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刹海景点的导游词(通用24篇)
什刹海景区是指前海、后海和西海及其周边地区146.7公顷的范围,以什刹海命名,其四至范围大体是什刹海景区位于北京城区中轴线的西北部,东起地安门外大街北侧;南自地安门西大街向西至龙头井向西北接柳荫街、羊房胡同、新街口东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北自新街口豁口向东到德胜门,由德胜门沿鼓楼西大街到钟、鼓楼。景区中三海水面达33.6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3%)。
说什刹海,不能不提德胜门城楼。明、清时期,每逢出兵打仗,兵士们都要从德胜门出发,由此开赴作战前线,借个“德胜”的口彩。现在,站到德胜门上,展现在眼前的则是一派生机盎然的科技园区,社会前进的脚步搭上科技的翅膀从此将不可阴遏。从城门望北还可以看到护城洒的垂柳碧波和关厢景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和科技园区的相互彰映还真有点不同一般!
夜幕降临,什刹海里还有不少游船,点点船火,阵阵琴声。什刹海的摇橹船是仿照“清明上河图”中的船形打造的,古色古香。游客在北海公园北门对面荷花市场码头上船,由头戴斗笠、身着黄色短衣的船夫摇船,船上点起古老的马灯,船头怀抱丝竹乐器的小姐弹拨出轻柔动听的民间乐曲。橹船穿过古老北京著名的景观“银锭桥”,游客饮茶小吃,同时观赏两岸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民俗生活景象。最为精彩的是日落日升,船行什刹海后海,游人点起蜡烛纸河灯放入水中,灯浮水面沿船尾浮动,忽明忽暗灿烂一片。丝竹声中岸上游人驻足观看,船上游客畅饮尽兴……
美景需有美食相伴,才显得生活惬意。正巧,烤肉季、竹园宾馆、历家菜等名吃,就是在什刹海畔。
什刹海景区是指前海、后海和西海及其周边地区146.7公顷的范围,以什刹海命名,其四至范围大体是什刹海景区位于北京城区中轴线的西北部,东起地安门外大街北侧;南自地安门西大街向西至龙头井向西北接柳荫街、羊房胡同、新街口东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北自新街口豁口向东到德胜门,由德胜门沿鼓楼西大街到钟、鼓楼。景区中三海水面达33.6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3%)。
什刹海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占西城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历文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30余座,现仍尚存10几处。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 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
什刹海34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号称“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在景区中具有典型意义。
什刹海地区的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元代,区内不少建筑年代久远,具有北京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己将该地区列为重点保护的二十五个历史街区之一。此外,在本地区居住着的民民少则居住了十几年、几十年,多则数代居住于此,形成了老北京淳朴热情的邻里生活环境。
什刹海景区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等。依托胡同和四合院,什刹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民裕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冰床围酌、大阅冰鞋等。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动仍然在什刹海地区大量存在。如钓鱼、游泳、划船、赛艇、下棋、弹唱、消夏舞会等。 “胡同游”即活跃在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
“什刹海水上游”采用长7米、宽1.7米,依清明上河图中船形打造的古色古意的橹船作交通工具,从水路穿过银锭桥去宋庆龄故居、广化寺和恭王府花园。日落西山船行什刹海,游人点起纸河灯放入水中,灯浮水面沿船尾浮动,忽明忽暗灿烂一片,这一景象使人恍如回到唐宋年间的西湖月夜。
汇通祠也就是现在的郭守敬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西海(积水谭)北沿的汇通河畔。元朝时期,这里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元大都城内、京杭大运河最北码头,漕运船只可直达这里。汇通祠坐朝南,有山门一间,歇山调脊灰筒瓦顶,石券门,棋盘木门两扇,前殿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均为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后院有二层后罩楼,祠后原有一暗红色的巨石一块,通体花纹如云,叩之如铜。巨石纹路中隐约似有一鸡一狮,人们俗称:“鸡狮石”。
1988年9月27日汇通祠竣工。占地1100平方米的汇通祠按原建筑形式恢复修建。内有石狮、石亭、剑碑,假山叠石,错落有致,曲径路道,别具匠心,石壁洞岫,宛自天开。一座小岛重现人间,清水绕岛而过,随着湖水的流逝,仿佛又回到了久远而灿烂辉煌的历史。
位于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花园,想当年曾是乾隆宠臣和坤的私宅,后由慈禧赐给了恭亲王亦忻并因此得名恭王府。
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6万多平方米,府邸、花园两部分,拥有格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势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设计、布局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全园以“山”字形假山拱抱,三面堆土叠石为山,中路以房山石堆砌洞壑。立于山顶,居高临下,更可观全园景观。
如今,恭王府以其富丽堂皇、幽深秀丽,已是名扬四海,吸引着远近宾客。
胡同、四合院是旧北京城的象征。不管你是北京土著还是远方来客,都会被那份浓浓的京韵所吸引。
由前海西街郭沫若故居出发,顺前海北沿过银锭桥登鼓楼。然后再乘车过鸦儿胡同到银锭桥墩,一路上,提笼架鸟的老头儿,跳皮筋的小姑娘,端碗炸酱面蹲在院门口边吃边聊天的小伙子,这种惬意的生活让人留连忘返。
逛胡同,不能不去金丝套,是指以银锭桥分界的前海北沿、后海前沿、柳荫街与前海西街之内的地区,有18条胡同蜿蜒曲折。沿途蜿蜒的玉河水流淌着社会奔腾不止的变迁;特色各异的小桥又赋予你诗人般的遐想;古庙旧寺让你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对无知世界的敬畏;王府花园记录了得意的自恃和落魄的无奈;幽深的胡同孕育了社会发展的勃勃生机。
许多人一提到北京,往往会说到雄伟的长城,华丽的故宫,庄严、神圣的天安门,而我却独独钟情于京腔京味的什刹海,尤其是它雪后的早晨。
去年冬天,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就像千万条银龙大战通宵,抖下遍地的银甲,把北京变成了银镶的街、玉砌的城。第二天一大早,没等闹钟响,我就穿戴整齐,踏着厚厚的积雪,去什刹海滑冰了。
我沿着荷花市场边走边看,那雪花有蒙蒙飞絮的轻柔,也有点点晨露的晶莹,又像游遍世界的小伞兵,漫天飞舞。我踩在白色地毯似的雪地上,兴奋极了!
别看时间挺早,冰面上早已热闹成一片了。一伙儿年轻人正在玩冰车,他们把冰车连成了一长串,好似一条长龙,只见他们嘴里喊着响亮的号子:“一,二,一,二……”整齐的划动着手里的扦子,这条长龙便快速地向前方驶去。几条飞驰的“长龙”,你争我赶,宛似南方五月的赛龙舟。
快看,湖中央有四位老人悠闲地放着风筝,“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唐僧”正飞飘在高高的天空上,好似刚刚取经回来。
快听,从湖的东岸,传来了孩子们爽朗的笑声。他们骑着漂亮的冰上自行车,在冰面上飞来飞去。在这里,可不用考虑红绿灯哦!“扑嗵”,什么声音?原来是南岸的冬泳爱好者们在进行冬泳训练。看着他们在水中泰然自若的样子,美妙游动的身姿,谁还会认为此刻正是严冬啊!
我迅速换好了冰鞋,像小燕子一样,向冰面滑去。刚开始,我谁也不认识,但很快便跟冰友们熟悉了。他们有的是我的同龄,有的是我的长辈,我和同龄玩起“老鹰捉小鸡”“老人钻被窝”的游戏,也不时和长辈们在冰上跑大圈。长辈们不时热情地指挥着我们的动作:“倒三”“正三”“倒滑”“正滑”“过桩”“醉八仙”……同时也不忘展示他们自己高超的滑技。看,又有外国朋友也不甘示弱地加入我们的行列。我们用英文交谈着各自的家乡,各自的爱好……
我发现远处一群快乐的伙伴正在堆雪人、打雪仗呢。他们玩得好开心噢!雪花纷纷扬扬地飞舞着,也像小伙伴们一样,在天空中快乐地嬉戏、打闹。我也情不自禁地在冰上打了个滚,全身都白了,成了个大雪人,真是有趣极了。一朵雪花飘进我的嘴里,凉丝丝的,我快活地咂咂嘴,几个小伙伴看见了,都张口去接雪花,要尝尝冬爷爷送来的“天然冷饮”。
漫天飞舞的雪花,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冰上、树上、房上,什刹海一片银装素裹。我往远处望去,只见鼓楼城楼和银锭桥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而近处路边的树木压满了雪,树上挂着银条,千姿百态,晶莹夺目,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我停下了活动,在冰上转动着身躯,忘情地欣赏着。
不知不觉雪停了。我抬头一看,啊!天空像天池的水一样清澈,太阳公公把它那金色的光波射向水面,白雪被照射出五颜六色的光环,白得刺眼,花的耀眼。我望着天空,尽情地享受着冬日雪后清晨的乐趣,四周欢乐的笑声回落在冬雪的世界里……
我爱什刹海。那里有我冰鞋滑过的痕迹,那里留下我天真、爽朗的笑声,那里还保存着我难以忘记的儿时故事。
我热爱,我欣赏北京什刹海雪后的冬晨!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以前的什刹海白天还是很清静的,但现在不同了。星巴克、烤肉季、客家人、茶马古道等餐厅在晚上依旧红火,而新开张的“九门小吃”因汇集了11家由于前门改造而一度告别的老字号小吃店,白天就更是热闹非凡。
出了烟袋斜街的狭长小巷,过了银锭桥,一路继续往西,来到宋庆龄故居旁的孝友胡同,突然眼前一亮,一个仿旧庭院式的四合院便是“九门小吃”了。绕过回廊,穿过一条窄窄的过道,过道如门外的胡同一样,整齐地摆了一溜桌子,张张有人落座。再到里面,空间突然大了,是个正经的饭庄大厅,只开了几盏橘色的灯,光线幽暗。右侧另有一过道,与刚才的过道平行,排了长长的队,这便是汇集了月盛斋、爆肚冯、茶汤李、年糕钱、奶酪魏、羊头马、豆腐脑白等十几种老字号的小吃街了。特别有意思的是许多包间的名称是以“前门”、“崇文门”等北京地名来命名的,尽显老北京风味。
到“九门小吃”吃饭,可得有时间观念。这里的营业时间是早上10:00-下午13:30;下午17:00-晚上21:00,过时就“关门大吉”。据称这里能容纳400人同时就餐,高峰时间就显得有些局促了,经常能看到手托餐盘急得找不到座位的人,最后只好站着吃,边吃边寻觅。一位工作人员说,因为空间狭小,有些老字号已经减少了一些菜品。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以前的什刹海白天还是很清静的,但现在不同了。星巴克、烤肉季、客家人、茶马古道等餐厅在晚上依旧红火,而新开张的“九门小吃”因汇集了11家由于前门改造而一度告别的老字号小吃店,白天就更是热闹非凡。
出了烟袋斜街的狭长小巷,过了银锭桥,一路继续往西,来到宋庆龄故居旁的孝友胡同,突然眼前一亮,一个仿旧庭院式的四合院便是“九门小吃”了。绕过回廊,穿过一条窄窄的过道,过道如门外的胡同一样,整齐地摆了一溜桌子,张张有人落座。再到里面,空间突然大了,是个正经的饭庄大厅,只开了几盏橘色的灯,光线幽暗。右侧另有一过道,与刚才的过道平行,排了长长的队,这便是汇集了月盛斋、爆肚冯、茶汤李、年糕钱、奶酪魏、羊头马、豆腐脑白等十几种老字号的小吃街了。特别有意思的是许多包间的名称是以“前门”、“崇文门”等北京地名来命名的,尽显老北京风味。
到“九门小吃”吃饭,可得有时间观念。这里的营业时间是早上10:00-下午13:30;下午17:00-晚上21:00,过时就“关门大吉”。据称这里能容纳400人同时就餐,高峰时间就显得有些局促了,经常能看到手托餐盘急得找不到座位的人,最后只好站着吃,边吃边寻觅。一位工作人员说,因为空间狭小,有些老字号已经减少了一些菜品。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里开幕了。“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特别是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20xx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
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落于此。园中假山、竹林、小桥错落有致,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年轻的纳兰性德常常邀集北京的文人名士相聚于此吟诗填词,今日立身树下,思古之情油然而生,眼前仿佛人影依稀,耳畔边似回响着当年的唱吟之声,“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坤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现在我们看到的“恩波亭”就是成亲王时修建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
今天,醇亲王府已经成为什刹海边的一道风景线,众多的游人慕名前来,只为心中那一份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古迹的景仰。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20xx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地。
这是一座两进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间。现有馆藏文件3万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陈列。
郭沫若纪念馆
千竿胡同往北大约30来米,前海西街18号,这里便是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晚年居住过的地方。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此处,在什刹海西畔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里走完了人生最后14个年头。
走进纪念馆,草地上,郭沫若的铜像安坐在藤萝架前,双手轻轻放在膝头、目光平静而坦然。驻足绿荫下,闹市里久违的鸟鸣声,不绝于耳。
院内最为显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和牡丹,那些曾经与主人朝夕相处的一草一木,浸润在主人真诚与博大的情感世界中。人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两厢已辟为陈列室,以图片和实物展示着诗人、学者兼战士不平凡的一生。正房的客厅、办公室、卧室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暖郎环绕小小的月季园,通向最北面的房间,正中的一间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方。伟人已去,故园依旧。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保留着他的神韵。
