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美丽景点导游词【三篇】

关于北京美丽景点导游词(精选3篇)

关于北京美丽景点导游词 篇1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汽车奔驰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景区了。前面的山被称为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旋在军都山上。而汽车行驶的这条路就位于20公里长的关沟中,关沟因有古代著名的关口居庸关而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宏伟建筑便是居庸关。居庸关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建于明朝,关城设有南北两门,门外均有瓮城。古建筑早已毁坏,经过近几年的修复,才使古关重现昔日的风采。居庸关内有一著名的汉白玉石建筑,名为云台,它是元朝至正二年即1342年间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台上明朝又在此处建了一座泰安寺,也于1720_年被火焚毁,最后只留下这个塔基。云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也是元代石构建筑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两旁的山上,过去是苍松翠柏好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金代著名的燕就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就指的是这里。可惜被明弘治十三年即1520_年的一场山火焚毁殆尽。近几年虽然在这一地区投入了很大力量植树,但由于缺少雨水,历史上的景观已难再现。同时由于修路等人为因素,已往关沟中流传的七十二景,如:穆桂英点将台、仙人桥、弹琴峡等也只能听人讲,不能见其景了。

为了让大家对长城有个更好的了解,我现在把有关长城的知识向大家作一介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长城也不例外。中国的长城起源于春秋战国,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那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他们纷纷修筑了长城,那时的长城都在各自的边界上,是一段一段的,可以叫“互防长城”。秦始皇于公元前220_年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修筑长城。他们把原来北方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重修加固,又扩充了许多,修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延绵万余里的长城。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汉朝的时候,又把秦长城向西延长到盐泽,也就是现在新疆的罗布泊地区。汉长城长1万多公里,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到了明朝,也是长城发展的最高峰,工程浩大、建筑技术精湛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朝修筑的。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不光是秦、汉、明等汉族统治者修筑长城,像北魏、北齐、北周、东魏、金等少数民族的统治都也都修筑过长城,而且金朝修筑的长城长达2500公里,是少数民族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细算起来,从春秋战国到明朝经过二千多年的时间,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这些长城长短不一、纵横交错,分布在我国的17个省、市、自治区。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可达十万余里。真可谓“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假如将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堆起来,修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那么这道大墙可绕地球10周有余。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建筑宏伟,防御设施齐全,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明长城中最杰出的代表。讲到这里,有人不妨要问,明朝为什么要在八达岭地区修筑如此坚固的长城呢?这主要是八达岭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它不仅起着护卫明王朝皇陵的作用,同时也是京城的西北门户。大家过一会可以看到八达岭关城门洞的横额上写着“北门锁钥”4个大字,北门指的是京师的北大门,锁钥说长城的坚固和险要,像一把牢不可破的大锁,锁在这里,只要守住此关,京城就可万无一失。可是腐败的明王朝最终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不过据说当年要自成进北京并没有攻破八达岭关城,而是绕过延庆的柳沟过去的。明王朝为了加强统治,也确实没少下功夫。把元朝残余势力赶走以后,为了防止他们侵扰,明朝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了“高筑墙”的口号,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派大将军徐达、冯胜等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在明朝270多年统治中,先后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终于建成一道长城,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现在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明长城全长6300多公里,经过我国北方9个省、市、自治区。无论从工程技术水平和设防的严密程度,都是以前的长城无法比拟的。同时明代万里长城不再是单一的一道高墙,而是修筑成“层层布防”的纵深防御体系,重点地区还修筑了多道城墙、关隘。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筑了长城复线,山西设置的长城复线就有4条之多。在重要的交通军事要地,修筑多座关城和多道较短的墙,如雁门关的10里山谷,有28道石墙,可谓“寸土设障、步步为营”。

为了防守,明王朝在长城沿线陈兵90余万。从东到西把长城分9个防区(称为九边,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每区都派大将镇守,这种防区称为“镇”,它们是: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八达岭长城是蓟镇居庸关的下属关口。居庸关是“路”级防区,辖区东自西水峪黄花镇界45公里,西至镇边城坚子谷口紫荆关界60公里,南至宛平县界,北至土木驿宣府界。居庸关关城扼就北咽喉要道,八达岭处在要道的北口。八达岭以南曾修筑三道关,即南口、居庸关、上关,加上八达岭,一共是4道关。

