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景点导游词【通用31篇】

北京景点导游词(精选31篇)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

大家好!我是郁郁葱葱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闫,请大家叫我闫导。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皇家园林——颐和园。

请大家跟着我走。这就是大殿,我们绕过大殿就可以来到长廊。长廊又叫画廊,一共有237间,长达728米。每间的槛上都有一幅画,每幅画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我们现在离开了长廊,来到了万寿山脚下,请大家往上看,在半山腰上的八角三层建筑就是佛香阁。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建筑就是排云殿。

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万寿山的山顶了。大家看下面的景色的一大半已经呈现在眼前,有葱郁的树丛,有朱红的宫墙和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还有画舫游船缓缓游过。

下山以后,如果有需要乘坐游船的游客可以到昆明湖里荡舟。不坐船的游客请跟随我到十七孔桥上欣赏昆明湖的美。最后,我们到湖中心的小岛集合。坐船的游客请不要往湖里扔垃圾,以免污染了昆明湖的美丽景致。

现在,我们脚下踩着的就是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有几百根柱子,每根柱子上都有一只狮子,各个惟妙惟肖,姿态不一。

下了桥,我们来到的是与十七孔桥相连的小岛。现在请两路游客汇合。我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的最后一个景点。这座小岛上有葱郁的树丛,还有华丽的宫殿。在这里,大家可以自由活动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后,由我带领大家回酒店休息。

今天的游览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三:颐和园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颐和园游玩,它是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皇家园林,希望大家不要破坏园林内的建筑。这次旅游由我来当导游。

我们先来到颇有名气的长廊参观一下。那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多搭配啊,多美啊!这条长廊长七百多米,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这么独特的风景,您一定没有见过吧!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我们现在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仰望就可以看见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屋顶上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金碧辉煌的宫殿,是排云殿。

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万寿山,这里是观看颐和园美景的最佳地方。正前面,昆明湖真静啊!静的像一面镜子。这水真绿,绿的像一块碧玉。您一定也感受到了它的美了吧!那我们下山游览一番昆明湖吧!

看,昆明湖旁围着长长地堤岸。想去那个岛上游玩吗?那就得经过这长长的石桥。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着很精美的小狮子,没有哪俩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的美景太多了,介绍也介绍不完,还是您自己去细细品味那美景吧!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2

从八达岭长城往南,沿著名的“关沟”直下约5公里的中间地带,就是明万里长城最负盛名的雄关之一——居庸关。居庸关自古就是今北京地区西北的屏障。

如果说八达岭是西北进入北京的第一道门户的话,这里就是第二道门户。居庸关两侧高山耸立,翠峰重迭,峭壁陡不可攀。中间一径相通,地势十分险要。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天下九塞,居庸其一”的记载。

居庸关在漫长的岁月中,虽始终是兵防重镇,却屡易其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时又先称“蓟门关”,后改为“军都关”,由辽以后经金、元、明、清至今,一直称谓“居庸关”。秦时,虽然秦始皇所修长城不经过这里,但此地已是秦军都县和居庸县的关口。到北魏时期的公元446年,这里才开始有了长城。公元555年,北齐政权所修长城也曾经过这里。此时,居庸关才真正成为长城线上的一个重要隘口。明朝建立之初,就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派开国元勋徐达修筑了居庸关关城。关城两侧的长城城墙,紧接关城向两翼山上延伸,其形如大鹏展翅。城墙随山势地形而筑,在山巅平缓处的垛口为“凹”字形,墙筑在陡峭山坡,垛口为台阶式,呈锯齿状。关城设南北二门,街长二里余,南门筑有瓮城。垛口、射洞齐备,咽喉通道穿入南北门。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它与明长城的倒马关和紫荆关合称为“内三关”。

居庸关云台位于居庸关城的中心,为一过街塔基座,用汉白玉砌成。建于元至元五年(公元1345年)。台上原矗立三座石制-塔,俗称“过街塔”。塔在元末明初时先后被毁。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在台上重建寺院,名泰安寺。寺又于清代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20_年)被焚毁。现存塔基高9.5米,下基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台顶四周安设有雕刻精美的石护栏及排水龙头。台座正中间南北各开一券门,券洞为八边折角式拱券,这是我国仅存的宋、元以前城关门洞的建筑形式。券面及券洞内雕有迦楼罗(金翅鸟)、大龙神、卷叶花等。券洞内左右两壁,刻有属于-教内容的佛教图像,如四大天王像,以大鹏、鲸鱼等六种形象组成的法相饰“六〓具”等。四大天王之间,布满了用梵、藏、八思巴、维吾尔、汉、西夏西夏六种文字刻写的佛经,以及用汉文刻写的《造塔功德记》。券洞顶部雕刻有10尊坐佛和若干小佛像,还雕刻有各种花草图案。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迭,花木郁茂,山鸟争鸣。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关的中心有一个“过街塔”基座,名“云台”,取其“远望如在云端”之意。云台创建于元至正二至五年(1342一1345年),是用汉白玉石筑成的,台高9.5米,上顶东西宽25.21米,南北长12.9米;下基东西宽26.84米。南北长15.57米,上小下大,平面呈矩形。台顶四周的石栏杆、望柱、栏板、滴水龙头等建筑,都保持着元代的艺术风格。台基中央有一个门洞,门道可通行人、车、马。云台可谓是元代一座大型的石雕艺术精品。云台上原建有三座白色喇嘛塔,可惜毁于元末明初。此后在台基上建了“泰安寺”,清康熙四十一年(1720_年),寺遭火焚,仅存云台。现在台顶上的柱础,就是明代泰安寺殿字的遗物。

居庸关附近,还有“仙枕石”、“五郎庙”、“六郎寨”、“弹琴峡”、“望京石”、“天险”、“穆桂英点将台”、“詹天佑铜像”等景点,增添了这座雄关的风采。1992年昌平区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为保护文物,对关城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再现了昔日的雄姿。关城附近自然景观十分壮美,早在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年)“居庸叠翠”之名已列入“燕山八景”。

居庸关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县境内。相传秦始皇修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后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汉代沿称,此后各代仍称居庸关口这里山峦间花木郁茂葱笼,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居庸关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八达岭”。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居庸关长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时称“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

居庸关长城在北京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市区60公里,是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形势险要。然而,这个汉代关始设立的开口,历尽沧桑,残损严重,渐渐失

居庸关长城(4张)去公众的关注。历时4年、耗资上亿元的居庸关长城修复工程已竣工,居庸关长城已于1998年3月正式对游人开放。

游览居庸关主要是观赏那高六雄伟的关城和连锦起伏的垛口,以及云台精美石雕。

关城:明代居庸关有南北雨个外围关口,南边的叫南口,北边的为八达岭口(北口),关城就设在南口北边的峡谷(关淆)中。城设南北门,南门筑有瓮城,一条困喉通道穿入南北门。关城两旁高山耸立,重因叠蟑,林木葱郁,早在800多年前的金代,就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称为「居庸叠翠」。

云台:在关城的中心,有一座雕刻精美的汉白玉石台,名为「云台」,建於元代至正五年(公元1 345年),原是建筑物的台基,台上先后建有过街塔、泰安寺,现仅存星座。云台的雕刻集中在券门和券洞内。券门雨侧到有金刚杵及各种兽类浮雕,正中刻有金翅鸟王;券洞内壁有四六天王浮雕及汉、藏、回、蒙、梵、西夏6种文字所到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券顶布满曼陀罗花及小佛像,雕刻极为精致。

建筑特点

1.呈圆周封闭形建筑形式;

2.宽窄、高低变化大,最宽16.7米,最窄1.2米。东山长城比河 居庸关长城

套长城高出370米左右。墙体内侧低,外侧高,外侧叫垛口墙,内侧叫女墙或宇墙,可以有效地抗击敌人;

3.建筑结构形式多样,是整个长城建筑的精华,在清理基址时发现有花岗岩条石垒成的,有碎石块砌成的,有砖砌的,说明它的建筑年代不同;

4.军事防御范围广,周围面积50多公顷,南北券城相距约850米左右,东山顶至西山顶直线距离1150米,防御设施有南、北券城、城楼、水门、水闸、敌楼、铺房、烽隧、角楼、炮台等。长城上的敌楼、烽燧、铺房,是古代打仗时作为掩体和士兵居住的地方,共修复了25座,这些按明代规制烧的城砖,都是靠人工、牲畜往上运送材料。高大雄伟的城楼,南北各有一座,楼为三重檐歇山式绿琉璃瓦翦边,高21米,下面城台高10米。城楼是指挥作战的中心,所以建造高大。站在楼上,可以一目了然,有利于观敌情。城台下面有券门通瓮城。瓮城即大城门外的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力量。

景点

券城与南北关

南关瓮城呈马蹄形,南关主城门南北走,向上有重檐歇山城楼一座,自地面计算高31.8米,瓮城西侧有瓮城城门通往关城向南的大道,在弧形瓮城城台上设有炮台,陈列着明代古灯,外墙有垛口,内侧墙低矮无垛口。作战时可将敌人诱入瓮城,主城关闭阻其入城,再放瓮城闸门,敌人就被困在瓮城里,只能束手就擒,有“瓮中捉鳖”之意,因此得名瓮城,在瓮城之中建有一座福佑关城的关王庙。北关与南关作用相同,呈长方形的瓮城上设有炮台,瓮城城门朝向北侧,北瓮城中建有北方镇守大神真武庙,庙内供有十二生肖神,水火。

古炮

资料图片在居庸关南券城和北券城城墙之上,分别陈列5门古炮。南券城陈列“大将军铁炮”2门,长1.7米,炮口口径8厘米。“竹节铁炮”3门,长1.7米,炮口口径15厘米;北券城陈列“大将军铁炮”2门,长1.77米和1.79米,炮口口径7厘米。“竹节铁炮”3门;长为1.08米、1.5米、1.7米,炮口口径为14厘米和8厘米。明代是我国古代大炮制铸和使用最兴盛时期。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和州人焦立向他呈献十支新式武器“火铳”。用火药发射铁弹丸,当时称为“火龙枪”。明朝建立以后,专门设有兵仗军器局,研制铸造大炮。大炮被称为“神威大将军”。在军队中,设有使用大炮的军机营。京城卫戎,长城关口要冲,配备神机营。明成祖时,下令在长城沿线安置大炮。还“佛郎机”“神枪”“铁铳”等。《明史.兵志》记载,到了明代中叶,大炮的铸造工业逐于精良,制造出的“红夷大炮”长可二丈有余,重三千斤。发之洞裂石城,声震数十里。这种炮,有照门和准星用于瞄准,射程可达500多米。在修复居庸关北关城时,发掘出土石炮弹23枚,最大直径为15厘米,铁炮弹6枚,最大直径5厘米。

云台石刻

云台石刻堪称一绝,券门内两侧右壁及顶部遍刻佛像,佛像造型生动,雕刻技艺高超,六种文字的石刻经文、咒语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据专家考证,石刻造像具有典型的藏传佛教萨迦教派的特征。进入券门两壁刻四大天王像。天王身躯高大,怒目圆睁,并有厉鬼在其左右,是护持佛法,镇守国家四方的尊神。据说明朝正德年间,武宗皇帝朱厚燳微服出游,夜间骑马偷偷混出居庸关时,他的坐骑见到四大天王像,吓得不敢前行。无奈之下武宗下令用烟火把像熏黑了,才得以出关。

券门两壁四天王的空间处,有用梵、藏、八思巴、畏兀儿、西夏、汉等六种文字镌刻的《如来心经》经文、咒语、造塔功德记等,西夏文是纪录我国古代党项族语言的文字,创制于公元1036—1038年间,当时约有六千多字流行。八思巴文是元世祖忽然必烈命其帝师八思巴创立的蒙古新字。它脱胎于藏文,采用拼音的方式书写,并于公元1269年颁诏推行。以上两种文字流传时间很短便废弃不用,而保存下来的石刻文字对破译古代文字,以及研究西夏、蒙古历史都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居庸关

居庸关券门顶部刻有五个曼荼罗,即五组圆形图案式佛像,佛界称其为坛场。坛场的设立有保护众佛修炼铁,防止魔众侵犯的意思。五曼荼罗的主尊佛像,由北往南依次为:释迦牟尼佛(如来佛)、阿弥陀佛(菩萨形)、阿佛(菩萨形)、金刚手菩萨、普明菩萨。其中除释迦牟尼为佛祖之外,其他四菩萨在此显现,则有四方教主的意思。五曼荼罗连同其他佛像,共197尊。