广化寺
衣冠杂沓,车马骈阗的什刹海,历来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侣弘法结缘的首选之地。皆因梵刹林立,故名什刹海。什刹之一,饱经720xx年沧桑的佛门古刹广化寺,坐落在鼓楼后西侧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31号。广化寺坐北朝南,东临银锭桥,西傍宋庆龄故居,占地1.38万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分中、东、西三大院落。整座寺院建筑严谨,僧房毗连,形成院中有院的建筑特色。寺内古柏苍翠,花草溢香,曲径通幽。
广化寺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三次修建,清宣统元年(1909)曾在此筹建京师图书馆,鲁迅先生曾在此任职。1920xx年8月对外开放。1982年北京佛教协会成立并将会址设在此寺。1986年,北京佛教协会在广化寺西路祖堂内肇建了北京佛教音乐团,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演奏“京音乐”即佛教音乐,并培养后继者。如今,广化寺不仅是信徒们礼佛的地方,佛教音乐、礼佛仪式等也已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什刹海民俗文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刹品禅宗敬祠忆先贤
汇通祠
汇通祠也就是现在的郭守敬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西海(积水谭)北沿的汇通河畔。元朝时期,这里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元大都城内、京杭大运河最北码头,漕运船只可直达这里。汇通祠坐朝南,有山门一间,歇山调脊灰筒瓦顶,石券门,棋盘木门两扇,前殿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均为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后院有二层后罩楼,祠后原有一暗红色的巨石一块,通体花纹如云,叩之如铜。巨石纹路中隐约似有一鸡一狮,人们俗称:“鸡狮石”。
1988年9月27日汇通祠竣工。占地1100平方米的汇通祠按原建筑形式恢复修建。内有石狮、石亭、剑碑,假山叠石,错落有致,曲径路道,别具匠心,石壁洞岫,宛自天开。一座小岛重现人间,清水绕岛而过,随着湖水的流逝,仿佛又回到了久远而灿烂辉煌的历史。
什刹海景点分布
恭王府
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是一处典型的王府花园,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 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称“什刹海的明珠”。曾属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的宅邸,后改赐为恭亲王奕忻的王府。府后有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名萃锦园,占地约三万平方米。花园东、南、西三面被马蹄形的土山环抱,园中景物别致精巧,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部的府宅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工作场所,单位迁出后经重修现已对游客开放;恭王府的一部分现作为郭沫若故居也对游人开放。
庆王府
庆王府是北京现存王府中的一座。第一代庆王永璘为清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嘉庆皇帝的同母胞弟。老庆王府在前海西街路北,即和珅府的一部分。道光三十年庆王永璘的后人奕劻袭辅国将军。咸丰元年皇帝命奕劻由老王府迁至定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的宅第,按王府规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始称王府。这时的奕劻又在府内大兴土木,修建了万字楼和戏楼等处,府内建筑宏伟,面积广阔,分为五个大院,大小楼房近千间,朱红大门,高大的宫殿,只是屋顶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为当时京城最华丽的王府之一。民国后为部队机关所征用。
钟鼓楼
钟鼓楼每到定更的时候是“先击鼓,后敲钟”;二更到五更的时候则“只撞钟不击鼓”;到了亮更时是“先击鼓后敲钟”。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共击6次,共108响。撞钟也是一样。
关岳庙
关岳庙在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号。这里原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庙。醇贤亲王庙于光绪十七年修建,至光绪二十五年建成。庙坐北朝南,分三进院落,其中中院又有东西跨院。中轴线依次为琉璃照壁,中门,外为八字墙,两旁各有一座琉璃门;中院内东有焚帛炉,西有祭器亭;正殿7间,殿前有月台一座,东西配殿各5间;后寝祠5间。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民国3年北洋政府在后寝祠塑关羽、岳飞像,并祀关岳,称关岳庙。
广化寺
广化寺位于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大型佛教寺院。广化寺始建于元代,传说是一高僧托钵化缘、筹措布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
银锭桥
银锭桥位于后海与前海之间,烟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因形似银锭而得名。天气好的时候,站在银锭桥上可以观赏到西山的美景。1920xx年汪精卫在此谋刺摄政王载沣。这是北京最早的桥。
汇通祠
汇通祠位于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明永乐年间由姚广孝建,名法华寺,又名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赐名汇通祠。祠建在什刹海西海的一个小土山上,四面环水,北为水关。祠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门一间,前殿三间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楼三间前抱厦一间及左右耳房各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匾曰“潮音普觉”和“功兼利济”。祠内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石的乾隆皇帝御制诗碑。
棍贝子府
棍贝子府位于新街口东街北侧,又称诚亲王(允祉)新府。《啸亭杂录》载:“诚亲王新府在蒋家房。”诚亲王旧府位于官园,因改赐慎郡王,故于蒋家房(新街口东街)建新府。雍正十年允祉卒后,其第七子弘暻继为府主。弘暻于雍正八年被封贝子,故此府又称固山贝子弘暻府(《宸垣识略》),清末至民国年间,此府被称棍贝子府。此府民国时期犹存。20世纪50年代改建北京积水潭医院,原有建筑绝大部分拆除,仅存三间卷棚歇山筒瓦顶的花厅,二幢硬山过垄脊的重楼,以及湖与假山。1989年8月1日,棍贝子府花园被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涛贝勒府
涛贝勒府在西城区柳荫街27号,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这里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同治七年此府赐贝勒载滢,后载滢获罪,迁出此府光绪二十八年,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愉王府,作为贝勒府,称涛贝勒府。 现存古建筑约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门东向。分中路和东路及西路。中路有四进院落,东路亦有四进院,后三进院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后3排房子,西为戏楼。南为花园,有长廊、亭、花厅、假山等。1920xx年6月辅仁大学及附中设于涛贝勒府,原马圈及花园前空地建成辅仁大学主楼。涛贝勒府府邸改作原辅仁大学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辅仁男中改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醇亲王府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永理为成亲王,并将明珠府赐永理。随即按王府规制改建。此府传至毓橚时,被赐予醇亲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区太平湖东里(今中央音乐学院)。因光绪帝生于此府,成为潜邸,故光绪继位后醇王必须迁出。为区别,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称南府,后海北沿的新王府称北府。北府坐北朝南。西部为王府花园,1949年后,进行了整治,是宋庆龄在京的住所(见宋庆龄故居)。东部是王府本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体建筑,自南而北,街门5间。1920xx年汪精卫等在此附近策划炸摄政王,一时轰动全国。醇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宋庆龄故居。
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这条街东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长。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于是城里的烟叶行业就发展起来了。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故居位于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的梅兰芳故居,原为庆亲王府的一部分。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位于什刹海西岸前海西街18号,原是恭王府的马号,郭沫若于1963年至1978年逝世前在这里居住了20xx年。这里是一处环境非常好的四合院,在名人故居中除了宋庆龄故居外,是比较好的一处四合院。[15]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故居原是清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这是一处典型的中国式庭院,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xx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逝世。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里开幕了。“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特别是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20___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
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落于此。园中假山、竹林、小桥错落有致,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年轻的纳兰性德常常邀集北京的文人名士相聚于此吟诗填词,今日立身树下,思古之情油然而生,眼前仿佛人影依稀,耳畔边似回响着当年的唱吟之声,“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坤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现在我们看到的“恩波亭”就是成亲王时修建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
今天,醇亲王府已经成为什刹海边的一道风景线,众多的游人慕名前来,只为心中那一份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古迹的景仰。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20___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地。
这是一座两进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间。现有馆藏文件3万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陈列。
郭沫若纪念馆
千竿胡同往北大约30来米,前海西街18号,这里便是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晚年居住过的地方。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此处,在什刹海西畔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里走完了人生最后14个年头。
走进纪念馆,草地上,郭沫若的铜像安坐在藤萝架前,双手轻轻放在膝头、目光平静而坦然。驻足绿荫下,闹市里久违的鸟鸣声,不绝于耳。
院内最为显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和牡丹,那些曾经与主人朝夕相处的一草一木,浸润在主人真诚与博大的情感世界中。人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两厢已辟为陈列室,以图片和实物展示着诗人、学者兼战士不平凡的一生。正房的客厅、办公室、卧室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暖郎环绕小小的月季园,通向最北面的房间,正中的一间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方。伟人已去,故园依旧。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保留着他的神韵。
广化寺
衣冠杂沓,车马骈阗的什刹海,历来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侣弘法结缘的首选之地。皆因梵刹林立,故名什刹海。什刹之一,饱经720___年沧桑的佛门古刹广化寺,坐落在鼓楼后西侧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31号。广化寺坐北朝南,东临银锭桥,西傍宋庆龄故居,占地1.38万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分中、东、西三大院落。整座寺院建筑严谨,僧房毗连,形成院中有院的建筑特色。寺内古柏苍翠,花草溢香,曲径通幽。