弘治十八年即1520_年,八达岭建成关城,同期,在关城以北延庆县境内的山川路口、交通要道上,修建墩台、烽燧100多座。这时期,北方摹上俺答部族兴起,不断南下进行抢掠。正德十年(1520_年),俺答部骑兵进犯八达岭,大肆杀鹨掠夺而去。俺答骑兵,来去神速,飘忽不定,次年又窜扰延庆地区,威胁京师,民不安宁。为了加强防御,嘉靖十八年即1539年,重修八达岭关城东门。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八达岭关城西北3里处建兵营,名岔道城。驻扎重兵戚继光调来北方,总理蓟、昌、保三镇防务,他对东起山海关,西迄居庸关,延绵600公里长城重新修筑。由于八达岭战略地位重要,是修筑的重点地段,城墙高大坚固,敌楼密集,用料考究。万历十年(1582年),重建关城西门。先后经营了80多年,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连,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防御体系。

八达岭又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位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之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而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朝帝王北伐、清代天子亲征、慈禧太后西逃~~~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至今在八达岭关城东门外还有慈禧西逃留下的“望京石”一景。1920_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一行西逃,逃至八达岭,慈禧站在石头上回望京城,伫立良久,不愿离去,因此去不知何日才能返京,不禁黯然落泪,因此得名望京石。大家有兴趣的话,下车后,可以去看一看。

清代以后,早已推动军事价值的八达岭长城日渐荒废。长城的墙体、敌楼等,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已是断壁残垣。新中国成立后,长城的全部建筑被国家保护,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修缮。1961年,国务院确定八达岭长城和城墙为僵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游人开放。1984年,在_同志“受我中华,修我长城”的倡议下,古老雄关更换新颜,先后修复敌楼19座,城墙全长3741米,使游览部面积达到1.9万平方米。1986年又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1987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颁布了证书,八达岭作为万里长城的代表领取了证书,现在这个证书的原件就保存在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中国长城博物馆。1991年八达岭又以绝对多数票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首。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知名度也最高,迄今,八达岭已接待中外游人6000多万,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夫人、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女王、日本天皇夫妇等300多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长城观光游览,这种情况,在世界风景名胜中也是罕见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用着急,您马上就要成为登城的好汉了。

关于北京美丽景点导游词 篇2

各位,这是仁寿门,门口有两块太湖石,人称“猪猴石”,据说是孙悟空和猪八戒被派到这里来为皇家看家护院。走进人寿门,看到的并不是仁寿殿,迎面是一块高大的太湖石,它是起到一个“障景”的作用。这是我国古典园林中造景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起到屏风的作用,避免院内景物一览无余,失去含蓄之感。刚才我们讲过了,颐和园是集南北园林之大成,故又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多次、多处成功地运用了各种造景方法,待会儿我再一一向各位介绍,请各位先随我来。

(仁寿殿院内东南角松树下)

刚才我们看到了门口的那块太湖石,现在请各位再看看院内四周,这里还有四块太湖石,为什么要在这里放些奇形怪状的所谓“太湖石”呢?首先我先告诉大家何为太湖石。说起太湖石,大家应该不陌生,在很多园林内都有,它们看起来奇形怪状,满身是洞,或堆成假山或装点景致,只是不太知道它们的名字罢了。其实,太湖石是产自于江苏无锡的太湖湖底,因其相貌奇特,有“透、瘦、皱、漏”之称,而且产量又少,故被皇家选为稀罕物运来放在园林内起装饰作用。有些太湖石天生酷似某些人物、动物或祥瑞之物,就更成了人们收藏、寄与某种美好象征的“尤物”。