券顶两侧的斜面上,刻有十方佛,在每方佛的周围还分别刻有小佛102座,共计小佛1020座,取共千佛之意。这些小佛,是明朝正统年间,修建泰安寺(1443—1449年)时,由镇守永宁(今延庆县境)的太监谷春主持补刻的。连同十方佛下的菩萨、比丘,券项两侧部共有刻像1060尊。

券门的南北券面上,雕刻着造型独特、别具一格的一组造像,其中有大鹏、鲸鱼、龙子、童男、兽王、象王等等,佛界称其为“六拿具”。大鹏寓意慈悲鲸鱼为保护之相,龙子表示救护之意,童男骑在兽王上自然是寓意福资在天,而象王则有温驯善师的含意,券面最下端的石刻纹饰为交杵,又称羯魔杵、金刚杵。原本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在此为断烦恼、伏恶魔,护持佛法的法器。鉴于云台刻石造像的历史与文物价值,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云台刻石造像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真武庙(1996年修复)

明洪熙元年(1420_年)建。真武庙所祀主神为真武大帝。真武即玄武,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道教所奉的神。相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宝剑,入湖北武当山修炼,经42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宋代皇帝因避其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时尊为“镇天真武灵应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元朝时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成为北方最高神。明代对真武信仰达到鼎盛。朱棣称帝后,特加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将其所谓修炼之地——武当山赐名“大岳太和山”。相传,洪武初大将军徐达北征“屡有真武灵助之”,因而在关内修建此庙。修复的庙内有道教真武神八大元帅、六丁六甲神将、水火二将和青龙、白虎等神像。

城隍庙

这组庙宇规模较大。城隍是道教所传守护城池的神。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据说三千多年前的周代,除夕要祭祀八种神,其中就有城神、隍神。以后两神合二为一,就成为城池之神了。道教认为城隍是剪恶除凶、护城安民之神,能应人之求,旱时降雨,涝时转晴,以保五谷丰登,百姓安泰。

最早是三国东吴时,在安徽芜湖建城隍神庙,以供拜祭。到了唐代,祭祀城隍逐渐普遍,人们把一些在地方有功的开明人士死后奉为城隍神,希望他能继续福佑乡土,保护百姓。宋代祭祀城隍更是遍行各乡。到了明朝,明太祖元璋即位不久,就下令在都城南京修建规模宏大的城隍庙,并颁布城隍神的封号爵级,敕封京城城隍为帝,开封临濠等地的城隍为王;府级城隍为威灵公,官居二品,州级城隍为显佑伯,官居四品,并按照级别,配制服饰。另外,城隍还管领亡魂。朱元璋还为城隍组织了一套机构,设有判官和衙役,道教乘机声称“城隍老爷”有权拘捕活人到阴间,死人的阴魂也都首先到城隍庙去接受审问。新官上任必须斋戒沐浴去祭祀城隍庙后,方得进衙理事,每月初一、十五还得前往祭拜。

朱元璋如此重视城隍神是有他的目的的。朱元璋曾对大学士宋濂透露过心里话:“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说穿了,大肆鼓吹神鬼的威力,不过是震慑臣民,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居庸关的城隍庙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7年)。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在这里建置城隍庙除为了护佑关城外,还有约束军民的用意。这次修复是1996年,庙内塑有城隍、阎王、山神、地神等神像。

水门

居庸关地形险要两侧高山,中间一水,水道,南北方向贯穿关城。长城与河道交叉之处,建有双孔圆拱水门,水门上有闸楼,内设水闸,借此控制门内外水量。洪水季节打开闸口,泻洪,枯水季节,储备河水供关城使用。水门桥墩为南北尖状,以利于减少洪水对水门的作用力,起到了防止毁坏,延长使用时间的作用。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3

中国的长城作为坚固的军事防御功能,已经永远失去了它的历史作用,但作为伟大的建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专家学者称为“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城墙”。

今天我们登上了长城,在中国的旅游界界流行着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现在各位都是英雄好汉了,女士们就是巾帼英雄。长城横贯中国的北部,长达6000多公里,合计120_多华里,所以叫“万里长城”。长城与黄河被称为中国北方两巨龙。北京位于黄河以北,长城以南,俗话说“万里长城万里长,遥想当年秦始皇”,其实长城并非起自秦始皇,应该说是起自春秋战国。

公元前220_年,友好往来一举灭掉了六国,他把中国北部的旧长城连接了起来。形成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这一段历史时期的长城叫做秦长城。大家听说过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吗?说的是孟姜女新婚不久,他的丈夫范杞良就被抓去修长城。一去三年,没有音信。一天夜里孟姜女做了一个梦,梦见她的丈夫饥寒交迫,衣不遮体,浑身发抖。喊着说:“我冷啊!我冷啊!”于是孟姜女决定千里寻夫为他送寒衣。她从江淮一带(今安徽)来到北方,沿着长城找寻她的丈夫,她四处打听,一直都没有下落。到山海关一带,一个修城的工头说,范杞良早已经死了。她悲痛欲绝,放声大哭。哭倒了长城八百里。这个传说反映了秦始皇强征民夫,横征暴敛的暴政。

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又修了一道外长城。而且,把它修到了阴山以北,可怜的匈奴人只有“望队山而泣”。真可谓“不叫胡马度阴山”。这一段汉长城可以说是西起新疆境内,东经蒙古,一直到黑龙江流域长达两万余里。这一时期的长城,称为汉长城。

公元1368年,明朝皇帝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北筑长城,从那时起直到明朝末期,先后大修长城十八次,历时260余年。公元1520_年,也就是弘治十二年,才完成了明长城的规模。它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经辽宁、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等省市自治区。全长12700多华里。这一时期的长城叫明长城。就是今天我们各位看到的八达岭这一段的长城。所以说在历史上有三次筑城高潮。这就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如果我们把中国历代的长城全部加起来,它遍布16个省市自治区,总长度5.4万公里,合计10.8万华里。

居庸关号称天下雄关,俗话说“长城之险不在居庸关,而在八达岭”。也就是说“关在居庸,险在八达岭”。八达岭这段长城以瓮城为中心,南至七楼,北到十十楼,全长4770米。它是北京山区通向塞外的唯一通道,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前哨阵地,取四通八达之意。由此可以通向延庆、宣化、张家口、大同、永宁、四海的交通汇集点。八达岭西有岔道城,驻兵780多人。是重要的前哨阵地。建于1531年(嘉靖三十年),而八达岭建于1520_年(弘治20_年),这一带的山叫做军都山,崇山峻岭,形势险要,城关重重,但它终没有挡住李自成的农民军,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率32万大军东度太行山,直取八达岭破居庸关。逼的明朝皇帝崇祯自缢死在煤山,推翻了明王朝。请大家看长城,在总体构造上是上窄下宽,上窄约5.8米,下宽约6.5米。它分别由四种基本的构造构成的,一,城墙;二,城台;三,关隘;四,烽火台。墙内有券门,中间有石梯相连,城墙上可容五马并走。烽火台又叫烟墩,用于传递军情。

它独立于长城之外,几乎每隔一里就有一座。在万里长城上形成了千里的报警系统。每当有敌兵进犯的时候,烽火台燃起烽火,传递军情,白天点烟有枯枝柴加狼粪所以又叫狼烟,烟色浓黑冲上蓝天这叫烽;夜间点烟,必然看不风,就点火这叫燧。合起来称为烽燧。歌曲里唱的“狼烟遍地”也就是战争爆发了。明朝规定来犯敌兵百余人点一烟,鸣一炮;五百人左右,两烟两炮;千余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各位听说过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吗?说的是西周的时候,周幽王为此烦恼,不知如何使她笑起来,这时有位拍马屁的大臣说,您可以在骊山的烽火台上燃起烽火,各位诸侯必然闻讯来救,当他们看到没有敌人,场面必然十分尴尬。果然当周幽王燃起烽火的时候,各路诸侯以为就师告急,空忙一场,看到各路诸侯狼狈的样子,褒姒不禁一笑,周幽王大喜,各路诸侯愤然而去。后来,西戎族真的来攻打京师了,周幽王燃起烽火求救,结果各路诸侯按兵不动,其下场是周幽王被杀,而褒姒被俘,这就是历史上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4

清华大学的主要景观位于西门附近,不过近几年为了保证校园学生学习秩序,西门附近进行了进入管制。游客从西门进入需要按照开放时间,持身份证排队登记,然后进入。除西门之外,东门、北门等几个校门一般全天开放,个人参观可以随时进入,从东门、北门进入也可以游览整个校园,但需要步行约1.5公里左右到达西门附近的景观区,而且这个开放并非官方同意,在监管较严时也会出现无法进入的情况。仅游览西门部分的主要景观再从西门离开,仅需步行约2公里,走走看看1小时即可。清华整个的校园较大,长宽都有两公里左右,若要到校园其他地方逛逛则需3小时左右甚至更久。

清华校园内的主要景点有近春园、水木清华、大礼堂、清华学堂、二校门等,可以从西门进入后顺时针一一参观。

近春园是原来皇家园林的中心地带,有湖水、小亭和葱郁的树木,环境清幽。小湖里面种满了荷花,每到夏季开放,十分漂亮。这个荷塘也正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所描写的荷塘,可以好好观赏一下。

水木清华、大礼堂和清华学堂是清华园里最著名的三座建筑。水木清华建于湖水旁边,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大礼堂的建筑则是西式的圆顶红墙,在大礼堂旁边还有一片大草坪,草坪和大礼堂的合影也是清华形象的代表之一。清华学堂是一座别致的二层小楼,是清华大学的第一批校舍,有灰色的墙砖、白色的立柱,中西合璧,建筑非常优雅。

二校门位于清华学堂的南侧,这座乳白色圆拱式校门的照片流传甚广,是清华最为著名的景点,也是清华的代表形象,绝大多数游客都会在此留影纪念。

位于这些主要景点区域的东侧是清华的主要教学区、研究所和生活区,若有兴趣可以前去参观一下,感受最高学府的学术气息,不过要注意不要打扰到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校园较大,还有些人在校内提供自行车出租服务,一般每小时10-20元左右,需要押一定的押金或押身份证。不过这些服务均属于私自开设,并非官方提供的正规服务,不推荐选用。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5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赵,叫赵缘,大家可以叫我小赵。

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是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始建于1750年,曾两次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抢掠和破坏,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颐和”是颐养天年、身体健康的意思。当年,慈禧太后选用“颐和”这个园名,是盼望能够养好自己的身体。

各位游客,颐和园最有名的就是长廊。看,绿色的柱子,红色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了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美丽的图。但在上千幅图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旁的风景优美,栽满了花木,一种花没谢,另一种花就开了。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好,现在抬头,大家看到那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了吗?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正在万寿山上。向下望,颐和园的大半景色尽收眼底。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正前面,是昆明湖。湖上的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滑过。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地可以望见几座古城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许许多多的垂柳,风光美丽极了!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我们可以从石桥上走过,去小岛游玩。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石桥上了。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狮子,没有两只是一样的。

各位游客,今天的旅途到此结束,相信这次旅行一定能为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6

游客们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你可以叫我王导。今晚,我很高兴能和你一起欣赏北京的美丽风景,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祝大家玩得开心!