广化寺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三次修建,清宣统元年(1909)曾在此筹建京师图书馆,鲁迅先生曾在此任职。1920___年8月对外开放。1982年北京佛教协会成立并将会址设在此寺。1986年,北京佛教协会在广化寺西路祖堂内肇建了北京佛教音乐团,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演奏“京音乐”即佛教音乐,并培养后继者。如今,广化寺不仅是信徒们礼佛的地方,佛教音乐、礼佛仪式等也已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什刹海民俗文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刹品禅宗敬祠忆先贤
汇通祠
汇通祠也就是现在的郭守敬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西海(积水谭)北沿的汇通河畔。元朝时期,这里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元大都城内、京杭大运河最北码头,漕运船只可直达这里。汇通祠坐朝南,有山门一间,歇山调脊灰筒瓦顶,石券门,棋盘木门两扇,前殿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均为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后院有二层后罩楼,祠后原有一暗红色的巨石一块,通体花纹如云,叩之如铜。巨石纹路中隐约似有一鸡一狮,人们俗称:“鸡狮石”。
1988年9月27日汇通祠竣工。占地1100平方米的汇通祠按原建筑形式恢复修建。内有石狮、石亭、剑碑,假山叠石,错落有致,曲径路道,别具匠心,石壁洞岫,宛自天开。一座小岛重现人间,清水绕岛而过,随着湖水的流逝,仿佛又回到了久远而灿烂辉煌的历史。
恭王府花园
位于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花园,想当年曾是乾隆宠臣和坤的私宅,后由慈禧赐给了恭亲王亦忻并因此得名恭王府。
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6万多平方米,府邸、花园两部分,拥有格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势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设计、布局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全园以“山”字形假山拱抱,三面堆土叠石为山,中路以房山石堆砌洞壑。立于山顶,居高临下,更可观全园景观。
如今,恭王府以其富丽堂皇、幽深秀丽,已是名扬四海,吸引着远近宾客。
逛胡同,品北京风韵
胡同、四合院是旧北京城的象征。不管你是北京土著还是远方来客,都会被那份浓浓的京韵所吸引。
由前海西街郭沫若故居出发,顺前海北沿过银锭桥登鼓楼。然后再乘车过鸦儿胡同到银锭桥墩,一路上,提笼架鸟的老头儿,跳皮筋的小姑娘,端碗炸酱面蹲在院门口边吃边聊天的小伙子,这种惬意的生活让人留连忘返。
逛胡同,不能不去金丝套,是指以银锭桥分界的前海北沿、后海前沿、柳荫街与前海西街之内的地区,有18条胡同蜿蜒曲折。沿途蜿蜒的玉河水流淌着社会奔腾不止的变迁;特色各异的小桥又赋予你诗人般的遐想;古庙旧寺让你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对无知世界的敬畏;王府花园记录了得意的自恃和落魄的无奈;幽深的胡同孕育了社会发展的勃勃生机。
登城楼,听历史钟声
始建于1272年的北京钟鼓楼,七百余年一直矗立在北京城中轴线上。两楼一高一矮、一横一竖相映成趣,飞檐走阁、振翅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韬伟略。钟鼓楼曾是元、明、清三代报时的中心,起着所谓“以时出治,声与政通”的作用,看到它仿佛听到了那萦绕在京城上空的厚重钟声,让人震憾!
说什刹海,不能不提德胜门城楼。明、清时期,每逢出兵打仗,兵士们都要从德胜门出发,由此开赴作战前线,借个“德胜”的口彩。现在,站到德胜门上,展现在眼前的则是一派生机盎然的科技园区,社会前进的脚步搭上科技的翅膀从此将不可阴遏。从城门望北还可以看到护城洒的垂柳碧波和关厢景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和科技园区的相互彰映还真有点不同一般!
泛轻舟,享惬意人生
夜幕降临,什刹海里还有不少游船,点点船火,阵阵琴声。什刹海的摇橹船是仿照“清明上河图”中的船形打造的,古色古香。游客在北海公园北门对面荷花市场码头上船,由头戴斗笠、身着黄色短衣的船夫摇船,船上点起古老的马灯,船头怀抱丝竹乐器的小姐弹拨出轻柔动听的民间乐曲。橹船穿过古老北京著名的景观“银锭桥”,游客饮茶小吃,同时观赏两岸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民俗生活景象。最为精彩的是日落日升,船行什刹海后海,游人点起蜡烛纸河灯放入水中,灯浮水面沿船尾浮动,忽明忽暗灿烂一片。丝竹声中岸上游人驻足观看,船上游客畅饮尽兴……
美景需有美食相伴,才显得生活惬意。正巧,烤肉季、竹园宾馆、历家菜等名吃,就是在什刹海畔。
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又名前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被誉为“北方的水乡”。
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则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 景区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到新街口北大街,北起北二环,南至平安大街,总面积146.7公顷,是京城内老北京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这一带也是原老北京主要的商业活动区。 历史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30余座,现仍尚存十几处。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 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会贤堂等。
依托胡同和四合院,什刹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民裕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冰床围酌、大阅冰鞋等。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动仍然在什刹海地区大量存在。“胡同游”即活跃在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而后海的酒吧一条街,更是为什刹海地区增添了现代的韵味。
古典与现代相容,传统与前卫契合,自然景观与人文胜迹辉映。闲暇之余,或品酒泛舟,览湖光粼粼,或徜徉两岸,听杨柳婆娑,或搜寻美食,尝御膳家宴,或投宿胡同人家品着原汁的京味儿。
什刹海酒吧街简介
后海是什刹海的一个组成部分,由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面组成的什刹海,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被称作“后三海”。后海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总面积146.7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绿地面积11.5公顷。这是北京城内720xx年以前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
如果说三里屯酒吧街走的是流行牌,那后海酒吧街无疑走的是文化牌。一水小胡同 而且临海而聚,没有嘈杂的音乐 ,只有悠扬的歌声和80后独有的文化气息。加上老北京的特色后海 ,绝对是现代都市的另类悠扬。
什刹海酒吧街旅游交通
乘13、107、111、118、701、850路北海北门站下
什刹海酒吧街文化底蕴
正值盛夏,有机会重访什刹海畔的梅兰芳和郭沫若故居。漫步树木掩映的昔日王府大院,忆起两位文化巨匠生前的彪炳勋业,虽是人去楼空,深深的沧桑感和亲切感却油然而生,久久不去。
走出梅大师故居,天色已经向晚。拾级登上汉白玉砌的银锭桥,便是著名的后海了。但见湖面开阔,水光潋滟,两岸垂柳依依,灯火点点,远处宫墙尖塔倒映水中,不时有画舫扁舟轻轻划过,景色煞是迷人。缓步走去,却见各色各样古色古香的小酒吧、小茶室和咖啡馆星罗棋布,沿湖而立,以彩灯旗幡招徕游人,很有点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诗味。店名也土洋结合,诸如“濒海”、“湖畔”、“左岸”、“白枫”、“邂逅”、“美人鱼”、“梦巴黎”、“星巴克”、“威尼斯”、“夏日冰屋”、“胡同写真”、“犄角旮旯”、“英派莱客”等等,不一而足,这便是京城有名的后海酒吧街。
陪同的刘先生是资深报人,见多识广,说什刹海为元大都时发掘的水域,迄今已700多年了,它曾是连接大运河与海路的漕运枢纽,也是百市汇集、商贾如云的贸易中心。马可·波罗曾赞它“世界诸城无能与比”。什刹海以两座石桥为界,分为西海、前海和后海,湖岸掩映着众多王府、寺庙和名人故居。“老北京”都记得过去什刹海多种莲藕,荷花市场乃京城有名的消夏场所,梁思成、胡适、周作人、闻一多、林语堂等均留下足迹。
我曾逛过三里屯酒吧街,那里位于使馆区,又有京城最上档次的燕莎商城为伴,顾客以老外和白领、大款居多,那里酒吧也多是西化的。后海酒吧街则不同于三里屯,这里西式酒吧与中式茶馆、酒肆并存,因有幽美的水景作伴,拥有一种静中有动、闹中取静的韵致,别有况味,应了当今“吃环境重于吃美味”的消费理念。据说后海酒吧街形成才十来年,原先客人多是金发碧眼的老外,出名后也引来北京人及来京观光出差的“内宾”。
一路走来,发现此处中高档酒吧多为欧美格调,店面写着中英文,供应洋酒和西式简餐,价钱不菲,倘若顾客需要,也能做出地道的北京小菜。中式酒馆则多沿湖摆出一长排小桌,插上遮阳伞,经营小炒海鲜、京城小吃及北京二锅头和燕京、青岛、百威等品牌啤酒,价格实惠。当然这是夏秋两季才有的景观,很像港岛中环和“兰芳园”的大排档。
这里的小酒馆都很洁净,服务也热情,让人轻松自在,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为呵护这种氛围,酒吧、饭馆均不设乐队演奏。忙碌一天的人们,暮色里与三两朋友凭湖而坐、把酒临风,倒也悠然自得、别有情调。湖边茶馆则多以中国传统竹器家具和花鸟写意画作衬托,茶具自然古色古香,使茶馆内外呈现一派古风古韵。我和刘老步入一家清静的“临湖茶室”,一边品茗,一边听着老板的京腔京韵,在茶香中品尝老北京的传统点心,倒也十分惬意。隔窗但见湖对面老北京的胡同、四合院遥遥在望,脑海不禁闪过旧电影、旧小说中京城市井风情图,颇有些诗情画意。
走出茶室,已经暮色苍茫,后海四周霓虹灯一盏盏燃起,流光溢彩,将湖面辉映得犹如仙境,临湖的大排档早已坐满各色客人,其中不乏老外。看得出,作为北京著名的“夜生活”腹地,这里已成为古典传统与现代时尚、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汇之乡。我脱口说了句“什刹海犹如北京的眉心”,竟大受刘老赞许,他连夸“一句好诗”!的确,在繁华的国际大都会的腹地,能有这么一个绝妙所在,实在让人神往,假如其他城市也能濒河、濒湖开辟类似的场所,既活跃经济,又提供市民休闲之所,岂不美哉!不禁脱口咏出“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的古诗来。
漫步湖滨,刘老说,如果是白天,游客在酒吧、茶馆小憩之后,还可到几步之遥的烟袋斜街赏鉴古玩,或去附近的深宅大院寻古探幽,这里的恭王府、醇亲王府、庆亲王府等府邸和辅仁大学遗址等,都值得一看。我知道前海西街的恭王府乃和珅府邸后花园,有“世上最大四合院”之称,是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中国王府文化的代表,有人说它是红楼梦里大观园的“蓝本”。如今这些昔日豪门深宅多已开放,供中外游客参观,或辟作文化场所。我随便用手一指,笑道:“说不定咱推开那扇厚厚的朱漆大门,便触摸到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呢!”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是一处典型的王府花园,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 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称“什刹海的明珠”。曾属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的宅邸,后改赐为恭亲王奕忻的王府。府后有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名萃锦园,占地约三万平方米。花园东、南、西三面被马蹄形的土山环抱,园中景物别致精巧,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部的府宅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工作场所,单位迁出后经重修现已对游客开放;恭王府的一部分现作为郭沫若故居也对游人开放。
庆王府是北京现存王府中的一座。第一代庆王永璘为清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嘉庆皇帝的同母胞弟。老庆王府在前海西街路北,即和珅府的一部分。道光三十年庆王永璘的后人奕劻袭辅国将军。咸丰元年皇帝命奕劻由老王府迁至定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的宅第,按王府规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始称王府。这时的奕劻又在府内大兴土木,修建了万字楼和戏楼等处,府内建筑宏伟,面积广阔,分为五个大院,大小楼房近千间,朱红大门,高大的宫殿,只是屋顶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为当时京城最华丽的王府之一。民国后为部队机关所征用。
钟鼓楼每到定更的时候是“先击鼓,后敲钟”;二更到五更的时候则“只撞钟不击鼓”;到了亮更时是“先击鼓后敲钟”。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共击6次,共108响。撞钟也是一样。
关岳庙在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号。这里原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庙。醇贤亲王庙于光绪十七年修建,至光绪二十五年建成。庙坐北朝南,分三进院落,其中中院又有东西跨院。中轴线依次为琉璃照壁,中门,外为八字墙,两旁各有一座琉璃门;中院内东有焚帛炉,西有祭器亭;正殿7间,殿前有月台一座,东西配殿各5间;后寝祠5间。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民国3年北洋政府在后寝祠塑关羽、岳飞像,并祀关岳,称关岳庙。
广化寺位于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大型佛教寺院。广化寺始建于元代,传说是一高僧托钵化缘、筹措布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
银锭桥位于后海与前海之间,烟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因形似银锭而得名。天气好的时候,站在银锭桥上可以观赏到西山的美景。1920xx年汪精卫在此谋刺摄政王载沣。这是北京最早的桥。
汇通祠位于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明永乐年间由姚广孝建,名法华寺,又名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赐名汇通祠。祠建在什刹海西海的一个小土山上,四面环水,北为水关。祠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门一间,前殿三间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楼三间前抱厦一间及左右耳房各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匾曰“潮音普觉”和“功兼利济”。祠内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石的乾隆皇帝御制诗碑。