还记得门口的那块太湖石吧,从背后看去,没什么奇特之处,但要从正面看上去,你便会拍手叫绝,因为这块太湖石就像是一个老寿星,面向仁寿殿,给慈禧太后祝呢,您看像不像?另外四块太湖石根据其形状,象征一年四季之“春华、秋实、冬枯、夏荣”,这四季石与老寿星被称为“峰虚五老”,象征长寿之意。

再看看院中的这只铜铸的怪兽,人称“四不象”,你看它鹿角、龙头、狮尾、牛蹄,别看它长相怪异,可是本领高强,能避火,又是一种仁义之兽,既是“仁兽”,故在“仁寿”殿前,真是找对了地方!您也许会问,刚才你说“真是找对了地方”,莫非这“四不象”原来不在此处?您说的不错,“四不象”原有一对,是乾隆年间铸造的,原来放在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另一只被侵略军所毁,真是令人惋惜。

在大殿前还陈列着铜制的龙、凤、香炉、太平缸等。特别是龙凤的位置与其它地方的陈设位置不一样。在古代帝王的宫殿、园林内的龙凤等吉祥物,其陈列方式应该是龙在上,凤在下;龙在内,凤在外。在这里却成了“凤在中央、龙陪两旁”的格局,是哪个大胆之人所为?不是别人,就是在这座大殿内垂帘听政、发号施令的女主人——慈禧皇太后,好象在向人们说:“谁说女子不如男?”

(在仁寿殿的中间靠左的位置)

这座大殿叫仁寿殿,是帝后们夏天到这里来避暑时,临时处理政事的地方,其功能相当于故宫的乾清宫,等级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这一区域就是我们在前面所说的颐和园内三大区域之一的政治活动区。在清代的每一处园林内,都设有一座处理朝政的大殿,一般称为勤政殿,以示皇帝在休假娱乐时也不会疏于国事,以示勤政,其实,只不过是懒得跑回故宫处理朝政而已。清末,慈禧手握大清大权,在故宫养心殿及颐和园勤政殿“垂帘听政”。天下凡是大权在握的人,通常都不想死,都希望长生不老,故大权在握的慈禧太后便将“勤政殿”改为“仁寿殿”取自于《论语》中的“仁者寿”,即施仁政者能长寿的意思。

在大殿内的后壁上,悬挂着“寿协仁符”的大匾,殿内设九龙宝座,御案及众多装饰物。值的一提的有两处陈设。首先请各位看一看正对面的大水银镜,上面有不同字体的寿字,共226个,取寿字之“多”的意思。在镜子的左侧的一辐画卷上有一个很大的“寿”字,背景里有100只蝙蝠,取意“百福捧寿”。这100只蝙蝠与镜子上的226个寿字寓意为“多福(蝙蝠)多寿(寿字)”真可谓是用心良苦,那么慈禧太后到底是否长命百岁了呢?慈禧太后一直活到了73岁。有句古话叫“人活七十古来稀”,现在活到七十不足为怪,但在当时活七十多岁不能不说是位长寿之人。是不是那些“福”字呀“寿”字呀保佑了老佛爷呢?当然不是,这是与老佛爷的饮食起居有规律及日常保养是分不开的。人吃五谷杂粮,谁能没病?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没灾?不过,慈禧太后不怕生病。她说“有病有灾我能挺,因为我有延年井”。据说呀,喝延年井的水便是老佛爷长寿的秘诀之一。那么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延年井沾沾仙气?好!各位随我来,我们一起去参观延年井。(在延年井旁)

各位,这就是延年井,据说有一年慈禧中了暑,久治不愈。一天睡午觉时梦到了一口井,便派人来挖,果然挖出一口井。慈禧太后取水喝了一碗,暑气顿消,精神气爽,非常高兴,便封其为“延年井”。以后慈禧太后经常饮用此水,并用此水沏茶,称为“延年井水沏杯茶,气得大夫满街爬”。其实,这口延年井的井水为优质矿泉水,确实有利于人体健康。慈禧对这口井的感情胜过金银珠宝。1920xx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从紫禁城跑到颐和园,金银珠宝丝毫未取,只是特意来喝了一碗延年井水,然后就背“井”离乡,带上光绪皇帝匆匆西行了…