游客,你知道吗?夜幕降临,北京亮起来。整个北京城变成了一片光的海洋,一个光的世界。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现在在长安街。长安街上灯火辉煌,汽车川流不息。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天安门铁塔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广场周围,五颜六色的灯光勾勒出高大建筑的雄伟轮廓。

在环路上,立交桥就像彩虹。街道上,灯光、草坪灯和喷泉灯装饰着美丽的北京。

在全新的`王府井和西单商业街上,明亮的窗户、彩色的广告和彩色的霓虹灯让熙熙攘攘的街道看起来比白天更美。感兴趣的游客可以用你的相机留下这美丽的风景。

亲爱的游客和朋友们,今天的旅行即将结束。我很高兴和你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如果你对我今天的导游不满意,请批评指正。谢谢!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7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即将参观的八达岭景区。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而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高峰,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将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叫胡马度阴山”,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同时这也保护了新开发的丝绸之路,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新疆,东到辽东,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而明长城则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术之精是独一无二的。当年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当时元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是还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军事实力,加上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断侵扰,所以开始修筑长城。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达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6350公里。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严密。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而长城在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目的虽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时还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军事作用,第二则是经济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屯田的开发和北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了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不仅仅只有这三次修筑长城的经历,据统计,在上下两千年里,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建过长城,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长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绕地球10圈儿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城墙!遍布了我国1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8万里。

刚才我们所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全长40里。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在关沟中的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可惜现在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了。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条铁路就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因为八达岭地区地势复杂,技术难点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设计的人字型铁路,成功解决了火车不能直接爬坡和转弯的难题,而打通长达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叹服。现在在青龙桥火车站树立的铜像就是詹天佑的,还有纪念碑。

关沟因为居庸关而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宏伟的建筑就是居庸关,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迁徙“庸徒”在这里居住所以得名。在关内,有一个著名的汉白玉石台,就是云台。它是元代的一坐过街塔,上边原来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来的地震中毁坏了。明代又在原处]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间又被毁了,只留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柱础和望柱。云台的面积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门上刻有狮、象、四不象、金翅鸟等浮雕,分别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骑,还有天龙八部护法天神的浮雕。内壁上还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兽图案,券顶上还布满了曼陀罗的图样,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还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些都是元代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讲长城修筑在这里?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毕竟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刚才介绍了那么多景观,您一定急切的想来到景区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好,这里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远处是壮丽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匾额:北门锁钥,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东门的匾额为:居庸外镇,意思是居庸关外又一重镇。现在我们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是崇祯年间制造的。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8

大家好!我叫天才绵羊,今天由我来担任大家的导游。希望我们能一起渡过一段愉快的旅程。

北京王府井大街就像埃菲尔铁塔和香榭丽舍大街一样,早已举世闻名了。对于众多的国人来说,到北京一趟,逛王府井和爬长城一样,是必不可少的日程。

改造后的王府井大街,从金鱼胡同到与长安街相界的南口,810米长,略呈波浪型,大街两侧分布着十二个大型商场,除原有的百货大楼、工艺美术大楼、穆斯林大厦、外文书店外,还新建了六个大型购物娱乐商务综合性商厦,大型商场一条街的格局在北京可谓是独一无二的。

步行在王府井大街的人们可以看到,主街宽敞平坦,红色的花岗岩铺成的地面干净整洁。走在王府井大街上会让人感到设计者无微不至的关怀:累了,王府井街上有独立的座椅,可以让你随时坐下来休息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9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这九座山峰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是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解放初期将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并新建了一些房舍,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潭柘十景: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千峰拱翠、万壑堆云、殿阁南薰、御亭流杯、雄峰捧日、层峦架月、锦屏雪浪、飞泉夜雨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_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20_年12月18日,北京门头沟区责令景区撤除违规功德箱。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_年),寺院初名“嘉福寺”,到了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由于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一直称为“潭柘寺”。民间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潭柘寺规模宏大,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几年还修建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使景区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宗教活动。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潭柘寺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过牌坊是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

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均为清代遗物。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树体高大。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层,木结构。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

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潭柘寺白华松(2张)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主要建筑有万寿宫、太后宫等。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院内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轩亭。[5]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和龙王殿等等,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戒坛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上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内供观世音菩萨,敛目合什,隽秀端庄。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20_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住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镶嵌在金刚延寿塔后边地阶的崖壁上。

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是现今北京怀柔县人,9岁时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禅师傅为师,学习禅宗中临济宗佛学。后来云游辽东和齐鲁等地,遍访名山古刹,向各地高僧学习佛法,归来后在马鞍山竹林寺弘扬禅学。大定初年,潭柘寺的善海禅师带领僧众来到竹林寺,恭请开性回潭柘地任住持。开性任住持期间,在朝廷的资助下,对潭柘寺进行了长达20_年的大规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的殿宇堂舍焕然一新。使潭柘寺的禅学从此中兴,开性也成了金中都地区公认的禅宗临济宗的领袖,使潭柘寺成为了临济宗的中心寺院。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

元代末期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崇信佛教,特别是对当时名贯京城的潭柘寺极为青眯,元顺帝曾请潭柘寺住持雪涧禅师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亲自下厨,礼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重臣姚广孝法号道衍,被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高僧,从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时,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从而夺取了皇位,即为明成祖。朱棣继皇帝位后,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庆寿寺钦命住持,后又加封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仍参与军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每日里与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无初德始禅师探讨佛理。期间,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后来姚广孝奉旨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犹存遗址。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起,历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由朝廷拨款,或由太监捐资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确立了今天的格局。

明代的潭柘寺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

在明代,潭柘寺曾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宣德年间,“孝诚皇后首赐内币之储,肇造殿宇”,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正统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兴土木,在皇室的资助下,扩建寺院,广造佛像。在此期间,英宗皇帝“诏考戒坛”,奉英宗皇帝之命,在寺内修建了戒坛,英宗皇帝赐名为“广善戒坛”,越靖王朱瞻墉还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刚延寿塔,正统四年,明英宗“颁大藏经五千卷”给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作为工食费,并奏请明孝宗拨款,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正德二年(1520_年)三月到次年九月,潭柘寺又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整修,“殿庑堂室焕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余楹”,再一次扩大了寺院的规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孝定皇太后出资,整修潭柘寺,增添殿宇,并建造了方丈院等房舍80余间。

明代的200多年期间内,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次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天顺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潭柘寺。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亲自主持下,从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历时近两年,整修了殿堂共计300余间,使这座古刹又换新颜。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为牌楼亲题匾额,并赐给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龙须竹8杠,这就是我们现今在寺中所见到的“金镶玉”和“玉镶金”竹。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师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并赐给潭柘寺镀金剑光吻带四条,安装在大雄宝殿的殿顶上,现今这四条金光闪闪的吻带依然完好如初。

清雍正年间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专程到潭柘寺进香礼佛。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赐供银二百金、匾额九、楹联二、诗二、章幅子一轴、法琅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处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宝。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把御笔心经和自己手书的诗篇赐给了潭柘寺。

嘉庆皇帝也像其前辈一样,崇信佛教,他也曾到潭柘寺进香礼佛,游玩赏景,现留有其所作的《初游潭柘岫云寺作》五言诗一首。

1920_年蒋介石来北京时,曾专程到潭柘寺去进香。

1950年,北京市园林局接管了潭柘寺,稍加整修后,作为名胜古迹景区向游人开放,成为北京市首批开放的七个公园景区之一。

1956年,全国人大朱德委员长到潭柘寺视察,指示有关部门,要修建一条从门头沟通往潭柘寺的公路,为前来游览的人们提供交通上的方便。

1957年夏,陈毅副总理到潭柘寺参观视察。

1957年10月28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潭柘寺被列为北京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潭柘寺的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64年春,全国政协委员、末代皇帝溥仪到寺参观考察。

期间,潭柘寺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文物遭到了毁坏和流失,建筑也受到了损坏,因而于1968年底被迫关闭,停止开放。

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潭柘寺。这次重修不仅整修了殿堂,重塑了佛像,而且还修建了旅游服务设施。1980年7月,潭柘寺进行试开放,8月1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1997年初,潭柘寺恢复宗教活动。

20_年6月,国务院确定潭柘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_年夏季,潭柘寺举办一系列庆典活动,庆祝建寺1696年周年。经考证潭柘寺创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20_年),这个考证结果得到各界认同。

20_年9月9日潭柘寺举行了隆重的建寺1720_年周年庆祝活动。

在很多门头沟的老人口中,潭柘寺的寺名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华严经》以为净业”,“其所诵时,一城皆闻之,如在庭庑之下”。很多信徒踊跃捐助,助其在幽州开山立宗,所以华严祖师就去找当时的幽州都督张仁愿,向其求建寺之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地址可曾选好?”于是华严祖师带张仁愿来到了潭柘山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东沟刘家的土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这是有主之地,我也不好擅自做主。就把姜姓和刘姓地主一起叫来协商,两地主本不想给,但看在张仁愿的面子上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不可太多,太多的话我们以后就没有饭吃了。”华严祖师知其俱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良田无数。便取出盖自己蒲团的毯子对二人道:“不多不多,两位施主可否割这一毯之地与我?”姜姓和刘姓地主一看只有这巴掌大的一块毯子,忙不迭的答应,并且请张仁愿做中人。华严祖师见张仁愿答应了做中人,就把手中布毯往空中一抛,只见布毯在空中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且迟迟不落地众人目瞪口呆,不一会,布毯已经大到遮天蔽日,两地主面如土色的喊:“够了,够了!请大师慈悲,不要让它再大了!”华严祖师含笑看了二人一眼说:“落”于是毯子就落了下来。直直盖住了好几座大山。张仁愿对两人道:“这一毯之地就让与华严大师,二位可不要反悔。”二人一看真佛在此,哪敢反悔。于是华严祖师就在此地以破败了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修筑殿宇,扩建寺院。因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在后山的龙潭合流后,流经寺院,向南流去,不仅满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还可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农田,故华严大师命名此寺为“龙泉寺”。但华严祖师以一毯之地建寺的大神通却广为流传,当地人都私下称此寺为“毯遮寺”后经千年,“毯遮寺”就逐渐演变为“潭柘寺”。

景区

进香古道

潭柘寺[1]历史上游人香客云集,香火很盛。从金代以后,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到这里来进香礼佛,后妃、王公大臣更是数不胜数,平民百姓则更是难以胜记,特别是从明代之后,潭柘就已经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厂所。潭柘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多条古香道,从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资修建,有的是由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民间香会出自于对佛的虔诚之心,而集资修筑的,还有的是当地的商号与百姓共同修筑的。这些古香道经过了历代不断的整修,使用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为潭柘寺的对外交往,为善男信女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芦潭古道

芦潭古道是旧城通往潭柘寺的一条主要道路,原是一条山间土路,路面质量较差。从清代世宗雍正皇帝起,在河北省易县修建皇陵,即清西陵,雍正皇帝即葬于斯。为了拜谒皇陵之需,乾隆年间由朝廷出资,将原有的道路拓宽展平,并将部分路段用条石铺砌,当时称为“京易御道”。芦潭古道是京易御道的支线,当时也得到了整修,拓宽展平,部分路段铺砌了条石或石块。芦潭古道起自于京易御道上的卢沟桥,过长辛店,东王佐、沙窝村、大灰厂,穿过石佛村,到达戒台寺,翻过了罗睺岭,走南村、鲁家滩、南辛房、平原村,到达潭柘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玄烨在去潭柘寺时,走的就是这条芦潭古道。

这条古道从石景山区的庞村,过永定河后,经卧龙岗、栗园庄、石门营、苛罗坨、越罗睺岭,与芦潭古道会合,到潭柘寺,全长20公里的路线与现今108国道门头沟段基本相吻合。这条古道是京城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而且平坦易行,并比芦潭古道近5公里。位于栗园庄的奉福寺是潭柘寺的下院,是远途香客去潭柘寺的中转站,从京城而来的香客,一般都要先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赴往潭柘寺。返回时也要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返回京城。清代诗人震均作有一首《丁酉秋游一百四十韵》,详细地记述了这条路线,以及沿途的风光和见闻。这条古香道同时也是潭柘寺的一条主要运输线,奉福寺管理着属于潭柘寺的13座粮庄,并且设有粉坊、磨坊、麦坊等,是潭柘幸的总仓库和粮食、副食、蔬菜的主要供应基地,每天都用骡马向潭柘寺运送生活必需品,所走的就是这条庞潭古道。

现今门头沟永定镇的东、西辛称村,原来合称为“新城”在历史上是永定河上的一处古渡口,也是一座繁华的大集镇。新潭古道从新城开始,经何各庄、太清观、万佛堂,翻过红庙岭,经桑峪到达潭柘寺。这条道路几乎是直线,全长不到20公里,是京城到潭柘寺最近的一条古道。除了部分香客走这条古道去潭柘寺外,新潭古道还用于商业运输。潭柘寺一带盛产煤炭,有许多小煤窑,运输煤炭的骡子、骆驼、毛驴进行在古道上日夜不断。在明代新潭古道得到了整修,部分路段修建了土桥,铺砌了条石或石块。现今从万佛堂至红庙岭的一段古道仍保持着原貌。

修建于唐代的古“玉河大道”是从北京到门头沟的主要道路,从石景山区的麻峪开始,过永定河后,经大峪、东西辛房到圈门,上九龙山,经峰口庵到王平口。其中从麻峪到圈门一段为平原,道路即宽又平坦。于清康熙年间,对道路进行了重修,于清代末期改建为京门公路,解放以后重修了京门公路,并开通了门头沟区的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从阜城门到门头沟的圈门。门潭古道从圈门向南,翻越南大梁,到达潭柘寺,这条道路只有上山时为几百米长的上坡路,到了山上之后,基本上都是盘山而行的山路平道,绕过两个山头之后就到了潭柘寺,全长只有三四公里。