棍贝子府位于新街口东街北侧,又称诚亲王(允祉)新府。《啸亭杂录》载:“诚亲王新府在蒋家房。”诚亲王旧府位于官园,因改赐慎郡王,故于蒋家房(新街口东街)建新府。雍正十年允祉卒后,其第七子弘暻继为府主。弘暻于雍正八年被封贝子,故此府又称固山贝子弘暻府(《宸垣识略》),清末至民国年间,此府被称棍贝子府。此府民国时期犹存。20世纪50年代改建北京积水潭医院,原有建筑绝大部分拆除,仅存三间卷棚歇山筒瓦顶的花厅,二幢硬山过垄脊的重楼,以及湖与假山。1989年8月1日,棍贝子府花园被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涛贝勒府在西城区柳荫街27号,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这里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同治七年此府赐贝勒载滢,后载滢获罪,迁出此府光绪二十八年,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愉王府,作为贝勒府,称涛贝勒府。 现存古建筑约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门东向。分中路和东路及西路。中路有四进院落,东路亦有四进院,后三进院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后3排房子,西为戏楼。南为花园,有长廊、亭、花厅、假山等。1920xx年6月辅仁大学及附中设于涛贝勒府,原马圈及花园前空地建成辅仁大学主楼。涛贝勒府府邸改作原辅仁大学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辅仁男中改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永理为成亲王,并将明珠府赐永理。随即按王府规制改建。此府传至毓橚时,被赐予醇亲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区太平湖东里(今中央音乐学院)。因光绪帝生于此府,成为潜邸,故光绪继位后醇王必须迁出。为区别,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称南府,后海北沿的新王府称北府。北府坐北朝南。西部为王府花园,1949年后,进行了整治,是宋庆龄在京的住所(见宋庆龄故居)。东部是王府本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体建筑,自南而北,街门5间。1920xx年汪精卫等在此附近策划炸摄政王,一时轰动全国。醇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宋庆龄故居。
烟袋斜街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这条街东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长。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于是城里的烟叶行业就发展起来了。
梅兰芳故居位于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的梅兰芳故居,原为庆亲王府的一部分。
郭沫若故居位于什刹海西岸前海西街18号,原是恭王府的马号,郭沫若于1963年至1978年逝世前在这里居住了20xx年。这里是一处环境非常好的四合院,在名人故居中除了宋庆龄故居外,是比较好的一处四合院。
宋庆龄故居原是清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这是一处典型的中国式庭院,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xx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逝世。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魏嘉平二年(250年)征北将军刘靖驻守蓟城时,命军士千人在桑乾河上修戾陵堰,开车箱渠、导高梁河水灌溉。高梁河水系下游即今什刹海一带。
13世纪,蒙古灭金在的宫殿毁于大火,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什刹海是元大都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2]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轴线是紧傍积水潭而选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墙位置是依积水潭东南岸的距离而建的。元朝曾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清三代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3]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
明中叶什刹海水面稻田增加而湖面锐减,在德胜桥东南,开挖一条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岔河),与后海隔开,积水潭水由岔河直流到前海,南经西压闸入皇城,同时向西北,过银锭桥倒流入后海,形成“银锭观山水倒流”的景观。
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内城由各旗分别管辖,今什刹海地区属正黄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疏浚什刹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对什刹海进行了清淤工作,又在岸边上建立了水泥栏杆。
1992年北京市政府将其定为历史文化风景区。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里开幕了。“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特别是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20xx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
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落于此。园中假山、竹林、小桥错落有致,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年轻的纳兰性德常常邀集北京的文人名士相聚于此吟诗填词,今日立身树下,思古之情油然而生,眼前仿佛人影依稀,耳畔边似回响着当年的唱吟之声,“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坤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现在我们看到的“恩波亭”就是成亲王时修建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
今天,醇亲王府已经成为什刹海边的一道风景线,众多的游人慕名前来,只为心中那一份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古迹的景仰。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20xx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地。
这是一座两进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间。现有馆藏文件3万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陈列。
郭沫若纪念馆
千竿胡同往北大约30来米,前海西街18号,这里便是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晚年居住过的地方。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此处,在什刹海西畔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里走完了人生最后14个年头。
走进纪念馆,草地上,郭沫若的铜像安坐在藤萝架前,双手轻轻放在膝头、目光平静而坦然。驻足绿荫下,闹市里久违的鸟鸣声,不绝于耳。
院内最为显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和牡丹,那些曾经与主人朝夕相处的一草一木,浸润在主人真诚与博大的情感世界中。人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两厢已辟为陈列室,以图片和实物展示着诗人、学者兼战士不平凡的一生。正房的客厅、办公室、卧室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暖郎环绕小小的月季园,通向最北面的房间,正中的一间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方。伟人已去,故园依旧。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保留着他的神韵。
广化寺
衣冠杂沓,车马骈阗的什刹海,历来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侣弘法结缘的首选之地。皆因梵刹林立,故名什刹海。什刹之一,饱经720xx年沧桑的佛门古刹广化寺,坐落在鼓楼后西侧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31号。广化寺坐北朝南,东临银锭桥,西傍宋庆龄故居,占地1.38万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分中、东、西三大院落。整座寺院建筑严谨,僧房毗连,形成院中有院的建筑特色。寺内古柏苍翠,花草溢香,曲径通幽。
广化寺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三次修建,清宣统元年(1909)曾在此筹建京师图书馆,鲁迅先生曾在此任职。1920xx年8月对外开放。1982年北京佛教协会成立并将会址设在此寺。1986年,北京佛教协会在广化寺西路祖堂内肇建了北京佛教音乐团,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演奏“京音乐”即佛教音乐,并培养后继者。如今,广化寺不仅是信徒们礼佛的地方,佛教音乐、礼佛仪式等也已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什刹海民俗文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刹品禅宗敬祠忆先贤
汇通祠
汇通祠也就是现在的郭守敬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西海(积水谭)北沿的汇通河畔。元朝时期,这里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元大都城内、京杭大运河最北码头,漕运船只可直达这里。汇通祠坐朝南,有山门一间,歇山调脊灰筒瓦顶,石券门,棋盘木门两扇,前殿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均为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后院有二层后罩楼,祠后原有一暗红色的巨石一块,通体花纹如云,叩之如铜。巨石纹路中隐约似有一鸡一狮,人们俗称:“鸡狮石”。
1988年9月27日汇通祠竣工。占地1100平方米的汇通祠按原建筑形式恢复修建。内有石狮、石亭、剑碑,假山叠石,错落有致,曲径路道,别具匠心,石壁洞岫,宛自天开。一座小岛重现人间,清水绕岛而过,随着湖水的流逝,仿佛又回到了久远而灿烂辉煌的历史。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里开幕了。“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特别是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20xx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
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落于此。园中假山、竹林、小桥错落有致,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年轻的纳兰性德常常邀集北京的文人名士相聚于此吟诗填词,今日立身树下,思古之情油然而生,眼前仿佛人影依稀,耳畔边似回响着当年的唱吟之声,“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坤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现在我们看到的“恩波亭”就是成亲王时修建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
今天,醇亲王府已经成为什刹海边的一道风景线,众多的游人慕名前来,只为心中那一份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古迹的景仰。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20xx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地。
这是一座两进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间。现有馆藏文件3万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陈列。
郭沫若纪念馆
千竿胡同往北大约30来米,前海西街18号,这里便是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晚年居住过的地方。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此处,在什刹海西畔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里走完了人生最后14个年头。
走进纪念馆,草地上,郭沫若的铜像安坐在藤萝架前,双手轻轻放在膝头、目光平静而坦然。驻足绿荫下,闹市里久违的鸟鸣声,不绝于耳。
院内最为显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和牡丹,那些曾经与主人朝夕相处的一草一木,浸润在主人真诚与博大的情感世界中。人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两厢已辟为陈列室,以图片和实物展示着诗人、学者兼战士不平凡的一生。正房的客厅、办公室、卧室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暖郎环绕小小的月季园,通向最北面的房间,正中的一间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方。伟人已去,故园依旧。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保留着他的神韵。
广化寺
衣冠杂沓,车马骈阗的什刹海,历来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侣弘法结缘的首选之地。皆因梵刹林立,故名什刹海。什刹之一,饱经720xx年沧桑的佛门古刹广化寺,坐落在鼓楼后西侧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31号。广化寺坐北朝南,东临银锭桥,西傍宋庆龄故居,占地1.38万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分中、东、西三大院落。整座寺院建筑严谨,僧房毗连,形成院中有院的建筑特色。寺内古柏苍翠,花草溢香,曲径通幽。
