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我乡根据县防汛指挥部有关防汛通知精神,以及县气象局天气预报,我乡领导高度重视,分析汛情,启动防洪防汛应急预案,书记、乡长、人大主席乡党政主要领导实行到岗带班,加强防汛值班,并密切联系县防汛办和苍梧县京南电站,随时做好汛情监测工作。
6月13日中午1点,桂江洪水就涌上了木格街,洪水一直上涨,到6月14日下午3:30是木格乡最高洪峰期,水位高达36.2米,超出警戒水位5.9米,街道水深达2.7米。由于我乡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高、行动迅速,成功安全转移安置低洼的群众和物资,使全乡人民顺利渡过了洪汛。现将有关防汛救灾工作汇报如下:
一、迅速转移
于今天(后注:6月13日)凌晨4:35分,我乡水位超过了警戒水位1.1米,乡党政主要领导鉴于当前的汛情,立即召开班子成员、乡干部职工紧急会议,对当前的防洪防汛工作进行布置:
一、分析了县、乡两乡的汛情。县目前水位60.2米,上涨的水势较快,我乡已超过了警戒水位1.1米,以每小时25厘米以上的涨势上涨,汛情形势严峻。
二、分两个大组下去宣传发动群众物资转移工作。第一大组街道组,到街道作宣传发动工作,划分了两个工作小组,一个小组负责河东区,一个小组负责河西区;第二大组,下村工作组,分三个小组,以驻村领导干部为主,分村包片分赴沿江沿河村寨做好宣传发动群众作物资转移工作。
三、通知街道及沿河乡直所有单位部门做好本单位的防汛各项工作,并需大力支持乡防汛指挥部的各项防汛工作。
会后,我乡派出了27名干部职工,到街道、村寨作宣传发动群众转移底洼物资工作,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加强值班及汛情监测工作。
一、紧急部署,切实做好群众转安置工作
于今天凌晨4:35分,我乡水位超过了警戒水位1.1米,乡党政主要领导立即召开班子成员、乡干部职工紧急会议,分析县、乡两级的汛情,立即派出两个大组下去宣传发动群众物资转移工作,一组街道组,到街道作宣传发动工作,负责河东区,河西区;二组,下村工作组,分三个小组,以驻村领导干部为主,分村包片分赴沿江沿河村寨做好宣传发动群众作物资转移工作。同时,通知街道及沿河乡直所有单位部门做好本单位的防汛各项工作,并需大力支持乡防汛指挥部的各项防汛工作。
今天早上8:00,我乡再次召集全体乡干部职工、乡直单位主要领导紧急会议,会议对当前的防汛救灾工作作出详细部署:
1、再次明确各工作组职责。我乡设有宣传动员组、抢险组、转移安置组、安全保卫组、乡直组、后勤组、指挥组,明确了各组职责。
2、立即对低洼地带的人员、物资进行紧急转移,抢险组、转移安置组、乡直组人员全部支援物资、人员转移与安置,对特殊情况可强制执行,把物资、人员全部安置到较高的地理位置。
3、通知中小学校切实注意学校的师生安全,切实加强低洼地带的安全隐患的排查与监控。
4、加强汛情监测,办公室每半个小时监测一次汛情,加强与县防汛办、京南电站密切联系。同时,每一小时询问各村灾情进行统计。
我乡已对水位再上涨3米作好了转移安置等工作。
二、防汛救灾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乡共出动干部职工150多人次,发动群众3200多人,共安全转移物资累计金额达1500多万元,安全转移群众1500多人。同时对低洼地带、危房、地质灾害隐患处落实专人监控。我乡行动及时,转移及时,现已经把损失降至到最低程度。
三、受灾情况
受灾情况,全乡受灾人口9600多人,受灾户数3100多户,受灾房屋2700多户,受洪涝影响形成危房91户,造成全倒户10户,受灾水田2250亩,水果650多亩,其他农作物1100亩,鱼塘350亩;路桥受灾23处、水利设施受灾27处,对此农户人员已撤离,同时我乡已经落实人员监控。
6月14日21:30,木格乡党委政府连夜组织广大干部群众上街清理淤泥,切实做好灾后街道的环境卫生清洁工作。
洪汛之前,木格乡党政领导思想到位、认识到位、行动到位,迅速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安全转移安置低洼的群众1500多人,安全转移物资1500多万元,使全乡人民顺利渡过了洪汛。
为切实做好灾后环境卫生工作,木格乡党委政府做到早部暑、早组织,召开了会议,对木格街道划分卫生清洁责任区,下分四个淤泥清理工作组,从6月14日21:30开始,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连夜上街清理淤泥。此次清理活动共有1700多名干部群众参与,组织了2台抽水设备,对街道、市场、巷口、水沟等地方实行不留死角的清理。通过广大干部群众连夜奋战4个多小时,到6月15日凌晨1:30,共清理了淤泥约5.5吨,切底做好木格街道及居民区的灾后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同时,该乡还安排卫生院要切实做好灾后的卫生消毒工作。