这是指从潭柘寺通往王平口的一条古道。从潭柘寺开始,经阳坡园、赵家台、十字道到达王平口。王平口是京西重要的交通枢纽,从王平口向西经宅舍台、玉皇庙、东板桥、千军台,翻越大寒岭,过煤窝到军响,进入清水河谷地,向西经斋堂、清水到洪水口,翻越山岭就到了河北省的涿鹿县,远可达山西、内蒙等地,是西北而来的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门头沟西部地区的香客去潭柘寺也都走这条古道。在抗日战争时期,斋堂地区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根据地的许多物资都是从这条古道运进山里去的,八路军、武工队、县大队也通过这条古道进入潭柘寺地区,打击敌人,将潭柘寺一带由敌占区变为游击区,并以此为依托,向永定镇一带发展。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宛平县委和县大队也是从这条古道进军潭柘寺地区,并于1947年解放了潭柘寺地区。这条古道既是一条西北部地区进香潭柘寺的古香道,同时又是一条具有革命意义的交通要道。

潭柘二宝

宝锅

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现在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

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送给潭柘寺消灾。一夜大风雨时,石鱼从天而降,掉在院中。据说石鱼身上13个部位代表13个省,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部位便可降雨。现在寺中的石鱼为后来复制的。

潭柘十景

平原红叶

潭柘山的红叶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名冠京城。秋天是潭柘寺最美的季节,古刹所处的平原村,山上长满了柿子、红果、山楂、秋梨等果木树以及黄栌、丹枫。金风过后,这里“霜草萦浅碧,霜梨落半红”,可谓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如火似霞,宛如丹桂涂朱。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红叶。

九龙戏珠

潭柘山背靠一座浑圆的小山,此山植被繁茂,青翠欲滴,名曰宝珠峰,当地人则称其为蜘蛛峰。在小山的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拱卫环护,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一峰当心,九峰环立”,九座高大的山峰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马蹄形,而潭柘寺所在的宝珠峰位于中心,恰似九条巨龙围绕着一颗宝珠,在争抢、玩耍、嬉戏。由于有这九座高大的山峰作为屏障,从而挡住了从西北袭来的寒流和风沙,宝珠峰才能松柏苍翠,花繁草盛。

千峰拱翠

潭柘山值被繁茂,春游潭柘寺最有情趣。站在寺前,环顾四周,但只见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满目青绿,赏心悦目。近在眼前的宝珠峰松柏苍翠,蒿草新绿。清代诗人王嗣槐有诗赞曰:"山足岗低夕杳冥,树蓝坐隐九峰青。含桃红点祗园树,修竹苍浮曲水亭。"就连那位遍游全国青山绿水的乾隆皇帝见到了此处的美景,也不禁吟出了:"青山绿如洗,四面作佳邻"的诗句。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万壑堆云

夏日天气变化无常,山区尤甚。炎炎烈日西斜,凉风骤起,抬头远望西北天际,但只见乌云翻卷而来,西山爽气朝来歇,倏忽玄阴满四陲。如钱塘潮涌,如天兵布阵,滚过山坡,溢满山谷,风穿林吼,空谷传音,汹涌屡欲崩,与山相吞吐。这时候若登上寺内的毗卢阁,你才会真正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韵味。这就是潭柘十景之四,万壑堆云。

殿阁南薰

登上高大的毗卢阁,只见眼前殿宇嵯峨,整座寺院香烟缭绕,每座殿堂前的铁焚炉、铜香炉内,成炷成把的高香燃尽一层又一层,烟雾升腾,弥漫全寺。透过青烟,钟馨声悠,幡幢微荡。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西天佛国的祥云慈雾之中,颇有一种出凡入圣之感。

御亭流杯

流杯亭,位于行宫院内,是当年清代乾隆皇帝为得"曲水流觞"之趣而建。这种建筑仅在中南海、故宫乾隆花园等少数几座皇家御园以及恭王府才可以见到,潭柘寺的"流杯亭"可算是在民间稀有的一座了。这里旁有竹林,伴以古松,环境清幽,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民国时期的著名旅行家田树藩有诗赞曰:"猗亭畔景殊出,修竹风清送晚秋。隔院钟声传耳底,石间泉水入亭留。"如今的流杯亭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之一。

雄峰捧日

中国的许多旅游胜地都有观日出的景致,但在潭柘寺观日出更令人陶醉。清晨登上观音殿前的月台,举目望去,只见雄伟的捧日峰的身影在晨光白霭中逐渐清晰。须臾,东方渐明,一轮红日冉冉而起,仿佛是捧日峰用合拢的巨手将红红的太阳缓缓地托起,这种雄浑壮丽的景观,你只有在潭柘寺才能一饱眼福。诗人黄叔琳赞曰:"晓钟声度白云层,霞气冥蒙冷翠凝。扶杖独来峰顶望,四山浮黛日初升。"

层峦架月

夜静观景,在潭柘寺,令你神驰心醉。夜幕降临,群山沉寂,只有殿堂内佛像前的香火烛光透过窗门,在星星点点地闪烁。这时候你登上延清阁,遥望天际,只见宛如波涛起伏,高低错落的峰峦映在星光点点的天幕上。一轮明月漂浮在由峰峦组成的波涛之上,秀美的架月峰托着宛如银盆的明月,不愿让她坠落下去。"珠斗横斜碧汉低,夜凉风露正凄凄。冥蒙淡月谁留得?影在苍松翠岭西。"

锦屏雪浪

quot;天然一架锦屏开,不费人间智巧排。"冬季的潭柘山景色别具一格。瑞雪初霁,层峦重岭,茫茫一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尤其是南面的锦屏山更是秀美,抬头望去,恰如一幅锦绣玉雕的美丽图画。起伏的山峦宛如玉龙盘绕,又像蜡雕银铸。皑皑的白雪好似满山梨花,又像海上银波,若身处此情此景之中,你一定会由内心里呼喊出来,"好一派北国风光!"

飞泉夜雨

夏季夜晚,月影朦胧,可享受仙宇神宫之妙趣。从东侧门走出寺院,顺着寺院墙边的小路漫步北行,闲步山谷,静听着淙淙流水和声声虫鸣,惬意非常。"岩峦幛开豁耳目,岚雾翠低濡衣襟。"这就是明初名臣姚广孝对这种景色的描述,当年他隐居在潭柘寺时,所居住的少师静室就在寺院的东北侧,离这道断崖很近,他经常到此来散步。正因为他亲身领略了这番意境,才会吟出如此美妙的诗句。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0

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我姓郭,大家可以叫我小郭。今天我们将游览的是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经将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览时请大家自觉保护它的清洁。首先,让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颐和园的历史。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前身为帝王的行宫和花园,早在金卢元二年金主完颜亮就修建金山行宫于此,后代不断扩建,至清朝慈禧时大力重建,称“颐和园”。

颐和园的总面积为294公顷,主体是昆明湖和万寿山。因此,待会儿我们也着重参观这两个景点。园中宫殿厅轩、楼阁亭堂格调各异。整座园林集中国园林艺术之大成,宛若天成!好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饱览颐和园的景色吧!

大家请跟我来!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这就是有名的长廊。大家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是多么的庄重典雅,一眼望不到头。各位请随我沿着这条长廊走,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大家仔细看就可以发现每一间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上面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繁花似锦。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1

大家好,我叫,今天很快乐能当上大家的导游。我们如今准备去的地方是北京颐和园。

游客朋友们,颐和园到了,请大家随身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有次序地下车。如今我们来到的是有名的长廊。长廊很长,共有七百多米,一眼望不到头,分成273间。在每一间的横榄上都有着美丽的画,有的画着风景、有的画着花草树木、还有的画着人物。在这条长廊里,有着绿漆的柱子和红漆的栏杆,一根根柱子看上去非常整齐,像一个个训练有素的哨兵。长廊的两旁都栽满了花草树木,这一种花还没枯萎,那一种花又开了,使长廊里常年洋溢着花的香味。

游客朋友们,我们已经游完了长廊,接下来我们准备去的是万寿山。请大家小心梯级,有孩子的家长们请照看好自己的孩子。如今,请旅客朋友们往上方看,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物,这个就是佛香阁。在佛香阁的下面,还有一排排宫殿,就是排云殿。游客朋友们,我们已经登上了万寿山的山顶。如今,请大家往山底下望,颐和园美丽的风光大半都收在眼前,有葱郁的树丛,美丽的`宫殿......。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客朋友们,我们如今来到的是昆明湖,请大家不要随地吐痰、扔垃圾,要保护好这里的美妙环境。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岸上栽着多得数不清的垂柳。在昆明湖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游人可以走过石桥,到小岛上玩。这一座石桥一共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在桥栏杆上有许多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市面上姿态不一的石狮子,这么多石狮子,没哪两只是一样的,美极了。

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的颐和园一日游就到此完毕了,希望你们有时机再来细细游赏,再见!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2

大家都知道,清华大学是一所著名大学,如果我要问你,清华大学的历史,你应该就说不出来了吧。那好,我现在就告诉你。

1909年,农历六月初四,成立游美学务处,总办周自齐。1911年,农历四月初一,清华学堂开学。

清华大学的创建时期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当时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并开设国学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拥有文、法、理、工等院系,盛极一时。

清华大学的发展时期

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以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陈寅恪、赵元任等为代表的清华学者,

清华大学校园风景主张“中西兼容、文理渗透、古今贯通”,形成了著名的“清华学派”,对清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学术大师,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谓光耀西山。

在自然科学方面,清华培养的人才同样是群星璀璨,他们中有竺可桢、段学复、在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勋章”的20位功勋中,有9位是清华校友。截至20__年12月底,1537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近20%为清华大学校友。

在清华的天空中,有太多我们引以为豪的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清华校长梅贻琦任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实际主持校务。在战火纷飞、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岁月里,师生休戚与共、艰苦办学,联大也以名师云集、水平高、学风好而蜚声海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原址复校。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3

女士们、先生们:咱们今天下午的活动内容是逛胡同和参观四合院。胡同和四合院是历史上北京城的有机体,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老北京人休养生息、繁衍挣扎的地方,是北京城历史演进的的有力见证。我们想真正地了解北京人的生活,就得钻胡同,串四合院。

为了使大家游览中增加情趣,现在利用乘车的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胡同和四合院的知识。

(导游员可利用适当的时间,向客人们总述或分段介绍下面的内容)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千万不可小看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更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仅供人们栖身住宿的地方,如果听我稍加讲解,就可发现,原来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蕴藏着如此丰富的中华文化!我先介绍一些有关“胡同”的知识。

(胡同一词的由来)

北京城内的胡同与繁华的大街比起来,确实有些不起眼,但是据专家们考证,明朝就有人对胡同进行研究了,至今已有了五六百年的研究史。胡同的写法明朝与现在不同,是将“胡同”二字,分别夹在“行”字的中间,如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出版的《京师五城坊巷吞[集》中的“吞[”二字,就是典型的早期文献证明。明朝人对这种写法非常得意,说胡和同是“胡人大同”的意思,从表面上看具有“少数民族团结”的,然而二字都夹在“行”字之间,就暗示着蒙古人(元朝统治者)早晚要走人的了。

历代众多的专家们曾从多角度对胡同一词进行考证,有的从音韵学角度,有的从字形发展角度,有的从方言角度……最后较集中的成果认为胡同一词原是蒙古语。本世纪40年代出版的《北京地名志》载,在蒙古,比村稍大的部落就叫胡同,也有专家说,胡同是蒙古语中“浩特”的音译。浩特即城镇,包括胡同。

原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张清常先生的考证是较有说服力的。他认为胡同是蒙古语“Hottog”的音译,是水井的意思,有人译作“霍多”或“忽洞”,现在内蒙古仍有以此音命名的地方,如赛音忽洞(好井)、乌克忽洞(死井)、哈业忽洞(双井)等。北京地区一向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

(胡同一词何时出现)

胡同一词既然来源于蒙古语,那么蒙古人统治北京地区的元大都时期,这个词有可能就出现了。果然,人们在元杂剧中发现了“胡同”一词。元代大戏曲家王实甫的《歌舞丽春室》杂剧中,就有“恰便以锦胡同”的唱词,在其他的元杂剧中也有类似发现,如“辞别了老母,俺串胡同去了”(《孟母三移》)、“我家住在砖塔胡同”(《沙门岛张生煮海》)……戏中的砖塔胡同即现在西四丁字街南有座七级砖塔的那条胡同。

既然元代才出现胡同这个词,而北京却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人们可能会问,元代以前,北京地区的街巷叫什么呢?回答很简单的,那时的北京地区是按古代传下来的旧制,叫做街、巷、坊、里等。这一点从宣武区的地名中可得到证实。因为宣武区的历史早于内城。换句话说是先有宣武区(古蓟城),后有内城区(元大都),所以宣武区中现在叫胡同的地名相对要少,而以坊、巷、里、街等为地名的较多,如南横街、白纸坊、华康里、清泉巷等。

(有因可循的胡同名称)