广化寺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三次修建,清宣统元年(1909)曾在此筹建京师图书馆,鲁迅先生曾在此任职。1920xx年8月对外开放。1982年北京佛教协会成立并将会址设在此寺。1986年,北京佛教协会在广化寺西路祖堂内肇建了北京佛教音乐团,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演奏“京音乐”即佛教音乐,并培养后继者。如今,广化寺不仅是信徒们礼佛的地方,佛教音乐、礼佛仪式等也已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什刹海民俗文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刹品禅宗敬祠忆先贤
汇通祠
汇通祠也就是现在的郭守敬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西海(积水谭)北沿的汇通河畔。元朝时期,这里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元大都城内、京杭大运河最北码头,漕运船只可直达这里。汇通祠坐朝南,有山门一间,歇山调脊灰筒瓦顶,石券门,棋盘木门两扇,前殿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均为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后院有二层后罩楼,祠后原有一暗红色的巨石一块,通体花纹如云,叩之如铜。巨石纹路中隐约似有一鸡一狮,人们俗称:“鸡狮石”。
1988年9月27日汇通祠竣工。占地1100平方米的汇通祠按原建筑形式恢复修建。内有石狮、石亭、剑碑,假山叠石,错落有致,曲径路道,别具匠心,石壁洞岫,宛自天开。一座小岛重现人间,清水绕岛而过,随着湖水的流逝,仿佛又回到了久远而灿烂辉煌的历史。
什刹海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占西城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历文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30余座,现仍尚存10几处。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
什刹海34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号称“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在景区中具有典型意义。
什刹海地区的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元代,区内不少建筑年代久远,具有北京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己将该地区列为重点保护的二十五个历史街区之一。此外,在本地区居住着的民民少则居住了十几年、几十年,多则数代居住于此,形成了老北京淳朴热情的邻里生活环境。
什刹海景区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等。依托胡同和四合院,什刹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民裕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冰床围酌、大阅冰鞋等。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动仍然在什刹海地区大量存在。如钓鱼、游泳、划船、赛艇、下棋、弹唱、消夏舞会等。“胡同游”即活跃在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
“什刹海水上游”采用长7米、宽1.7米,依清明上河图中船形打造的古色古意的橹船作交通工具,从水路穿过银锭桥去宋庆龄故居、广化寺和恭王府花园。日落西山船行什刹海,游人点起纸河灯放入水中,灯浮水面沿船尾浮动,忽明忽暗灿烂一片,这一景象使人恍如回到唐宋年间的西湖月夜。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是一处典型的王府花园,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 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称“什刹海的明珠”。曾属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的宅邸,后改赐为恭亲王奕忻的王府。府后有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名萃锦园,占地约三万平方米。花园东、南、西三面被马蹄形的土山环抱,园中景物别致精巧,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部的府宅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工作场所,单位迁出后经重修现已对游客开放;恭王府的一部分现作为郭沫若故居也对游人开放。
庆王府是北京现存王府中的一座。第一代庆王永璘为清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嘉庆皇帝的同母胞弟。老庆王府在前海西街路北,即和珅府的一部分。道光三十年庆王永璘的后人奕劻袭辅国将军。咸丰元年皇帝命奕劻由老王府迁至定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的宅第,按王府规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始称王府。这时的奕劻又在府内大兴土木,修建了万字楼和戏楼等处,府内建筑宏伟,面积广阔,分为五个大院,大小楼房近千间,朱红大门,高大的宫殿,只是屋顶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为当时京城最华丽的王府之一。民国后为部队机关所征用。
钟鼓楼每到定更的时候是“先击鼓,后敲钟”;二更到五更的时候则“只撞钟不击鼓”;到了亮更时是“先击鼓后敲钟”。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共击6次,共108响。撞钟也是一样。
关岳庙在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号。这里原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庙。醇贤亲王庙于光绪十七年修建,至光绪二十五年建成。庙坐北朝南,分三进院落,其中中院又有东西跨院。中轴线依次为琉璃照壁,中门,外为八字墙,两旁各有一座琉璃门;中院内东有焚帛炉,西有祭器亭;正殿7间,殿前有月台一座,东西配殿各5间;后寝祠5间。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民国3年北洋政府在后寝祠塑关羽、岳飞像,并祀关岳,称关岳庙。
广化寺位于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大型佛教寺院。广化寺始建于元代,传说是一高僧托钵化缘、筹措布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
银锭桥位于后海与前海之间,烟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因形似银锭而得名。天气好的时候,站在银锭桥上可以观赏到西山的美景。1920xx年汪精卫在此谋刺摄政王载沣。这是北京最早的桥。
汇通祠位于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明永乐年间由姚广孝建,名法华寺,又名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赐名汇通祠。祠建在什刹海西海的一个小土山上,四面环水,北为水关。祠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门一间,前殿三间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楼三间前抱厦一间及左右耳房各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匾曰“潮音普觉”和“功兼利济”。祠内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石的乾隆皇帝御制诗碑。
棍贝子府位于新街口东街北侧,又称诚亲王(允祉)新府。《啸亭杂录》载:“诚亲王新府在蒋家房。”诚亲王旧府位于官园,因改赐慎郡王,故于蒋家房(新街口东街)建新府。雍正十年允祉卒后,其第七子弘暻继为府主。弘暻于雍正八年被封贝子,故此府又称固山贝子弘暻府(《宸垣识略》),清末至民国年间,此府被称棍贝子府。此府民国时期犹存。20世纪50年代改建北京积水潭医院,原有建筑绝大部分拆除,仅存三间卷棚歇山筒瓦顶的花厅,二幢硬山过垄脊的重楼,以及湖与假山。1989年8月1日,棍贝子府花园被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涛贝勒府在西城区柳荫街27号,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这里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同治七年此府赐贝勒载滢,后载滢获罪,迁出此府光绪二十八年,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愉王府,作为贝勒府,称涛贝勒府。 现存古建筑约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门东向。分中路和东路及西路。中路有四进院落,东路亦有四进院,后三进院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后3排房子,西为戏楼。南为花园,有长廊、亭、花厅、假山等。1920xx年6月辅仁大学及附中设于涛贝勒府,原马圈及花园前空地建成辅仁大学主楼。涛贝勒府府邸改作原辅仁大学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辅仁男中改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永理为成亲王,并将明珠府赐永理。随即按王府规制改建。此府传至毓橚时,被赐予醇亲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区太平湖东里(今中央音乐学院)。因光绪帝生于此府,成为潜邸,故光绪继位后醇王必须迁出。为区别,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称南府,后海北沿的新王府称北府。北府坐北朝南。西部为王府花园,1949年后,进行了整治,是宋庆龄在京的住所(见宋庆龄故居)。东部是王府本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体建筑,自南而北,街门5间。1920xx年汪精卫等在此附近策划炸摄政王,一时轰动全国。醇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宋庆龄故居。
烟袋斜街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这条街东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长。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于是城里的烟叶行业就发展起来了。
梅兰芳故居位于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的梅兰芳故居,原为庆亲王府的一部分。
郭沫若故居位于什刹海西岸前海西街18号,原是恭王府的马号,郭沫若于1963年至1978年逝世前在这里居住了20xx年。这里是一处环境非常好的四合院,在名人故居中除了宋庆龄故居外,是比较好的一处四合院。
宋庆龄故居原是清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这是一处典型的中国式庭院,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xx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逝世。
魏嘉平二年(250年)征北将军刘靖驻守蓟城时,命军士千人在桑乾河上修戾陵堰,开车箱渠、导高梁河水灌溉。高梁河水系下游即今什刹海一带。
13世纪,蒙古灭金在的宫殿毁于大火,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另建一座新的都城。什刹海是元大都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的依据之一。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轴线是紧傍积水潭而选定的;大都城四面的城墙位置是依积水潭东南岸的距离而建的。元朝曾依托这一片水域在东岸确定了都城建设的中轴线,什刹海始成为元、明、清三代城市规划和水系的核心。元代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
明中叶什刹海水面稻田增加而湖面锐减,在德胜桥东南,开挖一条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岔河),与后海隔开,积水潭水由岔河直流到前海,南经西压闸入皇城,同时向西北,过银锭桥倒流入后海,形成“银锭观山水倒流”的景观。
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内城由各旗分别管辖,今什刹海地区属正黄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疏浚什刹海。
刹海景区范围大体是什刹海景区位于北京城区中轴线的西北部,东起地安门外大街北侧;南自地安门西大街向西至龙头井向西北接柳荫街、羊房胡同、新街口东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北自新街口豁口向东到德胜门,由德胜门沿鼓楼西大街到钟、鼓楼。
什刹海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占西城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历史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30余座,现仍尚存10几处。什刹海34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号称“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在景区中具有典型意义。什刹海景区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等。
大家好!欢迎来北京旅游!我是您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李导。今天,我们来到了什刹海,这里除了可以观赏美景外,主要是让大家见识一下这里的胡同。
胡同,其实就是我们南方说的巷子,也就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小巷。据说,北京原有胡同六千多条,现在叫胡同的还有一千多条,其中什刹海的胡同有15条,虽然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来北京看胡同不来这里就可惜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的胡同,曾经住过很多皇家的亲威、达官贵人,就连新中国的一些领导人都住在这里,如邓小平,宋庆龄......
