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和民国时期,嘉禾县经济落后,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盐需要从外地运来。以下是清代和民国时期嘉禾县食盐贸易。
由于食盐来源地几经变动,加上山路崎岖、交通不便,食盐供给问题成为当时嘉禾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嘉禾人为了获取食盐,克服种种困难,以人力肩挑的方式在崇山峻岭中穿行,饱尝艰辛。本文拟对此作探讨。
一、食盐来源地的变动
清代湖南盐业承袭“引岸制”①,湖南主销淮盐。湖南南部地区虽然名义上早在唐宋时期即已纳入政府食盐专卖体系, 实际上直到清朝建立, 这里的食盐流通仍然基本处于自由贸易状态②。嘉禾县位于湖南南部,靠近广东,是淮盐与粤盐销售区域的交界地带。嘉禾县建立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建县初期,其食盐的流通亦处于自由贸易的状态。有清一代,嘉禾县的食盐贸易逐渐纳入清朝政府的食盐专卖体系,淮盐和粤盐在嘉禾境内交替销售。不过,从总体来看,嘉禾人食粤盐的时间远远长于食淮盐的时间,清代嘉禾县境内食盐销售以粤盐为主。
嘉禾县所在地域在建县以前便已经有过几次食盐来源地的变动。“嘉禾旧域桂、临,隶衡郡,合永、宝三府原食淮盐。元末,陈友谅据武昌,下游阻舟,乃食粤盐,是为衡、永、宝食粤盐之始,亦即为嘉禾食粤盐之始。明洪武初,复旧。隆庆间,以古田苗变,又销粤引。”③ 可见,建县之前,嘉禾地域百姓以食淮盐为主。一旦长江中游地区发生战乱,淮盐运道受阻,无法运抵嘉禾地域,嘉禾地域百姓便就近改食粤盐。元朝末年,陈友谅占据武昌,运送淮盐的船只无法抵达湖南,嘉禾地域开始销售粤盐。此外,如果两广地区发生动乱,朝廷也会要求湘南地区的州县销售粤盐,以便就近筹集军饷。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广西古田县发生农民起义,为了就近筹集军饷,明朝政府指令湘南地区销售粤引,嘉禾地域再次销售粤盐。然而,从总体来看,建县之前嘉禾地域百姓食淮盐的时间要长于食粤盐的时间。
嘉禾县建立以后,其境内的食盐贸易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食盐销售以粤盐为主。嘉禾建县后,属桂阳州管辖。建县之初,嘉禾仍食粤盐。进入清朝以后,受局势影响,嘉禾境内逐渐改食淮盐。“国初,两粤未安,商旅不通。淮商寻昔引地,舳舻载运,衔尾而至,由顺治丁亥(1647)以及康熙辛亥(1671)食淮盐又二十五年矣。”① 康熙十年(1671),广东巡抚以衡州、永州、宝庆三府改为两淮盐区,导致粤盐滞销,妨碍完纳饷课为借口,请求清朝政府令桂阳州、临武县、蓝山县、嘉禾县销售粤盐。这一请求如果被清政府采纳,将大大加重桂阳州及其所辖三县百姓的负担,因此遭到了以桂阳知州袁继善为首的四州县官民的反对。不过,四州县官民的反对最终归于失败。“粤抚军李以三府销淮引,致粤滞销,碍完饷课为辞,请令桂、临、蓝、嘉四处仍销粤引,遂有计目散盐,求完课额之苛税,知州袁继善力争不得。”② 此后,直到清朝灭亡,嘉禾境内以销售粤盐为主。