好了,讲完了政治活动区,现在我们要去帝后生活区参观一下,首先我们去看一看光绪皇帝在园中居住的地方——玉澜堂,请大家跟我来。

(在仁寿殿后的假山旁)

走到这里,也许有些人已经不耐烦了,会问“导游,您说过颐和园又大又美,3/4都是水,可我们进来以后确是什么门呀,石头呀,大殿,假山呀,水呢?为什么不带我们去看?”大家别急,如果进门就是水,您是否会觉得太直截了当了,就会觉得不够“深度”。其实,这又是一种造园方法,叫“抑景”。所谓抑景就是先抑后扬,即当各位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便是最想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这里看起来曲径通幽,其实,您再往前走几步,就可以体会到“柳暗花明”的感觉啦!不信,请各位走走看。

关于北京美丽景点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

以“惊、险、奇”著称的司马台长城,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境内,全长19公里,共有敌楼35座,是我国唯一一段保留明代原貌的古长城,是戚继光在此督建时所创建。这段长城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原始长城”。

司马台长城以司马台水库为界分为东西两段,跨谷索桥似长虹横贯东西。西段山势较平缓,20座敌楼至今保存完好;东段长城蜿蜒起伏、气势磅礴,在山峰之巅密布着15座敌楼。“仙女楼”建筑精美,汉白玉拱门上刻有并蒂莲花浮雕,过“仙女楼”即是长不逾百米、两侧断崖绝壁、却只有一砖之宽的“天桥”,能过此桥者实为登城好汉。“望京楼”是北京市至高点,海拔986米,登

上望京楼,游客们东可看“雾灵积雪”,西望长城雄姿,北观塞外风情,南眺京城灯火。

司马台还为游客提供登城隐形索道、游览峡谷索桥、鸳鸯湖上泛舟、游泳、垂钓、住宿、小型会议、山寨野味等服务。6月举办司马台长城国际滑翔节、8月举办文化节、9月举办登城比赛。

司马台长城集万里长城的各种特点为一身。就拿城墙来说,此段有单面墙、双面墙、梯形石墙;敌楼的样式来说,有两层、三层、扁形、圆形、拐角形、两眼、三眼、四眼、六眼、二十四眼;而顶部样式,许多是司马台长城独有......

司马台长城东段最奇妙的还在于“险”,长城似巨龙蟠伏于绝崖峭壁之上,横亘东西,千米之内,密布14座敌楼。特别是在陡立的山峰一侧,耸起一架天梯,天梯倾斜度为85度,下临悬崖,宽仅容脚,几近直立,且无扶手,长约百米,宽仅一砖,左右两侧皆是900米的深渊,此处只能四肢爬行而过,令人胆寒!

司马台长城有两个最有特色的楼子。一个是“仙女楼”,传说是由一个羚羊变成的,因莲花仙女居这而得名,它形体修长、长年在白云中若隐若现,恰似不愿出门的少女,汉白玉石拱门上刻有并蒂莲花浮雕,为万里长城上所仅有。第二个楼叫“望京楼”,海拔986米,是北京文物最高点,站在此楼手可接天,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县内有20多家风格独特的旅游宾馆可以投宿。若住在民俗村农家,又便宜、又干净,也很有情趣。

司马台长城经过1987年开始复修,已对外开放。它背倚蓝天,横亘东西,野云悠悠,极高极险。其山势犹如人的手指并拢,呈双向阶梯状。若从西面登上长城,侧向看去,唯有一峰在上。但一旦登上第一个峰顶的敌楼,转身东望,却又有一峰逼面。当登上第二个山头的敌楼,仰头东望,还有更高一峰在上;而低头下望,只见第一个山头上的敌楼全被掩住,真个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上第四个敌楼,眼下开阔起来。