大家逛胡同时,要注意观察胡同里那些大宅院的结构,单单是大宅院的门就非常有意思,我可以介绍一些:
很多大宅院门口两旁有门墩,门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方形的,一种是圆形的,方形代表主人是读书人出身,是文官;圆形像鼓,代表主人是武将出身,是武官。
那些大宅院的门槛也是有差异的,有的半尺高,有的一尺高。在古代,门槛体现主人的尊严和身份,门槛越高地位就越高。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就是有些王府上,门边有一条又窄又长的板凳,据说如果主人不愿意见客人,就叫仆人让他们在那边坐一会,板凳太窄不好坐,不管等多久,主人都不会接见。我们俗语说的“坐冷板凳”就是这样来的。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说了,你们呆会儿慢慢体会。我们有一个下午的时间,你们可以租辆三轮车逛逛胡同,有时间还可以去宋庆龄故居看看,或者到恭王府细细游赏一番,记住:下午五点半要在这里集合。好了,祝您们玩得愉快!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里开幕了。“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特别是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20xx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
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落于此。园中假山、竹林、小桥错落有致,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年轻的纳兰性德常常邀集北京的文人名士相聚于此吟诗填词,今日立身树下,思古之情油然而生,眼前仿佛人影依稀,耳畔边似回响着当年的唱吟之声,“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坤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现在我们看到的“恩波亭”就是成亲王时修建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
今天,醇亲王府已经成为什刹海边的一道风景线,众多的游人慕名前来,只为心中那一份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古迹的景仰。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20xx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地。
这是一座两进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间。现有馆藏文件3万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陈列。
郭沫若纪念馆
千竿胡同往北大约30来米,前海西街18号,这里便是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晚年居住过的地方。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此处,在什刹海西畔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里走完了人生最后14个年头。
走进纪念馆,草地上,郭沫若的铜像安坐在藤萝架前,双手轻轻放在膝头、目光平静而坦然。驻足绿荫下,闹市里久违的鸟鸣声,不绝于耳。
院内最为显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和牡丹,那些曾经与主人朝夕相处的一草一木,浸润在主人真诚与博大的情感世界中。人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两厢已辟为陈列室,以图片和实物展示着诗人、学者兼战士不平凡的一生。正房的客厅、办公室、卧室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暖郎环绕小小的月季园,通向最北面的房间,正中的一间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方。伟人已去,故园依旧。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保留着他的神韵。
广化寺
衣冠杂沓,车马骈阗的什刹海,历来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侣弘法结缘的首选之地。皆因梵刹林立,故名什刹海。什刹之一,饱经720xx年沧桑的佛门古刹广化寺,坐落在鼓楼后西侧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31号。广化寺坐北朝南,东临银锭桥,西傍宋庆龄故居,占地1.38万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分中、东、西三大院落。整座寺院建筑严谨,僧房毗连,形成院中有院的建筑特色。寺内古柏苍翠,花草溢香,曲径通幽。
广化寺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三次修建,清宣统元年(1909)曾在此筹建京师图书馆,鲁迅先生曾在此任职。1920xx年8月对外开放。1982年北京佛教协会成立并将会址设在此寺。1986年,北京佛教协会在广化寺西路祖堂内肇建了北京佛教音乐团,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演奏“京音乐”即佛教音乐,并培养后继者。如今,广化寺不仅是信徒们礼佛的地方,佛教音乐、礼佛仪式等也已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什刹海民俗文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刹品禅宗敬祠忆先贤
汇通祠
汇通祠也就是现在的郭守敬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西海(积水谭)北沿的汇通河畔。元朝时期,这里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元大都城内、京杭大运河最北码头,漕运船只可直达这里。汇通祠坐朝南,有山门一间,歇山调脊灰筒瓦顶,石券门,棋盘木门两扇,前殿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均为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后院有二层后罩楼,祠后原有一暗红色的巨石一块,通体花纹如云,叩之如铜。巨石纹路中隐约似有一鸡一狮,人们俗称:“鸡狮石”。
1988年9月27日汇通祠竣工。占地1100平方米的汇通祠按原建筑形式恢复修建。内有石狮、石亭、剑碑,假山叠石,错落有致,曲径路道,别具匠心,石壁洞岫,宛自天开。一座小岛重现人间,清水绕岛而过,随着湖水的流逝,仿佛又回到了久远而灿烂辉煌的历史。
恭王府花园
位于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花园,想当年曾是乾隆宠臣和坤的私宅,后由慈禧赐给了恭亲王亦忻并因此得名恭王府。
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6万多平方米,府邸、花园两部分,拥有格式建筑群落30多处,布局讲究、气势非凡。其花园又名锦翠园,园内设计、布局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全园以“山”字形假山拱抱,三面堆土叠石为山,中路以房山石堆砌洞壑。立于山顶,居高临下,更可观全园景观。
如今,恭王府以其富丽堂皇、幽深秀丽,已是名扬四海,吸引着远近宾客。
逛胡同,品北京风韵
胡同、四合院是旧北京城的象征。不管你是北京土著还是远方来客,都会被那份浓浓的京韵所吸引。
由前海西街郭沫若故居出发,顺前海北沿过银锭桥登鼓楼。然后再乘车过鸦儿胡同到银锭桥墩,一路上,提笼架鸟的老头儿,跳皮筋的小姑娘,端碗炸酱面蹲在院门口边吃边聊天的小伙子,这种惬意的生活让人留连忘返。
逛胡同,不能不去金丝套,是指以银锭桥分界的前海北沿、后海前沿、柳荫街与前海西街之内的地区,有18条胡同蜿蜒曲折。沿途蜿蜒的玉河水流淌着社会奔腾不止的变迁;特色各异的小桥又赋予你诗人般的遐想;古庙旧寺让你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对无知世界的敬畏;王府花园记录了得意的自恃和落魄的无奈;幽深的胡同孕育了社会发展的勃勃生机。
登城楼,听历史钟声
始建于1272年的北京钟鼓楼,七百余年一直矗立在北京城中轴线上。两楼一高一矮、一横一竖相映成趣,飞檐走阁、振翅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韬伟略。钟鼓楼曾是元、明、清三代报时的中心,起着所谓“以时出治,声与政通”的作用,看到它仿佛听到了那萦绕在京城上空的厚重钟声,让人震憾!
说什刹海,不能不提德胜门城楼。明、清时期,每逢出兵打仗,兵士们都要从德胜门出发,由此开赴作战前线,借个“德胜”的口彩。现在,站到德胜门上,展现在眼前的则是一派生机盎然的科技园区,社会前进的脚步搭上科技的翅膀从此将不可阴遏。从城门望北还可以看到护城洒的垂柳碧波和关厢景物,这里的自然风光和科技园区的相互彰映还真有点不同一般!
泛轻舟,享惬意人生
夜幕降临,什刹海里还有不少游船,点点船火,阵阵琴声。什刹海的摇橹船是仿照“清明上河图”中的船形打造的,古色古香。游客在北海公园北门对面荷花市场码头上船,由头戴斗笠、身着黄色短衣的船夫摇船,船上点起古老的马灯,船头怀抱丝竹乐器的小姐弹拨出轻柔动听的民间乐曲。橹船穿过古老北京著名的景观“银锭桥”,游客饮茶小吃,同时观赏两岸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民俗生活景象。最为精彩的是日落日升,船行什刹海后海,游人点起蜡烛纸河灯放入水中,灯浮水面沿船尾浮动,忽明忽暗灿烂一片。丝竹声中岸上游人驻足观看,船上游客畅饮尽兴……
美景需有美食相伴,才显得生活惬意。正巧,烤肉季、竹园宾馆、历家菜等名吃,就是在什刹海畔。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里开幕了。“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特别是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20__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
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落于此。园中假山、竹林、小桥错落有致,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年轻的纳兰性德常常邀集北京的文人名士相聚于此吟诗填词,今日立身树下,思古之情油然而生,眼前仿佛人影依稀,耳畔边似回响着当年的唱吟之声,“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坤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现在我们看到的“恩波亭”就是成亲王时修建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
今天,醇亲王府已经成为什刹海边的一道风景线,众多的游人慕名前来,只为心中那一份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古迹的景仰。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20__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地。
这是一座两进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间。现有馆藏文件3万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陈列。
郭沫若纪念馆
千竿胡同往北大约30来米,前海西街18号,这里便是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晚年居住过的地方。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此处,在什刹海西畔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里走完了人生最后14个年头。
走进纪念馆,草地上,郭沫若的铜像安坐在藤萝架前,双手轻轻放在膝头、目光平静而坦然。驻足绿荫下,闹市里久违的鸟鸣声,不绝于耳。
院内最为显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和牡丹,那些曾经与主人朝夕相处的一草一木,浸润在主人真诚与博大的情感世界中。人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两厢已辟为陈列室,以图片和实物展示着诗人、学者兼战士不平凡的一生。正房的客厅、办公室、卧室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暖郎环绕小小的月季园,通向最北面的房间,正中的一间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方。伟人已去,故园依旧。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保留着他的神韵。
广化寺
衣冠杂沓,车马骈阗的什刹海,历来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侣弘法结缘的首选之地。皆因梵刹林立,故名什刹海。什刹之一,饱经720__年沧桑的佛门古刹广化寺,坐落在鼓楼后西侧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31号。广化寺坐北朝南,东临银锭桥,西傍宋庆龄故居,占地1.38万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分中、东、西三大院落。整座寺院建筑严谨,僧房毗连,形成院中有院的建筑特色。寺内古柏苍翠,花草溢香,曲径通幽。
广化寺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三次修建,清宣统元年(1909)曾在此筹建京师图书馆,鲁迅先生曾在此任职。1920__年8月对外开放。1982年北京佛教协会成立并将会址设在此寺。1986年,北京佛教协会在广化寺西路祖堂内肇建了北京佛教音乐团,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演奏“京音乐”即佛教音乐,并培养后继者。如今,广化寺不仅是信徒们礼佛的地方,佛教音乐、礼佛仪式等也已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什刹海民俗文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刹品禅宗敬祠忆先贤