民国时期,时局不稳,芦盐、辽盐、淮盐、粤盐在嘉禾境内都有销售。“近者,湖湘或运芦、辽诸盐,济淮乏,粤盐船运大滞。而民国十六年,民军屯武汉,下游盐荒,粤盐乃大鬯。商趋时情,信有征矣。”③ 民国时期,在嘉禾县的食盐贸易中,政府干预减弱,市场调节加强。尽管如此,嘉禾境内食盐销售依旧以粤盐为主。
二、粤盐盐埠及盐行的变迁
嘉禾人所食粤盐主要来自连州星子埠。粤盐兴盛时,清政府曾经在临武县东南的牛头市设立盐埠。“始粤盐盛时,牛头立埠发运,官民皆倚其利。”④ 嘉禾人就近采购牛头埠粤盐,运回本县销售。牛头埠的设立,经历了一番曲折,其原因是清政府“计丁派销盐引”⑤ 政策的实施。如前所述,康熙十年清政府令桂阳州、临武县、蓝山县、嘉禾县销售粤盐。十二年后,亦即康熙二十二年,偏沅巡抚以四州县户口稀少、责销不便为由,请求在桂阳、临武、蓝山、嘉禾四州县按粤西之例实行计丁派销盐引的政策。“越十二年,偏沅巡抚卢上言四处户口稀少,责销不便,乃按照粤西计丁派销之例。”⑥ 从此以后,湘南地区淮盐、粤盐销引之争演变为粤盐运埠之争。
计丁派销盐引的政策实行之初,嘉禾县的丁额为2567人,销售粤盐盐引94道3分。此后,派销给嘉禾县的粤盐盐引数量逐年增加。康熙四十六年,粤盐盐引在嘉禾县的销售数量增至1677道。康熙四十七年,广东巡抚又以连州盐埠积引很多为由,题请清朝政府向湘南地区匀派盐引,嘉禾县粤盐盐引销售量陡增至2677道。此举大大加重了包括嘉禾县在内的湘南地区人民的负担。桂阳州辖区的人民建议改近运盐道路,用以抵消盐引销量增加所带来的负担。嘉禾人邝义豪等上书,请求改在较星子埠更为近便的牛头市设立盐埠。“桂郡人乃议改近运道,为销引增加之抵制。里民邝义豪等因上书言小民担盐往连州星子埠百里至二百里不等,高岭仄径,左担艰涩,甚于栈道,宜改埠于牛汾(即牛头市――引者)。”① 牛头市距临武县城30里,与桂阳州、蓝山县、嘉禾县的距离也适中,处于肆水上游。肆水又名武水,下游可达韶关、广州。沿此河从广东运盐至牛头埠比较方便。然而,连州埠、乐昌埠的盐商以河窄流急、阻遏船运以及私盐泛滥为借口,极力阻挠在牛头市设立盐埠,企图独占盐埠之利。郴州官吏亦袒护乐昌埠的盐商。“而连州、乐昌埠商藉词泷河浇隘、迟运、私售滋弊,力争之,实则为争彼埠利耳,郴州官吏袒乐昌埠商。”② 在此情况之下,桂阳知州伍士琪约集郴州、桂阳州以及两州下辖的八县官员,重新对拟设盐埠位置和相关运盐路线进行勘定,勘定的结论是在牛头市设立盐埠确实较为近便。“知州伍士琪复会两州八县勘定,牛头果便。”③ 经过桂阳州及其下辖三县官民的努力争取,牛头埠终于设立。清朝政府于牛头市设立总埠,同时,在紧邻牛头市的肆水东岸设立分埠――桂临埠。牛头埠设有盐铺四十九间半。其中,临武县盐铺九间半,蓝山县、嘉禾县各有盐铺二十间。牛头埠设立之初,赢利丰厚,对当地财政收入贡献巨大。“埠初立,利市数倍,县官多取办埠商,科举士子,例有馈遗。”④ 道光年间(1821―1850),牛头埠开始衰落。咸丰年间(1851―1861),牛头埠遭到太平天国起义军破坏,最终被废弃。“道光间渐衰,咸丰粤寇乱,牛埠告废。”⑤ 此后,广东盐商改在郴州宜章县设立盐埠,而桂阳州、临武县、蓝山县、嘉禾县百姓不得不绕道至连州星子埠贩运食盐。
Copyright (C) 记范文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