一些外地朋友或外国客人对北京五花八门的胡同名称表示不可思议,耳朵眼、椅子背、豆芽菜、象鼻子坑、焖葫芦罐、石老娘、王寡妇、大脚、臭皮等,都是胡同名,令人不得要领,不如其他的大城市,如上海、天津等,用地名或事件作为该市地名,或称道,或称路,让人一目了然。其实北京的地名也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只是没引起人们的注意罢了。如果稍加分析,不难发现,北京的这些地名都与人们的生活或社会现象有关。之所以人们觉得它们如此五花八门、杂乱无章,主要是因为这些名称出现的时间有先后,社会现象复杂造成的。总的来说,北京的这些胡同名称是自然形成的,并非出于行政命令,统一规划,而且是源于生活。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4

北京大学是当前中国学科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理科、新型工科、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医学学科是她的传统强项。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大学,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并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北大成立之初即为中国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的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华数千年国家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誉。有人用“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来评价北大的历史地位。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作为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作为中国0最早的活动基地,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不可代替的贡献,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在这里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著名教育和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京大学从此日新月异。-、李大钊、毛泽东以及鲁迅、胡适等一批杰出人才都曾在北京大学任职或任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长沙,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初,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汇聚三校菁华,以刚毅坚卓精神,维系中华教育命脉。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返回故园,于1946年10月正式复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高校于1952年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大学的校友和教师有近400位两院院士,中国人文社科界有影响的人士相当多也出自北京大学,并且产生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建设的新时期,并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两所大学之一。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题词:“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并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5

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xx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一座座青瓦灰砖的四合院之间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

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道教的白云观等。藏传佛教的雍和宫等,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等。

北京中轴线是指元、明、清时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而近年来又重新修建了永定门城楼。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6

女士们、先生们:

我叫_,大家叫我小王就行了。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闻名世界的故宫博物馆,简称为故宫,就是昔日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为“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有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仄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春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处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周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故宫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今俗称御花园,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叠砌而成,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北登高。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朋友们,因为时间仓促,这次对故宫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详细的参观。谢谢合作!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7

大家好,我叫张一鸣,今天很高兴能当上大家的导游。我们现在准备去的地方是北京颐和园。

游客朋友们,颐和园到了,请大家随身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有次序地下车。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有名的长廊。长廊很长,共有七百多米,一眼望不到头,分成273间。在每一间的横榄上都有着美丽的画,有的画着风景、有的画着花草树木、还有的画着人物。在这条长廊里,有着绿漆的柱子和红漆的栏杆,一根根柱子看上去非常整齐,像一个个训练有素的哨兵。长廊的两旁都栽满了花草树木,这一种花还没枯萎,那一种花又开了,使长廊里常年洋溢着花的香味。

游客朋友们,我们已经游完了长廊,接下来我们准备去的是万寿山。请大家小心梯级,有孩子的家长们请照看好自己的孩子。现在,请旅客朋友们往上方看,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物,这个就是佛香阁。在佛香阁的下面,还有一排排宫殿,就是排云殿。游客朋友们,我们已经登上了万寿山的山顶。现在,请大家往山底下望,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大半都收在眼前,有葱郁的树丛,美丽的宫殿……。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客朋友们,我们现在来到的是昆明湖,请大家不要随地吐痰、扔垃圾,要保护好这里的美好环境。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岸上栽着多得数不清的垂柳。在昆明湖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游人可以走过石桥,到小岛上玩。这一座石桥一共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在桥栏杆上有许多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市面上姿态不一的石狮子,这么多石狮子,没哪两只是相同的,美极了。

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的颐和园一日游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你们有机会再来细细游赏,再见!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8

各位游客:

上午好!

很高兴,今天由我带大家去长城游玩。我姓朱,大家可以叫我朱导。

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用血汗和智慧修筑成的,大家可以看看这城墙顶上的方砖,铺得非常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这方砖,一块就有两三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車,沒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关于长城,还有一段凄美的传说。从前,有益对金童玉女下凡。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在他们成亲的当晚,官兵把范喜良抓去,去修筑长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孟姜女在家苦苦等候,却不见夫君回来。她帮夫君整理好寒衣,就奔向长城。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终于,她来到了长城脚下。却被告知自己的丈夫早在3天前去世了。她悲痛欲绝,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就把长城哭倒了。这就是有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我的介绍已经完了,大家现在可以自由参观。在参观时请大家不要扔垃圾,不要乱刻乱画,注意保持卫生。

“不到长城非好汉。”让我们一起来见证长城的雄伟壮观吧!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19

天安门前的汉白玉桥,一般称为金水桥。

金水桥分为内外金水桥,建于明永乐年间。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内太和门前广场内金水河上,系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横亘在天安门前外金水河上的三孔拱券式汉白玉石桥为外金水桥,重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桥面略拱,桥身如虹,构成绮丽的曲线美,中间最突出的一座雕着蟠龙柱头的桥面,只许皇帝一人通过,叫“御路桥”;左右两座雕有荷花柱头的桥面,只许亲王通过,叫“王公桥”;再两边的,只许三品及以上的文武大臣通过,叫“品级桥”;最靠边的普通浮雕石桥,才是四品及以下官吏和兵丁走的,叫“公生桥”。5座内金水桥除有类似严格的等级规定外,还表示“万方来朝”之意。

华表

明永乐年间建造承天门时建立的两对华表,巧妙点缀了整个精美的故宫建筑群,增强了古老建筑艺术的整体感。华表是天安门的一个重要标志,与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雍容典雅的金水桥、威武雄健的石狮子浑然一体,已成为天安门前一道特有的美丽景观。天安门前华表顶上的那只蹲兽叫“犼”,望着皇宫外头,人们称它“望天犼”、“望君归”。在天安门城楼后边也有两座同样的华表,顶端也蹲着一只石犼。华表上的石犼面向北,朝着皇宫的方向,人们称它“望君出”。“望君出”就劝诫皇帝不要老是待在宫殿里,该到民间看看百姓的疾苦。

天安门前金水桥畔两座对称的华表,原来并不在现在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天安门广场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和十月一日,都要举行盛大的游行集会等群众活动。为方便游行队伍和交通的便利,1950年8月把华表分别向东、向西并向北挪移数米至金水河岸边并列摆放。

天安门前石狮子

天安门前金水桥南北各安置一对身躯庞大的石狮。这四个白玉石大狮子,雕刻精致。据《中国狮子艺术》一书记载:“这两对石狮雕刻于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高2.5米,加上底座总高近3米,头顶13个疙瘩,按当时规制,是最高等级的石狮。”这两对石狮雕刻比例协调,瞪着大眼睛,微微侧歪头,半咧着嘴,鬣毛工整地缠卷成涡旋状,前腿上有一个不大的“圆钱”纹,身披缨络盘结锦带,胸绶带上有环铃和缨络穗坠。石狮的用材是一种灰白中夹带着均匀浅灰绿色斑的石头,抗自然风化能力强。石狮用整块料石雕凿而成,造型、尺寸和刻工都一样,体现了明朝的雕刻工艺,是北方石狮的代表。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端,五星红旗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人民英雄纪念碑屹立在广场的中央;人民大会堂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广场的东西两侧遥遥相对。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20

今天是3月10日星期六,一个天气晴朗的下午。得知郭柯新要到后海游胡同,我也顺便跟着郭柯新一家去游玩。

到了后海,我们先参观了宋庆龄故居。随后,我们坐上了三轮车,这种三轮车是由黄包车演变而来的,向我们本次梦幻之旅的目的地——四合院行进了。

啊,终于到了!七级台阶,四个菱形门簪,依稀可见昔日的辉煌;微窄却古老的百年大门,给人一种威严、庄重的气派。我们慢慢登上七级台阶,小心翼翼地跨过门坎,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想探个门内的究竟。

门内的情景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森严。只见一个老北京四合院传统的“影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堵雪白的墙壁,外面有木制的围框,两旁挂着一串串小葫芦,两个红彤彤的中国结一下子就让墙壁鲜亮了起来。墙壁上帖着一个大大的“福”字,好象要把福请进家里。“福”字前摆着一口大缸,里面种着象征“阖家团圆”的荷花;而大缸前则种着花花草草,给原本就美丽的“影壁”平添了一种独特的姿色。

绕过影壁,走过游廊,我们看见了老北京四合院的内院了。它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被刻意装饰过,它由东、西、南、北屋围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正屋。这时我注意到,正房的房顶比别的房顶高,后来我才得知因为这是老辈人的住房。想着想着,我们不知怎么就见到了同学刘琛,这可真是巧。“刘琛……”郭柯新首先就来了个“热烈拥抱”。可我却一直在纳闷儿:明明是刘琛先迎接我们的,她是怎么知道我们会来呢?带着满腹的疑惑,我进了正房。

进了正房,迎面是一台八仙桌、太师椅,一切都那么传统。整个人好象都安静了下来。这家的主人王老师给我们讲解四合院。听她介绍,我的谜题也将一一解开。原来,这间房是辈份最高的“太爷”住的,为了显示辈份高低,所以屋顶高。而刘琛为什么能看到我们则是因为这间屋子地面就高。古时,为了不让别人看到院里的隐私,所以才修高。这样,屋内的人能看见院内,但院内的人却看不到屋内的情景。这时,刘琛发现八仙桌上有一些奇怪的图案。王老师解释说:“这是满族传统的图案,意思是家才是最美好的、幸福的港湾。”原来是这样!这东西还真让人捉摸不透呢……咦?还有一间卧室。“可以进去吗?”我悄悄问刘琛。“可以。你看这床……”我走进屋,只见床梁上雕刻着葫芦的图案,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葫芦是一种传统花纹,与“福禄”谐音。顾名思义,也就是保佑一生福禄双至喽。哎,四合院里的规矩还真是多呢!

出了正屋,我们又回到小院,玩起了“深宅游戏”。这些空竹、陀螺、风筝都是老北京喜爱的玩意儿。我们也玩了几个,但总玩不好。听王老师说,在四合院里小时候一起玩大的伙伴叫“发小儿”,而从穿开裆裤时就一起玩儿的伙伴则叫“屁帘儿朋友”。嘿!真是有意思!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时间飞快地过去了。我恋恋不舍地走出了四合院,一步三回头,好想在这儿住一辈子呀!这里的奥秘还等着我去探索……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21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颐和园。我是一名导游:郑秀珍,如果你需要什么,就来找我。请注意。进入颐和园大门请不要放冷垃圾。谢谢合作。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北京的颐和园,颐和园还有一个名字: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有山有水。山是万寿山,水是昆明湖,名胜古迹很多。走进大门,你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绘画画廊,这简直是一个长长的故事和传说的卷轴,让人驻足流连。请看,长廊上有绿漆柱子,红漆栏杆,一眼望不到尽头。这条走廊很长,700多米!每一个跨槛都画着五颜六色的画,栩栩如生,总共有几千幅!大家抬头看看。是不是很美?好的,你游完长廊后,我们去游乐园。幽默的花园是南方水乡最具特色的,公园里有柳荫和蜿蜒的走廊。漂浮在水面上的荷叶连成一片,密密麻麻。在茂盛的树叶中,星星一样的荷花点缀着。你看,有的荷花有两三瓣,有的开满了花和骨头,有的露出小黄莲,有的已经全部开花了。从幽默的花园走来,你来到了万寿山。

从万寿山脚下望去,半山腰矗立着一座宝塔形的三层楼,金灿灿的'琉璃瓦闪着金光,那就是佛香阁。让我们去山顶看看。从佛香阁前往下看,颐和园的风景大部分都能看到。大家向左看,那是昆明湖。昆明湖的水清澈宁静。以后我会去昆明湖看看。

从万寿山下来的是昆明湖,我刚才提到过。昆明湖被一条长长的堤岸环绕,堤岸上有几座风格各异的石桥,河两岸有许多柳树。湖水波光粼粼,蜿蜒流淌的十七孔桥像一条长龙躺在湖面上。你可以乘船去玩,看看风景。一小时后在门口见。

今天,我们的旅程到此结束。欢迎再次光临。玩得开心!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22

欢迎来到风景如画的颐和园,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希望我的导游词能帮助大家玩儿得开心!

首先导游词为您介绍介绍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大约于1794年建成,因为圆明园的焚毁,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有着“皇家园林博物馆”的美誉,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风景也让它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下面,就让我们一块来领略它的风光吧!