关屯乡北接润河镇,东接半岗镇,西、南被淮河半包围,全乡有7个行政村,8126户,33059人,总面积为59平方公里。境内有邱家湖行蓄洪区,孔、王、李三湾行洪河道,有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北副坝、润赵保庄圩、古城保庄圩,有三里电力排灌站、王集排涝站,两个保庄圩上有7个穿堤涵闸,是颍上县防汛要地。
今年5月份,乡政府就出台了20xx年防汛抗旱工作计划[关政(20xx)20号],出台了关屯乡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关屯乡防汛抗旱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9个指挥所,并划段包干。
6月29日以来,淮河上中游连降暴雨,河水猛涨,遭遇了54年以来的特大洪水。我乡从7月3日开始邱家湖指挥部上人防守,长1810米,由乡党委委员王文新带队,在凌圩村、古城村两防段搭庵棚14个。到7月11日下午17时,邱家湖铲堤行洪,行洪前大堤未出现任何险情。
7月5日,润赵、古城两个保庄圩指挥所成立,润赵防段长5500米,由乡党委副书记何超宇同志负责,又划分王集段(由副乡长林颍负责)、关屯段(由党委委员蔡玉贵负责)、连台段(由副乡长李先田负责);古城保庄圩防段长7400米,划分古城段(由乡党委委员吴炳负责)、三里段(由党委委员马仲成负责)、凌圩段(由党委委员卞尔玺负责)。到7月11日,润赵保庄圩外口水位27.82米,古城保庄圩外口水位27.46米,均创历史最高水位。在7月10日夜1时,邱家湖前线指挥所副指挥蒋灵、潘家俊、李学富到乡政府召开全体乡干部和村支部书记会议,要求7月11日完成两个保庄圩堤顶加高任务。11时凌晨始,两个保庄圩开展了一次人类智慧与洪水的大较量活动,盛堂乡外援民工1200多人,三十铺、六十铺镇调来200名青壮劳动力,本乡上民工5000人,动用挖掘机10台,小四轮240辆,用5天时间进行了两圩堤顶加固除险工作,两圩堤顶高度超过了28.5米,加固堤防15公里,完成土方1万立方米,使用草袋2万条、塑料纺织袋6万条,确保了圩内近2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邱家湖行洪今年是第15次,均在关屯乡境内切口,我乡群众为顾全大局,保护下游利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接到行洪命令时,有些干部、群众想不通,有思想情绪,甚至部分群众有过激行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入群众,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到了骂不还口、打不还手,用真情化解矛盾,及时清理湖区财产,确保按时行洪和行洪时无人员伤亡。
大汛到来,带来了大灾,邱家湖境内三个村的庄稼、树木、渔塘被洪水吞没;两个保庄圩涵闸关闭,形成内涝外洪的局面。全乡低洼地内涝绝收,截止到今日,全乡受灾面积1.2万亩,成灾面积0.9万亩,绝收面积0.69万亩,其中邱家湖绝收0.5万亩,受灾人口2.2万人,成灾人口1.5万人,因灾倒房47户107间,损坏房屋263户,538间。现仍有积水村庄凌圩村的凌圩、王庄片,连台村的油坊片,漂渔塘500亩,水毁工程8处,道路、桥梁在水面之下无法估计损失,现统计农业损失838万元。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我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邱家湖前线指挥所的坚强领导下,把防汛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来抓,动员全乡干群,众志成城,团结拼搏,开展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一是成立了关屯乡生产救灾领导小组,由书记、乡长何继武任组长,分管同志为副组长,制定生产救灾方案,发扬抗洪精神,完成生产救灾的目标任务;二是抓好排涝,启动三里排灌站,王集排涝站泵机5台,775千瓦,现已开机1195台时,耗电28万度,抢排积水0.355亿立方米,其中三里清理开挖排排水沟1公里,排出水稻1500亩积水;三是及时发放救灾款物,下拨救灾资金5万元,救灾面粉5吨,救灾大米2吨,救灾蔬菜6.5吨,接收捐赠款4万元,捐献物价值1万元的面条、瓷盆,都已分配下发。所有款物经公示、公告后发放到灾民手中,主要解决了受灾的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和特困户的生活困难;四是成立了医疗小分队,设立了3个医疗点,发放救灾防病明白纸5000余份,接受患病群众100余人,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对乡村环境卫生进行清理,对退水村庄逐户消毒,发放漂白粉晶片,保证群众饮水安全,并开展了高温堆肥工作,把清理的杂草、淤泥粪便等堆积沤肥,保证灾后无大疫;五是稳定社会秩序,安装村村通广播大喇叭,装275千瓦扩音机7台,喇叭108个,拉开广播线路15公里。通过广播宣传党和国家的扶持政策,传播中央、国务院领导人到灾区视察的声音,了解国家对于行洪的补偿政策等,稳定了人心。