过饺子后,大家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岁。晚上,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
很多小孩在家里就嚷嚷着要和家长们一起出去放鞭炮,可是,我却不怎么喜欢。因为,鞭炮的声音实在太大了,有时在家里都会令我胆战心惊。
如果我在乡下的爷爷家过年,还不忘给姥姥家打个电话,以示新年的祝福。
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了,我到亲戚家拜年,还不忘收些压岁钱,这是我觉得最开心的一件事了。
你们说,咱们家乡的春节有没有意思!
春节,是我最期盼的节日,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在春节里,我无比开心、无比幸福、无比轻松、无比自由,我喜欢过春节。
春节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扫卫生,贴春联,买年货……忙得不可开交,没有一个人是闲着的。
时间过得飞快,马上迎来了大年三十这一天。
傍晚时分,就能听到放鞭炮的声音,“噼里啪啦——”。又过了好一会儿,一阵阵香味从每家每户传出来我们家也不例外。一大张圆桌上摆满了香喷喷的美食,有鸡、鸭、鱼、藕、年糕、西施豆腐……等,令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吃一顿。很快,人都到齐了,我一坐下就开始夹菜,吃菜,吃得津津有味。长辈们都互相敬酒, 喝得满脸通红。团圆饭后,舅妈娴熟地包起饺子,有大的,也有小的,却错落有致。
晚上十二点整,我们放起了“开门红”,那震耳欲聋的声音让我有些害怕,但是看着那些美丽的烟花在夜空绽放又使我兴奋不已。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家家灯火通明,处处烟花绽放,鞭炮声此起彼伏。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了夜空,有的像美丽的花朵,有的像燃烧的火焰,还有的像飞流的瀑布……美不胜收。当我和表哥表妹沉浸在放烟花的快乐中时,屋里的舅妈伴着鞭炮声下起了饺子。回来的时候,就闻到了饺子的香味。我们都拿起了碗筷,纷纷去抢桌子上的那一大锅饺子。我们吃得不亦乐乎,香喷喷的饺子马上吃掉了一半。这时,舅妈嘀咕了一句:“都吃了一半了,怎么还没吃到呢!”我一听,心里充满了疑问:到底是什么东西没吃到呢?
“舅妈,是什么东西没有吃到啊?”我说出了心中的疑问。
“哦,是这样的,我在饺子里面包了3个硬币,到现在你们都还没有吃到呢!”舅妈一说完,大家又开始抢剩下的饺子,我也不例外。就这样,大家一直抢,抢到碗里装不下饺子才开始吃,而且都是大饺子,因为我们认为硬币包在饺子里肯定很大。到最后,没抢到大饺子的都是小饺子。一个个都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第一个吃到硬币的是哥哥,第二个吃到的是外婆,第三个吃到的是我。个个乐开了花,笑声充满了外婆家那幸福的小屋,好一幅温馨甜美的画面。
时间是短暂的,但和亲朋好友度过了这么美好的时光,真是令我难忘。我的宝箱里又多了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
我们家乡的春节别有一番特色,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天都会有精彩。
除夕是最值得我们庆贺的时刻。因为这时,除了有特殊原因外,一般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离别时的奇闻乐事,享受着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可以到室外去观看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缤纷绽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五花八门的烟花不断涌现,我们所看到的烟花也越来越美了。大年初一的早晨我们总是要吃饺子。在正月里,我们大家都要到亲戚家里去作客拜年。去时一般都会带上一些礼品,表达一片客气之意。同样,亲戚朋友来作客也是如此。无论是我们去作客,还是亲戚朋友来作客,小孩子肯定赚足了便宜,因为他们能得到大人们的压岁钱,手拿压岁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是我们春节期间的一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购买汤圆。吃汤圆表示我们大家团团圆圆、和和美美。一眨眼,春节悄悄地过去了,大人和孩子们在这喜庆而热闹的节日里又迎来新的一年。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大扫除。对于我来说,可是最苦的了!因为我是家里的长孙,清扫整间屋子可谓是我的重任了。搬搬抬抬的不用我做。可是洗碗、擦窗子、扫地、拖地、擦桌子和椅子……无一不是我干的,妹妹她们还小,不用干我可苦了!不过,看着自己清扫得一干二净的屋子,我也稍带一丝自豪了!那可是为迎接新年做准备啊!