第一个景点,我带大家游览长廊。这条长廊长700多米,划分为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人物、花草、风景等画作,几千幅画风采各异,没有两幅是相同的。而长廊两旁栽植的这些花木也是竞相斗艳,一种花还没谢,另一种却已盛开。置身长廊,大家更能感到从昆明湖上吹来的习习微风,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从长廊出来,我们接下来游览万寿山,从山脚下向上看,那座半山腰耸立的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叫“佛香阁”,它下面的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叫“排云殿”。置身于佛香阁上远眺,整个颐和园的美景尽收眼底!而佛香阁正前方那面如镜子一样安静,如碧玉一般剔透的就是昆明湖,它的静,源自于当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时,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在此向东远眺,更能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让人心中产生一种朦胧的美!

从万寿山下来,我们游览的是昆明湖,古诗有云:“湖围长堤岸,堤岸杨柳垂”。看到那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美丽的湖心岛,肯定让人迫不及待的`想登岛观赏美景,登岛的石桥有十七个桥洞,人们叫它“十七孔桥”。桥栏石柱雕刻着的这些成千上万的小狮子,在雕刻着的精心雕琢下,它们不仅生动逼真,而且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颐和园处处是美景,说也说不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的导游词到此结束,祝大家旅途愉快,万事如意!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23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这九座山峰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是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

解放初期将部分年久失修的殿堂拆除,并新建了一些房舍,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潭柘寺不但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也十分优美,春夏秋冬各自有景,晨午晚夜情趣各异,早在清代“潭柘十景”就已经名扬京华。

潭柘十景:平原红叶、九龙戏珠、千峰拱翠、万壑堆云、殿阁南薰、御亭流杯、雄峰捧日、层峦架月、锦屏雪浪、飞泉夜雨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_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

20_年12月18日,北京门头沟区责令景区撤除违规功德箱。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20_年),寺院初名“嘉福寺”,到了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由于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一直称为“潭柘寺”。民间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

潭柘寺规模宏大,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殿堂随山势高低而建,错落有致。北京城的故宫有房9999间半,潭柘寺在鼎盛时期的清代有房999间半,俨然故宫的缩影,据说明朝初期修建紫禁城时,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现潭柘寺共有房舍943间,其中古建殿堂638间,建筑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是北京郊区最大的一处寺庙古建筑群。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风景优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近几年还修建了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实行交通、住宿、餐饮、游览、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使景区成为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僧团进驻,潭柘寺恢复了宗教活动。

潭柘寺寺院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可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潭柘寺主体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斋堂和毗卢阁。东路有方丈院、延清阁、行宫院、万寿宫和太后宫等。西路有愣严坛(已不存)、戒台和观音殿等,庄严肃穆。此外,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

山门外是一座3楼4柱的木牌坊,牌楼前有古松二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过牌坊是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

天王殿殿中供弥勒像,背面供韦驮像,两侧塑高约3米的四大天王神像。天王殿两旁为钟鼓楼,后面是大雄宝殿。宝殿面阔五间,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上檐额题“清静庄严”,下檐额题“福海珠轮”。

正脊两端各有一巨型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遗物,上系以金光闪闪的鎏金长链。殿内正中供奉硕大的佛祖塑像,神态庄严,后有背光,背光上雕饰有大鹏金翅鸟、龙女、狮、象、羊、火焰纹等。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均为清代遗物。大雄宝殿后为斋堂院,是和尚们吃饭的地方,堂后有三圣殿,但此二殿均已拆除。只剩两株娑罗树和两株银杏树,树体高大。中轴线终点是一座楼阁式的建筑,名毗卢阁,高二层,木结构。站在毗卢阁上纵目远眺,寺庙及远山尽收眼底。

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潭柘寺白华松(2张)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主要建筑有万寿宫、太后宫等。院中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院内有流杯亭一座,名猗轩亭。[5]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的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和龙王殿等等,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戒坛是和尚们受戒之处,台上有释迦牟尼像,像前有三把椅子,两侧各有一长凳,是三师七证的坐处;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上有乾隆手书莲界慈航,内供观世音菩萨,敛目合什,隽秀端庄。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20_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当时佛教还未能被民间所接受,因而发展缓慢。以后又出现了北魏和北周两次“灭佛”,故而嘉福寺自建成之后,一直未有发展,后来逐渐破败。

唐代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696-697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来潭柘寺开山建寺,“持《华严经》以为净业”,潭柘寺就成为了幽州地区第一座确定了宗派的寺院,潭柘寺得到兴盛。

唐代会昌年间,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在道士赵归真和权臣李德裕的怂恿下,唐武宗下令在全国排毁佛教。潭柘寺也因此而荒废。

五代后唐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从实禅师来到了潭柘寺,铲除荒夷,整修寺院,“师与其徒千人讲法,潭柘宗风大振”,才使潭柘寺走出了“武宗灭佛”的阴影,重又繁盛了起来。当时的潭柘寺也从此由华严宗改为禅宗。

辽代时期由于幽州地区律宗大盛,而禅宗则发展缓慢,潭柘寺的香火衰微。

金代,禅宗在中都(今北京)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

金大定年间,皇太子完颜允恭代表其父金世宗完颜雍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当时的住持僧重玉禅师为此特写下了《从显宗幸潭柘》一诗,记述了当时的盛况,后于明昌五年(1194年)镌刻成碑,立于寺中,现此碑犹存,镶嵌在金刚延寿塔后边地阶的崖壁上。

在金代,潭柘寺禅学昌盛,其代表人物是临济宗大师广慧通理禅师开性。开性是现今北京怀柔县人,9岁时在潭柘寺出家,拜戒振禅师傅为师,学习禅宗中临济宗佛学。后来云游辽东和齐鲁等地,遍访名山古刹,向各地高僧学习佛法,归来后在马鞍山竹林寺弘扬禅学。大定初年,潭柘寺的善海禅师带领僧众来到竹林寺,恭请开性回潭柘地任住持。开性任住持期间,在朝廷的资助下,对潭柘寺进行了长达20_年的大规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的殿宇堂舍焕然一新。使潭柘寺的禅学从此中兴,开性也成了金中都地区公认的禅宗临济宗的领袖,使潭柘寺成为了临济宗的中心寺院。开性终老于寺中,圆寂后被佛门尊为“广慧通理”禅师。

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寺中,她每日里在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后妙严大师终老于寺中,其墓塔在寺前的下塔院。

元代末期的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欢贴睦尔崇信佛教,特别是对当时名贯京城的潭柘寺极为青眯,元顺帝曾请潭柘寺住持雪涧禅师享用御宴,并且由皇妹亲自下厨,礼遇之高前所未有。

明初重臣姚广孝法号道衍,被明太祖朱元璋挑选高僧,从侍燕王朱棣,建文帝削藩时,朱棣按照姚广孝的谋划,起兵“靖难”,从而夺取了皇位,即为明成祖。朱棣继皇帝位后,封姚广孝为僧录司左善世,庆寿寺钦命住持,后又加封为太子少师,赐名“广孝”,仍参与军政大事。功成名就之后,姚广孝辞官不做,而到京西的潭柘寺隐居修行,每日里与自己的老友,潭柘寺住持无初德始禅师探讨佛理。期间,明成祖朱棣曾到潭柘寺看望过他。据说当年修建北京城时,设计师就是姚广孝,他从潭柘寺的建筑和布局中获得了不少灵感,北京城的许多地方都是依照潭柘寺的样子修建的,太和殿就是仿照潭柘寺的大雄宝殿而建的,同为重檐庑殿顶,井口天花绘金龙和玺,所不同的是更高大了一些而已。后来姚广孝奉旨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才离开了潭柘寺,但其在潭柘寺隐居修行时的住所少师静室,至今犹存遗址。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起,历代皇帝及后妃大多信佛,由朝廷拨款,或由太监捐资对潭柘寺进行了多次整修和扩建,使潭柘寺确立了今天的格局。

明代的潭柘寺成为当时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许多外国人久慕潭柘寺的盛名,而纷纷到此来学习佛法,有的甚至终老于此,其中最著名的有日本的无初德始、东印度的底哇答思、西印度的连公大和尚等人。

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

在明代,潭柘寺曾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宣德年间,“孝诚皇后首赐内币之储,肇造殿宇”,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从正统三年二月到第二年九月,潭柘寺又大兴土木,在皇室的资助下,扩建寺院,广造佛像。在此期间,英宗皇帝“诏考戒坛”,奉英宗皇帝之命,在寺内修建了戒坛,英宗皇帝赐名为“广善戒坛”,越靖王朱瞻墉还在寺内建造了一座高大的金刚延寿塔,正统四年,明英宗“颁大藏经五千卷”给潭柘寺。

弘治十年(1497年),司礼监太监戴义出资作为工食费,并奏请明孝宗拨款,对潭柘寺再次进行了整修和扩建。正德二年(1520_年)三月到次年九月,潭柘寺又进行了历时一年半的整修,“殿庑堂室焕然一新,又增僧舍五十余楹”,再一次扩大了寺院的规模。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由孝定皇太后出资,整修潭柘寺,增添殿宇,并建造了方丈院等房舍80余间。

明代的200多年期间内,皇帝几次对寺院赐名,因而寺名几次更改。明宣宗赐名“龙泉寺”,天顺元年,明英宗“敕改仍名嘉福寺”,但民间仍称其为潭柘寺。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亲自主持下,从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历时近两年,整修了殿堂共计300余间,使这座古刹又换新颜。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并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为牌楼亲题匾额,并赐给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龙须竹8杠,这就是我们现今在寺中所见到的“金镶玉”和“玉镶金”竹。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师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并赐给潭柘寺镀金剑光吻带四条,安装在大雄宝殿的殿顶上,现今这四条金光闪闪的吻带依然完好如初。

清雍正年间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专程到潭柘寺进香礼佛。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赐供银二百金、匾额九、楹联二、诗二、章幅子一轴、法琅五供一堂”。在潭柘寺到处都留下了乾隆皇帝的墨宝。乾隆九年,乾隆皇帝把御笔心经和自己手书的诗篇赐给了潭柘寺。

嘉庆皇帝也像其前辈一样,崇信佛教,他也曾到潭柘寺进香礼佛,游玩赏景,现留有其所作的《初游潭柘岫云寺作》五言诗一首。

1920_年蒋介石来北京时,曾专程到潭柘寺去进香。

1950年,北京市园林局接管了潭柘寺,稍加整修后,作为名胜古迹景区向游人开放,成为北京市首批开放的七个公园景区之一。

1956年,全国人大朱德委员长到潭柘寺视察,指示有关部门,要修建一条从门头沟通往潭柘寺的公路,为前来游览的人们提供交通上的方便。

1957年夏,陈毅副总理到潭柘寺参观视察。

1957年10月28日,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潭柘寺被列为北京市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潭柘寺的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64年春,全国政协委员、末代皇帝溥仪到寺参观考察。

期间,潭柘寺受到了空前的浩劫,文物遭到了毁坏和流失,建筑也受到了损坏,因而于1968年底被迫关闭,停止开放。

1978年,北京市政府拨款,重修潭柘寺。这次重修不仅整修了殿堂,重塑了佛像,而且还修建了旅游服务设施。1980年7月,潭柘寺进行试开放,8月1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1997年初,潭柘寺恢复宗教活动。

20_年6月,国务院确定潭柘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_年夏季,潭柘寺举办一系列庆典活动,庆祝建寺1696年周年。经考证潭柘寺创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20_年),这个考证结果得到各界认同。

20_年9月9日潭柘寺举行了隆重的建寺1720_年周年庆祝活动。

在很多门头沟的老人口中,潭柘寺的寺名有这样一个传说:当年佛教华严宗高僧华严和尚居住在幽州城北,“持《华严经》以为净业”,“其所诵时,一城皆闻之,如在庭庑之下”。很多信徒踊跃捐助,助其在幽州开山立宗,所以华严祖师就去找当时的幽州都督张仁愿,向其求建寺之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地址可曾选好?”于是华严祖师带张仁愿来到了潭柘山嘉福寺附近西坡姜家和东沟刘家的土地,张仁愿对华严祖师说这是有主之地,我也不好擅自做主。就把姜姓和刘姓地主一起叫来协商,两地主本不想给,但看在张仁愿的面子上对华严祖师说:“和尚想要多少土地?不可太多,太多的话我们以后就没有饭吃了。”华严祖师知其俱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良田无数。便取出盖自己蒲团的毯子对二人道:“不多不多,两位施主可否割这一毯之地与我?”姜姓和刘姓地主一看只有这巴掌大的一块毯子,忙不迭的答应,并且请张仁愿做中人。华严祖师见张仁愿答应了做中人,就把手中布毯往空中一抛,只见布毯在空中越来越大越来越大且迟迟不落地众人目瞪口呆,不一会,布毯已经大到遮天蔽日,两地主面如土色的喊:“够了,够了!请大师慈悲,不要让它再大了!”华严祖师含笑看了二人一眼说:“落”于是毯子就落了下来。直直盖住了好几座大山。张仁愿对两人道:“这一毯之地就让与华严大师,二位可不要反悔。”二人一看真佛在此,哪敢反悔。于是华严祖师就在此地以破败了的嘉福寺为中心,重建寺庙。修筑殿宇,扩建寺院。因寺院后山有两股丰盛的泉水,一眼名为龙泉,一眼名为泓泉,两股泉水在后山的龙潭合流后,流经寺院,向南流去,不仅满足了寺院日常的生活用水,而且还可能灌溉附近大片的土地农田,故华严大师命名此寺为“龙泉寺”。但华严祖师以一毯之地建寺的大神通却广为流传,当地人都私下称此寺为“毯遮寺”后经千年,“毯遮寺”就逐渐演变为“潭柘寺”。