汇通祠
汇通祠也就是现在的郭守敬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西海(积水谭)北沿的汇通河畔。元朝时期,这里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元大都城内、京杭大运河最北码头,漕运船只可直达这里。汇通祠坐朝南,有山门一间,歇山调脊灰筒瓦顶,石券门,棋盘木门两扇,前殿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均为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后院有二层后罩楼,祠后原有一暗红色的巨石一块,通体花纹如云,叩之如铜。巨石纹路中隐约似有一鸡一狮,人们俗称:“鸡狮石”。
1988年9月27日汇通祠竣工。占地1100平方米的汇通祠按原建筑形式恢复修建。内有石狮、石亭、剑碑,假山叠石,错落有致,曲径路道,别具匠心,石壁洞岫,宛自天开。一座小岛重现人间,清水绕岛而过,随着湖水的流逝,仿佛又回到了久远而灿烂辉煌的历史。
什刹海景点分布
恭王府
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是一处典型的王府花园,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称“什刹海的明珠”。曾属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的宅邸,后改赐为恭亲王奕忻的王府。府后有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名萃锦园,占地约三万平方米。花园东、南、西三面被马蹄形的土山环抱,园中景物别致精巧,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部的府宅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工作场所,单位迁出后经重修现已对游客开放;恭王府的一部分现作为郭沫若故居也对游人开放。
庆王府
庆王府是北京现存王府中的一座。第一代庆王永璘为清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嘉庆皇帝的同母胞弟。老庆王府在前海西街路北,即和珅府的一部分。道光三十年庆王永璘的后人奕劻袭辅国将军。咸丰元年皇帝命奕劻由老王府迁至定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的宅第,按王府规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始称王府。这时的奕劻又在府内大兴土木,修建了万字楼和戏楼等处,府内建筑宏伟,面积广阔,分为五个大院,大小楼房近千间,朱红大门,高大的宫殿,只是屋顶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为当时京城最华丽的王府之一。民国后为部队机关所征用。
钟鼓楼
钟鼓楼每到定更的时候是“先击鼓,后敲钟”;二更到五更的时候则“只撞钟不击鼓”;到了亮更时是“先击鼓后敲钟”。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共击6次,共108响。撞钟也是一样。
关岳庙
关岳庙在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号。这里原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庙。醇贤亲王庙于光绪十七年修建,至光绪二十五年建成。庙坐北朝南,分三进院落,其中中院又有东西跨院。中轴线依次为琉璃照壁,中门,外为八字墙,两旁各有一座琉璃门;中院内东有焚帛炉,西有祭器亭;正殿7间,殿前有月台一座,东西配殿各5间;后寝祠5间。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民国3年北洋政府在后寝祠塑关羽、岳飞像,并祀关岳,称关岳庙。
广化寺
广化寺位于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大型佛教寺院。广化寺始建于元代,传说是一高僧托钵化缘、筹措布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
银锭桥
银锭桥位于后海与前海之间,烟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因形似银锭而得名。天气好的时候,站在银锭桥上可以观赏到西山的美景。1920__年汪精卫在此谋刺摄政王载沣。这是北京最早的桥。
汇通祠
汇通祠位于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明永乐年间由姚广孝建,名法华寺,又名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赐名汇通祠。祠建在什刹海西海的一个小土山上,四面环水,北为水关。祠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门一间,前殿三间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楼三间前抱厦一间及左右耳房各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匾曰“潮音普觉”和“功兼利济”。祠内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石的乾隆皇帝御制诗碑。
棍贝子府
棍贝子府位于新街口东街北侧,又称诚亲王(允祉)新府。《啸亭杂录》载:“诚亲王新府在蒋家房。”诚亲王旧府位于官园,因改赐慎郡王,故于蒋家房(新街口东街)建新府。雍正十年允祉卒后,其第七子弘暻继为府主。弘暻于雍正八年被封贝子,故此府又称固山贝子弘暻府(《宸垣识略》),清末至民国年间,此府被称棍贝子府。此府民国时期犹存。20世纪50年代改建北京积水潭医院,原有建筑绝大部分拆除,仅存三间卷棚歇山筒瓦顶的花厅,二幢硬山过垄脊的重楼,以及湖与假山。1989年8月1日,棍贝子府花园被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涛贝勒府
涛贝勒府在西城区柳荫街27号,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这里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同治七年此府赐贝勒载滢,后载滢获罪,迁出此府光绪二十八年,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愉王府,作为贝勒府,称涛贝勒府。现存古建筑约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门东向。分中路和东路及西路。中路有四进院落,东路亦有四进院,后三进院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后3排房子,西为戏楼。南为花园,有长廊、亭、花厅、假山等。1920__年6月辅仁大学及附中设于涛贝勒府,原马圈及花园前空地建成辅仁大学主楼。涛贝勒府府邸改作原辅仁大学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辅仁男中改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醇亲王府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永理为成亲王,并将明珠府赐永理。随即按王府规制改建。此府传至毓橚时,被赐予醇亲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区太平湖东里(今中央音乐学院)。因光绪帝生于此府,成为潜邸,故光绪继位后醇王必须迁出。为区别,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称南府,后海北沿的新王府称北府。北府坐北朝南。西部为王府花园,1949年后,进行了整治,是宋庆龄在京的住所(见宋庆龄故居)。东部是王府本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体建筑,自南而北,街门5间。1920__年汪精卫等在此附近策划炸摄政王,一时轰动全国。醇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宋庆龄故居。
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这条街东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长。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于是城里的烟叶行业就发展起来了。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故居位于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的梅兰芳故居,原为庆亲王府的一部分。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位于什刹海西岸前海西街18号,原是恭王府的马号,郭沫若于1963年至1978年逝世前在这里居住了20__年。这里是一处环境非常好的四合院,在名人故居中除了宋庆龄故居外,是比较好的一处四合院。[15]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故居原是清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这是一处典型的中国式庭院,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__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逝世。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里开幕了。“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特别是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20_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
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落于此。园中假山、竹林、小桥错落有致,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年轻的纳兰性德常常邀集北京的文人名士相聚于此吟诗填词,今日立身树下,思古之情油然而生,眼前仿佛人影依稀,耳畔边似回响着当年的唱吟之声,“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坤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现在我们看到的“恩波亭”就是成亲王时修建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
今天,醇亲王府已经成为什刹海边的一道风景线,众多的游人慕名前来,只为心中那一份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古迹的景仰。
北京简称京,是中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的枢纽,也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并列为中国六大古都
北京悠久的历史,纵跨3000年。相传炎黄二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各有一半天下,皇帝行道炎帝不听,炎帝因有蚩尤相助与黄帝在诼鹿和阪泉大战,结果炎帝战败。天下合一,皇帝自立为天子,并在逐鹿建都。据载琢鹿和阪泉都是北京地区。后来黄帝的孙子在幽陵建城,“幽”成为北京地区的代称。无行当中代表北方之意。
五帝之首帝喾时,北京地区为天下九州之一的冀州,到了尧时叫幽都,舜帝时叫幽州。
商代灭亡之后,周武王将北京地区的两个地方“燕”和“蓟”封给了两位功臣。后来燕国吞并了蓟国统称为燕国,燕代表黑色象征着北方。燕国传位44世,历820余年。是当时各封国中历史最长的强国。
唐代“安史之乱”后称此处为大都和燕京,金代中都,元代为大都正式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明朝朱元璋南京称帝,派大将徐达功克大都城,改称北平府。靖难之役之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从此北京才有这个响亮名字。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以后,在尧封帝,此后在苏城建都,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俗话说“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又被称为“后海”的北京什刹海历来是老北京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因其环境优美,且民俗风韵十足,两百余年来吸引了众多的官宦、名家甚至方外之人来此或修府第,或建庙宇,更为什刹海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现而今,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了,能看到老北京旧时民风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可就在这什刹海,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能看见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京味文化旅游节就要在这里开幕了。“游什刹海,看老北京”,品茗、荡舟、游王府、逛胡同,更有那纯正的京腔京韵,使什刹海大放异彩。
宋庆龄故居
醇亲王府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岸,府邸分为正院、住院、花园及马圈四部分。另外在府后建有醇贤亲祠堂一所,占地共约八十余亩。特别是府内的西花园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故居就建在醇亲王府的西花园,她在这里工作、生活了20xx年,给这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留下了许多痕迹,增添了不少亮色。