除夕那天,我们这里都要贴对联、贴“红钱”。北方的还剪红纸贴在窗子和门上,我们这里很少是这样的。我们先把上一年贴上的对联和“红钱”撕下来,再用浆糊把信的对联和“红钱”粘上。而且撕下来的对联和“红钱”不得乱丢,得将它放在“聚宝盆”里烧尽才算吉利。做完这些,会发现手指头是红红的。晚上吃团圆饭,一家大小其乐融融,开心极了!
等到年初一(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奶奶、婶婶、妈妈和我得在早上5点起床。因为我们得为拜神供佛的食材做准备。早上6点多,我们开始拜神供佛。点神灯、上香、点蜡烛、烧元 宝……做完这些,我最喜欢的“糖果盒”就登场了。里面装着各式各样的糖果,诱人食欲啊!不过,得把它放在神台上先供奉一下神佛。我总是把收偷偷放进“糖果盒”里,掏出几颗。如果妈妈没发现,我就把糖果都吞下肚子啦!如果被发现了,我就立即把糖果藏在舌头底下,得意地说道:“没有!没有!”这时,妈妈总是点一下我的鼻子,说:“你呀!嘴馋了吧!”我就好更得意了。
拜神供佛后,得烧爆仗了。一串长长的、红红的鞭炮挂在高处,由家中的长子点燃。
点完鞭炮。算是吃早饭吧!不过特别的是,食物不是油条、粥之类的,而全都是斋菜。奶奶说:“这是这儿的风俗,家家户户都是这样的。”还有,我们每个人的杯子里都有红茶,茶里放一颗枣子。我们小孩子,都学爷爷品酒那样:端起杯子,闻一闻——香!有时我们把手指头伸进杯子里,沾一沾水,闭上眼睛,舔一舔——嘿!甜的!
从年初二开始,每家每户摆酒席,邀请亲戚朋友来欢聚一堂。那时,数我们小孩最开心了。不但有大人们送我们新年礼物,而且我们只要说一声:“恭喜发财!新年快乐!”源源不断的利是钱就向我们送来,别提多高兴了!还有一些喝醉酒的,口里尽说:“再来!
过春节,便要从大年二十九开始说起了。
早晨起来,就开始大扫除,先从院子开始,再打扫屋子,东西全都从里屋搬出来。房梁顶、夹缝里,能掏的掏,扫的扫,挖的挖,还要把桌子、窗子、厨具等洗的干干净净的。
午饭过后,到了四、五点多,就开始打糨糊,准备贴春联了。有一些人家贴的是五彩缤纷的挂联,花花绿绿的,一下就有了过年的气氛,紧接着就是放响新年的第一炮,我和小伙伴一起去看各户人家门上的对联,并理解和体会每一副对联所包含的含义。比如:门迎四海下重福++户纳乾坤万里财+我的理解是:福、财是喜庆词语,四海、乾坤是借代,也是夸张的手法。主人用这副对联,希望能迎到四海很多的福禄,纳入乾坤很远的财富。还有一户人家的对联是:东风送暖文明第宅春常在++下祥云集琴瑟人家庆有余+她的理解是:春风来了,暖暖的东风频频吹来,给我文明富裕之家庭送来春的气息,文明之家春天常驻。东风隐喻了国家关注民生的政策,国富民强。千万种吉祥之彩云聚集的爱好音乐的人家,琴瑟和声,社会和谐歌升平,吉祥人家用美好的音乐来庆祝年年丰衣足食,富足有余。还有一户人家的对联是: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我的理解是: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幅对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紧接着我们又看了几户人家,说了自己的意见,最后都意犹未尽地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除夕晚上,一家人边吃团圆饭边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到零点时,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新年的钟声响起,鞭炮、烟花如春雷、闪电般,照亮整片大地,响彻整片大地。我们都贪婪地看着一朵接一朵绽放的烟花,它们五颜六色,一会儿像孔雀开屏,一会儿像百花齐放。一会儿又如群星闪烁,美丽的让人陶醉!