登上第六个敌楼,楼分上下两层:上层是瞭望台;下层是成边将士住房,三面有窗,北边是射箭孔。整个楼用大方石块砌成,显得墩实、坚固,气度不凡长城的最高处为“仙女楼”,需登“天梯”而上。“天梯”高达100米,坡度85度,几近垂直,无胆量的绝难征服。仰头上望,那砖石砌就的台阶仅可容脚,两侧悬崖陡壁,中间这一道台阶细如线,薄如刃,陡如立。

司马台长城的最高处为“仙女楼”,需登“天梯”而上。天梯高达100米,坡度85度,几近垂直,无胆量的绝难征服。仰头上望,那砖石砌就的台阶仅可容脚,两侧悬崖陡壁,中间这一道台阶细如线,薄如刃,陡如立,不由人望梯兴叹,倒吸一口凉气。爬上仙女楼,景色果然更加壮美秀丽,俯首看脚下的悬崖,刀削斧劈一般,几缕雾岚挂在绝壁处,更显得陡峭惊险。西北边金山岭长城与司马台长城浑然一体,活象一条即将腾飞的苍龙。长城上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敌楼,恰到好处地建立在各个制高点上,威风凛然,冷峻挺拔。整段长城,完美和谐,气势磅礴,处处显示出它的巧妙、奇特、雄伟和壮丽。再看看连绵不断的燕山山脉奔涌而起,叠起无数的奇幻;看看辽阔的华北平原无边无际,一直铺向目不所及的天边,在这博大奇异的景色中,令人不由浮想联翩。爬长城之前,须先越过一个大湖。湖的西侧,有一温泉,严冬季节泉水周围也长满青草,犹如春天。泉水温度常年在37℃,只见热气腾腾,群鱼漫游。湖的另侧,山泉却冰凉彻骨。当地人称此湖为鸳鸯湖,它是由相距十数米一个冷泉和一个温泉相汇而成的。

司马台明朝长城边塞在军事上分为九个镇辖区。密云属蓟镇辖区,该区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灰岭口,全长1200多里。这蓟镇长城段当时受着蒙古部族的严重威胁,蒙古部族俺答时常入关,向北京城外侵袭,甚至常常直入昌平、通县等地抢夺财物,骚挠百姓,直逼北京城,所以蓟镇长城具有至关重要的防御作用。

密云段长城全长425里,明蓟镇建立了墙子路、曹家路、古北口、石塘路和以石匣为中心的四个军营及重要关口,每路分负长城若干段的关隘和敌楼。平时练兵,战时打仗,形成系统的战备防御工事。

蓟镇是明朝名将刘应节、谭纶及抗倭名将总兵戚继光等指挥设计和修建的。这段长城具有墙高、墙宽厚的特点,并且在重要地段修筑仔墙、敌楼,峰火台密集,多种形状,多种用途,集全国长城之特点。

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的旅游开展得早,这里就成了观看蓟镇长城的著名的景点。此后,为了缓解八达岭人满之患,又有慕田峪、金山岭长城被开壁观光。不过,1986年开始修复的司马台长城,游人至今寥寥。原因是,司马台地处密云东北角与河北省的交界处,从北京出发,到司马台所需的路程,比到八达岭稍远了一些。

北京一些古文物遗址的修复,曾受到国内外专家的批评,认为没有注意维护遗址的原状,也不够注意环境的艺术风貌。司马台长城因开发得较晚,吸取了教训,故从一开始便有“整旧如旧,整残如残”之说。必不可少的维护加固工作,全以保留残损颓旧的外貌为原则,切忌新鲜完整。整体环境也十分注重,举目四望,没有新建的楼堂馆所。只见群山苍莽壮阔,长城拖着那残迹斑斑的躯体,仿佛就这样从历史的风云中走来,能给人以真切的历史感。它的修复工作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誉。

檀州故郡,倚燕山而壮美;司马古台,矗国魂而威风。长城之最,华夏之骄;云水漫溯,飞龙欲腾。二郎担山,神话随风溢彩;继光御寇,英名传世留芳。和风畅舞,旭日徐升;山盈紫气,城幻龙形。游人赞而风醉,雅士来而诗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