康熙年间,明珠的府邸花园正是坐落于此。园中假山、竹林、小桥错落有致,南楼前临水有“明开夜合”树七株,其中两株二百余年前的古木,据说是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亲手所植。年轻的纳兰性德常常邀集北京的文人名士相聚于此吟诗填词,今日立身树下,思古之情油然而生,眼前仿佛人影依稀,耳畔边似回响着当年的唱吟之声,“阶前双叶合,枝叶敷华荣”。后来明珠获罪,这府花园又被和坤所占,嘉庆即位后,花园和附近的府邸一起被赐予成亲王,并特许成亲王引后海水入园。现在我们看到的“恩波亭”就是成亲王时修建的,平安石上“岁岁平安”四字便出自成亲王之手。光绪年间,这座府邸又赐给了“光绪”的生父醇亲王,其在成亲王府的基础上添改修缮,建成醇亲王府。
今天,醇亲王府已经成为什刹海边的一道风景线,众多的游人慕名前来,只为心中那一份对历史的眷恋和对古迹的景仰。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的最后20xx年是在什刹海西北隅护国寺街9号度过的,这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占地716平方米。如今已成为人们缅怀大师的观光景地。
这是一座两进的北京小四合院。共有房屋37间。现有馆藏文件3万余件。正院保存故居原貌,会客厅、书房、卧室和起居室内的各项陈设均按梅兰芳生前生活原状陈列。
郭沫若纪念馆
千竿胡同往北大约30来米,前海西街18号,这里便是一代文化名人郭沫若晚年居住过的地方。1963年秋天,郭沫若迁居此处,在什刹海西畔这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里走完了人生最后14个年头。
走进纪念馆,草地上,郭沫若的铜像安坐在藤萝架前,双手轻轻放在膝头、目光平静而坦然。驻足绿荫下,闹市里久违的鸟鸣声,不绝于耳。
院内最为显眼的当数郭沫若夫妇亲手种植的银杏和牡丹,那些曾经与主人朝夕相处的一草一木,浸润在主人真诚与博大的情感世界中。人垂花门进四合院,东西两厢已辟为陈列室,以图片和实物展示着诗人、学者兼战士不平凡的一生。正房的客厅、办公室、卧室依旧是主人在世时的陈列。暖郎环绕小小的月季园,通向最北面的房间,正中的一间是郭沫若夫妇研磨书法的地方。伟人已去,故园依旧。一卷卷书稿,一幅幅书法佳作,保留着他的神韵。
广化寺
衣冠杂沓,车马骈阗的什刹海,历来是扎根皇城的佛教僧侣弘法结缘的首选之地。皆因梵刹林立,故名什刹海。什刹之一,饱经720xx年沧桑的佛门古刹广化寺,坐落在鼓楼后西侧后海北岸的鸦儿胡同31号。广化寺坐北朝南,东临银锭桥,西傍宋庆龄故居,占地1.38万平方米,拥有殿宇329间,分中、东、西三大院落。整座寺院建筑严谨,僧房毗连,形成院中有院的建筑特色。寺内古柏苍翠,花草溢香,曲径通幽。
广化寺始建于元代,后经明清三次修建,清宣统元年(1909)曾在此筹建京师图书馆,鲁迅先生曾在此任职。1920xx年8月对外开放。1982年北京佛教协会成立并将会址设在此寺。1986年,北京佛教协会在广化寺西路祖堂内肇建了北京佛教音乐团,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演奏“京音乐”即佛教音乐,并培养后继者。如今,广化寺不仅是信徒们礼佛的地方,佛教音乐、礼佛仪式等也已作为一种文化,成为什刹海民俗文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刹品禅宗敬祠忆先贤
汇通祠
汇通祠也就是现在的郭守敬纪念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西海(积水谭)北沿的汇通河畔。元朝时期,这里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元大都城内、京杭大运河最北码头,漕运船只可直达这里。汇通祠坐朝南,有山门一间,歇山调脊灰筒瓦顶,石券门,棋盘木门两扇,前殿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均为硬山调大脊灰筒瓦顶。后院有二层后罩楼,祠后原有一暗红色的巨石一块,通体花纹如云,叩之如铜。巨石纹路中隐约似有一鸡一狮,人们俗称:“鸡狮石”。
1988年9月27日汇通祠竣工。占地1100平方米的汇通祠按原建筑形式恢复修建。内有石狮、石亭、剑碑,假山叠石,错落有致,曲径路道,别具匠心,石壁洞岫,宛自天开。一座小岛重现人间,清水绕岛而过,随着湖水的流逝,仿佛又回到了久远而灿烂辉煌的历史。
什刹海景点分布
恭王府
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是一处典型的王府花园,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 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称“什刹海的明珠”。曾属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的宅邸,后改赐为恭亲王奕忻的王府。府后有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名萃锦园,占地约三万平方米。花园东、南、西三面被马蹄形的土山环抱,园中景物别致精巧,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部的府宅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工作场所,单位迁出后经重修现已对游客开放;恭王府的一部分现作为郭沫若故居也对游人开放。
庆王府
庆王府是北京现存王府中的一座。第一代庆王永璘为清乾隆皇帝第十七子,嘉庆皇帝的同母胞弟。老庆王府在前海西街路北,即和珅府的一部分。道光三十年庆王永璘的后人奕劻袭辅国将军。咸丰元年皇帝命奕劻由老王府迁至定阜大街原大学士琦善的宅第,按王府规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始称王府。这时的奕劻又在府内大兴土木,修建了万字楼和戏楼等处,府内建筑宏伟,面积广阔,分为五个大院,大小楼房近千间,朱红大门,高大的宫殿,只是屋顶为泥瓦而不是琉璃瓦,成为当时京城最华丽的王府之一。民国后为部队机关所征用。
钟鼓楼
钟鼓楼每到定更的时候是“先击鼓,后敲钟”;二更到五更的时候则“只撞钟不击鼓”;到了亮更时是“先击鼓后敲钟”。击鼓的方法是先快击18响,再慢击18响,共击6次,共108响。撞钟也是一样。
关岳庙
关岳庙在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号。这里原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庙。醇贤亲王庙于光绪十七年修建,至光绪二十五年建成。庙坐北朝南,分三进院落,其中中院又有东西跨院。中轴线依次为琉璃照壁,中门,外为八字墙,两旁各有一座琉璃门;中院内东有焚帛炉,西有祭器亭;正殿7间,殿前有月台一座,东西配殿各5间;后寝祠5间。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民国3年北洋政府在后寝祠塑关羽、岳飞像,并祀关岳,称关岳庙。
广化寺
广化寺位于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大型佛教寺院。广化寺始建于元代,传说是一高僧托钵化缘、筹措布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
银锭桥
银锭桥位于后海与前海之间,烟袋斜街南端的南北向的单孔石拱桥,因形似银锭而得名。天气好的时候,站在银锭桥上可以观赏到西山的美景。1920xx年汪精卫在此谋刺摄政王载沣。这是北京最早的桥。
汇通祠
汇通祠位于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明永乐年间由姚广孝建,名法华寺,又名镇水观音庵。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赐名汇通祠。祠建在什刹海西海的一个小土山上,四面环水,北为水关。祠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门一间,前殿三间及东西配殿各三间,后楼三间前抱厦一间及左右耳房各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匾曰“潮音普觉”和“功兼利济”。祠内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立石的乾隆皇帝御制诗碑。
棍贝子府
棍贝子府位于新街口东街北侧,又称诚亲王(允祉)新府。《啸亭杂录》载:“诚亲王新府在蒋家房。”诚亲王旧府位于官园,因改赐慎郡王,故于蒋家房(新街口东街)建新府。雍正十年允祉卒后,其第七子弘暻继为府主。弘暻于雍正八年被封贝子,故此府又称固山贝子弘暻府(《宸垣识略》),清末至民国年间,此府被称棍贝子府。此府民国时期犹存。20世纪50年代改建北京积水潭医院,原有建筑绝大部分拆除,仅存三间卷棚歇山筒瓦顶的花厅,二幢硬山过垄脊的重楼,以及湖与假山。1989年8月1日,棍贝子府花园被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涛贝勒府
涛贝勒府在西城区柳荫街27号,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这里原是康熙第十五子愉郡王王允嵎居住的愉王府,同治七年此府赐贝勒载滢,后载滢获罪,迁出此府光绪二十八年,醇贤亲王奕譞的第七子载涛过继给钟郡王奕詥为嗣,承袭贝勒爵,迁居于愉王府,作为贝勒府,称涛贝勒府。 现存古建筑约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门东向。分中路和东路及西路。中路有四进院落,东路亦有四进院,后三进院为三合院。西路只有前后3排房子,西为戏楼。南为花园,有长廊、亭、花厅、假山等。1920xx年6月辅仁大学及附中设于涛贝勒府,原马圈及花园前空地建成辅仁大学主楼。涛贝勒府府邸改作原辅仁大学附中男生部校舍,1952年辅仁男中改为北京市第十三中学。
醇亲王府
醇亲王府位于后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乾隆五十四年封其十一子永理为成亲王,并将明珠府赐永理。随即按王府规制改建。此府传至毓橚时,被赐予醇亲王奕譞。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区太平湖东里(今中央音乐学院)。因光绪帝生于此府,成为潜邸,故光绪继位后醇王必须迁出。为区别,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称南府,后海北沿的新王府称北府。北府坐北朝南。西部为王府花园,1949年后,进行了整治,是宋庆龄在京的住所(见宋庆龄故居)。东部是王府本身,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路是其主体建筑,自南而北,街门5间。1920xx年汪精卫等在此附近策划炸摄政王,一时轰动全国。醇王府的一部分现为宋庆龄故居。
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在地安门以北,鼓楼前脸儿,有一条北京城最老的斜街,名叫烟袋斜街。这条街东北西南走向,大概有三百米长。当年,住在北城一带的旗人大都有抽旱烟或水烟的嗜好,于是城里的烟叶行业就发展起来了。
梅兰芳故居
梅兰芳故居位于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的梅兰芳故居,原为庆亲王府的一部分。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位于什刹海西岸前海西街18号,原是恭王府的马号,郭沫若于1963年至1978年逝世前在这里居住了20xx年。这里是一处环境非常好的四合院,在名人故居中除了宋庆龄故居外,是比较好的一处四合院。[15]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故居原是清醇亲王载沣的府邸花园,位于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这是一处典型的中国式庭院,幽静的园内假山叠翠,花木成荫,清澈的湖水,曲折环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原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专门修建一座住宅,但她却以国事百废待兴,一再逊谢。最后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才借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宋庆龄于1963年迁居于此,在这里工作、学习和生活了近20xx年直至1981年7月29日逝世。
什刹海景区是指前海、后海和西海及其周边地区146.7公顷的范围,以什刹海命名,其四至范围大体是什刹海景区位于北京城区中轴线的西北部,东起地安门外大街北侧;南自地安门西大街向西至龙头井向西北接柳荫街、羊房胡同、新街口东街到新街口北大街,西自新街口北大街向北到新街口豁口;北自新街口豁口向东到德胜门,由德胜门沿鼓楼西大街到钟、鼓楼。景区中三海水面达33.6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3%)。
什刹海景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占西城区的三分之一以上。历文上本地区曾建有王府、寺观、庵庙等多达30余座,现仍尚存10几处。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代表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 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
什刹海34公顷的水面十分自然地融入城市街区之中,依托水体,还有湖岸的垂柳、水中的荷花等也成为什刹海频具特色自然景观。号称“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在景区中具有典型意义。
什刹海地区的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元代,区内不少建筑年代久远,具有北京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己将该地区列为重点保护的二十五个历史街区之一。此外,在本地区居住着的民民少则居住了十几年、几十年,多则数代居住于此,形成了老北京淳朴热情的邻里生活环境。
什刹海景区具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如金丝套地区的大、小金丝胡同,南、北官房胡同和后海北沿的鸦儿胡同以及白米斜街、烟袋斜街等。依托胡同和四合院,什刹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富有特色的民裕活动,如放荷灯、泛舟游湖、宴饮赏荷、冰床围酌、大阅冰鞋等。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动仍然在什刹海地区大量存在。如钓鱼、游泳、划船、赛艇、下棋、弹唱、消夏舞会等。 “胡同游”即活跃在这片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
“什刹海水上游”采用长7米、宽1.7米,依清明上河图中船形打造的古色古意的橹船作交通工具,从水路穿过银锭桥去宋庆龄故居、广化寺和恭王府花园。日落西山船行什刹海,游人点起纸河灯放入水中,灯浮水面沿船尾浮动,忽明忽暗灿烂一片,这一景象使人恍如回到唐宋年间的西湖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