景区

进香古道

潭柘寺[1]历史上游人香客云集,香火很盛。从金代以后,每个朝代都有皇帝到这里来进香礼佛,后妃、王公大臣更是数不胜数,平民百姓则更是难以胜记,特别是从明代之后,潭柘就已经成了京城百姓春游的一个固定厂所。潭柘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多条古香道,从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资修建,有的是由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民间香会出自于对佛的虔诚之心,而集资修筑的,还有的是当地的商号与百姓共同修筑的。这些古香道经过了历代不断的整修,使用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为潭柘寺的对外交往,为善男信女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芦潭古道

芦潭古道是旧城通往潭柘寺的一条主要道路,原是一条山间土路,路面质量较差。从清代世宗雍正皇帝起,在河北省易县修建皇陵,即清西陵,雍正皇帝即葬于斯。为了拜谒皇陵之需,乾隆年间由朝廷出资,将原有的道路拓宽展平,并将部分路段用条石铺砌,当时称为“京易御道”。芦潭古道是京易御道的支线,当时也得到了整修,拓宽展平,部分路段铺砌了条石或石块。芦潭古道起自于京易御道上的卢沟桥,过长辛店,东王佐、沙窝村、大灰厂,穿过石佛村,到达戒台寺,翻过了罗睺岭,走南村、鲁家滩、南辛房、平原村,到达潭柘寺。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玄烨在去潭柘寺时,走的就是这条芦潭古道。

这条古道从石景山区的庞村,过永定河后,经卧龙岗、栗园庄、石门营、苛罗坨、越罗睺岭,与芦潭古道会合,到潭柘寺,全长20公里的路线与现今108国道门头沟段基本相吻合。这条古道是京城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而且平坦易行,并比芦潭古道近5公里。位于栗园庄的奉福寺是潭柘寺的下院,是远途香客去潭柘寺的中转站,从京城而来的香客,一般都要先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赴往潭柘寺。返回时也要在奉福寺休息一夜,第二天返回京城。清代诗人震均作有一首《丁酉秋游一百四十韵》,详细地记述了这条路线,以及沿途的风光和见闻。这条古香道同时也是潭柘寺的一条主要运输线,奉福寺管理着属于潭柘寺的13座粮庄,并且设有粉坊、磨坊、麦坊等,是潭柘幸的总仓库和粮食、副食、蔬菜的主要供应基地,每天都用骡马向潭柘寺运送生活必需品,所走的就是这条庞潭古道。

现今门头沟永定镇的东、西辛称村,原来合称为“新城”在历史上是永定河上的一处古渡口,也是一座繁华的大集镇。新潭古道从新城开始,经何各庄、太清观、万佛堂,翻过红庙岭,经桑峪到达潭柘寺。这条道路几乎是直线,全长不到20公里,是京城到潭柘寺最近的一条古道。除了部分香客走这条古道去潭柘寺外,新潭古道还用于商业运输。潭柘寺一带盛产煤炭,有许多小煤窑,运输煤炭的骡子、骆驼、毛驴进行在古道上日夜不断。在明代新潭古道得到了整修,部分路段修建了土桥,铺砌了条石或石块。现今从万佛堂至红庙岭的一段古道仍保持着原貌。

修建于唐代的古“玉河大道”是从北京到门头沟的主要道路,从石景山区的麻峪开始,过永定河后,经大峪、东西辛房到圈门,上九龙山,经峰口庵到王平口。其中从麻峪到圈门一段为平原,道路即宽又平坦。于清康熙年间,对道路进行了重修,于清代末期改建为京门公路,解放以后重修了京门公路,并开通了门头沟区的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从阜城门到门头沟的圈门。门潭古道从圈门向南,翻越南大梁,到达潭柘寺,这条道路只有上山时为几百米长的上坡路,到了山上之后,基本上都是盘山而行的山路平道,绕过两个山头之后就到了潭柘寺,全长只有三四公里。

这是指从潭柘寺通往王平口的一条古道。从潭柘寺开始,经阳坡园、赵家台、十字道到达王平口。王平口是京西重要的交通枢纽,从王平口向西经宅舍台、玉皇庙、东板桥、千军台,翻越大寒岭,过煤窝到军响,进入清水河谷地,向西经斋堂、清水到洪水口,翻越山岭就到了河北省的涿鹿县,远可达山西、内蒙等地,是西北而来的香客去潭柘寺的主要道路,门头沟西部地区的香客去潭柘寺也都走这条古道。在抗日战争时期,斋堂地区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根据地的许多物资都是从这条古道运进山里去的,八路军、武工队、县大队也通过这条古道进入潭柘寺地区,打击敌人,将潭柘寺一带由敌占区变为游击区,并以此为依托,向永定镇一带发展。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宛平县委和县大队也是从这条古道进军潭柘寺地区,并于1947年解放了潭柘寺地区。这条古道既是一条西北部地区进香潭柘寺的古香道,同时又是一条具有革命意义的交通要道。

潭柘二宝

宝锅

天王殿前有一口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炒菜所用。此锅原在东跨院北房西次间,现在那里还有一口更大的锅,直径4米、深2米,一次煮粥能放米10石,需16个小时才能煮熟。由于锅大底厚,文火慢熬,故而熬的粥既粘且香。关于这两口锅,还有“泼砂不漏米”之说,原来,锅底有“容砂器”,随着熬粥时的不断搅动,砂石会沉入锅底的凹陷处。

石鱼

潭柘寺观音殿西侧有龙王殿,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传说是南海龙宫之宝,龙王送给玉帝。后来人间大旱,玉帝送给潭柘寺消灾。一夜大风雨时,石鱼从天而降,掉在院中。据说石鱼身上13个部位代表13个省,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部位便可降雨。现在寺中的石鱼为后来复制的。

潭柘十景

平原红叶

潭柘山的红叶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名冠京城。秋天是潭柘寺最美的季节,古刹所处的平原村,山上长满了柿子、红果、山楂、秋梨等果木树以及黄栌、丹枫。金风过后,这里“霜草萦浅碧,霜梨落半红”,可谓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如火似霞,宛如丹桂涂朱。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一,平原红叶。

九龙戏珠

潭柘山背靠一座浑圆的小山,此山植被繁茂,青翠欲滴,名曰宝珠峰,当地人则称其为蜘蛛峰。在小山的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拱卫环护,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一峰当心,九峰环立”,九座高大的山峰围成了一个半圆形的马蹄形,而潭柘寺所在的宝珠峰位于中心,恰似九条巨龙围绕着一颗宝珠,在争抢、玩耍、嬉戏。由于有这九座高大的山峰作为屏障,从而挡住了从西北袭来的寒流和风沙,宝珠峰才能松柏苍翠,花繁草盛。

千峰拱翠

潭柘山值被繁茂,春游潭柘寺最有情趣。站在寺前,环顾四周,但只见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满目青绿,赏心悦目。近在眼前的宝珠峰松柏苍翠,蒿草新绿。清代诗人王嗣槐有诗赞曰:"山足岗低夕杳冥,树蓝坐隐九峰青。含桃红点祗园树,修竹苍浮曲水亭。"就连那位遍游全国青山绿水的乾隆皇帝见到了此处的美景,也不禁吟出了:"青山绿如洗,四面作佳邻"的诗句。这就是潭柘十景之三,千峰拱翠。

万壑堆云

夏日天气变化无常,山区尤甚。炎炎烈日西斜,凉风骤起,抬头远望西北天际,但只见乌云翻卷而来,西山爽气朝来歇,倏忽玄阴满四陲。如钱塘潮涌,如天兵布阵,滚过山坡,溢满山谷,风穿林吼,空谷传音,汹涌屡欲崩,与山相吞吐。这时候若登上寺内的毗卢阁,你才会真正体会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韵味。这就是潭柘十景之四,万壑堆云。

殿阁南薰

登上高大的毗卢阁,只见眼前殿宇嵯峨,整座寺院香烟缭绕,每座殿堂前的铁焚炉、铜香炉内,成炷成把的高香燃尽一层又一层,烟雾升腾,弥漫全寺。透过青烟,钟馨声悠,幡幢微荡。游人至此,仿佛置身于西天佛国的祥云慈雾之中,颇有一种出凡入圣之感。

御亭流杯

流杯亭,位于行宫院内,是当年清代乾隆皇帝为得"曲水流觞"之趣而建。这种建筑仅在中南海、故宫乾隆花园等少数几座皇家御园以及恭王府才可以见到,潭柘寺的"流杯亭"可算是在民间稀有的一座了。这里旁有竹林,伴以古松,环境清幽,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去处。民国时期的著名旅行家田树藩有诗赞曰:"猗亭畔景殊出,修竹风清送晚秋。隔院钟声传耳底,石间泉水入亭留。"如今的流杯亭是最吸引游人的地方之一。

雄峰捧日

中国的许多旅游胜地都有观日出的景致,但在潭柘寺观日出更令人陶醉。清晨登上观音殿前的月台,举目望去,只见雄伟的捧日峰的身影在晨光白霭中逐渐清晰。须臾,东方渐明,一轮红日冉冉而起,仿佛是捧日峰用合拢的巨手将红红的太阳缓缓地托起,这种雄浑壮丽的景观,你只有在潭柘寺才能一饱眼福。诗人黄叔琳赞曰:"晓钟声度白云层,霞气冥蒙冷翠凝。扶杖独来峰顶望,四山浮黛日初升。"

层峦架月

夜静观景,在潭柘寺,令你神驰心醉。夜幕降临,群山沉寂,只有殿堂内佛像前的香火烛光透过窗门,在星星点点地闪烁。这时候你登上延清阁,遥望天际,只见宛如波涛起伏,高低错落的峰峦映在星光点点的天幕上。一轮明月漂浮在由峰峦组成的波涛之上,秀美的架月峰托着宛如银盆的明月,不愿让她坠落下去。"珠斗横斜碧汉低,夜凉风露正凄凄。冥蒙淡月谁留得?影在苍松翠岭西。"

锦屏雪浪

quot;天然一架锦屏开,不费人间智巧排。"冬季的潭柘山景色别具一格。瑞雪初霁,层峦重岭,茫茫一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尤其是南面的锦屏山更是秀美,抬头望去,恰如一幅锦绣玉雕的美丽图画。起伏的山峦宛如玉龙盘绕,又像蜡雕银铸。皑皑的白雪好似满山梨花,又像海上银波,若身处此情此景之中,你一定会由内心里呼喊出来,"好一派北国风光!"