关于除夕还有很多传说,我调查了一下:
传说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相貌狰狞,生性凶残的恶兽“夕”。因冬季大雪覆盖而短缺食物,它常常到附近的村庄里找东西吃,因其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给村民带来很大灾难。所以每到腊月底,人们在家贴春联。之后他们又改贴对联,放鞭炮之后“夕”就再也没有来过。
过了正月初三,这个年就算过完了。一切都恢复了原样。
红红的灯笼挂起来了,喜庆的春联贴起来了,漂亮的窗花剪起来了,皑皑的白雪飘下来了,美味的年夜饭端出来了,绚丽的焰火冲上天了,咱们中国人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了。
今年的除夕,我是在绍兴奶奶家度过的。腊月廿八的傍晚,在去绍兴的路上,我们正好遇上了一场大雪。车前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翻飞的雪花,但黄色的车灯照亮了前方的路,也温暖了回家过年人的心。那一盏盏隐隐绰绰的灯光,在风雪中给了人们家的温暖。
腊月廿九的早晨,我们来到了位于香炉峰半山腰的炉峰禅寺礼佛、烧香,这也是绍兴人过年的一个习俗吧。每逢年末岁初,寺庙里总是香客众多,香烟袅袅,人们纷纷来到这里祈求新年平安吉祥。
下午,我来到了的南宋园林沈园。一朵朵晶莹的雪花,一块块洁白的“地毯”,映衬着黑瓦白墙间一个个火红的灯笼。微风拂过一块块承载人们美好祝愿的祈愿牌,拂过一朵朵绽放的腊梅,只听见风铃“呤呤”的轻响,只闻到腊梅阵阵的暗香。
春节之所以热闹,烟花爆竹的功劳可不小。古时候人们放爆竹是为了驱邪祈福,祈求来年平安如意。而今天灿烂的烟花则为节日的夜空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家乡的春节热闹非凡,它是多彩的,是红火的,是温暖的。那里有亲人美好的祝愿,那里有我们深深的牵挂与留恋!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了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了热热闹闹的,非常有年味的新年,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了解了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这里的习俗许多,许多,让我跟你们说一些吧。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了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了!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吃。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快乐新年。可贫穷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了,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了。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了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灯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了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的春节,家里来了许多亲戚,在团圆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了,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了多少呢?一切的快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了。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每年春节都是同样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新年的到来,但是等它过去了,却又觉得平淡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回味。虽然这也很温馨,但我总觉得少了些更朴实的东西。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中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老家的春节真是热闹,可以放鞭炮,可以放烟花。除夕夜一家人围在一起玩乐。是多么开心,多么幸福啊。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题记
随着耳边一阵又一阵熟悉的爆竹声,年味儿也越来越浓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都是满满的喜庆。
春节来了,我们非常高兴,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对联,还有“福”字,“倒福”是“福到了”的意思。关于“春节”的起源,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特定的一天(就是现在的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理会他,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那老人把胡子撩起来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赶走。”老婆婆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所以春节一定要放烟花
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得花花绿绿的,“礼花”直冲云霄,“嘭”一声炸开了,天空顿时变得五彩斑斓,那微弱的火药却像七彩花一样绽放着。可好戏不长,“礼花”从天空中慢慢变淡,变淡,直至烟消云散;那边,一股冲击般的银光吸引了我的注意,它努力的向上喷着,喷着。落下的便义无反顾跳出了银光,就好像珍珠成千上万从空中掉落,给人极美的感觉;“噼噼啪啪,噼噼啪啪”,这震耳欲聋的响声一定是鞭炮!那热闹的的声音,也足以给20xx增添许许多多的喜庆了。
那边暖烘烘的,旺火烧了起来,而且愈演愈烈,橙色的火苗上下翻滚,好像在呼唤着什么,也好像在喜悦地跳舞。人,物,中国,将春节愈演愈烈,带来了20xx的新气象!