目前,关屯乡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在防汛救灾工作中,我乡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用实际行动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委书记、乡长何继武同志吃苦在前,从防汛开始至今,没有睡过一天安稳觉,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副书记何超宇同志负责的防段,子堤加固工程得到省、市、县领导的好评;下派干部张德是关屯村第一书记,从开始防汛那天起,没回过家一次,中间有病不下火线。全乡每一名乡、村干部都尽职尽责,通过艰苦奋斗,人人争先,不怕困难,才使得我乡两圩安然无恙,顺利通过淮河一次次洪峰。
通过小结,我乡目前存在一些难题:一是抗洪形势依然严峻,圩外口水位仍在26点左右,处在高水位,堤防长时间浸泡,险情可能随时发生;二是排涝效果差,受多次降雨影响,内涝水位长涨,绝收面积继续扩大,灾情将进一步加重;三是防汛经费紧张,11日用动用的挖掘机、小四轮费用无力承担,现在催要机械费用的不断;四是水利设施损坏严重,通过大小考验,我乡基础水利设施薄弱,内涝排水不畅,行洪区道路、桥梁损坏无法估量;五是灾后重建困难,倒房户大部分是困难户,我乡人均收入低,灾民无力建房;六是灾后防疫任务重,灾后是高温,是疫情多发期,防疫工作难度大。
沿淮人民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对下一步工作也充满信心。
一是不放松防汛工作,加强巡堤值班、查哨,不退到警戒水位以下不收兵,责任段责任人不变,确保大堤万无一失。
二是抢排内涝,开展好生产自救,三里、王集两站继续开机排涝,7个涵闸科学调度,专人管守,及时抢排内涝,搞好补种改种,退一亩补一亩,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是加强防病防疫,开展好爱国卫生运动,做好高温堆肥工作,保证灾后无大疫。
四是想方设法筹措资金,搞好灾后重建,如实报灾,由工作组核实灾情,争取扶持资金,使灾民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20xx年,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汛情,全市雨情紧急、水情迅猛、灾情严重。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的目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科学有序有效地开展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夺取了抗洪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雨情、水情、险情、灾情
雨情:1-9月,全市累计降雨量1417.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7.1%。5~9月,市区降雨1105.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3.3%。含山县降雨1014.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46.6%。和县降雨1083.6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64.3%。当涂县降雨1169.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71.0%。特别是6月18日至7月6日出现的四次强降雨过程,累计平均降水量是常年同期的3.5倍,暴雨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均为我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位。全市6月18日入梅,7月21日出梅,梅雨期34天,梅雨期降水量588.6毫米。汛期,全市小时最大降雨量52.5毫米。市区日最大降水量148.2毫米,出现在7月1日。三天最大降水量257.3毫米,出现在7月1~3日。
水情:今年,长江来水偏早,水位涨势迅猛。从4月初开始,长江马鞍山站水位持续快速上涨,4月下旬即达设防水位,且超过1983年、1998年等大水年份的同期水位,比20xx年同期水位高近3米。同时,姑溪河、黄池河、牛屯河等内河水位也快速上涨,入汛前全部超过设防水位。7月初,受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全市江河水位全线迅猛上涨。汛情最严重时,长江马鞍山段和境内10条主要内河堤防全部超警戒水位,其中姑溪河(上游段)、黄池河、运粮河、裕溪河、牛屯河、得胜河、青山河(上游段)等7条内河超保证水位,姑溪河(上游段)、裕溪河、牛屯河、姥下河等4条内河超有记录以来历史最高水位,绝大部分堤防高水位浸泡时间长达30多天。汛期,长江马鞍山站最高水位11.18米,出现在7月7日,最低水位4.39米,出现在9月27日。