飞泉夜雨

夏季夜晚,月影朦胧,可享受仙宇神宫之妙趣。从东侧门走出寺院,顺着寺院墙边的小路漫步北行,闲步山谷,静听着淙淙流水和声声虫鸣,惬意非常。"岩峦幛开豁耳目,岚雾翠低濡衣襟。"这就是明初名臣姚广孝对这种景色的描述,当年他隐居在潭柘寺时,所居住的少师静室就在寺院的东北侧,离这道断崖很近,他经常到此来散步。正因为他亲身领略了这番意境,才会吟出如此美妙的诗句。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24

各位游客,如今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即将参观的八达岭景区。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场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进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而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顶峰,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0xx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将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大,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叫胡马度阴山〞,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同时这也保护了新开发的丝绸之路,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新疆,东到辽东,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而明长城那么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最顶峰,工程之大,技术之精是独一无二的。当年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当时元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是还保持着比较完好的军事实力,加上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断侵扰,所以开场修筑长城。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到达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根本完工,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6350公里。

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严密。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而长城在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目的虽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时还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军事作用,第二那么是经济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屯田的开发和北疆经济的开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此外,它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了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不仅仅只有这三次修筑长城的经历,据统计,在上下两千年里,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建过长城,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假如将长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绕地球10圈儿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根本恢复了以往的相貌,在1987年被结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防御性城墙!遍布了我国16个地区,全长到达了10。8万里。

刚刚我们所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全长40里。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在关沟中的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可惜如今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了。

刚刚我们所看到的那条铁路就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因为八达岭地区地势复杂,技术难点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设计的人字型铁路,成功解决了火车不能直接爬坡和转弯的难题,而打通长达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叹服。如今在青龙桥火车站树立的`铜像就是詹天佑的,还有纪念碑。

关沟因为居庸关而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宏伟的建筑就是居庸关,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迁徙“庸徒〞在这里居住所以得名。在关内,有一个著名的汉白玉石台,就是云台。它是元代的一坐过街塔,上边原来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来的地震中毁坏了。明代又在原处]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间又被毁了,只留下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柱础和望柱。云台的面积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门上刻有狮、象、四不象、金翅鸟等浮雕,分别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骑,还有天龙八部护法天神的浮雕。内壁上还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兽图案,券顶上还布满了曼陀罗的图样,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还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些都是元代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出色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讲长城修筑在这里?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毕竟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路径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2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如今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刚刚介绍了那么多景观,您一定急迫的想来到景区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好,这里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远处是壮丽的风光,而往下看就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匾额:北门锁钥,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东门的匾额为:居庸外镇,意思是居庸关外又一重镇。如今我们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是崇祯年间制造的。

八达岭长城有三台两墙组成,什么是三台两墙呢?如今就让我给大家来解释一下,三台分别是城台,敌台,其中城台构造的非常简单,只是驻守的官兵避风寒的地方。那敌台的构造相对就要复杂一些,分为两层,下层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组成,上层有垛口和望孔是观察军情和射箭用的,所以这里也具有防御敌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古人奖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白人,燃两烟点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可以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

说完了三台,下面就来说一下两墙。长城外侧的高墙叫做牒墙,有垛口是用来防御敌人的。而内侧缺乏一米高的那么叫作女儿墙,也叫做宇墙。在最开场长城内侧是没有女儿墙的,可是经常有人会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这道墙。在长城墙根的地方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小水沟,雨天的时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冲刷城墙。而长城的墙体里面使用石头块铸成的,外边砌上砖,再在上面铺上石板,从而使建筑非常结实!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25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下陕西历史博物馆!

如果你去过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是比去之处,你要去看看那的文物,是十四朝的古都,占地56000平方米,里面分周、六国、秦、三国、汉、晋、隋、唐六个区域,那我就给大家说三个吧!

周朝很特殊,那时几乎没有部队,也不打仗,老百姓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个叫“嬴政”的人觉得,生活在这个朝代不好,于是他招兵买马,大家都像嬴政靠拢,第一天拿下了潼关,十天后陕西的一半都被秦拿下了,二十天后周军逃亡浙江一带,秦拿下陕西。

六国之战完后,秦统一了中国,秦还未统一中国十年,项羽、刘邦就结盟,攻打秦国。开始在秦始皇的引导下,秦防守的非常出色,一个月来一个城都未被攻下来,让刘邦、项羽无法下手,可有一天秦始皇病死了,让他的儿子接班,儿子很不争气,吃喝玩乐不管国家大事,自以为爸爸的军队多么出色,不一会上海、浙江、安徽、湖南、山西就丢了,湖南、山西可是陕西的盾牌啊!可他并没有进攻,只是防守,又说湖北、四川被攻下,加上突厥来捣乱,不到一个月陕西就被攻下了。这让我懂得了强久必弱,弱久必强。

我爱陕西博物馆,我爱西安,这次游览使我终身难忘。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26

各位游客:

大家好,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带大家去北京故宫游玩,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北京故宫,然后再说一个关于北京故宫的传说吧!故宫位于北京的中心,东西宽730米、南北长1402米有10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那里还有皇上住的永乐殿,皇后住的永慈殿,这里有一口井,据说里面不是水,而是已经死掉的人的骨灰,真恐怖呀!

下面我就说一个关于故宫的传说吧!燕王朱奴在皇宫做了皇帝后,就觉得故宫不够漂亮,就叫亲信大臣做管工大臣“在皇宫的四个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的楼房,要有九梁九十九柱,限期是三个月”

管工大臣就叫工厂里的工人们:“皇上要盖四座要有九梁九十九柱的楼房,限期是三个月。”工人们听了非常郁闷!一个月过去了,工人们还没想到怎么盖,工头去街里闲逛,看到一个装蟋蟀的笼子,刚刚好是九梁九十九柱,工头就买回去,按照这个笼子做了出来。旅客们!目的地到了,要注意不要破坏公物哦!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27

清华大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在震撼全国的一二·九运动中,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一代代清华仁人志士在探求救国道路、传播先进思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成为后世的楷模。1949年后,校长梅贻琦等人随国民政府迁往中国台湾。清华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更名“清华大学”1955年,梅贻琦在新竹主持国立清华大学“在台复校”,沿用原校名。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两校交往日渐频繁,“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20__年,两岸清华大学还将共同举办“百年校庆”的相关活动。

1952年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清华的1934年6月,清华的院系研究所、文学院、理学院、法学院、农学院、航空等院系被迫割离母校而划归北京大学等校,同时吸收国内其他高校的工科院系,使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的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这一做法现为多数校友及学术界、教育界强烈否定。1952年11月蒋南翔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办学道路,在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尖端科技人才方面成绩卓著。

从1953年起率先实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让优秀学生党员“双肩挑”(专业学习和政治工作),延续至今。当时的清华被称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同年,清华着手进行“学习苏联先进教育经验”的教学改革,按计划培养技术人才,从学分制转为学年制,学制延长,建立教学大纲,翻译大量苏联教材,加强基础课,聘请苏联专家讲学。1955年后,增设实验核物理、放射性稀有元素工艺学等新技术专业。1958年后,开展教育领域“大跃进”。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教育支援农业,清华师生承担了密云水库、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实践工作。1978年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清华逐步复建了理科、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各学科,恢复了综合性大学的布局,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高校院系调整前后,清华大学院系的变化目前,清华大学设有建筑学院、土木水利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航天航空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地球科学学院(筹)、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美术学院、应用技术学院等,以及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__年9月28日成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同时撤销该建制)、生物信息与系统生物学、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等院系。清华大学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工、文、法、医学、经济、管理、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水清木华,钟灵毓秀,清华园散发着独特的精神魅力。

清芬挺秀,华夏增辉,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28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风景如画的颐和园,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希望我的导游词能帮助大家玩儿得开心!

首先导游词为您介绍介绍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园林,大约于1794年建成,因为圆明园的焚毁,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有着“皇家园林博物馆”的美誉,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风景也让它进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下面,就让我们一块来领略它的风光吧!

第一个景点,我带大家游览长廊。这条长廊长700多米,划分为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人物、花草、风景等画作,几千幅画风采各异,没有两幅是相同的。而长廊两旁栽植的这些花木也是竞相斗艳,一种花还没谢,另一种却已盛开。置身长廊,大家更能感到从昆明湖上吹来的习习微风,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从长廊出来,我们接下来游览万寿山,从山脚下向上看,那座半山腰耸立的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叫“佛香阁”,它下面的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叫“排云殿”。置身于佛香阁上远眺,整个颐和园的美景尽收眼底!而佛香阁正前方那面如镜子一样安静,如碧玉一般剔透的就是昆明湖,它的静,源自于当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时,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在此向东远眺,更能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让人心中产生一种朦胧的美!

从万寿山下来,我们游览的是昆明湖,古诗有云:“湖围长堤岸,堤岸杨柳垂”。看到那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美丽的湖心岛,肯定让人迫不及待的想登岛观赏美景,登岛的石桥有十七个桥洞,人们叫它“十七孔桥”。桥栏石柱雕刻着的这些成千上万的小狮子,在雕刻着的精心雕琢下,它们不仅生动逼真,而且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颐和园处处是美景,说也说不尽。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的导游词到此结束,祝大家旅途愉快,万事如意!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29

鲁迅博物馆位于北京市阜成门内西二条,是建国后最旱建立的“人物传记性文学博物馆”。该馆的前身为原西三条的北京鲁迅故居,1954年在故居旁兴建博物馆,于195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日落成开放。1994年扩建后的新展厅是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与故居相邻。该馆占地1.3万平方米。

鲁迅(1881一1936),渐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故居内为“鲁迅故居旧景陈列”,这是一座精巧的小四合院,南北房各三间,东西房各一间,一直保持着当年先生居住时的模样,南房是会客室,北屋东西两房间分别为鲁迅的母亲和朱安夫人的住室,中间一间为餐厅,北屋当中一间向北凸出一小间,面积仅8平方米,是先生的卧室兼书房,即著名的“老虎尾巴”,先生自称“绿林书屋”,陈设十分简朴。东厢房辟为展室,举办“鲁迅在北京西三条21号”展览。该馆在1993年被西城区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少年“两史一情”(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和国情)教育基地。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30

各位游客:

您们好,欢迎您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小王。

中国科学技术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1984年11月21日中国科技馆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姚依林亲自为开工奠基典礼剪彩。科技馆东临亚运居住区,西濒奥运水系,南依奥运主体育场,北望森林公园,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规模10。2万平方米,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

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公共空间展示区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4个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电影放映和天象演示两种功能。此外,新馆设有多间实验室、教室、科普报告厅及多功能厅。让儿童和大人同在一起享受科学中的快乐,也让更多的人爱上科学。

新馆建筑为一体量较大的单体正方形,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一个"魔方",蕴含着"解锁"、"探秘"的寓意。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中国科学技术馆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而且注重培养观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开展展览教育的同时,还组织各种科普实践活动,并经常举办面向公众的科普讲座。

中国科学技术馆遵循科普宗旨,按照"确保安全、优质服务"的承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国家4A级旅游景点"、"首都文明旅游区"和"青年文明号"等。馆内许多主张环保的体验设备,游客可自己亲手进行体验。

中国科学技术馆目前向观众开放主展厅、儿童科学乐园、特效影院和短期展厅,其中特效影院分为巨幕、球幕、4D和动感四个影院。

中国科学技术馆设有观众餐厅,位于地下一层,提供中餐自助和比格披萨自助。餐厅总面积900平米,可同时容纳约700人就餐,就餐环境干净、明亮、整洁,空调以及各种设施齐全,顾客用餐采用方便、卫生的刷卡式消费。纪念品商店位于各层公共空间内,出售百余种精美的科技馆纪念品和科技特色纪念品。

该馆与北美、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各国科技馆建立了定期的情报交换,并进行了人员互访,重视与国外科技馆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科技馆出版不定期刊物《科技馆》,编写有《国外科技馆资料汇编》等。

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工程建筑造型新颖,风格简约,整座建筑呈现为一个由鲁班锁构成的巨型魔方。

工程占地面积4。8万㎡,长228m,宽182m,总建筑面积10。23万,建筑总高度45m。地下一层,主要为动感影院、4D影院、停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四层、局部五层,设有出入大厅、中央大厅、主题展厅、穹幕影院、巨幕影院、报告厅、多功能厅及办公用房等。[1]

外装饰主要为铝折板幕墙、玻璃幕墙、石材幕墙。内装饰:室内吊顶主要为铝板、矿棉吸声板;墙面主要为铝板、涂料和木质吸声板;地面主要为石材、橡胶地板和玻化砖,地下车库地面为环氧自流平。

工程8度抗震设防,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结构安全等级为一级。工程采用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底板平均厚度为1。4m,基础埋深10。47m)。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局部钢结构(柱网间距13m,层高9。5m)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大型科普基础设施。一期工程于1988年9月22日建成开放,二期工程于20_年4月29日建成开放,新馆于20_年9月16日建成开放。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而且注重培养观众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在开展展览教育的同时,中国科学技术馆还组织各种科普实践和培训实验活动,让观众通过亲身参与,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科学素质。

始建于20_年5月9日的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位于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东临亚运居住区,西濒奥运水系,南依奥运主体育场,北望森林公园,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规模10。2万平方米,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公共空间展示区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等4个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电影放映和天象演示两种功能。此外,新馆设有多间实验室、教室、科普报告厅及多功能厅。

新馆建筑为一体量较大的单体正方形,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一个“魔方”,蕴含着“解锁”、“探秘”的寓意。

北京景点导游词 篇31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去颐和园游玩,希望大家在颐和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我叫吕铭恩,你们可以叫我吕导。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廊。你们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八百米长,分成二百三十七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花,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你感觉到了吗?

大家看,我们现在走到了长廊的尽头。我们面前就是万寿山。大家抬头向上看,那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一下昆明湖吧!你们看,昆明湖多美呀!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颐和园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你们看,还有湖心岛和十七孔桥,请你们自己细细观赏吧!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希望你们下次来,我还是你们的导游!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