富有年味儿的春节,富有人情味儿的人。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
新年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中国人民同欢喜共度过,虽然各地的习俗不同,但欢乐仍在每个人的心中荡漾。
除夕那天,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欢天喜地地和伙伴们一起玩耍,大人们也忙里忙外,全然一片忙年的繁荣景!。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快天黑的时候。妈妈的厨艺在我们家中可是的了,所以肯定要品尝她为我们准备的丰盛晚餐啦!面对着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边,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真的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呢!
在除夕晚上,我们一群小朋友,手里拿着鞭炮,在大人们的带领下放鞭炮,在天上炸开时,一朵朵七色花钻出来,像彩虹一样,五彩缤纷;又像仙女撒花,送给人们幸福,好漂亮!放完鞭炮我就和爸爸妈妈去看新年晚会。家家灯火通明,热闹极了。
在第二天,天没亮,妈妈就催促我快点起床,我起了,爷爷奶奶他们都起了。妈妈把昨天包好的包子,放到盘子里,我们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包子。不一会,天亮了,人们都穿上新衣服去走亲访友给长辈拜年去了。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和爸爸妈妈都穿上了新衣服,爸爸显得更英俊潇洒,妈妈变得更年轻美丽!“噼里啪啦”,阵阵鞭炮声迎来了大年初一,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给亲戚们拜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老奶奶家。爸爸一见老奶奶就想跪下给老奶奶磕头,可是被老奶奶拦住了!“唉,你说你磕什么头呀!来快吃点瓜子,抽根烟!”“不用不用,我不抽烟!”。拜完老奶奶家,我们又去给大妈家、叔叔家拜年!不久我们终于给各家各户拜完了年!
一眨眼到了年初八,新年就结束了,人人都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去上学了。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们纷纷向新的生活、新的目标进发、努力了!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多民族花。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民风民俗。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传统文化,每个地区也有自己生活习俗。不一样节日,不一样穿着,不一样食物,不一样民俗……生活中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民族文化独特魅力。
按照我们这里规矩,春节在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要吃面条、祭灶,祭灶时候还要用我们俗称“灶糖”,这是用长方形状糖,又甜又黏,外面裹着一层香香芝麻,大人小孩都爱吃。
过了腊八,就是腊月二十三,就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家家过年用东西已经准备差不多了,夜晚,各个电视台都会播出跨年联欢晚会。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怪兽叫年,每到这一天半夜十二点,年就会出来捣乱,人们害怕极了。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渐渐发现了年特别怕红色与响声。于是,每逢这个时候,家家就会放鞭炮吓唬年。终于,年被*了,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作除夕。
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会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寓意来年家人都会团团圆圆。这一夜,我们是要吃饺子。我们还会在饺子里放一枚硬币,大人吃到它,来年就会财源滚滚;小孩吃了它,来年就会聪明机智;老人吃了它,来年就会健康长寿。家人边吃团圆饭,边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一起说说笑笑,谈谈在这一年里碰到一些有趣事情。另外,大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到了十二点,鞭炮响起来了,
春节终于到了,春节这几天,是不准用刀。吃是春节前准备食物。商店也要关门,到初六才能开张。这天,我们会去拜亲访友,如果小孩去了,还会得到些红包。到了傍晚,到大街上走走看看,处处都是一片红火,特别美丽。有敲锣、有打鼓。夜深十二点到了,父亲一口气冲到了院子里,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烟花筒。
说时迟,那时快。一声声响亮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此时常熟,被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