险情:因长时间高水位浸泡,全市内河堤防险情频发,共出现漫溢、滑坡、管涌、跌窝等各类险情710处(含山县317处、和县255处、当涂县101处、雨山区8处、博望区15处、市开发区2处、慈湖高新区4处、郑蒲港新区8处),其中,较大险情83处(含山县25处、和县44处、当涂县7处、博望区3处、郑蒲港新区4处)。
灾情:全市受灾人口106.9万人,倒塌房屋2408间,转移安置人口6.65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5.1千公顷,成灾面积63.3千公顷,绝收面积40.9千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1.74亿元。损坏小型水库35座、堤防96处358.5千米、护岸254处、水闸240座、塘坝1147口、灌溉设施1094处、机电泵站220座,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6.55亿元。
二、防汛抗洪工作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靠前指挥。一是迅速部署安排。汛情发生后,各级防指人员第一时间到岗到位,迅速启动防汛抗洪应急预案,全面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情况汇报,研究部署工作,动员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坚决打赢抗洪救灾持久战。此后,又多次召开相关专题会议,对全市抗洪救灾工作阶段性特征进行科学研判,并作出精确部署。市政府连续召开30余次防汛工作调度会,分析雨情、水情、汛情、灾情,调度指挥抗洪救灾工作。二是领导靠前指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均第一时间、不分昼夜,走遍受灾地区,深入堤防一线查汛情,赶往集中安置点听民声,全面掌握汛情灾情,果断作出精准部署。市委常委、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和市政府所有副市长,均按照分工到各自责任点督查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各县区、乡镇党政负责同志全部驻守防汛一线,日夜投入抗洪抢险工作。三是县区落实有力。各县区、园区坚决执行市委、市政府和市防指决策部署,认真抓好落实,全力开展抗洪救灾工作。四是部门密切配合。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做好抗洪救灾工作。市水利局派出6个工作组,驻守防汛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市气象局加强预警预报信息发布;马鞍山水文局及时提供水文信息;市住建委开展积水路段巡查,各易涝点和泵站安排专人值守;市安监局抓好尾矿库巡查值守;市国土局派出7个督查组对地质灾害点开展巡查和监测;市发改委积极做好防汛物资储备和统筹调拨工作;市公安局出动警力3700余人次,有力维护了灾区社会秩序;市委办、市政府办及时抽调精干人员,充实防指力量,并建立高效的督查、派单和信息上报制度,确保各项指令发得出去、落得下来,确保重要信息及时上传下达;马钢、十七冶凸显国企责任担当,全力投入全市抗洪救灾大局;市防指其他成员单位也按照责任分工,及时高效地开展工作。
(二)强化科学调度,积极有效应对。一是汛前准备充分。早在汛期来临之前,市防指就制定了抗洪救灾工作总体方案,层层落实防汛责任,在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充分准备。先后举办了6批防汛培训班和11场防汛演练,落实了9个市级防汛物资储备点和15个县级防汛仓库,排查加固9处市级重点险工要段,督促14处“开口子”工程按时复堤,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和人员撤退转移方案。同时,实施完成了雨山湖北门、体育馆东门等7处易涝点整治工程,对市管577公里下水管网进行了疏浚,对市区排涝泵站设备进行了维护检修。二是监测预警到位。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及时预报,主动预警,把握工作主动权。按照预案确定的应急响应标准,市防指于7月1日12时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7月2日12时提升到Ⅲ级,7月5日12时提升到Ⅱ级,7月6日22时提升到I级,应急响应实现连续“四级跳”。各县区、园区也先后启动防汛应急响应,严格按照响应等级要求,全力投入防汛抢险。三是巡查抢险有力。在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每天有6万多名干群严防死守,对长江两岸及市内各主要河流、中小水库,开展24小时拉网式巡堤查险,及时发现和控制各类险情,有效保障堤防安全。四是统筹调度科学。对重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调度、全力排水,通江涵闸累计排水量达35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内河防汛压力。统筹抓好防汛抗洪、防台风和抗旱工作,积极开展“尼伯特”、“莫兰蒂”等台风防御工作,确保防洪安全。五是城乡排涝有序。强降雨期间,主城区每天派出100余名防汛人员、10余辆防汛车辆不间断巡查,并对高速北入口、中加南门(达观天下)等17处积水点进行了应急处置,全市未发生一起因强降雨导致的交通伤亡事故。各县区、园区也充分利用间歇性晴好天气,指导开展蔬菜大棚、畜禽棚舍清沟沥水,组织农户抢收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三)发挥组织引领,团结一心抗洪。一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抗洪救灾30多个日日夜夜里,全市各级党组织和数万名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在防汛抢险一线成立党员突击队,在救灾安置点成立临时党组织,团结带领群众战胜灾害、渡过难关,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头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做到了“一个支部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一面鲜艳旗帜”,涌现出了尹建平、刘安军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二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全市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传递正能量,营造防汛抗洪的良好舆论氛围,为抗洪救灾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刊发各类宣传稿件2300余篇(件),其中中央主流媒体刊登100余篇(件),省级主流媒体刊登300余篇(件),市级媒体刊发1900余篇(件),尤其是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推出的《抗洪书记尹建平》系列报道,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三是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在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倡议下,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纷纷为灾区慷慨解囊。广大市民和企业积极响应,为防汛救灾捐款捐物,参与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安抚等工作,给灾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
(四)强化军民联动,各方广泛参与。一是人民军队始终冲锋在前。在防汛抗洪的关键时期,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公安民警紧急出动,不畏艰险,奋勇参战。防汛救灾期间,第一集团军某旅、武警等1500名官兵驰援我市,马鞍山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各级公安机关共出动官兵、干警4300余人次,动用车辆、冲锋舟、橡皮艇300多台(艘)次,投入全市抗洪抢险,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二是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抗洪救灾。面对严峻的汛情形势,我们坚持把群众作为防汛救灾的基本力量,广泛深入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动员更多群众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中来。在防汛抗洪最紧张的阶段,全市每天有6万多名抗洪大军,日夜坚守在1353公里江河大堤上,他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战高温,斗恶浪,筑子埂,查隐患,排险情,是夺取抗洪救灾重大胜利的中坚力量。
(五)保障生命安全,转移安置群众。一是迅速及时转移群众。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提前谋划和安排好群众转移方案、撤退路线和安置地点,特别是对山洪泥石流及地质灾害威胁地区、危旧房、施工工地、低洼地区、水库泄洪影响区等危险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做到“查全、查细、查实”,确保不留死角、不漏一处、不落一人。全市共紧急转移受灾群众6万多人。二是妥善有序安置群众。在鼓励受灾群众投亲靠友、互帮互助的基础上,重点推进集中安置点标准化建设,出台了受灾群众转移集中安置点管理指导意见,抽派数百名党员干部进驻安置点,确保被安置群众“有饭吃、有安全住处、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高峰时全市共设置1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32个,集中安置受灾群众5541人。三是全面周到服务群众。各级卫生部门派出多批医疗小分队,实现灾区包保、医疗救治、卫生防疫、血防工作和健康教育等五个“全覆盖”。全市深入灾区工作的医务人员达4210人次,派出医疗防疫队610批次1679人,诊疗救治各类病人4874人次,消杀面积69.1万平方米,有效保证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六)全面减少损失,抓好灾后重建。一是迅速开展查灾救灾。全市各级民政、住建、交运、国土等部门分赴灾区进行实地核查,做到第一时间核实灾情,第一时间上报灾情。各级财政部门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建立救灾资金拨付绿色通道,防洪抗灾各项资金随到随拨、随调随拨。二是全力推进生产自救。着力抓好生产自救,深入广泛地了解受灾农民需求,加强技术指导和农资保障,引导农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全面了解受灾企业的实际困难,积极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三是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各县区、园区按照“水退到哪里、环境整治就到哪里”,充分发动群众,对洪水退后遗留垃圾进行清扫,对沟塘内漂浮物进行打捞,做到不留死角。四是加快推进城乡水毁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水毁道路、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修复建设。积极谋划长江马鞍山河段治理、裕溪河治理、江心洲防洪治理等“十三五”重大水利项目,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洪薄弱环节实施方案和今冬明春灾后水毁修复工程建设方案。
三、20xx年防汛抗旱工作打算
20xx年,我市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超前准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坚持做到“八抓八到位”,确保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抓宣传发动,思想认识到位。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强化防汛抗旱意识,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
(二)抓机构组建,组织领导到位。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完善市防指内设机构,及早投入正常运转。
(三)抓任务分解,防汛责任到位。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类防汛工作责任制,分级分部门负责,分段分片包干,将防汛责任落实到防汛抗旱工作的每个层次、各个环节。
(四)抓隐患排查,防汛检查到位。认真组织开展汛前检查,消除安全隐患。通过检查,确定全市防汛重点险工要段,汛期加强防守。
(五)抓器材储备,防汛物资到位。做好防汛器材、物资和经费的补充储备,加强对现有防汛物资、常备物料的增补、清点、晾晒等管理工作,保证随时调拨。
(六)抓队伍建设,抢险力量到位。健全市、县(区)、乡(镇)防汛应急抢险队,加强应急抢险队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和管理,搞好防汛抢险知识培训和实战演练。
(七)抓水毁修复,应急除险到位。督促县区全力推进水毁修复工程进度,抓紧组织实施完成,发挥工程防灾减灾效益。
(八)抓预警机制,预案方案到位。认真做好防洪、排涝、抗旱、防御台风和山洪泥石流等预案的编制、修订和完善工作,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